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 种群、群落与生态系统(达标组)-2025版世纪金榜二轮生物收官专项辅导与训练_第1页
十五 种群、群落与生态系统(达标组)-2025版世纪金榜二轮生物收官专项辅导与训练_第2页
十五 种群、群落与生态系统(达标组)-2025版世纪金榜二轮生物收官专项辅导与训练_第3页
十五 种群、群落与生态系统(达标组)-2025版世纪金榜二轮生物收官专项辅导与训练_第4页
十五 种群、群落与生态系统(达标组)-2025版世纪金榜二轮生物收官专项辅导与训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十五种群、群落与生态系统(达标组)(20分钟36分)一、单项选择题:共7题,每小题2分,共14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1.(2024·南通一模)某地区蝗虫在秋季产卵后死亡,以卵越冬。某年秋季降温提前,大量蝗虫在产卵前死亡,次年该地区蝗虫的种群密度明显下降。下列叙述不合理的是()A.该地区蝗虫的卵、幼虫(跳蝻)、成虫构成一个种群B.蝗虫种群密度下降的原因是密度制约因素导致出生率下降C.蝗虫的种群密度由于温度等随季节而变化,体现了群落的季节性D.调查蝗虫幼虫(跳蝻)的密度可以采用样方法【解析】选B。种群是同一时间生活在一定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蝗虫的卵、幼虫(跳蝻)、成虫构成一个种群,A正确;在自然界,种群的数量变化受到温度、阳光、水等非生物因素的影响,由于秋天过早降温,蝗虫在产卵前死亡,导致产卵数量少,出生率下降,致使该地区第二年蝗虫的种群密度明显下降,这体现了非生物(非密度制约)因素对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B错误;群落的季节性是指群落的外貌和结构随季节发生规律的变化,蝗虫的种群密度由于温度等随季节而变化,体现了群落的季节性,C正确;跳蝻活动范围小,在调查跳蝻的种群密度时,常采用的调查方法是样方法,D正确。2.(2024·衡水模拟)某渔民在微山湖的岛上水塘中放养了一定数量的鲈鱼和白虾,经过多年的调查统计,两个种群的数量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鲈鱼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呈“S”形,鲈鱼的环境容纳量为nB.直接决定鲈鱼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是出生率、死亡率、年龄结构C.白虾的种群数量变化可能与食物、天敌、气温等密度制约因素有关D.从图中可以看出,根据种群密度并不能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解析】选D。由图可知,鲈鱼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呈“S”形,n是鲈鱼达到的最大种群数量,但鲈鱼的环境容纳量绕小于n的数值上下波动,A错误;直接决定鲈鱼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B错误;气温属于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非密度制约因素,C错误;根据种群密度并不能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D正确。【加固训练】某水域中生活着星状小藤壶和龟头藤壶,两种藤壶分布在潮间带的岩石上。星状小藤壶主要分布在上潮间带,而龟头藤壶成体则密集地栖息在中潮间带及下潮间带(如图)。研究发现,如果中潮间带没有龟头藤壶,则星状小藤壶的存活率较高;在下潮间带,即使没有龟头藤壶,星状小藤壶的死亡率也很高。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星状小藤壶不能栖息到中潮间带主要是其与龟头藤壶竞争的结果B.星状小藤壶和龟头藤壶主要分布在不同的潮间带,但也存在生态位的重叠C.星状小藤壶的生存空间可能受环境因素和种间竞争、捕食等多种种间关系的影响D.研究龟头藤壶的生态位,通常要研究它的栖息地、食物、出现频率和种群密度等【解析】选D。由题干信息可知,如果中潮间带没有龟头藤壶,则星状小藤壶的存活率较高,因此判断星状小藤壶不能栖息到中潮间带主要是其与龟头藤壶竞争的结果,A正确;研究动物的生态位,通常要研究它的栖息地、食物、天敌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根据题意可知,星状小藤壶和龟头藤壶存在生态位的重叠,B正确;不同潮间带星状小藤壶的分布不同,所以其分布受环境的影响,另外如果中潮间带没有龟头藤壶,则星状小藤壶的存活率较高,说明星状小藤壶的分布还受种间竞争的影响,题中虽然没有直接告知其受捕食关系影响,但所有生物的分布都会受捕食关系影响是科学事实,C正确;研究龟头藤壶的生态位,通常要研究它的栖息地、食物、天敌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D错误。3.(2024·九江二模)庐山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境内,动植物种类繁多,野生生物资源丰富,如远近驰名的庐山“三石——石鱼、石鸡、石耳”。另外庐山对九江乃至江西东北部的气候也有较大的影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庐山上种类繁多的所有动植物构成了一个群落B.庐山的石鸡(一种蛙)能与庐山上其他蛙类进行基因交流C.很多植物被移栽到庐山植物园,这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D.调查庐山上的鹅掌楸(一种常见乔木)的种群密度,一般使用样方法【解析】选D。群落包括一定区域内所有生物,包括一切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庐山上种类繁多的所有动植物没有包括一切生物,不能构成一个群落,A错误;庐山的石鸡(一种蛙)与庐山上其他蛙类不属于同一物种,不能进行基因交流,B错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为就地保护,而植物移栽到庐山植物园属于易地保护,C错误;调查植物种群密度一般使用样方法,D正确。【加固训练】塞罕坝在历史上曾是树木葱茏、禽兽繁集的皇家猎苑,后由于人类活动等因素影响,呈现出了“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景象。后来经过一代代人的艰苦努力,该地变成了郁郁葱葱的林海。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塞罕坝的奇迹说明了人类活动可以既发展经济,又保护环境B.此区域群落演替到相对稳定的状态后群落结构一定不再变化C.塞罕坝人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D.塞罕坝的恢复,说明人类活动可以使生态系统朝着更有利于人的方向演变【解析】选B。经过一代代人的艰苦努力,该地变成了郁郁葱葱的林海,塞罕坝的奇迹说明了人类活动可以既发展经济,又保护环境,A正确;自然演替最终都会达到一个与群落所处环境相适应的相对稳定的状态,但并不是一个绝对稳定的状态,群落结构还会随气候变化等因素发生改变,B错误;塞罕坝人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保护环境、发展生态有利于可持续发展,C正确;塞罕坝区域内发生的一系列演替过程,均主要由人类活动参与引起,说明人类活动可以改变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D正确。4.(2024·徐州模拟)沛县安国湖国家湿地公园总面积517.06公顷,公园划分为生态保育区、恢复重建区和合理利用区三大功能区,并在恢复重建区人工种植芦苇等植物。该公园已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湿地公园不同区域生活着不同的植物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B.湿地公园成为休闲娱乐的场所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C.人工种植芦苇等植物导致群落发生变化不属于群落演替D.保护湿地生态系统最有效的措施就是要禁止对其开发利用【解析】选B。垂直结构是群落内垂直方向上不同种群的分布情况,湿地公园不同区域生活着不同的植物不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A错误;直接价值是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作为工业原料等实用意义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价值,湿地公园成为休闲娱乐的场所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B正确;群落演替是指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替代的过程,人工种植芦苇等植物导致群落发生变化属于群落演替,C错误;保护湿地生态系统最有效的措施是就地保护,而非禁止开发利用,D错误。5.如图所示为某稻田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图解,A、B、C代表生态系统成分,数字表示碳的流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①主要指光合作用,联系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的关键成分是B和CB.C属于分解者,生物群落中的其他生物均可为它提供物质和能量C.①过程固定的CO2等于⑥+⑦过程释放的CO2则可以实现该生态系统的“碳中和”D.碳在①②④⑤过程中以CO2形式传递【解析】选B。由图分析可知,图中A可以与生产者进行双向箭头交换,表示大气中的CO2库;B是消费者,C是分解者。①主要指生产者的光合作用,联系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的关键成分是生产者和分解者,A错误;C是分解者,生物群落中的其他生物(包括生产者、消费者)的遗体残骸等会流向分解者,均可为它提供物质和能量,B正确;达到“碳中和”时,吸收的CO2总量应等于CO2排放总量,即⑥+⑦+②=①,C错误;碳在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即①②过程中以CO2的形式传递,而在生物群落内部即④⑤过程中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传递,D错误。6.(2024·南京一模)下列关于“碳达峰”和“碳中和”的叙述正确的是()A.“碳中和”是指生产者固定CO2的量与所有生物呼吸产生的CO2量相等B.碳循环是指CO2在生物圈的循环过程,具有全球性,减缓温室效应需各国配合C.增加生产者数量是“碳中和”的有效措施,“碳达峰”后生态系统的碳循环会明显减慢D.生态足迹的值越大,对生态和环境的影响就越大,不利于“碳中和”目标的实现【解析】选D。“碳中和”是生产者固定的CO2的总量与消费者、分解者呼吸释放的CO2的总量和化石燃料燃烧释放的CO2的总量达到动态平衡,A错误;碳循环指碳元素不断地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进行循环的过程,具有全球性,减缓温室效应该引起世界各国的重视,B错误;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主要是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进行循环,实现“碳中和”后生态系统的碳循环还可以顺利进行,不会明显减慢,C错误;生态足迹又叫生态占用,是指在现有技术条件下,维持某一人口单位生存所需的生产资源和吸纳废物的土地及水域的面积。生态足迹的值越大,代表人类所需的资源越多,对生态和环境的影响就越大,不利于“碳中和”目标的实现,D正确。7.如图为稻田养鱼、养鸭生态系统结构简图,此生态农业模式能提高水稻产量。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A.与单作稻田相比,输入的能量来源在光能的基础上增加了有机肥B.该农田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有浮游植物、杂草和水稻C.鱼、鸭对水稻天敌及竞争者的捕食有利于水稻的生长D.鱼、鸭取食碎稻谷与杂草和粪便还田体现了循环原理【解析】选A。单作稻田也可能会增施有机肥,A错误;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有浮游植物、杂草和水稻,B正确;鱼、鸭对昆虫和杂草的捕食,有利于减少水稻被昆虫捕食和水稻与杂草之间的竞争,有利于水稻的生长,C正确;生态工程原理中的循环原理是指在生态工程中促进系统的物质迁移与转化,既保证各个环节的物质迁移顺畅,也保证主要物质或元素的转化率较高,故鱼、鸭取食碎稻谷与杂草和粪便还田体现了生态工程原理中的循环原理,D正确。二、多项选择题:共2题,每题3分,共6分。每题有不止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全选对者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8.★(2024·江西二模)下图是能量流经生产者和初级消费者的部分过程示意图,N1~N8表示能量值。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N1B.N4、N5分别表示生产者和初级消费者流向分解者的能量C.初级消费者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为N2+N8-N5-N7D.第一、第二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可用(N2+N8-N5)/N1×100%表示【解析】选A、B、D。据图可知,代表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包括生产者同化能量N1和有机物输入的能量N8,A错误;N4表示生产者枯枝败叶流向分解者的能量,N5是初级消费者粪便中的能量,属于生产者输入有机物流向分解者的能量,B错误;初级消费者同化量=初级消费者摄入量N2+有机物输入量N8-其粪便N5,用于初级消费者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其同化量-呼吸散失N7,因此用于初级消费者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为N2+N8-N5-N7,C正确;能量传递效率是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同化量的比值,由于初级消费者从生产者同化的能量未知,第一、第二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无法计算,D错误。【加固训练】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和初级消费者的能量流动途径如图所示,已知生物同化的能量大部分通过呼吸作用散失,a、b、c、d分别表示不同途径的能量。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b1是初级消费者摄入的能量,全部用于其生长、发育和繁殖B.初级消费者粪便中所含的能量属于a1中的能量C.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a2/b1D.分解者的分解作用是能量在流动过程中逐级递减的原因之一【解析】选D。根据图示可知,b1是初级消费者摄入的能量,摄入量=同化量+粪便量,同化量减去呼吸量才是用于其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A错误;初级消费者粪便中所含的能量属于b1中的能量,而a1是生产者的呼吸量,B错误;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第一营养级传递给第二营养级的能量÷第一营养级的同化量=(b1-粪便量)/(a1+b1+c1+d1)=(a2+b2+c2+d2)/(a1+b1+c1+d1),C错误;分解者的分解作用使一部分能量流向分解者,是能量在流动过程中逐级递减的原因之一,D正确。9.★★(2024·沧州三模)稳定碳、氮同位素(δ13C、δ15N)技术可对水生生态系统中物质来源及迁移转化过程进行追踪分析,能定量反映水生生物摄食关系,揭示水生生物食物网结构、物质循环等特征。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可利用稳定碳、氮同位素初步研究水生生物的生态位宽度和重叠程度B.水生生物摄食过程中碳、氮稳定同位素比率会因生物富集作用等而变化C.浮游植物和底栖动物体内的δ13C量不同,底栖动物均只占第二营养级D.水生生态系统中能量的固定和转移等都离不开物质的合成和分解等过程【解析】选A、B、D。生态位宽度是指生物所能利用的各种资源的总和,生态位重叠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生态位相似的物种生活于同一空间时分享或竞争共同资源的现象,稳定碳、氮同位素技术可对水生生态系统中物质来源及迁移转化过程进行追踪分析,能定量反映水生生物摄食关系,揭示水生生物食物网结构、物质循环等特征,可利用稳定碳、氮同位素初步研究水生生物的生态位宽度和重叠程度,A正确;生物富集是指生物体从周围环境吸收、积蓄某种元素或难以降解的化合物,使其在机体内浓度超过环境浓度的现象,这些难以降解的化合物可被植物吸收,然后沿着食物链逐渐在生物体内聚集,最终会积累在食物链的顶端,水生生物摄食过程中碳、氮稳定同位素比率会因生物富集作用等而变化,B正确;底栖动物可以捕食浮游植物和小型动物,不只占第二营养级,C错误;物质循环是能量流动的载体,能量流动是物质循环的动力,水生生态系统中能量的固定和转移等都离不开物质的合成和分解等过程,D正确。三、非选择题:共1题,共16分。10.(2024·盐城模拟)“人工海水”进行水产养殖容易出现N、P等无机盐含量增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图甲为水体营养化水平对藻类的影响,图乙为某“人工海水”生态系统中部分能量流动关系图,每一营养级所积累有机物中的能量记为NPP(即净生产量),腐殖质中的能量记为DOM,呼吸散失的能量记为R,图中GS是指植食者系统所同化的能量,字母为能量数值。(1)严重的富营养化往往会引起沉水植物的死亡,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

(2)“人工海水”生态系统中,马尾藻和萱藻是鱼和梭子蟹的主要饵料,裸甲藻可产生甲藻毒素,对水生生物产生毒害作用。用渔网捕鱼时,鱼网网眼的大小对种群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影响较大,进而影响来年的种群密度。该生态系统中梭子蟹的生态位可描述为:__________________(至少答出2点)。

据图甲分析,“人工海水”生态系统中将营养控制在中营养化水平最佳,从能量流动角度分析其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裸甲藻大量繁殖会导致水生生物大量死亡,为此科学家引入海菖蒲等海生挺水植物,其作用是既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又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海菖蒲富集Cd、Cr的能力强,则采收后不适合制成家畜饲料使用,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乙所示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根据题干及图乙信息可知,植食者系统的NPP为____________________(用图中字母表示)。经调查,该生态系统的梭子蟹养殖数量已经远超理论承载量,这违背了生态工程的________________原理。

【解析】(1)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光照,呼吸需要氧气,而严重的富营养化往往会引起藻类和浮游生物大量繁殖,遮挡光照,并消耗大量溶解氧,使沉水植物缺乏光照和氧气,故严重的富营养化往往会引起沉水植物的死亡。(2)用渔网捕鱼时,严格控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