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文库,1,第四节 礼记中的教育思想,一、大学中的教育思想 大学:大人之学 (一)三纲领(关于道德教育的目的):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二)八条目(关于道德教育的程序和步骤)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修己治人”的修养模式。 修身是中心环节。,文库,2,二、学记中的教育思想,一、关于教育作用: “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化民成俗,其必由学” 二、关于教育与教学的原则与方法 1、教学相长:“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文库,3,2
2、、藏息相辅:“大学之教也,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不学操缦,不能安弦;不学博依,不能安诗;不学杂服,不能安礼。不兴其艺,不能乐学。故君子之于学也,藏焉修焉,息焉游焉。夫然,故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是以虽离师辅而不反也。” 3、预时孙摩:“大学之法,禁于未发之谓预,当其可之谓时,不陵节而施之谓孙,相观而善之谓摩。此四者,教之所由兴也。”,文库,4,4、善喻(启发诱导):“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也。” 5、长善救失:“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
3、,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6、善教继志:“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其言也,约而达,微而臧,罕譬而喻,可谓继志矣。”,文库,5,第五节 墨、道、法家的教育思想,一、墨家的教育思想 代表人物:墨翟;核心思想:兼爱 (一)关于教育作用 “素丝论”,肯定了人是后天环境和教育的产物 (二)关于教育目的 培养“兼士”:厚乎德行,辩乎言谈,博乎道术 (三)关于教育内容和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 “既述且作”,鼓励创新 教育内容:诗、书、春秋,“非乐”,重视科技教育,文库,6,二、道家的教育思想 代表人物:老子(李耳);核心思想:自然无为 (一)关于教育作用
4、“自然人性论”,否定教育的作用 (二)关于教育目的 “隐士”:“无为品质”:无事、无欲 (三)关于教育内容和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 否定一切人类文明; 教育内容:“自然之道”: 不争:“夫唯不争,故莫能与之争。” 知足:“祸莫大于不知足。” 贵柔:“物壮则老,是谓非道,非道早已。”,文库,7,三、法家的教育思想 代表人物:商鞅、韩非;核心思想:法治 (一)关于教育作用 “人性自私说”,肯定法的作用,否定教育的作用 (二)关于教育目的 培养“能法之士”、“智术之士” (三)关于教育内容和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 “废先王之教”(儒家:“法先王之教”),否定传统文化; 教育内容:“以法为教,以吏为师”,文库
5、,8,复习思考题,简释题:1、学而优则仕 2、有教无类 3、庶富教 4、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5、三纲领八条目 6、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7、素丝论 思考题: 1、简述春秋战国时期教育思想产生的历史条件。 2、评述孔子关于教育作用的思想。 3、简述孔子关于教育内容的思想。 4、简述孔子关于道德教育的思想。 5、简述孟子关于人性论和教育作用的思想。 6、比较孟子和荀子关于人性论和教育作用的思想。 7、评述学记中关于教学的思想。 8、简述墨、道、法家的教育思想。,文库,9,第二讲 古代(秦汉至清中叶)的教育思想,文库,10,第一节 学校教育发展概述,一、文教政策的沿革 秦代:“书同文,行同伦”;焚书坑
6、儒。 汉代: 独尊儒术:使封建的学校教育完全变成了儒学教育。 兴太学:公元前124年太学的建立,标志着封建官学制度的确立。 重选举:为汉代察举制规划了要点。 魏晋南北朝:离乱年代,没有统一的文教政策。,文库,11,隋唐: 重振儒术:专设孔子庙,封孔子为“文宣王”;重用儒生;编辑五经正义、五经定本。 兼重佛老:促进了儒、佛、道三种文化的融合。 宋: 重文教,抑武事:促进了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但削弱了国家的军事实力。 尊孔崇儒: 提倡儒佛道融合,促成了理学思想的产生。,文库,12,理学思想,以儒家思想为核心,融合佛教和道教思想所形成的一种新的哲学思想体系。 理学思想产生于北宋,形成于南宋。 至南宋
7、,理学思想分为两大派别,后世称之为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 在元、明、清三朝占统治地位的是程朱理学。,文库,13,元:采用汉法。 明清: 大力发展学校教育。 大兴文字狱,钳制知识分子思想。,文库,14,二、官学制度的形成和发展,(一)汉代: 1、中央官学: 1)太学: 创建和发展:公元前124年创建;东汉质帝本初元年(146年)达到学生人数三万多人。 太学的师生:教师称博士,有“严于择师”的传统;学生称博士弟子,或太学生、诸生。 教学内容:经学,又分为今文经学和古文经学;太学中占统治地位的是今文经学。 教学方法:口授,规定有严格的“师法”和“家法”。 管理与考试:管理松散;考试的方式主要有设策和对
8、策。,文库,15,2)宫邸学:东汉永平九年(66年)创设,又称四姓小侯学。 3)鸿都门学:东汉灵帝光和元年(178年)创设,是最早的艺术学院。 2、地方官学:起始于文翁兴学。 建制: 郡国设学,县(道、邑)设校,均置经师一人。 乡(亭、里)设痒,聚设序,均置孝经师一人。,文库,16,(二)魏晋南北朝:官学的发展时兴时废。 1、西晋的国子学:创设于276年。 2、南朝宋朝的四学馆:创设于438年。分儒学馆、史学馆、玄学馆、文学馆。又于470年设“总明观”,分设玄、儒、文、史、阴阳五部学。 3、北魏的州郡学和四门学:,文库,17,(三)隋唐: 1、官学制度: 中央官学:六学二馆:国子学、太学、四门
9、学、书学、算学、律学、弘文馆、崇文馆。 地方官学:府、县两级均设有学校。 2、唐朝官学制度的特点: 1)封建的等级性加强了。 2)儒家思想继续支配学校教育。 3)专科学校在制度上已经确立。 4)学校设置形式多样化。 5)地方学校教育制度更加周详。 6)学校教育成为科举制度的附庸。,文库,18,(四)宋代: 1、宋初的三次兴学运动: 1)庆历兴学:1044年,范仲淹发起。 2)熙宁、元丰兴学:王安石发起。在太学实行“三舍法”,试图把养士和取士的职能统归于学校。 3)崇宁兴学:蔡京主持。 2、官学制度: 1)中央官学:国子学、太学。 2)地方官学:州、县设学;路置提举学事司,并为地方官学颁置学田。
10、,文库,19,(五)元代:首创社学,一种极为普遍的农村学校形式。 (六)明清: 1、中央官学:国子学 2、地方官学:府学、县学,文库,20,三、私学制度的形成和发展,(一)私学的产生和兴起:春秋战国时期 (二)私学的发展: 1、经师讲学: 汉代:兴盛;一般称“精舍”或“精庐”;学生分“著录弟子”和“及门弟子”。 魏晋南北朝:兴盛;出现儒佛道兼综的私学。 隋唐:私学继续存在。 宋:出现一种新的私学书院。,文库,21,2、蒙养教学: 1)蒙学的发展:最早见之于史籍记载的蒙学是汉代的“书馆”,至明清时期私塾遍及城乡。 2)蒙学的类型:明清时期的私塾主要有:家塾;村塾或族塾;坐馆或教馆。 3)蒙学的教
11、材: 唐以前:急就篇。 宋以后: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等。 4)蒙学的教学:识字、写字、读书、作文。,文库,22,(三)私学发展的特点及意义: 1、特点: 1)我国私学往往在动乱年间发展兴盛; 2)我国私学是官学的重要补充; 3)我国私学的教师大多不热衷于仕途,真正潜心于学问; 4)我国私学的教学多以学生的自学为主,比较强调学生的主观努力。,文库,23,2、意义: 1)私学的产生和兴起实现和完成了学校教育的独立化过程; 2)私学通过培养人才对封建政权的巩固和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3)私学对维系和发展我国传统文化起到了重要作用。,文库,24,四、书院制度的形成和发展,(一)书院的起
12、源:私人讲学。 (二)书院的发展: 1、北宋:一度兴起,出现了全国著名的六大书院。 2、南宋:达到兴盛,主要表现在: 1)书院的数量空前增多,规模扩大; 2)书院活动内容更加充实和丰富:藏书、供祀、讲学,并形成了独特的教学制度讲会制度; 3)书院进一步制度化:白鹿洞书院教条的制订成为书院制度化的重要标志。,文库,25,3、元:鼓励书院的发展,同时加强对书院的控制,使书院开始官学化。 4、明:出现禁毁书院事件,如东林书院的遭禁。 5、清:加强对书院的控制,使书院完全官学化了。,文库,26,(三)书院在教学上的特点: 1、学术研究与教学相结合; 2、建立讲会制度,体现出一定的争鸣精神; 3、实行教
13、学开放,听讲者不受地域和学派的限制; 4、教学中注重问难论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研究问题的习惯; 5、书院中师生关系融洽。,文库,27,五、我国古代的取士考试制度,(一)汉代的察举制: 1、实施办法:建立严格的察举法规,执法严明。 2、科目:孝廉、贤良方正等。 (二)魏晋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 1、实施办法: 1)中正官负责考评人才; 2)考评的依据是:家世和个人的德才; 3)根据考评结果按品授官。 2、流弊:“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文库,28,(三)隋唐以后的科举制:采用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人才。 1、产生:隋朝(607年) 2、发展:唐朝形成完备的制度,后世相继加以沿袭。 1)唐朝
14、: 生源:生徒、乡贡; 程序:(乡试)省试(京师)吏部试; 内容:五经; 方法:帖经、墨义、策问、诗赋; 对学校教育的影响:使学校成为科举的附庸。,文库,29,2)宋:取消吏部试,加殿试;严格考试规程。 3)元:考试内容加四书;具有民族歧视的特点。 4)明:推行八股取士制度。 5)清:考试规程进一步繁杂,分童试(县试、府试、院试)、乡试、会试、殿试四级考试;至清末,科举考试日趋空疏。,文库,30,五、我国古代的取士考试制度,科举制的历史作用: 合理性: 有利于加强封建的中央集权统治。 使选士的权力集中到了封建的中央官僚机构; 改变了官员的社会地位来源; 唯才是举保证了官员队伍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
15、; 是统治者延揽人才、笼络人心的工具。 促进了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使选拔人才较为公平合理。,文库,31,五、我国古代的取士考试制度,科举制的历史作用: 消极作用: 使学校教育成为科举考试的附庸。 束缚思想,败坏学风。 科举制具有很大的欺骗性。,文库,32,第二节 董仲舒的教育思想,生平和教育活动 生活在西汉中期。 勤奋好学,汉景帝末年被选为博士。 “下帏讲诵”;“弟子传以久次相授业”。 天人三策(举贤良对策)。 任郡国国相。 代表作:春秋繁露,文库,33,第二节 董仲舒的教育思想,哲学思想:神学化儒学 “天”有意志,是创造万物的最高主宰; “天”是通过阴阳五行来表现它的意志的: 歪曲阴阳五行
16、学说,为封建的伦理规范提供理论上的说明: “阳尊阴贱”; 君、父、夫为阳,臣、子、妻为阴; 封建的“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纲:主宰、支配; “王道之三纲可求于天”。 五行的相生关系类似父子关系,有“授”和“受”之分。,文库,34,第二节 董仲舒的教育思想,哲学思想: 君权神授、“天人感应”; “天不变,道亦不变”: “奉天法古” 强调封建制度的神圣性和永恒性,文库,35,第二节 董仲舒的教育思想,关于人性论和教育作用的思想 人性天生地分为三等:圣人之性、中民(万民)之性、斗筲之性; 中民之性:“天生有善质而未能善”,须“待渐于教训而后能为善”; 人性有性有情,性善情恶。,文库
17、,36,第二节 董仲舒的教育思想,关于文教政策的思想 独尊儒术,罢黜百家: 统一了思想,有利于政权的巩固; 使封建的学校教育完全变成了儒学教育; 杜绝了百家争鸣,不利于学术文化的发展。,文库,37,第二节 董仲舒的教育思想,关于文教政策的思想 兴太学: 兴学设教应该从中央官学做起,从政权建设的高度论证了封建官学建设的重要性; 提出了人才须素养的观点,符合人才成长的规律,是对中国古来尊贤纳士思想的重大发展。 重选举: 为汉代察举制规划了要点,促成了汉代选贤任能的制度化和规范化。,文库,38,第三节 王充的教育思想,生平和教育活动 生活于东汉初期 出身于平民家庭,祖上有“任侠”传统 8岁进书馆,2
18、0岁左右被举荐到太学学习,“博通众流百家之言” 壮年时代曾做过地方官,但很快罢官归乡 主要从事教学和著述 代表作:论衡,“铨轻重之言,立真伪之平”,文库,39,第三节 王充的教育思想,培养“鸿儒”的教育目的观 知识分子有四个层次: “鸿儒” “文人” “通人” “儒生”,文库,40,第三节 王充的教育思想,关于教学的思想 教学内容:“博览古今众流百家” 对当时经学教育的批判: 儒生只学习五经,知识面太狭窄; 五经多失其实,不可盲目相信。 “知经误者在诸子”;“人含百家之言,犹海怀百川之流”,文库,41,第三节 王充的教育思想,关于教学的思想 对教学过程的认识 “学之乃知,不问不识” “见闻为”
19、与“开心意” “效证”,文库,42,第三节 王充的教育思想,关于教学的思想 教学的原则与方法 “问难”、“距师” “博达疏通”、“学为世用” 意识到知识的力量,把知识渊博的人称为“文力之人” 勤学不舍,文库,43,第四节 颜之推的教育思想,生平和著作 生活于动荡的南北朝时期 有儒学家传 一生经历三次亡国之变,先后为四个朝代效力 南北朝时期最博通、最有思想的学者 晚年写作颜氏家训 范文澜:“颜氏家训的佳处在于立论平实。” 颜氏家训被后世誉为“家教规范”,文库,44,第四节 颜之推的教育思想,关于家庭教育的思想 教育要及早进行 胎教 “当及婴稚,识人颜色,知人喜怒,便加教诲” 谚语:“教妇初来,教
20、子婴孩”,文库,45,第四节 颜之推的教育思想,关于家庭教育的思想 把教子和爱子结合起来 “父母威严而有慈,则子女畏慎而生孝矣。” 重视儿童的语言教育 要教育子女学习正确的语言,文库,46,第五节 韩愈的教育思想,生平和教育活动 中唐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和教育家 出身于普通官僚地主家庭,二十五岁中进士 二十九岁入仕途,曾任四门博士、国子博士、国子祭酒、刑部侍郎、潮州刺史、兵部侍郎、吏部侍郎等职 热心于私人讲学,“勇为人师” 主要教育代表作:师说,文库,47,第五节 韩愈的教育思想,政治、思想和文学上的主张 政治上:主张统一 思想上:主张发扬儒道,排斥佛老。其思想成为神学化儒学向理学
21、化儒学过渡、演变过程中的重要中间环节。 文学上:主张“文以载道”,反对魏晋以来的骈体文。,文库,48,第五节 韩愈的教育思想,关于教师的思想 充分肯定教师的重要作用:“古之学者必有师” 规定教师的任务:传道、授业、解惑 明确择师的标准:“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提倡“相互为师”的新型师生关系,文库,49,第六节 朱熹的教育思想,生平和教育活动 南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理学思想的集大成者 出身于普通官僚地主家庭,十九岁中进士 二十二岁开始做地方官,重视兴学设教 知南康军期间,主持修复了白鹿洞书院,并拟订了白鹿洞书院揭示,成为书院制度化的重要标志。 编辑四书章句集注,文库,50,第六节 朱熹
22、的教育思想,“学以变化气质”关于教育作用的思想 “理”与“气” “理”是万物产生的本原,“气”是构成万物的材料 “理”先“气”后 “天命之性”和“气质之性” “天命之性”(“道心”):禀受天理所形成的,是至善的; “气质之性”(“人心”):禀受气质所形成的,有善有恶; “道心”和“人心”是一个心的两个方面。 “学以变化气质” 使“人心”服从“道心”,“明天理,灭人欲”,文库,51,第六节 朱熹的教育思想,关于教育阶段的划分和教育内容的安排 主张根据人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将学校教育划分为小学和大学两个阶段; 小学(8岁15岁) 为学做圣贤“打坯模”的阶段; “学其事”:即进行道德行为习惯训练;
23、小学:儿童道德教育用书; 坚持“先入为主”的教育原则;注重日常严格训练。,文库,52,第六节 朱熹的教育思想,关于教育阶段的划分和教育内容的安排 大学(15岁以后) “穷其理”:在小学教育的基础上探究其中的道理。 四书五经:认为曾经“圣人”手,里面尽是“天理”。 重视自学;提倡讲问。,文库,53,第六节 朱熹的教育思想,读书法思想 朱子读书法: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泳、切己体察、着紧用力、居敬持志 评价: 基本精神:读书穷理; 每一条都含有合理因素,是完整的读书、求学、进业的程序和步骤; 缺乏质疑问难的思想,导致了一些不良学风的形成。,文库,54,第七节 王守仁的教育思想,生平和教育活动
24、明朝中期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因自号阳明子,世人亦称其为阳明先生 出生于官僚地主家庭,从小在儒学和诗文方面受到了良好的训练 二十一岁中举人,二十九岁中进士 官至南京兵部尚书 34岁开始授徒设学,一生创办多所书院,文库,55,第七节 王守仁的教育思想,哲学思想“心学” 心即理:“心”是世界万物的本质,“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心外无义,心外无善” 知行合一:“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工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致良知: 良知:即孟子所说的是非之心,是每个人生而具有的。 “致”: 静处体悟: 事上磨练:,文库,56,第七节 王守仁的教育思想,关于儿童教育的思想 揭露和批判不顾儿童身心特点的
25、传统儿童教育方法 主张儿童教育应顺应儿童的性情 “童子之情,乐嬉游而惮拘检” “栽培涵养”,文库,57,第七节 王守仁的教育思想,关于儿童教育的思想 主张应教儿童“歌诗”、“习礼”与“读书”,以陶冶儿童的思想和性情 “诱之歌诗”:“发其志意”;“泄其跳号呼啸于咏歌,宣其幽抑结滞于音节” “导之习礼”:“肃其威仪”;“周旋揖让而动荡其血脉,拜起屈伸而固束其筋骸” “讽之读书”:“开其知觉”;“沉潜反复以存其心,抑扬讽诵以宣其志”,文库,58,第七节 王守仁的教育思想,关于儿童教育的思想 在教学程序上,主张动静搭配,体脑交叉 “每日工夫,先考德,次背书诵书,次习礼或作课仿,次复诵书讲书,次歌诗。”,文库,59,第八节 颜元的教育思想,生平和时代背景 时代背景: 资本主义萌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中国医养结合行业市场竞争格局分析及投资方向研究报告
- 中国工业压缩机行业市场调查报告
- 2024年中国饲料用香精行业调查报告
- 中国KTV隔音吸音材料行业市场发展监测及投资策略研究报告
- 健康相关课件图片大全
- 健康活动我的小脚课件
- 萧山区深化公路管理办法
- 2024年站台安全门系统资金筹措计划书代可行性研究报告
- 融媒体中心外宣管理办法
- 装配式施工收费管理办法
- 医疗机构中药饮片采购流程优化
- 脊髓肿瘤的护理查房
- 2025年医师三基考试题及答案
- 2025年1月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历史试卷(含解析)
- 中小学小班化教学模式与支持体系构建研究
- 温州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期末-英语试卷及答案
- 2025至2030中国核应急机器人行业市场现状分析及竞争格局与投资发展报告
- 导管室护理管理制度
- 降低跌倒事件的发生率QC圈
- 深静脉血栓的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安徽省邮政行业职业技能大赛(快递员赛项)备赛试题库(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