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科考核试题及答案(2025年)_第1页
输血科考核试题及答案(2025年)_第2页
输血科考核试题及答案(2025年)_第3页
输血科考核试题及答案(2025年)_第4页
输血科考核试题及答案(2025年)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输血科考核试题及答案(2025年)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30分)1.下列哪种血型抗原性最弱()A.A1B.A2C.BD.O答案:D。解析:O型血红细胞上无A、B抗原,其抗原性最弱。A1、A2有A抗原,B型有B抗原,相比之下O型抗原性更弱。2.交叉配血的主要目的是()A.验证血型鉴定是否正确B.可防止血型系统的不配合及检出ABO血型系统以外的其他血型抗体C.防止输血后产生溶血反应D.保证血型的遗传型一致答案:B。解析:交叉配血主要是检测受血者血清中是否存在针对供血者红细胞的抗体,可防止血型系统的不配合及检出ABO血型系统以外的其他血型抗体,以确保输血安全。验证血型鉴定正确不是主要目的;防止输血后产生溶血反应是最终目标,而交叉配血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手段;血型遗传型与交叉配血无关。3.新鲜冰冻血浆保存一年后,Ⅷ因子含量为原来的()A.50%B.60%C.70%D.80%答案:C。解析:新鲜冰冻血浆保存一年后,Ⅷ因子含量约为原来的70%。4.血小板输注的禁忌证是()A.血小板提供减少所致的血小板减少B.血小板功能异常所致的出血C.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D.稀释性血小板减少答案:C。解析: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输注血小板可加重微血管血栓形成,属于血小板输注的禁忌证。血小板提供减少、功能异常及稀释性血小板减少等情况,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血小板输注。5.冷沉淀中不含有()A.因子ⅧB.因子ⅩⅢC.纤维蛋白原D.白蛋白答案:D。解析:冷沉淀中含有因子Ⅷ、因子ⅩⅢ、纤维蛋白原等,不含有白蛋白。6.全血保存期的标准是根据输注24小时体内红细胞存活率为()A.40%B.50%C.60%D.70%答案:D。解析:全血保存期的标准是根据输注24小时体内红细胞存活率为70%。7.下列关于血型物质的叙述,错误的是()A.能中和天然抗体B.测定唾液中的血型物质有助于鉴定血型C.存在于多种体液中D.血型物质不存在于淋巴细胞上答案:D。解析:血型物质不仅存在于多种体液中,也存在于淋巴细胞等多种细胞上。它能中和天然抗体,测定唾液中的血型物质有助于鉴定血型。8.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输血应首选()A.全血B.悬浮红细胞C.洗涤红细胞D.辐照红细胞答案:C。解析: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体内存在自身抗体,易破坏输入的红细胞,洗涤红细胞去除了大部分血浆和白细胞等,可减少免疫反应,应作为首选。全血成分复杂,易加重免疫反应;悬浮红细胞仍含有一定量血浆;辐照红细胞主要用于预防输血相关移植物抗宿主病。9.输血相关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易发生于()A.免疫功能正常受血者B.免疫功能低下受血者C.新生儿D.老年人答案:B。解析:输血相关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是由于输入的含有免疫活性淋巴细胞的血液成分在免疫功能低下受血者体内植活并攻击宿主组织而引起的,免疫功能正常受血者一般能排斥输入的淋巴细胞,不易发生该病。新生儿和老年人不一定都免疫功能低下。10.下列关于输血前准备工作的描述,错误的是()A.抽取血标本作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B.从血库取血时,认真核对血制品的质量C.血制品可加温后输入D.输血前需两人核对无误后方可输入答案:C。解析:血制品不可加温,以免破坏血液成分。输血前需抽取血标本作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从血库取血时要认真核对血制品质量,且输血前需两人核对无误后方可输入。11.Rh血型系统中抗原性最强的是()A.D抗原B.E抗原C.C抗原D.c抗原答案:A。解析:在Rh血型系统中,D抗原的抗原性最强,临床上通常将红细胞上含有D抗原者称为Rh阳性,缺乏D抗原者称为Rh阴性。12.大量输血后可引起()A.低钙血症B.高钙血症C.低钾血症D.高钠血症答案:A。解析:大量输血时,枸橼酸钠可与血中游离钙结合,导致低钙血症。一般不会引起高钙血症、低钾血症和高钠血症。13.下列哪种情况不需要进行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A.输注全血B.输注悬浮红细胞C.输注血浆D.输注血小板答案:C。解析:血浆中主要是血浆蛋白等成分,不含红细胞,一般不需要进行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输注全血、悬浮红细胞和血小板时,由于含有红细胞或血小板表面有血型抗原,需要进行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14.输血反应中,最严重的是()A.发热反应B.过敏反应C.溶血反应D.循环负荷过重答案:C。解析:溶血反应是输血反应中最严重的一种,可导致患者出现寒战、高热、腰痛、血红蛋白尿等症状,严重时可危及生命。发热反应、过敏反应和循环负荷过重相对溶血反应来说,严重程度较低。15.献血者每次采集血液量一般为()A.100mlB.200mlC.300mlD.400ml答案:B。解析:我国规定献血者每次采集血液量一般为200ml,最多不得超过400ml。二、多选题(每题3分,共30分)1.输血的适应证包括()A.大量失血B.贫血或低蛋白血症C.严重感染D.凝血异常答案:ABCD。解析:大量失血时需要输血补充血容量;贫血或低蛋白血症可通过输血改善症状;严重感染时,输入免疫球蛋白等血液成分可增强机体抵抗力;凝血异常患者可通过输注相应的凝血因子等血液制品来纠正凝血功能。2.血型鉴定常用的方法有()A.盐水凝集法B.凝胶微柱法C.抗人球蛋白试验D.酶介质法答案:ABCD。解析:盐水凝集法是最基本的血型鉴定方法;凝胶微柱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抗人球蛋白试验可检测不完全抗体;酶介质法可增强抗原抗体反应。这些都是常用的血型鉴定方法。3.输血不良反应包括()A.发热反应B.过敏反应C.溶血反应D.细菌污染反应答案:ABCD。解析:输血不良反应包括发热反应、过敏反应、溶血反应、细菌污染反应等。发热反应是最常见的输血不良反应;过敏反应可表现为皮疹、瘙痒等;溶血反应严重可危及生命;细菌污染反应可导致患者发热、休克等。4.新鲜冰冻血浆的适应证有()A.补充凝血因子B.大面积烧伤C.低血容量性休克D.血栓性疾病答案:ABC。解析:新鲜冰冻血浆含有多种凝血因子,可用于补充凝血因子;大面积烧伤患者丢失大量血浆成分,可输注新鲜冰冻血浆;低血容量性休克时可补充血容量。而血栓性疾病患者输注新鲜冰冻血浆可能会加重血栓形成,一般不适用。5.血小板输注的适应证有()A.血小板计数低于20×10⁹/L并有出血倾向B.血小板功能异常导致的出血C.大量输血导致的稀释性血小板减少D.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答案:ABC。解析:血小板计数低于20×10⁹/L并有出血倾向、血小板功能异常导致的出血以及大量输血导致的稀释性血小板减少等情况,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血小板输注。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血小板输注的禁忌证。6.冷沉淀的适应证有()A.血友病AB.血管性血友病C.纤维蛋白原缺乏症D.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答案:ABCD。解析:冷沉淀含有因子Ⅷ、因子ⅩⅢ、纤维蛋白原等,可用于血友病A(缺乏因子Ⅷ)、血管性血友病、纤维蛋白原缺乏症以及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情况。7.输血前检查包括()A.血型鉴定B.交叉配血试验C.肝功能检查D.传染病筛查答案:ABD。解析:输血前需要进行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以确保输血安全。同时,为了防止传染病的传播,需要进行传染病筛查,如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肝功能检查一般不是输血前的常规检查项目。8.下列关于血液制品保存的描述,正确的是()A.全血在2-6℃保存B.新鲜冰冻血浆在-20℃以下保存C.血小板在22±2℃振荡保存D.冷沉淀在-20℃以下保存答案:ABCD。解析:全血一般在2-6℃保存;新鲜冰冻血浆需在-20℃以下保存以保持其凝血因子活性;血小板在22±2℃振荡保存可维持其功能;冷沉淀也在-20℃以下保存。9.输血相关性疾病包括()A.艾滋病B.乙肝C.丙肝D.疟疾答案:ABCD。解析:输血过程中如果输入了含有病原体的血液,可导致艾滋病、乙肝、丙肝、疟疾等疾病的传播。10.为防止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可采取的措施有()A.严格掌握输血适应证B.认真核对血型和交叉配血结果C.加强血液制品的质量控制D.输血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反应答案:ABCD。解析:严格掌握输血适应证可避免不必要的输血;认真核对血型和交叉配血结果可防止血型不匹配导致的溶血反应等;加强血液制品的质量控制可减少细菌污染等不良反应的发生;输血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反应,可及时发现并处理输血不良反应。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简述交叉配血的方法及意义。交叉配血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盐水介质配血法:这是最基本的方法,利用盐水作为介质,使红细胞和血清中的抗体发生凝集反应,可检测出IgM类抗体。操作简单,但灵敏度较低,只能检测出部分血型抗体。-凝胶微柱法:将红细胞和血清加入凝胶微柱中,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根据红细胞在凝胶中的移动情况判断是否发生凝集。该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灵敏度高,能检测出IgM和IgG类抗体,且易于保存结果。-抗人球蛋白法:分为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和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用于检测红细胞表面已结合的不完全抗体;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用于检测血清中游离的不完全抗体。此方法灵敏度高,但操作相对复杂,耗时较长。-酶介质法:利用酶处理红细胞,改变红细胞表面的结构,增强抗原抗体的结合,从而提高检测的灵敏度,可检测出IgG类抗体。交叉配血的意义在于:-确保输血安全:通过交叉配血可以发现受血者血清中是否存在针对供血者红细胞的抗体,避免因血型不匹配导致的溶血反应等严重输血不良反应,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检测血型系统以外的抗体:除了ABO血型系统,还可能存在其他血型系统的抗体,交叉配血可以检测出这些抗体,进一步提高输血的安全性。-验证血型鉴定的准确性:交叉配血结果可以验证之前血型鉴定的正确性,防止因血型鉴定错误而导致的输血事故。2.简述输血不良反应的处理原则。输血不良反应的处理原则如下:-立即停止输血:一旦发现患者出现输血不良反应,应立即停止输血,并保持静脉通路通畅,以便及时给予药物治疗。-评估病情: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生命体征(如体温、血压、心率、呼吸等)、症状表现(如寒战、发热、皮疹、呼吸困难等),判断不良反应的类型和严重程度。-对症治疗:-发热反应:可给予解热镇痛药,如对乙酰氨基酚等,同时进行物理降温,如冰敷等。-过敏反应:轻度过敏反应可给予抗组胺药物,如苯海拉明等;严重过敏反应需立即给予肾上腺素、糖皮质激素等进行抢救,同时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进行气管插管或切开。-溶血反应:立即给予大量补液、利尿,以促进血红蛋白的排出,防止急性肾衰竭;同时给予碱化尿液,如静脉滴注碳酸氢钠;严重者可能需要进行血液透析等治疗。-细菌污染反应:立即给予广谱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同时进行血培养等检查,以明确病原菌,并根据药敏试验结果调整抗生素的使用。-保留血样和输血器具:将剩余的血液制品、输血器具等妥善保存,送相关部门进行检验,以查找输血不良反应的原因。-记录与详细记录患者的症状、处理过程和结果等信息,并及时向相关部门报告输血不良反应事件,以便进行总结和分析,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四、案例分析题(20分)患者,男,55岁,因“上消化道大出血”入院。入院时患者面色苍白,血压70/40mmHg,心率120次/分。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40g/L,血型为A型。医生决定立即给予输血治疗。1.该患者应选择何种血液制品进行输注?为什么?该患者应首选悬浮红细胞进行输注。原因如下:患者因上消化道大出血导致严重贫血,血红蛋白仅40g/L,且出现休克症状(血压70/40mmHg,心率120次/分),需要快速补充红细胞以提高携氧能力,改善组织缺氧。悬浮红细胞是将全血中的大部分血浆去除后制成的,含有较高浓度的红细胞,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血红蛋白水平,同时减少了血浆引起的不良反应,如过敏反应等。此外,患者目前主要是红细胞缺乏,悬浮红细胞可以针对性地补充红细胞,符合治疗需求。2.在输血过程中,患者突然出现寒战、高热,体温达39.5℃,应考虑何种输血不良反应?如何处理?应考虑发热反应。发热反应是输血过程中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主要表现为输血后短期内出现寒战、高热等症状。处理措施如下:-立即停止输血:这是首要措施,防止不良反应进一步加重。-保持静脉通路通畅:更换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路,以便后续给予药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