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210∕T 66-2024 小麦品种鄂辐麦 1 号栽培技术规程_第1页
DB4210∕T 66-2024 小麦品种鄂辐麦 1 号栽培技术规程_第2页
DB4210∕T 66-2024 小麦品种鄂辐麦 1 号栽培技术规程_第3页
DB4210∕T 66-2024 小麦品种鄂辐麦 1 号栽培技术规程_第4页
DB4210∕T 66-2024 小麦品种鄂辐麦 1 号栽培技术规程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65.020.20

CCSB20

DB4210

荆州市地方标准

DB4210/T66—2024

小麦品种鄂辐麦1号栽培技术规程

CodeofpracticeforwheatcultivationofthevarietyEfumai1

2024-12-30发布2025-01-27实施

荆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4210/T66—2024

目  次

前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与定义.........................................................................1

4产地环境...........................................................................1

5整地与播种.........................................................................1

6田间管理...........................................................................2

7收获与贮藏.........................................................................2

8档案管理...........................................................................3

9实施评价...........................................................................3

附录A(资料性附录)...................................................................4

附录B(资料性附录)主要病虫草害防治技术及化控技术...................................5

I

DB4210/T66—2024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由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提出。

本文件由荆州市农业农村局归口管理。

本文件起草单位: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荆州农业科学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徐延浩、李博、陈功海、张华、徐乐、杨晓龙、张强、张硕、张天晓。

本文件实施应用中的疑问或对本文件修改意见请反馈至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联系人:李

博,电话邮箱:boli@.

II

DB4210/T66—2024

小麦品种鄂辐麦1号栽培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小麦品种鄂辐麦1号栽培的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整地与播种、田间管理、

收获与储藏、档案管理、实施评价等。

本文件适用于荆州市行政区域内小麦产区,其他相似生态区可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4404.1粮食作物种子第1部分:禾谷类

GB/T8321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15618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

NY/T496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

NY/T3302小麦主要病虫害全生育期综合防治技术规程

3术语与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鄂辐麦1号Efumai1

鄂辐麦1号是由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荆州农业科学院等单位利用“1443/西农979”

经系谱法选择育成的小麦品种,2022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鄂审麦

20220004)。

4产地环境

土壤环境质量应符合GB15618的规定,地势平坦,土层肥沃,灌排方便,排水保肥性好。

5整地与播种

5.1种子处理

去除病粒、瘪粒、烂粒,播种前翻晒种2d~3d,可选用拌种剂拌种处理。种子质量符合GB4404.1

的规定。

1

DB4210/T66—2024

5.2播种时间及播种量

根据气象、土壤墒情确定播种时间及播种量。最适播种期为11月1日~11月10日,适播期内每667m2

基本苗15万~20万株,播种量8kg~12.5kg,11月10日后播种,每迟一天播种量每667m2增加0.5kg,

每667m2最大播种量不超过17.5kg。

5.3底肥

肥料使用应符合NY/T496有关要求,施氮、磷、钾肥做底肥,每667m2施纯氮(N)8kg~10kg、五

氧化二磷(P2O2)6kg~8kg、氧化钾(K2O)6kg~8kg。

5.4整地

播种前适时深翻旋耕整地,将厢面土壤整平整细开好“三沟”(围沟、腰沟和厢沟),做到沟沟相

通。按250㎝~350㎝宽开沟定厢,厢沟宽20㎝~30㎝,深15㎝~20㎝;围沟与腰沟宽30㎝~40cm,深30

㎝~35cm,田外排水渠道应深过田间围沟、腰沟。

5.5播种方式

机械条播(宜选用种肥一体式播种机),厢宽2m~3m,行距20cm~25cm,播深3cm~5cm。

6田间管理

6.1清沟排渍

整个生产期间应保持田间“三沟”排灌畅通,做到雨住田干,防止渍水。

6.2杂草防除

化学除草使用应符合GB/T8321.10相关要求,播种或出苗后防治禾本科杂草,双子叶杂草。春季

小麦拔节前视杂草情况二次化学除草。部分除草剂使用方法参照附表B。

6.3追肥

在小麦三~四叶期,对苗弱、群体不足田块,每667m2施尿素3kg~5kg;拔节肥为小分蘖开始死亡,

分蘖高峰结束,基部第一节间定长时施用,每667m2施尿素3kg~5kg,群体偏大、苗情偏旺不施拔节肥;

在抽穗期结合“一喷三防”,每667m2施磷酸二氢钾150g~200g和尿素0.2kg~0.3kg兑水50kg喷施叶面

1~2次。

6.4化学调控

根据小麦长势进行化学调控,防旺长,防倒伏。在苗期化学调控首选多效唑,返青至拔节初期选用

烯效唑、矮壮素、缩节胺等,部分调节剂使用方法参照附录B。

6.5病虫害防治

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农药的合理用量和安全间隔期应符合GB/T8321.10和NY/T3302的要求。

在小麦拔节~孕穗期防治小麦白粉病、条锈病、纹枯病;在小麦齐穗~扬花初期防治赤霉病、条锈病、

纹枯病、白粉病、蚜虫等病虫害,兼防干热风、早衰;具体防治药剂、防治方法参照附表B。

7收获与贮藏

2

DB4210/T66—2024

在蜡熟末期进行收割,抢晴收获,脱粒后及时晾晒或烘干,将籽粒含水量降至13%以下后再入仓储

存。

8档案管理

记录品种、整地施肥、病虫害防治及收获贮藏等生产行为;所有记录应真实、准确、规范并具有可

追溯性,生产档案应有专人保管,至少保存2a。生产档案表格见附录A。

9实施评价

9.1结合实际,认真做好标准实施准备,包括标准实施的方案准备、组织准备、知识准备、手段准备

和物质条件准备等。

9.2制定标准实施方案,明确适用对象和场景、提供实施必备条件和保障(组织、制度、资金、人员

和设备仪器等)、推荐方法路径,确定资源要素配置、关键环节和控制点,提出标准实施中的注意事项。

9.3针对相关方和具体对象/岗位进行标准一贯和培训,结合标准要求,落实责任制,做到横向到边,

纵向到底。

9.4标准实施主要在鄂辐麦1号选种、播种、田间种植管理、收获等活动中开展。实施的重点是落实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种子的选择要求、肥料及农药的合理使用要求。

9.5标准实施的检查主要是检查标准实施方案的落实情况,需要逐条检查标准实施内容的落实,并记

录未实施内容的理由或原因。标准实施检查也要检查标准实施的支持手段和物质条件的落实情况。做好

标准实施验证记录,畅通标准实施信息采集的方式方法和反馈渠道,定期整理并处理收集到的意见建议。

9.6对标准实施评价的基本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等。

9.7在标准实施一定时间后,对照标准实施方案,开展标准实施效果评价分析,总结实施经验成效,

梳理存在的薄弱环节,标准实施的评价主要是评价标准实施的效果,主要从技术进步、质量水平提高、

客户满意度、规范秩序、效率提高、节约费用、节省时间、履行社会责任等方面进行有益性评价,同时

还要评价标准实施带来的问题,以便为未来改进提供参考。

3

DB4210/T66—2024

AA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小麦生产田间农事活动记录表

小麦生产田间农事活动记录表见表A.1。

表A.1小麦生产田间农事活动记录表

地块标号前茬作物种植品种播种时间播种量kg/667m2株行距cm预计收获时间

面积农药/肥田间农事活动使用农药化肥

日期活动技术负责人

m2料名称使用量kg使用设备天气状况使用人

制表人:制表日期:

注:农事操作包括整田、种植、施肥、除草、施药、收获等;天气状况主要包括:晴天、阴天、雨天,温度、

湿度、降水等。

4

DB4210/T66—2024

BB

附录B

(资料性附录)

主要病虫草害防治技术及化控技术

表B.1主要病虫草害防治技术及化控技术

常用药量

(g/667㎡次安全间隔

防治对象防治时期农药名称剂型施药方法

或ml/667期(d)

㎡次)

播后苗前或

精噁唑禾草

禾本科杂草齐苗后杂草6.9%水乳剂50~60喷雾10

2叶~3叶期

氯氟吡氧乙

20%水剂50喷雾15

小麦2叶~3酸

阔叶杂草

叶期75%可湿性

巨星10~15喷雾120

粉剂

播后苗前或50%可湿性

禾本科杂草高渗异丙隆125喷雾120

齐苗后杂草粉剂

和阔叶杂草

2叶~3叶期二甲四氯20%水剂250喷雾90

50%可湿性

戊唑醇200喷雾42

粉剂

抽穗后10%氰烯菌酯25%悬浮剂100~200喷雾7~10

赤霉病

扬花时氟环唑40%悬浮剂30~40喷雾7~14

枯草芽孢杆1亿

微囊粒剂喷雾7~10

菌CFU/g,90~150

25%可湿性

三唑酮35喷雾14

粉剂

抽穗期扬花

锈病氟环唑30%悬浮剂20~30喷雾7~14

800~1000

香芹酚0.5%水剂喷雾3~5

倍液

三唑酮20%乳油30喷雾14

15%可湿性

三唑酮35~50喷雾14

粉剂

25%可湿性

抽穗期扬花戊唑醇60~70喷雾21

白粉病粉剂

100亿

枯草芽孢杆

可湿性粉剂CFU/g,喷雾7~10

250~300

小蘖碱0.5%液剂230~280喷雾7~10

25%可湿性

播前三唑酮50~60拌种—

纹枯病粉剂

5

DB4210/T66—2024

返青期井冈霉素5%水剂100~150喷雾14

返青拔节期井岗蜡芽菌2.5%水剂100~200喷雾14

25%可湿性

吡蚜酮20喷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