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爱》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1页
《兼爱》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2页
《兼爱》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3页
《兼爱》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4页
《兼爱》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第7课《兼爱》教学设计教学目标及重难点(1)语言建构与运用:积累并掌握古汉语中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提升文言文阅读能力。(重点)(2)思维发展与提升:通过分析文本内容,理解墨子的“兼爱”思想,培养逻辑思维与批判性思维。(重点、难点)(3)审美鉴赏与创造:感受墨子“摩顶放踵利天下”的精神力量,激发学生对社会责任与人生价值的审美体验。(难点)(4)文化传承与理解:通过比较儒家“仁爱”与墨家“兼爱”思想,加深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与传承。(难点)二、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教师活动:引入“墨子号”量子卫星的成功发射,简要介绍其意义和影响。通过现代科技与古代思想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师:同学们,你们听说过“墨子号”量子卫星吗?这是我国在世界上首次实现卫星和地面之间的量子通信,构建了天地一体化的量子保密通信与科学实验体系。这标志着我国在量子通信技术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那么,大家知道为什么这颗卫星以“墨子”命名吗?)学生活动:思考并回答关于“墨子号”卫星的问题,并将注意力转向本课学习内容。(生:老师,我听说过“墨子号”,但不知道为什么以“墨子”命名。是不是因为墨子在科学方面也有贡献?)【背景介绍】1.作家简介墨子,相传原为宋国人,宋国贵族目夷的后裔,曾担任宋国大夫,后长期住在鲁国。墨子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农民出身的哲学家。他出身“卑微”,是一个熟悉木工技巧的工匠,后来成为一位博通古代典籍的“士”。在当时“百家争鸣”的人物中,他是唯一代表劳动人民利益并为劳动人民呼喊奔波的思想家。2.文体知识《墨子》是中国战国时期墨家学派的著作总集,是战国时期的哲学著作,由墨子自著和弟子记述墨子言论两部分组成。《墨子》反映了前期墨家和后期墨家的思想。《墨子》内容广博,包括了政治、军事、哲学、伦理、逻辑、科技等方面,是研究墨子及其后学的重要史料。该书提倡兼爱、非攻、尚贤、尚同、天志、明鬼、非命、非乐、节葬、节用,涉及哲学、逻辑学、军事学、工程学、力学、几何学、光学,先秦的科学技术成就大都依赖《墨子》以传。《墨子》分两大部分:一部分是记载墨子言行,阐述墨子思想,主要反映了前期墨家的思想;另一部分《经上》《经下》《经说上》《经说下》《大取》《小取》等6篇,一般称作墨辩或墨经,着重阐述墨家的认识论和逻辑思想,还包含许多自然科学的内容,反映了后期墨家的思想,在逻辑史上被称为后期墨家逻辑或墨辩逻辑(古代世界三大逻辑体系之一,另两个为古希腊的逻辑体系和佛教中的因明学);其中还包含许多自然科学的内容,特别是天文学、几何光学和静力学。《墨子》中的文章由小及大、连类比譬、逐层推理,典型如《非攻》。语言质朴无华,造句遣词口语化。《墨子》一书,是墨子及其弟子以及后期墨家著述的汇编。语言质朴,逻辑严密,善于运用具体事例说理。中国古代严格意义上的论说文,就是从《墨子》开始的。(三)【整体感知】1、字词积累(1)通假字当察乱何自起:“当”同“尝”,尝试。例句:当察乱何自起,起不相爱。故不孝不慈亡有:“亡”同“无”,没有。例句:故不孝不慈亡有,此亦天下之害也。(2)古今异义起不相爱古义:互相亲爱、友好。今义:互相爱慕。例句: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不可不察乱之所自起,当察乱何自起?起不相爱。恶施不孝古义:怎么施行。今义:恶劣的行为等。例句:不知乱之所自起,则弗能治,譬之如医之攻人之疾者然,必知疾之所自起,焉能攻之;不知疾之所自起,则弗能攻,治乱者何独不然?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乱之所自起,则弗能治,恶施不孝?(3)一词多义焉焉能治之:于是,连词。例句: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风雨兴焉:兼词,相当于“于之”,从这里。例句: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焉用亡郑以陪邻:疑问副词,哪里,怎么。例句:焉用亡郑以陪邻?

其盗爱其室:代词,自己的。例句:盗爱其室,不爱异室,故窃异室以利其室。其孰能讥之乎:疑问副词,难道,表示反问语气。例句: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爱诸侯各爱其国:动词,爱护。例句:诸侯各爱其国,不爱异国,故攻异国以利其国。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动词,吝惜。例句: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4)词类活用兄之不慈弟:形容词用作动词,慈爱。例句:父之不慈子,兄之不慈弟,君之不慈臣,此亦天下之害也。谁贼:名词用作动词,劫夺财物。例句:贼人者,人亦从而贼之。(5)特殊句式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者也”,表示判断。此所谓乱也:“......也”,表示判断。父自爱也:宾语前置句,即“父爱自也”。正常语序为“父爱自也”,类似的还有“兄自爱也”“君自爱也”。2、内容概览圣人(封建时代对君主的尊称)以(把)治天下为(作为)事者也(判断句),必知乱之所自起(产生的地方),焉(于是、才)能治之;不知乱之所自起,则不能治(治理得好)。譬之如(比如)医之攻(医治)人之疾者然(一样),必知疾之所自起,焉(于是)能攻之;不知疾之所自起,则弗(不)能攻。治乱者何独不然?必知乱之所自起,焉(于是)能治之;不知乱之所自起,则弗能治。译文:圣人是以治理天下为职业的人,必须知道混乱从哪里产生,于是能对它进行治理。如果不知道混乱从哪里产生,就不能进行治理。这就好像医生给人治病一样,必须知道疾病产生的根源,才能进行医治。如果不知道疾病产生的根源,就不能医治。治理混乱又何尝不是这样,必须知道混乱产生的根源,才能进行治理。如果不知道混乱产生的根源,就不能治理。本段的中心句是什么?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明确:中心句: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乱之所自起,则不能治。明确:本段采用了类比论证,一大家熟知的医生治病需要明确病因,来写圣人之国须知混乱产生的原因。为下文引出“兼爱”的观点作铺垫。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不可不察(考察)乱之所自起。当(通“尝”,尝试)察乱何自起(宾语前置)?起不相爱。臣子之不孝(孝敬)君父,所谓乱也。子自爱(宾语前置),不爱父,故亏(使动,使……亏损)父而自利(使动,使……受益);弟自爱,不爱兄,故亏兄而自利;臣自爱,不爱君,故亏君而自利。此所谓乱也。虽(即使)父之不慈(形作动,慈爱)子,兄之不慈弟,君之不慈臣,此亦天下之所谓乱也。父自爱也,不爱子,故亏子而自利;兄自爱也,不爱弟,故亏弟而自利;君自爱也,不爱臣,故亏臣而自利。是何也?皆起不相爱。虽至天下之为盗贼(偷窃和劫夺财物的人)者亦然(这样)。盗爱其室(家),不爱异室,故窃异室以利(使动,使……受益)其室;贼爱其身(自己),不爱人,故贼(名作动,劫夺财物)人以利其身。此何也?皆起不相爱。虽至大夫之相乱家(卿大夫的封地),诸侯之相攻国者,亦然。大夫各爱其家(卿大夫的封地),不爱异家,故乱异家以利(使动,使……受益)其家;诸侯各爱其国,不爱异国,故攻异国以利其国。天下之乱物(纷乱之事),具(完备,全,都)此而巳矣。译文:圣人是把治理天下作为职业的人,不可不考察混乱产生的根源。尝试考察混乱从哪里产生呢?根源在于人与人不相爱。臣与子不孝敬君和父,就是所谓乱。子女爱自己而不爱父亲,因而损害父亲以自利;弟弟爱自己而不爱兄长,因而损害兄长以自利;臣下爱自己而不爱君上,因而损害君上以自利,这就是所谓混乱。反过来,即使父亲不慈爱儿子,兄长不慈爱弟弟,君上不慈爱臣下,这也是天下的所谓混乱。父亲爱自己而不爱子女,所以损害子女以自利;兄长爱自己而不爱弟弟,所以损害弟弟以自利;君上爱自己,而不爱臣下,所以损害臣下以自利。这是为什么呢?都是起于不相爱。本段的中心句是什么?明确:当察乱何自起?起不相爱。本段运用什么论证方法?明确:通过问答的方式,列举大量事例,层层深入,逐一分析。察此何自起?皆起不相爱。若使(假使)天下兼相爱,爱人若(像)爱其身,犹(仍然)有不孝者乎?视父兄与君若其身,恶施(怎么施行)不孝?犹有不慈者乎?视弟子与臣若其身,恶施不慈?故不孝不慈亡(通“无”,没有)。犹有盗贼乎?故视人之室若其室,谁窃?视人身若其身,谁贼?故盗贼有(通“又”)亡。犹有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乎?视人家若其家,谁乱?视人国若其国,谁攻?故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有(通“又”)亡。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无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则天下治。译文:考察它从哪里产生呢?都起于不相爱。假若天下都能相亲相爱,爱别人就像爱自己,还能有不孝的人吗?看待父亲、兄弟和君上像自己一样,怎么会做出不孝的事呢?还会有不慈爱的人吗?看待弟弟、子女与臣下就像看待自己一样,怎么会做出不慈爱的事呢?所以不孝不慈的现象都没有了。还有偷窃和劫夺财物的人吗?看待别人的家如同自己的家一样,谁还会偷窃?看待别人如同自己一样,谁还会劫夺财物?所以偷窃和劫夺财物的人又没有了。还有大夫互相侵扰封地,诸侯互相攻伐封国的吗?看待别人的封地就像自己的封地一样,谁还会发动祸乱?看待别人的封国就像自己的封国,谁还会发动攻伐?所以大夫互相侵扰封地,诸侯互相攻伐封国的现象都没有了。假若天下的人都相亲相爱,封国与封国不互相攻伐,封地与封地不互相侵扰,偷窃抢劫没有了,君臣父子间都能孝敬慈爱,像这样天下也就安定了。本段的中心观点是什么?明确:“若使天下兼相爱,则天下治。”分析并点明“兼爱”的意义和对社会产生的影响。明确: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运用假设、铺排、反问的句式,正面论证了“天下兼相爱,则天下治”的观点。采用铺排的手法,连用“犹有”“谁”引起的反问句,以反诘的语气坚定而鲜明地阐述了唯有“兼爱”才可止乱致治的观点。故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恶(怎么)得不禁恶而劝(鼓励)爱?故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互相)恶则乱。故子墨子(墨子的弟子对墨子的尊称)曰不可以不劝爱人者,此也(判断句)。译文:所以圣人既然是以治理天下作为自己的事务的人,怎么能不禁止互相仇恨而鼓励相爱呢?因此天下的人相亲相爱天下就会安定,互相仇恨则会发生祸乱。所以子墨子说不能不鼓励爱别人,启发就在此。本段的中心句是什么?明确:总结全文,得出“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的结论。即统治者要鼓励人与人相亲相爱。明确:本环节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能够清晰明了地理解文章内容。首先梳理字词,理解字面意思,再分层次,为后面探讨墨子思想的深层次内涵做准备。(四)【文本探究】1.什么叫做“兼相爱,交相利”?明确:不分亲疏厚薄地互相关爱、互相使对方得利。2.在墨子眼中,“天下之害”有哪些具体体现?明确:国之与国之相攻,家之与家之相篡,人之与人之相贼,君臣不惠忠,父子不慈孝,兄弟不和调3.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局面?用什么方法可以消除?明确:墨子认为天下的一切灾难,人间的一切邪恶,包括盗窃、杀人、战争、怨仇、嫉恨、诈骗等违法犯罪现象都是不相爱带来的恶果。而要改变社会,包括调解社会矛盾和由乱变治等,即要“以兼相爱、交相利之法易之”。4.《兼爱》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明确:①努力追求语言的浅显、逻辑的严谨和结构的层次感。墨子散文的风格,是以质朴无华的文字,阐明他认为正大无失的道理。它的动人之处,全在于严谨的逻辑结构,和由此而来的雄辩的气势和力量。②反复论说,务求把意思说得清楚明白。先从反面立论,认为社会祸乱起因于人们不相爱,加以广泛论证,是后推导出唯有兼爱方可止乱致治的正面结论。反面的立论与正面的结论实际上是等值的,使文章首尾相扣,互相呼应。5.你怎么看待“兼爱则治”的观点的?明确:从本文中可以看出,墨子认为兼爱为是,不相爱为非,审察兼爱必能致治,不相爱必然致乱的道理,是出于经世致用的目的,是有为而发的。但是墨子简单地将社会祸乱归咎于人们的不相爱,把兼爱看作止乱致治的良方,是出于一种不切实际的空想。但兼爱说所反映的墨家平等意识,却是对儒家爱有差别等级观念的突破,在当时历史条件下有一定的进步意义。6.艺术特点—分析本文在说理上的特点明确:①多用设问句和反问句,使得问题醒目地提出,让读者思考,加强了作者观点的阐述,让作者所要表达的观点更加鲜明。如:当察乱何自起?起不相爱。②层层深入,逻辑性强,条理井然。墨子要阐述的是天下人只要“兼爱”就可以天下大治。也就是文中“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无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则天下治。”这句话在文章的结尾,也是对上文的总结。③善于运用具体事例来说理。文中列举了大量君臣父子、盗贼、大夫等事例。④综合运用,譬喻法、对比论证、假设论证等论证手法。语文实践活动叩问千年的心灵回响:共赴一场“兼爱”的思维之旅活动背景在墨子《兼爱》中,我们不仅读到穿越时空的大爱情怀,更触摸到中国古代思想中严谨而光辉的逻辑力量。本文运用扎实的事实基础、鲜明的二元对立与层层深入的推理,构建起“兼爱则治”的深刻观点。理解这一思维过程,有助于我们提升文言解读与理性思辨能力,在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的光芒。任务要求通过朗读关键句段感受文气,分组探究文章的事实基础、二分结构与层次推进,并梳理《兼爱》逻辑论证图,最终展示分享墨子思维艺术的魅力。学习内容【原文片段】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活动内容】若从文本中寻找墨子立论的现实基石,你会注意到哪些关键词反复出现?“察”字背后隐藏着怎样的观察视角?【文本解读】通过圈画文中三次出现的“察”字,我们可以发现墨子始终强调对社会现象的细致观察。他以圣人治世为出发点,构建了涵盖普通人、盗贼、大夫与诸侯的社会关系框架。这种分类并非主观臆断,而是基于当时社会结构的真实映射——君臣、父子、兄弟是普通人最熟悉的关系层级,盗贼代表道德崩坏,大夫诸侯象征道德标杆。正是这种立足现实的思维方式,使“天下兼相爱则治”的结论具有扎实的事实根基。【原文片段】必知乱之所自起/不知乱之所自起【活动内容】当对比文中“知乱之所自起”与“不知乱之所自起”这两组概念时,能发现怎样的思维密码?这种对立结构如何让论述像宝剑一样锋利?【文本解读】通过制作对比表格梳理文中的二元概念:从“乱之所自起”到“疾之所自起”,从“不相爱”到“兼相爱”,最终延伸至“交相恶”与“兼相爱”的终极对立。墨子通过正反双方的反复碰撞,揭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