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中医诊断学基础习题库含参考答案_第1页
3月中医诊断学基础习题库含参考答案_第2页
3月中医诊断学基础习题库含参考答案_第3页
3月中医诊断学基础习题库含参考答案_第4页
3月中医诊断学基础习题库含参考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3月中医诊断学基础习题库含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中医诊断学的基本原则是()A.整体审察,诊法合参,病证结合B.辨证求因,审因论治,脉症合参C.证候真假,证候错杂,诊法合参D.舍症从脉,舍脉从症,脉症合参E.表里出入,寒热转化,虚实转化答案:A解析:中医诊断学的基本原则为整体审察、诊法合参、病证结合。整体审察强调从整体角度全面了解病情;诊法合参是综合运用望、闻、问、切四诊收集信息;病证结合则既辨病又辨证。B选项中“辨证求因,审因论治”是治疗原则相关内容;C选项“证候真假,证候错杂”是证候的情况,并非基本原则;D选项“舍症从脉,舍脉从症”是在脉症不符时的处理方法;E选项“表里出入,寒热转化,虚实转化”是证候的转化情况。2.下列哪项属于“体征”()A.头痛B.耳鸣C.舌苔黄D.腹胀E.胸闷答案:C解析:体征是医生检查患者时发现的异常征象。舌苔黄是医生通过望诊观察到的,属于体征。而头痛、耳鸣、腹胀、胸闷都是患者自身感觉到的不适,属于症状。3.面色淡黄,枯槁无华,称为()A.苍黄B.萎黄C.黄胖D.阳黄E.阴黄答案:B解析:面色淡黄,枯槁无华是萎黄的表现,多因脾胃气虚,气血不足所致。苍黄是面色青黄,多见于肝郁脾虚;黄胖是面色黄而虚浮,多由脾虚湿蕴引起;阳黄是面目一身俱黄,黄色鲜明如橘皮色,多因湿热熏蒸;阴黄是面目一身俱黄,黄色晦暗如烟熏,多因寒湿阻遏。4.小儿囟门迟闭,多属()A.温热之邪上攻B.吐泻伤津C.肾气不足,发育不良D.气血不足E.肾阴不足,虚火上炎答案:C解析:小儿囟门迟闭,又称解颅,多属肾气不足,发育不良。温热之邪上攻可致囟门高突;吐泻伤津可致囟门凹陷;气血不足主要影响面色、形体等方面;肾阴不足,虚火上炎多表现为潮热盗汗、五心烦热等症状。5.观察舌苔以辨别病邪深浅,主要依据是()A.舌苔的有无B.舌苔的厚薄C.舌苔的颜色D.舌苔的润燥E.舌苔的真假答案:B解析:舌苔的厚薄主要反映病邪的深浅和病情的轻重。薄苔多表示病邪在表,病情较轻;厚苔多提示病邪入里,病情较重。舌苔的有无主要判断胃气的存亡;舌苔的颜色可辨别病性的寒热等;舌苔的润燥反映津液的盈亏;舌苔的真假可判断病情的虚实。6.神识不清,语无伦次,声高有力,称为()A.谵语B.郑声C.独语D.错语E.狂言答案:A解析:谵语是指神识不清,语无伦次,声高有力,多属热扰心神之实证。郑声是神识不清,语言重复,时断时续,声音低弱,多为心气大伤,精神散乱之虚证;独语是自言自语,喃喃不休,见人则止,首尾不续,多见于心气不足,神失所养;错语是语言错乱,语后自知言错,多因心气不足,神失所养,或痰湿、瘀血、气滞阻碍心窍;狂言是精神错乱,语无伦次,狂叫骂詈,多属阳热实证。7.下列哪项不属于实证范畴()A.食积B.气滞C.水停D.内燥E.虫积答案:D解析:实证是指人体感受外邪,或疾病过程中阴阳气血失调,体内病理产物蓄积,以邪气盛、正气不虚为基本病理,表现为有余、亢盛、停聚特征的各种证候。食积、气滞、水停、虫积都属于实证范畴。内燥多是由于久病伤阴,或汗、吐、下后,或亡血失精导致阴液亏少,机体失于濡润滋养,属于虚证。8.外感表证中,表虚证与表实证鉴别的主要依据是()A.恶寒与发热B.身痛与不痛C.浊涕与清涕D.有汗与无汗E.以上都不是答案:D解析:表虚证和表实证都属于外感表证。表虚证是指风邪袭表,腠理不固,营卫失和,以发热、恶风、汗出、脉浮缓为主要表现;表实证是指寒邪束表,卫阳被遏,腠理致密,以恶寒、发热、无汗、脉浮紧为主要表现。所以二者鉴别的主要依据是有汗与无汗。恶寒与发热在表证中都可出现;身痛在表证中也较常见;浊涕与清涕主要与外感邪气的性质有关,但不是表虚证与表实证鉴别的主要依据。9.患者身热不扬,午后热甚,属于()A.湿温潮热B.阴虚潮热C.阳明潮热D.骨蒸潮热E.气虚发热答案:A解析:湿温潮热的特点是身热不扬,午后热甚,伴有胸闷脘痞、身重肢困等症状,多因湿遏热伏所致。阴虚潮热多表现为午后或夜间低热,伴有颧红、盗汗、五心烦热等阴虚症状;阳明潮热是日晡(下午35时)热甚,伴有腹胀腹痛、大便秘结等阳明腑实证;骨蒸潮热是阴虚潮热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容热自骨髓向外蒸发;气虚发热多表现为长期低热,劳累后加重,伴有神疲乏力、自汗等气虚症状。10.患者心悸,失眠多梦,面色淡白,头晕眼花,唇舌色淡,脉细,其证候是()A.心血虚证B.心阴虚证C.心气虚证D.心阳虚证E.心脉痹阻证答案:A解析:心血虚证以心悸、失眠多梦等心神失养症状,结合面色淡白、头晕眼花、唇舌色淡、脉细等血虚表现为辨证要点。心阴虚证除有心悸、失眠等症状外,还有潮热、盗汗、五心烦热等阴虚内热症状;心气虚证以心悸、气短、神疲等气虚症状为主;心阳虚证在心悸的基础上,还有畏寒肢冷、面色苍白等阳虚表现;心脉痹阻证以心悸怔忡、心胸憋闷疼痛等为主症。二、多选题1.下列属于望神重点观察内容的有()A.神情B.气色C.形体D.姿态E.两目答案:ABCDE解析:望神主要观察人体生命活动的整体表现,重点观察内容包括神情,即精神意识和思维活动;气色,反映气血的盛衰和运行情况;形体,可体现正气的强弱;姿态,反映机体的功能状态;两目,目为五脏六腑精气之所注,是望神的重要内容,如眼睛的明亮度、灵活度等可反映神的盛衰。2.弦脉的主病有()A.肝胆病B.痛证C.痰饮D.疟疾E.虚证答案:ABCD解析:弦脉端直以长,如按琴弦。弦脉主病有肝胆病,因为肝主疏泄,调畅气机,肝胆病变可致气机不畅,脉象弦;痛证时,疼痛可使气机阻滞,脉气紧张而见弦脉;痰饮内停,阻滞气机,也可出现弦脉;疟疾发作时,正邪交争,脉象多弦。虚证一般不出现弦脉,弦脉多为实证或虚实夹杂证的表现。3.下列哪些是亡阳证的临床表现()A.冷汗淋漓B.四肢厥冷C.脉微欲绝D.身热烦渴E.呼吸气微答案:ABCE解析:亡阳证是指体内阳气极度衰微而欲脱,以冷汗、肢厥、面白、脉微等为主要表现的危重证候。冷汗淋漓是阳气不能固摄津液所致;四肢厥冷是阳气衰微,不能温煦四肢;脉微欲绝是阳气大虚,脉道失于温通;呼吸气微是肺气失于温养,功能衰退。身热烦渴是热盛伤津的表现,多见于阳热实证,与亡阳证相反。4.心脉痹阻证因其成因不同,可分为()A.瘀阻心脉B.痰阻心脉C.寒凝心脉D.气滞心脉E.热结心脉答案:ABCD解析:心脉痹阻证是指瘀血、痰浊、阴寒、气滞等因素阻痹心脉,以心悸怔忡、心胸憋闷疼痛为主要表现的证候。根据成因不同,可分为瘀阻心脉,以刺痛为特点,伴有舌紫暗、有瘀斑瘀点等;痰阻心脉,以闷痛为特点,伴有体胖痰多等;寒凝心脉,以突发剧痛、得温痛减为特点,伴有形寒肢冷等;气滞心脉,以胀痛为特点,疼痛部位游走不定,与情志因素有关。热结心脉一般不属于心脉痹阻证的常见成因分类。5.脾气虚证与脾阳虚证的鉴别要点有()A.有无食少便溏B.有无形寒肢冷C.有无肢体浮肿D.有无舌淡苔白E.有无脉缓弱答案:BC解析:脾气虚证和脾阳虚证都有脾气不足的表现,如食少、腹胀、便溏等。二者的鉴别要点在于脾阳虚证有阳虚的表现,即形寒肢冷,是由于脾阳不足,不能温煦机体所致;肢体浮肿也是脾阳虚不能运化水湿,水湿泛溢肌肤的表现。食少便溏在脾气虚证和脾阳虚证中都可出现;舌淡苔白、脉缓弱在二者中也都较为常见,不是鉴别要点。三、简答题1.简述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司外揣内: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内在脏腑的生理、病理变化可通过外在的症状、体征表现于外。医生通过观察外在的表现,就可以推测内在脏腑的病变情况。例如,肺主皮毛,当肺有病变时,可出现皮毛憔悴、咳嗽等外在表现,通过对这些外在表现的观察,可推断肺的功能状态。见微知著:人体的某些局部,往往蕴含着整体的生理、病理信息。通过观察微小的变化,可以测知整体的情况。如舌为心之苗,又为脾胃之外候,通过观察舌象的变化,包括舌质、舌苔的色泽、形态等,可以了解全身气血的盛衰、脏腑的虚实、病邪的性质等。以常衡变:医生首先要掌握人体生理的正常状态,即“常”,然后通过观察患者的异常表现,即“变”,将二者进行比较,从而判断疾病的存在与否以及病变的性质。例如,正常人体的脉象三部有脉,不浮不沉,不快不慢,和缓有力,节律均匀。当脉象出现异常,如过快、过慢、过浮、过沉等,就可判断为病脉。2.简述望舌的方法及注意事项。望舌的方法:患者应取正坐位,自然地将舌伸出口外,舌体放松,舌面平展,舌尖略向下,尽量张口使舌体充分暴露。医生要在充足、柔和的自然光线下进行观察,先看舌尖,再看舌中、舌边,最后看舌根。先看舌质,再看舌苔。一般按舌尖、舌边、舌中、舌根的顺序进行观察。对舌质、舌苔的色、质、形等特征,要进行全面、仔细的观察,并注意动态变化。望舌的注意事项:注意光线影响:避免在有色光线或暗处望舌,如在灯光下望舌,可能会使舌色发生偏差,如黄色灯光下,舌苔颜色可偏黄。注意饮食或药物影响:饮食或服用某些药物可使舌苔染色,如喝牛奶可使舌苔变白变厚;吃杨梅、咖啡等可使舌苔染成黑色或褐色。所以在望舌前应询问患者近期的饮食和用药情况。注意口腔因素影响:牙齿残缺可造成同侧舌苔偏厚;镶牙可使舌边留下齿印;张口呼吸可使舌苔变干等。此外,伸舌的姿势也会影响舌象,如伸舌过于用力、时间过长,可使舌色变红。3.简述肝郁气滞证的临床表现及辨证要点。肝郁气滞证的临床表现:情志症状:情志抑郁,善太息,或烦躁易怒,情绪波动较大,常随情志变化而病情轻重不一。胸胁、少腹症状:胸胁、少腹部位胀满疼痛,疼痛性质多为胀痛,且走窜不定,可因情志不舒而加重。月经症状:女性可见乳房胀痛、结块,月经不调,痛经,闭经等。其他症状:咽部如有异物梗阻,吞之不下,吐之不出,称为梅核气;颈部瘿瘤,多因肝郁气滞,痰气互结所致;还可伴有食欲不振、嗳气等消化系统症状。辨证要点:以情志抑郁、胸胁或少腹胀痛等肝经循行部位的胀痛,以及妇女月经失调为主要辨证依据,且病情的轻重常与情志因素密切相关。四、病例分析题患者,女,38岁。近半年来,月经周期紊乱,时而提前,时而推后,经量时多时少,色紫暗有块。伴有胸胁、乳房胀痛,烦躁易怒,善太息,脘腹胀满,食欲不振,舌苔薄白,脉弦。请根据上述病例进行辨证分析,并写出证名。辨证分析:从病史来看,患者月经周期紊乱,经量时多时少,色紫暗有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