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昆明市部分学校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联考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_第1页
云南省昆明市部分学校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联考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_第2页
云南省昆明市部分学校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联考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_第3页
云南省昆明市部分学校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联考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_第4页
云南省昆明市部分学校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联考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云南省昆明市部分学校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联考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一、阅读(72分)(一)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①近年来,一个个看似寻常的城市空间-菜市场,悄然成为网红文旅打卡点。这些原本服务于本地居民日常生活的场所,正在以“文旅新地标”的身份重构城市旅游图景。这种转变不仅映射出大众旅游需求的深层变化,更揭示了城市旅游价值再发现的时代命题。②菜市场的“网红化”并非偶然现象,而是多重趋势共同作用的结果。③首先,旅游吸引要素的泛化正在打破传统文旅资源的边界。在传统的“吃住行游购娱”旅游六要素中,“游”是核心的吸引要素,而“游”这一要素的主要载体是旅游景区。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像菜市场这类社会资源作为“非典型旅游吸引物”,成为“游”这一吸引要素的新内容,从而推动了文旅资源边界的拓展。④其次,旅游体验内容的演化推动着旅游消费逻辑的重构。过去我们旅游关注“好看”,现在更关注“好玩”“有趣”,特别是像菜市场这样具有生活气息的目的地正在成为旅游体验的新内容。此外,一些地方还通过菜市场与文化活动的混搭构造出一种全新的体验。比如,成都益民菜市的长顺街店和群康路店就分别开启“身边的自然-去逛菜市场吧”展览,实现了日常消费与审美体验的融合。而这种演化也可以看成旅游体验从“景观凝视”向“生活沉浸”的转换。⑤再次,旅游消费方式的分化催生了旅游市场的不断细分。年轻人作为引领文旅新消费的主要群体,通过探索菜市场旅游这种个性化的消费方式,给旅游市场带来了新的可能。这种分化也倒逼文旅产品从标准化供给转向定制化开发。⑥最后,旅游主客共享的深化正在塑造新的旅游关系。过去游客的旅游空间和市民的生产生活空间往往是分离的。今天,菜市场这类市民的生产生活空间越来越多地成为游客的旅游空间。这种主客共享不是刻意设计的旅游项目,而是真实生活场景的自然延伸,实现了旅游体验从“表演性”到“本真性”的跨越。⑦当菜市场变身网红打卡点,过度商业化的隐忧有可能伴生出现。比如,一些菜市场过分迎合游客需求,造成改造后摊位租金的飙升,导致原有商户集体撤离;也有一些网红市集将蔬菜包装成“盲盒”销售的同时,有可能脱离实际消费需求。这种异化本质上是对场所精神的背离,当菜市场沦为拍照背景板,其承载的城市记忆与社区功能也可能随之消解。(摘编自曾博伟《“菜市场热”重构城市旅游新图景》)材料二:“刺啦”一声,牛干巴和辣椒一起下锅,香气四溢,惹得四川游客杨楠直咽口水。她下飞机后直奔大观篆新农贸市场,手上还拉着来不及放到酒店的行李箱。为何第一站选在菜市场?“好玩、好吃又出片。”舂鸡脚、蒸玉米、现烤鲜花饼,琳琅满目的云南特色美食小吃让杨楠放慢脚步。年轻人拖着行李箱逛菜市场;旅行大巴停在菜市场门口,导游带旅行团边逛边讲解;菜市场附近新开了几家专门供游客寄存行李的店铺······这些年,云南大观篆新产业运营服务有限公司负责人看到越来越多新景象,“体验式旅游持续升温,游客喜欢融入当地热闹的市井生活”。可游客多了,市场内的矛盾也难免增多:因表达习惯存在差异,游客说买一斤商品,而云南本地“一斤”多指一公斤,商户按一公斤操作,导致误会,影响了游客心情;游客见到新奇的食物,常常询问,有的商户却不愿多交流;有的网红摊位前排长队,挡住了周围商户生意,还造成“交通堵塞”。今年2月,市场监管总局等5部门印发《优化消费环境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提出要“提升实物消费质量”“改善服务消费品质”。中办、国办印发的《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提出“营造放心消费环境”。“这要求我们,在规范市场管理的基础上,提供既有云南特色又满足需求的贴心服务。”运营方说。首先是确保食品安全。大观篆新农贸市场管理方在各个店铺食品加工间加装监控,并接受市场监管部门的质量抽检。与此同时,负责人还经常劝说店主,多跟游客交流互动。刚开始有人质疑:“不买东西,聊那么多做什么?”可渐渐地,这样的声音少了,大多数店主热情面对游客,就瓜果蔬菜品种、美食小吃的各种做法,讲起来头头是道。转变因何而起?“店主们慢慢意识到,就算顾客当时不买,聊熟了,加个微信,有需要随时联系。”运营方说,现在网购发达,店主建起微信群,外地游客有需要,随时线上“点单”,回头客越来越多。许多店铺尝到甜头,大半收入从线下转移到线上。如今,大观篆新农贸市场单日最高客流量达10万人次。游客多了,市场的服务方式更加多元、精细。那些备受外地游客喜爱的云南特色产品,不仅买得到,而且带得走:西双版纳的芒果,不方便携带,可以帮忙邮寄;让人闻风丧胆的见手青,现场加工处理;文山三七、昭通天麻等中药材不方便食用,切片、磨粉都能选······高品质服务,也便利了购物的本地居民。和杨楠不同,昆明市民陈柏文手里拎着的不只是美味小吃,还有新鲜肉菜。“我们根据市民消费需求,引进平价蔬菜店,确保价格平稳。”运营方说,游客看中好吃好玩,居民主打实惠方便,这些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市场都努力兼顾好。今年以来,昆明市围绕“整洁、有序、规范、标准”目标,实施百日攻坚行动,对242个农贸市场的环境秩序进行规范提升,既保障市民“菜篮子”,又更好承载“菜市场旅游”的烟火气。(摘编自郑智文等《培育消费新场景激发消费新活力》)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近年来,网红化的菜市场已经不是本地居民日常生活之地,而成为了外地人的旅游场所。B.旅游从过去关注“好看”,转变为现在只关注“好玩”,实际上是大众旅游需求的深层变化。C.材料一列举网红菜市场过度商业化可能带来的隐忧,在篆新农贸市场发展中得到了印证。D.网红篆新农贸市场管理方主要在确保食品安全和提供贴心服务两方面进行了规范和提升。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材料一从四个方面阐述了菜市场“网红化”的必然性,四个方面看似角度各异,实则在脉络交叉的同时又各有拓展。B.材料一第四段举了成都益民菜市的例子,可以用“篆新农贸市场打造云南扎染展示体验区,让游客又赏又玩”来替换。C.材料二开篇直接描写炒牛干巴的场景,呈现出篆新农贸市场浓厚的烟火气,引出了后文游客们纷纷涌向这里的情况。D.材料二中间引用了两个文件的具体内容,使后文运营方讲述的管理内容有据可依,更能体现其管理方法的合理性。3.材料二是节选文章,如果给它拟一个标题,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农贸市场的旅游化B.菜市场消费新模式C.新消费市场的拓展D.旅游资源的市场化4.材料一和材料二都写到了“网红化”菜市场,请立足二者的文体差异,分析它们的写作目的。(4分)5.时下流行的“烟火气”是指生机盎然、充满活力的生活气息。请根据两则材料,分析如何才能让网红菜市场保有“烟火气”。(6分)(二)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文本一:四世同堂(节选)老舍北平的天又高起来!“八一三”!上海的炮声把久压在北平人的头上的黑云给掀开了!祁瑞宣的眉头解开,胖脸上拥起一浪一浪的笑纹,不知不觉的低声哼着岳武穆的《满江红》。祁老人只晓得上海是个地名,对上海抗战一点也不感兴趣,只慨叹着说:“劫数!劫数!这又得死多少人呀!”天佑在感情上很高兴中国敢与日本决一死战,而在理智上却担忧自己的生意:“这一下子更完了,货都由上海来啊!”“爸爸,你老想着那点货,就不为国家想想!”瑞全笑着责备他老人家。“我并没说打日本不好哇!”天佑抱歉的声辩。瑞全跑到南屋,先把窗子都打开,而后告诉妈妈:“妈!上海也开了仗!”“好!”“妈,你看咱们能打胜不能?”瑞全喜欢得忘了妈妈不懂得军事。“那谁知道呀!反正先打死几万小日本再说!”“对!妈你真有见识!”事实上,她的病是像夏天的雨,说来就来,说走就走。当她精神好的时候,她几乎和好人差不多;可是,忽然的一阵不舒服,她便须赶快去睡倒。慢慢的,她穿上了鞋,立了起来。立起来,她是那么矮,那么瘦,瑞全仿佛向来没注意过似的;他有点惊讶。他很爱妈妈,可是向来没想到过妈妈就是这样的一个小老太太。再看,她的脸色是那么黄,耳朵薄得几乎是透明的,他忽然感到一阵难过。上海开了仗,早晚他须由家里跑出去;上海在呼唤他!他走了以后,谁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再见到妈妈呢?是不是能再见到她呢?中国的飞机出动!北平人的心都跳起多高!小崔的耳边老像有飞机响似的,抬着头往天上找。他看见一只敌机,但是他硬说是中国的,红着倭瓜脸和孙七辩论:“要讲剃头刮脸,我没的可说;你拜过师,学过徒!说到眼神,就该你闭上嘴了;尊家的一对眼有点近视呀!我看得清楚极了!飞机的翅膀上画着青天白日;一点错没有!咱们的飞机既能炸上海,就能炸北平!”孙七心中本来也喜欢咱们的飞机能来到北平,可是经小崔一说,他就不能不借题抬几句杠。及至小崔攻击到他的近视眼,他认了输,夹着小白布包,笑嘻嘻的到铺户去作活。到了铺户中,他把小崔的话扩大了一些,告诉给小商人们。他一手按着人家的脸,一手用刀在脸上和下巴底下刮剃,低声而恳切的说:“我刚才看见七架咱们的轰炸机,好大个儿!翅儿上画着青天白日,清楚极了!”人家在他的剃刀威胁之下,谁也不敢分辩。小崔哼唧着小曲,把车拉出去。到车口,他依然广播着他看见了中国飞机。在路上,看到日本兵,他扬着脸飞跑;跑出相当的远,他高声的宣布:“全杀死你们忘八些的!”而后,把咱们的飞机飞过天空的事,告诉给坐车的人。李四爷许久也没应下活来-城外时时有炮声,有几天连巡警都罢了岗,谁还敢搬家呢。今天,他应下一档儿活来,不是搬家,而是出殡。在护国寺街口上,棺材上了杠。一把纸钱像大白蝴蝶似的飞到空中,李四爷的尖锐清脆的声音喊出:“本家儿赏钱八十吊啊!”抬杠的人们一齐喊了声“啊!”李四爷,穿着孝袍,精神百倍的,手里打着响尺,好像把满怀的顾虑与牢骚都忘了。棚匠刘师傅也有了事做。警察们通知有天棚的人家,赶快把棚席拆掉。警察们没有告诉大家拆棚的理由,可是大家都猜到这是日本鬼子怕中央的飞机来轰炸;席棚是容易起火的。刘师傅忙着出去拆棚。高高的站在房上,他希望能看到咱们的飞机。连四号的马老寡妇也到门口来看看。她最胆小,自从芦沟桥响了炮,她就没迈过街门的门坎。她也不许她的外孙-十九岁的程长顺-去做生意,唯恐他有什么失闪。她的头发已完全白了,而浑身上下都收拾得干干净净的,手指上还戴着四十年前的式样的,又重又大的,银戒指。这一程子,长顺闷得慌极了!外婆既不许他出去转街,又不准他在家里开开留声机。每逢他刚要把机器打开,外婆就说:“别出声儿呀,长顺,教小日本儿,听见还了得!”今天,长顺告诉外婆:“不要紧了,我可以出去做买卖啦!上海也打上了,咱们的飞机,一千架,出去炸日本鬼子!咱们准得打胜!上海一打胜,咱们北平就平安了!”外婆不大信长顺的话,所以大着胆子亲自到门外调查一下;倒仿佛由门外就能看到上海似的。老太太的白发,在阳光下,发着一圈儿银光。大槐树的绿色照在她的脸上,给皮肤上的黄亮光儿减去一些,有皱纹的地方都画上一些暗淡的细道儿。胡同里没有行人,没有动静,她独自立了一会儿,慢慢的走回屋中去。“怎样?外婆!”长顺急切的问。“倒没有什么,也许真是平安了!”“上海一开仗,咱们准打胜!外婆你信我的话,准保没错儿!”长顺开始收拾工具,准备下午出去做生意。全胡同中,大家都高兴,都准备着迎接胜利。(有删改)文本二:人物的描写(节选)描写人物最难的地方是使人物能立得起来。我们都知道利用职业,阶级,民族等特色,帮助形成特有的人格;可是,这些个东西并不一定能使人物活跃。反之,有的时候反因详细的介绍,而使人物更死板。我们应记住,要描写一个人必须知道此人的一切,但不要作相面式的全写在一处;我们须随时的用动作表现出他来。每一个动作中清楚的有力的表现出他一点来,他便越来越活泼,越实在。我们虽然详知他所代表的职业与地方等特色,可是我们仿佛更注意到他是个活人,并不专为代表一点什么而存在。这样,人物的感染力才能深厚广大。(节选自老舍《老牛破车》,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本一开头“北平的天又高起来”是环境描写,与《故都的秋》中“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作用一致。B.文本一详细描写小崔、孙七对“中国飞机”的态度,用夸张手法与细节刻画,生动展现了北平底层民众的爱国热情。C.文本一中李四爷帮人出殡时穿着孝袍、打着响尺,精神抖擞。战争背景下还能找到新行当,这让他对未来充满希望。D.文本二是关于老舍创作理念的阐述,他提出,人物塑造应清楚有力地描写其动作,而无需介绍人物本身的相关信息。7.关于文本一中祁瑞全这个人物,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瑞全笑着责备父亲“只想着那点货”,看似轻松,实则在调侃的言语中也含有对父亲务实的理解。B.瑞全向母亲询问“咱们能打胜不能”,既体现了他对战争的关切,也暗含着年轻人的天真与热血。C.瑞全看到母亲“矮瘦”“脸黄”“耳朵薄”而难过,说明相较于对国家的热爱,他更偏重家庭亲情。D.“上海在呼唤他”是瑞全萌生离家念头的外显,读者由此可以推想,后期他可能会用行动来爱国。8.文本一画线段落对马老寡妇的外貌描写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9.文本二提出:“每一个动作中清楚的有力的表现出他一点来,他便越来越活泼,越实在。”请谈谈文本一的创作是如何体现作者这一理念的。(6分)(三)阅读III(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10~14题。材料一:周处,字子隐,义兴阳羡人。后迁御史中丞,凡所纠劾,不避宠戚。梁王司马彤违法,处深文案之。及齐万年反,朝臣恶处强直,乃使隶夏侯骏西征。既而梁王为征西大将军,都督关中诸军事。处知彤不平,必当陷己,自以人臣尽节,不宜辞惮,乃悲慨即路,志不生还。中书令陈准知彤将逞宿憾,乃言于朝曰:“夏侯骏及梁王皆是贵戚,非将率之才,进不求名,退不畏咎。周处吴人,忠勇果劲,有怨无援,将必丧身。宜诏孟观以精兵万人,为处前锋,必能殄寇。不然,彤当使处先驱,其败必也。”朝廷不从。时贼屯梁山,有众七万,而骏逼处以五千兵击之。处曰:“军无后继,必至覆败,虽在亡身,为国取耻。”彤复命处进讨,乃与振威将军卢播、雍州刺史解系攻万年于六陌。将战处军人未食形促令速进而绝其后继。处战,自旦及暮,斩首万计。弦绝矢尽,卢播、解系不救。左右劝退,处按剑曰:“此是吾效节授命之日,何退之为!且古者良将受命,凿凶门以出,盖有进无退也。今诸军负信,势必不振。我为大臣,以身徇国,不亦可乎!”遂力战而没。(节选自《晋书·周处传》)材料二:史臣曰:夫仁义岂有常,蹈之即君子,背之即小人。周子隐以跅弛①之材,负不羁之行,比凶蛟猛兽,纵毒乡闾,终能克已厉精,朝闻夕改,轻生重义,徇国亡驱,可谓志节之士也。(节选自《晋书·列传第二十八》)材料三:齐梅麓撰周孝侯庙联云:“朝有奸党,岂能成将帅之功,若教仗钺专征,蛟虎犹非对手敌;世无圣人,不当在弟子之列,谁信读书折节,机、云曾作抗颜师②。”词意激昂,可当一首《周处传》论。(节选自梁章钜《楹联续话·庙宇》)【注】①跅弛:放荡、不循规矩。②机、云:指西晋文学家陆机、陆云兄弟。据《晋书》记载,周处除三害后,得知乡人极为厌恨他,便到吴国寻访“二陆”。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将战A处B军C人D未食国彤促F令速进G而绝日其后继。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案,审问,与《陋室铭》中“无案牍之劳形”的“案”意思、用法均不同。B.比,如同,与《项脊轩志》中“比去,以手阖门”的“比”意思、用法相同。C.朝,在早上,与《烛之武退秦师》中“朝济而夕设版焉”的“朝”用法相同。D.曾,曾经,与《赤壁赋》中“天地曾不能以一瞬”的“曾”意思不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周处刚强正直。他担任御史中丞时,弹劾朝中大臣不避权贵,甚至梁王司马彤都遭到了严格的对待。B.陈准认为梁王等人仗着是皇亲贵戚,故而进军不求取声名,退军不怕承担罪责,可见并非将帅之才。C.周处在援军断绝、寡不敌众的绝境下,拒绝了部下的撤退建议,他以身殉国,最终奋力战斗而牺牲。D.材料三的庙联称赞周处,能够读书求学,改变旧习,就连陆机、陆云也态度严正地充当了他的老师。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自以人臣尽节,不宜辞惮,乃悲慨即路,志不生还。(2)夫仁义岂有常,蹈之即君子,背之即小人。14.为何说齐梅麓的庙联“可当一首《周处传》论”?请结合三则材料简要分析。(3分)(四)阅读IV(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15~16题。与赵莒茶宴钱起竹下忘言对紫茶,全胜羽客醉流霞①。尘心洗尽兴难尽,一树蝉声片影斜。谢中上人寄茶齐已春山谷雨前,并手摘芳烟。绿嫩难盈笼,清和易晚天。且招邻院客,试煮落花泉。地远劳相寄,无来又隔年。【注】①流霞:传说中天上神仙的饮料。1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钱诗将自己比作“羽客”、将茶比作“流霞”,写出饮茶时飘飘欲仙的感觉,显现出诗人对茶的喜爱之情。B.钱诗中的“忘言”暗含道家“得意忘言”的哲理;“尘心洗尽”合乎道家“洗心换骨”的理念。微言大义。C.齐诗第二联想象了一副春日采茶时的场景,“难”字写出了采茶时的不易,“易”则交代了时间流逝之快。D.齐诗中的“芳烟”“落花泉”有让读者产生美好联想的作用,读者的联想又丰富了诗歌的意蕴,引人回味。16.这两首诗都写到了“茶”,但侧重点并不相同。请简要分析。(6分)(五)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杜牧《阿房宫赋》寓褒贬于叙事之中,开篇“”两句即以简洁的叙述,暗示秦人以庞大的资源耗费建造奢华阿房宫。(2)当我们读到《归去来兮辞》中的“”一句时,眼前彷佛见到“无官一身轻”的陶渊明划着小船归家时任意飘荡、快意人生的样子。(3)“眉”的意象在中华传统文化里并不少见。《全宋词》中“眉”字出现次数多达1509次。在你所掌握的唐宋诗词中,用“眉”来传情达意的句子有“,”。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2题。考验人写作能力的时代来了。在不少人心中,AI写作不仅是大势所趋,更成为了现实,区别只在于参与程度的深浅而已。是不是有了AI,我们就不必在写作上劳心废力了?过去,或苦思冥想,或字斟句酌,无不耗心血;如今,似开挂助力,似神笔在握,不再伤脑力。但是,疑虑仍存。写作与人类其他活动的不同在于,多数情况下,我们相信文如其人,但在工具的加持下,这种人与文之间的关联消弭了,也就难以看出文人自身的性情,更难以判断水平高低。所谓的“AI写作”,其实质就是文本自动生成技术。这个技术展现出的“超人”之处,在于其生成文字结果的速度。只可惜,这种吞吐文字的方式,从机器到机器是可信的,从机器到人,必须做到要么它的答案看上去真像那么回事儿,要么我们轻信它给出的任何答案。一旦顺应这种机制,写作就会“文过饰非”。因此,消除机械感、增加可信度成了必要手段。()。而且,作家的写作速度常常因文而异。歌德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中篇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却先后用了六十年写就长诗《浮士德》。这里的写作时间从表面上看是从动笔到收笔的时间,实质是作者参与并观查现实的时间,它充满不确定性。这就把写作同人类一般的生产活动区别开来。既然无法明确生产单篇文章所消耗的时间,那么就不能通过缩短时间的方式来提高写作能力。此外,即便提高了写作速度又如何呢?文章的水平从不取决于速度,恰恰相反,心里装着计时器写作,只会逼出粗制烂造的东西。数据庞大带来信息冗余,衔接惯性导致文章不知所终。假如不考虑文本长度以及电力限制,那么AI的得意之作将会是篇幅巨大却没有终点的文章。它看得见却摸不到,听得见又感受不到,宛如在混沌现实面前放上一面镜子,让观者仍是清清楚楚地不明白,完完整整地看不透。18.将下列语句填入文中括号处,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写作并非追求速度的生产,它是思想与时间的凝结。B.写作的时长往往因人而异,它更取决于题材的难度。C.写作拒绝任何时间的限制,它更需追求慢工出细活。D.提高写作的速度毫无意义,人们不应追求写作效率。19.下列选项中加双引号的词语与文中“超人”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他这一手可真“高明”,把整个项目都彻底搞砸了。B.对待科学研究,就需要有这种“顽固”的执着精神。C.这如此“深刻”的见解,却得出了完全荒谬的结论。D.楼下失明的姑娘,一点一点学会了用手指“说话”。20.文中有多处错别字,请找出两处含错别字的词语并改正。(2分)21.有人认为文中画线句子“让观者仍是清清楚楚地不明白,完完整整地看不透”在表达上存在矛盾,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4分)22.如今,尝试用AI来助力写作的学生越来越多,华明中学针对这一现象,拟举办一场“AI写作与我的表达”主题交流会。作为高三学长学姐,请你给新高一的学弟学妹一些建议,提示他们合理使用AI。请结合文本内容,为你的发言拟写一份提纲。要求:①有简要的开场白和结语;②分条陈述建议,观点明确;③150字左右,不得出现真实姓名。(6分)三、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体验感”是人在与世界各方的互动中所产生的内心反应,在感官、情感、认知、价值、意义等层面都有可能产生。无论是市场的烟火气,还是文学作品的创作,“体验感”对人都很重要。在AI越来越多渗透到生活各领域的时代,什么样的“体验感”对你来说最重要?请结合你的生活,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体验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语文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1.D(A项曲解文意。网红菜市场既是游客的旅游空间,也是市民的生产生活空间;B项表述绝对,根据原文“现在更关注“好玩'”,并非选项中的“只”;C项偷换概念,材料二提到篆新农贸市场网红化后产生的矛盾,主要是商户与游客之间的矛盾,并非过度商业化所产生的问题)2.C(“引出了后文游客们纷纷涌向这里的情况”错误,这一情景引出的是四川游客杨楠奔向菜市场的情景)3.B(A项不全面,忽略了保障市民“菜篮子”这一面;C项D项扩大范围。)4.①材料一是对新闻现象的评论,从旅游行业视角解读“菜市场网红化”产生背后的原因与隐患。②材料二是一篇新闻事实报道,通过菜市场个案报道,表达了如何通过管理让网红菜市场发展更好的内容。(每点2分,共4分。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5.①平衡游客体验与居民日常需求(平衡商业开发与生活功能),避免过度商业化;②维护市井氛围,增强真实生活气息;③打造本地特色,避免同质化。(每点2分,共6分。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6.B(A项“北平的天又高起来”一语双关,既是自然环境描写,又奠定文章情感基调,《故都的秋》是单纯的景物描写。C项“李四爷对未来充满希望”是因为战争出现转机,而不是找到新行当。D项“无需介绍人物相关信息”表述绝对)7.C(“更重家庭亲情”表述不当。瑞全的“难过”是爱国热情与家庭责任的交织,他既渴望为国出力,又牵挂体弱的母亲,二者并无主次之分,不能说“更重亲情”)8.①塑造人物形象。对马老寡妇外貌的描写揭示了她的年老特征,也暗示其守旧、传统的生活状态与性格特点。②折射时代影响。“皮肤上的黄亮光儿”“有皱纹的地方都画上一些暗淡的细道儿”暗含着战乱带来的精神压抑与生活困顿。③形成艺术张力。整洁的穿戴与胆怯的内心形成对比,呈现老人在战乱中的脆弱、谨慎与对平安的隐秘期盼。(每点2分,共6分。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9.①以动作凸显立场态度。通过祁瑞宣细微动作体现出他对上海抗战的振奋;通过小崔的一连串动作,刻画出底层民众的爱国热情与民族骨气。②以动作刻画性格层次。李四爷的动作中藏着他对生计恢复的欣慰与对生活秩序的坚守。③以动作暗示心理变化。孙七的动作表明他已经由与小崔辩论的不快转到看到“中国飞机”的真实喜悦。④以动作避免刻板介绍。让人物在具体行为中自然展现身份与内心,使形象真实可感。(每点2分,共6分。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20分)10.AEG(将战,处军人未食,彤促令速进,而绝其后继。译:即将出战,周处的士兵还没有吃饭,司马彤下令催促周处快速进军,却断绝了他的后援。)11.B(A“无案牍之劳形”的“案”是“官府文书”的意思。B“比去”的“比”是“等到”的意思。C“朝济而夕设版焉”中的“朝”都是名词活用作状语,意思是“在早上”。两者用法相同。“天地曾不能以一瞬”的“曾”是副词,意为“竟然、连······都······”。两者音义皆不同。)12.B(B项曲解文意。原文中梁王等人“进不求名,退不畏咎”是直接陈述,与其“贵戚”的身份没有因果关系,这些也不能“可见”他们“非将帅之才”。)13.(1)自认为臣子要尽守节操,不应推辞畏惧,于是悲痛愤慨地上路,立志不会活着回来。(句意大致相同,语句通顺可得1分。三个关键词,一个1分:“以”,认为;“辞”,推辞;“即”,走上,登上)(2)仁义怎么会是固定不变的呢?实践它的就是君子,违背它的就是小人。(句意大致相同,语句通顺可得1分。三个关键点,一点1分:“岂”,怎么,反问语气;“常”,恒久,固定不变;“蹈”,实践)14.①陈述史实。材料一中“朝臣恶处强直”与庙联的“奸党”“岂能”对应。②突出形象。表现了周处从“跅弛之材”转变为“志节之士”的形象转变。③表明态度。用“岂能”“谁信”表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