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绿地施工方案_第1页
生态绿地施工方案_第2页
生态绿地施工方案_第3页
生态绿地施工方案_第4页
生态绿地施工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生态绿地建设工程施工方案一、施工准备阶段(一)技术准备组织技术团队进行图纸会审,重点审核生态保护要求、植物配置方案及地形营造细节,确保与现场条件匹配。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文件,明确各工序技术参数,如土壤改良深度不低于40cm,乔木土球直径为胸径的8-10倍等关键指标。针对反季节种植、大树移植等特殊环节,单独制定专项方案,包含ABT生根粉使用浓度(100mg/kg)、遮阳网遮光率(70%)等具体措施。技术交底采用三级交底制度,覆盖从项目经理到施工班组的所有人员,确保每人掌握质量标准及安全规范。(二)现场准备开展场地调查,对原生植被进行登记造册,胸径5cm以上乔木需采用GPS定位标记,确需迁移的需经监理单位审批后实施移栽保护。场地清理范围扩展至绿化区域外1m,清除建筑垃圾、塑料杂物及厚度超过5cm的腐殖质层,地下管线沿线每5m设置警示标识。测量放线使用全站仪进行三维定位,地形等高线偏差控制在±5cm内,乔木种植点采用木桩标记并编号。临时设施布置远离汇水区域,材料堆放区铺设20cm厚防渗垫层,防止土壤污染。(三)土壤改良委托第三方机构进行土壤检测,检测项目包括pH值、有机质含量、全盐量及重金属指标,检测频率为每500㎡取1个样本。针对不同土壤类型采取差异化改良措施:粘性土壤掺入30%河砂+20%腐叶土,砂质土壤添加20%粘土+30%泥炭土,酸性土壤(pH<6.5)撒施生石灰50-100g/㎡,碱性土壤(pH>8.5)掺入硫磺粉80g/㎡。改良剂与原土需经机械深翻充分混合,翻耕深度40-50cm,土块粒径破碎至≤5cm。改良后进行大水漫灌沉降,沉降期不少于7天,沉降完成后重新平整场地,坡度控制在2.5%-3.0%以利排水。二、核心施工技术(一)苗木种植工程1.乔木种植苗木选择执行"三证一签"制度,优先选用本地苗圃培育的乡土树种,胸径偏差控制在±0.5cm内。种植穴规格按土球直径+30cm标准开挖,底层铺设20cm厚碎砖排水层,中层施入腐熟有机肥(10-15kg/穴)与种植土混合均匀。栽植时保持树干垂直(偏差≤1°),回填土分三层夯实,每层厚度30cm,浇透定根水(每株不少于80L)后搭建三角支撑,支撑点包裹软质材料防止树皮损伤。珍贵树种移植前需用ABT生根粉溶液浸泡根系2小时,定植后安装树干微喷系统,保持空气湿度80%以上。2.灌木与地被种植花灌木种植前进行重剪,保留3-5个健壮主枝,嫁接苗清除接口以下萌蘖。种植密度根据冠幅确定:紫薇(冠幅80cm)采用1.2m×1.2m株行距,金叶女贞(冠幅50cm)采用0.8m×0.8m株行距,成片种植时拉设平行线确保整齐度。地被植物种植区施入有机肥10kg/㎡,采用开沟条播法,沟深5cm,行距20cm,播后覆盖2cm厚细土并镇压。草坪铺设采用满铺法,草皮接缝宽度≤1cm,铺后立即用50kg滚筒碾压,确保草皮与土壤紧密接触,随后浇透定根水,连续浇水3天。3.特殊季节种植技术夏季(6-8月)施工时,乔木土球直径增大20%,修剪量控制在30%-50%,树干缠草绳并每日喷水3次(9:00、15:00、19:00)。搭设遮阳网高度2.5m,采用70%遮光率材料,周边预留1m通风带。冬季施工需进行树干涂白(生石灰:硫磺:水=5:1:20),根部堆土30cm防寒,常绿树种搭建防风障,障体高度超出树顶50cm。移植胸径15cm以上大树时,需提前10天进行断根处理,环沟宽度30cm,深度40cm,填充腐熟有机肥与种植土混合物促进须根生长。(二)生态设施建设1.雨水花园施工选址位于汇水区域最低点,面积不小于汇水面积的1%,结构层自上而下依次为:蓄水层(15-20cm)、种植土层(60cm,配比园土:腐叶土:砂=5:3:2)、过滤层(10cm细砂)、砾石层(20cm,粒径2-4cm)。进水口设置消能坎,底部铺设透水土工布,周边采用生态砖收边,砖缝种植匍匐型地被植物。植物配置选择耐湿品种,如水生鸢尾、菖蒲、再力花等,按等高线分层种植,形成复层植被结构。2.生态驳岸营造自然缓坡驳岸坡度控制在1:3,采用"土壤-土工格栅-植被"复合结构,格栅选用聚酯材料(抗拉强度≥150kN/m),铺设时搭接宽度≥20cm,每50cm采用U型钉固定。驳岸上部种植旱柳、乌桕等耐水乔木,株距3m;中下部配置芦苇、香蒲等水生植物,采用生态袋(填充种植土与有机肥混合物)固坡,袋体间用连接扣锁定。岸线每隔10m设置一处生态阶梯,阶梯高度15cm,宽度30cm,便于小型动物通行。3.生物通道设置道路穿越区域构建宽度≥8m的生态廊道,采用"乔-灌-草"复层结构:乔木层选择乡土阔叶树种,株行距3m×4m;灌木层配置火棘、枸骨等浆果植物;地被层选用匍匐型植物全覆盖。通道下方设置直径1.2m的钢筋混凝土管涵,管内铺设30cm厚种植土,两端连接自然栖息地,涵洞内安装红外监测设备。通道两侧种植蜜源植物,如紫花苜蓿、波斯菊等,吸引传粉昆虫。三、质量控制体系(一)材料质量管控苗木进场实行"双检制",施工单位自检品种、规格、病虫害情况,监理单位按10%比例抽检,乔木胸径、高度偏差分别控制在±0.5cm、±5%内。种植土有机质含量≥2%,全盐量<0.1%,进场时提供检测报告,每批次取样检测。有机肥需充分腐熟(有机质含量≥30%),重金属含量符合GB/T23486标准,农药选用低毒生物制剂,禁用国家明令淘汰的化学药剂。(二)工序质量验收土壤改良完成后采用环刀法检测压实度,密实度≥85%为合格。苗木种植执行"三查"制度:种植穴尺寸(比土球大20cm)、定植垂直度(偏差≤1°)、浇水量(每株乔木首次≥80L)。隐蔽工程验收留存影像资料,包括地基处理、管线预埋等关键环节,验收记录需经监理工程师签字确认。分项工程检验批划分:乔木种植每50株为一个检验批,灌木每100㎡为一个检验批,地被每200㎡为一个检验批。(三)过程监测措施建立苗木生长监测档案,每周记录株高、新梢生长量及叶片颜色变化,发现异常(如叶片发黄、新梢枯萎)立即分析原因并采取补救措施。土壤墒情监测采用TDR土壤水分仪,每1000㎡设置1个监测点,保持根系层土壤含水量60%-80%。病虫害监测采用性诱剂诱捕器(间距50m)与踏查结合,蚜虫虫口密度控制在5头/百叶以下,食叶害虫防治在幼虫期进行,确保叶片保存率≥90%。四、养护管理技术(一)灌溉系统运维喷灌系统按植物类型分区设计:乔木采用滴灌(滴头流量2-4L/h),灌木使用微喷(工作压力0.2MPa),草坪配置地埋式旋转喷头(射程3-5m)。灌溉时间选择早晚时段(5:00-7:00或19:00-21:00),水质符合GB5084农田灌溉标准,pH值6.5-8.5,EC值<1.0ms/cm。每月冲洗过滤器(滤网目数120目),喷头堵塞时及时更换,系统运行压力保持在0.2-0.3MPa。(二)植物养护措施乔木修剪遵循"先疏后截"原则,常绿树种每年3月修剪1次,落叶树种休眠期(12月)修剪,剪口直径>5cm时涂抹伤口愈合剂。花灌木花后修剪保留饱满芽点,促进二次开花;绿篱按设计高度修剪,修剪高度偏差≤5cm。草坪修剪高度:冷季型草5-8cm,暖季型草3-5cm,修剪频率生长季每周1次,留茬高度不低于修剪前的1/3。地被植物春季施氮肥(尿素15g/㎡),秋季施磷钾肥(磷酸二氢钾20g/㎡),采用穴施法,穴深20cm,间距30cm。(三)土壤肥力维护每年春秋两季进行土壤改良,春季施有机肥1.5kg/㎡,秋季施复合肥(N:P:K=1:1:1)50g/㎡。有机覆盖物(碎木屑、树皮)铺设厚度5-8cm,覆盖范围超出树冠投影10cm,每年补充1次。采用免深耕技术,每季度使用土壤疏松剂(用量20g/㎡),改善土壤团粒结构。定期监测土壤pH值,保持在6.5-7.5适宜范围,偏差时及时采取调节措施。四、养护管理技术(一)灌溉系统运维喷灌系统应符合"精准灌溉"要求,乔木采用滴灌(滴头流量2-4L/h),灌木使用微喷(工作压力0.2MPa),草坪配置地埋式旋转喷头(射程3-5m)。灌溉时间选择早晚时段(5:00-7:00或19:00-21:00),水质需符合GB5084农田灌溉标准,pH值6.5-8.5,EC值<1.0ms/cm。每月检测水质,发现堵塞及时冲洗过滤器(滤网目数120目),喷头射程偏差超过10%时进行校准或更换。(二)植物养护措施乔木修剪分季节实施:常绿树种每年3月疏除枯死枝、过密轮生枝,落叶树种12月进行定干修剪,剪口直径>5cm时涂抹伤口愈合剂(成分:萘乙酸5%+羊毛脂95%)。花灌木花后修剪保留健壮主枝,嫁接苗清除接口以下萌蘖,紫薇、月季等重复开花品种花后短截促发新枝。草坪修剪遵循"1/3原则",冷季型草留茬5-8cm,暖季型草3-5cm,生长季每周修剪1次,修剪后及时清理草屑。(三)土壤肥力维护建立土壤肥力监测档案,每季度检测有机质含量、氮磷钾水平,春季施氮肥(尿素15g/㎡)促进新梢生长,秋季施磷钾肥(磷酸二氢钾20g/㎡)增强抗寒能力。有机覆盖物选用碎木屑与树皮混合物(比例1:1),铺设厚度5-8cm,覆盖范围超出树冠投影10cm,每年补充1次。采用穴施法追肥,在树冠滴水线处挖深20cm、直径15cm的穴,每株乔木施有机肥5kg,施肥后浇水溶解。五、安全与环保措施(一)施工安全管理施工现场设置封闭围挡,高度不低于2.5m,进出口设置洗车平台(含三级沉淀池)。机械作业时保持安全距离:挖掘机旋转半径内禁止站人,推土机作业前方5m内不得有人。高空作业(超过2m)必须系安全带,搭设脚手架(立杆间距≤1.5m,横杆步距≤1.8m),使用前验收合格并挂牌。临时用电采用TN-S接零保护系统,配电箱实行"一机一闸一漏",漏电保护器动作电流≤30mA。(二)生态环境保护施工期噪声控制在昼间≤70dB、夜间≤55dB,高噪声设备设置隔音罩,夜间施工需办理夜间施工许可证并公告周边居民。扬尘治理采取湿法作业,场地主要道路硬化处理,每日洒水3次,裸土覆盖防尘网(2000目)。施工废水经三级沉淀(沉淀池尺寸3m×2m×1.5m)处理后回用,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排入市政管网。固体废弃物分类存放,可回收物资源化利用,危险废物交由有资质单位处置。(三)水土保持措施土方作业避开雨季施工,开挖面设置临时排水沟(坡度0.5%)和沉沙池,防止水土流失。裸露边坡采用三维植被网(抗拉强度≥1.8kN/m)覆盖,喷播草灌混合物(草种:灌木种=7:3),喷播厚度≥10cm。施工期结束后及时恢复临时占地植被,恢复率达到100%,取土场边缘修成1:3坡度,底部平整后深翻30cm并种植乡土植物。六、验收与后期养护(一)工程验收分阶段进行验收:隐蔽工程验收(地基处理、管线预埋等)、分项工程验收(土方工程、种植工程等)、单位工程竣工验收。验收资料包括施工记录、检测报告、影像资料等,其中苗木成活率要求:乔木≥95%,灌木≥90%,地被≥95%。验收标准执行CJJ82-2025《园林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不合格项需限期整改,整改完成后复验。(二)后期养护缺陷责任期为12个月,前6个月每周巡查2次,后6个月每周巡查1次,建立养护档案记录苗木生长状况。乔木养护重点:支撑系统检查(每月1次),发现松动及时加固;树干喷水(高温季节每日2次);病虫害监测(性诱剂诱捕器每50m设置1个)。灌木及地被养护:及时清除杂草(杂草率≤5%),修剪保持设计造型,干旱时灌溉(土壤含水量<6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