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心理健康主题班会方案_第1页
班级心理健康主题班会方案_第2页
班级心理健康主题班会方案_第3页
班级心理健康主题班会方案_第4页
班级心理健康主题班会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班级心理健康主题班会方案一、班会背景与意义青少年阶段是心理发展的关键期,学业竞争、人际磨合、自我认知探索等多重压力易引发焦虑、敏感、情绪内耗等心理困扰。班级作为学生成长的核心社群,需通过系统性心理引导,帮助学生建立“认知-调节-互助”的心理支持体系,将心理健康意识转化为日常成长的“内在养分”。本次班会以“体验式学习+同伴互助”为核心,旨在打破“心理问题=脆弱”的认知误区,让学生在安全的氛围中探索自我、理解他人,掌握可迁移的心理调节技能。二、班会目标1.认知层面:识别学业焦虑、人际冲突、自我否定等常见心理困扰的表现与成因,理解“心理波动是成长的常态”;2.技能层面:掌握2-3种实用情绪调节技巧(如正念呼吸、合理表达),能在日常场景中自主应用;3.关系层面:建立班级心理支持网络,增强同学间的共情与互助意识,降低心理困扰的“孤独感”;4.行动层面:激发学生主动关注心理状态的意识,形成“日常心理保健”的行为习惯(如记录情绪、主动求助)。三、班会核心要素时间:周五下午第3节课(约45分钟,可根据班级节奏调整)地点:XX班教室(提前布置为围坐式场地,摆放绿植、暖光串灯,营造安全放松的氛围)参与人员:全班学生、班主任(或学校心理教师)四、前期筹备细节(一)资料与道具准备1.困惑调研:提前3天以匿名问卷收集学生近期的心理困惑(如“最近让你纠结的事”“希望获得的支持”),分类整理出“学业压力”“人际矛盾”“自我认同”三类典型问题;2.视觉素材:制作PPT(含心理知识科普、案例漫画、技巧演示)、短视频(如《大脑的情绪管理课》片段,时长3分钟);3.互动道具:彩色卡片(用于匿名提问、书写支持语)、小奖品(书签、励志便签本)、瑜伽垫(正念练习用)、画纸+彩笔(情绪涂鸦用)。(二)场地与人员筹备1.空间设计:将课桌摆成圆形或U型,预留中央活动区;在角落设置“情绪树洞”信箱,投放匿名卡片;2.主持人培训:选定1-2名学生主持,提前演练流程,要求语言自然、节奏灵活(避免“流程化提问”,多用“我很好奇…”“有没有同学愿意补充?”等开放式引导);3.支持团队:安排心理委员、班委作为“观察员”,留意同学情绪变化,必要时通过递纸条、拍肩膀等方式提供支持。五、班会流程设计(45分钟)(一)暖场破冰:“心灵温度计”(5分钟)主持人发放彩色卡片,邀请学生用1个词语/emoji描述当下心情(如“焦虑😣”“平静🍵”“期待✨”),随机抽取3-5张分享;过渡语:“我们的情绪就像天气,会变化也会被看见。今天,让我们一起聊聊心里的‘小天气’,学习如何让阳光照进来。”(二)困惑解码:“心灵树洞的秘密”(15分钟)1.匿名提问墙:将前期收集的典型困惑(如“考试前总失眠”“和朋友吵架后很自责”)打印成卡片,分组讨论“这个困惑可能的成因是什么?如果是你,会怎么应对?”;2.全班共创:每组推选代表分享讨论结果,老师结合心理学理论(如用“耶克斯-多得森定律”解释考试焦虑),引导学生理解“困扰的普遍性”与“解决的可能性”;*示例引导*:“其实,考试焦虑是大脑的‘保护机制’在提醒你重视目标,但过度焦虑会像‘油门踩太猛’,我们需要学习‘换挡’的技巧。”3.现场提问:开放“匿名提问”环节,学生可将新困惑写在卡片上投入“情绪树洞”,老师选取1-2个共性问题现场答疑。(三)技巧实践:“心理工具箱”体验(20分钟)模块1:正念呼吸——“____”感官锚定法老师示范:闭眼,用5秒吸气(感受腹部隆起)、4秒屏息、3秒呼气(腹部收缩),重复3次;同时引导关注“此刻脚底的触感、鼻尖的气息、耳边的声音”,将注意力从焦虑事件拉回当下;学生体验:两两一组,互相观察呼吸节奏,分享“体验后身体的变化”(如“肩膀放松了”“心里没那么慌了”)。模块2:情绪表达——“情绪涂鸦与倾诉”发放画纸与彩笔,邀请学生用颜色、线条画出当下的情绪(如“红色的愤怒”“灰色的迷茫”);自愿分享画作,或选择“把画纸折成纸飞机,投向教室后方的‘情绪回收站’”,象征“与情绪和解”;老师补充:“情绪没有对错,表达出来就是疗愈的开始。下次难过时,试试‘说出来’或‘画出来’,代替‘憋在心里’。”(四)互助行动:“心灵伙伴计划”(5分钟)发放“支持卡片”,学生在卡片上写下一句鼓励的话(如“你笑起来的样子超有感染力,别太苛责自己啦~”),随机传递给一位同学;宣布“班级心理互助小组”成立:由心理委员牵头,每周开展1次“茶话会”,分享本周的“小确幸”与“小困扰”,形成长期支持机制。(五)总结升华(5分钟)班主任总结:“今天我们看到了彼此的‘小困扰’,也找到了‘小方法’。记住,心理健康就像健身,需要日常‘锻炼’——明天起,试试每天做一件‘滋养心理’的事,比如和朋友散步、记录3件开心的小事。老师和同学们,永远是你的‘心理队友’。”六、后续延伸行动1.心理信箱:在教室角落设置“心灵信箱”,学生可匿名投递困惑或建议,每周由心理委员整理,邀请老师或学长答疑;2.主题打卡:在班级群发起“心理元气打卡”,鼓励学生分享每日的“心理滋养行动”(如“今天我主动和同桌打招呼,感觉超棒!”);3.系列活动:每月开展1次心理主题活动(如“压力挑战赛”“优点轰炸大会”),持续强化心理支持氛围。七、注意事项1.隐私保护:分享环节强调“尊重他人的故事,不追问、不评判”,匿名提问不暴露个人信息;2.情绪安全:若有学生在分享中情绪激动,主持人可温和引导“我们先给TA一点时间平静,之后单独聊聊,好吗?”,并安排心理委员后续跟进;3.时间把控:每个环节设置倒计时提醒,确保流程紧凑,避免拖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