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层构造PPT课件_第1页
断层构造PPT课件_第2页
断层构造PPT课件_第3页
断层构造PPT课件_第4页
断层构造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2.3构造节理,岩体受地壳运动的影响,会发生变形,当变形超过岩石的变形极限时,岩石的完整将会破坏,产生断裂。裂隙(节理)断裂面两侧的岩体没有发生显著的相对位移断层如果断裂面两侧的岩体发生了显著的相对位移。,2.3构造节理,一、概念:,简述张节理、剪节理的基本特征,剪节理:节理面平直,产状稳定,延伸较远,常有剪切移动后留下的擦痕,在砾岩中常见平直切穿砾石颗粒现象;节理面多呈闭合状张开度小;常呈“X”型成对出现,一般发育较密,间距小,常密集成带出现形成软弱带。张节理:节理面起伏不平,产状不稳定,延伸较短,在砾岩中常见节理面绕过砾石颗粒现象;节理面多呈张开状,张开度较大,其内常被后期次生物质

2、充填;一般发育较稀,间距较大,很少密集成带,但往往构成集中渗漏通道。,.,3,3,二、断层,定义:岩体受力断裂后,沿断裂面两侧的岩层发生相对位移的断裂构造。,.,4,.,5,5,错位,.,6,6,断层造成地表开裂,.,7,7,断层使山体错位,断层(fault):有明显位移的断裂。,1、组成要素:(1)断层面和断层破碎带(断层带)岩层断裂后沿其位移的破裂面称为断层面,在发育的一系列破裂面,充填着岩石的碎块和粉末的区域为断层带。(2)断层线断层面与地面的交线。,.,9,断层(fault):有明显位移的断裂。,1、组成要素:(3)断盘断层两侧的岩体为断盘,如果断层面倾斜,位于断层面上面的断盘为上盘,

3、位于断层面下面的断盘为下盘。(4)断距断层两盘的相对位移的距离。,.,10,.,11,断层要素,上盘,下盘,断层面,断层面断层线断层盘断距,.,12,三、断层基本类型,正断层逆断层平移断层,三、断层基本类型,正断层(normalfault),逆断层(reversefault),平移断层(parallelfault),上盘下降,下盘上升,下盘下降,上盘上升,两盘水平错动,.,14,正断层受水平张应力,正断层受水平挤压力,.,15,.,16,.,17,断层的类型,按断层力学性质成因分类:1、压性断层:岩体受压应力形成;2、张性断层:岩体受拉(张)应力形成;3、扭性断层:岩体受力偶作用形成。,.,1

4、8,按断层走向与岩层走向的关系分:,走向断层F1倾向断层F2斜交断层F3,.,19,按断层与褶皱轴的关系分:,纵向断层横向断层斜向断层,.,20,正断层,上盘下降,.,21,逆断层,上盘上升,逆断层形成动画,.,22,正断层受水平张应力,正断层受水平挤压力,.,23,平移断层,水平错动,.,24,.,25,逆断层,.,26,正断层(阶梯状断层),.,27,断层组合形式,叠瓦式断层,.,28,28,地堑:两条或两组大致平行的断层,其中间岩块为共同的下降盘,两侧为上升盘,这样的断层组合叫地堑。地垒:两条或两组大致平行的断层,其中间岩块为共同的上升盘,两侧为下降盘,这样的断层组合叫地堑。,.,29,

5、断层的组合型式,.,30,.,31,.,32,.,33,岩层的重复或缺失,.,34,(a)岩层错断(b)岩脉错断(c)早期断层错断,构造不连续,.,35,断层造成的褶皱核部宽度变化,.,36,.,37,根据平面图示,判别断层的性质,断层破碎带及构造岩,规模较大的断层常形成断层破碎带,由断层角砾岩、糜棱岩、断层泥岩等组成。,断层破碎带及构造岩,.,40,受水平挤压应力作用,岩层被断开并产生位移,中间出现破裂面。,.,41,断层擦痕和阶步,.,42,擦痕及阶步,.,43,两盘错动时,两侧岩层受到拖拉而形成的弧形弯曲现象。据弯曲形状可可判别断层错动方向,弧形弯曲的凸向指向本盘错动方向。,断层牵引褶皱

6、,断层伴生节理,张节理T与断层面斜交的锐角指向本盘错动方向;剪切节理S有两组,一组与断层面呈锐角相交S1,锐角指向对盘滑动方向,另一组与断层面近于平行。,地貌及地下水,地貌突然变化,存在断层三角面;地下水出露点呈线状分布。,.,46,.,47,.,48,.,49,断层三角面,.,50,断层的野外识别断层崖,.,51,.,52,圣安得列斯大断层错断河谷,.,53,断层崖,地形和地貌,.,54,断层三角面,.,55,.,56,.,57,.,58,.,59,岩石标志体的错开,.,60,断层破碎带,.,61,断层破碎带,.,62,构造透镜体,面理化带,.,63,断层构造岩,.,64,断层构造岩、构造突变带等,.,65,圣安德列斯大断层,.,66,简述断层构造的野外识别标志,对于走向断层,在平面上常造成地层的重复或缺失现象;对于横向断层,沿岩层的走向方向,常出现不同岩性、不同时代的地层突然接触,在褶皱地区,常造成褶皱核部地层的出露宽度发生变化;在断层带沿线常出现明显的断层破碎带或构造岩带;断层面上常具有明显的擦痕;断层带两侧的岩盘中常出现牵引现象和拌生节理;具有明显的地貌标志,如:河道突然改道、泉水呈线状分布等。,.,68,简要比较褶皱、断层和不整合等地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