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 11:181 第八章催化加氢第八章催化加氢 第一节 概述第一节 概述 催化加氢是指石油馏分在氢气存在下催化 加工过程的统称。 催化加氢是指石油馏分在氢气存在下催化 加工过程的统称。 11:182 一、意义一、意义 提高原油加工深度,合理利用石油资源提高原油加工深度,合理利用石油资源 改善产品质量,提高轻质油收率,减少大气污染改善产品质量,提高轻质油收率,减少大气污染 随着原油日益变重变劣,对中间馏分油的需求越 来越多,催化加氢成为石油加工中的一个重要手段 随着原油日益变重变劣,对中间馏分油的需求越 来越多,催化加氢成为石油加工中的一个重要手段 11:183 二、加氢过程的分类 主要有两大类
2、:加氢精制和加氢裂化 专门用于某种生产目的的加氢过程 二、加氢过程的分类 主要有两大类:加氢精制和加氢裂化 专门用于某种生产目的的加氢过程 轻质油品加氢精制轻质油品加氢精制 蜡油加氢裂化或渣油加氢处理蜡油加氢裂化或渣油加氢处理 临氢降凝临氢降凝 润滑油加氢润滑油加氢 11:184 1、加氢精制 加氢精制是指在催化剂和氢气存在下,脱除 石油馏分中的硫、氮、氧杂原子及金属杂质,有 时还对部分芳烃加氢,改善油品的使用性能。 加氢精制的原料有重整原料、汽油、煤油馏 分、各种中间馏分油、重油渣油等。 、加氢精制 加氢精制是指在催化剂和氢气存在下,脱除 石油馏分中的硫、氮、氧杂原子及金属杂质,有 时还对部
3、分芳烃加氢,改善油品的使用性能。 加氢精制的原料有重整原料、汽油、煤油馏 分、各种中间馏分油、重油渣油等。 11:185 2、加氢裂化 加氢裂化是在高温、高氢压和催化剂存在的条 件下,使重质油发生裂化反应,转化为气体、汽 油、喷气燃料、柴油等的过程。 可分为馏分油加氢裂化和渣油加氢裂化。 、加氢裂化 加氢裂化是在高温、高氢压和催化剂存在的条 件下,使重质油发生裂化反应,转化为气体、汽 油、喷气燃料、柴油等的过程。 可分为馏分油加氢裂化和渣油加氢裂化。 11:186 (1) 馏分油加氢裂化 原料:减压蜡油、焦化蜡油、裂化循环油及脱沥青 油等 目的:生产高质量的轻质油品,如柴油、汽油、航 空煤油等
4、 特点:生产灵活,可根据市场需求调整生产方案 ) 馏分油加氢裂化 原料:减压蜡油、焦化蜡油、裂化循环油及脱沥青 油等 目的:生产高质量的轻质油品,如柴油、汽油、航 空煤油等 特点:生产灵活,可根据市场需求调整生产方案 2 11:187 (2) 渣油加氢裂化 原料:减压渣油 特点:渣油中富集了大量的硫、氮化合物、 胶质、沥青质大 分子及金属化合物,使催化剂的 作用大大降低。热裂化在此过程中有重要作用。 一般加氢裂化的产品需加氢精制。 渣油加氢裂化 原料:减压渣油 特点:渣油中富集了大量的硫、氮化合物、 胶质、沥青质大 分子及金属化合物,使催化剂的 作用大大降低。热裂化在此过程中有重要作用。 一般
5、加氢裂化的产品需加氢精制。 11:188 3、加氢降凝、加氢改质 由 、加氢降凝、加氢改质 由AGO、LCO生产低凝点或低硫、较高十六 烷值的优质柴油和航空煤油。 生产低凝点或低硫、较高十六 烷值的优质柴油和航空煤油。 4、润滑油加氢 是使润滑油的组分发生加氢精制和加氢裂 化,使一些非理想组分结构发生变化,以脱除杂 原子,部分芳烃饱和,改善润滑油的使用性能。 、润滑油加氢 是使润滑油的组分发生加氢精制和加氢裂 化,使一些非理想组分结构发生变化,以脱除杂 原子,部分芳烃饱和,改善润滑油的使用性能。 11:189 5. 渣油加氢处理 ?脱金属 ?脱硫 ?脱氮 ?改质 11:1810 第二节加氢过程
6、的化学反应 一、加氢精制的化学反应 第二节加氢过程的化学反应 一、加氢精制的化学反应 加氢脱硫、脱氮、脱氧及脱金属 硫化合物 加氢脱硫、脱氮、脱氧及脱金属 硫化合物H2 H2S+烃类烃类 1、加氢脱硫、加氢脱硫 11:1811 硫醇、硫醚、二硫化物的加氢脱硫反应在缓 和的条件下就容易进行,首先发生 硫醇、硫醚、二硫化物的加氢脱硫反应在缓 和的条件下就容易进行,首先发生C-S键、键、S-S键 的断裂,生成的分子碎片再与氢反应。 键 的断裂,生成的分子碎片再与氢反应。 RSH + H2RH + H2S RSR + H2RH +RH +H2S RSSR+H22RSH RH +H2S 11:1812
7、环状硫化物的加氢脱硫比较困难,需要苛刻 的条件。首先环中双键发生加氢饱和,然后发生 断环脱去硫原子。 环状硫化物的加氢脱硫比较困难,需要苛刻 的条件。首先环中双键发生加氢饱和,然后发生 断环脱去硫原子。 S H2 S +H2S C2H5 H2 C4H9SH C4H10 + H2S S S 3 11:1813 噻吩的加氢脱硫反应可能有以下两个途径: C4H9SH C4H10 + H2S -H2S C4H6 C4H8 C4H10 S S S 11:1814 苯并噻吩的加氢脱硫比噻吩困难些,反应历程也有两个途径: + H2S -H2S S S C2H5 CHCH2 +H2S C2H5 +H2S 11
8、:1815 硫化物加氢脱硫的反应活性:硫化物加氢脱硫的反应活性: RSHRSSRRSR噻吩噻吩苯并噻吩苯并噻吩 二苯并噻吩二苯并噻吩甲基取代的苯并噻吩甲基取代的苯并噻吩 各种键的键能 键C-HC-C C=C C-N C=N C-SN-HS-H 键 能 , KJ/mol 413348614305615272391367 11:1816 从化学热力学基本原理可知,当反应的标准自 由能的变化 从化学热力学基本原理可知,当反应的标准自 由能的变化G0时,对反应进行是有利的时,对反应进行是有利的 G = -RTlnKp Kp是反应平衡常数,其值越大表示平衡转化 率也越大,反应能够进行的程度越深。 是反应
9、平衡常数,其值越大表示平衡转化 率也越大,反应能够进行的程度越深。 当当G0时,时,RTlnKp应为正值,或者说,应为正值,或者说, lnKp应为正值。应为正值。 11:1817 qr QR a bd BD aa K aa = 反应进行的深度的极限是达到化学平衡时的平衡 转化率。由化学平衡常数可以计算得平衡转化率。 下面予以说明。 bB +dDqQ + rR 式中ai为i组分的活度。 11:1818 d D b B r R q Q c CC CC K = 对理想溶液,可以写成 式中Ci为I组分的摩尔浓度。 4 11:1819 式中Pi为i组分的分压。 d D b B r R q Q p PP
10、PP K = 对气相反应,则可写成 式中Pi为i组分的分压。 11:1820 11:1821 lgKp H,700K lgKp H,700K 反应反应 500K 700K 900K KJ/mol 500K 700K 900K KJ/mol CHCH3 3SH+ HSH+ H2 2 CH CH4 4+H+H2 2S 8.37 6.10 4.69 S 8.37 6.10 4.69 C C2 2H H5 5SH+HSH+H2 2 C C2 2H H6 6+H+H2 2S 7.06 5.01 3.84 -70 S 7.06 5.01 3.84 -70 n-Cn-C3 3H H7 7SH+HSH+H2
11、2 C C3 3H H8 8+ H+ H2 2S 6.05 4.45 3.52 S 6.05 4.45 3.52 (CH(CH3 3) )2 2S+2HS+2H2 2 2CH2CH4 4+H+H2 2S 15.68 11.42 8.96 S 15.68 11.42 8.96 (C2H5)2+2H(C2H5)2+2H2 2 2C2H6+H2C2H6+H2 2S 12.52 9.11 7.13 -117 S 12.52 9.11 7.13 -117 CHCH3 3-S-S-CH-S-S-CH3 3+3H+3H2 2 2CH2CH4 4+2H+2H2 2S 26.08 19.03 14.97 S 2
12、6.08 19.03 14.97 C C2 2H H5 5-S-S-C-S-S-C2 2H H5 5+3H+3H2 2 2C2C2 2H H6 6+2H+2H2 2S 22.94 16.79 13.23 S 22.94 16.79 13.23 S +2H +2H2 2 n-Cn-C4 4H H1010+H+H2 2S 8.79 5.26 3.24 -122 S 8.79 5.26 3.24 -122 +2H +2H2 2 n-Cn-C5 5H H1212+H+H2 2S 9.22 5.92 3.97 -113 S 9.22 5.92 3.97 -113 S +4H+4H2 2 n-C4H10+
13、Hn-C4H10+H2 2S 12.07 3.85 -0.85 -281 S 12.07 3.85 -0.85 -281 S CH3 +4H+4H2 2 i-Ci-C5 5H H1212+H+H2 2S 11.27 3.17 -1.43 -276 S 11.27 3.17 -1.43 -276 S 11:1822 表 5 噻吩加氢脱硫反应的平衡转化率,摩尔% 温度,K 压力,MPa 0.1 1.0 4.0 10.0 500 99.2 99.9 100 100 600 98.1 99.5 99.8 99.8 700 90.7 97.6 99.0 99.4 800 68.4 92.3 96.6 9
14、8.0 900 28.7 79.5 91.8 95.1 11:1823 表表6 某些噻吩类化合物的加氢反应速率常数 ( 某些噻吩类化合物的加氢反应速率常数 (300,7.1MPa,Co-Mo/Al2O3催化剂) 化合物相对反应速率常数 催化剂) 化合物相对反应速率常数 S 噻吩噻吩100 S 苯并噻吩苯并噻吩58.7 S 二苯并噻吩二苯并噻吩4.4 S (b)萘(萘(2,3-d)并噻吩)并噻吩11.4 11:1824 二苯并噻吩的加氢脱硫反应则比苯并噻吩还要困难,据研究,其反应途径为: 4.2 x 10 -8 2.8 x 10-5 - H2S 1.1 x 10 -4 4.7 x 10-6 -H
15、2S + H2 慢 S S S 主要反应是二苯并噻吩中C-S键断裂脱硫化氢生成联二苯,而芳香 环先加氢再脱硫化氢的反应速率要慢得多,两者相差达600多倍 5 11:1825 表表7 取代基位置对脱硫反应速率的影响 ( 取代基位置对脱硫反应速率的影响 (NiMo/Al2O3催化剂催化剂,360,氢压氢压2.9Mpa) 化合物结构组别相对速率常数 ) 化合物结构组别相对速率常数 S R I 2-或或7-位无取代烷基时位无取代烷基时1 S R II 4-或或6-位无取代烷基时位无取代烷基时0.23 S R III 4-位有一个取代烷基时位有一个取代烷基时0.08 S RR IV 4-及及6-位均有取
16、代烷基时位均有取代烷基时0.0028 S 1 2 3 4 5 6 7 S 1 2 3 4 56 7 8 9 11:1826 当二苯并噻吩的 4-位以及 4, 6-位被甲基取代后, 反应途径亦发生了变化, 如下图所示: 116 92 1540 100 1460 19 67 S CH3 S CH3 S CH3 CH3 CH3 11:1827 在反应网络中,相对反应速率发生了变化,先通过一 个芳香环加氢再进行氢解脱硫的途径变得有利 324 265 100 4410 7350 88 51 S CH3CH3 S CH3CH3 S CH3CH3 CH3CH3CH3 CH3 CH3CH3 11:1828 S
17、 CH3CH3 S CH3CH3 CH3 CH3CH3 中等酸性中等酸性 开环间接脱硫 4,6-DMDBT4,6-DMDBT 常规路线常规路线 S CH3 CH3 强酸性强酸性 先脱烷基间接脱硫 收率低收率低 先加氢再脱硫 Ni-Mo, Ni-WNi-Mo, Ni-W S CH3CH3 CH3CH3 位阻小 氢耗大 位阻小 氢耗大 4,6-DMDBT反应历程 位阻小 氢耗少 新路线 位阻小 氢耗少 新路线 氢解直接脱硫 CH3CH3 位阻大位阻大 Co-MoCo-Mo S CH3 CH3 CH3 CH3 烷基异构化间接脱硫 中等酸性中等酸性 11:1829 2、加氢脱氮 胺类(脂肪、芳香) 石
18、油中的氮化合物碱性氮(吡啶、喹啉) 非碱性氮(吡咯类) 氮化合物 、加氢脱氮 胺类(脂肪、芳香) 石油中的氮化合物碱性氮(吡啶、喹啉) 非碱性氮(吡咯类) 氮化合物H2 NH3+烃类烃类 反应能力:脂肪胺反应能力:脂肪胺 芳香胺芳香胺 碱性或非碱性氮化物碱性或非碱性氮化物 11:1830 R-NH2+ H2RH + NH3 RCN + 3H2RCH3+ NH3 + 4H2C4H10+ NH3 + 5H2C5H12+ NH3 N H N 6 11:1831 C=N键的键能比C-C键的键能大得多,分别为 615和305KJ/mol,因此,吡咯环和吡啶环在加 氢脱氮反应中,一般是先进行加氢饱和,然
19、后再进行氢解。 C=N键的键能比C-C键的键能大得多,分别为 615和305KJ/mol,因此,吡咯环和吡啶环在加 氢脱氮反应中,一般是先进行加氢饱和,然 后再进行氢解。 11:1832 以下分别简述几种氮杂环化合物的加氢脱氮历程 喹啉的加氢脱氮反应,许多研究工作认为其反应历 程如下: 以下分别简述几种氮杂环化合物的加氢脱氮历程 喹啉的加氢脱氮反应,许多研究工作认为其反应历 程如下: 11:1833 吖啶的加氢脱氮反应历程就更为复杂,可表示如下:吖啶的加氢脱氮反应历程就更为复杂,可表示如下: N N N N H fast N H N NH2 RNH3 0.13 0.132 0.503 0.12
20、7 0.0190.044 0.127 0.13 图5在367、13.7Mpa下的表观似一级反应速率常数 (g/g 催化剂s) 11:1834 N H N H C2H5 NH2 R NH3 fast fast 吲哚的加氢脱氮反应历程如下:吲哚的加氢脱氮反应历程如下: 11:1835 表 喹啉和吲哚的加氢脱氮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及反应热 反应 lg Kp H 300 400 KJ/mol 加氢饱和 -1.4 -3.2 -134 -2.8 -5.4 -193 -0.7 -3.0 -172 -3.5 -5.6 -155 -2.7 -3.3 -46 氢解 4.3 3.0 -96 6.3 7.9 -117
21、4.7 3.3 -105 6.0 5.6 -29 5.8 5.0 -59 总反应 7.0 3.3 -272 7.8 5.0 -205 NN 2H2 N H23 N H N H22 N H N 3H2 N N H2 N H2 N H C3H7 NH2 2H2 N C3H7 NH3 C2H5 NH2 H2 N C3H7 NH2 H2 C3H7 3 NH H2 C2H5 NH2 C2H5 NH3 H24 N C3H7 NH3 H2 N 3 3 NH C2H5 11:1836 -2.7 -3.3 -46 氢解 4.3 3.0 -96 6.3 7.9 -117 4.7 3.3 -105 6.0 5.6
22、-29 5.8 5.0 -59 总反应 7.0 3.3 -272 7.8 5.0 -205 N H2 N H2 N H C3H7 NH2 2H2 N C3H7 NH3 C2H5 NH2 H2 N C3H7 NH2 H2 C3H7 3 NH H2 C2H5 NH2 C2H5 NH3 H24 N C3H7 NH3 H2 N 3 3 NH C2H5 7 11:183711:1838 3、含氧化合物的氢解反应 石油中的含氧化合物主要是环烷酸和酚类,加 氢生成环烷烃和水。 、含氧化合物的氢解反应 石油中的含氧化合物主要是环烷酸和酚类,加 氢生成环烷烃和水。 RCOOH RCH3 H2O R H2OCH4
23、 H2 H2 HO HO H2O H2 11:1839 酚类的脱氧比羧酸的要困难些,苯酚中的酚类的脱氧比羧酸的要困难些,苯酚中的C-O键由 于氧上的孤对电子与苯环共轭而不易氢解,其反应 历程可能是: 键由 于氧上的孤对电子与苯环共轭而不易氢解,其反应 历程可能是: HO HO H2O H2 11:1840 11:1841 呋喃类化合物比羧酸和酚类难以脱氧 如以苯并呋喃的相对反应速率常数为1.0 ,则二苯并呋喃 的为0.4,而2-甲基苯酚的相应为5.2,2-苯基酚的为1.4 关于苯并呋喃的反应历程,有的研究工作提出可能如 下: 呋喃类化合物比羧酸和酚类难以脱氧 如以苯并呋喃的相对反应速率常数为1
24、.0 ,则二苯并呋喃 的为0.4,而2-甲基苯酚的相应为5.2,2-苯基酚的为1.4 关于苯并呋喃的反应历程,有的研究工作提出可能如 下: 11:1842 O C2H5 OH OH C2H5CH3 C2H5 O 8 11:1843 二苯并呋喃的加氢脱氧反应历程大致如下: O OO 11:1844 表 11 几种有机含氧化合物加氢脱氧反应的平衡常数及反应热 反应 lgKp H,kJ/mol 350 400 + 4H2 n-C4H10 + H2O 11.4 9.2 -135 + 2H2 n-C4H10 + H2O 11.4 10.2 -84 + 3H2 + H2O 10.0 9.3 -105 O
25、O O C2H5 11:1845 4、烯烃和芳烃的加氢饱和反应 R-CH=CH2 + H2 RCH2CH3 R-CH=CH-CH=CH2 + 2H2 RCH2CH2CH2CH3 + H2 + 2H2 11:1846 5、 加氢脱金属 随着原料拓宽,渣油加氢技术的发展,加氢脱金属 受到重视。 渣油中金属存在形式:卟啉化合物、非卟啉化合物 (环烷酸盐等) 卟啉类化合物先加氢使卟啉活化,然后分子裂化脱 金属。 环烷酸盐金属反应活性高,很容易以硫化合物形式 沉积在催化剂的孔口,堵塞催化剂的孔道。 、 加氢脱金属 随着原料拓宽,渣油加氢技术的发展,加氢脱金属 受到重视。 渣油中金属存在形式:卟啉化合物、
26、非卟啉化合物 (环烷酸盐等) 卟啉类化合物先加氢使卟啉活化,然后分子裂化脱 金属。 环烷酸盐金属反应活性高,很容易以硫化合物形式 沉积在催化剂的孔口,堵塞催化剂的孔道。 11:184711:1848 9 11:184911:1850 Ni N N N N O H3 H3C NN N V N C2H5 C C2H5 CH3 C2H5 CH3 11:1851 在加氢精制过程中,上述各类反应的难易程度 或反应速率是有差异的。一般情况下,上述各 类反应的反应速率按大小排序如下: 在加氢精制过程中,上述各类反应的难易程度 或反应速率是有差异的。一般情况下,上述各 类反应的反应速率按大小排序如下: 脱金属
27、二烯烃饱和脱硫脱氧单烯烃 饱和脱氮芳烃饱和 脱金属二烯烃饱和脱硫脱氧单烯烃 饱和脱氮芳烃饱和 11:1852 加氢反应速率: 脱硫反应 (无需对芳烃饱和) 加氢反应速率: 脱硫反应 (无需对芳烃饱和) 脱氮和脱氧反应 (先加氢饱和,后 脱氮和脱氧反应 (先加氢饱和,后C杂原子键断裂)杂原子键断裂) 9.911.4邻烷基苯酚邻烷基苯酚 19.821.5喹啉喹啉 16.991.0吲哚吲哚 3.6846苯并噻吩苯并噻吩 2.5550硫化合物硫化合物 氢耗氢耗相对速率常数相对速率常数 (相对萘相对萘) 化合物化合物 11:1853 各类化合物加氢反应的相对反应速率常数 (344,4.86MPa,CO-
28、Mo/Al2O3 催化剂) 化合物 相对反应速率常数 化合物 相对反应速率常数 烃类 含氮化合物 1-甲基萘 1.0 吲哚 0.9 2,3-二甲基 1.4 邻乙基苯胺 1.1 含硫化合物 喹啉 1.3 二苯并噻吩 3.6 含氧化合物 苯并噻吩 3.4 苯并呋喃 1.0 苯硫酚 10 二苯并呋喃 0.4 硫醚 50 二苯基苯酚 1.4 2-苯基-1-环己醇 10 11:1854 上述反应规律一般都是用单体模型化合物进行研究得 出的结果,而实际上在石油馏分中这些烃类和非烃类 化合物是同时存在的。 上述反应规律一般都是用单体模型化合物进行研究得 出的结果,而实际上在石油馏分中这些烃类和非烃类 化合物
29、是同时存在的。 在这样复杂的混合物中,各类化合物的加氢反应是相 互有影响的,有的是促进而有的是抑制,这就需要对 不同组成的混合物体系分别进行考察。 在这样复杂的混合物中,各类化合物的加氢反应是相 互有影响的,有的是促进而有的是抑制,这就需要对 不同组成的混合物体系分别进行考察。 例如,研究发现碱性含氮化合物(如喹啉等)的存在会显著 抑制含硫化合物(如噻吩等)的加氢脱硫反应;而含硫化合 物加氢后生成 例如,研究发现碱性含氮化合物(如喹啉等)的存在会显著 抑制含硫化合物(如噻吩等)的加氢脱硫反应;而含硫化合 物加氢后生成H2S的则会促进的则会促进C-N键的氢解键的氢解 10 11:1855 二、加
30、氢裂化反应二、加氢裂化反应 是催化裂化反应与加氢反应的组合。是催化裂化反应与加氢反应的组合。 1、烷烃 (1)裂化反应 烷烃加氢裂化包括原料分子 、烷烃 (1)裂化反应 烷烃加氢裂化包括原料分子C-C键的断裂以及生成 的不饱和分子碎片的加氢饱和。 键的断裂以及生成 的不饱和分子碎片的加氢饱和。 11:1856 C16H34 iC8H18 C8H16C8H18 + H2 11:1857 加氢裂化 n-C16H34 + H2 nC8H18 +nC8H18 金属 -H2 金属 + 2H2 中心 中心 nC16H32 nC8H16 + nC8H16 酸性 +H + 酸性 - H+ 中心 中心 nC16
31、H33 + nC 8H17 + + nC 8H16 11:1858 (2)异构化反应 反应中生成的烯烃先异构化,然后加氢 成异构烷烃。 )异构化反应 反应中生成的烯烃先异构化,然后加氢 成异构烷烃。 11:1859 n-C7H16 i-C7H16 金属 -H2 金属 +H2 中心 中心 n-C7H14 i-C7H14 酸性 +H + 酸性 -H+ 中心 中心 正碳离子异构化 n-C7H15 i-C7H15 (正构正碳离子) (异构正碳离子) 11:1860 (3)环化反应 n C 7H16 CH3H3C H2 11 11:1861 2、环烷烃 单环环烷烃在加氢裂化过程中发生异构化、断 环、脱烷
32、基侧链反应以及不明显的脱氢反应 、环烷烃 单环环烷烃在加氢裂化过程中发生异构化、断 环、脱烷基侧链反应以及不明显的脱氢反应 H2n C6H14 i C6H14 H2异构化异构化 断环断环 断环断环 H2 脱 氢 脱烷基 脱 氢 脱烷基 11:1862 双环环烷烃在加氢裂化时,首先有一个环 断开并进行异构化,生成环戊烷衍生物;然后 第二个环断裂。 双环环烷烃在加氢裂化时,首先有一个环 断开并进行异构化,生成环戊烷衍生物;然后 第二个环断裂。 CH3CH2CH CH3 CH3 CH3 CH2CHCH3 i C 10H12 CH3 11:1863 3、芳香烃 苯在加氢条件下反应首先生成六员环烷, 然
33、后发生前述相同反应。 、芳香烃 苯在加氢条件下反应首先生成六员环烷, 然后发生前述相同反应。 + 3H2 11:1864 稠环芳烃加氢裂化也包括以上过程,只 是加氢、断环逐次进行。 稠环芳烃加氢裂化也包括以上过程,只 是加氢、断环逐次进行。 + 3H2 C4H9 C4H9 加氢加氢 断环断环 加氢加氢 11:1865 RR 11:1866 4、各种烃类加氢裂化反应速度比较、各种烃类加氢裂化反应速度比较 多环芳烃多环芳烃 环烷芳烃环烷芳烃 双环芳烃双环芳烃 多环 环烷烃 多环 环烷烃 双环 环烷烃 双环 环烷烃 烷基苯烷基苯四氢萘四氢萘 单环 环烷烃 单环 环烷烃 烷烃烷烃 K1=0.9-1.0
34、K5=1.1 K2=0.1 K3=2.0K7=1.2 K4=1.0 K6=0.1K9=0.1 K8=1.4K10=0.2 加氢反应加氢反应 断环反应断环反应 12 11:1867 表 13 芳烃加氢饱和反应平衡常数及相对反应速率常数 反应 lg Kp 相对反应 500K 600K 700K 速率常数 2.11 -1.64 -4.36 1.0 0.75 -1.50 -3.10 23.0 2.40 -3.80 -8.20 2.5 -0.10 -2.30 -3.85 13.8 -0.30 -4.60-7.75 4.6 -0.10 -9.89 -13.40 2.9 3H2 H22 5H2 2H2 4H
35、2 H27 11:1868 在选定的条件下,多环芳烃的部分加氢和环 烷环断环反应速度最大; 单环环烷的断环反应速度较小; 单环芳烃和多环芳烃的加氢反应速度最小。 在选定的条件下,多环芳烃的部分加氢和环 烷环断环反应速度最大; 单环环烷的断环反应速度较小; 单环芳烃和多环芳烃的加氢反应速度最小。 11:1869 芳烃加氢反应的平衡常数随反应温度的升高而 减小; 芳烃加氢反应的平衡常数随反应温度的升高而 减小; 在在600700K温度范围内,芳烃完全加氢饱和 反应的平衡常数随分子中环数的增多而减小; 温度范围内,芳烃完全加氢饱和 反应的平衡常数随分子中环数的增多而减小; 11:1870 在在600
36、700K温度范围内,稠环芳烃温度范围内,稠环芳烃 第一个环饱和反应的平衡常数最大,第一个环饱和反应的平衡常数最大,其反应 速率常数比苯的要大一个数量级 第二个、第三个环饱和反应的平衡常数依次 减小; 第二个、第三个环饱和反应的平衡常数依次 减小; 而其最后剩下的一个芳香环的加氢饱和是比 较困难的,其反应速率与苯的接近。 11:1871 在600K以上,芳烃加氢饱和反应的平衡常数都 较小,因而必须在较高的压力下才能有利于提 高平衡转化率。 例如,若将氢分压从0.97MPa增至3.7MPa,那么 在396时萘的平衡转化率可从17%提高到84%。 11:1872 加氢裂化反应的热力学和动力学特点加氢
37、裂化反应的热力学和动力学特点 烃类裂解和烯烃加氢、芳烃加氢反应的热力学特 点;裂解、异构化、加氢反应的动力学反应基数 和速度。 1. 热力学特点1. 热力学特点 烃类裂解和烯烃加氢, Kp较大,不受热力学平 衡的限制 芳烃加氢反应,随反应温度升高和芳烃环数增 加, Kp下降。 13 11:1873 形成的正碳离子异构的平衡转化率随碳数增加 而增加, 烷烃异构化程度超过热力学平衡 值,产物中异构烷烃/正构烷烃超过了热力学 平衡值。 加氢反应是强放热反应,裂解反应是吸热反 应,最终结果为放热反应。 11:1874 2. 动力学特点动力学特点 裂解和异构化为一级反应,加氢反应是二级反 应,在实际过程
38、中,通常采用大量氢气,因而 表现为拟一级反应。 11:1875 第三节加氢过程催化剂 一、加氢精制催化剂 第三节加氢过程催化剂 一、加氢精制催化剂 由活性组分、助催化剂和担体组成。由活性组分、助催化剂和担体组成。 1、活性组分 非贵金属: 、活性组分 非贵金属:B族和族的金属氧化物和 硫化物,如 族和族的金属氧化物和 硫化物,如W、MO和和CO、Ni 贵金属:贵金属:Pt和和Pd等 活性组分含量一般在 等 活性组分含量一般在1535之间之间 11:1876 2、助剂 改善加氢精制催化剂某方面的性能,如活 性、选择性、稳定性等。 大多数是金属化合物,也有非金属元素。 如 、助剂 改善加氢精制催化
39、剂某方面的性能,如活 性、选择性、稳定性等。 大多数是金属化合物,也有非金属元素。 如K2O、BaO等。等。 11:1877 3、担体 担体的作用:为活性组分提供较大的比表 面;作为催化剂的骨架,提高催化剂的稳定性和 机械强度;保证催化剂的形状和大小。 种类:一类为中性担体,如活性氧化铝、活 性炭、硅藻土;另一类为酸性担体,如硅酸铝、 硅酸镁、活性白土、分子筛等。 、担体 担体的作用:为活性组分提供较大的比表 面;作为催化剂的骨架,提高催化剂的稳定性和 机械强度;保证催化剂的形状和大小。 种类:一类为中性担体,如活性氧化铝、活 性炭、硅藻土;另一类为酸性担体,如硅酸铝、 硅酸镁、活性白土、分子
40、筛等。 11:1878 二、加氢裂化催化剂二、加氢裂化催化剂 由金属加氢组分和酸性担体组成的双功能催化 剂 由金属加氢组分和酸性担体组成的双功能催化 剂 1、加氢活性组分 与加氢精制催化剂相同,由 、加氢活性组分 与加氢精制催化剂相同,由B族和族如族和族如 Fe、Cr、W、MO、CO、Ni的金属氧化物和硫化 物;贵金属 的金属氧化物和硫化 物;贵金属Pt和和Pd等。等。 14 11:1879 加氢精制催化剂的活性组分一般是过渡金属元素及其 化合物。包括VIB族的钼、钨以及V-族的钴、镍、铁、 钯、铂。 都具有未充满的d电子轨道,同时,它们又都具有体 心或面心立方晶格或六方晶格,也就是说从电子特
41、性和 几何特性上均具备作为活性组分的条件。 工业上常用的加氢精制催化剂是以钼或钨的硫化物为 主催化剂,以钴或镍的硫化物为助催化剂所组成的。 11:1880 钼或钴单独存在时其催化活性都不高,而两者同时存在 时互相协合,表现出很高的催化活性所以,目前加氢 精制的催化剂几乎都是由一种VIB族金属与一种V厦族金 属组合的二元活性组分所构成。 其活性组分的组合对各类反应的活性是不一样的,其一 般顺序如下: 对加氢脱硫;CoMoNiMoNiWCo-W; 对加氢脱氮:NiWNiMoCo-MoCo-W; 对加氢脱氧;NiWNiMoCo-MoCo-W; 对加氢饱和:NiWNiMoCo-MoCo-W; 最常用的
42、加氢脱硫催化剂是Co-Mo型的,而对于含氮较 多的原料则需选用Ni-Mo或NiW型的加氢精制催化剂。 11:188111:1882 2、担体 酸性担体:硅酸铝、硅酸镁、分子筛等。 弱酸性担体:氧化铝、活性炭等。 酸性担体的作用: ( 、担体 酸性担体:硅酸铝、硅酸镁、分子筛等。 弱酸性担体:氧化铝、活性炭等。 酸性担体的作用: (1)增加有限表面,提供合适的孔结构; ( )增加有限表面,提供合适的孔结构; (2)提供酸性中心; ( )提供酸性中心; (3)提高催化剂的稳定性和机械强度; ( )提高催化剂的稳定性和机械强度; (4)增加催化剂的抗毒性能。)增加催化剂的抗毒性能。 11:1883
43、三、加氢催化剂的预硫化与再生三、加氢催化剂的预硫化与再生 1、预硫化 加氢催化剂的活性组分只有呈硫化物状态, 才有较高活性。预硫化就是使氧化物活性组分在 一定温度下与 、预硫化 加氢催化剂的活性组分只有呈硫化物状态, 才有较高活性。预硫化就是使氧化物活性组分在 一定温度下与H2S作用,转化为硫化物。作用,转化为硫化物。 11:1884 硫化条件: 温度、时间、 硫化条件: 温度、时间、H2S分压、硫化剂的浓度与 种类,其中温度对硫化过程影响较大,最佳的 温度范围是 分压、硫化剂的浓度与 种类,其中温度对硫化过程影响较大,最佳的 温度范围是280300。 3NiO + H2 + 2H2SNi 8
44、S2 + 3H2O MOO8 + H2 + 2H2SMOS2 + 3H2O COO + H2SCOS + H2O 15 11:1885 2、加氢催化剂的再生 催化剂失活:由于原料发生裂解和缩合反应,催化 剂表面逐渐被积炭覆盖,催化剂活性降低 由于结焦而失活的催化剂可以用烧焦的办法 再生,中毒的催化剂不能再生。 催化剂中毒:金属沉积会使催化剂活性减弱或者使其 孔隙被堵塞,铅、砷、硅属前者,镍、钒属后者。 、加氢催化剂的再生 催化剂失活:由于原料发生裂解和缩合反应,催化 剂表面逐渐被积炭覆盖,催化剂活性降低 由于结焦而失活的催化剂可以用烧焦的办法 再生,中毒的催化剂不能再生。 催化剂中毒:金属沉积
45、会使催化剂活性减弱或者使其 孔隙被堵塞,铅、砷、硅属前者,镍、钒属后者。 11:1886 第四节加氢过程的影响因素、 工艺流程和操作条件 一、影响石油馏分加氢的主要因素 第四节加氢过程的影响因素、 工艺流程和操作条件 一、影响石油馏分加氢的主要因素 影响石油馏分加氢过程的主要因素有:反应压 力、反应温度、空速、氢油比、原料的性质和催化 剂。 影响石油馏分加氢过程的主要因素有:反应压 力、反应温度、空速、氢油比、原料的性质和催化 剂。 11:1887 1、反应压力 由于加氢是体积缩小的反应,所以从热力 学来看,加压对于化学平衡有利。反应压力的 影响通过提高氢分压来体现。 、反应压力 由于加氢是体
46、积缩小的反应,所以从热力 学来看,加压对于化学平衡有利。反应压力的 影响通过提高氢分压来体现。 11:1888 柴油馏分(柴油馏分(200350)加氢精制的反应压力一 般在 )加氢精制的反应压力一 般在4.05.0MPa(氢分压(氢分压34MPa) 加氢裂化所用原料越重,反应压力越高: ) 加氢裂化所用原料越重,反应压力越高: 直馏瓦斯油约直馏瓦斯油约7.0MPa; 减压馏分油和催化裂化循环油约减压馏分油和催化裂化循环油约10.015.0MPa; 渣油要用渣油要用20.0MPa。 11:1889 2、反应温度 提高反应反应温度会使加氢精制和加氢裂 化的反应速度加快。工业上希望有较高的反应 速度
47、,但反应温度的提高受某些反应的热力学 限制,所以必须根据原料性质和产品要求来选 择适宜的反应温度。 、反应温度 提高反应反应温度会使加氢精制和加氢裂 化的反应速度加快。工业上希望有较高的反应 速度,但反应温度的提高受某些反应的热力学 限制,所以必须根据原料性质和产品要求来选 择适宜的反应温度。 11:1890 加氢精制的反应温度一般不超过加氢精制的反应温度一般不超过420,因为高于,因为高于 420会发生较多的裂化反应和脱氢反应。 重整原料精制 会发生较多的裂化反应和脱氢反应。 重整原料精制400420; 航空煤油精制 ; 航空煤油精制350360(超过(超过370时,四氢萘和 十 氢萘脱氢生
48、成萘的平衡转化率急剧上升); 柴油加氢精制 时,四氢萘和 十 氢萘脱氢生成萘的平衡转化率急剧上升); 柴油加氢精制400420(反应温度升高会发生环烷 烃脱氢使十六烷值下降,同时脱硫率和烯烃饱和率下 降)。 (反应温度升高会发生环烷 烃脱氢使十六烷值下降,同时脱硫率和烯烃饱和率下 降)。 16 11:1891 加氢裂化所选用的温度范围较宽(加氢裂化所选用的温度范围较宽(260400), 这是根据催化剂的性能、原料性质和产品要求来定。 反应过程中催化剂表面积炭使催化剂活性降低,为 保持反应速度,须将反应温度逐步提高。 原料中的氮化物会使催化剂酸性活性降低,为保持 所需反应深度,也必须提高反应温度
49、。 ), 这是根据催化剂的性能、原料性质和产品要求来定。 反应过程中催化剂表面积炭使催化剂活性降低,为 保持反应速度,须将反应温度逐步提高。 原料中的氮化物会使催化剂酸性活性降低,为保持 所需反应深度,也必须提高反应温度。 11:1892 3、空速 空速反映了装置的处理能力。工艺上希望采用较 高的空速,但是空速受到反应速度的限制。 根据催化剂活性、原料性质和反应深度的不同, 空速在 、空速 空速反映了装置的处理能力。工艺上希望采用较 高的空速,但是空速受到反应速度的限制。 根据催化剂活性、原料性质和反应深度的不同, 空速在0.510h-1范围内波动。 重质油料和二次加工油料加氢处理时降低空速,
50、 烯烃饱和率、脱硫率和脱氮率都会有所提高。 范围内波动。 重质油料和二次加工油料加氢处理时降低空速, 烯烃饱和率、脱硫率和脱氮率都会有所提高。 11:1893 4、氢油比 高氢分压对加氢反应在热力学上有利,同时抑制生 成积炭的缩合反应。维持高的氢分压是通过大量的氢循 环实现的,氢油比大大超过化学反应所需的量。 提高氢油比可以提高氢分压,对反应有利; 大的氢油比可以提高反应系统的热容量,减少反应 温度的波动幅度; 大的氢油比,增大了动力消耗,使操作费用增加。 、氢油比 高氢分压对加氢反应在热力学上有利,同时抑制生 成积炭的缩合反应。维持高的氢分压是通过大量的氢循 环实现的,氢油比大大超过化学反应
51、所需的量。 提高氢油比可以提高氢分压,对反应有利; 大的氢油比可以提高反应系统的热容量,减少反应 温度的波动幅度; 大的氢油比,增大了动力消耗,使操作费用增加。 11:1894 加氢精制过程,反应热效应不大,生成的低分子气 体少,可以采用较低的氢油比。 汽油精制 加氢精制过程,反应热效应不大,生成的低分子气 体少,可以采用较低的氢油比。 汽油精制50150(体积); 柴油精制 (体积); 柴油精制150600(体积)。 加氢裂化过程,反应热效应较大,氢耗量较大,生 成的气体量大,为了保证足够的氢分压,需要采用较高 的氢油比, (体积)。 加氢裂化过程,反应热效应较大,氢耗量较大,生 成的气体量
52、大,为了保证足够的氢分压,需要采用较高 的氢油比,1000( 体积)。( 体积)。 11:1895 二、加氢精制工艺流程和操作条件二、加氢精制工艺流程和操作条件 1、工艺流程 加氢精制工艺流程主要组成部分: 反应系统 生成油分离系统 循环氢系统 、工艺流程 加氢精制工艺流程主要组成部分: 反应系统 生成油分离系统 循环氢系统 11:1896 17 11:1897 2、石油馏分加氢精制操作条件、石油馏分加氢精制操作条件 2.12303705.4高硫瓦斯油高硫瓦斯油 1.06003503606.3重油催化柴油重油催化柴油 3.52402804.4焦化汽油焦化汽油 8103003.5中东直馏汽油中东
53、直馏汽油 空速,空速,h-1氢油比 (体 积) 氢油比 (体 积) 温度温度,压力,压力, MPa 原料油原料油 11:1898 3、石油馏分加氢精制效果 含硫原油馏分油加氢精制的脱硫率可达 、石油馏分加氢精制效果 含硫原油馏分油加氢精制的脱硫率可达 8892,烯烃饱和率达,烯烃饱和率达6575,脱氮率,脱氮率 5070,同时胶质含量明显减少。 柴油精制的柴油收率可达 ,同时胶质含量明显减少。 柴油精制的柴油收率可达98,同时生 成少量汽油馏分。 ,同时生 成少量汽油馏分。 11:1899 三、加氢裂化工艺流程和操作条件三、加氢裂化工艺流程和操作条件 1、原料和产品 轻原料油:汽油和轻柴油馏分。 重原料油: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老地基转让协议合同样本
- 2025专利技术许可合同
- 2025标准借款合同范本2
- 2025电子产品买卖合同书范本
- 2025年混凝土浇筑工程的施工合同
- 2025钢筋工劳务分包合同
- 2025年工程瑞雷波仪项目合作计划书
- 2025铝合金型材购销合同范本
- 2025年科学与工程计算软件合作协议书
- 2025年窄带无线接入网(用于电话)项目合作计划书
- 《基于嵌入式Linux的农业信息采集系统设计与研究》
- 外科创伤处理-清创术(外科课件)
- 小型手推式除雪机毕业设计说明书(有全套CAD图)
- 《城市级实景三维数据规范》
- 2024年中国酸奶袋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合同到期不续签的模板
- 搬迁服务项目 投标方案(技术标)
- 2005室外给水管道附属构筑物阀门井05S502
- 浙江省宁波市镇海中学2025届高三数学下学期适应性考试试题含解析
- “双新”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单元整合教学实践
- 广东省佛山2024年中考一模数学试卷(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