初中八年级语文上册三单元第13课《与朱元思书》课件_第1页
初中八年级语文上册三单元第13课《与朱元思书》课件_第2页
初中八年级语文上册三单元第13课《与朱元思书》课件_第3页
初中八年级语文上册三单元第13课《与朱元思书》课件_第4页
初中八年级语文上册三单元第13课《与朱元思书》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三单元13与朱元思书富春江的山水之美主讲人:202X.X时间:目录目录01020304课程导入:开启富春江之旅作者风采:认识吴均初读课文:感受音韵之美疏通文意:理解文本内涵05深入探究:品味山水之奇06艺术特色:赏析写作手法070809课堂小结:总结收获拓展延伸:拓展思维作业布置:巩固知识课程导入:开启富春江之旅010201呈现几幅富春江的绝美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富春江山水的秀丽风光,提问学生从图片中看到了怎样的景色,引发他们对富春江的好奇与向往。展示古代文人墨客描绘山水的优美诗句,如“青山看不厌,流水趣何长”“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等,引导学生回忆并分享自己印象深刻的山水美景描写,营造浓厚的文学氛围,激发学生对山水文学的兴趣。山水诗画引入01详细讲解“书”这一古代文体,说明其作为书信的特点,不仅用于传递信息,还常被文人用来抒情、写景、记事等,具有独特的文学价值。02介绍本文的创作背景,讲述吴均所处的南朝时期的社会风貌,当时政治黑暗、社会动荡,许多文人寄情山水以排解内心的苦闷,吴均也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了这封寄给友人朱元思的书信,通过描绘富春江的山水来表达自己的心境。介绍文体与背景作者风采:认识吴均02介绍吴均的生平,他出身贫寒,却勤奋好学,凭借自己的才华在文学领域崭露头角。尽管一生仕途不顺,但他始终坚持创作,其作品风格独特,在当时的文坛独树一帜。讲述他因私撰《齐春秋》触怒梁武帝,书稿被焚、遭罢官的经历,以及后来奉旨撰写《通史》却未能完成的遗憾,让学生了解他坎坷的人生道路对其文学创作的影响。0102生平经历阐述吴均在文学上的卓越成就,他的诗文工于写景,风格清新挺拔,自成一派,被时人称为“吴均体”。分析“吴均体”的特点,其文辞简洁而富有表现力,善于运用细腻的笔触描绘自然景物,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通过对比他的其他作品,如《山中杂诗》等,加深学生对其文学风格的理解。0102文学成就与风格初读课文:感受音韵之美03逐字逐句带领学生朗读课文,标注出容易读错的字,如“缥(piǎo)碧”“急湍(tuān)”“轩邈(xuānmiǎo)”“泠泠(líng)”“嘤嘤(yīng)”“千转(zhuàn)”“鸢(yuān)飞戾(lì)天”“窥(kuī)谷忘反”等,详细讲解每个字的读音和含义。01开展读音小竞赛,教师读出字词,让学生快速准确地说出读音,对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鼓励,强化学生对字音的记忆。02读准字音划分课文的朗读节奏,以“二二”节拍为主,如“风烟/俱净,天山/共色”。对于整散相间的句子,指导学生读得抑扬顿挫,体现出文章的韵律感。教师进行示范朗读,让学生跟读,感受文章的节奏之美。然后让学生自主朗读,互相倾听并评价,不断调整节奏,直至读得自然流畅。0102把握节奏01分析文章所表达的情感,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富春江山水的由衷赞叹和无比向往之情。在朗读时,对于描写美景的句子,要读得轻快、愉悦,流露出欣赏之意;对于表达作者志趣的句子,要读得深沉、坚定,展现出作者的心境。02组织朗读比赛,让学生分组朗读,从读音、节奏、感情等方面进行综合评比,选出表现最佳的小组,激发学生的朗读热情,提高朗读水平。读出感情疏通文意:理解文本内涵04结合课下注释,详细解释文中的重点字词,如“俱(全,都)”“净(消散尽净)”“共色(一样的颜色)”“从(顺,随)”“东西(向东向西漂流)”“许(表示大约的数量,上下,左右)”“独绝(独一无二)”“缥碧(青白色)”“甚(胜过,超过)”“奔(飞奔的骏马)”“负(凭借)”“竞(争着)”“轩邈(向高处和远处伸展)”“直指(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激(冲击,拍打)”“泠泠(拟声词,形容水声的清越)”“好(美丽的)”“相鸣(互相和鸣,互相鸣叫)”“嘤嘤(鸟鸣声)”“韵(和谐的声音)”“千转(长久不断地叫)”“穷(穷尽)”“无绝(就是“不绝”,停止)”“鸢(俗称老鹰,善高飞,是一种凶猛的鸟)”“戾(至)”“息(使……平息,使动用法)”“经纶(筹划、治理)”“世务(政务)”“窥(看)”“反(通“返”,返回)”“柯(树木的枝干)”“上(方位名词作状语,在上面)”“蔽(遮蔽)”“犹(好像)”“疏条(稀疏的小枝)”“交映(互相遮掩)”“见(看见)”等,让学生做好笔记,加深记忆。1开展字词抢答游戏,教师说出字词的释义,学生快速说出对应的字词,通过游戏的方式巩固学生对重点字词的掌握。2重点字词释义选取文中的重点句子,逐句进行翻译,如“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湍急的江流比箭还快,那惊涛骇浪势若飞奔的骏马;“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像凶猛的鸟飞到天上为名利极力追求高位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追逐名利的心就会平静下来。那些整天忙于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阴暗;稀疏的枝条互相掩映,有时也可以见到阳光。在翻译过程中,详细讲解翻译的方法和技巧,如保留人名、地名、官名等专有名词,补充省略的成分,调整语序等。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互相翻译句子,交流讨论翻译中遇到的问题,教师巡视并给予指导。然后选取部分小组进行展示,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共同提高句子翻译的能力。0102句子翻译01带领学生完整地梳理全文的翻译,从文章的开头到结尾,按照段落顺序依次讲解,确保学生对全文的意思有清晰、准确的理解。02让学生对照自己的翻译,进行查漏补缺,完善自己的译文。鼓励学生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生动地描述文章所描绘的画面,锻炼语言表达能力。全文翻译梳理深入探究:品味山水之奇05分析文章第一段,指出“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是全文的总领句,高度概括了富春江山水的独特之处。提问学生从这句话中能感受到作者怎样的情感,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富春江山水的赞美和自豪之情。让学生思考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明确它不仅点明了文章的描写对象,还总领下文,为后文具体描写山水之奇埋下伏笔。0102总写: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研读文章第二段中描写水静态的句子“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分析作者如何通过这些语句展现水的清澈。讲解“缥碧”一词描绘出水的青白色,给人一种澄澈、透亮的感觉;“千丈见底”运用夸张的手法,极言水之深却能清晰见底,突出水的清澈程度;“游鱼细石,直视无碍”则通过侧面描写,从游鱼和细石清晰可见的角度,进一步烘托出水的清澈,让学生仿佛能看到鱼儿在水中自由自在游动,细小的石子静静地躺在水底的画面。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自己置身于富春江畔,看着这样清澈的江水,感受大自然的纯净与美好,然后分享自己的想象和感受。0102分析描写水动态的句子“急湍甚箭,猛浪若奔”,讲解作者运用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将湍急的水流比作离弦之箭,凶猛的巨浪比作飞奔的骏马,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江水的急速奔涌和汹涌澎湃,让学生感受到水的磅礴气势和强大力量。展示一些湍急水流的视频或图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这种动态美,然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种场景,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妙。静态美:清澈见底动态美:急湍猛浪异水之美解读文章第三段中描写山视觉方面的句子,如“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分析“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这些词语运用拟人手法,赋予高山以人的动作和情感,仿佛它们在互相竞争、向上生长,极力向高处和远处伸展,生动地描绘出群山连绵起伏、高耸入云的壮观景象;“千百成峰”则形象地展现出山峰众多、形态各异的特点,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让学生根据对这些句子的理解,尝试用简笔画画出自己心目中的富春江两岸的群山,然后展示并分享自己的画作,加深对山形山势的理解。视觉之奇:山形山势分析描写山听觉方面的句子“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讲解作者通过描写泉水冲击岩石的清脆声响、鸟儿相互和鸣的悦耳声音、蝉鸣和猿啼的此起彼伏,以动衬静,营造出一种清幽、和谐的氛围,让学生仿佛能听到大自然演奏的美妙乐章。播放一段包含这些自然声音的音频,让学生闭上眼睛倾听,感受山林中的生机与活力,然后让学生用文字描述自己听到这些声音时的感受,体会作者对自然声音的敏锐捕捉和细腻描绘。听觉之奇:天籁之音探讨文中“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这两句话所表达的作者的情感和志趣。分析作者通过这两句话,含蓄地表达了对功名利禄的鄙弃,对官场政务的厌倦,以及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之情,展现出一种避世退隐、淡泊名利的高洁志趣。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谈谈自己对这种情感和志趣的理解,结合现实生活,分享自己在面对压力和诱惑时,从大自然中获得的启示和感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感悟之奇:寄情山水奇山之妙艺术特色:赏析写作手法060201分析文章中运用的对偶、比喻、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如对偶句“风烟俱净,天山共色”“急湍甚箭,猛浪若奔”等,句式整齐,节奏明快,富有韵律美;比喻句“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将水比作箭和奔马,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水的湍急和汹涌;夸张句“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极言水的清澈;拟人句“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赋予山以人的动作和情感,使山具有了生命力和动感。让学生找出文中的其他修辞手法的句子,进行仿写练习,体会不同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分析文章如何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来描写山水,如描写水时,“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是静态描写,展现水的清澈;“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是动态描写,表现水的湍急,动静结合,使水的特点更加鲜明。描写山时,“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是静态描写,描绘出山的形态;“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是动态描写,通过声音衬托山的幽静,动静相衬,营造出独特的意境。01展示一些包含动静景物的图片,让学生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进行片段写作,然后进行交流和分享,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观察力。02动静结合的描写0102分析文章从视觉、听觉等多个角度描写山水的方法,视觉上,从山的形态、颜色、树木等方面进行描写,如“夹岸高山,皆生寒树”“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听觉上,从泉水声、鸟鸣声、蝉鸣声、猿啼声等方面进行描写,如“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多角度的描写,使读者能够全面、立体地感受到富春江山水的魅力。让学生选取自己熟悉的一处景物,运用多角度描写的方法进行写作,然后进行展示和评价,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多种感官去观察和描写事物。多角度描写课堂小结:总结收获07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包括作者吴均的生平、文学成就,《与朱元思书》的重点字词、句子翻译、文章大意,以及文章所描绘的富春江山水的特点和运用的写作手法等,强化学生对知识的记忆。通过填空、选择、问答等形式进行课堂小测验,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并进行讲解。知识回顾再次强调文章所表达的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功名利禄的淡泊之情,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要学会欣赏自然、热爱自然,保持一颗宁静、淡泊的心,追求精神上的富足。01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在本节课中的收获和感悟,从知识、情感、价值观等方面进行交流,促进学生之间的思想碰撞和共同成长。02情感升华拓展延伸:拓展思维08提供吴均的其他写景作品,如《与施从事书》《与顾章书》,或者其他古代文人描写山水的作品,如郦道元的《三峡》、陶弘景的《答谢中书书》等,让学生进行对比阅读。引导学生从写作手法、描写内容、表达情感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找出它们的异同点,加深对古代山水文学的理解和认识,拓宽阅读视野,提高文学鉴赏能力。0102对比阅读布置创意写作任务,让学生以“我眼中的富春江”为主题,运用所学的知识和写作手法,写一篇游记或散文,描绘自己心中的富春江美景,表达自己对自然的感受和思考。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进行绘画创作,以富春江山水为主题,创作一幅绘画作品,用画笔展现富春江的独特魅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艺术素养。创意表达作业布置:巩固知识09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