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虽有佳肴,礼记,礼记二则,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是战国至秦汉间儒家论著的汇编,相传为西汉经学家戴圣编撰。汉代把孔子定的典籍称为“经”,他的弟子对“经”的解说是“传”或“记”,礼记因此而得名,即对“礼”的解释。礼记和周礼仪礼合称“三礼”。,节选自礼记学记,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篇系统性的教育学论文。它对教育作用、教育目的、学校制度、教育内容、教学原则、教学方法以至师生关系、教师问题等方面,都做了比较系统而精辟的概括和理论的阐述。,虽有嘉肴,读准字音,嘉肴()自强()兑命()学学半(),yo,qing,yu,xio,注意停顿,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
2、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自由诵读,对译注释,(,1,)虽,有佳肴,虽:,佳:,肴:,(,2,)弗食,,不知其旨,也,食:,旨:,(,3,)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至道:,善:,(,4,)是,故,学然后知不足,都然后知困,是故:,困:,(,5,)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反:,自强:,(,6,)故曰:教学相长,也,长:,(,7,)其,此之谓也,其:,此之谓也:,(,1,)虽,有佳肴,虽:,佳:,肴:,(,2,)弗食,,不知其旨,也,食:,旨:,(,3,
3、)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至道:,善:,(,4,)是,故,学然后知不足,都然后知困,是故:,困:,(,5,)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反:,自强:,(,6,)故曰:教学相长,也,长:,(,7,)其,此之谓也,其:,此之谓也:,(,1,)虽,有佳肴,虽:,佳:,肴:,(,2,)弗食,,不知其旨,也,食:,旨:,(,3,)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至道:,善:,(,4,)是,故,学然后知不足,都然后知困,是故:,困:,(,5,)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反:,自强:,(,6,)故曰:教学相长,也,长:,(,7,)其,此之谓也,其:,此之谓也:,
4、(1)虽有嘉肴(2)弗食,不知其旨也(3)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4)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即使,味美,美味的菜,吃,最好的道理,好,所以,困惑,(,1,)虽,有佳肴,虽:,佳:,肴:,(,2,)弗食,,不知其旨,也,食:,旨:,(,3,)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至道:,善:,(,4,)是,故,学然后知不足,都然后知困,是故:,困:,(,5,)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反:,自强:,(,6,)故曰:教学相长,也,长:,(,7,)其,此之谓也,其:,此之谓也:,(,1,)虽,有佳肴,虽:,佳:,肴:,(,2,)弗食,,不知其旨,也,食:,旨:,(,3,)
5、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至道:,善:,(,4,)是,故,学然后知不足,都然后知困,是故:,困:,(,5,)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反:,自强:,(,6,)故曰:教学相长,也,长:,(,7,)其,此之谓也,其:,此之谓也:,(,1,)虽,有佳肴,虽:,佳:,肴:,(,2,)弗食,,不知其旨,也,食:,旨:,(,3,)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至道:,善:,(,4,)是,故,学然后知不足,都然后知困,是故:,困:,(,5,)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反:,自强:,(,6,)故曰:教学相长,也,长:,(,7,)其,此之谓也,其:,此之谓也:,(
6、5)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6)故曰:教学相长也。(7)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自我反思,自我勉励,表示推测,促进,同“敩”,教导,对译注释,字词归纳,1.通假字兑命曰“学学半”兑命曰“学学半”,同“说”同“敩”,教导,2.古今异义,教然后知困,古义:困惑。今义:陷在艰难痛苦中或受环境、条件的限制无法摆脱。,3.一词多义,学,学学半,音xio,同“敩”,教导,学学半,学习,其,其此之谓乎,表示推测,不知其旨也,指代“佳肴”,“教学相长”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二者相辅相成,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本文主要论述了什么道理?,内容归纳,文章开头写“虽有嘉肴”有何作用?,以“佳
7、肴”与“至道”作类比,指出学习的重要性:做好了一桌美味的菜肴,如果只是看看,不亲自去尝尝,永远不知道滋味如何;同样,有再好的道理,如果不去学习,永远也不知道它的好处。引出下文对教与学关系的论述,使说理浅显易懂。这种说理的方法叫做“类比推理”。,问题探究,问题探究,虽有嘉肴主要论述了什么道理?论证的思路是怎样的?虽有嘉肴主要论述了教学相长的道理,即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二者相辅相成。论证思路:重视实践在实践中“知不足”“知困”明事理,出真知进步与发展。,“教学相长”的结论在前面已经道明,课文最后兑命中的一段话是否多余?,不多余,“学学半”的意思是“教人是学习的一半”,这是对本文观点的补充说明,深化
8、主旨。兑命的话进一步论证了“教学相长”的道理,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问题探究,相同点:两者都强调了教是学习、进步和提升的重要环节。不同点:前者从教和学两个方面来说明教和学的关系,认为教和学相互促进、相辅相成,说得直接全面,是作者要表达的主要观点。后者则只从教的角度来说明,将学的部分暗含其中,说得含蓄委婉,是对前者的补充论证。关系:前者是全文的观点,后者是引用论据来补充强调观点的,两者之间是主从关系。,问题探究,“教学相长”与“学学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是什么?两者之间是什么关系?,拓展延伸,结合自身的学习经验,谈谈“教学相长”的道理给了你怎样的启示?,1.学是第一位的,不学,则无法获得知识,也无
9、法知道自己的不足,也就没有完善自己的机会。2.“教学相长”还意味着学习中的互动和交流。有时候,可以采用教的方式学习。比如尝试把自己的理解讲给同桌听,看看他的反应。如果他能明白,可能表明你确实理解透彻了;如果他仍有疑惑,可能表明你懂得理解中存在漏洞或缺陷,这时就可以“知困”而“自强”。,课堂反思,这节课学到了什么?还有哪些是没掌握的?,?,本文是礼记礼运开头部分的一段话,主旨是阐明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大道之行也,本文是礼记礼运开头部分里的一段话。原文此前还有一段文字记述孔子说这番话的来由,照录如下:昔者仲尼与(读y)于蜡宾(参加国君在年终举行的祭典,蜡,读zh),事毕,出游于观(读
10、gun,宫门外两旁的台楼)之上,喟(读ku)然而叹,仲尼之叹,盖叹鲁也(意思是鲁国已经丧失了国礼)。言偃(即子游,孔子的学生)在侧,曰:“君子何叹?”(孔子何叹?)孔子曰:“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夏、商、周、三代的英贤),丘未之逮(读di)也(因出生晚,未能赶上)而有志焉。”,CompanyLogo,写作背景,从这段文字可以看出,孔子是因为生活在变乱纷陈的春秋末期,迫切希望出现一个太平盛世,所以有这番言论。,原文欣赏,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已
11、;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已。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CompanyLogo,朗读课文,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已;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已。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CompanyLogo,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施行,政权(也可以把社会财富包括进来)属于社会的全体成员,而不属于任何个人。,选举有贤德的、有才能的人(给大家办事),(人人)讲求诚
12、信,崇尚和睦,与(j),通“举”,选举,大道之行也,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因此,动词,以为亲,动词,以为子,抚养,同“鳏”,老而无妻的人,归宿,职业、职分,因此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奉养自己的子女。,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对于财货,人们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CompanyLogo,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因此,这,是,造反,害人,兴起,译文,在大道施行的时候
13、,天下是公共的。选拔推举品德高尚、有才干的(给大家办事),(人人)讲究诚信,培养和睦气氛。因此人们不只是敬爱自己的父母,不只是疼爱自己的子女,使老年人能终其天年,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地成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而无父的人、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能得到供养。男子有职务,女子有归宿。财货,憎恨把它扔在地上,但并非出于自己想私藏;力气,恨它不出于自己,但愿意多出力并不是为了自己的私利。因此奸诈之心闭塞而不会兴起,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会兴起,因此门从外面带上而不关闭。这就叫作理想社会。,大道指什么?大同指什么?大道和大同有什么关系?,大道,可以理解为治理社会的最高准则;大同,可
14、以理解为儒家的理想社会或人类社会的最高阶段。大道之行也,是指执政者施行大道,则老百姓便可以生活在安定、和平的大同社会。,课堂总结,试归纳大道之行也一文中阐述的“大同”社会的特征。(1)人人都受到社会的关爱。社会上亲如一家,各个年龄段的人都能得到适当的安排;社会为弱势群体提供生活保障。(2)人人都能安居乐业。人人有稳定的职业,有安定和睦的家庭,男耕女织,丰衣足食。(3)货尽其用,人尽其力。人们在共同的生产劳动中,应珍惜劳动产品,无自私自利之心,以不出力或少出力为耻辱。尽全力工作,没有多得的念头,更不会据为己有。,结构脉络,互动论坛,探究主题:如何理解和评价“大同”理想?理想中的“大同”社会,是一
15、个没有阶级、没有剥削和压迫、人人平等的社会。这是一个具有积极意义的崇高目标,两千多年来一直是许多进步思想家和社会改革家为之奋斗的目标。太平天国的领袖洪秀全、民主革命的先驱孙中山都曾受过它的启发。“大同”理想是我国社会思想史上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互动论坛,其实“大同”思想也不完全是儒家所独有的,应该是他们总结前人的思想,然后加以具体化的结果。孔子曾说过:“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夏、商、周三代的圣贤),丘未之逮也(因出生晚,未能赶上),而有志焉。”这足以证明孔子的思想是总结前人的。“大同”理想虽然具有积极的意义,但在战乱纷争的春秋时期,是不可能实现的。,课堂反思,大同社会与陶渊明描绘的那个“世外桃源”有没有相似的地方?,?,1通假字(1)选贤与能(同“举”,推举)(2)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同“鳏”,老而无妻),2.词类活用(1)选贤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生物医疗述职报告
- 汽车保险市场需求分析及未来趋势预测
- 血液透析患者旅游须知与建议
- 新一代AI工业质检平台产品研发动态
- 七夕保险营销指南
- 项目管理知识体系与管理工具应用文档
- 区域性自然灾害下的绿色低碳叶片发展趋势
- 北师大版历史说课课件
- 利用绘本实施幼儿安全教育的策略
- 幼儿园教室室内设计原则
- 宗教场所消防培训课件
- 隧道建设施工进度计划与工期保证措施
- GB/T 18186-2025酱油质量通则
- 2025年老年人能力评估师(三级)考试模拟试题(含答案)
- 八大浪费培训资料
- 月子中心各部管理制度
- 2025-2030年中国多西他赛注射液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发展趋势与投资研究报告
- 少儿推拿考试试题及答案
- 农发行考试题及答案
- 船舶租赁知识培训班课件
- 护理员交接班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