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体解剖学专业名词汇编大全人体解剖学是研究正常人体形态结构的科学,其专业名词体系庞大且严谨。本汇编围绕人体各系统的解剖结构,整理核心术语及定义,为医学、生物学等领域学习者提供参考,助力准确理解人体形态与功能的关联。一、运动系统运动系统由骨、骨连结和骨骼肌组成,承担支持、保护、运动功能。(一)骨学基础术语解剖学姿势:身体直立,双眼平视前方,双足并拢、足尖向前,上肢垂于躯干两侧、手掌向前的标准体位,是描述人体结构方位的基准。矢状面:沿前后方向纵切人体,将其分为左右两部分的平面;其中正中矢状面经人体正中线,将身体分为左右对称的两半。冠状面(额状面):沿左右方向纵切人体,将其分为前后两部分的平面。水平面(横切面):与地面平行的平面,将人体分为上下两部分。方位术语:近头者为上(颅侧),近足者为下(尾侧);距身体正中线近者为内侧,远者为外侧;肢体靠近躯干的一端为近侧,远离躯干的一端为远侧;朝向体表或器官表面为浅,深入内部为深。(二)骨的分类与结构1.骨的分类:长骨:呈长管状,分布于四肢(如肱骨、股骨),分骨干(含髓腔,容纳骨髓)和骨骺(与相邻骨形成关节),幼年时骨干与骨骺间以骺软骨相连,成年后骨化形成骺线。短骨:形似立方体,多成群分布(如腕骨、跗骨),承受压力并辅助运动。扁骨:呈板状,主要起保护作用(如颅骨、胸骨、肋骨),内有含气腔(如鼻窦)或红骨髓(如髂骨)。不规则骨:形态复杂,如椎骨、上颌骨,部分含气腔(如筛骨)。2.骨的构造:骨质:分骨密质(坚硬致密,分布于骨表面)和骨松质(呈海绵状,分布于骨内部,含红骨髓)。骨膜:覆盖于骨表面(关节面除外)的结缔组织膜,含血管、神经和成骨细胞,参与骨的生长、修复。骨髓:充填于髓腔和骨松质间隙,分红骨髓(造血组织,儿童期广泛存在,成年后主要存于扁骨、长骨骨骺)和黄骨髓(由脂肪组织构成,无造血功能,失血时可转化为红骨髓)。(三)骨连结骨与骨之间借结缔组织、软骨或骨相连,分直接连结和间接连结。1.直接连结:纤维连结:骨间借纤维结缔组织相连,如颅骨的缝(幼年为结缔组织,成年骨化)、桡尺骨间的骨间膜。软骨连结:骨间借软骨相连,如椎体间的椎间盘(纤维软骨)、耻骨联合(透明软骨)。骨性结合:骨间借骨组织相连,如骶椎融合为骶骨。2.间接连结(关节):基本结构:关节面:骨端的光滑面,覆有关节软骨(减少摩擦、缓冲震荡),如股骨头与髋臼的接触面。关节囊:分外层纤维膜(坚韧,附于骨面)和内层滑膜(分泌滑液,润滑关节)。关节腔:关节囊与关节面围成的密闭腔隙,含少量滑液,呈负压状态。辅助结构:韧带:加强关节的致密结缔组织束,如膝关节的前交叉韧带(限制胫骨前移)。关节盘/半月板:位于关节腔内的纤维软骨板,如颞下颌关节的关节盘、膝关节的半月板(缓冲震荡、分隔关节腔)。关节唇:附着于关节窝周缘的纤维软骨环,加深关节窝,如髋臼唇、盂唇(肩关节)。(四)骨骼肌骨骼肌借肌腱附于骨,受意识支配,又称随意肌。1.肌的形态与结构:肌腹:肌的肌性部分,由肌纤维(肌细胞)组成,收缩时产生运动。肌腱:肌的腱性部分,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附于骨面,传递肌腹的收缩力(如跟腱)。肌束:肌纤维聚集成束,外包肌束膜;若干肌束组成肌腹,外包肌外膜。2.肌的辅助装置:筋膜:分浅筋膜(皮下脂肪层,含皮神经、浅血管)和深筋膜(包裹肌、肌群,形成肌间隔)。滑膜囊:密闭的结缔组织囊,内含滑液,减少肌腱与骨面的摩擦(如髌上囊)。腱鞘:包裹长肌腱的鞘管,分纤维层(固定肌腱)和滑膜层(分泌滑液,润滑肌腱,如腕部的屈肌腱鞘)。二、消化系统消化系统由消化管和消化腺组成,负责食物的消化、吸收与残渣排出。(一)消化管消化管为连续的肌性管道,从口腔至肛门,依次为:1.口腔:牙:人体最坚硬的器官,分牙冠(外露部分,覆牙釉质)、牙颈(牙冠与牙根间的缩窄部)、牙根(埋于牙槽骨,覆牙骨质);按功能分切牙(切断食物)、尖牙(撕裂食物)、前磨牙和磨牙(磨碎食物)。舌:肌性器官,表面覆黏膜,含舌乳头(丝状乳头:感受触觉;菌状乳头、轮廓乳头、叶状乳头:含味蕾,感受味觉)。腭:分硬腭(前2/3,骨膜覆黏膜)和软腭(后1/3,肌性结构),软腭后缘的腭垂(悬雍垂)与腭舌弓、腭咽弓围成咽峡,为口腔与咽的分界。2.咽:上起颅底,下至第6颈椎下缘续食管,分鼻咽(经鼻后孔通鼻腔,侧壁有咽鼓管咽口,连通中耳)、口咽(经咽峡通口腔,前壁为舌根)、喉咽(经喉口通喉腔,向下续食管)。3.食管:肌性管道,长约25cm,分颈部(平第6颈椎至胸骨颈静脉切迹)、胸部(胸骨颈静脉切迹至膈食管裂孔)、腹部(膈食管裂孔至贲门);三处生理性狭窄:咽与食管移行处、左主支气管跨越处、膈食管裂孔处(易滞留异物或发生癌变)。4.胃:囊状器官,分贲门部(接食管)、胃底(贲门左侧的膨出部)、胃体(胃底与幽门部之间)、幽门部(分幽门窦和幽门管,幽门窦为胃溃疡好发区);胃壁分黏膜(含胃腺,分泌胃液)、黏膜下层、肌层(三层平滑肌:斜、环、纵)、浆膜层。5.小肠: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分十二指肠(长约25cm,呈“C”形包绕胰头,分上部、降部、水平部、升部;降部后内侧壁有十二指肠大乳头,为肝胰壶腹开口,排出胆汁和胰液)、空肠(占近侧2/5,管径粗、黏膜皱襞密)、回肠(占远侧3/5,管径细、黏膜皱襞疏,末端连盲肠,开口处有回盲瓣,防止肠内容物反流)。6.大肠:分盲肠(与回肠相连,下端有阑尾,开口于盲肠后内侧壁)、结肠(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表面有结肠带、结肠袋、肠脂垂)、直肠(盆部,下端续肛管,直肠下段黏膜形成直肠横襞,承托粪便)、肛管(肛门内括约肌为平滑肌,控制排便;外括约肌为骨骼肌,随意控制排便)。(二)消化腺消化腺分泌消化液,含消化酶,辅助消化。1.肝:人体最大的消化腺,分肝左叶、肝右叶(膈面以镰状韧带分界),脏面借“H”形沟分为左叶、右叶、方叶、尾状叶;肝门为肝固有动脉、门静脉、肝管、神经、淋巴管出入处;肝外胆道包括肝左管、肝右管(肝内胆管汇合而成)、肝总管、胆囊(储存浓缩胆汁)、胆总管(肝总管与胆囊管汇合而成,开口于十二指肠大乳头)。2.胰:混合性腺体,分胰头(被十二指肠包绕)、胰体、胰尾(邻脾门);外分泌部(腺泡、导管)分泌胰液(含多种消化酶),经胰管(与胆总管汇合或单独开口于十二指肠大乳头)排入十二指肠;内分泌部为胰岛(分泌胰岛素、胰高血糖素,调节血糖)。三、呼吸系统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实现气体交换(氧吸入、二氧化碳排出)。(一)呼吸道呼吸道为气体通道,分上、下呼吸道(以喉为界,上呼吸道:鼻、咽、喉;下呼吸道:气管、支气管)。1.鼻:分外鼻(鼻根、鼻背、鼻尖、鼻翼)、鼻腔(被鼻中隔分为左右两腔,外侧壁有上、中、下鼻甲及对应鼻道,上、中鼻道通鼻窦,下鼻道前部有鼻泪管开口)、鼻窦(额窦、筛窦、蝶窦、上颌窦,共4对,借窦口通鼻腔,减轻颅骨重量、温暖湿润空气)。2.喉:呼吸道与发音器官,以软骨为支架(甲状软骨、环状软骨、会厌软骨、杓状软骨等),借关节、韧带连结,内覆黏膜;喉腔分喉前庭(前庭裂以上)、喉中间腔(前庭裂与声门裂之间,向两侧突出为喉室)、声门下腔(声门裂以下,黏膜下组织疏松,炎症时易水肿阻塞气道);声襞(声带)为发声的主要结构,声门裂为喉腔最狭窄处。3.气管与支气管:气管上接环状软骨,下至胸骨角平面(平第4、5胸椎间)分为左、右主支气管;左主支气管细、长、倾斜,右主支气管粗、短、陡直(异物易坠入右主支气管);支气管树:主支气管→肺叶支气管→肺段支气管→小支气管→细支气管→终末细支气管(传导气道)→呼吸性细支气管(开始气体交换)。(二)肺肺为气体交换的场所,位于胸腔,纵隔两侧,左肺2叶(上、下叶),右肺3叶(上、中、下叶)。1.肺的形态:肺尖(突入颈根部,高出锁骨内侧1/3上方2~3cm)、肺底(膈面,凹向上)、肋面(贴胸廓)、纵隔面(中央有肺门,为肺动脉、肺静脉、主支气管、神经、淋巴管出入处,外包肺根);左肺有心切迹(上方为舌叶),右肺有水平裂、斜裂分隔肺叶。2.肺的微细结构:肺实质分导气部(终末细支气管以上,仅传导气体)和呼吸部(呼吸性细支气管、肺泡管、肺泡囊、肺泡,为气体交换区);肺泡为半球形囊泡,壁薄(Ⅰ型肺泡细胞:气体交换;Ⅱ型肺泡细胞:分泌表面活性物质,降低肺泡表面张力,防止萎陷),肺泡间有肺泡隔(含毛细血管、弹性纤维,利于气体交换和肺弹性回缩)。四、循环系统循环系统分心血管系统(血液在心脏、血管内循环)和淋巴系统(淋巴液在淋巴管内流动,最终汇入静脉)。(一)心血管系统1.心脏:中空肌性器官,分心尖(朝向左前下方,平第5肋间左锁骨中线内侧)、心底(朝向右后上方,连大血管);心腔分左、右心房(接收静脉血/动脉血)和左、右心室(泵出动脉血/静脉血);心壁分心内膜(衬于心腔)、心肌层(心肌纤维,心房肌薄,心室肌厚,左室最厚)、心外膜(浆膜,即心包脏层);心包为双层囊,脏层(心外膜)与壁层间为心包腔,含少量滑液,减少摩擦。心瓣膜:房室瓣(二尖瓣、三尖瓣,防止血液从心室逆流入心房)、动脉瓣(主动脉瓣、肺动脉瓣,防止血液从动脉逆流入心室)。心传导系统:窦房结(正常起搏点)、房室结、房室束(希氏束)、左右束支、浦肯野纤维(维持心脏节律性跳动)。2.血管:动脉: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全身,分弹性动脉(大动脉,如主动脉、肺动脉,管壁弹性好,缓冲血压波动)、肌性动脉(中动脉,如肱动脉、股动脉,管壁平滑肌丰富,调节局部血流)、小动脉(调节血压和组织灌注)。主动脉:分升主动脉(发出左、右冠状动脉,营养心脏)、主动脉弓(发出头臂干、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胸主动脉(胸段,分支营养胸腔脏器、壁)、腹主动脉(腹段,分支营养腹腔脏器、壁,分为左、右髂总动脉)。静脉:将血液从全身送回心脏,分浅静脉(位于皮下,如大隐静脉、贵要静脉,临床常穿刺)、深静脉(与动脉伴行,如股静脉、肱静脉);静脉瓣(防止血液逆流,多见于四肢静脉);上腔静脉(收集头、颈、上肢、胸壁静脉血)、下腔静脉(收集下肢、盆部、腹部静脉血)、冠状窦(收集心壁静脉血,注入右心房)。毛细血管:连接动、静脉的微小血管,管壁仅一层内皮细胞,是血液与组织液交换的场所,分连续毛细血管(如肌组织)、有孔毛细血管(如胃肠黏膜)、血窦(如肝、脾)。(二)淋巴系统淋巴系统由淋巴管、淋巴组织、淋巴器官组成,辅助静脉回流、免疫防御。1.淋巴管:分毛细淋巴管(盲端起始,通透性大,吸收组织液、脂肪微粒)、淋巴管(含瓣膜,与静脉伴行)、淋巴干(9条:左、右颈干,左、右锁骨下干,左、右支气管纵隔干,左、右腰干,肠干)、淋巴导管(胸导管:收集下半身及左上半身淋巴,注入左静脉角;右淋巴导管:收集右上半身淋巴,注入右静脉角)。2.淋巴组织:分散于消化管、呼吸道黏膜(如肠集合淋巴小结、咽扁桃体),参与局部免疫。3.淋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家庭财产保险合同模板
- 2025年舞蹈教师聘用合同协议范本
- 中药科普小常识
- 急性胰腺炎急性期诊疗规范
- 演讲与口才培训课件
- 设备购买需求评估
- 甲状腺功能亢进治疗策略
- 老年病学综合护理培训课程
- 新能源汽车整车装配培训
- 烟草许可证管理办法实施细则
- 【管理会计师专业能力中级考试案例】
- 八年级数学上册整式的乘法多项式乘以多项式
- 呼麦专题知识
- 中考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10篇专项练习及答案
- 新闻学概论5:新闻与信息、宣传、舆论
- DB31-T 1343-2022 医用超声探头消毒卫生要求
- 24、小数加减法整理和复习课件苏教版五上数学
- 04-电缆绝缘电阻测试记录表
- 货代新手培训材料
- 《罗织经》全文及翻译
- 心脏肿瘤及心内异常回声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