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美丽的小兴安岭》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1_第1页
18《美丽的小兴安岭》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1_第2页
18《美丽的小兴安岭》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1_第3页
18《美丽的小兴安岭》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1_第4页
18《美丽的小兴安岭》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8《美丽的小兴安岭》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设计

教材版本:人教版三年级上册

课时安排:2课时

设计理念:以窦桂梅“主题教学"思想为指引,立足新课标“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核心素养,通过“读文悟景、品词赏句、移情体验”,让学生感受小兴安岭的四季之美,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同时习得“按时间顺序写景”的表达方法。

一、教学目标(符合新课标要求)

(一)基础目标(语言建构)

1.认识“兴、融"等10个生字,会写“脑、袋”等15个生字,正确读写“抽出、欣赏、名贵"等词语,积累描写四季景色的佳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理清课文“总—分—总”的结构和“按四季顺序写景"的思路。

(二)发展目标(思维与审美)

1.通过抓关键词、想象画面、对比品读,感受小兴安岭四季不同的美,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与生动性(如“抽出”“浸"刮”等动词的妙处)。

2.学习作者“围绕中心句展开描写"的方法,尝试用几句话描写自己喜欢的季节景色,培养观察与表达能力。

(三)素养目标(文化与情感)

1.感受小兴安岭作为“宝库”与“花园"的双重价值,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树立保护自然的意识。

2.体会文本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初步感知东北林区的地域文化,增强文化认同感。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1.感受小兴安岭四季景色的特点,品味生动形象的语言。

2.理清课文结构,学习按时间顺序写景的方法。

难点

1.体会关键词句(如“浸在乳白色的浓雾里"积满了白雪”)的表达效果,感受景物的动态与静态美。

2.迁移文本写法,进行片段仿写,实现“读"与“写”的结合。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兴安岭四季风光视频、高清图片、重点词句卡片。

学生预习:通读课文,圈出不理解的词语,尝试用“△"标出描写四季景色的句子。

四、教学过程(第1课时)

(一)情境导入——“走进东北的‘绿色宝库’”(5分钟)

播放视频:配乐展示小兴安岭四季风光(春的嫩绿、夏的浓荫、秋的金黄、冬的洁白),教师旁白:“在我国东北,有一片神奇的土地——它春天抽出新枝,夏天盛满绿荫,秋天挂满果实,冬天裹着白雪;它既有看不完的美景,又有挖不尽的宝藏。它就是——美丽的小兴安岭。"

板书课题,指导朗读:“‘美丽’两个字要读得轻柔,带着向往;‘小兴安岭’要读得清晰,注意‘兴’是多音字,在这里读xīng。一起读读课题吧!”

设计意图:“以情入境”,通过视觉与听觉的结合,让学生直观感受小兴安岭的美,激发阅读兴趣,为文本学习铺垫情感基调。

(二)初读感知——“梳理文脉,初识‘宝库’”(15分钟)

自由朗读:“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读完后思考:课文主要写了小兴安岭的什么特点?"

字词闯关:

(1)出示生字卡片:“脑、袋、严、实”等,重点指导“袋"的写法(上下结构,下面是“衣”,不是“衣"的简化),用“严严实实”说短语(如“严严实实的树叶"严严实实的雪”)。

(2)出示词语:“葱葱茏茏、密密层层、酸甜可口、又香又脆”,引导学生发现“AABB式”“ABAC式"词语特点,齐读积累。

理清结构:

(1)提问:“课文哪句话概括了小兴安岭的特点?”(第1自然段:“我国东北的小兴安岭,有数不清的红松、白桦、栎树……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

(2)板书“总—分—总”:“开头总写小兴安岭是‘花园’和‘宝库’,中间分别写了四季的景色,最后又总结它的美丽与富饶。这就是‘总—分—总’的结构。"

设计意图:落实新课标“识字写字”基础目标,通过“读—认—用"结合,夯实字词基础;同时引导学生整体把握文本结构,培养概括能力。

(三)细读品春——“抓关键词,赏春之‘活’”(15分钟)

聚焦春天:“小兴安岭的春天是什么样的?请同学们默读第2自然段,用‘____’画出描写春天景物的词语,用‘○’标出你觉得最生动的字。"

品词析句:

(1)出示句子:“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

对比提问:“‘抽出’换成‘长出’好不好?为什么?"(引导学生体会“抽出”像“拔萝卜"一样快,写出枝条快速生长的动态美,表现春天的生机。)

想象朗读:“带着这种‘快而有劲儿’的感觉,读读这句话吧!”

(2)出示句子:“山上的积雪融化了,雪水汇成小溪,淙淙地流着。溪里涨满了春水。"

听觉体验:播放“淙淙的流水声”,提问:“听着这声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引导学生想象雪水流动的画面,感受春天的活力。)

整体赏春:“春天的小兴安岭,有新抽的枝条、嫩绿的叶子,有淙淙的小溪、可爱的小鹿(补充“小鹿在溪边散步”的句子),就像一幅鲜活的画。让我们一起美美地朗读第2自然段,把春天的‘活’读出来!"

设计意图:窦桂梅强调“文本细读”,通过“换词对比、感官体验”,引导学生品味语言的精妙,同时培养想象能力,实现“语言”与“思维"的同步发展。

(四)课堂小结与作业(5分钟)

小结:“这节课我们走进了小兴安岭的春天,感受到了它的生机与活力。下节课,我们还要去看看小兴安岭的夏、秋、冬,发现更多美丽的秘密。”

作业:

(1)抄写本课生字词,每个词语写2遍。

(2)有感情地朗读第2自然段,尝试画出春天的小兴安岭。

五、教学过程(第2课时)

(一)复习回顾——“忆春景,启新程"(3分钟)

指名朗读第2自然段,其他学生评价:“他读得有没有让你感受到春天的生机?”

提问:“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小兴安岭是一座(),也是一座()。"(板书:大花园、大宝库)

设计意图:温故知新,衔接上节课内容,为学习四季余下部分做好过渡。

(二)群文读夏秋冬——“比读悟美,品‘宝’之丰”(20分钟)

1.小组合作读“夏"——赏“浓荫之美”

(1)小组任务:“请4人一组,合作朗读第3自然段,讨论:夏天的小兴安岭,最让你印象深的是什么?用‘因为……所以……’说说你的感受。"

(2)重点品句:“早晨,雾从山谷里升起来,整个森林浸在乳白色的浓雾里。”

提问:“‘浸’字用得好在哪里?"(引导学生理解“浸”像“泡在水里"一样,写出雾又浓又多,森林像在雾中“泡澡”,画面感强。)

情境朗读:“想象自己站在浓雾里,读出这种朦胧的美。"

2.对比读“秋”——品“丰收之美"

(1)指名读第4自然段,其他学生圈出描写“果实”和“动物"的词语(如“酸甜可口的山葡萄、又香又脆的榛子、松鼠、黑熊”)。

(2)提问:“秋天的小兴安岭,除了美景,还有什么?"(板书:果实、动物)——引导学生体会“宝库”的“宝":不仅有植物,还有动物,物产丰富。

3.配乐读“冬”——感“洁白之美"

(1)播放“冬天风声”配乐,学生轻声读第5自然段。

(2)提问:“冬天的小兴安岭,哪句话让你觉得很安静?"(“树上积满了白雪,地上的雪厚厚的,又松又软,常常没过膝盖。”)

想象:“踩在厚厚的雪上,会发出什么声音?这种安静中,藏着什么生机?"(引导学生发现“紫貂、黑熊”的活动,体会“静中有动"。)

4.四季对比——悟“写法之妙”

(1)出示表格,引导学生填写:

季节

主要景物

关键词(体现特点)

树木、小溪、小鹿

抽出、淙淙

树木、雾、太阳

葱葱茏茏、浸

树叶、果实、动物

金黄、酸甜可口

雪、动物

厚厚、积满

(2)小结:“作者按四季顺序,每段都围绕‘季节特点’写,用准确的词语让景色活起来,这就是‘按顺序、抓特点’的写法。"

设计意图:采用“小组合作、对比朗读、表格梳理”等方式,落实新课标“思维发展"目标,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感受四季之美,同时习得写景方法。

(三)读写结合——“学写法,话美景”(12分钟)

回顾写法:“小兴安岭的四季各有特点,作者用‘抓景物、用妙词’的方法写出了它的美。现在,我们也来当小作家,写写自己喜欢的季节吧!"

仿写指导:

(1)出示例句:“春天,公园里的柳树抽出细细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小鸟在枝头唱着歌,好像在欢迎春天的到来。”

(2)要求:“写1-2句话,用上1个你觉得生动的动词(如‘开、飘、落’),写出季节的一个小特点。"

学生练写,指名分享,教师点评(重点关注“动词使用”和“画面感")。

设计意图:窦桂梅主张“以读促写”,通过“范例引路、低阶仿写”,让学生将文本中学到的写法迁移到自己的表达中,实现“语言运用”的素养目标。

(四)总结升华——“爱自然,护家园"(5分钟)

齐读最后1自然段:“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诱人,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

情感升华:“小兴安岭的美,离不开大自然的馈赠,也需要我们的保护。作为小朋友,我们能为保护这样的美景做些什么呢?"(引导学生说“不乱扔垃圾、爱护树木”等,树立环保意识。)

拓展延伸:“其实,我国还有很多像小兴安岭这样的美景,比如桂林山水、张家界。课后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查查资料,看看它们有多美!"

设计意图:结合新课标“文化传承与理解”目标,将文本学习与现实生活联系,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环保意识,实现“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

六、板书设计(简洁美观,凸显主题)

美丽的小兴安岭

总:大花园、大宝库

分:

春:树木(抽出)、小溪(淙淙)——生机

夏:树木(葱葱茏茏)、雾(浸)——浓荫

秋:果实(酸甜)、动物(忙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