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下册《曹刿论战》理解性默写_第1页
九年级下册《曹刿论战》理解性默写_第2页
九年级下册《曹刿论战》理解性默写_第3页
九年级下册《曹刿论战》理解性默写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九年级下册《曹刿论战》理解性默写一、请补写《曹刿论战》中的空缺部分。1、《曹刿论战》中,曹刿请见鲁庄公的根本原因是:“肉食者鄙,未能远谋。”2、《曹刿论战》中,“十年春”一句先点明事态发生的时间,接着指出的是“齐师伐我”,说明战争是由齐国进攻鲁国而引起的,鲁庄公准备抵抗。3、《曹刿论战》中,在战前的谈话中,曹刿否定了鲁庄公的前两次回答,因为鲁庄公把战争取胜的希望寄托在“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的小恩小惠和“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的神灵保佑上。4、《曹刿论战》中,曹刿认为“可以一战”的条件是:“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5、《曹刿论战》中,表明鲁庄公把取胜的希望寄托在人民的拥护上的句子是:“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6、《曹刿论战》中,鲁庄公的答复中最符合曹刿“取信于民”思想的句子是:“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7、《曹刿论战》中,从曹刿与鲁庄公战前的对话可知,曹刿认为战争胜利的根本在于取信于民,文中能体现这一观点的句子是:“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8、《曹刿论战》中,描述曹刿在齐军败退后,没有立即下令追击的原因的句子是:“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9、《曹刿论战》中,能体现曹刿军事思想的句子是:“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10、《曹刿论战》中,曹刿用“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来回应乡人的劝阻,体现出他对国家大事的担当和责任感。11、《曹刿论战》中,曹刿与鲁庄公讨论战前准备时,针对鲁庄公提出的依靠祭祀神灵的想法,曹刿指出:“小信未孚,神弗福也。”12、《曹刿论战》中,曹刿在对战争的论述中提出追击敌兵时机的句子是:“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13、《曹刿论战》中,表明曹刿在政治上主张取信于民的句子,除“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外,还可从“忠之属也,可以一战”体现出来。14、在《曹刿论战》中,曹刿对鲁庄公解释自己判断齐国没有伏兵,因而决定追击的语句是:“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15、《曹刿论战》中,曹刿在对战争的论述中提出发动进攻的最佳时机的句子是:“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即敌人已衰竭,我方士气正旺盛之时。16、《曹刿论战》中,描述在战场上曹刿凭借“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举动,准确把握了追击的时机,展现出卓越的军事才能。17、《曹刿论战》中,鲁庄公在衣食方面的做法“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曹刿认为这只是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百姓不会跟从作战。18、《曹刿论战》中,鲁庄公在祭祀时的做法“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曹刿认为这只是小信用,难以让神灵充分信任。19、《曹刿论战》中,曹刿对战争中击鼓进军时机有独到的见解,他认为:“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这种把握战机的智慧,对后世战争有着深远影响。20、《曹刿论战》中,面对乡人“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的质疑,曹刿以“肉食者鄙,未能远谋”表明自己参与战事的必要性。21、《曹刿论战》中,最后在庄公提出治理讼狱“必以情”的一点,曹刿认为“忠之属也”还算是尽心务实的一项,认定“可以一战”,并随即提出直接参战的要求即“战则请从”。二、根据相关要求,补写《曹刿论战》空缺的句子。1、《曹刿论战》中,曹刿与鲁庄公围绕“何以战”的论题进行了严肃的对话。2、《曹刿论战》中,曹刿观察敌情时的动作描写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3、《曹刿论战》中,齐军大败后,曹刿经过“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仔细观察后,才同意追击齐军。4、《曹刿论战》中,鲁庄公在曹刿的一再启发下,依次提出了贵族支持即“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鬼神保佑即“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和察狱以情即“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三个条件,曹刿否定了前两条,肯定了后一条。5、《曹刿论战》中,在《曹刿论战》中,具体描写曹刿小心谨慎地观察敌情的语句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6、《曹刿论战》中,曹刿在论述鲁国在长勺之战中取胜的原因时,用“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来表明判断齐国没有伏兵,进而追击的依据。7、《曹刿论战》中,从侧面表现曹刿卓越军事指挥才能的句子是:“齐师败绩”“遂逐齐师”。8、《曹刿论战》中,曹刿认为“忠之属也,可以一战”,这里的“忠”具体指的是:“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9、《曹刿论战》中曹刿用“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来回答乡人的问题,揭示了鲁国当权者鄙陋寡见、尸位素餐的情况。10、《曹刿论战》中关于人民为什么拥护战争的论断:“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11、《曹刿论战》中,曹刿用“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两句,交代了判断敌方确实溃败的依据,体现了他的谨慎。12、《曹刿论战》中,鲁庄公想靠祭祀神灵来取得战争的胜利,曹刿对此事的评价是:“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只是小信,难以让神灵真正信任,神灵也不会降福。13、曾参说:“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这里的“忠”,意为“尽心”。比如在《曹刿论战》中,曹刿认为鲁庄公的“忠”,是做到了“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指鲁能与齐一战的凭借。后世的“忠”多指臣子对君主的效忠。14、《曹刿论战》中,曹刿认为,只有做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才能让百姓信服,获得战争胜利的必要条件。15、《曹刿论战》中,表明鲁庄公政治“鄙”的具体表现是:“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16、《曹刿论战》的战争场面描写极简省,只用了“齐人三鼓”“

遂逐齐师”和“齐师败绩”三句,就概括出鲁军从防御到反击再到击败齐军的全过程。17、在《曹刿论战》中,曹刿求见鲁庄公的原因是:“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乡人劝阻,而曹刿回答:“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坚定了自己求见的决心。18、《曹刿论战》中,曹刿在作战过程中,抓住有利的反攻时机“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从而取得战争的胜利。19、《曹刿论战》中,在分析战争胜利原因时,曹刿指出作战靠的是勇气,并以“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来生动阐述士气变化的规律。20、《曹刿论战》中,在战前准备阶段,曹刿否定鲁庄公前两次回答,肯定第三次“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