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梨园瑰宝3舞蹈到底人间欢乐多(片段)教学设计-辽海初中音乐七年级下册_第1页
第四单元梨园瑰宝3舞蹈到底人间欢乐多(片段)教学设计-辽海初中音乐七年级下册_第2页
第四单元梨园瑰宝3舞蹈到底人间欢乐多(片段)教学设计-辽海初中音乐七年级下册_第3页
第四单元梨园瑰宝3舞蹈到底人间欢乐多(片段)教学设计-辽海初中音乐七年级下册_第4页
第四单元梨园瑰宝3舞蹈到底人间欢乐多(片段)教学设计-辽海初中音乐七年级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单元梨园瑰宝:3舞蹈到底人间欢乐多(片段)》教案学科初中音乐年级册别七年级下册共1课时教材辽海版(2024)授课类型新授课第1课时教材分析教材分析本课选自黄梅戏经典剧目《牛郎织女》中的舞蹈唱段《到底人间欢乐多(片段)》,是“梨园瑰宝”单元的重要组成部分。该片段以中慢板节奏、恬静抒情的旋律,描绘了丰收时节瓜果飘香、稻浪翻涌、夜深人静仍笑声不断的田园生活图景,展现了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由衷赞美与幸福感。歌词通俗生动,富有生活气息,旋律优美流畅,具有浓郁的地方戏曲色彩和鲜明的民族风格。通过学习此片段,学生能够感受黄梅戏独特的音乐语言、表演形式及文化内涵,增强对传统戏曲艺术的审美体验与文化认同,为后续学习戏曲身段、唱腔、伴奏等打下基础。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初期,身心发展迅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具备一定的音乐感知能力和模仿能力,但对传统戏曲的认知较为浅显,普遍认为戏曲“枯燥”“听不懂”,存在一定的认知偏见。部分学生曾接触过京剧或地方戏,但缺乏系统了解。在音乐表现力方面,虽有表现欲望,但肢体协调性、舞台表现力尚不成熟。因此,教学中需以“情境沉浸+任务驱动”为核心策略,通过“闻瓜香、尝鲜果、听人说”的趣味化身段训练,降低理解门槛,激发兴趣;结合多媒体视听资源,打破“戏曲=老古董”的刻板印象,引导学生从“被动听”转向“主动演”,实现从“知其然”到“知其所以然”的转变。针对学习难点,采用分层任务设计,如基础动作模仿、进阶情感表达、创编小组合演等,确保全体学生都能参与并获得成就感。课时教学目标音乐审美感知1.能准确聆听并分辨《到底人间欢乐多(片段)》的旋律走向与节奏特点,感受其恬静、情不自禁的情感基调。2.能结合歌词内容,用身体动作形象表达“瓜果累累”“稻海荡金波”“人笑语”等生活场景,体会戏曲音乐与生活情境的紧密联系。音乐表现能力1.能独立完成“闻瓜香”“尝鲜果”“听一听”三个核心身段动作,做到动作舒展、姿态自然、节奏准确。2.能在教师示范与同伴协作下,尝试将身段动作与歌词旋律相结合,进行简单的情境化表演,初步掌握戏曲表演的基本肢体语言。音乐创意实践1.能根据“丰收夜”的主题,自主创编一组新的戏曲身段动作,如“摘葡萄”“挑担子”“舞秧歌”等,并在小组内展示。2.能在集体合作中提出合理建议,优化表演组合,体现团队协作与创新意识。文化理解1.能说出黄梅戏的起源地、代表人物及基本特征,理解其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价值。2.能通过本课学习,表达对劳动人民智慧与幸福生活的敬意,树立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意识。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准确把握《到底人间欢乐多(片段)》的旋律节奏与情感表达,能用身体语言还原歌词描绘的生活画面。2.掌握“闻瓜香”“尝鲜果”“听一听”三个典型戏曲身段动作的基本要领与表演技巧。难点1.如何将抽象的音乐情绪转化为具体的、富有美感的身体动作,实现“声情并茂、形神兼备”的表演。2.在小组合作中如何协调动作统一性与个性表达之间的关系,避免表演流于形式或混乱无序。教学方法与准备教学方法情境探究法、合作探究法、讲授法、演示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黄梅戏《牛郎织女》片段视频、音频文件、戏曲身段动作分解图、道具(仿真瓜果、小篮子)、背景音乐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情境导入,初识黄梅戏之美【5分钟】一、故事引路,开启“丰收之约”(一)、讲述传说,引出课题1.教师以富有感染力的语气娓娓道来:“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很久很久以前,天上有一位勤劳善良的织女,她偷偷下凡,来到人间,与一位名叫牛郎的农夫相识相爱,两人一起耕田种地,过着平凡却幸福的日子。他们最开心的时刻,就是秋收时节——瓜果满园,稻浪翻滚,夜深人静,还能听见远处传来的欢声笑语。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这个美丽的传说,去听听那句‘到底人间欢乐多’的深情吟唱。”2.引导提问:“如果让你用一个词来形容这种生活,你会想到什么?是‘热闹’?‘甜蜜’?还是‘满足’?”3.小结:这句唱词,正是对平凡生活中最真实、最纯粹的幸福的礼赞。而这段唱腔,就来自我们今天的主角——黄梅戏。二、视听交融,感受戏曲魅力(一)、播放视频,初听旋律1.教师播放《牛郎织女》中《到底人间欢乐多(片段)》的完整演唱视频(含舞台表演),要求学生边看边思考:这段音乐给你什么样的感觉?是欢快的?忧伤的?还是宁静的?2.提问引导:“你能听出哪些熟悉的乐器声音吗?比如弦乐、打击乐?它们是如何配合歌唱营造氛围的?”3.逐行朗读:“瓜果累累,风吹稻海荡金波。夜静犹闻人笑语,到底人间欢乐多。”4.重点强调:“‘中慢板’意味着速度适中,节奏平稳,像溪水缓缓流淌;‘恬静、情不自禁地’则是告诉我们,演唱者是在一种内心充满喜悦、忍不住想要表达的状态下歌唱的。”5.再次播放音频,让学生闭眼聆听,感受旋律线条的起伏与情感的流动。(二)、揭示身份,建立文化认知1.教师介绍:“这首曲子的词作者是陆洪非、金芝,曲作者是时白林、方绍墀,它出自著名的黄梅戏剧目《牛郎织女》。黄梅戏起源于安徽安庆一带,已有两百多年历史,2006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展示黄梅戏代表性人物(如严凤英、韩再芬),简要介绍其艺术成就。3.提问:“为什么黄梅戏被称为‘中国最美的乡村音乐’?它的旋律为什么听起来特别亲切?”4.学生自由发言后,教师总结:因为它根植于民间生活,语言通俗,旋律优美,充满了对劳动与爱情的赞美。1.认真倾听故事,产生情感共鸣。2.思考并回答问题,分享个人感受。3.观看视频,初步感知音乐风格。4.听辨乐器,关注音乐与情绪的关系。评价任务情绪感知:☆☆☆歌词理解:☆☆☆文化认知:☆☆☆设计意图通过“神话故事+视听体验”的双线导入,构建真实可感的学习情境,打破学生对戏曲“古老难懂”的刻板印象。以“丰收之夜”为核心意象,将抽象的音乐情感具体化、生活化,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探索欲,为后续身段学习奠定情感基础。同时,渗透非遗文化教育,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二、分步解析,掌握身段动作【15分钟】一、聚焦“闻瓜香”——嗅觉的诗意表达(一)、教师示范,分解动作1.教师站定于讲台前,双手轻轻抬起至胸前,掌心朝上,指尖微张,如捧一缕清风。随后,左手缓慢向左前方伸展,右手随之轻柔地向右上方扬起,形成“探花”姿态。2.关键细节讲解:“注意手腕要柔软,像花瓣轻轻飘落;手指尖要微微翘起,仿佛能触到空气中淡淡的瓜果清香。眼神随手移动,目光专注,仿佛真的闻到了那沁人心脾的甜香。”3.强调节奏:“这一动作应配合‘瓜果累累’四个字,每个字对应一次微小的呼吸与抬手,整体控制在4拍内完成,保持连贯流畅。”4.配合口令:“一——二——三——四,闻!(手势到位)”5.分组练习:将全班分为6个小组,每组8人,指定组长负责监督动作标准与节奏统一。6.巡视指导:重点关注学生是否出现“僵硬”“动作过快”“眼神游离”等问题,及时纠正。7.补充说明:若学生动作不到位,可使用“想象法”——“请闭上眼睛,想象你正站在一片成熟的西瓜地里,一股清凉的瓜香扑面而来,你忍不住深深吸了一口气……”二、聚焦“尝鲜果”——味觉的灵动再现(一)、教师示范,分解动作1.教师从“闻瓜香”姿势自然过渡,右手缓缓收回至嘴边,食指轻点嘴唇,然后舌尖轻触上唇,做出“舔一舔”的小动作。2.细节强调:“动作要极小,但要有‘回味’的感觉。可以配合轻微点头,表示‘真甜啊’。”3.节奏提示:“‘风吹稻海荡金波’这句歌词对应‘尝鲜果’动作,应放在第二拍起始,持续两拍,与前一个动作自然衔接。”4.加入表情:提醒学生“嘴角微扬,眼睛弯成月牙”,展现品尝后的愉悦。5.分组练习:各小组轮流展示,其他小组观察并给予反馈。6.教师点评:“注意动作的‘小’与‘精’,不要夸张,要体现‘悄悄尝’的私密感。”7.进阶挑战:邀请几位学生尝试加入“咂嘴”音效,模拟吃水果的声音,增强表现力。三、聚焦“听一听”——听觉的细腻捕捉(一)、教师示范,分解动作1.教师双手置于耳侧,掌心向外,身体微微前倾,头略偏向一侧,做出“竖起耳朵听”的姿态。2.动作要点:“肩膀放松,颈部拉长,像一只警觉的小鸟。耳朵要真正‘贴’在声音上,眼神聚焦远方,仿佛听见了遥远的笑声。”3.节奏安排:“‘夜静犹闻人笑语’这句歌词对应‘听一听’动作,应在第三拍开始,持续两拍,与前后动作形成对比。”4.延伸训练:教师播放一段模糊的人声笑声录音,让学生在“听一听”动作中辨别声音来源。5.小组合作:两人一组,一人扮演“说话者”,另一人做“倾听者”,练习眼神交流与反应。6.反馈机制:每组表演后,由其他组用“点赞”或“鼓掌”方式给予鼓励,强化正向激励。1.专注观察教师示范,记住动作顺序与细节。2.在小组内反复练习,互相纠正。3.用心体会“闻”“尝”“听”的心理状态。4.主动参与互动游戏,提升表现力。评价任务动作规范:☆☆☆节奏准确:☆☆☆情感投入:☆☆☆设计意图采用“分解—模仿—反馈”三步教学法,将复杂的戏曲身段拆解为可操作、可感知的微动作,降低学习难度。通过“感官代入法”(闻、尝、听)激活学生的身体记忆与情感体验,使动作不再是机械重复,而是内心情感的真实外化。分组练习与互评机制促进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自我监控与批判性思维。三、综合演绎,创编情景剧【15分钟】一、任务发布:打造“丰收夜晚会”(一)、布置任务,明确要求1.教师宣布:“现在,我们即将举办一场‘丰收夜晚会’!每个小组将扮演一个‘村寨家庭’,用刚才学到的‘闻瓜香’‘尝鲜果’‘听一听’动作,配合《到底人间欢乐多》的旋律,编排一段30秒左右的微型情景剧。”2.明确要求:必须包含三个核心动作;动作与歌词同步,节奏一致;要有简单的表情变化与眼神交流;可适当添加道具(如瓜果、小篮子)增强效果。3.分组行动:每组8人,推选一名“导演”负责统筹安排。4.教师巡视指导,提供创意建议,如:“可以加一句‘哎哟,这瓜真甜!’的台词”“可以用扇子模拟风”等。5.时间控制:限时8分钟准备,倒计时提醒。二、展演与互评:精彩纷呈的“村晚”(一)、小组展演1.每组依次上台表演,背景播放原曲音频。2.教师作为“主持人”,在每组表演前做简短介绍,如:“下面有请‘红果果村’带来他们的丰收之夜!”3.其他小组认真观看,记录亮点与改进建议。4.每组表演结束后,由教师与同学共同点评:优点是什么?(如:动作整齐、表情生动)可改进之处?(如:节奏稍快、动作不够连贯)5.所有小组表演完毕后,教师进行总结性评价:“大家的表现太棒了!不仅学会了动作,更把劳动的喜悦演活了!特别是‘绿叶村’组,用小篮子装瓜果,还加了‘哎呀,好重啊’的台词,非常有生活气息!”三、升华主题:从“看戏”到“懂戏”(一)、引导反思,深化理解1.教师提问:“为什么说‘到底人间欢乐多’?仅仅是因为瓜果丰收吗?”2.引导学生思考:“是家人团聚的温暖,是邻里互助的真情,是劳动带来的满足感,这些才是真正的‘欢乐’。”3.结合现实:联系校园生活,提问:“我们在班级里一起打扫卫生、筹备联欢会,是不是也感受到了‘人间欢乐多’?”4.升华主题:鼓励学生珍惜当下,感恩生活,立志成为传统文化的传播者。1.小组讨论,确定角色分工与表演流程。2.合作排练,尝试动作与音乐融合。3.上台展演,展示创作成果。4.观看他人表演,积极评价与学习。评价任务创意呈现:☆☆☆合作默契:☆☆☆情感表达:☆☆☆设计意图以“创编微型情景剧”为核心任务,将知识学习转化为创造性实践,实现“做中学”。通过角色扮演、道具运用、即兴发挥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表现欲。小组展演与互评机制促进深度交流,培养学生的审美判断力与社会责任感。最后的主题升华,引导学生从“欣赏戏曲”走向“理解生活”,实现美育与德育的有机融合。四、课堂小结,拓展延伸【5分钟】一、回顾梳理,提炼收获(一)、师生共忆,构建知识框架1.教师引导:“今天我们学习了哪首歌曲?它属于哪种戏曲?有哪些关键词?”2.学生抢答:“《到底人间欢乐多》——黄梅戏——瓜果累累、稻海荡金波、人笑语。”3.教师板书关键词,形成思维导图:“黄梅戏”→“《牛郎织女》”→“中慢板”→“闻瓜香”“尝鲜果”“听一听”→“人间欢乐多”4.强调:“这些动作不是随便做的,它们都是有生活依据的,是对真实情感的表达。”二、作业布置,延续学习热情(一)、基础任务:巩固所学1.请在家录制一段1分钟的视频,完整表演“闻瓜香”“尝鲜果”“听一听”三个动作,配上《到底人间欢乐多》的音频,发送给老师。2.完成课本第45页“练一练”:听辨音频,判断歌曲的情绪是“欢快”“悲伤”还是“宁静”?并说明理由。(二)、拓展任务:文化探寻1.请查阅资料,了解黄梅戏的其他著名剧目,如《天仙配》《女驸马》,任选一部写一段200字的简介。2.若有条件,可观看一场黄梅戏演出录像,写下你的观后感(不少于100字)。1.回顾本课内容,参与知识梳理。2.明确课后任务,做好记录。3.课后主动完成作业,拓展视野。评价任务知识梳理:☆☆☆任务完成:☆☆☆拓展意愿:☆☆☆设计意图通过“问答式回顾”帮助学生构建清晰的知识体系,强化记忆。作业设计遵循“基础+拓展”双轨制,兼顾全体学生与学有余力者的差异需求。通过视频录制、资料查阅、观后感写作等形式,将课堂学习延伸至课外,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研究能力,实现“课内学、课外用”的闭环。作业设计一、基础巩固1.请写出《到底人间欢乐多(片段)》的歌词中,描写“瓜果”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请写出描写“稻谷”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请写出描写“夜晚人声”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请将下列动作与对应的歌词匹配:(1)闻瓜香()①夜静犹闻人笑语(2)尝鲜果()②瓜果累累,风吹稻海荡金波(3)听一听()③到底人间欢乐多5.请判断以下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黄梅戏起源于湖南。()(2)《牛郎织女》是黄梅戏的经典剧目。()(3)“中慢板”表示音乐速度很快。()(4)“闻瓜香”动作是为了表现嗅觉感受。()二、拓展提升1.请你模仿“闻瓜香”“尝鲜果”“听一听”的动作,设计一个新的戏曲身段动作,用于表现“赏梅花”或“采茶”。请用文字描述动作要领,并说明其背后的情感含义。(1)动作名称:_________(2)动作描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情感寓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请结合本课所学,谈谈你对“人间欢乐多”这句话的理解。你认为什么是真正的“欢乐”?请用不少于150字的文字表达你的观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解析】一、基础巩固1.瓜果累累,风吹稻海荡金波。2.风吹稻海荡金波。3.夜静犹闻人笑语。4.(1)②;(2)②;(3)①5.(1)×;(2)√;(3)×;(4)√二、拓展提升1.(示例)(1)动作名称:赏梅花(2)动作描述:双脚并拢站立,双手缓缓抬起至胸前,掌心相对,指尖向上,如捧一朵梅花。随后,双臂轻轻向两侧打开,如同花朵绽放。头部微微仰起,眼神温柔凝视远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