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带“花”字诗词及赏析合集_第1页
小学带“花”字诗词及赏析合集_第2页
小学带“花”字诗词及赏析合集_第3页
小学带“花”字诗词及赏析合集_第4页
小学带“花”字诗词及赏析合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学带“花”字诗词及赏析合集诗词中的“花”,是自然的诗眼,也是情感的载体。小学阶段的带“花”诗词,以生动的意象、浅近的语言,将四季芳华、人生哲思藏于字里行间。以下精选课本及经典篇目,从注释、赏析到教学启示,助力孩子触摸诗意,教师深挖教学价值。一、孟浩然《春晓》:落花里的春日私语朝代/作者:唐·孟浩然原文: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注释:晓:天亮,早晨。啼鸟:鸣叫的鸟儿。知多少:不知有多少(花落)。赏析:前两句以“春眠”“啼鸟”勾勒清晨生机,后两句笔锋一转,从“风雨声”的听觉联想“花落”的视觉画面——一夜风雨后,枝头繁花悄然坠落。诗人未直接写“惜春”,却以“花落知多少”的朦胧追问,藏着对春光易逝的淡淡惋惜。这里的“花”是春天的具象化,花瓣飘落的轻盈与风雨的力量形成对比,让孩子感知自然的“动”与“静”、“盛”与“衰”。教学启示:联想体验:让孩子回忆“春雨后,花瓣落满草地”的场景,用画笔描绘“花落图”,并标注“我猜,昨夜的风/把____(花名)吹落了____片”,理解“知多少”的留白美。拓展对比:对比“花开”(如“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与“花落”的情感差异,体会诗人对时光的敏感。二、白居易《大林寺桃花》:山寺桃花里的春之重逢朝代/作者:唐·白居易原文: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注释:芳菲:花草的芳香,这里指盛开的花。尽:凋谢、结束。始:才,刚刚。赏析:诗人以“人间”与“山寺”的空间对比,写四月人间花已谢尽,山寺桃花却刚刚绽放。“花”是春的信使,当人间春归无迹可寻时,山寺桃花却带来“春转入此中”的惊喜。这种时空错位的诗意,让“花”承载了对春天的眷恋与重逢的雀跃——原来春天并未离去,只是藏在了高山古寺的桃花里。教学启示:科学联动:结合“海拔越高,气温越低”的地理知识,让孩子用温度计测量校园不同高度(如一楼、四楼)的温度,对比后思考“为什么山寺桃花开得晚?”,理解诗意中的科学逻辑。情境扮演:分组扮演“人间游客”和“山寺僧人”,用对话演绎“春归何处”的寻觅与惊喜,体会诗人的情感转折。三、王安石《梅花》:凌寒独开的精神之花朝代/作者:宋·王安石原文: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注释:凌寒:冒着严寒。遥知:远远地就知道。暗香:清幽的香气(指梅花的香气)。赏析:“墙角”的偏僻、“凌寒”的酷寒,反衬出梅花“独自开”的孤高。诗人从视觉(“不是雪”的洁白)和嗅觉(“暗香”的清幽)双重视角写梅,既突出梅花的冰清玉洁,又赋予它坚韧的品格。这里的“花”不再是自然物,而是“孤高耐寒”的人格象征——哪怕无人欣赏,也要在困境中绽放。教学启示:自然观察:让孩子观察冬日的植物(如冬青、腊梅、松树),记录它们的“抗寒表现”,对比后思考“为什么梅花能‘独自开’?”,理解“凌寒”的精神内涵。借物喻人:引导孩子用“____(植物),____(环境)独自____(生长状态)。遥知不是____(相似物),为有____(特点)来”的句式仿写,比如“岩缝一丛竹,迎风独自舞。遥知不是草,为有翠影出”,学习托物言志的手法。四、杜甫《江畔独步寻花·其六》:繁花里的春日狂欢朝代/作者:唐·杜甫原文: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注释:蹊:小路。压枝低:花朵太多,把枝条都压弯了。留连:留恋,舍不得离去(这里指蝴蝶在花间飞舞不愿离开)。恰恰:形容黄莺的叫声和谐动听。赏析:“花满蹊”“千朵万朵”是视觉的盛宴——小路被花淹没,枝条被花压弯,连蝴蝶都“留连”不舍,黄莺也“自在”啼鸣。诗人以花为核心,用“压枝低”的夸张、“戏蝶”“娇莺”的动态,勾勒出春日的蓬勃生机。这里的“花”是欢乐的载体,每一朵都在诉说“春天真好”。教学启示:感官体验:用彩色纸折桃花、蝴蝶,布置“花满蹊”的场景,让孩子模仿“戏蝶”飞舞、“娇莺”啼叫,体会诗句的活泼韵律。叠词拓展:分析“千朵万朵”“时时”“恰恰”的叠词效果,让孩子用叠词描写“校园的花”,如“千朵万朵樱花开,轻轻悄悄落满阶”,感受语言的节奏美。五、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映日荷花的夏日礼赞朝代/作者:宋·杨万里原文: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注释:毕竟:到底,终究。四时:春夏秋冬四季,这里指其他时节。无穷碧:无边无际的碧绿(形容莲叶的广阔)。别样:格外,特别。赏析:六月西湖,莲叶“接天”般广阔,荷花在阳光映照下“别样红”。诗人以“碧”与“红”的强烈色彩对比,将夏日荷花的蓬勃写得震撼人心。“花”(荷花)是夏日的灵魂,它的艳丽与莲叶的辽阔呼应,既展现自然之美,也暗含送别友人时的豁达——如此盛景,足以慰藉离情。教学启示:色彩写生:带孩子观察池塘或图片中的荷花,用“____(颜色)的____(事物)+____(颜色)的____(事物)”句式造句,如“翡翠色的莲叶+火焰色的荷花=夏天的画”,学习色彩搭配的描写手法。季节对比:对比“春日桃花”(柔美)与“夏日荷花”(热烈)的不同,让孩子用一个词形容四季的花,理解“风光不与四时同”的内涵。六、杨万里《小池》:小荷尖角里的生命萌动朝代/作者:宋·杨万里原文: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注释:泉眼:泉水的出口。惜:爱惜,舍不得。晴柔:晴天里柔和的风光。尖尖角:嫩荷的尖叶。赏析:泉眼“惜”细流,树阴“爱”晴柔,连小荷的“尖尖角”都充满生机——它刚探出水面,就有蜻蜓立在上头。诗人以“小荷”这朵尚未盛开的花为焦点,捕捉到初夏最细微的美好:生命的萌芽与自然的互动。这里的“花”是希望的象征,哪怕只是一个“尖尖角”,也藏着蓬勃的未来。教学启示:微观观察:在校园找“小荷”般的新生事物(如刚发芽的菜苗、新抽的柳条),让孩子用放大镜观察并记录“它的____(部位)像____”,模仿诗句写“小[植物]才露[状态],早有[动物]立上头”,如“小松才露青青针,早有蚂蚁爬上头”。情感联想:问孩子“如果小荷会说话,它会对蜻蜓说什么?”,引导孩子体会“生命相遇”的美好,理解诗意中的温情。七、卢梅坡《雪梅·其一》:梅雪争春的辩证之花朝代/作者:宋·卢梅坡原文: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注释:降:服输。骚人:诗人。阁笔:放下笔(因难以评判而停笔)。评章:评议,评判。赏析:梅花与雪花争着报春,诗人难以评判谁更胜一筹——梅的洁白不如雪,雪的香气却输于梅。这里的“花”(梅)与“雪”形成辩证对比,道出“各有所长”的哲理:世间万物没有绝对的完美,却都有独特的价值。教学启示:事物对比:让孩子找两种事物(如苹果和梨、猫和狗),模仿诗句写“[事物1]须逊[事物2]三分[特点1],[事物2]却输[事物1]一段[特点2]”,如“苹果须逊梨三分甜,梨却输苹果一段脆”,理解辩证思维。自我认知:引导孩子思考“我的____(优点)像梅,____(不足)像雪,但我也有____(独特之处)”,如“我的绘画像梅(有创意),数学像雪(需更严谨),但我会讲有趣的故事(像梅的香)”,建立自信的自我认知。结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