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海口市高三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试卷C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 (共1题;共3分)1. (3分) (2020高一上梅河口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近来,5G热度逐步攀升。5G,又称为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如果说3G让人们跨入了五联网门槛,能够在网络上地处理图像、音乐、视频流等多种媒体形式,提供包括网页浏览、电话会议、电子商务等多种信息服务;4G刺激了互联网应用的繁荣,即时消息、网上购物、网上支付、在线视頻和在线游戏等等应用;那么,5G则带来了万物互联的智能时代,自动驾驶、远程医疗、全景视频、虚拟现实等等都将不再是电影里的虚构。5G网络具有速率极高,容量大和时延极低三个
2、特征,( )5G牵动着许多企业的神经,足以改变移动通信产业的格局,甚至关及国家利益,如此 , 因而,许多国家包括各大科技公司在纷纷占领先机,抢抓制高点,力争成为5G引领者。我国自成立“IMT-2020推进组”以来,5G建设持续快速推进,目前建成了全球最大的5G试验网,而华为的多项关键技术已被采纳为5G国际核心标准,中国成为的5G领跑者。(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 游刃有余遍地开花举足轻重名不虚传B . 随心所欲遍地开花不可或缺当之无愧C . 游刃有余层出不穷不可或缺名不虚传D . 随心所欲层出不穷举足轻重当之无愧(2)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
3、项是( ) A . 用户可以获得光纤般的接人速率,多场景的一致服务,“零”时延使用体验,信息随心至,万物触手及。B . 信息随心至,万物触手及,用户可以获得“零”时延使用体验,多场景的一致服务,光纤 般的接入速率。C . 可为用户提供光纤般的接人速率,多场景的一致服务,“零”时延使用体验,实现“信息随心至,万物触手及”的愿景。D . 可为用户提供光纤般的接入速率,“零”时延使用体验,多场景的一致服务,信息随心而至,万物触手可及。(3)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填是 A . 许多同家和各大科技公司紛纷在抢抓先机,占领制高点,力争成为5G引领者。B . 许多国家包括各大科技公司纷
4、纷在占领先机,抢抓制高点,力争成为5G引领者。C . 许多国家和各大科技公謂拿纷纷占领先机,抢抓制高点,索争成为5G引领者。D . 许多国家包括各大科技公司在纷纷抢抓先机,占领制髙点,力争成为5G引领者。二、 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9分)2. (3分) (2017高三上凌源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商品经济以货币为价值尺度和流通媒介。帝制国家控制商业的手段,除了超经济强制性的法规如果定商人社会地位、户籍及垄断个别生产与交换部门等之外,最重要的手段是税收政策、货币政策和金融体制。中国帝制时代大多数时期,政府控制货币的制作、发行、各币种比价。政府对货币的一般控制,包括统一货币和控制货
5、币供给量,对于维系市场秩序关系甚巨。这是帝制体系与商业长期共生的基础之一。但货币既被政府权力牵系,更由经济本身左右。即使集权专制的政府,也不能完全控制货币运行。一般说来,商品经济愈发达,货币运行控制的复杂性愈高;市场开放性愈强,政府对货币的控制力愈弱。明代以前,铜钱、纸币、白银皆已经作为货币使用,但相关的理论皆不甚透彻,很大程度上处于经验的水平。明前期参酌前代经验和政府需求,试图以完全由政府发行的纸钞作为主币,以铜钱为辅币运行,通过货币较大程度地控制社会财富。此种企图,盘剥社会的幅度过大,遭遇市场和社会抵抗。各种诉求博弈的结果,出现白银为主币、铜钱为辅币,伴随政府强行保持的少量纸钞有限法偿的局
6、面。政府在货币流通领域地位的弱化,实际上部分消解了政府对商品经济的强控制,扩大了市场本身的自由度。稍后,大量域外白银进入中国,逐渐成为主要流通货币。贵金属货币一般比铜币能够支撑更活跃的商品经济。但是明代的白银货币不是政府发行的,而是以银块的形态作为流通货币进入市场,所以,白银在发挥价值尺度和流通媒介的同时,通过摆脱政府铸造与发行过程,严重瓦解了帝制国家对商品市场的控制力。这其实是明代商品货币经济长足发展但明朝统治并没有从中汲取到巨大效益的主要原因。明朝政府难以通过货币发行调控货币供给、物价,更难以运用通货膨胀手段实现借贷或者隐性收取社会财富,增加财政收入的手段主要是增税,或者通过赤裸裸的掠夺,
7、于是明朝迅速彻底失去社会支持。4明朝后期的财政危机,乃至明朝的崩溃,与此关系甚大。5中国帝制国家体系通过各种中央集权机制实现社会控制,然而在明中期市场经济大幅度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的当口,政府失去了调控市场的最重要手段,因而也就失去了操控社会财富的一个重要手段。所以以明朝的瓦解,是雪崩式的。当时试图挽救明朝统治的士大夫绞尽脑汁,不惜牺牲生命,但既没有看到问题的症结,实际上也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手段。(选自明清商业与帝制体系关系论纲,有删减)(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税收政策、货币政策、金融体制和超经济强制性的法规是帝制国家控制商业最重要的手段。B . 帝
8、制体系与商业之所以能够长期共生是因为政府对货币的控制,对于维系市场秩序关系甚巨。C . 政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统一货币和控制货币供给量,但货币的运行却完全是由经济本身决定。D . 界定商人社会地位、户籍及垄断个别生产与交换部门等法规超越经济却可以影响到商业发展。(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第一段先指出商品经济中货币的作用,再讲到帝制国家控制商业的手段、影响及其局限性。B . 文章后两段主要论述了明代国家控制货币的手段以及最后财政危机,揭示其崩溃的症结所在。C . 文章列举明前期政府想要控制社会财富遭抵抗的事例说明集权专制的政府不能完全控制货币运行。D .
9、文章最后一段指出政府失去了调控市场的手段无法操控社会财富直接导致了明朝的灭亡。(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 A . 完全由政府发行的纸钞作为主币,实际就是为了通过控制货币达到较大程度控制社会财富,盘剥社会财富的目的。B . 明代商品货币经济长足发展但明朝统治并没有从中汲取到巨大效益的主要原因是白银作为价值尺度和流通货币。C . 明朝政府难以运用通货膨胀手段实现借贷或者隐性收取社会财富,说明明代国家不完全具备金融运行的能力。D . 既掌握不了货币的发行权和流通控制,但又受货币、市场经济的重大影响,这些问题当时无法找到从根本上解决的手段。3. (3分) (2019高三上金华月考
10、)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湿漉漉的孤独陈应松大九湖的山各有雄姿,从水中看,似乎是从云上蹿出的鹿,正在草场上欢跃。而在湖的对岸,一些牛在深沉的雾气中哞叫,吃草,纯银样的波光围绕着它们。挂甲峰的影子是无比美丽的,这是我唯一能辨识的山峰,其他不知名的山峰有着不知名的美。雾气不仅在水面上,也在山间蒸腾,这让山冈浸润在了水之上,浮着一般,摇晃着,沉入我们的冥想。山与水生成的雾气往往是蓝色的,你会很爱这种蓝,是一种混合的蓝,混合了天空、山冈、树木、湖水、水草和水汽的蓝。它太浓酽,村庄、田垄会洇成这种蓝色,像是一下子跌入染缸,小路、沼泽、奔走的牛群,全都掉入这种比梦游更不可思议的蓝色。这里是神话中
11、蓝衣人的出没之地。天空从远处的村子上撕开了一条缝,就像破晓。永远,这片地方,都在薄雾中破晓。它是永远的早晨。大九湖的晨雾大约是最美的,轻柔得像紫玉,云影和山影一旦明亮就会蹒跚坠入湖中,仿佛宿酒未醒。或者,干脆它们就是一整夜在水里浸泡着。一两株树很好奇,它们走近湖边,窥探这些山影的命运。结果它们探出头看时,发现了自己曾有多么自恋。这个早晨多美啊!当太阳从山顶出来时,那些雾,就像一层乳液,给草场和牛羊们抹上一层柔软的奶白。雾是大九湖的魂,是这块湖水的精魂,是它点化这湖泊之美的神奇手印,是它袖筒里扬起的魔术的烟雾。雾使山冈、湖沼和树林的层次,在那薄薄的雾缕中被分割,被突出。水把山拉成一片一片的,就像
12、那些会使各种皴法的中国画画师。有一些岸渚,恰到好处地伸进浅沼,把一簇簇棠棣、椴木、红桦、虎皮楠推到那儿,而这时,树和紧挨着它们的村庄无一例外地发白,像是被寒冷所照亮。那种光芒,带着纯粹的沉静,藏在山脚下,和雾一起浮起,一起盘旋上升,撑开雾,像是一场冬雪的传说。水与山的蓝色在这里总是饱满的,一致的,像是一个基因,一种遗传。那些倒影,还是那些倒影,我不能绕过它们,我不能不与它们共恍惚,同沉浮。除了雾,大九湖的倒影是很值得留恋的。如果你恍惚,它会让你从沉沦中拔起;如果你凝神,它们会展翅飞腾,像诡谲的精灵。但是我们不可能没有这样一个易逝的和揉碎的世界,让水来处理这比现实更迷人的空间,深入到水的深处,稀
13、释我们心中的沉重的阴影。山的纹理,树的繁复,层次和节奏恰到好处,色块明朗,光线阴阳的切割顺着山的走向。这一切,水把它们接纳以后,成为另一个山与树的世界,在水的世界中,它们深情纠缠,融为一体,轻与重,妖与朴,真与幻,共同参与创作了一幅旷世的云水图景,也让山和树有了低头一笑,临风惊鸿的妩媚。最喜欢它的夜色,仿佛等待一个人终于尘埃落定。在天光的覆盖下,树和山的影子呈放射状,那些裂开的纹路千丝万缕,全顺着湖面游荡散发,像无数条游蛇钻进夜的睡巢,像天空中树状的闪电凝固在某个瞬间。大九湖的星空因为水而气象浩荡,水天一体,遥相呼应。四围的群山似乎为星空腾出了一个位置,就在大九湖的头顶。这片天空的星星,正被群
14、峰托举着,拱卫着,敬奉着。无数双宽厚的手掌,伸向天穹。那些星光,宛如从群山的峡谷间射出的神秘光束,在天空中漫舞。我曾在一个夜晚遥望过大九湖的星空,眼里不由自主地潮湿。我们遭受过什么样的狙击、混乱和惊吓,挣脱出来,赶在一个万籁俱静的时刻与它们相遇?我们的内心有多么惶恐和不安,而星星压下了我们的惊悸。与你离得如此之近的水晶天穹,天上星光如絮,水中银河倒悬。我坐在湖边,沉默如亲人的星空就像母亲在村庄擎起的灯,守望着我,引领着我,安慰着我。它们近在咫尺,有着巨大的瀑布般倾泻的温情。在这样壮阔飞腾的夜空,生命有一种青葱生长的力量,有穿行天地,阅尽风霜的惆怅与悲壮。在最黑暗孤独和寂静的地方,会有那么多闪烁
15、的东西。哦,黑暗如此富有,如此奢华,这是你亲眼所见吗?夜空的鲜蓝色,是谁在擦拭它,搁在我们头顶亿万年了,依然没有一点陈旧感,这是何等高贵优秀的品质?月亮突然间升起来了,碾盘似的,光滑,厚重,立体,大九湖遽然间变成了一块大浮冰,像是从大水深处冲上来的。尔后,它荡漾起来,细细的波纹,有着古朴的激情和敦厚的举止。那些荡过来的波浪,从四面八方赶来,从山谷里游来,神秘的水,像是大山聚集起舞的精灵,是野兽、草木、石头和雾岚的魅影。星星在向上腾起,水花在迸射,就像一万个女妖在夜晚的山谷里蹈浪沐浴。这也是山与水悄然融合的时刻,星与浪缱绻的地方,每天夜晚,它们的故事都在这片湖泽上演着。不知怎么,我会忽然想到它的
16、秋天。我在雾霾的城市写着大九湖时,我对它的秋天有一种高朗的信任和寄托。如果我不歌颂秋天,我的内心就会开始寒冷,笔会凝滞抽筋。我写过神农架之秋,我的热烈的文字足以抵挡一个又一个寒冬的欺凌。到了秋天,水是一如既往地清澈澄净,像一位道行极深的高人谨慎地碧蓝着。群山之间,红叶泛滥,红色的火泼泻到湖面上,久不能熄。湖上的红叶不知是谁抛洒的,竟覆盖了所有的水,遮蔽了天空,让天空在缝隙中穿梭,支离破碎。辽阔的草甸上,喧闹的夏日已经结束,细长柔软的芦苇,像深山中修炼过的女妖,白着它们的头颅,撑着纤弱的躯干张望着,也绝望着。“湿漉漉的孤独”,这是法国诗人克洛代尔使用的一个词。因为大九湖柔和的抚摸,那些钻出水面的
17、浅绿色的蒲芯和芦芽,和从山坡上滑下来的春风,那样清澈潮润,沁入灵肉。一个远行人和独行者,我一直追寻并热爱着这“湿漉漉的孤独”,我此时想起在早晨的薄雾中,湖边那个熠熠闪光的几户人家的村子,它的上空飘浮着漫长的烟霭。哦,山与湖的乐趣让人生情,这是上苍的慈悲。我渴望着有一天能够在这里傍水而居,在傍晚与那些消失的野鹿之魂相遇。躺在满天星空下,手中握着一颗捡拾的陈年橡果。(有删改)注:皴法:中国画法技名。师表现山石、峰峦和树身表皮的脉络纹理的画法。(1) 第段中,划线词“蹒跚”“自恋”各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2) 赏析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3) 分析第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4) 结合全文,探究“湿漉漉
18、的孤独”中“孤独”的深层意蕴。 4. (3分) (2017高二上寿光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大团圆”是我国特有的一种审美心理现象,它大量出现在宋以后的戏曲小说中。如窦娥冤的申冤昭雪,赵氏孤儿的孤儿报仇,汉宫秋的“团圆梦境”,琵琶记的“玉烛调和”,精忠旗的满门旌表,长生殿的“蟾宫相见”等等。讲究“团圆之趣”已经成为我国极为普遍的传统审美心理现象。华夏初民对客观世界的考察,大概从“天”开始的。春夏秋冬的往复,白天黑夜的交替,日出日落的循环,使他们直观地形成了“乾为天,为圆”,以及“浑天如鸡子,天体如弹丸”的观念。由于中国是一个古老的农耕国家,“天”的好坏又直接关系到农业收成的多寡,因
19、此,对于生产力水平低下的先民来说,头顶上的那圆的天,就成了他们顶礼膜拜的对象,这种对“天”的崇拜就导致了对于“天”的运行规律“圆”的亲和与崇尚。作为中国哲学源头的易经体现了中国古人的圆道观,循环即圆道是易经作者心目中的最重要的规律之一,对易学而言,“圆”不仅是神秘的示语,而且也是圆融无碍、无往不复的至高至美的境界。而老子哲学思想中的自然观,也是以周行不殆的圆来加以描述的。老子“九九”八十一章,象征着道的生生不息、变动不已、周行不止。韩非在解老篇中评析老子思想时说:“用其周行,强字之曰道”,揭示了道的周行循环的特征。这种“九九”循环往复式的“道”的结构,是离不开圆的。由于“圆”以其圆满而使人感到
20、审美的满足,所以,“圆”经常在“圆满”“至美”的意义上为佛家所推崇。佛教称般若真智为“圆智”,称般若真智对世相的观照为“圆照”,称善根为“圆根”,称修行到最高阶段为“圆成”,称涅槃境界为“圆寂”,将美好至极的事物称做“圆圆海”。这里,“圆”均可作为“圆满”、“大美”和“至美”来解。圆在中国哲学中意味着道境和禅境,易、庄、禅不约而同地将圆作为最高的精神境界,其中具有深刻的美学内涵。儒家的不偏不倚的中庸、道家的有无相生的哲学思想、佛家的因果报应的轮回观、周易用以解读宇宙人生奥秘的太极思维模式,以及本文论述的“大团圆”的审美心理,似乎都存在于同一个圆的图式之中。“圆”既是完满的象征,是循环往复的表现
21、,也是华夏民族对社会、人生,以及自身理想的一种构想、理解和追求。体现在中国古代的戏曲小说中,则一切都应该圆满无缺,缺则有憾。中国古代悲剧最悲的要算是关汉卿的窦娥冤了,剧中不但有血溅白练,而且还有六月飞雪,可谓惊天地泣鬼神,充分显示了窦娥冤屈之大、痛苦之深。但作者笔锋一转,却来个“窦天章为女申冤昭雪”,由悲转喜、由缺为圆。对圆的崇尚似乎已成了一种弥散性的文化审美理想的规范,“大团圆”即是审美主体对规范的崇尚与屈从,也是审美主体对传统规范的迎合与妥协。它虽然推进了中国文学艺术对中和之美的追求,以及向圆熟精致的技能方面的发展,却也遏制了中国艺术,特别是悲剧中美的、崇高的、善良的事物或人物被毁灭的怵目
22、惊心的震撼,以及撕肝裂胆的残酷。尚圆的传统观念不光是“大团圆”审美心理形成的重要原因,而且,它也使中国审美文化的心理欲求往往更多地趋向于圆态,趋向一种柔性与韧性,以及圆融浑化的中和之美。(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大团圆”审美心理现象是中国特有的,并且在古代的戏曲小说中大量出现,其形成与华夏民族的尚圆观念有关。B . “大团圆”审美心理在戏曲小说中以申冤昭雪、报仇雪恨等形式出现,“大团圆”结局很多时候需要借助梦境呈现。C . “大团圆”审美心理一定程度上遏制了中国文学艺术的发展,在其影响下,中国的悲剧往往缺乏美的、崇高的、善良的事物和使人触目惊心的震撼。
23、D . “大团圆”审美心理体现了审美对传统规范的崇尚、迎合和屈从、妥协,它促进了中国文学艺术在技能方面向圆熟精致的发展。(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第一段以中国古典戏曲为例,重点论证讲究“团圆之趣”是我国极为普遍的传统审美心理现象。B . 文章最后一段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论证,“大团圆”虽然使中国古典文学领先于世界,但也遏制了中国文学的发展。C . 文章整体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形式,文章的主体内容主要从易、庄、禅三个角度阐述“圆”在中国哲学的美学内涵。D . 文章首段指出“大团圆”是我国特有的一种审美心理现象,接下来进行阐释,最后揭示“大团圆”的内涵。(
24、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在四季的往复、日夜的交替、日出日落的循环中,智慧的华夏初民逐渐抽象出“乾为天、为圆”的先进观念,对天的崇拜导致了他们对“圆”的崇尚与亲和。B . 华夏初民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大概是从天开始的,天之所以成为先民顶礼膜拜的对象,是与天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农业收成多寡分不开的。C . “圆”经常在“圆满”“至美”的意义上为佛家所推崇,是因为“圆”是完满的象征,是循环往复的表现,能给人带来审美的满足。D . 在古代中国,对“圆”的崇尚似乎已成为一种普遍的审美理想的规范,它使中国审美文化的心理欲求往往更多地趋向圆态。三、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4
25、分)5. (4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鸿雪因缘图记序龚自珍鸿雪因缘图记者,兵部侍郎江南河道总督长白麟公之所作也。自髫发之岁,至四十岁,为图八十,是为第一卷;自四十至五十,为图复八十,为第二卷。其第一卷,阮相国、祁尚书序之矣。道光辛丑秋,自珍游淮,以内阁后进礼谒公浦上,睟乎其容,慰劳有加,使自珍缀言于第二卷之简端。微公命,自珍固有所欲言,重以公命,乌能无言。古今名臣硕辅所遇之世不齐,为承平之臣易乎?为优劳况瘁、盘根错节、立奇功、勘大变之臣易乎?则必曰为承平者易矣。虽然,固有辨。今使所遇而永承平无事也,起家功名,致身华贵,一切勿问,固不得预于贤大夫之数。其人固良易贤矣,不甘以科名华贵竟
26、矣,不过博览书史,周知掌故,上足以备人主燕闲之顾问,宦辙所至,宏奖士类,进其春华秋实之士而奋舞之,其人虽贤,诚无甚难及者。若乃内韫含韬略,外示纾余,蓄孟门、积石于方寸,可以谈笑生风雷,而汪洋澹涵,冲乎夷易,使人不见驶疾惊骇之迹,猝有事变,投袂而起,若劲弩激箭之发,若储之数十年于其怀抱间者。之人也,盖于天下可以常、可以变之全局大势,烂熟于胸中,而不可方物以逶迤于承平华贵者也,斯岂寻常意计所能以臆轩轾者?今我麟公,殆其人哉,殆其人哉。百有六十图,虽亦谈人伦之乐事,侈门内之祥和,簪笔以入,承轺以出,无亢厉之言,有回翔之态。公弱冠通籍于全盛之朝,家世翔华,山川清晏,宜其然也。然而微窥公行部所及,山川形
27、势,人民谣俗,古迹今状,皆备载之,弗为无本之说,与不急之言,而又问民生之疾苦,讨军实之有无,天下形势,半在于是。而姑韬晦其所学,不欲张大其名目,以托于百六十篇之绘事记云尔。(1) 对下列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勘大变之臣易乎勘:平定B . 殆其人哉殆:赞赏C . 侈门内之祥和侈:显扬D . 与不急之言急:紧要(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龚自珍是作为后进内阁的官员拜见麟公的,麟公和蔼可亲,给了他很多安慰和鼓励,且让龚自珍为他的第二卷画作序。B . 作者认为,天下太平时的臣子好当,但是他们也容易滋生贪图享乐、追求荣华富贵的思想,一生平庸
28、,无所作为。C . 作者认为,麟公是太平时代的官员,却不是只知享受高官厚禄的人,不能用寻常的意想和估计去推测他的为人。D . 鸿雪因缘图记内容丰富,有人间亲情,有家族情况,也涉及人民困苦的生活,军备虚实,以及天下的形势。(3)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微公命,自珍固有所欲言,重以公命,乌能无言。而姑韬晦其所学,不欲张大其名目,以托于百六十篇之绘事记云尔。(4) 作者分析了哪三类“承平之臣”,请利用文中词语进行简要概括。 四、 诗歌鉴赏 (共1题;共2分)6. (2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淮南卧病书怀,寄蜀中赵征君蕤(节选)李白吴会一浮云,飘如远行客。功业莫从就,岁光屡奔
29、迫。良图俄弃捐,衰疾乃绵剧。古琴藏虚匣,长剑挂空壁。旅情初结缉,秋气方寂历。风入松下清,露出草间白。故人不可见,幽梦谁与适。【注】征君:期廷征召不赴之人。赵蕤:字太宾,梓州人,是李白居蜀中时结识的友人。吴会:指吴郡和会稽郡。良图:良好的打算,即远大的政治抱负。寂历:凋落疏离。(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 . “吴会”一句运用比喻手法,以“浮云”自比,用“飘”比喻自己客游至淮南的情形。B . “良图俄弃捐”写作者很快放弃了政治抱负,这是因为作者功业无从成就,而岁月飞逝。C . “古翠、长剑”句写古琴无人弹奏,长剑无人使用,“藏”“挂”二字,用词传神。D . 本诗用词准确,比如“淸”写出了秋风的淸凉爽快,“白”突出了草露的圆润明亮。E . “幽梦”句说因不见故人,故幽幽长梦无人相合,巧妙点题,强调朋友赵蕤与自己关系密切。(2) 本诗抒发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试结合诗句加以分析。 五、 情景默写 (共1题;共3分)7. (3分) (2017沈阳模拟)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 在离骚中,屈原诉说自己曾因佩戴蕙草而遭到贬逐,也曾被加上采摘白芷的罪名,但他坚定地表示:“_,_。”(2) 在永遇乐(千古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山东省七校联合体2025年高一物理第二学期期末监测试题含解析
- 黑龙江哈尔滨市省实验中学2025届高一物理第二学期期末经典模拟试题含解析
- 宣传和传播课件
- 2025版智能车库租赁与新能源物流车辆停放合同
- 2025版办公室装修合同(含艺术装饰品定制)
- 二零二五版智能校巴租赁服务合同范本
- 2025年消防设施安装工程合同书
- 2025版仓储物流场地租赁与配送服务合作协议
- 2025版朝阳区校园保安服务与消防设施检查合同
- 2025版高校附属企业博士专家聘用合同模板
- 组织行为学全套课件(罗宾斯版)
- 胃癌D根治术后护理查房
- 2019第五版新版PFMEA-注塑实例
- 安保安全隐患排查记录表
- 良好卫生规范(GHP)
- (完整版)食品安全自查、从业人员健康管理、进货查验记录、食品安全事故处置保证食品安全规章制度
- GB/T 4945-2002石油产品和润滑剂酸值和碱值测定法(颜色指示剂法)
- GB 8109-2005推车式灭火器
- 危险品上船确认27条说明课件
- SMC气动基础培训课件
- 六上科学知识点总结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