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桥(铺装、护栏、桥头搭板)施工方案_第1页
大桥(铺装、护栏、桥头搭板)施工方案_第2页
大桥(铺装、护栏、桥头搭板)施工方案_第3页
大桥(铺装、护栏、桥头搭板)施工方案_第4页
大桥(铺装、护栏、桥头搭板)施工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桥(铺装、护栏、桥头搭板)施工方案一、桥面铺装混凝土铺装施工方法桥面铺装混凝土灌注之前,需进行全面的桥面预处理。清理作业不仅要清除表面油渍、污渍、浮浆及松散颗粒,还需采用高压水枪冲洗桥面,确保表面无杂物残留;对于高低不平的桥面,凸起部分需凿除至设计标高,凹陷处采用同级配混凝土填补并振捣密实,填补区域需进行拉毛处理以增强与后续铺装层的粘结力。抄平作业时,在箱梁顶板预留钢筋上按5米×5米网格间距设置标高点,标高点采用Φ10钢筋焊接固定,顶部打磨平整并标注高程,以此作为桥面铺装厚度控制的基准点,确保铺装层厚度误差不超过±人工安装桥面铺装钢筋网片时,采用间距10×10cm的冷轧带肋焊接钢筋网,网片搭接长度不小于30d(d为钢筋直径),搭接处采用绑扎或点焊固定,绑扎点间距不大于20cm。为保证钢筋网保护层厚度(设计值3cm),在网片下方设置Φ10钢筋马凳,间距1.5米×1.5米,马凳高度严格按保护层厚度控制,避免网片下沉或上浮。桥面铺装混凝土采用C40防水混凝土,坍落度控制在160-180mm。输送泵管布置需避免直接压在钢筋网上,泵管支架底部设置木垫块分散荷载。浇筑按一幅桥面全宽(不超过12米)分条带推进,条带间搭接宽度不小于50cm,前后浇筑间隔时间不超过混凝土初凝时间(一般控制在2小时内)。振捣时,平板振动器采用行列式推移,振捣时间以混凝土表面泛浆、不再下沉为准;振动梁选用2.5米长钢制梁,振动频率调至50-60Hz,沿纵向拖动速度控制在1.5-2米/分钟,拖动过程中安排专人用3米靠尺检查平整度,误差超过5mm处及时补料或泄水管安装前需核对坐标,采用钢筋支架固定,管口与铺装层顶面平齐,周围混凝土振捣时需特别注意,防止移位。混凝土运输过程中,泵车需连续运转,间隔超过30分钟时需反转搅拌防止离析。卸料前需检查混凝土坍落度,每车检测一次,不符合要求的严禁使用。钢筋网保护措施除铺设走道(采用5cm厚木板,宽度不小于80cm)外,还需在走道下增设通长木方(10cm×10cm),分散对网施工人员严禁在网片上随意走动,材料堆放需集中在预设的承重平台上(每10米设置一个,采用型钢搭设)。若发现网片局部变形,需立即用撬棍复位并加密马凳支撑,经检查合格后方可继续浇筑。捣固作业分两步进行:首先用插入式振捣器(Φ50型号)在钢筋网间隙按20cm间距梅花形布点振捣,深度至箱梁顶面,振捣时间每点30-40秒;随后用平板振捣器(功率不小于2.2kW)沿纵向全面振捣,重叠宽度不小于10cm,确保混凝土密实。找平工序在振动梁作业后进行,先用刮杠粗略找平,再用木抹子搓平,最后用铁抹子精平收光,收光次数不少于2次,确保表面无蜂窝、麻面。二次收浆时间控制在混凝土初凝前(手指按压无明显痕迹),第一次收浆后用3米钢尺检查平整度,误差控制在3mm内;第二次收浆后立即沿横坡方向拉毛,采用塑料拉毛器(齿深2mm)均匀拖动,拉毛方向与行车方向垂直,纹理清晰一致。为增强与沥青铺装层的粘结力,拉毛完成后需检查表面粗糙度,防止雨水冲刷表面。脱模、养护环节:模板拆除时间需满足混凝土强度不低于2.5MPa(一般浇筑后12小时),拆除时避免硬撬,防止边角损坏。养护采用土工布全覆盖(搭接宽度不小于30cm),洒水保持湿润,养护期前3天每2小时洒水一次,之后每天洒水4次,确保混凝土表面始终处于切缝工作在混凝土强度达到25%-30%时进行(一般浇筑后24-48小时),切缝间距5米,深度为铺装层厚度的1/3,切缝后及时用高压气枪清理缝内杂物,采用聚氨酯密封胶填缝,填缝前需确保缝内干燥。施工完成的混凝土桥面,在养护期间需设置禁行标识,严禁任何车辆通行,7天养护期满且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值的100%(通过同条件试块检测)后方可开放交通。二、防撞护栏施工方法防撞护栏施工前,需对梁体预埋筋进行处理:先清除预埋筋表面的锈迹和混凝土残渣,采用钢丝刷除锈至露出金属光泽;对间距、长长度不小于10d,双面施焊,焊缝厚度不小于8mm;植筋深度不小于15d,采用A级植筋胶,植筋后需静置24小时方可进行后续作业。量不超过50%,错开距离不小于35d。钢筋绑扎时需设置垫块(采用C40混凝土预制,厚度等于保护层厚度3cm),垫块间距1米,呈梅模板采用定制钢模,面板厚度不小于6mm,面板平整度误差不超过2mm/m,模板接缝处加工成企口模板加固采用“内侧拉杆+外侧支撑”体系:内侧拉杆选用Φ16高强螺栓,间距50cm,穿过预埋在桥面板内的PVC套管;外侧支撑支撑间距1.5米,同时在模板底部设置限位块(采用5cm厚钢板)控模板安装完成后,需进行三维定位检测:采用全站仪每5米测设垂直度(误差≤3mm/m),经监理工程师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混凝土预埋件(如防撞护拦反光条底座、泄水孔等)需采用螺栓固定在混凝土采用C30微膨胀混凝土,坍落度控制在140-160mm,浇筑时采用分层下料,每层厚度不超过30cm,采用Φ30插入式振捣器振捣,振捣棒插入下层混凝土5-10cm,每点振捣时间20-30秒,直至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待表面收浆后立即覆盖土工布,6小时后开始洒水养护,养护期不少于7天,期间保持表面湿润。拆模时间需满足混凝土强度不低于70%设计强度(一般浇筑后3天),拆模后若发胶密封条的弹性和密封性,产品需附带出厂合格证和第三方检测报便于安装调整;预埋锚固钢筋采用Φ16螺纹钢,间距20cm,锚固长度不小于30d,钢筋顶端需弯折90°,弯折长度10cm,确保与伸缩偏差超过10mm时需报设计单位处理。预埋锚固钢筋位置偏差超过安装时根据施工当天的平均温度(取早晨8点和下午2点的平均值)调整伸缩缝的组装定位值,具体调整值按厂家提供的温度-位移曲线确定,调整后用专用卡具(每米不少于2个)固定,防止运输和层低2mm,平面位置偏差不超过5mm,直线度偏差每10米不超过桥面混凝土层。开槽宽度比伸缩缝装置宽10cm,采用风镐破碎槽内开槽后用空压机(风量不小于0.6m³/min)彻底清理槽内杂物和灰尘,并用高压水枪冲洗干净,检查槽底平整度,低洼处采用C50锚固钢筋焊接时,采用E50焊条,焊缝长度不小于10cm,双面的铣削型钢纤维,抗拉强度不小于600MPa,搅拌时先投入砂石、水泥、钢纤维干拌2分钟,再加水湿拌3分钟,确保钢纤维分散均匀。振捣棒触及伸缩缝型钢。表面抹平后需与桥面齐平,误差不超过2mm,拉毛处理采用硬毛刷沿垂直于伸缩缝方向进行,拉毛深度养护期间,采用土工布覆盖并洒水保湿,养护期不少于14天。冬季施工时,在土工布下铺设电热毯(功率200W/m²),上面覆盖棉被保温,确保养护温度不低于5℃,电热毯通电时间不少于72小时,待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值的100%后方可开放交通。执行,且比设计值大5cm(便于模板安装)。开挖过程中需随时检查基底高程,避免超挖,若遇软弱土层需按设计要求进行换填处理(换填材料为级配砂石,分层压实,压实度不小于96%)。钢筋加工按设计图纸进行,受力钢筋长度误差不超过±10mm,筋,上下层钢筋之间设置Φ12钢筋马凳,间距1米×1米,确保钢筋保护层厚度(底层4cm,上层3cm)。钢筋接头采用绑扎搭接,搭接长度不小于35d,同一截面内接头数量不超过50%,搭接位置避开受抄平放线时,在基坑周边设置高程控制桩(每5米一个),标注搭板顶面设计高程,弹好搭板边线和钢筋位置线。模板面板厚度不小于5mm,模板支撑采用Φ48钢管,间距80cm,底部设置扫地杆,顶部设置拉杆,确保模板刚度和稳定性。模板检查内侧尺寸(误差±5mm)、顶面高程(误差±3mm)、垂直度(误差≤3mm/m),模板内的杂物需用高压气枪清理干净,模板接缝处粘贴海绵条防止漏浆,经监理工程师验收合格后进行混凝土浇筑。混凝土采用C30混凝土,坍落度控制在180-200mm,在拌和站集中拌制,搅拌时间不少于90秒。混凝土运输车运至现场后,需检查坍落度,每车检测一次,符合要求后方可卸料。自卸入模时,需在模内设置溜槽,避免混凝土直接冲击模板和钢筋,卸料高度不超过2混凝土振捣采用Φ50插入式振捣器,按20cm间距梅花形布点,振捣时间每点20-30秒,直至混凝土表面泛浆、不再下沉,振捣过程中避免碰撞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