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高三语文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试卷A卷_第1页
山东省高三语文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试卷A卷_第2页
山东省高三语文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试卷A卷_第3页
山东省高三语文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试卷A卷_第4页
山东省高三语文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试卷A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山东省高三语文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试卷A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 (共1题;共6分)1. (6分) (2019广东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目前我国要真正_地应对可能发生的超级太阳风暴及其引发的灾害,除了技术准备外,首先要在国家层面上制定一个空间天气或空间气象发展战略。在这方面,美国已经走在前面,2017年再次更新了空间天气国家战略,将空间天气灾害纳入国家防灾减灾体系,由美国各部门多机构联合协作,各领域行业专家共同编写预案,在灾难爆发之前制定对策。其次还需要一颗在L1点上“为地球站岗”的卫星。在这第一个烽火台上,美欧的SOHO和ACE卫星为人类立下了_ , 而这两颗卫

2、星已经老化,正在退出历史舞台。从本世纪初开始,我国科学家就一直在号召发射一颗类似的卫星,得到国际学界高度认可。目前距上一次超级太阳风暴已经159年了,而造成加拿大魁北克省大停电的太阳风暴也是近30年前的事了,按照目前科学家们关于“超级太阳风暴百年一遇”的说法来粗略计算,_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同样重要的是,社会各界需要对太阳风暴、空间天气灾害有足够的认知。空间天气灾害是“难防御可减缓”的,以当前人类的预警水平,( )。反之,如果我们不知道相关知识,在灾害来临之时就会_。评估表明,对空间天气灾害的认知不足,将是未来灾害造成损失的重要原因。因此,空间天气知识普及和空间天气监测预警技术、空间天气灾害减

3、缓措施同等重要。(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 行之有效丰功伟绩有备无患措手不及B . 卓有成效汗马功劳未雨绸缪措手不及C . 行之有效汗马功劳未雨绸缪手足无措D . 卓有成效丰功伟绩有备无患手足无措(2) 文中划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从本世纪初开始,我国科学家就一直在呼吁发射一颗得到国际学界的高度认可的类似卫星。B . 从本世纪初开始,我国科学家就一直在呼吁发射一颗类似的卫星,这种呼声得到国际学界的高度认可。C . 我国科学家从本世纪初开始就一直在呼吁发射一颗类似的卫星,得到国际学界的高度认可。D . 我国科学家从本世纪初开始就一直在呼

4、吁发射一颗类似的卫星,它被国际学界高度认可。(3)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只有我们知道如何应对,才可以有效减缓空间天气灾害造成的损失。B . 除非我们知道如何应对,否则就难以有效减缓空间天气灾害造成的损失。C . 因为我们知道如何应对,所以可以有效减缓空间天气灾害造成的损失。D . 只要我们知道如何应对,就可以有效减缓空间天气灾害造成的损失。二、 现代文阅读 (共4题;共37分)2. (6分) (2016高二上河北期中)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文后各题。不可复制的魏晋风度张宏杰魏晋士人纵性任情,饮酒啸歌,其风度一直被后人追慕除却清谈一面。孙登布衣蔬食,绝人间事,“夏则

5、编草为裳,冬则被发自覆”。阮籍“或闭门视书,累月不出,或登山水,经日忘归。博览群籍,尤好庄老,嗜酒能啸,善弹琴”。许多士人的纵情越礼达到怪诞骇俗的程度。历史上最有名的片段是刘伶“常乘鹿车,携一壶酒,使之荷锸而随之,谓曰:死便埋我。”。阮修则“常步行,以百钱挂杖头,至酒店,便独酣饮”。阮籍“邻家妇,有美色,当垆酤酒。阮与王安丰常从妇饮酒,醉便眠其妇侧”。“邻家处子有才色,未嫁而卒,籍与无亲,生不相识,往哭尽哀而去”。这些都令后世读者心向往之而行不敢至。他们公然蔑视礼法。阮籍当众放言:“礼岂为我辈设也!”他在大人先生传中说出这样大逆不道之言:“无君而庶物定,无臣而万事理。”他们中的很多人视仕途为污

6、秽之地,在权力面前表现出的傲慢令人吃惊:为拒做官,嵇康忍痛与山涛绝交;为拒权贵,阮籍曾一醉六十余日。晋书王羲之传说,“王羲之既少年时期就有美誉,朝廷公卿皆爱其才器,频招他为侍中、吏部尚书,皆不就。”吏部尚书实在是不算低了,而且还是频招,可王羲之却“皆不就”,传统中国社会以功名利禄来衡量一个人的价值衡量体系在魏晋时代坍塌了。从这些言说、举动和故事中,我们能分明感受到春秋战国时代士人的傲视天地和独立不羁。如果说士族社会中的汉朝和唐朝更像贵族时代的西周,整饬有序,礼乐辉煌,文化雍容大度,那么魏晋就像贵族时代的春秋战国,是一个个性和才情能得以充分展示,因此极富创造力的时代。之所以如此,是因为魏晋时代的

7、社会背景,与春秋战国时代高度相似。这个时代战争连绵,动乱不断,皇帝如同走马灯一样换来换去。与皇权的不稳定形成鲜明对照的,则是世家大族的稳定性。许多世家大族势力急剧膨胀,甚至发展到“百室合户、千丁共籍”的类似领主状态。许多士族富厚过于王侯。东晋士族庄园遍布江左,他们“势力倾于邦君,储积富乎公室,僮仆成军,闭门成市,牛羊掩原隰,田池布千里,金玉满堂,妓妾溢房。园林拟上林,馆第僭太极”。正如柳诒微所说:“魏晋以降,易君如举棋,帝国朝代之号如传舍然。当时士大夫以地方绅士,操朝廷用人之权。于是朝代虽更,而社会之势力仍固定而不为动摇,岂惟可以激扬清浊,仰亦所以抵抗君权也。”因此世家大族对皇权形成强大的牵制

8、,以至于出现“王与马共天下”的谚语。在这种情况下,铁桶一般的大一统政治秩序被打破了,许多旧门士人凭借门第资本,不再对权力俯首帖耳:“虽朝代推移,鼎迁物改,(世族们)犹昂然以门第自负。”一些门第高贵的士人,甚至对门第不如他久远的皇帝抱一种隐隐的睥睨之态。面对政治权威,他们保持了一定的独立性,许多人甚至不屑于为皇帝服务。(选自2015年2月下杂文月刊,有删改)(1) 下列说法中,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 魏晋人士崇尚清谈,见面必玄谈,文人名士的智慧之花在言谈间得到了完美的展现,这让后人羡慕不已。B . “或闭门视书,累月不出,或登山水,经日忘归。博览群籍,尤好庄老,嗜酒能啸,善弹琴。”从

9、中可以看出阮籍的纵性任情。C . 许多魏晋人士多才多艺又落拓不羁,其纵酒放达、纵情越礼达到了惊世骇俗的地步,如刘伶、阮修等。D . 阮籍与王安丰追求个性自由发展,注重自我,注重感情,狂简旷达,纵性任情,追求享乐,这些行为让后人内心向往却不敢仿效。(2)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魏晋士人多不愿意与统治阶级合作,视仕途为污秽之地。为此,嵇康与山涛绝交,阮籍曾经一醉六十余日。B . 王羲之多次受到朝廷的征召,但他都没有去赴任。由此说明,在魏晋时代,王羲之的社会价值相当低。C . 魏晋士人颇有春秋战国遗风,从他们的言行中,我们可以看到春秋战国时代士人的傲视天地和独立不羁。D

10、. 相对于汉朝和唐朝,魏晋时代的士人充分地展示了自己的个性和才情。魏晋时代是一个极富创造力的时代。(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魏晋时代的社会背景和春秋战国时代非常相似,战争连绵,动乱不断,皇帝更换频繁,皇权极不稳定。B . 在魏晋时代,世家大族的势力比较强大,许多士族富过王侯。只有经过朝代的更替,世家人族的势力才会动摇。C . 从魏晋时代“王与马共天下”这句谚语中,我们可以看出世家大族的势力很大,甚之至能够牵制皇权。D . 在魏晋时代,一些门第高贵的士人,面对政治权威,保持了一定的独立性,他们甚至瞧不起门第远不如他久远的皇帝。3. (9分) (2019高二下

11、定州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如何认定一本好书?各种图书奖项是一个重要途径。那么,图书奖项入选的图书,是否就是网民心目中的好书?网民心中理想的图书评选标准是怎样的?为回答这些问题,北京师范大学“新闻出版大数据用户行为跟踪与分析实验室”项目组进行调查分析。分析网民对图书奖项的认知与评价,可以看出,图书评奖活动的主要目的是发现好书、推荐好书,倡导出版社多出好书,鼓励读者多读好书;读者希望图书奖项帮助自己选择、阅读好书,期望权威的图书奖项为他们选书、读书提供引导。对此,我们建议:要对参与评奖图书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提出量化要求。在现有评奖标准严把政治性、思想性、文学性等基本要求

12、的基础上,应增加对图书质量、效益的量化的要求,适当设立销量、利润的基本门槛。在资格审查时,要严格核查出版社报奖图书的印数、销量等。完善专家组评奖、读者参与的评选方式,要注重网民读者的话语权。注重吸纳网民读者的意见,开辟专门的网上评选渠道。结果计算按专家组评选、网民读者评选各占一定百分比分配权重。不同类型的图书评选,两类权重可做适当调整。改变网民读者对中国图书奖项的传统认知,保持中国图书奖项评选权威性、公正性、影响力的同时,利用多种有效手段,打造图书奖项品牌,提高各大图书奖项的知名度,在网民读者中形成良好口碑。网络阅读的特性应当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对于某些以销量、热度为主要标准的网络好书评选,应

13、予以正确引导,不能放任其追求经济利益而忽略社会效益的做法。(摘编自网民对图书奖项的认知与评价调研报告)材料二:图1网民对图书奖项的认知图2图书奖项推荐方式认同度材料三:“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优秀科普作品奖”每两年评选一次,给予适当奖励。中国科普作家协会2018年11月2日公告:经评审委员会专家评审,组织委员会审定,第五届“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优秀科普作品奖”共评选出科普图书类金奖作品10种、银奖作品20种;科普影视动画类金奖作品5种,银奖作品10种;青年短篇科普佳作金奖作品4篇,银奖作品10篇。材料四:美国科普图书几个主要奖项:(一)美国科学促进会、斯巴鲁“科学图书与电影”优秀科学图书奖,由美国科学促

14、进会设立,每年评选一次,旨在鼓励适合不同年龄段人群阅读的高质量科学图书的创作与出版。奖励图书分为四类:儿童科学图画书、中年级科学图书、青年科学图书、实践类科学图书。奖项的评审由评审组根据四类图书的共同标准以及四类图书的特定标准要求进行初选,然后再评定,每个类别评选出1本获奖的优秀图书。获奖作者可以得到一枚奖章和1000美元的奖励。该奖项得到斯巴鲁汽车公司的长期赞助。(二)科学图书奖:由美国大学优等生联谊会设立。每年评选一次,奖励在科学和数学领域的科学家创作的科普读物,评审委员会选出5本图书入围,再从中评选出1本获奖图书,给予1万美元奖励。(三)科学传播奖:由美国物理学会设立,每年评选一次,奖励

15、上一年度物理学、天文学、数学等相关科学领域促进公众理解的科普作品,每个领域各评选出1个获奖作品,给予3000美元、一把雕刻温莎椅的奖励。(四)美国研究院传播奖:由美国科学、工程及医学研究院设立,每年评选一次,奖励美国上一年度出版或发行的英语科普作品,奖项包括科普图书在内的4个类别,各评选出一个获奖作品,每类获奖作品作者奖励2万美元,奖金由基金会提供。(五)获伯瑞优秀儿童科学图书奖:由美国植物病理学会设立,每年评选一次,对前一年出版的、从天文学到动物学等各领域的优秀儿童科学图书,根据不同阶段的儿童读者群体,各评选出一本获奖图书,予以奖励。(摘编自国外科普图书奖项对我国的启示)(1) 下列对材料相

16、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新闻出版大数据用户行为跟踪与分析实验室”项目组开展调查,是为了解答图书奖项人选的图书是不是网民心目中的好书等问题。B . 项目组认为,优秀图书除了要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外,还要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对参加评奖的图书仅在内容方面设置严格的标准是不够的。C . 专家与网民评选图书的标准是不同的,对同一类图书的评选,专家的权重应大于网民,对不同类型的图书评选,两类权重要相当。D . 网民对国内外图书奖项认知度高的有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和诺贝尔文学奖;从总体看,对国内图书奖项的认识度高于国外图书奖项。(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17、 . 北师大有关项目组通过调查分析,得出了这样的一个结论:图书评奖活动的主要目的与读者对图书奖项的希望基本不一致。B . 北师大项目组提出图书评选要进一步完善评奖条件,改进评奖方法,加强图书奖项的宣传力度和对网络好书评选的正确引导。C . 在对图书奖项推荐评选方式中,认同度最高的是读者推荐;而出版社和政府部门的推荐认同度较低,说明读者不认同权威。D . “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优秀科普作品奖”是中国的一个科普类图书奖项,从评选结果看,其特点与美国几个主要科普奖项相同。(3) 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美国科普图书奖项的主要特点。 4. (12分) (2017高三上集宁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

18、就这么旁逸斜出下去王晓莉出单位门时,恰好园林工在修剪道两旁的树木。经过几个季节的生长,这些以樟树为主的树木都已长得有声有色。每棵树都像一个小型国家,有些肆无忌惮地扩张着,街道为此稠密了不少。一年两季的被修剪,成了这些树木的必修课。电剪刀哧哧作响,那些长在树顶端或者树身周边的细嫩枝叶,随之纷纷落马。而即使更粗壮些的枝条,也不消五秒钟,就在强大的马力之下一折两断。很快地,这树便被修剪成了一把标准的伞,整整齐齐,笔直向上。不消一个上午,这条街就将撑起一长排绿伞。每棵树都生得一模一样了。地面上,那些枝枝杈杈纠缠不休地堆积着。树木的清香四处飘逸,树叶子与松针层叠一处,色彩斑斓。脚踩在上面,柔韧而温暖。这

19、是在园林工眼里,一棵树中比较旁逸斜出,并不值得继续容留于树的那一部分。不能有损于秩序,破坏秩序等于破坏美,等于多余。这大约是园林工人的美学原则。但我的,恰好与他们相反。树最有趣的部分,恰恰在于那旁逸斜出。那几棵枝条如何溜出了向上生长的大部队,而独独朝着左上角努力?一簇叶子又如何密密麻麻聚集在了一起,像开一个研讨会般比别处热闹、喧腾许多?它们没有成为树的主干,没有引领一棵树生长的那股绝对力量。用现在时髦的话说,它们不是“主流”。但是这又有什么关系呢?一棵树。完全的秩序,完全的规则,该是多么乏味啊,就像兵营,像一律穿了病号服,像活了一生却毫无故事的人。在我所喜欢的电影里,除了故事主角,导演往往安排

20、些和故事不怎么相干的人。他可能是个独居多年的老邻居,总是抓住一切机会狂热地宣讲着宗教教义、人生哲理,而他的听众,却是两个踢足球之后累瘫在沙滩上休息的男孩子;也可能是个热爱酒精的工人,在电影的背景深处,一杯接一杯地喝着苦闷至极的酒。他们类似于文章中的“闲笔”,对于故事的发展或推动其实完全不起作用。这样旁逸斜出的人,我却总是看得心领神会。很久以后,关于这场电影,我脑子里什么也留不下了,却依然能回忆起他们。 就好像在翻阅一堆历史书籍之后,我能记住的,往往是类似于野史、花絮的部分它们从历史这棵大树的灰色的树身中旁逸斜出,冲破森严,开出斑斓的花朵,人性的色彩与趣味尽在其中。在我们周遭的生活中,有多少这样

21、的小人物。他们永不知名,总是存在。他们有着和主流人群不一样的心事、不一样的心路,他们很容易就透露出接近于生命本质的部分,不掩饰、不修剪,因而不做作。门卫、修鞋子的人、路边摆摊卖廉价发饰的母女他们是世界这棵大树上旁逸斜出的部分。如果世界要唾弃谁,他们必是最先被唾弃;如果世界要剪伐谁,他们必最先被剪伐。但是在被唾弃之前不能自弃,在被剪灭之前不能自灭。他们的力量来源于此。关于“旁逸斜出”,种过苹果树的朋友告诉我一个让人很受鼓舞的故事:在苹果树的树根,常常会突然蹿出一种叫“徒长枝”的枝子。它以惊人的速度爆发,长势凶猛。当它的势头盖过主干时,有经验的果农会毫不犹豫地把已遭虫蛀、遭风雨侵蚀、多年不长的老干

22、剪去。 事物的新陈代谢并不只有一种方式。的确,过了几天,我再看单位门口的那些树木,还是在被修剪的部位,树身又长出了新芽,它们所朝向的,依然是那个旁逸斜出的方向。那些旁逸斜出的树。那些旁逸斜出的人。且让我们就这么旁逸斜出下去。(选自散文2014年第5期,有删改)(1) 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准确的两项是( ) A . 在被修剪前,“每棵树都像一个小型国家,有些肆无忌惮地扩张着”,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手法写出树木自然生长状态下的茂盛繁密、生机勃勃。B . 第段描写落在地上的残枝断叶,作者却用到了“色彩斑斓”“柔韧而温暖”等词语,暗含了作者对它们遭受剪伐的惋惜和痛心。C . 第段作者笔锋一转

23、,把思路从对树的命运的感慨转向对人的生存状态的思考,使文章内容更加丰富深刻。D . 作者叙写苹果树上“徒长枝”这一故事的目的是为了告诉我们,“旁逸斜出”的枝干也有旺盛的生命力,它们都能成为主流,从而揭示了文章主旨。E . 本文语言犀利,措辞华美,充满激情,对底层人、边缘人投入了极大的关注与悲悯,挖掘出了人性的深度。(2) 为什么作者认为“树最有趣的部分,恰恰在于那旁逸斜出”? (3) 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它们从历史这棵大树的灰色的树身中旁逸斜出,冲破森严,开出斑斓的花朵,人性的色彩与趣味尽在其中。(4) 怎样理解本文标题的含义?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从文章中获得的启示。 5. (10分) (20

24、19高三上合肥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经济的贡献,体现于作为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_世界经济可持续发展。改革开放至今,( )。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中国经济增长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年均在30以上。2018年,中国经济实现了6.6的较高增速,经济总量首次突破90万亿元大关.今年前4个月,中国经济保持了良好增长_,主要经济指标数据超出预期,提升了全球经济复苏的信心。国际社会认,中国经济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稳定之锚。在经济全球化进程遭遇挑战的形势下,中国秉持“和”“合”理念,倡导合作共赢、共同发展,为推动经济全球化注入_的动力和活力。中国把自己的事情办好了,作为一个拥有近14亿人

25、口的发展中大国而言,就是对世界贡献巨大。(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 推动暴发态势滔滔不绝B . 推动爆发趋势源源不断C . 拉动爆发态势源源不断D . 拉动暴发趋势滔滔不绝(2)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中国经济多年保持快速稳定增长,创造了东方传奇,举世瞩目B . 中国经济多年保持快速稳定增长,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东方传奇C . 中国经济创造了举世目的东方传奇,多年保持快速稳定增长D . 中国经济创造了东方传奇,举世瞩目,多年保持快速稳定增长(3)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作为世界而言,

26、中国这个拥有近14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自己把事情办好了,就是巨大的贡献。B . 对于世界而言,一个拥有近14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中国把自己的事情办好了,就是贡献巨大。C . 对于一个拥有近14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把中国自己的事情办好了,就是对世界巨大的贡献。D . 作为一个拥有近14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中国把自己的事情办好了,就是对世界巨大的贡献。三、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6. (11分) (2017高二下伊春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沈束,字宗安,会稽人。父侭,邠州知州。束登嘉靖二十三年进士,除徽州推官,擢礼科给事中。时大学士严嵩擅政。大同总兵官周尚文卒,请恤典,严嵩格

27、不予。束言:“尚文为将,忠义自许。曹家庄之役,奇功也,宜赠封爵延子孙。他如董旸、江瀚,力抗强敌,继之以死。虽已庙祀,宜赐祭,以彰死事忠。今当事之臣,任意予夺,忠勤反捐弃,何以鼓士气,激军心?”疏奏,嵩大恚,激帝怒,下吏部都察院议。闻渊、屠侨等言束无他肠,唯疏狂当治。帝愈怒,夺渊、侨俸,下束诏狱。已,刑部坐束奏事不实,输赎还职。特命杖于廷,仍锢诏狱。时束入谏垣未半岁也。逾年,俺答薄都城。司业赵贞吉以请宽束得罪,自是无敢言者。束系久,衣食屡绝,惟日读周易为疏解。后同邑沈练劾嵩,嵩疑与束同族为报复,令狱吏械其手足。徐阶劝,得免。迨嵩去位,束在狱十六年矣,妻张氏上书言:“臣夫家有老亲,年八十有九,衰病

28、侵寻,朝不计夕。往臣因束无子,为置妾潘氏。比至京师,束已系狱,潘矢志不他适。乃相与寄居旅舍,纺织以供夫衣食。岁月积深,凄楚万状。欲归奉舅,则夫之饘粥无资。欲留养夫,则舅又旦暮待尽。辗转思维,进退无策。臣愿代夫系狱,令夫得送父终年,仍还赴系,实陛下莫大之德也。”法司亦为请,帝终不许。帝深疾言官,以廷杖遣戍未足遏其言,乃长系以困之。而日令狱卒奏其语言食息,谓之监帖。或无所得,虽谐语亦以闻。一日,鹊噪于束前,束谩曰:“岂有喜及罪人耶?”卒以奏,帝心动。会户部司务何以尚疏救主事海瑞,帝大怒,杖之,锢诏狱,而释束还其家。束还父已前卒束枕块饮水佯狂自废甫两月世宗崩穆宗嗣位起故官不赴。丧除,召为都给事中。旋

29、擢南京右通政。复辞疾。布衣蔬食,终老于家。束系狱凡十八年,比出,竟无子。(明史列传第九十七)【注】谏垣:指谏官官署,即专职进谏官吏的办公场所。俺答:明朝时的蒙古土默特部落。(1) 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束还/父已前/卒束枕块饮水/佯狂自废/甫两月/世宗崩/穆宗嗣位/起故官不赴B . 束还/父已前卒/束枕块饮水/佯狂自废/甫两月/世宗崩/穆宗嗣位/起故官/不赴C . 束还/父已前卒/束枕块/饮水佯狂自废/甫两月/世宗崩/穆宗嗣/位起故官/不赴D . 束还父/已前卒/束枕块/饮水佯狂自废/甫两月/世宗崩/穆宗嗣/位起故官/不赴(2) 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

30、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明清形成了完备的科举考试制度,共分四级:院试、乡试、会试和殿试。考中会试的称为进士。B . 舅,文中是指丈夫的父亲。有如“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C . 古代人的名字和现代有很大的差别。名是出生后不久父母起的,供长辈呼唤;字是二十岁举行冠礼或行笄礼时才起的,以表示对本人尊重或供朋友称呼。D . 除,是任命,授职,如“除徽州推官”;擢,是在原官职上提拔,如“擢礼科给事中”。(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沈练弹劾严嵩,严嵩怀疑沈练是沈束的同族在报复他,于是命令狱官将沈练的手脚铐起来,关进监狱十六年。B . 沈束要求要求赐予周尚文爵位,祭祀董旸、江瀚,充分表现了他的直言敢谏。C . 沈束的妻子上书请求,希望能够代夫坐牢,相关部门也替他请求,但皇帝依然没有同意赦免沈束。D . 沈束被释放回家后,拒绝了朝廷的征召,过着清贫的生活,终老于家。(4) 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今当事之臣,任意予夺,忠勤反捐弃,何以鼓士气,激军心?帝深疾言官,以廷杖遣戍未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