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真题回放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面对大海,哲学家看到永恒,诗人看到五彩的贝壳,匆匆的游客只看到一大片水。这句话对我们走进自然、认识自然具有启迪意义。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思维导引材料只有一句话,给出了哲学家、诗人、游客面对大海所见之不同。写作导语引导学生思考这句话对走进自然、认识自然的启迪意义。因此,应从走进自然、认识自然的角度理解材料的含意。“大海”代表自然;“哲学家看到永恒”说明哲学家善于理性思考,能够看到自然中蕴含的哲理;“诗人看到五彩的贝壳”说明诗人长于感性审美,能够看到自然的美丽;而“匆匆的游客只看到一大片水”说明游客步履匆忙,只看到自然的表象,既没有理的感悟,也没有美的感受。无论是哲学家还是诗人,他们面对自然时都能够用心欣赏感悟,或思考自然之理,探求自然的规律,或感受自然之美,追寻自然的诗意,故而对自然有着更深刻的感受和认识。“匆匆”二字则体现了某些游客面对自然时走马观花的态度,不愿意停下脚步慢慢欣赏、用心感悟,当然无法真正“走进自然”,更不要说“认识自然”了,而这恐怕正是当下许多游客游览的常态。这里体现了材料的情感倾向,即不认同游客的态度,而是认同哲学家、诗人的态度。根据材料含意和材料的情感倾向,可得到启迪意义:面对自然,我们应像哲学家一样感悟自然的哲理,像诗人一样感受自然的美丽,不能只做一名匆匆的游客,对自然的认知只停留于表象。简而言之,即悟自然之理,赏自然之美。写作时要围绕“走进自然,认识自然”这一主题,写出像哲学家和诗人那样对待自然的意义,还要对游客的态度加以辩证分析。可以按照材料思路构思行文,如:①以哲学家的眼光看自然,用心感悟,方能认识自然的无穷奥妙,收获智慧,启迪人生;②以诗人的眼光看自然,静心感受,方能欣赏自然的无限魅力,寻常生活处处皆是美;③若只做一名匆匆的游客,那么即便走过千山万水,也只是走马观花、浮光掠影,“走过”却从未“走进”,又何谈认识自然?范文01以闲适之心观自然自然之景,高峰入云,百川入海,激发古今无数人的豪情与思考。“面对大海,哲学家看到永恒,诗人看到五彩的贝壳,匆匆的游客只看到一大片水。”若以浅尝辄止、走马观花之态对自然,只能是浮光掠影;只有以闲适之心细观自然,方能体察自然之美,获得深邃之思。以一颗闲适之心欣赏自然,方可赏“海压竹枝低复举,风吹山角晦还明”的胜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自然之景一直是古代文人墨客的情怀寄托。杜甫登临泰山,看见“一览众山小”的磅礴之景;王维置身终南,望见“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的变幻之景;贾岛独倚高楼,打开“流星透疏木,走月逆行云”的澄明之境。当尘世的喧嚣与纷扰渐渐退去,不仅眼前展开一幅壮美的山河画卷,更在心灵深处开辟出一方澄澈的净土,守护内心最本真的美好。唯有以“我适物自闲”的闲适静心感受,方能欣赏自然的无限魅力。以一颗闲适之心感悟自然,方可品“人生有味是清欢”的哲思。泛舟游于赤壁,苏轼与客人从闲适的游览中生发出人生思考,得出“物与我皆无尽也”之永恒;探名于石钟山,苏轼在闲适的夜游中寻得“与风水相吞吐”之本,故而“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悟出认识事物必须“目见耳闻”;勇闯褒禅山之深洞,王安石于过早退出的喟叹中,悟出“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坚定人生志向;史铁生缓慢地摇着轮椅,于地坛坍圮的红墙、剥蚀的琉璃瓦片中,终寻出人生意义。自然万物亦可为人生良师,我们可从中窥见宇宙奥秘,获得理性哲思。唯有以闲适之心细致体察思考,方可寻见生命真谛,升华人生境界。自然就在我们身边,只要我们在忙碌中留出一份闲情,总能与之对话。我望见窗外一株红枫,往昔红叶满枝,英姿飒爽,而今肃杀的北风掠过梢头,落叶轻轻飘下,以残躯温暖着冬日的土壤,与之依偎入眠;树干笔直地指向天空,将枝丫紧收在身旁,使之不旁逸斜出。红枫虽已凋尽,却呈现出肃穆简约之美。于此,我知道了有些美不需要繁复的装饰而气韵自显。那些逝去的,总会以另一种方式存在于世间。当今,在网络化、信息化的浪潮中,人们的目光更多被电子屏幕吸引,无暇亲近自然。不妨望向窗外吧,引一缕天光浇灌繁忙的心灵。唯以一颗闲适之心观自然,方能欣赏自然之美,获得人生之思。点评立意精准,结构清晰。文章开篇提出“只有以闲适之心细观自然,方能体察自然之美,获得深邃之思”的中心论点,指出了“走进自然,认识自然”的正确态度;接着从“体察自然之美”“获得深邃之思”两个角度论述“闲适之心”对“走进自然,认识自然”的意义;最后联系自身,写出自己对窗外红枫的审美感受和理性思考,以亲身体验证明自然就在身边,留一份闲情就能与之对话;结尾联系人们无暇亲近自然的现实,重申中心论点。全文论据丰富,语言优美,富有诗意,四字词、对偶句、排比句的运用增添了文章的文采。范文02具智慧视角赏自然美妙伫立海边,你看到了什么?是如哲学家般窥见永恒,还是似诗人般捕捉美丽?抑或只做匆匆游客,看见一大片水?面对自然的馈赠,哲学家、诗人各有收获,唯有浮光掠影者,徒见表象。吾侪青年当具智慧视角,赏自然美妙。潜心思考,如哲学家般感悟自然带给我们的理性启迪。自然万物生生不息,此消彼长,和谐融洽,其中有无尽智慧待我们挖掘。“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这是苏轼的思考,从自然中领略生命的奥妙,不盲从羡慕。“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是朱熹的思考,从自然中悟得不懈求知的道理,得读书智慧。孟德尔从菜地里提炼出遗传规律,法布尔在田野中发掘昆虫的规律,王阳明在竹林中悟得心学真谛。潜心思考,如哲学家般感受自然,方可探求自然的规律,收获理性启迪。用心领略,如诗人般感受自然带给我们的感性熏陶。山川湖海,草木鸟兽,自然中从不缺少美,只等待我们去发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发现美,醉心于田园风光;“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发现美,寄情于山间奇景;“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孟浩然发现美,流连于春光之美好。而今天,李子柒在苍茫山野间用一颗诗心将田园之美呈现给世人,让人们在繁忙生活中感受自然的宁静美好,荡涤一身疲惫。自然的景观给人以美的体验,净化人的心灵,丰富人的情感。我们当如诗人般感受自然带给我们的感性熏陶,让自然之美洗去内心的浮华与疲惫,诗意地栖居。切勿做匆匆游客,走马观花,一无所得。当文旅热潮席卷而来,无数游客满怀向往奔赴名山大川,渴望领略大自然的万千气象,却常常排队两小时,仅浮光掠影两分钟,于是浩瀚永恒的大海在他们眼中也不过是好大一片水。与其沉迷于丧失了思考与感悟的“到此一游”式“打卡”,不如静心感受身边的自然,如哲学家般体悟自然之理,如诗人般欣赏自然之美,让自然真正地融入生活,才会从中获得心灵的滋养和生命的启迪。以智慧视角感受自然,走过人生的高低起伏、明暗交织。待喧闹归于平静,一切尘埃落定,你会从自然中收获理性的思考,从自然中获得美的体悟,于芸芸众生中保持清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根据电路中的常见故障判断电流表和电压表示数变化学习教案
-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植物妈妈有办法教案
- 二年级数学上册信息窗小桥流水人家教案青岛版五年制(2025-2026学年)
- 初中英语词汇按词频排序自测版
- 小学一年级数学提升习题集
- 中小学德育活动方案及案例分析
- 水利工程施工进度管理与协调方案
- 中学英语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 期末考试分析发言稿范本
- 绿色建筑设计规范解析与应用
- 2025广东东莞市厚街镇下属事业单位招聘10人参考题库附答案详解(a卷)
- 2025年湖南岳麓山实验室第二批招聘19人参考题库及完整答案详解一套
- 2024年毕节市村干部专项招聘乡镇事业单位真题
- 2025年江苏省南通市公共基础辅警考试笔试题库及答案
- 2025中国超算中心建设及市场应用前景分析报告
- 2025年职业健康培训考核考试题库及答案
- 2025年湖南湘江新区招聘108名勤务协助人员考试笔试参考题库附答案解析
- 2025年公务员考行测试题库及答案
- 非生物因素对某种动物的影响实验教案
- 《数学分析》课程教学大纲
- 北京导游考试口试导游词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