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精益生产管理实战题库_第1页
制造业精益生产管理实战题库_第2页
制造业精益生产管理实战题库_第3页
制造业精益生产管理实战题库_第4页
制造业精益生产管理实战题库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制造业精益生产管理实战题库第一章题库设计的底层逻辑与应用价值精益生产的本质是“系统级的浪费消除”,而非单一工具的堆砌。题库围绕“人-机-料-法-环”五大生产要素,设置三类能力校验维度:一、能力校验的三维度1.认知层:检验对精益理念(如“一个流”“自働化”)、工具(如5S、价值流图VSM)的定义与适用场景的理解;2.方法层:考核PDCA、A3报告、快速换模(SMED)等方法的实施步骤与关键节点;3.实战层:通过真实工厂案例(如某电子厂生产线平衡率低、某机械厂库存积压),要求结合精益工具提出改善路径,重点考察“问题诊断-方案设计-效果验证”的闭环思维。二、从“考试”到“能力跃迁”的应用价值个人成长:一线员工可通过选择题强化基础认知,管理者通过案例分析锻炼系统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赋能:将题库作为内训素材,组织“精益改善工作坊”,通过案例研讨暴露认知盲区,形成“发现问题-研讨方案-现场验证”的学习闭环;企业落地:HR可将题库融入招聘/晋升考核,确保岗位能力与精益目标对齐;生产部门可结合题库设计“改善提案模板”,让理论学习直接服务于产线优化。第二章题型架构与实战示例题库通过“选择题+简答题+案例分析”的复合题型,实现“基础认知-方法落地-系统解决”的能力进阶。一、选择题:精准识别概念与工具场景命题逻辑:聚焦“易混淆工具”“场景化应用”两类考点,避免死记硬背,强调对精益本质的理解。示例1:某汽车零部件厂希望快速识别生产线瓶颈工序,最适合的精益工具是?A.5S现场管理B.价值流图(VSM)C.节拍时间(TaktTime)分析D.全员生产维护(TPM)解析:答案为C。节拍时间分析通过计算“客户需求速率对应的产线节奏”,结合各工序实际工时,可快速定位瓶颈(工时远高于节拍的工序)。A侧重现场整理,B侧重全流程价值分析,D侧重设备效率,均不直接解决瓶颈识别。示例2:精益生产中“muda(浪费)”的核心定义是?A.所有不创造价值的活动B.设备故障导致的停工C.库存积压的原材料D.员工的无效动作解析:答案为A。Muda的本质是“客户不愿付费的活动”,B、C、D是典型的浪费类型(故障浪费、库存浪费、动作浪费),但A是对浪费的本质定义。二、简答题:拆解工具实施的关键步骤命题逻辑:要求清晰阐述工具的“实施逻辑+关键节点”,避免流程的机械复述,强调对“为什么这么做”的理解。示例1:简述“快速换模(SMED)”的核心实施步骤及每一步的目的。参考答案:SMED分为“内部换模”(停机时操作)和“外部换模”(开机时操作),核心步骤:1.区分内外作业:识别换模中必须停机的步骤(如模具安装)和可提前完成的步骤(如模具预热),目的是压缩停机时间;2.内部作业外部化:将部分内部作业(如模具清洁)改为外部完成,进一步减少停机损失;3.优化内部作业:通过标准化、工具改良(如快速夹具),缩短内部换模时间;4.优化外部作业:通过流程简化、并行作业,提升换模前准备效率。最终目标:将换模时间从“小时级”压缩到“分钟级”,实现多品种小批量生产的柔性化。示例2:某工厂推行5S管理,却出现“员工应付、一周后回到原样”的问题,从精益管理的角度分析原因,并提出改进建议。参考答案:核心原因:将5S视为“大扫除”,而非“现场管理的基础工具”,缺乏标准化、责任机制、持续改善的支撑。改进建议:1.认知升级:组织5S培训,明确“整理(区分必要/不必要物品)、整顿(定置定位)、清扫(设备/环境清洁)、清洁(标准化维持)、素养(习惯养成)”的递进逻辑,强调5S是“发现浪费、预防问题”的手段;2.责任到人:绘制“5S责任地图”,明确每个区域的责任人、检查标准、周期;3.可视化管理:用“红牌作战”标记不必要物品,用“定点摄影”对比改善前后,用“目视化看板”公示检查结果;4.PDCA循环:每周召开5S复盘会,针对反复出现的问题(如工具归位混乱),用A3报告分析根本原因(如工具设计不合理),推动持续改善。三、案例分析题:模拟真实场景的系统解决命题逻辑:给出包含“人、机、料、法、环”多要素的复杂场景,要求结合精益工具提出“诊断-方案-验证”的闭环思路,考察系统性思维。示例:某家电组装厂现状:产线有10个工序,日产量800台(每天工作8小时),客户需求节拍为48秒/台。工序工时(秒/台)分别为:50、45、60、40、55、48、52、65、42、58。库存积压严重,客户投诉交付延迟,员工抱怨加班多。问题:1.计算产线平衡率,分析瓶颈工序;2.结合精益工具,提出3条针对性改善建议;3.设计一个“改善效果验证”的指标体系。参考答案:1.产线平衡率计算:产线平衡率=(各工序工时之和)÷(瓶颈工时×工序数)×100%。瓶颈工序为第8工序(65秒,工时最长),总工时=50+45+60+40+55+48+52+65+42+58=515秒。平衡率=515÷(65×10)×100%≈79.2%(低于85%,需改善)。2.改善建议:瓶颈工序优化:对第8工序(65秒)进行ECRS分析(取消、合并、重排、简化),如拆解工序(将部分作业转移到工时较低的工序,如第9工序42秒),或通过工装改良(如设计快速组装夹具)缩短工时;生产线平衡:对工时波动大的工序(如第3工序60秒、第10工序58秒),通过标准化作业(SOP)减少变异;对工时过低的工序(如第4工序40秒),增加作业内容(如质量检验),提升整体效率;拉动式生产:现状是推动式(按计划生产导致库存积压),可引入看板管理,根据客户需求节拍(48秒/台)设置在制品库存上限,用“看板”传递生产指令,减少过量生产;3.效果验证指标:过程指标:产线平衡率(目标≥90%)、瓶颈工序工时(目标≤50秒);结果指标:日产量(目标≥850台)、在制品库存(目标减少30%)、客户交付及时率(目标≥95%);员工指标:加班时长(目标减少20%)、改善提案数量(衡量参与度)。第三章题库使用的进阶策略题库的价值不仅在于“做题”,更在于通过练习建立“精益思维”,并转化为产线改善的行动力。一、场景化练习:从“做题”到“解决问题”岗位适配:一线员工重点练习选择题(工具认知)+简答题(基础方法);班组长侧重案例分析(产线优化);管理者需深度拆解案例中的“系统瓶颈”(如库存积压可能是计划模式问题,而非单纯的产线效率)。工作结合:将题库案例与本企业痛点对标,比如“某厂库存积压”案例,可组织团队研讨“本厂库存高的5个根本原因”,再用VSM工具绘制现状图,对比案例中的改善逻辑。二、团队化应用:打造“精益学习社区”案例共创:每月从企业实际问题中提炼1-2个案例,补充到题库中,组织跨部门研讨(生产、质量、工艺、物流),形成“问题-方案-验证”的实战闭环;技能闯关:设计“精益技能认证”体系,将题库题目按难度分级(初级:选择题;中级:简答题+简单案例;高级:复杂案例+改善提案答辩),与员工晋升、奖金挂钩,激发学习动力。三、动态迭代:跟上制造业变革节奏工具升级:当企业引入新工具(如数字化看板、AI质检),及时更新题库,考察“精益理念+新技术”的融合应用(如“如何用数字化手段优化5S管理?”);行业对标:关注汽车、电子、机械等标杆企业的精益实践(如特斯拉的“极简生产”、丰田的“自働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