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学年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七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_第1页
2025-2026学年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七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_第2页
2025-2026学年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七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_第3页
2025-2026学年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七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_第4页
2025-2026学年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七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5-2026学年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七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关键词一:“迎”——辞旧迎新,扬帆起航(27分)1.(8分)愿你用“迎”“盈”“萤”“赢”四个关键词开启你的人生新篇章。ㅤㅤ恭喜你跨越童年的门槛,正式迈入初中的崭新天地!告别(zhì)气的小学时光,你们迎来了知识探索的新征程,也迎来了自我成长的黄金期。“迎”是一种态度,意味着主动迎接生活中的各种挑战和机遇。面对新的课程和内容,你是否愿意以①的态度应对?面对可能出现的困难,你是否愿意②?请相信自己吧!初中的每一次尝试,都是你挖掘潜力的机会;每一次坚持,都是在为未来的自己(zhù)蓄力量。请大胆去迎接课堂上的每一次提问,去参与社团里的每一场活动,去拥抱成长中的每一个瞬间——不必害怕犯错,因为错误是成长的勋章;不必③,因为探索本就是青春的模样。(1)根据拼音写出正确的汉字。zhìzhù(2)结合语境,在横线上填写正确的成语序号。A.迎难而上B.茫然无措C.勤学好问(3)文中没有使用比喻义的加点词是A.门槛B.机会C.勋章2.(6分)请完成以下诗歌鉴赏任务。秦立彦种子推开头上的土块,石块,树根让城市的水泥地面鼓起,变形。春天,无数花叶从草木的身体萌生。燕子的翅膀只有几寸宽,它们①______。空气几乎不存在,但它②_____,推翻房屋。水没有骨头,但③_____,像无数把刀。(1)请把诗句的序号填写在正确位置。A.雕刻着全世界的海岸B.每年丈量一万里的距离C.愤怒的时候奔走呼号(2)请结合下面的小贴士为这首诗拟一个标题并说明理由。现代诗的标题可以概括抽象主旨,正文则以具体描写支撑,形成虚实互补的效果。3.(10分)小文发现古代文人内心感受往往与地点密切相关,请完成诗文默写。诗文出处感受一箪食,一瓢饮,(1),人不堪其忧,。《论语•雍也》身处贫困的环境,不改乐观豁达。子在川上曰:“(2),不舍昼夜!”《论语•子罕》滔滔流水提示着不忘惜时夜发清溪向三峡,(3)。李白《峨眉山月歌》空间迅速转换,思念之情绵绵不绝。杨花落尽子规啼,(4)。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迁谪之荒远,道路之艰难无不流露着对友人的担忧。(5),崔九堂前几度闻。杜甫《江南逢李龟年》富丽堂皇的府邸见证了过往的美好。(6),。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大漠似雪,月华如霜,边城夜色,宁静苍茫。(7)请再写出七上语文课本中连续两句古诗文(与以上诗句不重复),其中包含至少一个地点。,。4.(3分)“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是王湾《次北固山下》中的名句,后人认为其体现了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请你具体分析。关键词二:“盈”——海纳百川,博采众长(21分)5.(10分)向身边的朋友学习可以充实自己,请完成以下题目。【甲】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选自《<论语>十二章》)【乙】司马牛①问君子,子曰:“君子不忧不惧。”曰:“不忧不惧,斯谓之君子已乎?”子曰:“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选自《论语•颜渊》)【注】①司马牛,相传为宋国大夫桓魋(tuí)的弟弟。传说他的哥哥桓魅参与宋国叛乱,失败后逃跑,司马牛也被迫离宋逃亡到鲁。(1)根据提示翻译文言词语。加点词方法提示解释词义不亦说乎通假字①不逾矩词语迁移:逾越②温故而知新词性转换:形容词→名词③人皆有兄弟,我独亡!借助上下文推断:人皆有兄弟,我独亡!④(2)请翻译【甲】【乙】文划横线句子。①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②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3)请结合【甲】【乙】两文对小语进行开导。到了新学校,我总是担心自己交不到朋友,经常感到孤独……小语,不用担心……6.(11分)走向广阔天地也可以充实自己,请完成以下题目。小语和小文准备打卡宝安“湾区之眼”书城,下面是他们搜集的资料。材料一:官宣官宣!9月26日,就在前海,“湾区之眼”真的要开门营业啦!这不是普通书城,是全球最大的实体书城哦~由深圳出版集团一手打造,简直就是现实版“文化超级游乐园”!这里有多好玩?√不止是看书!艺术花园、科幻感满满的“欢乐META”、潮流人文空间……每个角落都藏着惊喜!√开业狂嗨13天!央视直播、作家见面会、三体沉浸式体验、壁画大展……活动多到爆,根本玩不完!√颜值天花板!建筑像两颗“白玉盘”落在公园里,又像一双眼睛,13万m2超大空间,一边逛书店一边逛公园,拍照打卡秒出片!它到底有多厉害?文化+科技+艺术+旅游……全给你揉在一起!不只是书城,更是能玩、能学、能发呆的“未来文化站”~深圳新晋文旅地标,开学后周末约同学一起来探店呀!mark住日期:9月26日打卡坐标:前海城市新中心材料二:“湾区之眼”部分功能空间及展览活动空间特点建议参观时长新型阅读空间有复古书房、童趣乐园、阅读头等舱等不同风格的阅读区域,带来全新阅读体验。阅读1~2小时湾区民俗馆“壁上丹青•盛世风华——壁画里的大唐”展示唐代壁画高清图片、文物复制展品及VR体验。观展40﹣50分钟《三体》四维空间联合《三体》IP全球独家版权方,沉浸式VR探索体验,以跨越维度的沉浸场景还原《三体》原著经典剧情。体验30分钟了不起的深圳黑科技汇聚深圳最新科技成果,如华为三折叠工艺、比亚迪“天神之眼”等,相关黑科技展品持续上新。体验20分钟机器人展示中心展示各种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让游客体验前沿科技。体验20分钟主题集市科技创意与传统国潮碰撞,展示各种传统民俗创意商品,可逛、可买、可互动。闲逛30~40分钟屋顶花园可散步、休息、眺望海景,周末还有艺术展览、音乐会等文艺活动。15:00有快闪音乐会。时长可灵活安排材料三:致市民朋友的一封信亲爱的市民朋友:“湾区之眼”书城是深圳市为适应新时代公众文化需求,打造的新型城市公共文化空间。其设立初衷,旨在突破传统书店的单一业态,探索一种以阅读为核心、多元文化体验融合共生的“文化+”创新模式。该项目不仅是一个图书销售场所,更致力于构建一个集阅读学习、文化交流、创意展示、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平台。公共文化生活的枢纽:通过引入高品质展览、讲座、艺术活动等,书城力求成为辐射市民的“文化客厅”,激发城市文化活力,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文化产业创新转型的“深圳样本”:我们积极拥抱科技与文化的融合,通过富有设计感的空间与科技互动体验,吸引年轻群体,为传统文化产业的转型升级提供实践路径。全龄友好的文化乐园;书城注重满足不同年龄层市民,特别是青少年家庭的文化消费需求,营造一个能玩能学、寓教于乐的文化环境,实现社会效益与市场效益的统一。“湾区之眼”不仅是一个文化消费场所,更肩负着滋养城市人文精神、塑造湾区文化气质的长远使命。我们将持续推动内容的高质量更新与服务的精细化运营,确保其生命力与吸引力,使其真正成长为深圳这座“爱阅之城”的宝贵文化土壤。湾区之眼管理处2025年9月26日(1)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湾区之眼”是全球最大的实体书城,也是集合了文化、科技、艺术的“未来文化站”。B.乘坐深圳地铁11号线或5号线,从宝华站下车走至A出口,即可到达“湾区之眼”。C.在“湾区之眼”书城,我们既能够领略传统文化的魅力,又能够感受新锐科技的神奇。D.“湾区之眼”书城的目标不仅是提供公共文化服务,更致力于推动城市精神文明建设。(2)小语和小文都喜欢传统文化和音乐,计划享受一个轻松的周末,他们想周六14:00﹣16:00去“湾区之眼”参观。请根据材料二设计一条参观“湾区之眼”的路线并说明理由。(3)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推测书城取名为“湾区之眼”的原因。(4)有人认为:一个过于追求“网红景点”人气效应的书城会削弱其作为阅读场所的“文化功能”。你是否同意这个观点?请结合三则材料谈谈你的看法。“网红景点”:指通过网络平台传播放大其独特景观、文化或体验特质,引发短期流量聚集的旅游目的地。这类景点通常借助短视频传播形成视觉符号,或依托影视IP联动实现快速走红。关键词三:“萤”——萤光虽弱,可照旷野(24分)7.(20分)阅读下面文章,体味微小但动人的情思。拾菌子甫跃辉①上山拾菌子,是小时候的事了。那时总和奶奶一起,背上小背篓,穿过村子,和路上遇到的人打着招呼,慢悠悠地转上后山。一步步往上棽爬,扒开湿漉漉的浓绿草丛,在黑褐的树根边,在鲜红土壤的山坡上,一点儿独特的颜色或形状忽然显露出来。橘红的是早谷菌,铜绿色的是铜绿菌,黑色的是黑大脚,灰白的是鸡枞,小喇叭状的是喇叭裤菌,圆滚滚的是姜疙瘩。另一种圆滚滚的菌子,轻轻一吹就有黑色孢子四散开来,不能吃,但能攥在手里当手榴弹,远远地朝假想中的“敌人”扔去,小小的烟尘顿时在山坡上腾起。②几年前,朋友约我吃饭,有位退休了的老前辈带来了一小包东西,很珍惜地打开,是冷冻的各种菌子。他传授经验,说捡回来的菌子洗干净后,放冰箱里冻起来,吃的时候不要化冻,直接放进火锅,味道跟新鲜的差不多。还说,这是他去年存下的最后一包菌子了。我们当即决定牺牲一只老母鸡来配这珍贵的菌子。咕嘟咕嘟煮起来,不过三五分钟,香气氤氲,我们都化身老饕①,一筷一筷,试图将山野的气息尽数纳入腹中。③有人提议去拾菌子。几个中年人都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我们盯着眼前热气蒸腾的菌子火锅,仿佛看见了雾气蒸腾的山林。④两个月后,终于成行。开车上山,盘山公路转了几圈,不时见到路边停着车,估计都是上山拾菌子的。我们又开了一段路才停下,钻进山林。⑤耗时两三个小时,没找到粉菌、鸡枞之类的名贵菌子,奶浆菌倒是拾了好几袋,又是欣悦,又有点儿失落。当此时,有位朋友的女儿惊呼起来,她找到了一朵很大的粉菌。我们,连同不认识的别的拾菌子的人,都跑过去,排队接过菌子拍照。⑥后面吃菌子的情节,可以忽略不计了。仿佛拾菌子已经把我们的热情耗尽了。⑦这之后,我再次对拾菌子痴迷起来。不像小时候那样,真为了吃那一口新鲜,现在是为了什么呢?为了将自己从规训的生活里摘出来,重新投入山林的野性和自由吗?⑧去年,我还带着家人去后山拾菌子,我想重走当年和奶奶走过的路,不想,杂草繁盛,一视同仁地淹没了道路和水沟。好不容易撕开草莽上了山,烈日当头,暑气滚烫,我们找了一堆大红菌——这在我小时候,自然是不能吃的,不管了,且先收起来。每当我在草丛间发现了一朵菌子,7岁的女儿便急急地分开草,嚷着,不要动,让我来!看她穿过山林的浓绿和热风,朝我奔来,弯腰捡起一朵不知道能不能吃的菌子,小心翼翼地放入袋子——我的心不由地开始柔软。后来,她问过我,家里有没有小背篓呢?她想要一个,上山拾菌子时带着。⑨今年再次带女儿回施甸拾菌子。小朋友一路高声唱:“采蘑菇的小姑娘,背着一个大竹筐……”但我疏忽了,忘了给她带一只小背篓。⑩在一座陌生的山边停车,找了一圈,只找到十来朵不能吃的菌子,和一些松香。但这丝毫没减弱小朋友的兴致,哪怕是便宜的松香,也能让她面露喜色,和小时候的我几无二致。⑪有一会儿,只有我和女儿待在一起,鲜亮的日光从树梢倾斜而下,灌注在我们的脸上、身上。四周杂草蜂拥而来,鸟鸣、蝉噪,闪烁如繁星。我喊了孩子的乳名,说,你听。她说,听什么?我说,你听那松涛,是风吹过松树梢头。我们现在,就像在大海底。(选自《人民日报》2025年07月21日,有改动)①老饕(tāo):网络流行词,常用来形容对饮食文化有深入了解的资深美食家。(1)下面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以时间为顺序,记叙了从儿时到当下的几次和菌子相关的经历,表现了对天真烂漫的童年的怀念及对现代生活的思考。B.“小背篓”连接了奶奶带童年的“我”拾菌子、“我”带女儿拾菌子这两个情节,体现了生活的热情在三代人之间延续传递。C.第二段加点词“传授经验”“牺牲”“新鲜”“老饕”用了大词小用的方法讽刺了成年人只重味道而忽视过程的行为。D.全文唯一加双引号的人物语言是女儿的歌词,让这一画面从视觉和听觉角度更有感染力,突出了女儿的天真烂漫。(2)请从语气、语速、重音、停连中任选两个角度给第①段划线句设计朗读并说明理由。橘红的是旱谷菌,铜绿色的是铜绿菌,黑色的是黑大脚,灰白的是鸡枞,小喇叭状的是喇叭裤菌,圆滚滚的是姜疙瘩。(3)自选角度赏析第⑪段划线句子。四周杂草蜂拥而来,鸟鸣、蝉噪,闪烁如繁星。(4)如何理解第③段画波浪线的句子“我们盯着眼前热气蒸腾的菌子火锅,仿佛看见了雾气蒸腾的山林”?(5)文章结尾写到“我们现在,就像在大海底。”这与文中“为了将自己从规训的生活里摘出来”的感慨形成了呼应。请联系生活体验谈谈对“大海底”般感受的理解。(6)以下片段中体现了一个怎样的“小鲁迅”?如果让他自己选择,他会最喜欢《拾菌子》中的哪个场景?请阐述理由。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8.(4分)《朝花夕拾》中,鲁迅先生追溯了成长之“路”。请结合其中一篇分析作者在成长道路上经历了什么关键选择?这条“路”如何引领他走向拯救国民的呐喊之路?(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琐记》《藤野先生》等)关键词四:“赢”——知常明变,赢在内心(48分)9.(48分)作文。你以为的“较量”,是和同学的比赛、和难题的对抗吗?其实它藏在很多小事里:可能是克服拖延,每天多背10个单词的“自我较量”;可能是耐心教同桌解题,一起进步的“温暖较量”;也可能是坚持每天跑步,突破自己体能极限的“成长较量”。这场“赢”,不只是打败别人,更是打败那个不够好的自己,收获一段特别的经历。请以“我赢了这场‘较量’”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要求:不得套作,抄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字数不少于600字。

2025-2026学年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七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关键词一:“迎”——辞旧迎新,扬帆起航(27分)1.(8分)愿你用“迎”“盈”“萤”“赢”四个关键词开启你的人生新篇章。ㅤㅤ恭喜你跨越童年的门槛,正式迈入初中的崭新天地!告别(zhì)气的小学时光,你们迎来了知识探索的新征程,也迎来了自我成长的黄金期。“迎”是一种态度,意味着主动迎接生活中的各种挑战和机遇。面对新的课程和内容,你是否愿意以①的态度应对?面对可能出现的困难,你是否愿意②?请相信自己吧!初中的每一次尝试,都是你挖掘潜力的机会;每一次坚持,都是在为未来的自己(zhù)蓄力量。请大胆去迎接课堂上的每一次提问,去参与社团里的每一场活动,去拥抱成长中的每一个瞬间——不必害怕犯错,因为错误是成长的勋章;不必③,因为探索本就是青春的模样。(1)根据拼音写出正确的汉字。zhì稚zhù贮(2)结合语境,在横线上填写正确的成语序号。A.迎难而上B.茫然无措C.勤学好问(3)文中没有使用比喻义的加点词是BA.门槛B.机会C.勋章【解答】答案:(1)稚贮(2)①C②A③B(3)B2.(6分)请完成以下诗歌鉴赏任务。秦立彦种子推开头上的土块,石块,树根让城市的水泥地面鼓起,变形。春天,无数花叶从草木的身体萌生。燕子的翅膀只有几寸宽,它们①______。空气几乎不存在,但它②_____,推翻房屋。水没有骨头,但③_____,像无数把刀。(1)请把诗句的序号填写在正确位置。A.雕刻着全世界的海岸B.每年丈量一万里的距离C.愤怒的时候奔走呼号(2)请结合下面的小贴士为这首诗拟一个标题并说明理由。现代诗的标题可以概括抽象主旨,正文则以具体描写支撑,形成虚实互补的效果。【解答】(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分析。燕子的翅膀:前文“燕子的翅膀只有几寸宽”强调燕子体型小,后文应突出其飞行能力,选项B“每年丈量一万里的距离”中“一万里”与“几寸宽”形成对比,体现燕子迁徙的遥远距离,故①选B。空气的特性:“空气几乎不存在”与“推翻房屋”构成转折,需表现空气的动态力量。选项C“愤怒的时候奔走呼号”用拟人手法赋予空气情绪和动作,“奔走呼号”能引发“推翻房屋”的结果,故②选C。水的作用:“水没有骨头”强调水的柔软,后文“像无数把刀”突出其锋利,选项A“雕刻着全世界的海岸”中“雕刻”呼应“刀”的比喻,体现水对海岸的侵蚀作用,故③选A。(2)本题考查标题分析。此题答案不唯一。标题《万物的力量》的合理性:标题“万物的力量”是对诗歌抽象主旨的概括——诗歌通过种子破土、树根拱起地面、燕子迁徙、空气摧屋、水如刀等具体意象,展现了万物(自然事物)蕴含的蓬勃或强悍力量。虚实互补效果:标题是“虚”的抽象主旨,正文是“实”的具体描写:以种子、水等具象事物的行为,支撑“万物有力量”的抽象核心,符合现代诗“标题概括主旨、正文具体支撑”的虚实互补特点。答案:(1)①B②C③A(2)示例:标题:《万物的力量》。理由:标题抽象概括“万物(种子、树根、燕子、空气、水)蕴含强大力量”的主旨,正文以种子破石、水如刀等具体描写支撑,形成虚实互补的效果。3.(10分)小文发现古代文人内心感受往往与地点密切相关,请完成诗文默写。诗文出处感受一箪食,一瓢饮,(1)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论语•雍也》身处贫困的环境,不改乐观豁达。子在川上曰:“(2)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子罕》滔滔流水提示着不忘惜时夜发清溪向三峡,(3)思君不见下渝州。李白《峨眉山月歌》空间迅速转换,思念之情绵绵不绝。杨花落尽子规啼,(4)闻道龙标过五溪。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迁谪之荒远,道路之艰难无不流露着对友人的担忧。(5)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杜甫《江南逢李龟年》富丽堂皇的府邸见证了过往的美好。(6)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大漠似雪,月华如霜,边城夜色,宁静苍茫。(7)请再写出七上语文课本中连续两句古诗文(与以上诗句不重复),其中包含至少一个地点。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解答】答案:(1)在陋巷回也不改其乐(易错字:陋)(2)逝者如斯夫(易错字:逝)(3)思君不见下渝州(4)闻道龙标过五溪(5)岐王宅里寻常见(易错字:岐)(6)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易错字:烽)(7)示例一: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示例二: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4.(3分)“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是王湾《次北固山下》中的名句,后人认为其体现了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请你具体分析。【解答】本题考查诗句的赏析。此句意思是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日生残夜”“春入旧年”,都表示时序的交替,而且是那样匆匆不可待,这怎能不叫身在“客路”的诗人顿生思乡之情呢?用“生”字和“入”字使之拟人化,赋予它们以人的意志和情思。诗人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和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江上景物所表现的“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而且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据此分析作答即可。答案:“生”和“入”都采用了拟人手法,将“日”和“春”人格化,赋予它们人的意志和情思,在描述自然的时序更替中,景中含情,景中寓理,给人积极、乐观向上的力量。译文:旅途在青山外,在碧绿的江水前行舟。潮水涨满,两岸之间水面宽阔,顺风行船恰好把帆儿高悬。夜幕还没有褪尽,旭日已在江上冉冉升起,还在旧年时分,江南已有了春天的气息。寄出去的家信不知何时才能到达,希望北归的大雁捎到洛阳去。关键词二:“盈”——海纳百川,博采众长(21分)5.(10分)向身边的朋友学习可以充实自己,请完成以下题目。【甲】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选自《<论语>十二章》)【乙】司马牛①问君子,子曰:“君子不忧不惧。”曰:“不忧不惧,斯谓之君子已乎?”子曰:“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选自《论语•颜渊》)【注】①司马牛,相传为宋国大夫桓魋(tuí)的弟弟。传说他的哥哥桓魅参与宋国叛乱,失败后逃跑,司马牛也被迫离宋逃亡到鲁。(1)根据提示翻译文言词语。加点词方法提示解释词义不亦说乎通假字①同“悦”,愉快不逾矩词语迁移:逾越②逾越温故而知新词性转换:形容词→名词③新的理解和体会人皆有兄弟,我独亡!借助上下文推断:人皆有兄弟,我独亡!④同“无”,没有(2)请翻译【甲】【乙】文划横线句子。①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②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3)请结合【甲】【乙】两文对小语进行开导。到了新学校,我总是担心自己交不到朋友,经常感到孤独……小语,不用担心……【解答】(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①结合“通假字”的方法提示可知,“不亦说乎”句意:不也是很愉快吗?“说”同“悦”,愉快。②结合“词语迁移:逾越”可知,“不逾矩”句意:不会超过规矩。“逾”意思是逾越。③结合“词性转换:形容词→名词”可知,“温故而知新”句意: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新”意思是新的理解和体会。④结合“借助上下文推断:人皆有兄弟,我独亡”可知,别人都有兄弟,唯独我没有。“亡”同“无”,没有。(2)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①重点词:交,交往;信,诚信;传,老师传授的知识。句意: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②重点词:敬,严肃认真;失,差错;而,表并列关系。句意:君子做事严肃认真,不出差错,对人恭敬而有礼貌。(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结合【甲】文“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可知,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是一件快乐的事,在新学校你也会遇到志同道合的朋友;结合【甲】文“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可知,我们要常常反思自己与朋友交往是否诚信,以真诚之心对待朋友,自然能收获友谊;结合【乙】文“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可知,只要我们做事严肃认真,不出差错,对人恭敬而合乎礼节,那么普天下的人都会成为你的兄弟,在新学校你也能交到很多朋友,不会感到孤独的。据此作答即可。答案:(1)①同“悦”,愉快;②逾越;③新的理解和体会;④同“无”,没有(2)①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②君子做事严肃认真,不出差错,对人恭敬而有礼貌。(3)小语,不用担心。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到了新学校,会有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等着你;只要我们以真诚的态度对待他人,做到“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那么四海之内都会是兄弟,在新学校你一定能交到朋友,不会感到孤独的。6.(11分)走向广阔天地也可以充实自己,请完成以下题目。小语和小文准备打卡宝安“湾区之眼”书城,下面是他们搜集的资料。材料一:官宣官宣!9月26日,就在前海,“湾区之眼”真的要开门营业啦!这不是普通书城,是全球最大的实体书城哦~由深圳出版集团一手打造,简直就是现实版“文化超级游乐园”!这里有多好玩?√不止是看书!艺术花园、科幻感满满的“欢乐META”、潮流人文空间……每个角落都藏着惊喜!√开业狂嗨13天!央视直播、作家见面会、三体沉浸式体验、壁画大展……活动多到爆,根本玩不完!√颜值天花板!建筑像两颗“白玉盘”落在公园里,又像一双眼睛,13万m2超大空间,一边逛书店一边逛公园,拍照打卡秒出片!它到底有多厉害?文化+科技+艺术+旅游……全给你揉在一起!不只是书城,更是能玩、能学、能发呆的“未来文化站”~深圳新晋文旅地标,开学后周末约同学一起来探店呀!mark住日期:9月26日打卡坐标:前海城市新中心材料二:“湾区之眼”部分功能空间及展览活动空间特点建议参观时长新型阅读空间有复古书房、童趣乐园、阅读头等舱等不同风格的阅读区域,带来全新阅读体验。阅读1~2小时湾区民俗馆“壁上丹青•盛世风华——壁画里的大唐”展示唐代壁画高清图片、文物复制展品及VR体验。观展40﹣50分钟《三体》四维空间联合《三体》IP全球独家版权方,沉浸式VR探索体验,以跨越维度的沉浸场景还原《三体》原著经典剧情。体验30分钟了不起的深圳黑科技汇聚深圳最新科技成果,如华为三折叠工艺、比亚迪“天神之眼”等,相关黑科技展品持续上新。体验20分钟机器人展示中心展示各种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让游客体验前沿科技。体验20分钟主题集市科技创意与传统国潮碰撞,展示各种传统民俗创意商品,可逛、可买、可互动。闲逛30~40分钟屋顶花园可散步、休息、眺望海景,周末还有艺术展览、音乐会等文艺活动。15:00有快闪音乐会。时长可灵活安排材料三:致市民朋友的一封信亲爱的市民朋友:“湾区之眼”书城是深圳市为适应新时代公众文化需求,打造的新型城市公共文化空间。其设立初衷,旨在突破传统书店的单一业态,探索一种以阅读为核心、多元文化体验融合共生的“文化+”创新模式。该项目不仅是一个图书销售场所,更致力于构建一个集阅读学习、文化交流、创意展示、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平台。公共文化生活的枢纽:通过引入高品质展览、讲座、艺术活动等,书城力求成为辐射市民的“文化客厅”,激发城市文化活力,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文化产业创新转型的“深圳样本”:我们积极拥抱科技与文化的融合,通过富有设计感的空间与科技互动体验,吸引年轻群体,为传统文化产业的转型升级提供实践路径。全龄友好的文化乐园;书城注重满足不同年龄层市民,特别是青少年家庭的文化消费需求,营造一个能玩能学、寓教于乐的文化环境,实现社会效益与市场效益的统一。“湾区之眼”不仅是一个文化消费场所,更肩负着滋养城市人文精神、塑造湾区文化气质的长远使命。我们将持续推动内容的高质量更新与服务的精细化运营,确保其生命力与吸引力,使其真正成长为深圳这座“爱阅之城”的宝贵文化土壤。湾区之眼管理处2025年9月26日(1)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一项是BA.“湾区之眼”是全球最大的实体书城,也是集合了文化、科技、艺术的“未来文化站”。B.乘坐深圳地铁11号线或5号线,从宝华站下车走至A出口,即可到达“湾区之眼”。C.在“湾区之眼”书城,我们既能够领略传统文化的魅力,又能够感受新锐科技的神奇。D.“湾区之眼”书城的目标不仅是提供公共文化服务,更致力于推动城市精神文明建设。(2)小语和小文都喜欢传统文化和音乐,计划享受一个轻松的周末,他们想周六14:00﹣16:00去“湾区之眼”参观。请根据材料二设计一条参观“湾区之眼”的路线并说明理由。(3)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推测书城取名为“湾区之眼”的原因。(4)有人认为:一个过于追求“网红景点”人气效应的书城会削弱其作为阅读场所的“文化功能”。你是否同意这个观点?请结合三则材料谈谈你的看法。“网红景点”:指通过网络平台传播放大其独特景观、文化或体验特质,引发短期流量聚集的旅游目的地。这类景点通常借助短视频传播形成视觉符号,或依托影视IP联动实现快速走红。【解答】(1)本题考查信息筛选与辨析能力。ACD.正确。B.有误,由材料三的地图可知,“湾区之眼”靠近临海站(B2出口)和宝华站(A出口),乘坐5号线/环中线从临海站B2出口,或乘坐11号线/机场线从宝华站A出口可到达,并非仅从宝华站A出口。故选:B。(2)本题考查信息整合与活动设计能力。路线:先参观湾区民俗馆,再前往屋顶花园。理由:由材料二可知,“湾区民俗馆”有“壁上丹青・盛世风华——壁画里的大唐”展览,能让喜欢传统文化的小语和小文领略唐代壁画的魅力,观展时长40﹣50分钟,14:00开始参观,14:50可结束;屋顶花园“15:00有快闪音乐会”,符合两人对音乐的喜好,且可灵活安排时长,15:00﹣16:00的时间也较为充裕。(3)本题考查文本内涵探究能力。由材料一“建筑像两颗‘白玉盘’落在公园里,又像一双眼睛”可知,其建筑外形像眼睛,这是取名“湾区之眼”的视觉形态原因。由材料三“肩负着滋养城市人文精神、塑造湾区文化气质的长远使命”“成长为深圳这座‘爱阅之城’的宝贵文化土壤”可知,它作为文化地标,如同眼睛一样,承担着发现、滋养、塑造湾区文化的功能,这是其文化功能层面的原因。(4)本题考查观点论证与文本整合能力。不同意。由材料一“不止是看书!艺术花园、科幻感满满的‘欢乐META’、潮流人文空间……”“文化+科技+艺术+旅游……全给你揉在一起”、材料二丰富的文化展览与科技体验空间、材料三“以阅读为核心、多元文化体验融合共生的‘文化+’创新模式”“集阅读学习、文化交流、创意展示、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平台”可知,“湾区之眼”虽具有网红景点的人气效应,但它以阅读为核心,融合了文化、科技、艺术等多元体验,是综合性的文化平台,其文化功能并未被削弱,反而通过多元形式拓展了文化传播的广度与深度,吸引更多人关注文化、参与阅读,是对文化功能的创新发展。答案:(1)B(2)路线为湾区民俗馆(14:00﹣14:50)→屋顶花园(15:00﹣16:00)。理由:由材料二可知,湾区民俗馆的唐代壁画展览能满足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喜爱,观展时长40﹣50分钟;屋顶花园15:00的快闪音乐会能满足他们对音乐的喜爱,时长可灵活安排,该路线在14:00﹣16:00的时间范围内,且行程轻松。(3)其建筑外形形似眼睛;由材料三“肩负着滋养城市人文精神、塑造湾区文化气质的长远使命”可知,它如同眼睛,具有发现、滋养、塑造湾区文化的功能,因此取名“湾区之眼”。(4)不同意。由材料一“文化+科技+艺术+旅游……全给你揉在一起”、材料二的新型阅读空间及各类文化科技展览、材料三“以阅读为核心、多元文化体验融合共生的‘文化+’创新模式”可知,“湾区之眼”虽有网红景点的人气效应,但它以阅读为核心,融合多元文化体验,是综合性文化平台,其文化功能不仅未被削弱,反而通过丰富的形式吸引更多人接触文化、参与阅读,实现了文化功能的创新与拓展。关键词三:“萤”——萤光虽弱,可照旷野(24分)7.(20分)阅读下面文章,体味微小但动人的情思。拾菌子甫跃辉①上山拾菌子,是小时候的事了。那时总和奶奶一起,背上小背篓,穿过村子,和路上遇到的人打着招呼,慢悠悠地转上后山。一步步往上棽爬,扒开湿漉漉的浓绿草丛,在黑褐的树根边,在鲜红土壤的山坡上,一点儿独特的颜色或形状忽然显露出来。橘红的是早谷菌,铜绿色的是铜绿菌,黑色的是黑大脚,灰白的是鸡枞,小喇叭状的是喇叭裤菌,圆滚滚的是姜疙瘩。另一种圆滚滚的菌子,轻轻一吹就有黑色孢子四散开来,不能吃,但能攥在手里当手榴弹,远远地朝假想中的“敌人”扔去,小小的烟尘顿时在山坡上腾起。②几年前,朋友约我吃饭,有位退休了的老前辈带来了一小包东西,很珍惜地打开,是冷冻的各种菌子。他传授经验,说捡回来的菌子洗干净后,放冰箱里冻起来,吃的时候不要化冻,直接放进火锅,味道跟新鲜的差不多。还说,这是他去年存下的最后一包菌子了。我们当即决定牺牲一只老母鸡来配这珍贵的菌子。咕嘟咕嘟煮起来,不过三五分钟,香气氤氲,我们都化身老饕①,一筷一筷,试图将山野的气息尽数纳入腹中。③有人提议去拾菌子。几个中年人都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我们盯着眼前热气蒸腾的菌子火锅,仿佛看见了雾气蒸腾的山林。④两个月后,终于成行。开车上山,盘山公路转了几圈,不时见到路边停着车,估计都是上山拾菌子的。我们又开了一段路才停下,钻进山林。⑤耗时两三个小时,没找到粉菌、鸡枞之类的名贵菌子,奶浆菌倒是拾了好几袋,又是欣悦,又有点儿失落。当此时,有位朋友的女儿惊呼起来,她找到了一朵很大的粉菌。我们,连同不认识的别的拾菌子的人,都跑过去,排队接过菌子拍照。⑥后面吃菌子的情节,可以忽略不计了。仿佛拾菌子已经把我们的热情耗尽了。⑦这之后,我再次对拾菌子痴迷起来。不像小时候那样,真为了吃那一口新鲜,现在是为了什么呢?为了将自己从规训的生活里摘出来,重新投入山林的野性和自由吗?⑧去年,我还带着家人去后山拾菌子,我想重走当年和奶奶走过的路,不想,杂草繁盛,一视同仁地淹没了道路和水沟。好不容易撕开草莽上了山,烈日当头,暑气滚烫,我们找了一堆大红菌——这在我小时候,自然是不能吃的,不管了,且先收起来。每当我在草丛间发现了一朵菌子,7岁的女儿便急急地分开草,嚷着,不要动,让我来!看她穿过山林的浓绿和热风,朝我奔来,弯腰捡起一朵不知道能不能吃的菌子,小心翼翼地放入袋子——我的心不由地开始柔软。后来,她问过我,家里有没有小背篓呢?她想要一个,上山拾菌子时带着。⑨今年再次带女儿回施甸拾菌子。小朋友一路高声唱:“采蘑菇的小姑娘,背着一个大竹筐……”但我疏忽了,忘了给她带一只小背篓。⑩在一座陌生的山边停车,找了一圈,只找到十来朵不能吃的菌子,和一些松香。但这丝毫没减弱小朋友的兴致,哪怕是便宜的松香,也能让她面露喜色,和小时候的我几无二致。⑪有一会儿,只有我和女儿待在一起,鲜亮的日光从树梢倾斜而下,灌注在我们的脸上、身上。四周杂草蜂拥而来,鸟鸣、蝉噪,闪烁如繁星。我喊了孩子的乳名,说,你听。她说,听什么?我说,你听那松涛,是风吹过松树梢头。我们现在,就像在大海底。(选自《人民日报》2025年07月21日,有改动)①老饕(tāo):网络流行词,常用来形容对饮食文化有深入了解的资深美食家。(1)下面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CA.文章以时间为顺序,记叙了从儿时到当下的几次和菌子相关的经历,表现了对天真烂漫的童年的怀念及对现代生活的思考。B.“小背篓”连接了奶奶带童年的“我”拾菌子、“我”带女儿拾菌子这两个情节,体现了生活的热情在三代人之间延续传递。C.第二段加点词“传授经验”“牺牲”“新鲜”“老饕”用了大词小用的方法讽刺了成年人只重味道而忽视过程的行为。D.全文唯一加双引号的人物语言是女儿的歌词,让这一画面从视觉和听觉角度更有感染力,突出了女儿的天真烂漫。(2)请从语气、语速、重音、停连中任选两个角度给第①段划线句设计朗读并说明理由。橘红的是旱谷菌,铜绿色的是铜绿菌,黑色的是黑大脚,灰白的是鸡枞,小喇叭状的是喇叭裤菌,圆滚滚的是姜疙瘩。(3)自选角度赏析第⑪段划线句子。四周杂草蜂拥而来,鸟鸣、蝉噪,闪烁如繁星。(4)如何理解第③段画波浪线的句子“我们盯着眼前热气蒸腾的菌子火锅,仿佛看见了雾气蒸腾的山林”?(5)文章结尾写到“我们现在,就像在大海底。”这与文中“为了将自己从规训的生活里摘出来”的感慨形成了呼应。请联系生活体验谈谈对“大海底”般感受的理解。(6)以下片段中体现了一个怎样的“小鲁迅”?如果让他自己选择,他会最喜欢《拾菌子》中的哪个场景?请阐述理由。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解答】(1)本题考查理解分析文章。ABD.正确。C.有误,第二段加点词“传授经验”“牺牲”“新鲜”“老饕”并非讽刺成年人只重味道而忽视过程的行为。“传授经验”体现了老前辈对分享菌子保存方法的热情;“牺牲”一词以一种幽默的方式表现出大家对用老母鸡搭配珍贵菌子的重视;“新鲜”强调菌子刚采摘时的状态;“老饕”则形象地描绘出大家吃菌子时的贪婪和享受,这些词语都增添了文章的趣味性,并非讽刺,该选项理解错误。故选:C。(2)本题考查朗读设计。语气:可以用欢快、兴奋的语气朗读。因为这一段描写了小时候和奶奶上山拾菌子时发现各种不同颜色和形状菌子的情景,充满了童趣和惊喜,用欢快、兴奋的语气能更好地表现出这种情感。语速:语速可以稍快一些。在描述不同菌子时,节奏紧凑,一个接一个地列举,稍快的语速能体现出发现菌子时的急切和兴奋,仿佛迫不及待地要把这些有趣的发现分享出来。重音:重音可以放在“橘红”“铜绿色”“黑色”“灰白”“小喇叭状”“圆滚滚”等描述菌子颜色和形状的词语上。这些词语是这一段的关键信息,通过重读可以突出不同菌子的特点,让听众更清晰地感受到菌子的多样性和独特性。停连:在每种菌子描述之间可以有短暂的停顿,如“橘红的是旱谷菌,//铜绿色的是铜绿菌,//黑色的是黑大脚……”。这样停顿可以让听众有时间消化信息,同时也能体现出不同菌子之间的区分,使表达更有层次感。(3)本题考查赏析句子。从修辞角度:“四周杂草蜂拥而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杂草赋予人的动作“蜂拥而来”,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杂草生长茂盛、肆意蔓延的状态,表现出山林环境的自然和野性。“鸟鸣、蝉噪,闪烁如繁星”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鸟鸣和蝉噪比作闪烁的繁星,将听觉上的声音转化为视觉上的形象,生动地写出了鸟鸣和蝉噪的此起彼伏、充满活力,营造出一种热闹而又充满生机的氛围。从描写角度:这句话从视觉和听觉两个角度进行描写。“四周杂草蜂拥而来”是视觉描写,展现了山林中杂草的繁茂;“鸟鸣、蝉噪”是听觉描写,突出了山林中的声音环境。视觉和听觉相结合,让读者更全面地感受到山林的自然之美和生机勃勃。(4)本题考查理解句子。“我们盯着眼前热气蒸腾的菌子火锅”,热气蒸腾的菌子火锅是当下现实的场景,大家围坐在一起准备享用菌子火锅。“仿佛看见了雾气蒸腾的山林”,雾气蒸腾的山林是拾菌子的地方,是大家向往的自然环境。这句话通过联想,将眼前的菌子火锅与雾气蒸腾的山林联系起来,表明大家在吃菌子火锅时,脑海中浮现出了在山林中拾菌子的情景,体现了大家对拾菌子这一活动的期待和向往,也表现出拾菌子活动在大家心中留下的深刻印象,以及大家对自然、对自由生活的向往。(5)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为了将自己从规训的生活里摘出来”表达了作者对现代规训生活的厌倦,渴望摆脱束缚,回归自然和自由。“大海底”般的感受是一种身处广阔、自由、充满未知和探索乐趣的环境中的体验。在生活中,当我们长时间处于忙碌、压力大的工作或学习状态,被各种规则和要求所束缚时,就会渴望一种放松和自由。就像在广阔的大海中,我们可以自由地遨游,探索未知的世界,没有过多的限制和压力。文章结尾写“我们现在,就像在大海底”,作者和女儿在山林中,周围是茂密的杂草、鸟鸣蝉噪,仿佛置身于一个广阔而自由的世界,摆脱了现代生活的规训,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包容和自由,这种感受与“为了将自己从规训的生活里摘出来”相呼应,都表达了对自由、自然生活的向往和追求。(6)本题考查拓展探究。片段中的“小鲁迅”充满了好奇心和探索欲。他对何首乌根是否能成仙充满好奇,所以常常拔它起来;不怕刺去摘覆盆子,还觉得覆盆子色味比桑椹好。这体现出他天真烂漫、勇于探索的性格特点。如果让他自己选择,他可能会最喜欢《拾菌子》中“另一种圆滚滚的菌子,轻轻一吹就有黑色孢子四散开来,不能吃,但能攥在手里当手榴弹,远远地朝假想中的‘敌人’扔去,小小的烟尘顿时在山坡上腾起”这一场景。因为这个场景充满了童趣和想象力,和小鲁迅在百草园中的行为类似,都是孩子利用身边的事物进行游戏和探索,能满足他对世界的好奇和探索欲望,让他感受到自由和快乐。答案(1)C(2)示例:语气用欢快、兴奋的,因为能体现发现菌子的童趣和惊喜;重音放在描述菌子颜色和形状的词语上,突出菌子特点。(3)示例:运用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杂草蜂拥而来”拟人化写出杂草茂盛,“鸟鸣、蝉噪如繁星”比喻写出声音的活力,从视觉和听觉角度描写,展现山林的生机。(4)示例:由眼前菌子火锅联想到拾菌子的山林,体现对拾菌子活动的期待向往和对自然自由生活的向往。(5)示例:“大海底”般感受是身处广阔自由、充满未知探索乐趣的环境。生活中被规训时渴望这种自由,结尾写像在大海底,体现摆脱规训,感受自然自由。(6)示例:片段中“小鲁迅”充满好奇心和探索欲。他可能最喜欢《拾菌子》中把圆滚滚菌子当手榴弹扔的场景,因充满童趣想象,满足其好奇探索欲。8.(4分)《朝花夕拾》中,鲁迅先生追溯了成长之“路”。请结合其中一篇分析作者在成长道路上经历了什么关键选择?这条“路”如何引领他走向拯救国民的呐喊之路?(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琐记》《藤野先生》等)【解答】本题考查对名著情节和人物的把握。《藤野先生》中,鲁迅经历了“弃医从文”的关键选择,这条因认清国民精神麻木而转变的道路,直接引领他走向以文字唤醒民众的呐喊之路。鲁迅早年赴日留学,选择学医是希望通过医术救治像父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