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无锡市锡东中学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_第1页
江苏省无锡市锡东中学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_第2页
江苏省无锡市锡东中学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_第3页
江苏省无锡市锡东中学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_第4页
江苏省无锡市锡东中学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年秋学期锡东片初二语文期中测试卷2025.11一、积累与运用(22分)1.漫步古诗苑,补充诗句。(8分)(1)亭亭山上松,▲。(刘桢《赠从弟》)(2)▲,窥谷忘反。(吴均《与朱元思书》)(3)月下飞天镜,▲。(李白《渡荆门送别》)(4)▲,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5)当你秋日登高远眺,看见漫山遍野的树木都染上浓郁秋意,连绵群山笼罩在夕阳之下泛起金光,会想起王绩笔下“▲,▲”的静谧美好。(王绩《野望》)(6)当你身在异乡,牵挂故乡却不知故乡在何方时,便会深深体会到崔颢笔下“▲,▲”的绵长愁绪。(崔颢《黄鹤楼》)2.阅读以下文字,按要求答题。(7分)榜样是坚如磐石的灯塔,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甲】榜样是熠熠生辉的星辰,指引我们追梦的方向。榜样是英勇善战的人民解放军,他们,所向披靡;榜样是活力四射的运动健儿,他们奋勇拼搏,为国争光;榜样是忧国忧民的鲁迅先生,他弃医从文,拯救国人的灵魂,振聋发聩;榜样是痴迷科研的居里夫人,【乙】她以苦为乐,百折不挠,最终被bān发诺贝尔奖……他们在各自的领域发光发热,用坚持、智慧和勇气,书写了一个又一个个动人的故事。同学们,【丙】榜样能否发挥最大的作用,关键在于我们学以致用。【丁】当生活让我们jīn疲力尽时,我们要学榜样,以榜样为旗帜,凝聚力量,追逐光芒!(1)给加点字注音。(1分)振聋发聩(▲)(2)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bān(▲)发jīn(▲)疲力尽(3)下列词语填入语段横线上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A.趋之若鹜B.锐不可当C.首当其冲D.屏息敛声(4)以上语段画线句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A.【甲】B.【乙】C.【丙】D.【丁】3.下列填入文中横线处的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在无锡惠山泥人厂的创新工坊里,数字化技术的应用绝非简单替代传统手艺,________,让这项非遗技艺焕发新的生机。通过3D扫描建立泥塑数字档案,运用AR技术展示创作过程,传统文化在数字时代找到了新的传承路径。A.而是为了提升生产效率,完全采用机械化批量生产B.而是将手工制作与数字技术对立,强调传统的纯粹性C.而是用现代科技手段原样复制,保持传统的制作模式D.而是通过科技赋能传统工艺,拓展艺术表现与传播方式4.综合性学习。(5分)“苏超”自2025年5月10日开赛以来,以燎原之势席卷全国舆论场。其火爆程度,已超越了一场普通体育赛事的范畴,演变为一场全民参与的文化。为进一步了解“苏超”及其带来的多维度影响,锡城中学开展了以“看苏超·享快乐”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1)【专题一:营“苏超”氛围】为提升文化内涵,“苏超”打算以对联作为宣传标语,请你运用对联知识,将下列词语组合成一句话,与“九十分钟群英逐鹿竞风流”形成一副对联,并指出该句是上联还是下联。(2分)争桂冠诸雄问鼎十三太保▲(▲)联(2)【专题二:品“苏超”趣味】开放的心态,接地气的宣传标语让“苏超”点燃民众激情。“比赛第一,友谊第十四”“水蜜桃必胜”“给恐龙一点进化时间”等各城市口号激起千层浪。班里有同学认为这样的口号体现了“散装”江苏的特点,幽默有趣;也有同学认为这样的口号不利于团结,容易拉大城市之间的嫌隙。请你结合相关标语谈谈你的看法?(3分)▲阅读与鉴赏(48分)(一)(17分)【甲】醉后王绩阮籍①醒时少,陶潜②醉日多。百年何足度,乘兴且长歌。【注】①阮籍,三国魏文学家,以诗文与放达言行闻名,曾为避官场纷争,醉酒六十余日拒绝与司马氏联姻。②陶潜,即陶渊明,东晋诗人。曾任彭泽县令,因不愿为五斗米折腰,任职仅八十余日便辞官归隐,以饮酒、耕读为伴,用诗文勾勒出理想中的田园生活。【乙】绩,字无功,绛州龙门人,文中子通之弟也。年十五游长安,谒杨素,一坐服其英敏,目为“神仙童子”。隋大业末,举孝廉高第,除秘书正字。不乐在朝,辞疾,复授扬州六合县丞。以嗜酒妨政,时天下亦乱,遂托病风,轻舟夜遁。叹曰:“网罗在天,吾将安之?”乃还故乡。至唐武德中,诏征以前朝官待诏门下省。绩弟静谓绩曰:“待诏可乐否?”曰:“待诏俸薄况萧瑟但良酝三升差可恋耳。”江国公闻之曰:“三升良酝,未足以绊王先生。”特判日给一斗。时人呼为“斗酒学士”。贞观初,以疾罢归。河渚间有仲长子光者,亦隐士也,无妻子。绩爱其真,遂相近结庐,日与对酌。君有奴婢数人,多种黍,春秋酿酒,养凫雁、莳药草自供。以《周易》《庄》《老》置床头,无他用心也。自号“东皋子”。虽刺史谒见,皆不答。终于家。性简傲,好饮酒,能尽五斗,自著《五斗先生传》。弹琴、为诗、著文,高情胜气,独步当时。撰《酒经》一卷、《酒谱》一卷,李淳风见之曰:“君酒家南、董①也。”及诗赋等传世。(选自《唐才子传全译·王绩》)【注】①南董:春秋时齐国史官南史和晋国史官董狐的合称。二人都以直笔不讳被誉为良史。5.下列对古文中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谒杨素(拜访)B.除秘书正字(授予官职)C.以疾罢归(免去)D.虽刺史谒见(虽然)6.【乙】文画横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待诏A俸薄B况C萧瑟D但E良酝F三升G差H可恋耳7.把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一坐服其英敏,目为“神仙童子”。▲(2)叹曰:“网罗在天,吾将安之?”▲8.【甲】诗前两句运用典故,请分析其作用。(3分)▲9.结合诗文内容,探究王绩能“独步当时”并被列入《唐才子传》的原因。(3分)▲(二)(9分)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请你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①新华社北京8月25日电抗战胜利80周年阅兵活动临近,记者从空中梯队获悉,本次受阅的空中梯队涵盖我军联合作战主体空中力量。届时,陆、海、空军战机将以强大降落低空飞过天安门广场,并呈现4大亮点。②第一,从机型来看,即将受阅的战机很多是首次亮相阅兵场。特别是一些新型战机,作为中国军队现役主战机型,是应对高端战争的新锐和重器。这些装备的集中亮相,充分体现中国军队高新武器装备的最新发展水平,也充分展示人民军队慑阻强敌、制胜空天的强大力量底气。③第二,这次阅兵活动中,空中梯队将以作战体系编成,涵盖陆、海、空3个军种预警指挥、战略投送、对面打击等多域作战力量。此外,各梯队还将按照实战要求混合编组,有的梯队编有多种机型,还有不少机型挂载武器装备受阅,凸显要素融合、体系联合。④第三,部分受阅部队历史厚重,战功卓著,有在革命战争中涌现出的英模单位,也有奋飞新时代的典型代表。此外,即将受阅的飞行员中还有多位“金头盔”“金飞镖”获得者。⑤第四,空中梯队将紧贴“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主题,通过悬挂旗帜和标语、组成特定数字编队队形,营造浓厚的纪念氛围,宣示中国人民爱好和平、人民军队捍卫和平的坚定立场决心。(刊载于“新华社”,2025.8.25,有删改)【材料二】与2015年、2019年相比,此次阅兵的关键词不再是“新型号清单”,而是“作战体系证明”。筹划与训练环节引入北斗定位、智能评估与仿真推演,使阅兵从“齐步换装”转向“联训联考”把看得见的整齐队列转化为看不见的作战要素耦合。——摘自《解放军报》评论【材料三】网友评论1:“看着国产新型武器装备,为国家科技进步感到自豪!”网友评论2:“抗战老兵敬礼的瞬间,我泪目了。没有他们的牺牲,就没有今天的和平。”网友评论3:“阅兵展示的是国威、军威,更是和平的力量。”10.同学们分享整理材料时的发现,其中与材料不符的一项是(▲)(2分)A.抗战胜利80周年阅兵空中梯队有四大亮点,其中多型新机首次受阅,这些新型战机是中国军队现役主战机型,体现了高新武器装备的最新发展水平。B.此次阅兵与2015年、2019年相比,核心转变是从“展示新型号装备”变为“证明作战体系能力”,引入了北斗定位等技术辅助筹划与训练。C.受阅部队中既有革命战争时期的英模单位,也有新时代的典型代表,飞行员均为“金头盔”“金飞镖”获得者,部队代表性极强。D.网友对阅兵的评论涵盖了为国产装备自豪、缅怀先烈、认可阅兵展现和平力量等多个方面。11.结合材料一,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次阅兵空中梯队的四大亮点。(4分)▲12.作为一个关心家事、国事、天下事的中学生,你对如此盛大的活动热切关注。请你基于上述三则材料和本次阅兵活动的纪念主题,发表感言,70字以内。(3分)(三)(15分)皮黄①一响宋明珠①父亲在舞台上拉京胡,灯光聚在他身上。我看见他的琴弓进退,似乎在诉说着一段心事、发出一声沉吟。松香的灰尘在灯光里飞舞,又寂寂地落下。一曲终了,一个故事、一段人生就结束了。随着大幕拉上,父亲收起琴,转身,走下舞台和我站在一起。那个时候我经常陪他演出,静静地站在侧台,观察一个故事如何在父亲拉起琴弓的时候展开,收回手腕的时候结束,如何在皮黄交替中娓娓道来。②我看着父亲收琴入匣,看着苍白的松香灰覆满琴身,好像是一身风霜,伴着他走来,路在他的脚下一寸一寸地慢慢生长。那是一条碧绿的湖边小路,路上经过一座小桥,过了桥,有一座朱红漆门的院子。院门开的时候,父亲潸然泪下。③父亲反复要我背诵那座小院的位置:桓台县起凤镇华沟村。那是我还不认识字的时候就必须背诵的地点,那里的一切风物我早已在父亲的反复叮嘱中烂熟于胸。比如:齐桓公带着人马踩出来的马踏湖,住着五位先贤的五贤祠,比人还高的芦苇,湖里的鱼虾、黄鳝和藕,院子里的枣树和桃树……这些,都挤挤挨挨地塞在父亲的琴盒子里,每当黄昏,父亲照例拉起弓,我仿佛听见这些风物在琴弦上吱吱呀呀地响。挂念变成松香的灰尘,一层一层积在琴身上。待父亲刚收弓,我便伸手去摸松香新落处,滚烫。④同样热的还有眼泪。父亲说,再不回去看看就要上学了,不一定能抽出时间,我才回到那个背诵了无数遍的地点。⑤没几天,我就发现桓台可太好了,华沟也太好了,可以到处疯跑。我辈分大得很,一出门有人喊我小奶奶,有人喊我小姑。一开始不习惯,但好处是,集上有什么我就能吃到什么,酥脆的周村烧饼、厚厚的锅饼。有的时候随便路过谁家,往院子里一探头,人家看见我便笑着说,小奶奶来了,递给我葡萄、枣子、无花果,有的时候还有刚炸好的藕盒子、豆腐匣子。惹得比我年纪还大的外甥女追着我喊,小姨,别跑……⑥父亲是远近闻名的拉胡琴的好手。只要他回到老家,村里的戏台就热闹起来。只有过年时才打开的戏箱子,这时也会开一次。化妆箱子、服装、月琴、板胡……一一在后台排开。我带着一众晚辈站在台下,嘴里随便嚼着点什么,目不转睛地看台上光景流转,台上唱得高兴,不拘京剧、吕剧,好像父亲他们总也不累,总也不老。⑦以后很多次,在舞台上,在家里,在很多地方听到父亲的京胡,总觉得只有在桓台,他拉得才是最响亮的。声音穿过青青的苇帐,留在马踏湖的飘渺的雾中。⑧假期很快过去,离开前的最后一个晚上,外甥女带着我去五贤祠磕了头。⑨再回桓台总是匆匆。考上大学了,回去;考上研究生了,回去;工作了,回去……每次回去,父亲他们照例是要凑在一起唱戏的。皮黄一响,戏台上的出将入相又连起来一段光景的起点和终点。⑩我从台下走到后台。一口服装箱子,几个凳子,仅此而已。服装和化妆待在后台没事做,见我走来,热情地招呼我扮上试试。化妆扔掉手里的瓜子,拉过我勒头、吊眉、油彩打底……画眼睛的时候,她皱起眉,眯着眼,叹了口气,说:“这老眼,花的呀。”服装倚着墙,嚼着瓜子笑。台下看的,台上唱的,也都已老眼昏花。⑪台上响起一段小过门儿,我听见琴弓由父亲的手腕引着进退自如。我跟着舒开水袖,父亲的琴声托着我飞得很高,飞到马踏湖上,看有人划着小船,在青青的苇帐中穿行……芦苇有两人高,遮着视线让人看不清里面的故事。我隐隐看见一个小男孩在专心地蒙琴筒,想要做他的第一把京胡。⑫可是,等到皮黄一响,他就老了。(选自《人民日报》2025年5月19日,有删改)【注】①皮黄:戏曲声腔,西皮和二黄的合称。13.【琴声记忆】琴声流淌,伴我成长。请梳理“我”在不同人生阶段关于父亲琴声的记忆,并完成下列表格。(3分)人生阶段童年时期②▲中年以后琴声记忆①▲听见家乡风物在琴弦上作响③▲14.【琴声鉴赏】请任选一个角度,赏析第②段中的画线句。(3分)我看着父亲收琴入匣,看着苍白的松香灰覆满琴身,好像是一身风霜,伴着他走来,路在他的脚下一寸一寸地慢慢生长。▲15.【琴声情意】第⑥段“好像父亲他们总也不累,总也不老”,而第⑫段“可是,等到皮黄一响,他就老了”,你认为“父亲”是否老了,请结合文本与作者情感态度说说理由。(3分)▲16.【琴声底蕴】文中借“皮黄”,串联起乡愁与时光。结合文本,说说“皮黄”怎样勾连岁月、故乡记忆?联系当下“文化寻根”的社会语境,谈谈其现实意义。(6分)链接材料:“寻根”是指人类在不同历史时期通过回溯探寻自己的起源、历史、文化或身份的过程,反映了人们对自我认同、传统和文化遗产的探究。▲(四)(7分)17.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