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病危害预防与控制培训资料_第1页
职业病危害预防与控制培训资料_第2页
职业病危害预防与控制培训资料_第3页
职业病危害预防与控制培训资料_第4页
职业病危害预防与控制培训资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职业病危害预防与控制培训资料一、职业病危害概述职业病危害是指对从事职业活动的劳动者可能导致职业病的各类有害因素,贯穿生产工艺、作业环境、劳动过程全环节。常见危害类型及典型场景如下:粉尘危害:煤矿开采、石材加工中的矽尘,长期接触可引发矽肺(肺组织纤维化、呼吸困难);棉纺行业的棉尘可能导致棉尘病(胸闷、咳嗽)。化学毒物危害:制鞋、箱包行业的苯系物(苯、甲苯)可损伤造血系统,诱发白血病;电镀行业的氰化物、铅烟可能导致中毒性脑病、贫血。物理因素危害:机械加工的噪声可致噪声聋(听力下降、耳鸣);电焊、X射线探伤的电离辐射可能引发放射性皮肤损伤;高温作业(炼焦、铸造)可导致热射病、热痉挛。生物因素危害:医护人员接触的乙肝病毒、结核杆菌,畜牧业从业者接触的布鲁氏菌,可能引发职业性传染病。二、职业病危害的识别与评估(一)识别方法1.工程调查:梳理生产工艺(如焊接、喷漆)、设备布局(污染源是否密闭)、作业流程(是否手工接触毒物),排查潜在危害点。2.作业场所检测:依据《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GBZ159),定期检测粉尘、毒物、噪声等浓度/强度(如噪声≥85dB(A)需防控)。3.健康检查分析:对比同岗位员工体检报告,若多人出现肝功能异常(苯暴露)、听力下降(噪声暴露),需追溯危害源。(二)风险评估采用风险矩阵法:结合危害发生的可能性(如手工喷漆的毒物暴露频率)、后果严重性(如砷化物中毒可致命),将风险分为“高、中、低”三级,优先管控高风险岗位(如石棉加工、铅冶炼)。三、工程技术防控措施(源头治理核心)工程防控是“治本之策”,需根据危害类型针对性设计:(一)通风排毒/除尘局部通风:在毒物/粉尘产生点(如焊接工位、砂轮机)设置集气罩+通风管道+净化装置(如活性炭吸附塔除苯、袋式除尘器除矽尘),控制污染物扩散。全面通风:在喷涂、电镀车间等大空间,通过送排风系统稀释污染物,确保空气流速≥0.3m/s(粉尘车间)或0.5m/s(毒物车间)。(二)隔声减振噪声源控制:对空压机、冲床等设备加装隔声罩(内壁贴吸声材料),或采用减振垫(橡胶垫)降低振动传递。传播途径阻断:在车间内设置隔声屏(金属穿孔板+吸声棉),或采用吸声吊顶(矿棉板)吸收反射声。(三)屏蔽防护电离辐射:X射线探伤室采用铅板(厚度≥2mm)屏蔽,操作人员佩戴个人剂量计。高温防护:炼钢厂炉前工采用水冷服、隔热面罩,并设置空调休息室(温度≤26℃)。四、管理措施(长效保障机制)制度与管理是防控的“软支撑”,需覆盖全流程:(一)制度建设制定《职业卫生管理制度》,明确“三同时”(防护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施工、投用)、危害申报、检测评价等要求。细化岗位操作规程(如“喷漆工需佩戴防毒面具、开启通风后方可作业”)。(二)培训教育新员工培训:讲解岗位危害(如“本岗位接触苯,可能患白血病”)、防护方法(如“如何正确佩戴防毒面具”)。在岗培训:每年复训,结合案例(如“某厂未通风致苯中毒事故”)强化意识。(三)职业健康监护上岗前:排查职业禁忌(如噪声岗位不得录用听力障碍者)。在岗期间:粉尘岗位每1年、毒物岗位每1-2年、噪声岗位每1年体检一次,重点检查肺功能、血常规、听力等。离岗时:进行离岗体检,明确是否患职业病。(四)危害告知合同告知:劳动合同中注明“本岗位接触矽尘,可能患矽肺”。现场告知:车间入口公示检测结果(如“苯浓度0.8mg/m³,限值1.0mg/m³”);危害点设置警示标识(如“噪声有害佩戴耳塞”)。五、个人防护用品(PPE)的选择与使用PPE是“最后一道防线”,需科学选型、正确使用:(一)呼吸防护防尘:接触矽尘、煤尘时,选用KN95/KN100级防尘口罩(符合GB2626),潮湿环境用带呼气阀的款式。防毒:接触苯、甲醛时,选用带活性炭滤盒的防毒面具(如3M6200+6001滤盒),滤盒失效前(闻到异味)及时更换。(二)听力防护耳塞:适合低噪声(85-95dB)岗位(如流水线工人),佩戴时需将耳塞搓细后塞入耳道,待回弹密封。耳罩:适合高噪声(≥95dB)岗位(如冲床工),确保耳罩与头部贴合无空隙。(三)皮肤防护防护服:接触酸碱的岗位选用耐酸碱防护服(PVC材质),喷漆工选用防静电、防渗透的连体服。手套:接触有机溶剂(如丙酮)用丁腈手套,接触高温用耐高温手套(芳纶材质)。六、应急处置与救援突发职业病危害时,需快速响应:(一)应急预案制定明确应急组织(总指挥、救援组、医疗组),规定“毒物泄漏时,救援组佩戴空气呼吸器关闭阀门,医疗组现场急救”。储备应急物资:急救箱(含洗眼器、葡萄糖)、防毒面具、担架等。(二)急性中毒急救皮肤污染:立即用肥皂水(或专用清洗剂)冲洗15分钟以上,氢氟酸灼伤需用葡萄糖酸钙软膏涂敷。吸入中毒:将患者移至通风处,解开衣领,呼吸停止时立即心肺复苏,同时拨打120。(三)应急演练每半年组织一次演练,模拟“苯泄漏、中暑、噪声聋急救”等场景,评估预案有效性(如救援时间是否≤5分钟),并持续改进。七、法律法规与监督管理企业与员工需遵守以下法规:(一)核心法规《职业病防治法》《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管理规定》《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监督管理办法》。(二)监督检查重点制度执行:是否按规定检测(每年至少1次)、体检(按周期)、培训(覆盖率100%)。资料存档:检测报告、健康监护档案、培训记录需保存至少10年。(三)法律责任未履行防控义务的企业将面临罚款(最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