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市高三语文二模考试试卷(II)卷_第1页
兰州市高三语文二模考试试卷(II)卷_第2页
兰州市高三语文二模考试试卷(II)卷_第3页
兰州市高三语文二模考试试卷(II)卷_第4页
兰州市高三语文二模考试试卷(II)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兰州市高三语文二模考试试卷(II)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 (共3题;共6分)1. (2分)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 . 近年来,我们克服了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平稳渡过了金融危机,取得了令全世界为之侧目的成就,国际地位得到大幅度提升。B . 要积极鼓励有条件的乡村集体经济组织对本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给予适当扶植,但集 体出资部分不得向农民摊派。C . 入差距过大,造成骨干教师“跳龙门”,这对那些师资力量本不厚实的普通学校而言,无异于釜底抽薪。D . 假如每个人都能见贤思齐,以人之长补已之短,那么我们的生活将变得愈加美好。2. (2分) 下列各句中,没有

2、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A . 三月的昆明是一年中最美好的季节,每到这个时节就会有大批的中外游客慕名前来。B . 高速磁悬浮列车运行时与轨道完全不接触。它没有轮子和传动机构,列车的悬浮、导向、驱动和制动靠的是利用电磁力来实现的。C . 由于一至四号神舟无人飞船的成功返回,使中国加入了航天开发大国的行列,这也是中国国力量日渐强大的标志。D . 一个好的比喻,或为形似,或为神似,或为形神兼似,总是离不开相似这一根本特点。3. (2分) (2020高二上汪清期末) 下列句子中,传统礼貌用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 . 咱们分别时你送我的礼物,我一直惠存着。B . 你的文稿,我已看了,对其中不妥

3、当的几处,我斗胆加以斧正。C . 大作已拜读,唯几处有疑,特致函垂询。D . 拙作奉上,自己总觉得惶恐不安,望哂笑之余,不吝赐教。二、 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8分)4. (6分) (2018高三上长春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中国的户口制度最早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当时诸国征战,人口成为最重要的资源之一,赋税、夫役、兵丁皆出于人口。秦国在商鞅的主持下,率先建立了严密的户口登记制度,“四境之内,丈夫女子,皆有名于上,生者著,死者削”;禁止民众自由迁徙,“废逆旅”“使民无得擅徙”,人们不得已外出住店,必须持有官方开具的介绍信,否则,客人和店家一起治罪。秦国由此获得了

4、强大的财税汲取能力和全民动员能力,在争霸中胜出。秦末,刘邦的军队攻进咸阳,诸将忙着抢夺金银财宝,萧何则抢先收缴了秦王朝的户籍档案。“汉王所以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也,以何具得秦图书也。”汉代继承了秦朝的全民户口登记制度,将全国的地主、自耕农、雇民、佣工、商人,全部编入国家的户籍,叫作“编户齐民”。国家要求各县在每年的仲秋,都要进行“案比”,更造户籍。户籍的登记信息包括户主姓名、性别、年龄、身份、籍贯,家庭成员的数量、性别及与户主的关系,财产(包括奴婢数目)等等,然后县衙将各户户籍造册上报郡国,郡国汇总又上报朝廷,朝廷则设立“计相”与“户曹”,管辖全国户籍。从法律意义上说,所

5、谓“编户齐民”,是指所有编入户籍的大汉居民,不论东西南北,不分男女老幼,都是国家的公民。“公民”一词早在先秦时就已出现,与隶属贵族的“私民”相对,意为国家的人。公民具有平等的权利与义务,其中最重要的义务就是向国家提供赋税与徭役。汉代实行过按家赀多少“算赀”的财产税,但主要还是征收人头税,包括向15至56岁男子征收的“算赋”和按户征收的“户赋”。另外,每一个成年男丁还必须为国家服“正卒”役二年,戍边一年,并在本县服一个月的无偿劳役。汉代也限制自由迁徙,人户要迁移户籍,需经“乡啬夫”批准。脱籍流亡是触犯法律的。“编户齐民”的出现,乃是中国自封建制进入郡县制的一大嬗变。在西周封建制下,是不存在全国性

6、户籍制度的,全民登记户口,既不必要,也不可能。因为周天子除了保留王畿的土地,其余的大部分土地与人口,都分给无数的诸侯国。而诸侯也是只保留一小块封邑,将其余土地分封给各个大夫。也就是说,周天子能够直接控制的土地,只有狭小的王畿。虽然周朝设有“司民”之官,“掌登万民之数,自生齿以上,皆书于版”,但这里“书于版”(计入户籍)的人口,显然只是生活于王畿的臣民而已。至于各诸侯国的人口,诸侯也是管不着的。这样,经典封建制下的人口,分属于不同层次的贵族(周天子、诸侯与大夫),他们是各级贵族的“私民”,而不是国家的公民。这样的社会,也是一个多层次的塔状社会。先秦封建制瓦解之后,社会结构变得扁平化,不再有贵族,

7、因而也不再有“私民”,全体臣民都成了国家的“编户齐民”。这可以看成是时代的进步,因为“编户齐民”意解放出来。但同时这也可能是一个历史的陷阱,因为失去了贵族这个中间阶层,国家直接统辖无数的“编户齐民”,极容易造成国家对国民的奴役和国民对国家的依附。(摘自户籍上的中国)(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春秋战国时期,秦国最先建立了严格周密的户籍登记制度,要求国内无论男女老少,都需要登记,出生要及时注册,死亡要及时销户。B . 秦国通过废旅店的方式来禁止百姓擅自迁徙,百姓若不得已外出需要持介绍信住店,店家如果让没有户籍的人住店,双方都要被治罪。C . 秦国在诸侯争霸中

8、胜出,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实行了户口登记制度,获得了全民动员的能力和丰厚的财力、政治体制更加严密。D . 汉代的“编户齐民”制度是对秦国全民户口登记制度的继承和完善,在逐级加强户籍管理的基础上,汉代还设立了专门管理户籍的官员。(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谈及秦朝、汉朝的户籍管理,并与西周封建制进行对比,西周没必要也不可能进行全民户口登记。B . 文章首段重点谈及秦国的户籍管理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不仅引经据典进行论证,而且摆事实进行论证。C . 文章第二,三段论述汉代户口登记制度,内容详实,户籍进行分类,而且登记的信息包括户主姓名、性别等。D . 文章末尾对社

9、会结构进行探讨,从深层进行挖掘,先秦贵族阶层的消失,社会瓦解,贵族和私民都成为公民。(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刘邦的大军攻进咸阳时,萧何没有像其他将领一样疯抢财物,而是抢先收缴了秦国的户籍档案资料,这体现了他过人的政治远见。B . 西周和汉代都存在着全国性的户籍制度,都设有专门管理户籍和人口的官员,只是相比较而言,西周管理的人口数量比汉代少。C . 从秦国与汉代的户口制度可以看出,国家赋税的征收与徭役的实现,都必须通过有效的户籍制度来支持。D . “编户齐民”制度让奴隶脱离贵族的掌控,获得了人身的自由,但也极易让国民进入另一种新的奴役状态。5. (12分) 阅

10、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一)微笑,并保持微笑尚德琪不久前,一位朋友发来一条手机短信,用4个英语单词对“SARS”进行了全新的解释:Smile And Retain Smile。并注明它的意思:“微笑,并保持微笑。”无独有偶,5月8日南方周末上的一则公益广告,其主题内容正是这4个英语单词和这一行简单的汉字。在非典肆虐的紧要关头,这种不乏幽默的“另类释词”,不仅表现了一种智慧,也传达出老百姓在抗击非典过程中的生活态度和精神状态。非典是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微笑是一种司空见惯的表情。非典不是微笑的惟一理由,却使微笑更具魅力。医生的微笑是一种坚定著名摄影家解海龙曾为希望工程捕捉了一双充满渴望的“大

11、眼睛”,在“非典时期”,他又“捕捉”了一双饱含微笑的大眼睛。北京青年报5月10日发表了解海龙拍摄的北京佑安医院传染科主任孟庆华在抗非典前线的特写照片。孟庆华戴着大口罩,戴着护士帽,能看到的只有一双大眼睛。但眼睛中所流露出的微笑,是那么的不经意,又是那么的深情;是那么的从容,又是那么的坚毅。解放军302医院9位护士姐妹经过一个多月的艰苦鏖战,于5月初走下了抗非典第一线。24岁的段艳蕊在回顾这一段经历时说:“虽然隔着口罩,病人看不清我的脸,可我相信,从我的眼神中,病人能感受到微笑。”(人民日报5月12日)广东省中医院二沙分院急诊科护士长叶欣,在抗非典第一线以身殉职。但是,她在护理过程中那天使般的微

12、笑,却永远留在了患者的心中。今年护士节落成的叶欣雕像,使她的笑容变成了永恒:叶欣依然身穿护士服,依然面带微笑。那微笑曾经给许多患者以希望,也必将给更多的患者以希望。法国哲学家阿兰在他最著名的著作幸福散论中说过:“在医生的药箱里,没有别的药品比微笑更能带来迅速、和谐的疗效。”在抗击非典第一线,医护人员充满坚定的微笑,传送的正是病人最需要的感染力。患者的微笑是一种信心。在电视荧屏上,在各种报刊上,几乎每天都能看到非典病房里的画面。和医生一样,病人也都戴着大口罩。但是,不用语言,病人们同样能表达他们的情感。在对医护工作表示满意时,他们会微笑着竖起大拇指;在向外面的世界传达他们的状态时,会微笑着伸出两

13、根指头,做出必胜的手势。住院的人,谁都会觉得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但从患者的微笑中,我们也知道里面的世界也并非很无奈。一位患者说过,非典可能夺去人的生命,但却无法夺走人的信心。如果说非典病魔终被战胜,那么首先就不能在精神上输掉。从病人的微笑中,我们能读出迎战非典的乐观,也能读出战胜非典的信心。大家的微笑是一种平静北京日报4月30日刊发了一组反映非典时期北京人寻常生活的图片。微笑可以说是这组图片的主题。一位女孩的特写照片特别引人注目,大大的口罩遮住了她的大半个脸,“严防死守”4个字则占据了整个口罩。但大大的口罩更加突出了那双满含微笑的大眼睛,“严防死守”4个字则使她的微笑更加生动感人。突如其来的非典

14、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但非典时期的日常生活中,仍然处处荡漾着微笑;非典时期的内心世界中,仍然需要一片宁静的天空。“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微笑的感染力是互相的,也是无限的。不吝微笑的人,必将从微笑中得到得更多。我们应该多问问别人,也多问问自己:“你的心情,现在好吗?你的脸上,还有微笑吗?”(一首流行歌曲祝你平安的歌词)我们应该多提醒自己,也多提醒别人:“让我们把手洗干净,然后握得更紧;让我在十八层口罩后面,看看你微笑的眼睛”(一则正在流行的“民谣”)微笑,并保持微笑。我们一定会笑到最后。【注】这篇报道于2003年非典期间发表在甘肃日报,获2004年中国新闻奖一等奖。(1) “用事实说话”是新闻报道的

15、一条最根本的规律。试举两例分析这篇新闻是如何体现这一规律的。(2) 请分析本文的主标题的作用。(3) 这篇报道具有很高的社会价值。请结合文本和新闻背景谈谈你的理解。三、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7. (11分) (2017高三上寻乌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邵伯温,字子文,洛阳人,康节处士雍之子也。雍名重一时,如司马光、韩维、吕公著、程颐兄弟皆交其门。伯温入闻父教,出则事司马光等,而光等亦屈名位辈行,与伯温为再世交,故所闻日博,而尤熟当世之务。光入相,尝欲荐伯温,未果而薨。后以河南尹与部使者荐,特授大名府助教,调潞州长子县尉。及司马光子康诣阙 , 邢恕召康诣河阳,伯温谓康

16、曰:“公除丧未见君,不宜枉道先见朋友。”康曰:“已诺之。”竟往。康卒,子植幼。吕大防谓康素以伯温可托,请以伯温为西京教授以教植。伯温既至官,则诲植曰:“温公之孙,大谏之子,贤愚在天下,可畏也。”植闻之,力学不懈,卒有立。绍圣初,章悖为相。悖尝事康节,欲用伯温,伯温不往。会法当赴吏部铨,程颐为伯温曰:“吾危子之行也。”伯温曰:“岂不欲见先公于地下耶?”至则先就部拟官,而后见宰相。悖荐之于朝,而伯温愿补郡县吏,惇不悦,遂得监永兴军铸钱监。时元祐诸贤方南迁士鲜访之者伯温见范祖禹于成平见范纯仁于颍昌或为之恐不顾也。会西边用兵,复夏人故地,从军者得累数阶,伯温当行,辄推同列。秩满 , 悖犹在相位。伯温义

17、不至京师,从外台辟环庆路帅幕,实避惇也。丁母忧,服除,主管永兴军耀州三白渠公事。童贯为宣抚使,士大夫争出其门,伯温闻其来,出他州避之。擢提点成都路刑狱,贼史斌破武休,入汉、利,窥剑门,伯温与成都帅臣卢法原合谋守剑门,贼竟不能入,蜀人德之。绍兴四年,卒,年七十八。赵鼎少从伯温游,及当相,乞行追录,始赠秘阁修撰。尝表伯温之墓曰:“以学行起元祐,以名节居绍圣,以言废于崇宁。”世以此三语尽伯温出处云。(节选自宋史邵伯温传)(1) 下列对文中画线的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时元祐诸贤方南迁士/鲜访之者伯温见范祖禹于咸平见范纯仁于颍昌或为之恐不顾也B . 时元祐诸贤方南迁士鲜访之者/伯温见范

18、祖禹于咸平见范纯仁于颍昌或为之恐不顾也C . 时元祐诸贤方南迁士鲜访之者伯温见范祖禹于咸平见范纯仁于颍昌或为之恐不顾也/D . 时元祐诸贤方南迁士鲜访之者/伯温见范祖禹于咸平见范纯仁于颍昌或为之恐不顾也(2) 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处士:本指有才德而隐居不仕的人,后亦泛指未做过官的士人。B . 薨: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但不能用于女性。C . 诣阙:“阙”借指朝廷或京城,“诣阙”即奔赴朝廷或都城。D . 秩满:“秩”指官吏的职位或品级,“秩满”即官吏任期届满。(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邵伯温勤学好友,

19、受到良好教育。他既得到了父亲的教导,又结交了司马光、韩维、吕公著、程颐兄弟等同辈友人,增长了见闻,熟悉了时务。B . 邵伯温讲究礼节,懂得知恩图报。他劝说司马康做事要有分寸,守礼节;司马康去世后,他承担起了教育司马植的责任。这些体现了对司马光的感恩。C . 邵伯温坚守大义,不愿阿谀逢迎。章惇因为曾经师事邵康节,想要重用邵伯温,邵伯温却百计避免;众人皆巴结童贯时,他听闻童贯要来,却躲避。D . 邵伯温守蜀有功,深受百姓爱戴。在反贼史斌势力正盛之时,他与卢法原共同谋划,坚守剑门关,最终阻止了史斌入川,蜀人因此十分感激他。(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会西边用兵,复夏人故地,从军者得累数

20、阶,伯温当行,辄推同列。赵鼎少从伯温游,及当相,乞行追录,始赠秘阁修撰。四、 诗歌鉴赏 (共1题;共8分)8. (8分) (2017高二下湖南期中)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列题目。晨雨杜甫小雨晨光内,初来叶上闻。雾交才洒地,风逆旋随云。暂起柴荆色,轻沾鸟兽群。麝香山一半,亭午未全分。(1) 下列对这首诗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诗歌从正面切题,精心绘出一幅甜美的晨雨图,充分显示了诗人摹景状物的笔力。B . 首联采用了视听结合的描写手法,将雨置于晨曦、树木的背景中,富有诗情画意。C . 尾联“亭午未全分”照应了首联的“晨光”,写出了时间的推移,暗示了生命的短暂。D . 本诗反映

21、出诗人深厚的艺术功力,在写景状物中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2) 这首诗紧扣一个“小”字来写雨,请结合具体诗句做简要分析。 五、 情景默写 (共1题;共2分)9. (2分) (2016高三上福建期中) 默写行路难中,“_,_”两句体现了李白积极进取的精神和远大的志向。爱莲说中作者从风度气质描写莲美好形象的句子是:“_,_。”劝学中,荀子以亲身体验强调空想不如学习的两句是:“_,_。”六、 语言表达 (共2题;共6分)10. (1分) 暑假里,几名高中学生相约去拜访班主任李老师,林红给老师打电话预约。请你补写出以下电话内容的空缺部分。要求:符合语境,简明得体。林红:李老师:噢,林红啊。林红:李老师:好啊!欢迎欢迎!林红:李老师:那就今天下午3点到我办公室吧。林红:李老师:好的,再见。11. (5分) (2017高二下湖北期中) 在下面一段文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