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11页2025-2026学年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七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一、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8分。1.按要求在横线上填写相应诗文。
ㅤㅤ山水美景,历代文人多赞颂。美景可以陶冶情操,净化心灵,于是我们惊喜于吴均《与朱元思书》笔下“好鸟相鸣,①______”的欢腾;诧异于王维《使至塞上》中“②______,长河落日圆”的壮观;流连于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几处早莺争暖树,③______”的灵动;《渡荆门送别》中,“④______,⑤______”将月亮比作一面明镜,将云雾比作阁楼,生动展现长江景物的特点。“一切景语皆情语”,刘桢在《赠从弟》(其二)中巧借松树“⑥______?⑦______”在一问一答中,突出松柏傲雪凌霜的高洁品格;曹操在《龟虽寿》中“⑧______,志在千里”表现其老当益壮、自强不息。二、名著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2.学校文学社请你走进《红星照耀中国》,理解那些为了民族解放而燃烧热血的身影。(1)任务一:请你填写下面的读书卡片。读书卡片探访对象①______毛泽东③______文稿摘录他个子清瘦,中等身材,骨骼小而结实,尽管胡子又长又黑,外表上仍不脱孩子气,又大又深的眼睛富于热情。我曾几次和他一起去参加过村民和红军学员的群众大会,去过红色剧院。他毫不惹眼地坐在观众的中间,玩得很高兴。“冲到项上去!”他突然向气喘吁吁的部下和我叫道。他像兔子一般蹿了出去,在我们之前到达山顶。赤子内涵纯真热情②______精力过人(2)任务二:小语同学用“真实报道,拨云见日”概括《红星照耀中国》的价值,请说说这样概括的理由。三、综合性学习:本大题共2小题,共16分。3.小语同学参加某校“慧声”演讲社朗诵会,写了一篇朗诵稿:
ㅤㅤ活动中,翻开语文课本,使我仿佛步入了一个全新的世界,淡淡墨香萦绕,一幅画卷正徐徐展开。我搜索枯肠地发现,自己好像置身于一幅气象万千的泉城画卷。徜徉其间,漱玉泉边,似能听见李清照笔下“水通南国三千里”的清音流转,与今日人声鼎沸的趵突泉遥相呼应,如一场跨越时空的诵读对谈。那澄澈的泉水,倒映着各得其所的岸边垂柳,也贮蓄着整座城市的文脉与诗意。当秋雨浸润千佛山,黄叶如诗般簌簌飘落,我们在这金色的静谧中放声诵读——原来,济南最美的秋天,就藏在这琅琅书声里。(1)文段中加点字词的读音和书写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徜(cháng)徉
B.贮(chǔ)蓄
C.簌簌飘落
D.琅琅书声(2)文段中画横线处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______
A.搜索枯肠
B.气象万千
C.人声鼎沸
D.各得其所(3)对文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修改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翻开语文课本,使我仿佛步入了全新的一个世界,淡淡墨香萦绕,一幅画卷正徐徐展开。
B.翻开语文课本,仿佛使我步入了一个全新的世界,淡淡墨香萦绕,一幅画卷正徐徐展开。
C.翻开语文课本,我仿佛步入了一个全新的世界,淡淡墨香萦绕,一幅画卷正徐徐展开。
D.翻开语文课本,我仿佛步入了全新的一个世界,淡淡墨香萦绕,一幅画卷正徐徐展开。4.推广济南这座城市,“慧声”演讲社开展了“城市名片”有声书签制作活动。(1)请你为本次活动写一则宣传语,呼吁大家积极参与,要求: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30字以内。(2)请你运用朗读专业知识,指导小语录制济南“城市名片”文案音频。
千年文脉,汩汩泉声沁人心脾;
【朗读指导】重读“①______”,体现历史厚重。
大明湖畔,易安之风千古流传;
【朗读指导】重读“②______”,凸显济南名人。
品百脉甘醇,赏长勺鼓角,敬泉城济南!
【朗读指导】虽然有逗号停顿,但读这三个短句要稍有连贯,以表达③______的情感。四、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共31分。5.阅读下面材料,完成问题。
ㅤㅤ材料一:
ㅤㅤ①甲骨文是汉字的源头,汉字经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行书、楷书、简化字一路变革绵延至今,从未间断。
ㅤㅤ②甲骨文书写的线条匀称、粗细相间、曲直结合、起止有度,已经具备了后世毛笔书写的基本线条特征。甲骨文的书写有的是直接刻字,有的则是先写后刻。在殷墟发现的甲骨上,有少数用朱砂写成但还未刻的文字。甲骨文部分文字书写全用曲线,线条圆转流利,当是毛笔所书。
ㅤㅤ③甲骨文还有专门的书写训练。考古发现的一片甲骨上,竖线条把甲骨空间分割成多列,整篇文字之间没有形成意义,刻字上有墨迹。照此推测,这片甲骨不是占卜所用而是水平较高的书法家刻好后供人临写用的。
ㅤㅤ④甲骨文的书写技巧和审美习惯是商周先民对世界认识的一种直观反映,是对现实世界俯仰观察的结果,体现世界观、人生观和审美观。甲骨文书写所确立的竖行直书的章法、方块字的字形特征和用笔规范,文字背后蕴藏了阴阳、平衡、留白、错位等造字、书写观念。甲骨文是中国书写、中国书法的源头,是中国书法艺术美学的发轫之作,其所确立的书法审美标准一直影响深远。(摘编自《甲骨文与中国书写传统》)ㅤㅤ材料二:
ㅤㅤ①甲骨文是指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迄今为止,共发掘出土154600余片,约有4600多个单字。在这4600多个单字中,经考释而公认的有1700个左右,仍有2900个左右的单字不识。研究证实,甲骨文是目前中国历史上公认现存最古老而自成体系的文字。
ㅤㅤ②甲骨文记载了商周时期,特别是商代晚期273年的史事,内容异常丰富,涉及祭祀、征伐、年成、田猎、疾病、祸福、生育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为我们了解当时的国家形态、政治制度、社会结构、礼制风俗、军事、农业、手工业、商业、交通,以及语言文字、书法艺术等提供了第一手材料。
ㅤㅤ③甲骨文中有关科学技术的内容十分丰富,显示了我们祖先的聪慧和创新精神。当时的天文历法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具有世界上最早关于日食、月食和星象的文字记录。当时农业的发展水平也居世界的前列,已经种植黍、麦、稻、粟等农作物,掌握了播种、田间管理、收获、贮存等一整套农作物的栽培和管理技术,其中有关植物水分生理学知识的记载,要比古代希腊早1000多年。此外,甲骨文保存了世界上最古老的龋齿记录,这比埃及、印度和希腊的同类记载要早700至1000年。(摘编自《甲骨文与中华文明的传承》)ㅤㅤ材料三:
ㅤㅤ①技术美是社会美的重要范畴,其核心在于实用功能与审美价值的有机统一。甲骨文的制作过程本身就体现出技术性与艺术性的深度融合。
ㅤㅤ②时至今日,在大工业的时代背景下,这种技术美的理念不仅得以传承,更焕发出新的生机。甲骨文文化创意产品的开发,正是通过将这一古老文字符号转化为符合现代审美与实用需求的物品,从而实现文化传承与生活美学的有机融合。例如,“甲骨魔方”将文字识读功能与益智游戏相结合,甲骨文元素的咖啡拉花、耳饰设计等则将其融入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之中。同时,借助现代设计语言,甲骨文所特有的方正之美、自然镌刻感、金石气韵、疏密布局以及纯真原始之美,被广泛应用于各类配饰、包装及服饰领域,使产品既承载深厚文化底蕴,又具备独特的审美价值。
ㅤㅤ③甲骨文文创的成功实践表明,优秀的文化传承必须坚持实用与审美的统一,产品的文化价值、审美价值与使用价值具有同等重要性。这一理念与当前加强数字中文建设,推动语言文字作为“动态数字资产”赋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方向不谋而合。
(摘编自《甲骨文的技术美》)(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汉字发展脉络清晰,从甲骨文发端,历经金文、大篆等多个阶段变革,绵延至今从未间断。
B.甲骨文部分文字书写全用曲线,结合线条圆转流利的特征可推测,这些应是毛笔书写而成。
C.目前,甲骨文共发掘出土15万余片,约有4600个单字,经考释公认的单字占比不足一半。
D.甲骨文文创产品,仅通过将甲骨文符号转化为现代审美物品,就实现了与生活美学的融合。(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材料一提及的“供人临写的甲骨”,因刻字有墨迹、文字无实际意义,可确定其是商周时期水平最高的书法家专门创作的书法教材。
B.甲骨文是中国书法艺术美学的发轫之作,其确立的竖行直书章法、方块字特征等审美标准,对后世中国书法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C.材料二中甲骨文记载的植物水分生理学知识、龋齿记录,分别比希腊、埃及的同类记载早700至1000年、1000多年,均居世界首位。
D.甲骨文的技术美核心是“实用与审美有机统一”,如今这一理念通过文化创意产品开发传承,与数字中文建设、赋能经济社会发展无关。(3)请结合三则材料,说说在当代社会研究甲骨文的价值和意义。6.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好学的母亲
王建辉ㅤㅤ①几年前的暑假回老家,年近八旬的母亲忽然拿出三千块钱说:“给我换个手机,换个你们用的那种。”我说:“这种你会用吗?”母亲说:“你教教我就会了。”
ㅤㅤ②是啊,母亲是一个学习能力很强的人。我上小学的时候,哥哥和姐姐在外地上学,那时没有电话,哥哥姐姐往家写信。最初回信都是我执笔,母亲口述。后来母亲让我教她查字典,说:“谁会不如自己会,我要学会给你们每个人写信。”母亲只上过两年识字班,公社里扫盲的那种,会认几个字能写自己的名而已。此后无数个晚上,我在小煤油灯下写作业,母亲也在“写作业”,手里拿着《新华字典》。我上高中后,一个月才回一次家,经常收到母亲的来信,叮嘱我要听老师的话,注意身体,好好学习。字歪歪扭扭的,我看了却无比亲切和自豪。那时同学中母亲能常给儿女写信的几乎没有。
ㅤㅤ③儿子龙龙出生后,我们夫妻忙于工作;无暇照顾,母亲和父亲就来帮我们照顾孩子。母亲每天带孩子、做饭,父亲打扫卫生。龙龙上幼儿园之后,空闲时间多了,母亲爱上了打扑克,一直打到街道的冠军组;她还参加了街道的老年人合唱团,经常拿奖品回家。后来腰痛厉害不能打扑克了,母亲就看电视,最爱看中央台的《海峡两岸》,中午吃饭的时候经常跟我讨论国家大事、国际新闻。我有时调侃她,“你一个快80的老太太,关心那么多干吗?”母亲总笑着说:“国家安定,我们老百姓才好。”新冠疫情期间,我想在老家存点儿粮,母亲果断拒绝了,说:“国家安全,存粮有什么用?国家不安全,存粮又有什么用?”我一下就服了。
ㅤㅤ④父亲年轻时得了类风湿性关节炎,要供我们兄妹三人上学,只能吃止疼药撑着干活儿,落下了病根儿。母亲把自己当壮劳力使,贩鸡蛋的时候,一个人挑120斤鸡蛋走好几里路,腰累坏了;父亲外出打工,母亲一个人种五亩地,累了痛了晚上就喝一盅白酒解乏,后来疼得厉害了,就吃父亲的止疼药。这止疼药一吃就是三四十年,损伤了神经。父亲回老家一年后得了帕金森;躺在床上不能动弹,全靠母亲照顾。除了住院时陪床,母亲从不让我们耽误工作。两年后,父亲走了,悲痛之余,我惊恐地发现母亲也患了帕金森。
⑤母亲走得越来越慢,步子越来越小,偶尔走急了会摔跤,后来慢慢拄上了拐杖,又慢慢推上了助步车。我想ㅤㅤ把她接过来一起住,母亲却说现在帮不上我们忙,也不需要人照顾。我拗不过她,只好每个周末回去看看。老家的房子翻盖时,我特意留了三块空地供母亲养花种菜。母亲虽然走路不方便,却把院子里收拾得干干净净,小花园里姹紫嫣红,小菜园里葱茏茂盛。
ㅤㅤ⑥父亲去世的一年里,我一直走不出来。每次回老家,感觉满屋都是父亲的影子,和母亲说不了几句话,吃几口饭就回屋里掉眼泪。直到有一次,老家锁着门,我没带钥匙,给母亲打不通电话,我焦躁不安地在家门口转圈儿。终于,母亲出现在胡同口,蹒跚地推着小车。我赶忙跑上去,有点责怪地说:“你腿脚不利索,别着急。”母亲笑着说:“腿不听使唤了,这点路就得走半天。”母亲说包了包子,趁热乎给大奶奶和四爷爷送去,“我腿使不上劲儿,手做饭还没问题。”我忽然自责,这一年来忽略了母亲的感受,连母亲吃什么都没在意。
ㅤㅤ⑦这天晚上和母亲聊了很多。我在高中教学,母亲很自豪,经常叮嘱我要教育好孩子们,给国家多培养人才,家长省吃俭用供孩子上学不容易,要让家长放心。我说:“现在的孩子生活可好了,不像我们当年,一个月也吃不上一顿肉。”母亲深深地叹了口气。我郑重其事地说:“开家长会我经常拿你说的话教育家长。”母亲问:“什么话呀?”我说:“砸锅卖铁也要供孩子上学呀。”母亲满足地笑了。
ㅤㅤ⑧自从换了手机,母亲从没问过龙龙的事。龙龙告诉我,奶奶经常给他打视频电话,聊得可开心了。哥哥姐姐也时常爆料母亲发的语音留言和视频段子。她每天给我们报平安,让我们都在各地安心工作。
ㅤㅤ⑨一直好学的母亲,即使行动不便也在用她的坚强跟身体抗争着。她在用她独特的方式爱着我们,爱着这个世界。
(选自《半岛都市报》,有删改)(1)下列关于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母亲仅上过两年公社扫盲班,却能在“我”的帮助下学会查字典、给“我”写家书,体现了她的学习能力强,对子女的牵挂。
B.疫情期间,母亲拒绝“我”存粮的提议,说“国家不安全,存粮又有什么用”,可见她虽为普通百姓,却有深厚的家国情怀。
C.父亲去世后,“我”因悲痛忽略了母亲,直到母亲推助步车给邻居送热包子,“我”才意识到自己忽略了母亲的生活与感受。
D.母亲换智能手机后,常给孙子龙龙打视频电话,给哥哥姐姐发语音留言,不再与“我”联系,暗含她怕耽误“我”工作的体贴。(2)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文中第⑥段画线句。
母亲笑着说:“腿不听使唤了。这点路就得走半天。”母亲说包了包子,趁热乎给大奶奶和四爷爷送去,“我腿使不上劲儿,手做饭还没问题。”(3)文章第④段详细描写母亲“挑120斤鸡蛋贩售,一个人种五亩地,长期吃止疼药”的经历,说说这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4)请结合全文内容,说说标题“好学的母亲”中“好学”的意味。五、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21分。7.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问题。【甲】ㅤㅤ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乙】ㅤㅤ元丰二年,中秋后一日,余自吴兴来杭,东还会稽。龙井有辨才①大师,以书邀余入山。比出郭日已夕航湖至普宁,遇道人参寥,问龙井所遣篮舆②,则曰:“以不时至,去矣。”
ㅤㅤ是夕,天宇开霁③,林间月明,可数毫发。遂弃舟,从参寥策杖并湖而行。出雷峰,度南屏,濯足于惠因涧,入灵石坞,得支径上风篁岭,憩于龙井亭,酌泉据石而饮之。自普宁凡经佛寺十五,皆寂不闻人声。道旁庐舍,灯火隐显,草木深郁,流水激激悲鸣,殆非人间之境。行二鼓,始至寿圣院,谒辩才于朝音堂,明日乃还。(选自秦观《龙井题名记》)【注释】①辨才:法号元静,和下文提到的参寥,都是苏轼的朋友。②篮舆:竹轿。③霁:雨过天晴。(1)下列对词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与“遂弃舟”中的两个“遂”意思相同。
B.“太丘舍去”与“道旁庐舍,灯火隐显”中的两个“舍”意思相同。
C.“濯清涟而不妖”与“濯足于惠因涧”中的两个“濯”意思相同。
D.“思而不学则殆”与“殆非人间之境”中的两个“殆”意思不同。(2)下列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以书邀余入山”中的“以”与“不以疾也”中的“以”意义和用法不同。
B.“殆非人间之境”中的“之”与“实是欲界之仙都”中的“之”意义和用法相同:
C.“从参寥策杖并湖而行”中的“而”与“出淤泥而不染”中的“而”意义和用法相同。
D.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甲文是他被贬黄州期间所作,篇幅短小却情景交融。(3)下列对甲、乙两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甲文一、二句叙事,交代了夜游的时间、地点、起因、人物,叙事自然流畅。
B.甲文描绘庭中景物极富特色,写月突出其明,写影突出其形,写水突出其清。
C.乙文“天宇开霁,林间月明,可数毫发”一句用夸张修辞给人月色皎洁之感。
D.乙文以入山访友为线索,具体记述了作者行踪,描写了月下西湖山林的景物。(4)乙文画线句有两处需要断句,请写出相应字母______
比出郭A日已夕B航湖C至D普宁(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②憩于龙井亭,酌泉据石而饮之。(6)甲、乙两文都写到了月夜美景,但表达的情感不同,请具体分析。六、诗歌鉴赏:本大题共1小题,共7分。8.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问题。秋日赴阙①题潼关驿楼
[唐]许浑
红叶晚萧萧,长亭酒一瓢。
残云归太华②,疏雨过中条③。
树色随山迥④,河声入海遥。
帝乡⑤明日到,犹自梦渔樵。[注释]①阙:指唐都城长安。许浑从故乡润州丹阳(今属江苏)第一次到长安去,是应召入京。②太华:即西岳华山。③中条:山名。④迥:远。⑤帝乡:京都,指长安。(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长亭酒一瓢”一句,写诗人与友人在长亭相逢畅饮、相约赴阙的喜悦心情。
B.颔联用残云的“归”来点染华山,用疏雨的“过”来烘托中条山,意趣盎然。
C.尾联“帝乡”呼应文题“赴阙”,“梦渔樵”含蓄表达诗人并非为名利而来。
D.诗人连用中间四句描绘了潼关的典型风物,意境开阔,笔力刚劲,工整自然。(2)请结合颈联,分析雄浑壮丽的景象是如何描绘出来的。七、作文: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9.作文。
ㅤㅤ成长的日子里,每个人都会有欢笑,有感动,当然也会有泪水,有悲伤……这些都是人生必不可少的体验,一点一滴都时时触动着自己的心弦。
ㅤㅤ请以“这,触动我心弦”为题,写一篇文章。
ㅤㅤ要求:①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写你最熟悉的内容,表达你的真情实感;②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否则扣分;③不得抄袭;④不少于600字。
1.【答案】嘤嘤成韵,大漠孤烟直,谁家新燕啄春泥,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老骥伏枥2.【答案】【小题1】①周恩来②平易近人③彭德怀
【小题2】真实报道:它是一部纪实作品,客观地向全世界报道了共产党和红军的真实情况,使西方人全面地了解到中国共产党人的真实生活。拨云见日:这本书向全世界宣告: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色革命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必将照耀全中国3.【答案】【小题1】B
【小题2】B
【小题3】C4.【答案】【小题1】示例一:用你的声音,为济南制作一张会说话的名片。
示例二:方寸书签,录泉城心声;你我传诵,展名城风采。
【小题2】①千年文脉
②易安之风
③热爱(赞美、自豪)5.【答案】【小题1】D
【小题2】B
【小题3】①有助于了解汉字的源头和演变,探索中国书写和书法的传统。②有助于了解商周时期的社会生活、国家形态、政治制度等方面,为历史研究提供第一手材料。③有助于了解当时的天文历法、农业、医学等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展现祖先的聪慧和创新精神。④有助于推动文化创意产品的开发,实现文化传承与生活美学的有机融合,赋能经济社会发展6.【答案】【小题1】D
【小题2】运用语言描写与神态描写,母亲用笑容掩饰身体的不适,写出了母亲不愿让“我”担心,表现她的坚强、体贴;即使行动不便,仍惦记邻里,表现母亲的热心肠,也暗含她为子女着想。
【小题3】①内容上:为支撑家庭、照顾患病父亲,母亲主动承担重活,通过这些具体事件,表现母亲坚强、勤劳能干。②结构上:承接上文,使情节更连贯;为下文母亲患病后仍体谅子女作铺垫,丰富了母亲形象。
【小题4】母亲早年“学查字典、写家书”,中年“学打扑克、参加合唱团”,晚年“学用智能手机”,母亲一辈子都在学习。表现了母亲勤劳能干,体贴子女,坚强乐观,有家国情怀。表现我对母亲的感激、思念与愧疚。以“好学”为线索,贯穿全文,使文章结构完整,吸引读者阅读兴趣7.【答案】【小题1】B
【小题2】C
【小题3】B
【小题4】AB
【小题5】①张怀民也还没有睡觉,(我们)就一起在院子里散步。②(我们)在龙井亭休息,舀泉水靠着石头喝。
【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继电保护员核心题库题库及答案
- 2025年人文医学定期考核题库及参考答案
- 2025年包装设计师招聘面试参考题库及答案
- 2025年人工智能数据分析师招聘面试题库及参考答案
- 2025年主席秘书招聘面试参考题库及答案
- 2025年空调安装工招聘面试题库及参考答案
- 2025年CRM顾问人员招聘面试题库及参考答案
- 高级消防培训题库及答案
- 中宁消防考试题库及答案
- 2025年全球业务拓展经理招聘面试题库及参考答案
- 2025河北秦皇岛市抚宁区为乡镇街道和区直单位选调全额事业人员68人笔试考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中小学英语衔接教学策略
- 015《煤矿安全规程》修改条款学习辅导:第十五讲 电气
- 水电站消防安全培训课件
- 2025年中石油考试题大全及答案
- 湖北省黄石市十四中2025年十月质量监测九年级语文试卷(含答案)
- 纯水储罐清洗施工方案
-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基础理论》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
- 油库施工冬季施工方案
- 我国农业数字化技术发展现状与数字经济发展策略
- DB5133∕T 74-2023 甘孜藏餐 通 用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