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棚注浆补漏施工技术交底_第1页
顶棚注浆补漏施工技术交底_第2页
顶棚注浆补漏施工技术交底_第3页
顶棚注浆补漏施工技术交底_第4页
顶棚注浆补漏施工技术交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顶棚注浆补漏施工技术交底一、施工准备(一)作业条件确认现场勘查施工前需对顶棚渗漏区域进行全面检查,使用红外检测仪或含水率测定仪确定渗漏范围、渗漏点位置及渗漏路径,标记渗漏等级(轻微渗漏:单点渗水量<0.1L/h;中度渗漏:单点渗水量0.1-0.5L/h;严重渗漏:单点渗水量>0.5L/h)。检查顶棚结构层完整性,确认混凝土强度等级(需≥C25)、保护层厚度(≥15mm)及钢筋分布情况,避免注浆作业损伤结构钢筋。作业面清理清除顶棚表面浮灰、油污、空鼓层及松动混凝土,采用高压水枪(压力0.3-0.5MPa)冲洗基层,干燥后用角磨机打磨平整,露出坚实基层。对渗漏点周边200mm范围内进行凿毛处理,凿毛深度3-5mm,形成粗糙接触面以增强注浆材料粘结力。施工设备调试注浆设备:检查高压注浆机(工作压力范围10-40MPa)的压力表、安全阀及注浆管密封性,空载试运行3-5分钟,确保活塞运行平稳、无泄漏。钻孔设备:配备电锤(功率≥800W)及金刚石钻头(直径10-14mm),钻头长度根据顶棚厚度选择(需穿透结构层50mm以上)。辅助工具:准备注浆嘴(铜制或钢制,长度50-80mm)、止漏胶带、密封胶枪、量杯、搅拌器(转速300-500r/min)等,确保工具完好无破损。(二)施工方案编制根据渗漏情况制定注浆方案,明确钻孔位置、角度(与顶棚平面呈45°-60°斜向钻孔,指向渗漏点)、孔距(轻微渗漏300-500mm,严重渗漏150-200mm)及注浆顺序(由远及近、由低到高)。编制应急预案,针对注浆压力突升(>40MPa)、材料泄漏、设备故障等情况制定处置措施,配备应急抢修工具(如快速堵头、备用注浆管)。二、材料要求(一)注浆材料性能指标材料类型主要成分固化时间(25℃)抗压强度(28d)粘结强度(混凝土)适用场景环氧树脂注浆液环氧树脂+固化剂+稀释剂30-60min≥50MPa≥3.0MPa结构性裂缝(宽度>0.2mm)聚氨酯注浆液单组分水固化聚氨酯5-20min≥15MPa≥1.5MPa潮湿环境、孔洞渗漏丙烯酸盐注浆液丙烯酸盐+引发剂2-5min≥8MPa≥1.0MPa快速止漏、细微裂缝(二)材料验收与存储进场验收检查材料出厂合格证、检测报告,核对产品名称、型号、生产日期及保质期(环氧树脂≤12个月,聚氨酯≤6个月)。抽样检测:每批次随机抽取3组样品,测试粘度(环氧树脂25℃时≤500mPa·s)、固化时间及粘结强度,不合格材料严禁使用。存储要求材料存放于阴凉干燥仓库,环境温度5-35℃,远离火源及强氧化剂,聚氨酯注浆液需密封保存以防吸潮固化。环氧树脂与固化剂分开存放,距离≥1m,避免混合泄漏;丙烯酸盐材料需避光存储,防止提前聚合。(三)材料配制要求环氧树脂注浆液:按质量比(树脂:固化剂=3:1-5:1)称量,使用电动搅拌器搅拌2-3分钟至无气泡,静置5分钟后使用,单次配制量不宜超过5kg(30分钟内用完)。聚氨酯注浆液:单组分材料直接使用,若粘度较高(>500mPa·s),可加热至40-50℃(水浴加热)降低粘度,严禁明火加热。丙烯酸盐注浆液:A、B组分按1:1体积比混合,手动搅拌30秒至颜色均匀,立即注浆(适用期<5分钟)。三、施工工艺(一)钻孔作业定位标记:根据方案在顶棚弹线标记钻孔位置,采用红色油漆标注孔位编号及钻孔角度。钻孔操作:电锤垂直于标记点缓慢钻进,达到设计深度后(以穿透渗漏层为准),退出钻头时保持匀速,避免孔壁坍塌,钻孔完成后用高压气泵(压力0.6MPa)清理孔内碎屑。注浆嘴安装:将注浆嘴旋入钻孔,外露长度20-30mm,采用快硬水泥(初凝时间<15min)或专用密封胶固定,确保注浆嘴与孔壁无间隙,静置15-20分钟待密封材料固化。(二)高压注浆注浆顺序:按照“先外围后中心、先低处后高处”的原则,对编号1#、2#、3#...依次注浆,防止遗漏渗漏通道。压力控制:初始压力:缓慢升压至5-10MPa,观察注浆嘴周边有无泄漏,无异常后继续升压。正常压力:根据材料类型调整(环氧树脂15-25MPa,聚氨酯20-30MPa,丙烯酸盐10-15MPa),稳压3-5分钟。终止条件:当注浆压力突然上升10%以上、相邻注浆嘴出现浆液溢出或渗水量明显减少时,停止注浆。注浆操作:将注浆管与注浆嘴连接,打开注浆机阀门,启动设备匀速注浆,注浆速度控制在0.5-1.5L/min。浆液固化前(环氧树脂30min、聚氨酯15min),禁止拆卸注浆管,如需暂停作业需用清洗剂(环氧树脂用丙酮,聚氨酯用专用清洗剂)冲洗管路。(三)后期处理注浆嘴拆除:注浆完成24小时后,用扳手拧下注浆嘴,残留孔洞用膨胀水泥砂浆(水灰比0.35)填塞,表面抹平。表面处理:待注浆材料完全固化(≥72小时)后,铲除表面密封胶及多余浆液,用砂纸打磨平整,涂刷界面剂(涂刷量0.2kg/m²)后,采用聚合物水泥砂浆(水泥:砂:乳液=1:2:0.2)做防水层,厚度5-8mm。养护措施:防水层施工完成后,洒水养护3-7天,保持表面湿润,避免阳光直射及外力撞击。四、质量控制(一)过程质量检查钻孔质量:每完成10个钻孔,检查孔深(允许偏差±10mm)、角度(允许偏差±5°)及孔距(允许偏差±20mm),不合格孔位需重新钻孔。注浆压力监测:实时记录注浆压力变化曲线,当压力超过设计值1.2倍时,立即停机检查,排除孔道堵塞或材料凝固问题。浆液性能检测:每批次材料随机取样,测试固化时间(允许偏差±10%)及粘结强度(≥设计值90%),不合格批次严禁使用。(二)验收标准外观检查:顶棚表面无渗漏、无湿渍,注浆嘴孔洞修补平整,防水层连续无空鼓、开裂,表面平整度偏差≤3mm/2m。渗漏检测:闭水试验:在顶棚下方设置接水盘,持续淋水2小时(水量2L/m²·h),接水盘无水滴汇集。长期观察:完工后1个月、3个月复查,无渗漏复发现象。结构性能:注浆后结构层无新裂缝产生,混凝土强度回弹值≥设计值95%,钢筋保护层厚度满足设计要求。(三)质量记录填写《顶棚注浆补漏施工记录表》,包含材料进场验收记录、钻孔参数、注浆压力-时间曲线、质量检查结果及验收结论。留存施工影像资料(钻孔前、注浆中、完工后照片对比),每个渗漏区域不少于3张照片,标注拍摄时间、位置及检查人员。五、安全措施(一)人员安全防护个人防护装备:施工人员必须佩戴安全帽、防护眼镜、耐酸碱手套(防化等级≥3级)、防尘口罩(KN95级)及防滑工作鞋,高空作业(高度>2m)时系挂安全带(双钩式,安全绳长度≤2m)。健康防护:环氧树脂、聚氨酯等材料需在通风环境下使用(通风量≥3次/h),施工人员每工作2小时休息15分钟,严禁在作业面饮食、吸烟。(二)施工安全管理用电安全:施工设备采用TN-S接零保护系统,配备漏电保护器(动作电流≤30mA,动作时间≤0.1s),电缆架空高度≥2.5m,严禁拖地或浸泡水中。防火防爆:施工现场严禁明火,配备ABC干粉灭火器(每50m²不少于2具),聚氨酯材料存放区设置“严禁烟火”标识,与火源保持≥10m距离。高空作业:使用满堂脚手架或移动平台(高度≤1.2m)时,架体搭设需符合《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脚手板铺满绑牢,作业平台荷载≤2kN/m²。(三)应急处置材料接触皮肤:立即用肥皂水冲洗(环氧树脂)或专用清洗剂擦拭(聚氨酯),若出现红肿、瘙痒等症状,立即就医。注浆管爆裂:立即关闭注浆机电源,使用备用堵头封堵破裂处,待压力释放后更换注浆管,严禁带压操作。结构异常:发现顶棚出现新裂缝或异响时,立即停止作业,组织人员撤离,通知设计单位评估结构安全性后再复工。六、环保措施废弃物处理:废弃注浆材料、清洗废液及破损工具分类存放,交由有资质单位处置,严禁随意倾倒。噪声控制:钻孔作业避开夜间(22:00-6:00)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