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河南省高级中等学校招生学业考试试卷及答案_第1页
2025年河南省高级中等学校招生学业考试试卷及答案_第2页
2025年河南省高级中等学校招生学业考试试卷及答案_第3页
2025年河南省高级中等学校招生学业考试试卷及答案_第4页
2025年河南省高级中等学校招生学业考试试卷及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年河南省高级中等学校招生学业考试试卷及答案一、积累与运用(共28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A.氛围(fèn)俯瞰(kàn)契诃(hē)夫强聒不舍(guō)B.拘泥(nì)诘难(jié)三棱(léng)镜戛然而止(jiá)C.狡黠(xié)箴言(zhēn)契诃(hē)夫味同嚼蜡(jiáo)D.星宿(sù)宽宥(yòu)冠心病(guān)自惭形秽(huì)答案:B(解析:A项“氛围”应读fēn;C项“狡黠”应读xiá;D项“星宿”应读xiù)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A.掂量绊脚石相辅相承断章取义B.燥热孺子牛李代桃僵形销骨立C.驰聘攻坚战鸠占鹊巢铢两悉称D.秘诀候车站根深蒂固血雨腥风答案:B(解析:A项“相辅相承”应为“相辅相成”;C项“驰聘”应为“驰骋”;D项“候车站”应为“候车厅”)3.依次填入下面文段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城市更新不是简单的“拆旧建新”,而是要在______历史文脉的基础上,______现代生活需求,______出更有温度、更具活力的城市空间。这需要规划者以“绣花功夫”精细打磨,让老城区的“旧”与新城区的“新”______,共同讲述城市的发展故事。A.延续回应塑造相得益彰B.延续响应建造珠联璧合C.延伸回应建造相得益彰D.延伸响应塑造珠联璧合答案:A(解析:“延续”强调保持连续性,“延伸”侧重空间或时间上的扩展,此处指保持历史文脉,用“延续”;“回应需求”搭配更合理;“塑造空间”比“建造空间”更强调个性化设计;“相得益彰”指互相配合使优势更明显,符合语境)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A.通过举办“非遗文化节”,使更多年轻人感受到了传统技艺的魅力。B.能否坚持每天阅读,是提高语文素养的关键因素之一。C.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向世界展示了中国自信与开放的形象。D.我们要及时解决并发现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才能不断进步。答案:C(解析:A项缺主语,删去“通过”或“使”;B项两面对一面,删去“能否”;D项语序不当,应“发现并解决”)5.名著阅读。(4分)《水浒传》中,“拳打镇关西”“醉打蒋门神”“大闹飞云浦”等情节都与一个主要人物有关。请写出这个人物的姓名,并结合其中一个情节简要分析他的性格特点。答案:武松。示例:“醉打蒋门神”中,武松为帮施恩夺回快活林,故意装作醉酒,引蒋门神上当,最终将其痛打。这一情节体现了武松嫉恶如仇、有勇有谋的性格特点。(人物1分,情节1分,性格分析2分)6.古诗文默写。(8分)(1)海日生残夜,______。(王湾《次北固山下》)(2)______,拄杖无时夜叩门。(陆游《游山西村》)(3)《岳阳楼记》中“______,______”两句,表现了古仁人超越个人悲喜、以天下为己任的宽广胸襟。(4)送别诗中常蕴含深厚情谊,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用“______,______”表达对友人的豁达劝勉;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用“______,______”寄托对友人的深切关怀。答案:(1)江春入旧年(2)从今若许闲乘月(3)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4)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每空1分,有错字、漏字、添字该空不得分)7.综合性学习。(8分)为传承黄河文化,学校开展“行走母亲河”主题实践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材料一】河南段黄河是中华民族的重要文化地标,沿线分布着郑州大河村遗址、洛阳龙门石窟、开封清明上河园等1500余处不可移动文物,承载着“河图洛书”“四大发明”等文明记忆。【材料二】近年来,河南通过建设黄河国家文化公园、举办黄河文化月等活动,推动黄河文化创造性转化。如“数字黄河”项目利用VR技术还原古代黄河漕运场景,让游客沉浸式体验历史。(1)请用一句话概括材料一的主要信息。(2分)(2)学校计划组织“黄河文化探访”活动,拟选择郑州、洛阳、开封中的一个城市作为首站。你建议选哪个?请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理由。(3分)(3)活动中需设计一个“黄河文化创意”展示环节,请你提出一个具体方案。(3分)答案:(1)河南段黄河沿线文物丰富,承载着重要文明记忆。(2分)(2)示例:建议选洛阳。洛阳是十三朝古都,龙门石窟是世界文化遗产,是黄河文化中佛教艺术的代表;且地处黄河中游,能集中体现黄河文化的多元性。(城市1分,理由2分)(3)示例:设计“黄河主题文创书签”。选取黄河沿线代表性文物(如龙门石窟佛像、郑州大河村彩陶纹)为图案,配以相关历史典故简介,既具观赏性又能传播文化。(方案具体2分,创意性1分)二、现代文阅读(共28分)(一)阅读下面的记叙文,完成8-11题。(16分)老巷里的糖画匠①老巷的青石板路被岁月磨得发亮,转角处的糖画摊是我童年最温暖的坐标。②糖画匠老周头六十来岁,总是穿着洗得发白的蓝布衫,围裙上沾着星星点点的糖渍。他的糖锅支在蜂窝煤炉上,熬好的糖稀金黄金黄的,像流动的琥珀。③“要个啥?”老周头声音沙哑,却带着股子亲切劲儿。我踮着脚看他的样稿:龙、凤、蝴蝶、孙悟空……样样活灵活现。“就画个兔子吧!”我指着最边上的那只,耳朵长长的,眼睛红红的。④老周头舀起一勺糖稀,手腕轻抖,糖丝便如游龙般落下去。先画头,再勾耳朵,最后点眼睛——不过半分钟,一只圆滚滚的糖兔就立在铁板上了。他用小铲轻轻一挑,糖兔便“站”在了竹片上,在阳光下泛着晶莹的光。⑤“慢点儿吃,别粘牙。”老周头笑着递过来,我舔了一口,甜津津的,直甜到心里。⑥后来上了初中,学业忙了,去老巷的次数少了。有次路过,发现糖画摊还在,老周头却添了不少白发。他的手开始抖了,糖丝有时会断,画出来的蝴蝶翅膀少了些灵动。⑦“现在的娃娃都爱玩手机,谁还看这老玩意儿?”老周头叹着气,用布擦了擦铁板,“前儿个有个小闺女,看了半天问我:‘爷爷,这是用糖浆画的画吗?’”⑧我心里一酸,想起去年过年,老巷要改造,有人提议拆了糖画摊建奶茶店。老周头蹲在摊前抽了半夜烟,最后把样稿一张张抚平,说:“拆就拆吧,反正我也画不动了……”⑨但改造方案出来时,糖画摊竟被保留了。社区在旁边立了块牌子,写着“非遗糖画体验点”。老周头成了“非遗传承人”,每天除了画糖画,还教孩子们动手做。⑩上周路过,正赶上老周头教一群小学生。他握着小丫头的手,说:“手腕要稳,像这样——”糖丝落下,歪歪扭扭的,却让小丫头高兴得直蹦:“爷爷,我画了只小鸭子!”⑪老周头笑得眼角的皱纹都堆在一起:“这手艺啊,就得有人接着画。你看,我这把老骨头,不也画出新花样了?”阳光洒在铁板上,糖稀泛着温暖的光,映得每个人的脸都亮堂堂的。8.文中围绕糖画匠老周头写了哪些事?请简要概括。(4分)答案:①老周头为“我”画糖兔,亲切叮嘱;②老周头因时代变化感叹糖画无人问津;③老巷改造时糖画摊面临拆除,老周头无奈接受;④改造后糖画摊保留,老周头成为非遗传承人,教孩子们做糖画。(每点1分)9.从描写角度赏析第④段画线句子。(4分)老周头舀起一勺糖稀,手腕轻抖,糖丝便如游龙般落下去。先画头,再勾耳朵,最后点眼睛——不过半分钟,一只圆滚滚的糖兔就立在铁板上了。答案:动作描写(1分)。通过“舀”“抖”“画”“勾”“点”等动词(1分),生动细致地刻画了老周头画糖画的熟练过程(1分),表现了他技艺的高超和对传统手艺的专注(1分)。10.第⑦段中老周头的叹息和第⑪段中他的笑,分别反映了他怎样的心理?(4分)答案:叹息反映了老周头因糖画无人关注、传统手艺面临失传的失落与无奈(2分);笑反映了他因糖画摊保留、孩子们愿意学习手艺而产生的欣慰与希望(2分)。11.结合全文,分析“糖画”在文中的作用。(4分)答案:①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串联起老周头的过去、现在和糖画摊的变化(2分);②象征传统手艺,通过糖画的保留与传承,体现了对传统文化保护与创新的思考(2分)。(二)阅读下面的说明文,完成12-14题。(12分)数字孪生:让虚拟与现实“同频共振”①你能想象吗?未来的城市里,每栋建筑、每棵树木甚至每盏路灯都有一个“数字分身”。这个“分身”实时反映现实世界的状态,还能模拟各种场景,帮助我们提前解决问题——这就是数字孪生技术。②数字孪生的概念最早由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提出,用于航天器的健康监测。简单来说,它是通过传感器、物联网等技术,将物理对象的数据实时采集到虚拟空间,构建一个与现实完全同步的“数字镜像”。这个镜像不仅能“复制”现实,还能通过算法分析,预测物理对象的未来状态。③在工业领域,数字孪生已大显身手。某汽车制造厂利用数字孪生技术,在虚拟工厂中模拟生产线的运行。当现实中的设备出现故障时,虚拟工厂会同步“生病”,工程师通过分析虚拟模型,能快速定位问题根源,将维修时间从48小时缩短到2小时。④城市管理中,数字孪生更像是一个“超级大脑”。上海杨浦区构建了数字孪生城市平台,整合了交通、环境、能源等1000多个数据源。当台风来袭时,平台能模拟风雨路径,预测积水区域,提前调度排水设备;在疫情防控中,它能追踪人员流动,评估不同管控方案的效果,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⑤数字孪生的应用还延伸到了日常生活。某医院利用数字孪生技术构建“数字患者”,医生通过模拟手术过程,预判可能出现的风险,优化手术方案;健身爱好者佩戴智能手环,其“数字分身”会根据运动数据给出个性化训练建议。⑥当然,数字孪生的发展也面临挑战。数据安全是首要问题,大量敏感信息的采集和存储可能引发隐私泄露;此外,不同领域的数字模型需要统一标准,否则会出现“数据孤岛”现象。⑦不过,随着5G、人工智能等技术的进步,数字孪生的应用场景将越来越丰富。正如专家所说:“数字孪生不是简单的技术复制,而是让虚拟与现实深度融合,为人类创造更智能、更安全的未来。”12.文章第①段有什么作用?(3分)答案:用生动的场景描述引出说明对象“数字孪生技术”(1分),激发读者阅读兴趣(1分),概括说明了数字孪生的特点(虚拟与现实同步、模拟场景)(1分)。13.第③段画线句子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答案:举例子、列数字(2分)。以某汽车制造厂为例,具体准确地说明了数字孪生技术在工业领域能快速定位故障、缩短维修时间的优势(2分)。14.结合全文,概括数字孪生技术的特点。(5分)答案:①实时同步:虚拟镜像与现实状态同步(1分);②预测性:能分析预测物理对象未来状态(1分);③应用广泛:覆盖工业、城市管理、医疗、生活等领域(2分);④智能性:辅助决策、优化方案(1分)。三、古诗文阅读(共14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18题。(10分)人有亡鈇者①,意其邻之子。视其行步,窃鈇也;颜色,窃鈇也;言语,窃鈇也;动作态度,无为而不窃鈇也。俄而抇②其谷而得其鈇,他日复见其邻之子,动作态度无似窃鈇者。(节选自《列子·说符》)注:①鈇(fū):斧子。②抇(hú):掘开,挖。1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1)人有亡鈇者亡:______(2)意其邻之子意:______答案:(1)丢失(2)怀疑(每空1分)1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俄而抇其谷而得其鈇,他日复见其邻之子,动作态度无似窃鈇者。答案:不久(他)在挖山谷(或:挖地)时找到了自己的斧子,第二天再看他邻居的儿子,动作态度没有一点像偷斧子的样子。(“俄而”“复”“似”翻译正确各0.5分,句意通顺0.5分)17.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3分)答案:不要主观臆断(1分),要以客观事实为依据判断事物(2分)。18.请从“认知偏差”的角度,结合生活实例谈谈你对这则寓言的理解。(3分)答案:示例:生活中我们有时会先入为主地对某人产生偏见,比如认为成绩差的同学一定不努力。这种认知偏差会影响我们的判断(1分)。就像文中的亡鈇者,未找到斧子前主观认定邻居之子是小偷,找到后又完全改变看法(1分)。这提醒我们要避免主观臆测,多依据事实评价他人(1分)。(二)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19-20题。(4分)秋词(其一)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19.诗中“排”字用得精妙,请简要赏析。(2分)答案:“排”是“推开”的意思(1分),生动写出鹤群冲破云层、展翅高飞的雄健姿态(1分),表现了诗人积极向上的精神。20.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分)答案:表达了诗人对秋天的赞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