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九年级语文上册三单元第13课《湖心亭看雪》课件_第1页
初中九年级语文上册三单元第13课《湖心亭看雪》课件_第2页
初中九年级语文上册三单元第13课《湖心亭看雪》课件_第3页
初中九年级语文上册三单元第13课《湖心亭看雪》课件_第4页
初中九年级语文上册三单元第13课《湖心亭看雪》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三单元13湖心亭看雪202X主讲人:202X.X时间:Catalogue目录二、走近作者,感知背景2.1.一、西湖印象,诗意开篇四、精读课文,品味雪景三、初读课文,疏通文意3.4.六、课堂小结,拓展延伸五、深入探究,感悟情怀5.6.01Part一、西湖印象,诗意开篇同学们,我们都知道西湖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区,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为它留下了动人的诗篇。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那些描写西湖的经典诗词吧!比如白居易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描绘出西湖春日的生机勃勃;杨万里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展现了西湖夏日荷花盛开的壮丽景色;苏轼的“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则以生动的比喻,写出了西湖无论晴雨都别具风姿。这些诗句,让我们感受到诗人笔下西湖的多姿多彩。西湖诗词知多少春天的西湖,湖水初涨,早莺争暖树,新燕啄春泥,处处充满生机;夏天的西湖,荷叶田田,荷花映日,散发着浓郁的夏日气息;秋天的西湖,落叶缤纷,湖水澄澈,别有一番宁静之美;而冬天的西湖,当大雪纷飞,又会是怎样一番景象呢?今天,就让我们跟随张岱的脚步,去领略西湖冬日雪景的独特韵味。不同季节的西湖02Part二、走近作者,感知背景01张岱,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蝶庵居士,浙江山阴(今绍兴)人,寓居杭州,是明末清初的一位文学家、史学家。他出身仕宦家庭,早年生活优裕,尽享繁华,精舍骏马,鲜衣美食,斗鸡放鹰,弹琴吟诗,过着贵公子的生活,也因此得以广泛接触各种文化艺术,为他日后的文学创作积累了丰富的素材和深厚的底蕴。然而,明朝灭亡后,他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从此消极避居浙江剡溪山中,专心从事著述。在这期间,他回忆往昔的生活,写下了许多作品,这些作品字里行间流露出深沉的故国之思和沧桑之感,风格独特,自成一派。张岱生平简介01张岱生活在明清交替的动荡时期,明朝的灭亡对他的人生和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经历了从繁华到落魄的巨大落差,内心充满了对故国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无奈。《湖心亭看雪》写于明王朝灭亡以后,他在文中仍旧使用明代的纪年,如“崇祯五年十二月”,这一细节深刻地体现了他对明朝的念念不忘,将对故国往事的怀恋以浅淡的笔触融入到了这篇山水小品之中。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他通过描写湖心亭看雪的经历,不仅仅是在记录一次赏雪活动,更是在借景抒情,表达自己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态度,同时也隐隐透露出内心深处的孤寂与哀愁。时代背景与创作心境03Part三、初读课文,疏通文意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听老师范读课文,在听读的过程中,注意生字的读音和句子的停顿。比如“更(gēng)定”“拥毳(cuì)衣”“雾凇(sōng)沆砀(hàngdàng)”“余舟一芥(jiè)”等字词的读音一定要读准确。听读完后,同学们自由朗读几遍,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出文言文的韵味。01朗读正音读完课文,我们来学习一些重点字词的含义。“湖中人鸟声俱绝”中的“绝”是消失的意思;“是日更定矣”的“是”在这里是代词,意为这,“更定”指晚上八点左右;“拏一小舟”的“拏”是撑船的意思;“拥毳衣炉火”的“拥”是裹、围的意思,“毳衣”是用毛皮制成的衣服;“雾凇沆砀”形容冰花周围弥漫着白汽,“雾凇”是天气寒冷时,雾冻结在树木的枝叶上形成的白色松散冰晶,“沆砀”是白汽弥漫的样子;“上下一白”的“一”是全、都的意思;“惟长堤一痕”的“惟”是只、只有的意思;“湖中焉得更有此人”的“焉得”是哪能的意思,“更”表示还;“余强饮三大白而别”的“强”是尽力、竭力的意思,“白”在这里代指酒杯;“客此”的“客”是客居的意思;“及下船”的“及”是等到的意思。大家要理解并记住这些字词的含义,这对我们理解课文内容非常有帮助。01字词释义接下来,我们逐句翻译课文。“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翻译为:崇祯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边。大雪接连下了多日,湖中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意思是:这一天晚上八点左右,我撑着一叶小舟,裹着裘皮衣服,围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即:(湖上)冰花周围弥漫着白汽,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湖上的影子,只有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翻译为:到了亭子上,看见有两个人已铺好了毡子,相对而坐,一个童子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在湖中哪能还有这样的人呢!’拉着我一同饮酒。我尽力饮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道别。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金陵人,在此地客居。“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意思是:等到下了船,船夫小声嘟囔着说:‘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您一样痴的人呢!’大家对照翻译,再仔细阅读课文,看看还有哪些地方不理解,可以提出来一起讨论。01全文翻译04Part四、精读课文,品味雪景01请同学们找出文中描写西湖雪景的句子,一起读一读:“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大家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在你的脑海中浮现出了怎样的画面?是不是天地间一片白茫茫,雾气弥漫,天空、云朵、山峦和湖水融为一体,分不清彼此。湖面上,隐隐约约能看到长堤的一道痕迹,湖心亭的一个小点,以及像小草一样微小的我的小船和舟中的两三个人影。这样的雪景,给你怎样的感受呢?是不是有一种宁静、悠远、空旷的感觉,仿佛世间万物都被这大雪所覆盖,一切都变得那么纯净、那么空灵。雪后西湖之景作者在描写雪景时,运用了一种独特的写作手法——白描。白描原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是指一种不加色彩或很少用色彩,而只用墨线在白底上勾勒物象的画法。作为一种描写方法,它是指抓住事物的特征,以质朴的文字,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事物形象。在文中,作者用“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这些简洁而精准的数量词,高度抽象、概括地描绘出景物的特点,长与短、点与线、方与圆、多与少、大与小、动与静,相互映衬,简洁概括,却表现出悠远脱俗的情味,将天长水远的阔大境界,甚至万籁无声的寂静气氛,全都传达出来。比如我们通常会说“长堤一条”“湖心亭一座”,但作者却用“一痕”“一点”,就更能体现出在大雪覆盖下,长堤和湖心亭在苍茫天地间的那种若有若无、朦胧缥缈的感觉。这种白描手法的运用,让我们感受到了作者高超的写作技巧。大家可以学习这种白描手法,用简单的语言描绘出景物的神韵。01白描手法赏析05Part五、深入探究,感悟情怀文中舟子说“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这里的“痴”字是理解文章的关键。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作者的“痴”体现在哪些方面呢?首先,从看雪的时间上,“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独往湖心亭看雪”,在大雪封湖、人鸟声俱绝的寒冷夜晚,别人都躲在家里,而作者却独自前往湖心亭,可见他的行为与众不同,这是一种对自然的痴迷,痴迷于这冰天雪地的纯净世界。其次,从看雪的方式上,他独自撑着小船,带着炉火和毛皮衣服,在寒夜中前往湖心亭,享受着这份孤独与宁静,表现出他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再者,他在湖心亭遇到两个金陵人时,“大喜”并“强饮三大白而别”,可以看出他对知音的渴望,在这茫茫雪夜中,能遇到同样有雅趣的人,让他欣喜若狂。作者的“痴”,其实是对自然之美、高雅情趣的执着追求,是他在乱世中坚守自我的一种体现。01作者之“痴”张岱生活在明清易代之际,明朝的灭亡对他的人生有着巨大的冲击。他在文中使用明朝的纪年“崇祯五年”,这不仅仅是一个时间的记录,更蕴含着他对故国深深的怀念之情。他在雪夜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除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也可能是想在这纯净的雪景中,寻找一份心灵的慰藉,逃避现实的纷扰。他与金陵人的相遇,“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金陵曾是明朝的故都,这一巧合或许也勾起了他对往昔繁华的回忆,以及对明朝灭亡的感伤。在他看似平静的文字背后,隐藏着深沉的故国之思和沧桑之感,这种情感通过他对湖心亭看雪的描写,委婉而含蓄地表达出来,让我们感受到了他内心的复杂与无奈。深层情感挖掘06Part六、课堂小结,拓展延伸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张岱的《湖心亭看雪》。通过初读课文,我们疏通了文意,理解了重点字词的含义,能够准确地翻译全文。在精读课文时,我们欣赏了西湖雪后的奇景,体会了作者运用白描手法的精妙之处,感受到了那种简洁而富有意境的美。深入探究后,我们又从作者的“痴”中,感悟到他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故国的深深眷恋。这篇文章虽然篇幅短小,但却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体,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是一篇值得我们反复品味的经典之作。01课堂总结01课后,请同学们思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