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年高中思想政治教师资格证面试试题及答案一、结构化问答1.你在讲授“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一课时,有学生突然提问:“既然人大代表是人民选举的,为什么有些决策我没参与投票?”面对这一情况,你会如何回应?【参考答案】首先,我会肯定学生的问题意识,鼓励其主动思考,营造开放的课堂氛围。接着,结合教材内容与生活实际分步解答:第一,解释“人民当家作主”的实现形式具有多层次性。人大代表通过选举产生,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这是代议制民主的核心。普通公民虽未直接参与所有决策投票,但可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等渠道参与民主决策,例如“十四五”规划编制期间,通过互联网征求到101.8万条建言,就是公民间接参与决策的典型。第二,结合本地案例说明“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践。例如,某社区在老旧小区改造前召开居民议事会,收集居民关于加装电梯、绿化布局的意见,最终方案提交区人大代表审议,这一过程体现了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的有机统一。第三,引导学生辩证看待“直接参与”与“间接参与”的关系。我国人口基数大、地域广,直接民主在全国层面难以全面实施,但通过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基层群众自治等制度,保障了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最后,布置实践任务:让学生课后采访本地人大代表,了解代表如何收集民意,下节课分享,将课堂学习延伸至生活。2.学校要求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班会,你作为班主任,会如何设计活动方案?【参考答案】活动方案设计需紧扣“认知—情感—行动”逻辑链,具体如下:(1)情境导入(5分钟):播放2024年新疆和田“五星出东方”锦护膊展陈视频,展示汉代文物上“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的文字,结合考古学家“各民族共同书写中华文明”的解读,引出“中华民族共同体”主题。(2)探究学习(20分钟):①分组任务一:查阅资料,梳理“中华民族”概念从梁启超提出到写入宪法的发展历程,理解其历史必然性;②分组任务二:分析2023年云南“沧源崖画”保护案例——佤族、汉族、白族专家共同修复古画,提炼“共同传承文化”的共同体特征;③分组任务三:讨论“西气东输”“援藏教师”等工程中的民族互助,归纳“共同建设国家”的实践逻辑。(3)情感升华(10分钟):邀请本校新疆班学生分享“在内地读书时,汉族同学教我普通话,我教大家烤包子”的故事,播放内蒙古牧民与边防战士共护边境的纪录片片段,引发“各民族谁也离不开谁”的情感共鸣。(4)行动倡议(5分钟):发起“三个一”行动:每周学习一句少数民族语言问候语、每月参与一次跨民族文化交流活动、每学期为民族地区儿童捐赠一本书,将意识转化为具体行动。二、试讲试题及逐字稿试题1:《经济与社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教学目标】•政治认同: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信心;•科学精神:通过案例对比,分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区别;•公共参与:结合本地经济发展,为“如何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优势”提出建议。【教学重难点】重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三个基本特征(公有制主体地位、共同富裕目标、科学宏观调控);难点:理解“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的有机统一。【教学过程】环节一:情境导入(3分钟)展示两组数据:①2023年世界500强企业中,中国国有企业占99家,涵盖能源、通信、航天等关键领域;②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确保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中央财政安排种粮补贴超2000亿元。提问:“这些数据背后,体现了我国经济体制的什么特点?”学生初步感知“政府与市场协同”的特征,引出课题。环节二:新课讲授(20分钟)1.特征一:公有制为主体——根本标志播放“国能集团(央企)与民营光伏企业合作开发沙漠光伏”视频,说明:“公有制经济不仅包括国有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在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公有制经济占支配地位,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基。”补充案例:浙江某乡镇集体企业“鲁冠球万向集团”从乡镇企业成长为世界500强,其利润30%用于集体分红、20%投入乡村教育,体现公有制经济“利国惠民”的属性。2.特征二:共同富裕——根本目标对比两组新闻:①美国2023年最富1%人群占有32.3%的财富,底层50%仅占2.6%;②中国“万企兴万村”行动中,9.8万家民营企业帮扶12.7万个村,带动1376万农民增收。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我国能推动共同富裕,而资本主义国家难以解决贫富分化?”总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既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又通过税收调节、转移支付、乡村振兴等政策,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3.特征三:科学的宏观调控——内在要求展示2023年“应对极端天气保供稳价”案例:夏季多地高温导致电力紧张,国家发改委协调山西、内蒙古煤矿增产,电网企业跨区域调配电力,市场监管总局严查哄抬电价行为,最终居民用电价格保持稳定。提问:“如果仅靠市场调节,可能出现什么后果?”学生回答“电力短缺、价格暴涨”后,总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够发挥全国一盘棋、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将市场‘无形之手’与政府‘有形之手’结合,实现经济平稳运行。”环节三:巩固提高(8分钟)小组辩论:“有人认为,市场经济就是自由经济,政府管得越少越好。你是否赞同?”正方观点: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政府干预会扭曲市场信号;反方观点:市场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需要政府宏观调控。教师总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不是‘政府主导型’,也不是‘自由放任型’,而是‘有效市场+有为政府’的有机统一。例如,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既通过财政补贴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又明确‘避免重复建设’,就是典型体现。”环节四:小结作业(4分钟)学生自主总结本节课重点,教师补充强调“三个特征”的内在联系:公有制为共同富裕提供制度保障,宏观调控为实现共同富裕创造条件。作业:调查本地一家国有企业或集体企业,了解其如何参与乡村振兴,下节课分享。试题2:《政治与法治》——“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教学目标】•政治认同:通过具体案例,理解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法治意识:明确人民民主与依法治国的关系,知道民主实践需在法治轨道上运行;•公共参与:学会通过合法渠道参与民主生活,增强参与热情。【教学重难点】重点: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特征;难点:理解“民主不是装饰品,而是要解决人民需要解决的问题”。【教学过程】环节一:案例激趣(3分钟)播放2024年全国两会“代表通道”视频片段:基层社区工作者代表讲述“通过‘社区议事厅’解决老旧小区停车难”的过程——居民提需求、代表汇总、部门调研、方案公示、投票表决、最终实施。提问:“这一过程体现了民主的哪些环节?”学生回答“选举、协商、决策、管理、监督”,引出“全过程”概念。环节二:探究特征(20分钟)1.全链条:民主环节完整展示“北京市接诉即办”工作流程图:市民通过12345热线反映问题→派单至责任单位→限时办理→市民评价→未满意则重新办理。说明:“从问题提出到结果反馈,形成‘诉求—响应—办理—评价’的完整闭环,每个环节都有群众参与。”2.全方位:民主覆盖广泛对比数据:我国有277万名各级人大代表,其中县乡两级人大代表占94.5%;全国政协委员中,非中共委员占60%以上。结合“十四五”规划编制期间,通过互联网、基层调研等渠道收集101.8万条建议的案例,总结:“民主不仅体现在政治领域,还延伸到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各方面,覆盖各民族、各阶层、各群体。”3.全覆盖:民主主体广泛分享“浙江温岭民主恳谈会”案例:在农村土地流转、村集体资金使用等事项中,不仅村民可以参与,返乡创业青年、外来务工人员也能发表意见。提问:“为什么外来务工人员也能参与本地事务讨论?”学生讨论后总结:“全过程人民民主不是‘少数人’的民主,而是‘全体人民’的民主,只要涉及群众切身利益,任何人都能成为民主实践的主体。”环节三:深化理解(8分钟)播放“某地人大代表因履职不力被选民罢免”新闻,提问:“这一事件如何体现民主的真实性?”引导学生从“选举—监督”的闭环分析:选民不仅有权选举代表,还有权监督、罢免代表,确保代表真正为人民服务。补充理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国家民主不民主,关键在于是不是真正做到了人民当家作主’。全过程人民民主不仅有完整的制度程序,还有完整的参与实践,用制度体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环节四:总结作业(4分钟)学生用关键词概括“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特点,教师板书“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作业:参与一次社区“议事会”或通过“地方政府官网”留言提建议,记录参与过程和感受,下节课分享。试题3:《哲学与文化》——“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教学目标】•科学精神:通过具体案例,理解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的辩证关系,学会用矛盾观点分析问题;•政治认同:结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解“和而不同”的哲学依据;•公共参与:运用矛盾分析法,解决学习或生活中的具体问题。【教学重难点】重点:矛盾同一性(相互依赖、相互贯通)与斗争性(相互排斥、对立)的含义;难点:同一性以斗争性为前提,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教学过程】环节一:古诗导入(3分钟)展示诗句:“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王籍《入若耶溪》)、“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道德经》)。提问:“诗句中‘噪’与‘静’、‘祸’与‘福’是什么关系?”学生初步感知“对立统一”,引出矛盾概念。环节二:概念解析(20分钟)1.矛盾的斗争性:对立属性播放“中美贸易谈判”视频片段,说明:“谈判中,双方在关税、市场准入等问题上存在分歧甚至冲突,这就是矛盾的斗争性。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体现对立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补充生活案例:学习中“玩”与“学”的矛盾——想放松与需完成作业的冲突,也是斗争性的表现。2.矛盾的同一性:统一属性(1)相互依赖:“没有黑,就无所谓白;没有丑,就无所谓美。”展示“中医阴阳平衡”理论图,说明:“阴阳双方各以对方的存在为前提,一方消失,另一方也无法存在。”(2)相互贯通:播放“塞翁失马”动画,分析:“丢马(祸)→得马(福)→儿子骑马摔残(祸)→因残免兵役(福)”的转化过程,总结:“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贯通的趋势为转化提供可能。”3.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关系展示“乒乓球比赛”场景:双方选手激烈竞争(斗争性),但都遵守规则、围绕“赢球”目标展开(同一性)。提问:“如果没有竞争(斗争性),比赛还有意义吗?如果没有规则(同一性),比赛会怎样?”学生讨论后总结:①同一性以斗争性为前提:没有对立双方的差异,就没有相互依存和转化;②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对立双方的排斥和对立,是在统一体内部的对立;③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推动事物发展。例如,中美既有竞争(斗争性)又有合作(同一性),共同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环节三:迁移运用(8分钟)小组讨论:“用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关系,分析‘内卷’与‘躺平’的关系。”学生观点:“内卷”(过度竞争)与“躺平”(消极应对)是对立的,但都源于对“成功”的单一认知(同一性);要解决这一矛盾,需树立多元成功观(创造转化条件),在合理竞争(斗争性)与自我接纳(同一性)中找到平衡。教师点评:“矛盾分析法要求我们既看到对立,又看到统一,避免非此即彼的极端思维。”环节四:小结作业(4分钟)学生绘制“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关系”思维导图,教师强调“对立统一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作业:用矛盾观点分析“手机使用”对学习的影响,撰写200字短文。试题4:《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经济全球化与中国”【教学目标】•政治认同:理解中国是经济全球化的受益者,更是贡献者,增强民族自豪感;•科学精神:辩证看待经济全球化的机遇与挑战,理性分析“逆全球化”现象;•公共参与:树立开放意识,为“讲好中国开放故事”设计宣传方案。【教学重难点】重点:中国在经济全球化中的角色(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难点: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推动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教学过程】环节一:数据引入(3分钟)展示2023年中国经济“成绩单”:货物贸易总额41.76万亿元,连续6年居全球第一;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增长2.8%;中欧班列开行1.6万列,通达欧洲25个国家200多个城市。提问:“这些数据反映了中国与经济全球化的什么关系?”学生回答“深度融入”,引出课题。环节二:角色分析(20分钟)1.积极参与者:从“引进来”到“走出去”播放“深圳蛇口工业区”发展纪录片:1979年首家外资企业入驻→2001年中国加入WTO→2023年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出口123.8万辆,成为全球电动车销冠。说明:“中国从被动适应国际规则,到主动参与规则制定(如RCEP签署),逐步成长为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参与者。”2.重要贡献者:为世界提供“中国机遇”对比案例:①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中国经济增长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50%;②2023年中国进口额2.16万亿美元,相当于为其他国家提供了1.4亿个就业岗位。总结:“中国超大规模市场、完整产业体系、持续扩大开放,为全球提供了广阔的市场机会、投资机会和增长机会。”3.引领者: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包容方向发展展示“全球发展倡议”成果:中国与152个国家签署“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在沿线国家建设300多个“小而美”民生项目(如巴基斯坦卡西姆港燃煤电站、肯尼亚蒙内铁路)。提问:“与传统全球化相比,‘一带一路’有何不同?”学生讨论后总结:“传统全球化由西方主导,存在‘中心—外围’不平等结构;‘一带一路’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倡导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动经济全球化向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方向发展。”环节三:挑战与应对(8分钟)播放“某外贸企业因海外订单减少面临转型”新闻,提问:“经济全球化给中国带来了哪些挑战?如何应对?”学生回答“贸易保护主义、产业链供应链风险、技术‘卡脖子’”后,教师补充:①策略一: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如国产芯片研发);②策略二: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建设自贸试验区、海南自贸港,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③策略三:倡导多边主义,推动WTO改革,反对“脱钩断链”“小院高墙”。环节四:总结作业(4分钟)学生用“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三个关键词总结中国角色,教师强调“中国的发展是世界的机遇,世界的发展也需要中国”。作业:以“我眼中的‘一带一路’”为主题,收集3个中外合作案例,制作手抄报。试题5:《法律与生活》——“正确行使民事权利”【教学目标】•法治意识:明确民事权利的行使边界,树立“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法治观念;•公共参与:在生活中依法行使权利,避免侵犯他人合法权益;•科学精神:理解“自由是法律之内的自由”,辩证看待权利行使的“度”。【教学重难点】重点:民事权利行使的限制(遵守法律、尊重公序良俗、不得滥用权利);难点:区分“正当维权”与“滥用权利”。【教学过程】环节一:情境设疑(3分钟)展示案例:李某在小区微信群发布“隔壁王女士家狗叫扰民,素质极差”的消息,王女士以“名誉权受损”为由起诉。提问:“李某行使了‘言论自由’,为何可能侵权?”学生初步感知“权利有边界”,引出课题。环节二:权利边界(20分钟)1.遵守法律:法定限制结合《民法典》第132条:“民事主体不得滥用民事权利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或者他人合法权益。”分析案例:张某为阻止开发商建高楼影响自家采光,在售楼处拉横幅辱骂开发商“黑心商家”。教师提问:“张某维护采光权的方式是否合法?”学生回答“不合法,辱骂侵犯名誉权”后总结:“行使权利需遵守法律规定的程序和方式,如通过诉讼、协商等合法途径解决纠纷。”2.尊重公序良俗:道德约束展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操作风险管理评估试题及答案
- 第6课 希腊罗马古典文化(新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册历史(部编版)
- 高血压患者的家庭管理科普
- 初中苏少版第1课 传神写照-中国人物画教学设计
- 第7课 上课了好好学 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统编版
- 餐饮营销案例解读
- 行为遗传学研究-洞察与解读
- 儿科手术室管理
- 妇产科小讲课培训课件
- 新型油脂抗氧化剂筛选-第1篇-洞察与解读
- GB 17498.2-2008固定式健身器材第2部分:力量型训练器材附加的特殊安全要求和试验方法
- 安全员之A证(企业负责人)【含答案】
- 二年级硬笔书法教学课件
- 部编 二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集体备课】课件
- 配电线路巡视-配电线路运行与维护
- 2022年《工程化学》教案
- 【知识点提纲】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二册全册各章节知识点考点重点难点提炼汇总
- 烟草专卖执法案件知识讲稿课件
- 《神经病学》(英文)课件11.Peripheral Neuropathy
- PID图(工艺仪表流程图)基础知识培训
- 岩石力学讲义-岩石的变形特征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