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山西省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II)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 (共4题;共8分)1. (2分) (2017深圳模拟)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句是( ) A . 历代统治者如此垂青关羽,给他追加一个个尊贵的谥号,无非是希望自己的臣子能够见贤思齐 , 也像关羽效忠蜀汉一样效忠自己。B . 虽然中消协“叫停”一次性餐具收费已半月有余,但“叫停令”并未立竿见影 , 不少餐饮商家仍在未明示的情况下仅提供收费餐具。C . 什么样的记忆才不会被时间风化?肯定是那些在人生路上烙下深刻印记的经历,或者是民族发展中刻骨铭心的事件。D . 在向高考冲刺的紧张阶段,备考复习缺乏通盘考
2、虑,目无全牛 , 顾此失彼,这是许多高三同学复习收获不大的重要原因。2. (2分) (2018高一下天水开学考)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 A . 从意外致残、生活无望到残奥会夺冠,并获得“中国青年五四奖章”,他走出了一条不平凡的人生道路。B . 该型飞机在运营成本上是其他同级别机型的13至2倍,优势明显;在商载、航程、航速等方面也极具竞争力。C . 学校宿舍、教学楼等人群密集区,一旦发生火灾,后果不堪设想,因此学生掌握火灾中自救互救相当重要。D . 央视大国工匠系列节目反响巨大,工匠们精益求精、无私奉献的精神引发了人们广泛而热烈的讨论和思考。3. (2分) (2017高一
3、上金东月考)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我一直认为,除了三国演义中的小说形象,真实的诸葛亮之所以能够在中国历史上获得超常名声,多半是因为这篇出师表。_,_,_。_,_,_。杜甫诗中所写的“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就是这个意思。也会使一代代拥有英雄情怀的后人追思、感慨即便是一次失败的行动历史上比他更具政治能量和军事成就的人物太多了而一旦有了文学印记却都没有留下这样的文学印记因此也都退出了人们的记忆A . B . C . D . 4. (2分) (2017高三上南阳期末)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 . 每年的教师节,几位高足总来看望我,让为师
4、深感欣慰。B . 您提出的要求太苛刻了,我们公司没有这个条件,也没有这个能力,恕难从命。C . 因不慎,在本小区丢失一把钥匙,给我的生活造成不便,请拾到者奉告本人,本人不胜感谢!D . 扶贫是惠民工程,是国家战略,扶贫工作队员要经常惠顾每一个贫困家庭,帮助他们脱贫致富。二、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18分)5. (6分) (2016高三上巴彦淖尔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同其它林木相比,竹子颇有一些独特之处,如虚心、有节、清拔凌云、不畏霜雪、随处而安等等。这些特点,很自然地与历史上某些审美趣味、伦理道德意识发生契合,进而被引入社会伦理美学范畴,成为君子贤人等理想人格的化身,并对中国传统文
5、化的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不仅春风得意的封建宠儿常常以竹来互相吹捧或以竹自诩,那些落泊荒野的书生和隐居“南山”、待价而沽的名士,也普遍寓情于竹、引竹自况。在这种独特的文化氛围中,有关竹子的诗词歌赋层出不穷,画竹成为中国绘画艺术中一个重要门类,封建士大夫在私园、庭院中种竹养竹以助风雅,亦成为普遍风气。最早赋予竹以人的品格,把它引入社会伦理范畴的,恐怕要算礼记了。礼记祀器中说:“其在人也,如竹箭之有筠也,如松柏之有心也。二者居天下之大端矣,故贯四时而不改柯易叶。”魏晋时期政治局势反复无常,文人士子意气消沉,以阮籍、嵇康为代表的一批失意文人,为逃避现实,不与当权者合作,遁隐竹林,借竹之高标、清姿佐己之
6、风流,在当时社会引起很大震动,对后代封建文人的行止也产生了莫大影响,可以说,敬竹崇竹、寓情于竹、引竹自况,竹林七贤乃是“始作俑者”。自此以后,中国的文人士大夫便与竹子结下了不解之缘。晋室东渡之后,文人士子大量南逃,南方秀丽的山水将他们从对现实的迷惘、懑闷中解脱出来,他们纵情山水、远离尘嚣,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广袤的竹林正是他们托身、浪迹之所,竹子清丽俊逸、挺拔凌云的姿质令风流名士们沉醉痴迷。一时间,闻有好竹即远涉造访而不通名姓者有之,种竹十顷栖居林中者有之,对竹啸吟终日不辍者亦有之,王徽之、张廌、翟庄、袁粲等,是其中风流最著者;王徽之乃至声称:不可一日无此君!这一时期,文人雅士赋竹、赞竹,为竹作
7、谱,蔚成风气,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植物专谱戴凯之的竹谱正是在这种风气下以韵文的形式诞生的。但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文人士大夫所赋予竹的,是“清风瘦骨”“超然脱俗”的魏晋风度,尽管对竹的“高节”、“坚贞”也偶有提及,但更多的是对竹的自然风采的礼赞,表现了这一时期文人士大夫对大自然的崇敬和向往。作为一种社会风范的竹,在这一时期尚未产生以及被普遍接受。及至中唐以后,尽管竹子作为一种自然的灵物,其天姿秀色仍被普遍欣赏,但它的某些特点如虚心、有节、根固、顶风傲雪、四时不改柯易叶等等开始被强调并引入社会伦理范畴,最终演化成为封建文人士大夫思想意识中有德行的君子贤人的化身。这明显地反映在中晚唐时期的文学作品之中,
8、白居易在养竹记一文里首次总结出竹的“本固”、“性直”、“心空”、“节贞”等高尚情操,将竹比作贤人君子;刘岩夫在植竹记里则更将封建文人士大夫所共同钦慕的“刚”“柔”“忠”“义”“谦”“贤”“德”等等品格赋予竹子;此外,“亲慈子孝”“尊敬长者”等伦理规范也或先或后赋予了慈竹(子母竹)和筇竹(扶老竹)。从此,竹子在中国封建文人士大夫的精神体系中确立了不可动摇的地位,并通过种竹养竹、咏竹画竹等等追求风流雅致的行径,一代一代传承并不断丰富和发展。(节选自汉字趣编之十二)(1) 下列有关“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 竹子成为君子贤人等理想人格的化身,是因为它外在的某些独特之处与这些君子
9、贤人的某些审美趣味、伦理道德意识有契合之处。B . 礼记祀器中说的“其在人也,如竹箭之有筠也”,是古代典籍中赋予竹以人的品格、把竹子引入社会伦理范畴的文字记载。C . 魏晋南北朝时期,文人士大夫所赋予竹的是“清风瘦骨”、“超然脱俗”的魏晋风度,表现出了文人士大夫对大自然的崇敬和向往。D . 戴凯之的竹谱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植物专谱,也是文人雅士赋竹、赞竹,竹文化发展到高峰时期以韵文的形式诞生的竹谱专著。(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 魏晋时期以阮籍、嵇康为代表的一批失意文人,遁隐竹林,借竹之高标、清姿佐己之风流,是为了逃避现实,不与当权者合作。B . 王徽之、袁粲等人
10、纵情山水、远离尘嚣,以广袤的竹林为托身、浪迹之所,是竹子清丽俊逸、挺拔凌云的姿质令他们沉醉痴迷。C . 作为一种社会风范的竹,其虚心、有节、根固、顶风傲雪、四时不改柯易叶等特点被强调并引入社会伦理范畴,是中唐以后的事。D . 白居易养竹记总结出竹的高尚情操,刘岩夫植竹记将封建文人士大夫所共同钦慕的品格赋予竹子,使竹文化更具内涵。(3)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 . 从春风得意的封建宠儿到那些落泊荒野的书生和隐居“南山”、待价而沽的名士寓情于竹、引竹自况来看,爱竹源于他们的性格。B . “竹林七贤”敬竹崇竹、寓情于竹、引竹自况,对后代封建文人产生了莫大影响,中国的文人士大夫
11、与竹子结下不解之缘与之有关。C . 竹子最终演化成为封建文人士大夫思想意识中有德行的君子贤人的化身,并反映在文学作品中,有一个由外表到内在的转化过程。D . 将“刚柔忠义”等品格赋予竹子,将“亲慈子孝”、“尊敬长者”等伦理规范赋予了慈竹和筇竹,表明竹子在中国封建文人士大夫的精神体系中已确立了牢固的地位。6. (12分) (2017广州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鲁鲁(节选)宗璞鲁鲁原是孤身犹太老人的一只狗。老人前天死去了,他的死和他的生一样,对人对世没有任何影响。后事办完了,这矮脚的白狗却守住了房子悲哭,人们打他,他也不肯离去。房东灵机一动说:“送给下江人范先生养吧。”这小村中习惯把
12、躲避战乱到当地的外省人一律称作下江人。于是他给硬拉到范家,拴在大树上。晚上,鲁鲁坐在地上,悲凉地叫着,声音更带着十分的痛苦、绝望,像一把锐利的刀,把山村的春夜剪碎了。房门开了,两个孩子走了出来。6岁的弟弟捧着一钵饭,对鲁鲁说:“鲁鲁,你吃饭吧,这饭肉多。”10岁的姐姐温柔地说:“鲁鲁,你就住在我们家吧。拉拉手吧?”这话今天姐姐已经说了好几遍,鲁鲁总是发出一阵悲号,并不伸出脚来。姐姐伸手去摸他的头,鲁鲁一阵颤栗,连毛都微耸起来。这只小手很轻,但却这样温柔,使鲁鲁安心。他咻咻地喘着,向姐姐伸出了前脚。“好鲁鲁!”姐姐高兴地和他握手。“爸爸妈妈!鲁鲁愿意住在我们家了!”爸妈走出房来,在姐姐介绍下扣鲁
13、鲁握手。妈妈轻声责备姐姐说:“你怎么把肉都给了鲁鲁?我们明天吃什么?”弟弟忙说:“明天我们什么也不吃。”过了十多天,鲁鲁情绪显然已有好转。有一天,鲁鲁出了门,踌躇了一下,却忽然往山下城里跑去了。他要去解开一个谜。黄昏时他进了城,在一座旧洋房前停住了。他坐在门外,不时发出长长的哀叫。这里是犹太老人和鲁鲁的旧住处。主人是回到这里来了罢?怎么还听不见鲁鲁的哭声呢?有人推开窗户,有人走出来看,但都没有那苍然的白发。鲁鲁在门口蹲了两天两夜。第三天早上,人们气愤起来,拿来绳索棍棒下决心要处理他。他又饿又渴又累,看着屋门,希望在这一瞬间老人会走出来。但是没有。这时他想起了那温柔的小手,便跳起身,冲出重围向城
14、外跑去了。姐弟俩很难过,傻鲁鲁!怎么能离开爱自己的人呢!你一定会回来的吧。他们终于等到了鲁鲁回来。姐姐冲过去弯身抱着他的头,他舐着姐弟俩的手,又给爸爸妈妈作揖。那晚全家都高兴极了。从此鲁鲁正式成为这个家的一员了。日本投降的消息传来的那天,整个小村沸腾了。一家人紧紧抱在一起,他们终于可以回北平去了。但路途遥远,交通不便,鲁鲁是不能去的。最后的决定是把他送给T市爱狗的唐伯伯。T市附近,有一个著名的大瀑布,l0里外便听到水声隆隆。车经这里的那天,姐姐发着烧,还执意要下车去看。于是爸爸在左,妈妈在右,鲁鲁在前,弟弟在后,向观瀑亭上走去。急遽的水流从几十丈的绝壁跌落下来,在青山翠峦中形成一个小湖,水气迷
15、蒙,一直飘到亭上。姐姐觉得那白花花的厚重的半透明的水幔和雷鸣般的轰响仿佛离她很远。她努力想走近些看,但它们越来越远,什么也看不见了,倚在爸爸肩上晕了过去。姐姐因病住进了医院,从此鲁鲁再也没有看见姐姐。没有几天,他就显得憔悴,白毛失去了光泽。唐家的狗饭一律有牛肉,他却嗅嗅便走开,不管弟弟怎样哄劝。范家人走时,唐伯伯叫人把鲁鲁关在花园里。在飞机上,姐姐和弟弟为了不能再见鲁鲁,一起哭了一场。他们听不见鲁鲁在花园里发出的撕裂了的嗥叫,看不见鲁鲁因为一次又一次想挣脱绳索,磨掉了毛的脖子。他们飞得高高的,遗落了儿时的伙伴。鲁鲁发疯似地寻找主人。唐伯伯总是试着和他握手,同情地、客气地说:“请你住在我家,这不
16、是已经说好了么,鲁鲁。”有一天,鲁鲁又不见了。过了半年,大家早以为他已离开这世界,他竟又回到唐家。他瘦多了,身上好几处没有了毛。他又一次去寻找谜底后,又历尽辛苦回来,只是为了不违反主人的安排。但后来他却有了观赏瀑布的癖好。他常常跑出城去,坐在大瀑布前,久久地望着那跌宕跳荡、白帐幔似的落水,发出悲凉的、撞人心弦的哀号。(1) 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本文运用了拟人手法,赋予小狗以人的心理,细腻地描摹小狗鲁鲁的内心活动,使读者能真切地感受到小狗内心复杂的情感。B . 鲁鲁去城里的旧住处守候旧主人,最后又回到范家,只是因为他遭到了人们的驱赶,再加上饥渴疲累
17、,这让读者看到了他的痛苦和无奈。C . 去到唐家后,鲁鲁得到了很好的优待,但他并不吃那一律有牛肉的饭,这反映了鲁鲁对新主人的不满,以及对旧主人的忠诚。D . 文章以鲁鲁第一次丧家的哀号开篇,又以它第二次丧家的哀号结束,首尾呼应,对小狗被无情抛弃的悲剧命运寄予了无限的同情。(2) 文中两次写到了瀑布,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3) 著名作家孙犁评价鲁鲁:“表面是动物的悲鸣,内含是人性的呼喊。”请结合文本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三、 文言文阅读 (共2题;共22分)7. (11分) (2017高二上宜昌期末)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各题。豫让者,晋人也,故尝事范氏及中行氏,而无所知名。去而事智
18、伯,智伯甚尊宠之。及智伯伐赵襄子,赵襄子与韩、魏合谋灭智伯,灭智伯之后而三分其地。赵襄子最怨智伯,漆其头以为饮器。豫让遁逃山中曰嗟乎士为知己者死女为说己者容今智伯知我我必为报雠而死以报智伯则吾魂魄不愧矣乃变名姓为刑人,入宫涂厕,中挟匕首,欲以刺襄子。襄子如厕,心动,执问涂厕之刑人,则豫让,内持刀兵,曰:“欲为智伯报仇!”左右欲诛之。襄子曰:“彼义人也,吾谨避之耳。且智伯亡无后,而其臣欲为报仇,此天下之贤人也。”卒释去之。居顷之,豫让又漆身为厉,吞炭为哑,使形状不可知,行乞於市。其妻不识也。行见其友,其友识之,曰:“汝非豫让邪?”曰:“我是也。”其友为泣曰:“以子之才,委质而臣事襄子,襄子必近幸
19、子。近幸子,乃为所欲,顾不易邪?何乃残身苦形,欲以求报襄子,不亦难乎!”豫让曰:“既已委质臣事人,而求杀之,是怀二心以事其君也。且吾所为者极难耳!然所以为此者,将以愧天下后世之为人臣怀二心以事其君者也。”既去,顷之,襄子当出,豫让伏於所当过之桥下。襄子至桥,马惊,襄子曰:“此必是豫让也。”使人问之,果豫让也。於是襄子乃数豫让曰:“子不尝事范、中行氏乎?智伯尽灭之,而子不为报雠,而反委质臣於智伯。智伯亦已死矣,而子独何以为之报雠之深也?”豫让曰:“臣事范、中行氏,范、中行氏皆众人遇我,我故众人报之。至於智伯,国士遇我,我故国士报之。”襄子喟然叹息而泣曰:“嗟乎豫子!子之为智伯,名既成矣,而寡人赦
20、子,亦已足矣。子其自为计,寡人不复释子!”使兵围之。豫让曰:“臣闻明主不掩人之美,而忠臣有死名之义。前君已宽赦臣,天下莫不称君之贤。今日之事,臣固伏诛,然原请君之衣而击之,焉以致报雠之意,则虽死不恨。非所敢望也,敢布腹心!”於是襄子大义之,乃使使持衣与豫让。豫让拔剑三跃而击之,曰:“吾可以下报智伯矣!”遂伏剑自杀。死之日,赵国志士闻之,皆为涕泣。(1) 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豫让遁逃山中/曰/嗟乎士为知己者死/女为说己者容/今智伯知我/我必为报雠而死/以报智伯/则吾魂魄不愧矣/B . 豫让遁逃山中/曰/嗟乎/士为知己者死/女为说己者容/今智伯知我/我必为报雠/而
21、死以报智伯/则吾魂魄不愧矣/C . 豫让遁逃山中/曰/嗟乎士为知己者死/女为说己者容/今智伯知我/我必为报雠/而死以报智伯/则吾魂魄不愧矣/D . 豫让遁逃山中/曰/嗟乎/士为知己者死/女为说己者容/今智伯知我/我必为报雠而死/以报智伯/则吾魂魄不愧矣/(2) 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国士是指国中才能最优秀的人物,也可以指有力量的勇士。B . 吏部掌管天下文官的任免、考课、升降、勋封、调动等事务,长官称尚书,副长官为左、右侍郎。C . 下车意思是古代作殉葬用的粗陋的木制车,初即位或到任也称为“下车”。D . 嗣位指继承君位,我囯封建王朝奉行长子继承制,君位由最年长
22、的儿子继承。(3) 下列对文本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 豫让决心为智伯报仇,这样就不会愧对死去的智伯了。因为智伯当年以国士之礼对待他,对他有知遇之恩。B . 豫让不用卑鄙的手段报仇,却在身上涂漆使自己长疮,吞炭让声音变得沙哑,目的是使人认不出他。C . 豫让首次刺杀未成,襄子因表现胸襟气度,博取贤名而饶恕了他。D . 豫让自杀后,太史公写“死之日,赵国志士闻之,皆为涕泣”,反映此事震撼人心,增强了故事的悲壮性。(4) 请翻译下列句子。然所以为此者,将以愧天下后世之为人臣怀二心以事其君者也。臣闻明主不掩人之美,而忠臣有死名之义。8. (11分) (2020高一上绥化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
23、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任颛字诚之,青州寿光人。举进士,得同学究出身。至卫尉丞,上其文,乃赐第 , 擢盐铁判官。陕西铸康定大铜钱,颛曰:“坏五为一,以一当十,恐犯者众。”卒如其言。夏人纳款,遣使要请十一事,甚者欲去臣称男。颛押伴,一切晓以义,辞折而去。又再遣使来欲自买卖,且通青盐,增岁赐。诏许置榷场 , 其议多颛所发。出为京西转运使 , 奏计京师。元昊为下所杀,遣杨守素来告哀。守素,乃始为元昊谋不称臣、纳赐节者也,仁宗记尝屈其使者,复使押伴。颛问守素其主所以死不能对讫去不敢肆改知凤翔府帝语辅臣颛宜备朝廷委任留判三司凭由司为谅祚册礼使,采摭西夏风物、山川、道里、出入攻取之要,为治戎精要三篇上之。进
24、直史馆,迁河东转运使。帝尝以禁帑金帛赐河北,亦欲与河东。颛辞曰:“受委制财用,而先有求,不敢。”颛每行部,必择僚佐之贤者一人与俱,凡事必与议,未尝以胥吏自随,人安其政。侬贼犯岭外,以知潭州。宣抚司以宣毅卒有功,檄补军校,颛察其色动,曰:“必有异志。”执按之,具服为贼内应。搜其家,得所记潭事甚悉,枭首以徇。诏书褒激,赐白金五百两,进龙图阁直学士、知渭州。坐在潭日贱市死商珠,降为待制。时四路以边警闻,渭独无所上,朝廷疑斥候不密,顓力言无他虞,帝使觇之,信。乃还学士,徙徐州,以太子宾客致仕。积官户部侍郎,卒,年七十八。(节选自宋史任颛传)注谅祚:李元昊之子,西夏第二位皇帝。侬贼:侬智高,北宋广源州壮
25、族首领。(1) 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颛问守素/其主所以死/不能对讫去/不敢肆/改知凤翔府/帝语辅臣/颛宜备朝廷委任留判/三司凭由司/B . 颛问守素其主所以死/不能对/讫去/不敢肆/改知凤翔府/帝语辅臣/颛宜备朝廷委任留判/三司凭由司/C . 颛问守素/其主所以死/不能对/讫去不敢肆/改知凤翔府/帝语辅臣颛/宜备朝廷委任/留判三司凭由司/D . 颛问守素其主所以死/不能对/讫去/不敢肆/改知风翔府/帝语辅臣/颛宜备朝廷委任/留判三司凭由司/(2) 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第,可以表示科举考试的等次,也可以指封建官僚贵族
26、的大宅子。文中指宅子。B . 榷场,指辽、宋、西夏、金政权各在接界地点设置的互市市场,各取经济所需。C . 转运使,是唐以后主管运输事务的中央或地方官职,在北宋前期是一路最高行政长官。D . 致仕,本义是将享受的禄位还给君王,表示官员辞去官职或到规定年龄而离职。(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任顓料事准确,铸钱果然出事。任颛认为毁五个钱铸成一个,把一个钱当十个钱用,以后会有很多人犯禁私自铸钱,后来确实如此。B . 任颛折服西夏使者,保卫国家。西夏派使者来宋朝提出不合理的请求,任颛对使者晓以大义,令西夏使者折服,无功而返。C . 任颛敢于拂逆圣意,独立为政。
27、皇帝想把库藏金帛赏赐给河东,任颛认为皇上干扰了自己主政,拒绝了皇上的请求,没有赴任。D . 任颛善于察言观色,处事果断。在给宣毅卒补发檄文时,任颛见此人脸色有异,立即将其抓捕,证据确凿后,立即处死示众。(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颛每行部,必择僚佐之贤者一人与俱,凡事必与议。朝廷疑斥候不密,颛力言无他虞,帝使觇之,信。四、 诗歌鉴赏 (共1题;共8分)9. (8分) (2017高三上贵阳期末)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过岭【宋】苏轼七年来往我何堪,又试曹溪一勺甘。梦里似曾迁海外,醉中不觉到江南。波生濯足鸣空涧,雾绕征衣滴翠岚。谁遣山鸡忽惊起,半岩花雨落毵毵。【注释】作者
28、被贬遇效自岭南北归,途中过大庾岭,到达虔州作此诗,时年66岁。作者自绍圣元年一贬再贬,今重到虔州,计已七年。这里江南指虔州。毵毵(sn),毛羽细长,这里用来形容毛毛细雨(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恰当的两项是( ) A . 首联中的“七年”突出了被贬的时间之长,“一勺”突出了“甘”之少,“长”与“少”的对比,揭示了人生苦痛多于甘甜的道理。B . 颔联对仗工整,诗意隽永。“醉中”对“梦里”,似梦似幻;“江南”对“海外意蕴悠长:南迁七年如梦境,今日北归如宿醉。C . 颈联用典。用楚辞渔父中“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的“濯足”一词表明在山润泉水中洗去脚污,亦洗去身心的疲惫。D . 尾联中“谁遣山鸡忽惊起”的意思是:谁人让山鸡忽然受惊飞起,扰乱了山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公司薪酬等级管理办法
- 北京小区仓储管理办法
- 全国知识竞赛管理办法
- 北京临时用地管理办法
- 医疗诊所药店管理办法
- 农药公司运输管理办法
- 公司通报批评管理办法
- 办公资源使用管理办法
- 化工园区分类管理办法
- 创新医院编制管理办法
- SAP S4HANA 用户操作手册-成本控制CO操作手册-002-订单成本核算
- 房屋代建协议书范本
- 幼儿园2025-2026学年度第一学期园本培训计划
- 2025年度矿山开采与沙石资源承包合同范本4篇
- 3D3S基本模块命令详解施加荷载地震参数11课件讲解
- 《珍惜粮食拒绝浪费》课件
- 钢结构施工管理培训课件
- 乘联会:2024年11月OTA监测月报
- 部队热射病预防与急救
- 麦冬种植合同(2篇)
- 糖尿病性坏死性筋膜炎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