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送东阳马生序》有感_第1页
读《送东阳马生序》有感_第2页
读《送东阳马生序》有感_第3页
读《送东阳马生序》有感_第4页
读《送东阳马生序》有感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读送东阳马生序有感 读送东阳马生序有感 湖北考生 明初文学家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一文,篇幅虽短,但语言朴实,人容真实,读来感人肺腑,发人深省。本文主要以宋濂的求学经历来勉励马生勤奋学习,实际上学这篇文章又何尝不是在诱导我们勤奋刻苦呢? 宋濂从小就好学,可因家里穷没钱买书,于是他就向有书的人家借,还“手自笔录,计日以还”。为了抄书,冬天非常冷,砚台里的墨都结成了坚冰,手冻得通红,指头僵硬了也不肯松懈,赶快抄好后就跑着送书。他 _一个直坚持不懈地借、抄,才读到很多书,以至于成为文学家。而我呢?我做什么事都虎头蛇尾,经常是半途而废,记得小学毕业后的假日里,因为没有作业,所以爸爸就让我练字,我高兴极了。

2、可是,刚开始我每天都坚持写,一笔一画写好,一天下来能写十几张,慢慢地,我写烦了。于是数量由一天十五张减到一天九张,再到五张、三张、两张、一张、半张,最后终于一个字也不写了,一本字贴还没写到一半就被抛在抽屉里了,现在恐怕自己经有厚厚一层灰了吧!看看宋濂再想想自己,真是羞愧万分呐! 宋濂为了求师,“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有时老师叱责,他却“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多么虚心呐!想想自己,怎样呢?那次,我有一题做错了,老师为了让我注意,专程把我叫到办公室,把这讲了多遍的题,又和蔼地给我讲了一遍,而我呢,却满不在乎,与宋濂相比,我们的学习态度可真是差了十万八千里呀! 宋濂去求学时,背

3、着书箱在深山巨谷中行走。冬天时,雪深达数尺,脚上的皮肤开裂了都不知道。多么艰苦啊!我何时受过这样的苦?可是就是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他还能孜孜不倦地学习。与其相比,我就像生活在天堂里一样:冷了,有火炉;热了,有电扇;渴了,有饮料;饿了,有佳肴;闷了,有电视;馋了,有零食?可就是在这么好的环境中,我却不努力学习。论生活条件,我在天上,他在地上,而论刻苦、努力,是他在天上,我在地上,实乃天壤之别呀! 读了送东阳马生序,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好好反省一下。试问,宋濂在那样艰苦的条件下都能努力学习,我们有什么理由虚度光阴呢? 读送东阳马生序有感 大埔中学 高二(2)班 罗红霞 读完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我的思想

4、像潮水在涌动,我的心情像波涛在澎湃,我深感,作为跨世纪的一代,我们应该努力学习,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行,将来才能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美丽、富强。 作者的求学经历使我难以忘怀。从文中,我看见宋濂的读书环境是如此恶劣。天气十分寒冷,砚台里的墨都冻成了坚冰,手指都冻得不能弯曲了,他也不放松抄写,四处求学。 送东阳马生序中,作者有的只是艰难与困苦。这样的条件下,作者可以成功,而同为学子的我们在生活条件、读书环境、教学条件、读书条件都如此优厚的条件下,为什么不能成功?或许如宋濂所言,我的学习没有大的进步,如果不是因为我天资不够聪敏的话,只能归因于不如宋濂专心和勤奋了。 文章开篇“余幼时即嗜学”,不错,学习要从小

5、时候开始。“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就是此意,要珍惜时间,才能如宋濂学有所成。 我们读书不再是因“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也不是为“光耀门楣”,更不是为了“敲开官府的大门”,只是为了震响那一声“为中华之崛起!” 现在,社会飞速发展,人才的需求也逐步在向知识与能力相结合的方向发展。要成为新世纪的人才,必须丰富我们的科学文化知识。而学好科学文化知识并非是一朝一夕的事,它是经过长时间努力追求的结果。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应该主动学习,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在我们生活中,一些青少年在掌握一些知识后,便自命不凡,“欣欣然”起来。殊不知,学无止境,知识永无穷尽之日。对知识,我们必须抱有谦虚

6、的态度,宋濂写到“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这不就正体现了他谦虚的品质吗?身为八九点钟的“太阳”,我们理所当然地要以谦虚求实之心,勇于攀登科学文化的高峰。 有人认为只要学好科学文化知识,便不用去追求那些繁琐的东西了。我不以为然。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作为炎黄子孙,华夏儿女,我们的责任与角色同在,我们背负的不仅是振兴中华的使命,还要发扬优良的传统道德。 古人教子就注重德的培养,从细节上看,送东阳马生序中不正有:谦虚、诚信、尊敬师长、勤奋好学等优良品质吗? 可能有人会说,在当今社会,知识已不再是唯一的出路。我们何苦再被教条所限。我认为此言差矣!今天是知识的社会。没有知识怎能成功?学习知识路上

7、怎能不付出艰辛? 不要再说读书苦,读书累了。“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古训应牢记!趁着青春年少的大好时光,努力读书吧!则民族的振兴,祖国的腾飞,指日可待。 读送东阳马生序有感 (西安铁一中M1-11 杨李文韵) 风因为缺少了依靠,所以在深山巨谷中放肆地咆哮,雪也越下越大,足足堆了尽尺厚。模糊的天地间,负箧曳屣的宋濂正朝着学舍的方向匍匐。 他拥有着信念,所以战胜疯狂的天气;他拥有着对知识的渴求,所以有勇气在风雪中蠕动前行。也正是如此,他变成了“当今文坛巨匠”,成了“开过文臣之首”。 “余幼时即嗜学,?”当我再一次诵读宋濂的文章,不禁问自己:我的信念是什么?我是否有他那样的毅力与执着?当今的我,无须在“负箧曳屣邢深山巨谷中”,但是,我好像缺失了他的精神。我无法像宋濂一样把读书当作毕生的快乐,也无法像他一样冒着生命的危险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