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J61-T 137-2017 机制砂生产与应用技术规程_第1页
DBJ61-T 137-2017 机制砂生产与应用技术规程_第2页
DBJ61-T 137-2017 机制砂生产与应用技术规程_第3页
DBJ61-T 137-2017 机制砂生产与应用技术规程_第4页
DBJ61-T 137-2017 机制砂生产与应用技术规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机制砂生产与应用技术规程ofmanufacturedsand实施日期:2017年09月20日陕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陕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文件的通知布为陕西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标准编号为DBJ61/T137-2017,自2017年9月20日起实施。陕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2017年08月03日为推广机制砂在陕西省预拌混凝土暨预拌砂浆行业的应用,确保预拌混凝土暨预拌砂浆生产质量,提高建筑工程质量水平,减少环境污染,根据陕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陕建函(2014)493号文】的批复,由西安市城乡建设委员会、长安大学会同有关单位编制了本规程。在编制过程中,规程编制组吸取了国内外其他单位的研究成果和工程实践经验,借鉴了国内相关行业的标准、规范。本规程大纲。在规程条文初稿编写完成以后,通过多种方式广泛地征求了有关单位和专家的意见,对规程的主要内容进行了反复修改,最后由陕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陕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组织专家组审查后定稿。本规程主要内容为1总则;2术语及定义;3分类及规格;4一般规定;5技术要求;6生产质量控制;7产品质量检验及验收;8机制砂预拌混凝土;9机制砂预拌砂浆;附本规程由陕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归口管理,陕西省建筑标准设计办公室负责出版、发行,由长安大学负责具体条文技术解释。为了提高规程的质量,请各有关单位在执行本规程的过程中,及时将发现的问题和修改意见反馈长安大学(西安市雁塔区长安中路75号长安大学小寨校区建筑工程学院,邮编:710061,电话邮箱:892465280@),以便修订时参考。本规程主编单位:西安市城乡建设委员会本规程参编单位:陕西瑞德宝尔投资有限公司屈雅安鲁绍锋刘康曹永杰李敏成顺利王军强李大威王武锁阮东光任普亮范海宏王双林祁一鸣反 1 2 43.1机制砂分类 43.2机制砂规格 4 5 6 65.2产品 66生产质量控制 6.2天然岩石机制砂和铁尾矿废石机制砂 6.3铁尾矿细粒机制砂 6.4再生骨料机制砂 6.5质量管理 6.6环境保护 7产品质量检验及验收 8机制砂预拌混凝土 8.1一般规定 8.5质量验收 9机制砂预拌砂浆 9.1一般规定 9.2配合比设计 209.3制备和施工 209.4质量验收 21本规范用词说明 22 23 25反 2 4 43.2SpecificationofManufa 4 5 6 6 6 6.2NatureRockManufacturedSandandIronTai 6.3FineIronTailings 6.6EnvironmentalProtection 7InspectionandAcceptanceofProductquality 8.4QualityControlofProductionProce 9ManufacturedSandRe 209.3ProductionandCon ExplanationofWardinginTh 22 23 25反11.0.1为贯彻国家及陕西省有关资源、环境和技术经济政策,规范机制砂的使用,促进工业固体废弃物和建筑垃圾的再生利用,做到就地取材,制定本规程。1.0.2本规程适用于陕西省机制砂生产、应用机制砂进行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的生产、施工及质量验收。1.0.3生产与应用机制砂时,除执行本规程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定。反22.0.1机制砂Manufacturedsand4.75mm的岩石、矿山尾矿及建筑固体废弃物颗粒,包含天然岩石机制砂、铁尾矿机制砂及再生骨料机制砂等。2.0.2天然岩石机制砂Manufacturedsandfromnaturerock由天然岩石为原材料制备而成的机制砂(不包括软质岩和风化岩的颗粒)。2.0.3铁尾矿机制砂Manufacturedsandfromironoretailings按照铁尾矿的形成方式分成铁尾矿废石机制砂和铁尾矿细粒机制砂两种。将铁矿石经磁选抛尾废石制备而成的机制砂,称为铁尾矿废石机制砂。铁矿石经磨细、分选等工艺排放的细粒级选矿废弃物,经分级、脱湿等处理制备而成的机制砂称为铁尾矿细粒机制砂。2.0.4再生骨料机制砂Manufacturedsandfromrecycledaggregate由建(构)筑废弃物中的混凝土、砂浆、石或砖等加工而成的机制砂。2.0.5母岩Motherrock在成矿过程中供给成矿物质或与成矿作用直接有关的岩石。2.0.6矿物Mineral由地质作用所形成的天然单质或化合物,是组成岩石、矿石的基本单元。岩石机制砂中粒径小于0.075mm且其矿物组成和化学成分3与机制砂母岩相同的颗粒;铁尾矿机制砂中粒径小于0.075mm且其矿物组成和化学成分与铁尾矿废石成分相近的颗粒。2.0.8微粉Finepowder再生骨料机制砂中粒径小于0.075mm的颗粒。2.0.9亚甲蓝(MB)值Methylenebluevalue用于判定岩石机制砂和铁尾矿机制砂中石粉颗粒吸附性能的指标。2.0.10机制砂压碎指标Crushingindexformanufacturedsand用于检验机制砂在自然风化和其他外界物理化学因素作用下抵抗破裂的能力。2.0.11细度模数Finenessmodulus衡量机制砂粗细程度的指标。夹西43.1.3按铁尾矿细粒机制砂规格分为:铁尾矿细砂和铁尾矿特品种中砂天然岩石机制砂//////再生骨料机制砂/54.0.1生产机制砂所用原材料,应符合现行《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GB6566中建筑主体材料放射性比活度的规定。4.0.2机制砂的选择应满足混凝土、砂浆及其他水泥制品的性能要求。4.0.3机制砂应用范围应符合表4.0.3规定。混凝土应用范围砂浆应用范围I类天然岩石机制砂川于各强度等级////65.1.1生产天然岩石机制砂所用母岩强度要求,可由供需双方5.1.2铁尾矿机制砂所用原材料,宜选择经磁选工艺分离后得5.1.3再生骨料机制砂的生产原料,宜选择经分拣设备分离后的混凝土块,其中砖块等烧土制品的含量不宜超过10%。5.2产品1天然岩石机制砂和铁尾矿废石机制砂的颗粒级配应符合表5.2.1-1的规定。筛孔尺寸(mm)累计筛余(%)1区2区2铁尾矿细粒机制砂的颗粒级配应符合表5.2.1-2的规定:筛孔尺寸(mm)累计筛余(%)7筛孔尺寸(mm)累计筛余(%)1区2区3区5.2.2-1的规定。途,经技术论证能确保混凝土及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可按Ⅱ类机制砂使用。2铁尾矿细粒机制砂石粉含量应符合表5.2.2-2的规定。(按质量计,%)*此指标根据使用用途,进行试验验证后,可山供8I类(按质量计,%)5.2.3泥块含量应符合下列规定:1天然岩石机制砂和铁尾矿废石机制砂泥块含量应符合表5.2.3-1的规定。泥块含量(%)2铁尾矿细粒机制砂中,泥块含量不应大于1.0%。3再生骨料机制砂中,泥块含量应符合表5.2.3-2的规定。I类泥块含量(%)5.2.4有害物质限量应符合下列规定:1天然岩石机制砂和铁尾矿废石机制砂中如含有云母、轻物质、有机物、硫化物及硫酸盐、氯化物,其限量应1的规定。I类云母(按质量计,%)轻物质(按质量计,%)硫化物及硫酸盐(以SO₃质量计,%)氯化物(以氯离子质量计,%)92铁尾矿细粒机制砂中如含有云母、轻物质、有机物、硫化物及硫酸盐、氯化物,其限量应符合表5.2.4-2的规定。限量数值云母(按质量计,%)轻物质(按质量计,%)硫化物及硫酸盐(以SO₃质量计,%)氯化物(以氯离子质量计,%)3再生骨料机制砂中如含有云母、轻物质、有机物、硫化物及硫酸盐、氯化物,其限量应符合表5.2.4-3的规定。限量数值云母(按质量计,%)轻物质(按质量计,%)硫化物及硫酸盐(以SO₃质量计,%)氯化物(以氯离子质量计,%)5.2.5坚固性应符合下列规定:1天然岩石机制砂、铁尾矿废石机制砂和再生骨料机制砂,经饱和硫酸钠溶液循环浸泡5次后的质量损失应符合表5.2.5-1的规定。I类质量损失(%)2铁尾矿细粒机制砂经饱和硫酸钠溶液循环浸泡5次后的质量损失,应不大于10%。5.2.6压碎指标应符合下列规定:1天然岩石机制砂、铁尾矿废石机制砂以及再生骨料机制砂的压碎指标,应符合表5.2.6的规定。I类单级最大压碎指标(%)2铁尾矿细粒机制砂的压碎指标值应不大于30%。5.2.7经碱集料反应试验后,由机制砂制备的试件应无裂缝、酥裂、胶体外溢等现象,且在规定的试验龄期膨胀率应小于0.10%。1天然岩石机制砂、铁尾矿废石机制砂的表观密度不小于2500kg/m³。堆积密度不小于1400kg/m³。空隙率不大于45%。2对于铁尾矿细粒机制砂,当用户要求时报告其实测值。3再生骨料机制砂表观密度、堆积密度、空隙率指标,应符合表5.2.8的规定。I类表观密度(kg/m³)堆积密度(kg/m³)空隙率(%)5.2.9含水率、饱和面干吸水率和经时吸水率应符合下列规定:1天然岩石机制砂、铁尾矿机制砂使用前,应测定含水率。再生骨料机制砂应测定饱和面干吸水率。2应根据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的具体使用要求,向用户提供机制砂10min和60min经时吸水率的实测值。6.1.1机制砂生产场地应布局合理,方便生产。生产区、办公6.1.3应严格按现行《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AQ/T9006要求制定具体的安全操作规程。6.1.5生产区域各关键操作部位和主要生产平台,应设有安全6.2.2机制砂加工宜采用生产机制石过程中小规格原料作为机制砂原料,产品级配应符合本规程规定,并符合相关国家和行业标准的要求。6.2.3天然岩石机制砂和铁尾矿废石机制砂加工系统宜由给料设备、破碎设备、筛分设备、整形设备、除尘设备和输送设备等组6.2.4生产线宜装备改善机制砂粒形的整形工艺设备。6.2.5生产线应采用除尘设备进行粉尘收集处理。6.3铁尾矿细粒机制砂6.3.1铁尾矿细粒机制砂加工系统宜由给料设备筛分设备、脱水设备和输送设备等组成。6.3.2铁尾矿细粒机制砂生产过程中应有回收和利用废水的措施。6.4再生骨料机制砂6.4.1再生骨料机制砂加工系统宜由分选设备、破碎设备、筛分6.4.2再生骨料机制砂生产过程中,应按原生建筑废弃物种类不同,进行二次破碎、筛分,并设法降低砖等烧土制品在机制砂中6.5质量管理6.5.1机制砂生产企业的各管理组织机构应建立质量管理制度,明确质量管理指标和岗位责任制。6.6.1机制砂生产场地应对破碎系统进行封闭,破碎过程采用6.6.2生产企业宜采用缓冲装置对破碎设备进行减振处理,降6.6.3生产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应满足现行《工业企业厂界6.6.4干法和湿法工艺回收的细砂和石粉应分别进行综合利6.7.1机制砂应分别进行型式检验和出厂检验,并按标准要求6.7.2机制砂生产企业应向使用者提供机制砂型式检验报告,3运输时,应采取措施以防粉尘飞扬并防止运输过程混入7.1.1型式检验1天然岩石机制砂及铁尾矿废石机制砂型式检验项目:放度和空隙率。2铁尾矿细粒机制砂型式检验项目:放射性、颗粒级配、细度模数、石粉含量(含亚甲蓝试验)、泥块含量、有害物质限量、坚3再生骨料机制砂型式检验项目:放射性、颗粒级配、细度4有下列情况应进行型式检验:a)新产品投产时;b)原材料资源或生产工艺发生变化时;c)停产一个月或更长时间后恢复生产时;d)出厂检验结果与上次型式检验有较大差异时;f)国家质量监督机构要求检验时。7.1.2出厂检验1天然岩石机制砂及铁尾矿废石机制砂出厂检验项目包积密度和压碎指标。2铁尾矿细粒机制砂出厂检验项目:颗粒级配、石粉含量(含亚甲蓝试验)、泥块含量和碱集料反应。3再生骨料机制砂出厂检验项目为:颗粒级配、细度模数、7.2.1按同规格、级别、适用等级及日产量每600t为一批,不足600t亦为一批;日产量超过2000t,按1000t为一批,不足1000t亦为一批。当确认产品质量比较稳定时,可按1000t为一批。7.2.2判定规则如下:1检验(含复验)后,各项出厂检验指标均符合本规程的相应类别规定时,可判定该批产品合格。2检验中质量指标若有一项不符合本规程相应级别的要求时,则应从同一批产品中加倍取样,对不符合要求的项目进行复验。复验后,该项指标符合本规程要求时,可判定该批产品合格;仍然不符合本规程要求时,则判定该批产品为不合格。7.2.3进场验收应符合下列要求:1生产广家应随车提供机制砂产品质量合格证,并应提供在有效期限内的型式检验报告。2进厂(场)检验,按600t为一批分批核查出厂检验报告单;若质量稳定连,可按1000t为一批核查出厂检验报告单。3机制砂进场后应按送料单对机制砂进行验收。交货检验应在交货地点进行见证取样,进场检验和复验的取样试验工作由需方承担。当需方不具备试验条件时,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交货检验的承担单位,其中包括供需双方认可的有资质的试验单位,并应在合同中予以明确。8.1.1天然岩石机制砂、铁尾矿废石机制砂可单独配制预拌混8.1.2再生骨料机制砂配制预拌混凝土应按本规程表4.0.3机8.1.3机制砂预拌混凝土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应符合现行《混GB/T50476的规定。8.2原材料8.2.1机制砂预拌混凝土的其他原材料应满足现行《预拌混凝8.2.2机制砂1机制砂技术要求应符合本规程第5章规定;2制备机制砂预拌混凝土时,机制砂的细度模数宜控制在在2.6~3.2范围之内。3当机制砂颗粒级配无法满足混凝土和易性要求时,可将机制砂与天然砂或多种机制砂掺配使用,掺配砂的细度模数宜控制在2.3~3.0范围之内。掺配砂经充分混合后,测试掺配砂的表观密度、堆积密度和颗粒级配。4当所配制的预拌混凝土强度等级较低时,机制砂石粉含量可适当增加,有利于改善普通中、低强度预拌混凝土的和易性。8.2.3外加剂采用机制砂配制预拌混凝土时,减水剂宜选用聚羧酸类高效减水剂。8.3配合比设计8.3.1机制砂预拌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应根据拌和物性能、力学性能、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等要求,在满足工程设计和施工要求的条件下,遵循低水泥用量、低用水量和低收缩性能的原则,按现行《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的规定,宜用绝对体积法计算。8.3.2采用含有铁尾矿细粒机制砂的掺配砂制备预拌混凝土时,掺配砂中铁尾矿细粒机制砂的掺配比例可按表8.3.2的要求控制。8.3.3采用再生骨料机制砂制备预拌混凝土时,应按现行《再生骨料应用技术规程》JGJ/T240的规定进行配合比设计。8.3.4机制砂预拌混凝土的砂率应根据机制砂的细度模数、石粉含量、水胶比及其他材料性能经试验确定。当机制砂中细砂或石粉含量较高时,宜采用较低砂率。8.3.5有抗裂性能要求的预拌混凝土,应通过混凝土抗裂性能8.3.6预拌混凝土拌合物的凝结时间和坍落度应满足工程设计2机制砂预拌混凝土应采用强制式搅拌机搅拌,并符合现3采用再生骨料机制砂制备预拌混凝土时,应适当延长搅8.4.2机制砂预拌混凝土的浇筑和养护应符合现行《混凝土质8.5.1机制砂预拌混凝土拌合物的性能检验应符合现行《混凝8.5.2机制砂预拌混凝土的质量检验规则应符合现行《预拌混9.1.2再生骨料机制砂用于寒冷地区时应满足抗冻要求,其他9.1.3机制砂的石粉含量和吸水率指标对于砂浆拌合用水量及量、吸水率应符合本规程第5.2.2条及第5.2.9条的规定。9.2.2采用再生骨料机制砂或含有再生机制砂的掺配砂制备预9.2.3采用再生骨料机制砂或含有再生机制砂的掺配砂制备预浆》GB/T25181的规定;如果采用再生骨料机制砂或含有再生骨料机制砂的掺配砂制备砂浆时,其他原材料应符合现行《再生骨9.3.2不同品种的机制砂颗粒特性、颗粒级配、石粉含量、吸水率等技术指标差异较大。根据不同工程需求,在预拌砂浆制备过程中需配制掺配砂时,应经过试验确定不同机制砂比例。9.3.3采用机制砂生产预拌砂浆时,应符合《预拌砂浆》GB/T25181-2010中第7章和《预拌砂浆应用技术规程》JGJ/T223-2010第4章中关于预拌砂浆制备的相关规定。9.3.4机制砂预拌砂浆施工,应符合现行《预拌砂浆应用技术规程》JGJ/T223中关于预拌砂浆施工的相关规定。9.4质量验收9.4.1机制砂预拌砂浆施工质量,应符合现行《预拌砂浆应用技9.4.2当机制砂预拌砂浆用于建筑砌体结构时,其施工质量还应符合现行《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和《砌体工程施工质1为便于在执行本规程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4)表示允许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用2条文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的规定执行时,写法为“应13《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1114《砌体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2011机制砂生产与应用技术规程反 27 283分类及规格 5技术要求 5.2产品 6.1一般规定 386.2天然岩石机制砂和铁尾矿废石机制砂 6.3铁尾矿细粒机制砂 40 417产品质量检验及验收 428机制砂预拌混凝土 438.3配合比设计 439机制砂预拌砂浆 9.1一般规定 1.0.1为了贯彻国家及陕西省有关资源、环境和技术经济政策,响应绿色建材行动,应对建筑用砂资源短缺的现状,合理利用周边地区的天然岩石资源,应规范机制砂生产方式,以满足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的相关要求。同时,各类废弃物也可用于制备机制砂,如秦岭南麓部分地区所贮存的大量铁尾矿,以及城市周边大量建筑垃圾等固体废弃物,均可作为机制砂的生产原材料。通过制定本规程,其主要目的在于指导行业正确、合理使用各类机1.0.2目前我国有关机制砂的标准主要有《建设用砂》GB/T14684-2011,《人工砂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JGJ/T241-2011,《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52-2006等。本规程适用范围主要是针对陕西省建筑工程中,采用各类机制砂制备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的应用和质量验收。及的机制砂的生产原料主要为天然岩石、矿山铁尾矿或工业废渣颗粒、建筑垃圾等固体废弃物。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用量最大的西安地区,可用于制备机制砂原料的运输距离宜在100km范围地区的天然岩石、商洛柞水县域内大量的铁尾矿等。西安地区周边没有其他可用于制备机制砂的大宗量工业固体废弃物。考虑到城市正面临严重建筑垃圾围城现象,鼓励采用经分类处理的建筑垃圾制备符合质量要求的机制砂,减轻城市压力。天然岩石种类很多,能够用于制备机制砂的岩石主要包括:石灰岩、花岗岩及含有各类复杂铝硅酸盐矿物的岩石等。在制备机制砂的生产过程中,将产生大量的粒径范围在0.075mm以下的石粉。当石粉含量过高时,将严重影响混凝土和砂浆产品的和易性、力学性能甚至耐久性能。为此,机制砂的生产工艺中应专门设立除粉单元,控制石粉含量在合理的范围之内。2.0.3铁尾矿的产生按照其生产工艺主要有两种途径。通过矿山采掘获得铁矿石,经初步的磁选工艺,带有磁性且铁含量较高的富铁矿石被用于后期的生产工艺,而贫铁废石则被运至堆场。将该类废石作为生产机制砂原料,具有优异性能,同时生产工艺与天然岩石机制砂基本相同。富铁矿石经多级破碎并被磨细成粒径较小的颗粒,经进一步磁选后其废弃物经管道成泥浆状排至大型尾矿库。该类铁尾矿粒径普遍偏细,制备机制砂时应进行分2.0.5天然岩石机制砂是由不同品种的母岩经破碎、筛分、分2.0.6母岩品种主要由其矿物组成所决定,如秦岭北麓母岩成分多含硅铝酸盐矿物及石英矿物。铁矿石主要包括富铁有用矿富含可被利用的金属或非金属矿物。废石矿物主要为非金属矿2.0.9用于判定石粉颗粒含量主要是泥土还是与被加工母岩化4一般规定机制砂按应用范围分为I、Ⅱ、Ⅲ类;铁尾矿细粒机制砂按现行制品(如砖、瓦)的含量对再生骨料机制砂的性能和使用将产生重反中第6.6.1条的要求确定。5.1.3经过钢筋分拣后的建筑垃圾成分依然较为复杂,通常含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T52、《公路工程水泥混凝土用机制对机制砂仅规定颗粒上限尺寸,未规定颗粒下限尺寸,而将0.075mm以下颗粒定义为石粉。在机制砂实际生产和应用中,机制砂中均含有粒径在0.15mm~0.075mm之间的颗粒。为进一步完善颗粒级配,本规程首次将机制砂颗粒下限尺寸延伸至0.075mm。通过机制砂实际生产数据的统计及实验室试验证明该粒级颗粒适量的存在,不会对混凝土或砂浆性能产生明显的影响。为了便于试验报告编制及工程应用,细度模数计算仍按现行按照现有的生产工艺,机制砂整体偏粗。编制组统计了50多组面向西安市场供应的天然岩石和铁尾矿废石机制砂产品的颗粒级配,大多数机制砂的颗粒级配位于1区和2区,基本无处于3区的机制砂产品。另外,在正常工况条件下,由于机制砂生铁尾矿细粒机制砂主要出自陕西省秦岭以南地区。编制组对目前陕南主要铁尾矿库中铁尾矿细粒机制砂进行了颗粒粒径使铁尾矿颗粒明显偏细,2.36mm以上粒径颗粒含量较少,0.075mm以下粒径颗粒占约30%~60%。为此,在确定铁尾矿细粒机制砂的颗粒级配时,将2.36mm以上的颗粒含量范围缩小(在3区砂的基础上)。由于目前预拌砂浆企业在生产砂浆,尤其是抹能够反映石粉中粘土质的含量。若测试机制砂的MB值较大,意味着石粉中粘土质含量较高。由于泥含量对混凝土等材料性能负面影响显著,所以检测和控制机制砂的亚甲蓝(MB)值极为关7%以内,C40~C25混凝土控制10%以内,而≤C20混凝土石粉含量放宽至14%。在山西省编制的《人工砂生产应用技术规程》1.4)砂中,石粉含量分别控制在6%,15%和20%以内。在《人工砂的要求,石粉含量分别控制在5%、7%和10%以内。在《建设Ⅱ(MB≤1.0)、Ⅲ(MB≤1.4)类机制砂的石粉含量均控制在10%以内。当MB值>1.4时,I、Ⅱ、Ⅲ类砂的石粉含量分别控制在1%、3%和5%以内。当机制砂MB值较高时,严格控制石粉含量并无异议。当MB值低于1.4时,各标准中石粉含量控制范围并1.4时,虽然给出了10%的控制指标,但也注明此指标应根据使MB值控制在1.2以下,石粉含量则控制在10.0%以内。大量的工程实践表明,虽然石粉种类和矿物组成存在一定的差异,但多数机制砂中石粉具有合适细度和粒径分布,与各类外加剂有良好的适应性。通过复掺活性矿物掺合料、调整混凝土配合比和外加剂配方等措施,完全可以满足混凝土性能要求。为含泥量较低且混凝土强度等级在C25以下所用机制砂的石粉含量限值。若石粉含量在高限时,可酌情将部分石粉计人胶凝材料用量设计配合比。《铁尾矿砂》GB/T31288-2中石粉含量最高可至15.0%。由于本规程对天然岩石机制砂和铁尾矿废石机制砂中石粉含量要求进一步提高,为了与此统一,所以对铁尾矿细粒机制砂中石粉含量的要求也同步提高。采用建筑垃圾制备的再生骨料机制砂中,存在大量粒径低于0.075mm的微粉颗粒。即使建筑垃圾经过分类处理后,但所制备的再生骨料机制砂中微粉成分仍然波动较大。课题组收集再生骨料机制砂样品进行了筛分试验,获得了再生骨料机制砂微粉。通过与天然岩石机制砂石粉和铁尾矿机制砂石粉进行对比试验发现,再生骨料机制砂微粉形态效应较差,掺入水泥后浆体需水量较大,流动性降低。编制组按照《混凝土用复合掺合料》JG/T486-2015和《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粉煤灰》GB/T1596-2005等试验方法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再生骨料机制砂的微粉活性指数仅为55%左右,低于其他类型的石粉。为此,本规程中再生骨料机制砂的微粉含量应符合现行《混凝土和砂浆用再生细骨料》GB/T25176的相关规定。5.2.3天然岩石机制砂和铁尾矿废石机制砂在储存、装卸过程中,不得与泥质地面接触,若混入泥块应严格执行泥块含量指标。再生骨料机制砂在生产工艺中应设置除土环节,除去泥块,在储存、装卸过程中,不得与泥质地面接触,若混入泥块应严格执行泥块含量指标。5.2.4天然岩石、铁尾矿机制砂有害物质限量主要依据现行《建再生骨料机制砂中硫化物及硫酸盐限量,按现行《混凝土和砂浆用再生细骨料》GB/T25176指标规定执行。5.2.6机制砂生产过程采用机械设备破碎,颗粒表面易形成尖锐棱角,影响混凝土的工作性、用水量、水泥用量和强度等。因此,生产线特别要求配备整形设备,以消除尖锐棱角,提高颗粒强度。压碎指标按现行《建设用砂》GB/T14684指标规定执行。5.2.7机制砂主要应用于混凝土和砂浆,碱集料反应机理、风险应指标执行。编制组采用X一衍射技术分析陕西省各类机制砂的矿物组成时发现,因母岩成分复杂,某些岩石中存在硅酸铝镁(钠)盐、沸石等复杂矿物,并且存在少量非晶体相,所以对机制砂进行碱集料反应测试十分必要。5.2.8通过对现有生产企业的机制砂进行表观密度和堆积密度测试,其表观密度均超过了2500kg/m³。堆积密度的测试值均在1500kg/m³以上。但由于目前机制砂生产企业原材料多采用秦岭地区的硅质岩石,所以测试值偏高。陕西泾阳在大量的石灰石资源,若用其制备机制砂,则堆积密度可能降低。再生骨料机制砂成分复杂,成品砂表观密度、堆积密度变化较大。当再生骨料机制砂级配、微粉含量基本相同时,较高的堆积密度意味着再生骨料机制砂具有较好的颗粒形貌。根据试验数据本规程将表观密度、堆积密度按类别规定相应指标。5.2.9为采用各类机制砂的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提供参考,提出含水率和饱和面干吸水率要求。各品种机制砂原料成分复杂,表面粗糙,裂隙较多,吸水率波动较大且存在早期,对于较高吸水性骨料,如硅质骨料和含砖块的再生骨料机制砂对浆体工作性影响明显,故提出测定10min的吸水率测试要求。为更好的控制拌制产品质量,确保和易性等相关指标均衡稳60min吸水率测试要求。6.1一般规定6.1.1机制砂生产水平应随社会发展水平而提高,不能采取小规模、无序发展的方式。对企业生产场地、环境、企业面貌均提出明确要求。6.1.2目前现有生产企业的岩石机制砂和铁尾矿废石机制砂的生产工艺均为干法生产。而再生骨料机制砂和铁尾矿细粒机制砂生产可能涉及到湿法生产。6.1.3建筑材料生产企业是高风险行业,设备体型、用电功率较大,易发生滑坡、落石、漏电等安全事故,企业必须按照安全生产要求制定安全操作规程。6.1.6绿色发展、绿色生产是国家发展大计,建筑材料生产是高产和文明作业。6.1.7按照机制砂生产企业的实际产能,以及资源整合,环境保护的要求,机制砂生产企业宜每年具有理论上向市场供应年不少于500万吨合格机制砂的能力,以满足建筑工程对机制砂的需6.2天然岩石机制砂和铁尾矿废石机制砂6.2.1无论是天然岩石还是铁矿石开采过程,均可能带土。如果不设置专门的除土工序,则生产机制砂中不可避免含土,导致机制砂性能及质量下降。若含泥量超标,则可能严重影响混凝土或砂浆的性能。6.2.2通常,矿山原料经粗碎、中碎和细碎的三级破碎工艺,并通过筛分、整形工艺得到不同规格的机制石。机制砂生产原料,一般则取自机制石生产后得到的小规格原料。机制砂生产企业一般同步生产机制石。砂石联产可节约资源、能源,保证产品满足不同的市场要求,提高企业效益。6.2.3产品生产是由工艺过程小单元组成,各单元设备先进、合理,才能生产优质产品,机制砂生产企业必须配置满足要求的生产设备。6.2.4立式冲击破碎机出料针片状颗粒少,宜用于机制砂的整形和调整颗粒级配。6.2.5机制砂石粉含量过高,将会显著影响混凝土或砂浆的力学性能、尺寸稳定性能和耐久性能。在生产线布设选粉设备、除尘设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