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市高三上期中联考语文试卷D卷_第1页
西宁市高三上期中联考语文试卷D卷_第2页
西宁市高三上期中联考语文试卷D卷_第3页
西宁市高三上期中联考语文试卷D卷_第4页
西宁市高三上期中联考语文试卷D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西宁市高三上期中联考语文试卷D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 (共3题;共6分)1. (2分) 下列各句中,加线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 . 近期,希腊债务危机愈演愈烈,政府财政捉襟见肘 , 国内政局动荡,失业人数激增,民众抗议浪潮持续不断,欧洲股市也随之大幅下跌。B . 实力派演员娜仁花凭借影片额吉在第28届中国电影金鸡奖角逐中当仁不让 , 一举夺得了最佳女主角奖。C . 齐白石画展在美术馆开幕了,国画研究院的画家竞相观摩,艺术爱好者也趋之若鹜。D . 我已经而立之年了,事业上却没有取得什么成绩,一想起同学会上老同学一个个志得意满的样子,我就感到自惭形秽。2. (2分) 下列

2、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 振兴我国高等教育,必须本着以公平均衡为原则,根据区域发展的需要,对高校布局进行合理调整,并重点扶持一批有特色的院校。B . 国家接二连三地宣布降低药价,而降价幅度大的药品,却很快从市场上消失了,代之同类的高价药,这让消费者非常不满。C . 要认真落实食品安全有奖举报制度,整合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完善对举报人的奖励和保护措施,减轻消费者的维权成本和举证难度。D . 法新社援引李克强“财政供养的人员只减不增,公费接待、公费出国、公费购车只减不增”的话称,李克强的表态意味着中央政府将在大范围削减开支上做出表率。3. (2分)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

3、最恰当的一组是( )漫天大雪,纷纷扬扬,似为失路之人而悲,而一切都在悄无声息地进行。林冲怒起显露了英雄本色,兔起鹘落,枪搠刀剜,杀死了苦苦相逼的仇人,也杀了曾经懦弱的自己。一边是设好圈套,只等夜里放火杀人 一边是陆虞候等人在秘密地谋划一边是林冲蒙在鼓中,随遇而安地过活一边是幻想雪晴修屋安身长住,孤单寂寞地饮着冷酒友人相逼,逼得狠毒,为一己之私,不惜害得他家破人亡林冲能忍,忍得可怕,就像久积的堰塞湖水,一旦倾泻而出,就会淹没一切,不可遏止A . B . C . D . 二、 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36分)4. (6分) (2019高一上肇庆期中) 阅读下列文字,完成各题。 和谐的文化传统一个国

4、家,一个民族要有生机和活力,要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要得到世界的广泛尊重,文化上的传统是一个民族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追溯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渊源,其实不难发现,中国传统文化历来注重“和合”思想。在中国古代经典论述中,“和”指和睦、和平、和谐;“合”指结合、融合、合作。“和合”并举,意为和谐、协调与合作。早在2000多年前,中国古代思想家就对“和合”思想进行了论述。儒家创始人孔子把“和”视为做人处事的重要标准,提出“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论语学而)。这里的“和”,一意即“适合”,但亦可做“和谐”解。在孔子的思想体系里,“礼”与“和”,是互相作用的。“礼”的作用,是“和”,

5、而“和”也是维系“礼”的重要手段,是最重要的。孟子也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就是说,要办成任何事情,最重要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与合作。荀子的思想也是如此。他说:“义以分则和,和则一,一则多力,多力则强,强则胜物。”(荀子王制)可见,“和”的思想是先秦诸儒的共识,它与儒家的另一核心价值观“礼”是互为表里的。“礼”指一种既定的政治秩序,而“和”更是维持“礼”稳定的重要手段。“和”,不仅是一种政治手段,还是一种政治目的、政治价值。因此,与“礼”一样,“和”,即和谐、适合的思想,是先秦儒家重要的政治价值观。“和合”思想作为中国古代先哲们对自然界、人类社会各种现象的本质的概括,它承认事物的差异

6、性,如阴阳、天人等,同时又把具有差异性的事物有机地结合为一体,如阴阳和合、天人合一等;它并不否认矛盾和冲突的存在,主张防止过度的矛盾和冲突破坏不同事物相互依存、共同存在的环境基础。为了实现建立一个和谐的、秩序的社会的政治理想,中国古代的思想家们在政治理论、政治构想以及政治实践过程中,都设定了自己的价值原则。“礼乐制度”的制度安排、“中庸精神”的思想原则以及民本主义的政治诉求,即是为构建和谐、秩序的社会的理论主张。秦汉以后,随着儒家学说在中国古代思想界统治地位的确立,“和合”思想被普遍应用,渗透于各个时代各家各派的思想之中,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被普遍接受和认同的人文精神和核心价值观。与此同

7、时,“和合”思想对中国历代对外交往方式也产生了重要影响。中华文化对其他文化并没有去排斥,而是一直保持一种开放和包容的心态,并最终实现与众多外来文化和睦共处、和谐发展。中国绝大多数王朝在建立起来之后,都注意止戈息武,强调“协和万邦”,实现“万国咸宁”、“天下太平”。特别是鼎盛时期的唐代“贞观之治”、清代“康乾盛世”,中央政府也多实行睦邻友好的政策,而不是向外侵略扩张,谋求霸权。中华文化是不断吸收外来文化以丰富自己的过程,并最终实现与众多外来文化和睦共处、和谐发展。中国在融入世界的过程中,领悟了传统文化“和为贵”、“和而不同”的启示,中国所倡导的“和谐世界”理念,会对推动全球多元文化的共同发展,引

8、领国际关系发展的新潮流起到积极的作用。中华民族在进一步解放思想的进程中,中华文化会为世界文化做出自己积极的贡献。(选自人民日报)(1) 下列关于“和合”思想的论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 “礼之用,和为贵”,孔子认为“和”是做人处事的重要标准,“和”即“和谐”。B .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认为要办成任何事情,和谐与合作最重要。C . 荀子说:“义以分则和,和则一,一则多力,多力则强,强则胜物。”“和”与“礼”的本质是一致的。D . “和”是维持“礼”稳定的重要手段。“和”是一种政治手段,是先秦儒家重要的政治价值观。(2) 下列说法,不属于“和合”思想作用的一项是(

9、 ) A . “和合”思想是中国古代的思想家设定自己的价值原则,构建和谐、秩序的社会的理论基础。B . 秦汉以后,“和合”思想普遍渗透于诸子百家的思想之中,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被普遍接受和认同的人文精神和核心价值观。C . 正是由于“和合”思想的影响,中华文化才最终实现了与众多外来文化的和睦共处、和谐发展。D . “和合”思想必将会使中国更好地融入世界,会对推动全球多元文化的共同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3) 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 一个国家或民族要得到世界的广泛尊重,和谐的文化传统是不可或缺的因素。B . 中国传统文化历来注重“和合”思想,“和合”并举,就是和谐、协调

10、与合作。C . “和合”思想既承认事物的差异性,又把具有差异性的事物有机地结合成了一体。D . 唐代“贞观之治”、清代“康乾盛世”、中国倡导的“和谐世界”理念,都受到了传统文化“和为贵”、“和而不同”的启示。5. (18分) (2016高二上佛山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话别岳恒寿工兵连接到军委命令: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到柬埔寨排雷修公路,五天后出发。上级考虑到各种实际问题,决定以“邀请战士家长来部队观光”为名,让每个士兵的父母五天内来队话别。军车把兵们拉到县城电信局。发电报。打电话。上等兵袁根挤在最前面,第一个填写电报单。他比谁都高兴。笑得比谁都开怀。他家在本省一个边远的村镇。有

11、邮电所。有汽车。他估计,最迟三天,他母亲就来了。然而,三天后,都到了。只他母亲没到。再等。第四天还没到。再等。最后一天。可是,等到天黑,车都过尽,还是没有来。来的家长该走了。他们一家一堆,各诉衷肠。最后,连里开了个大宴会。父辈们与儿子们济济一堂。共同话别。热泪盈眶。袁根没有参加。他站在营门外最高的地方,望着什么也望不见的远方。第六个黎明很紧张。都在整装。脚步匆匆。言语匆匆。呼吸匆匆。号响集合。整队上车。袁根有些迟钝。眼睛瞪得牛大:“连长,我拍了电报的。我母亲会来的。一定会来的!”连长惋惜地看看手腕,说:“可是,时间不等人。军令如山倒。任务重千斤。”袁根急得捶胸。仍是说:“我母亲会来的。一定会来

12、的!”连长好像故意拖延时间似的。拖了一秒。又拖了一秒。终于不能再拖。无奈地说:“你说怎么办?”袁根跺一下脚:“我不知道该怎么办!”汗辣辣的头直直地别向一边。“那就上车吧!”连长的命令很严厉。“上车!”袁根几乎是疯一般喊着扑上汽车。又疯一般挤在车箱的前面。张大口喘着粗气。两眼冒着泪花。 紧咬着下巴骨。寂然地,痴痴不动。蔫然地,望着前方。军车徐徐启动。军车开出山沟。驶过公路交叉口,飞速前进。忽然,站在第一辆车上最前面的袁根咚咚地擂打驾驶楼顶:“连长。停车!停车!”“什么事?”连长在车门里探出头问。“我妈妈来啦!”车慢慢停了。后面的两辆车也跟着停了。连长跨出车门。站在车踏板上。问:“在哪?”“左边那

13、条公路上。那个穿灰布褂子疾走的老娘,是我妈妈!那衣裳是我妈妈的衣裳。那走路姿势更是我妈妈!”连长看见了。一个北方农村的老大娘,背着几个大小不等的布袋。她老人家显然是刚下了公共汽车。她的背直不起来。头却像拐杖的托,直直地朝大山翘望着。走得不顾一切。“你快喊!”连长焦急地催他。兵们也看见了。也都催他喊。袁根却不喊。望着他母亲。光哭。连长已经无法忍受,火了:“你是怎么啦你!快喊呀!”兵们的心也急得跳出来。也都轰他:“快喊呀!”他却把眼闭上,把脸捂住了。手缝中,与泪水一起串出一句话:“我妈,耳聋。”连长眉峰猛地攒了一下。又疾疾地揉一下眼。手离时,眼变红了。泪滚出来。完全抑制不住。似乎并不知道她老人家耳

14、聋,听不见。他放开喉咙猛喊:“妈妈”。兵们噙着泪。也都喊:“妈妈”。喊声震天动地。山鸣谷应。都是“妈妈”的交响。可是,听不见。她仍然执著地向前走。向着山里。向着军营。向着儿子疾奔。连长喊毕就举起右手。向着远远的母亲行军礼。兵们都举起右手。齐齐地向遥远的母亲行军礼。只有袁根没有喊。也没有行礼。他在哭。捶着驾驶楼哭。望着他母亲哭。哭得很痛。在他痛痛哭过几声之后,猛然感觉到时间的紧迫,而部队却为自己一个人的事待在路上。他的心立刻被这种沉重压住了。他仿佛变成一个巨大的秒表,响着急促的嘀嗒声。于是他更重地擂着车顶,给连长下命令:“连长。开车!”连长没有动。车也没有动。秒表的嘀嗒声愈来愈响。愈响愈烈。声声

15、砸在他的心上。他干脆不叫连长。瞪着发红的牛眼探出头,直对司机擂吼:“开车!快开车!”军车启动了。三辆军车都启动了。很慢。但连长还没动。没回驾驶楼。仍然站在踏板上。仍然举着行礼的手。仍然望着蹒跚奔走的母亲。三辆军车上的兵们,像三个方块队通过检阅台似的,齐齐地举着手。齐齐地向母亲话别。直到望不见为止。半程没有言语。(1) 下列说法最恰当的两项是( )A . 这篇小说的情感张力,得益于情节的铺垫、气氛的渲染和群体形象的描绘,给读者强有力的情感冲击,容易打动读者。B . 袁根为了能够见到自己的母亲,一再拖延时间,耽误了军车准时出发,小说批评了这种行为的自私性。C . 这篇小说在人物刻画上虽不注重细节描

16、写,但比喻手法的使用,也能够将袁根的形象刻画得鲜明入木。D . 小说描写笔调轻淡,但在这种轻淡中又能够传达出一种情感上深刻的、难以言表的沉重。E . 连长和兵们放开喉咙猛喊“妈妈”,主要是为了安慰袁根,希望袁根心里好受一些。(2) 请赏析划线句子在表情达意方面的效果。(3) 小说在刻画袁根这个形象时,突出了他的哪些品质?请简要分析。(4) 小说的标题“话别”,结合全文谈谈这一标题的好处。6. (12分) (2018高二上会泽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红高粱节选莫言奶奶躺着,沐浴着高粱地里清丽的温暖,她感到自己轻捷如燕,贴着高粱穗子潇洒地滑行。那些走马转蓬般的图像运动减缓,单扁郎、单廷秀

17、、曾外祖父、曾外祖母、罗汉大爷多少仇视的、感激的、凶残的、敦厚的面容都已经出现过又都消逝了。奶奶三十年的历史,正由她自己写着最后一笔,过去的一切,像一颗颗香气馥郁的果子,箭矢般坠落在地,而未来的一切,奶奶只能模模糊糊地看到一些稍纵即逝的光圈。只有短暂的又粘又滑的现在,奶奶还拼命抓住不放。奶奶感到我父亲那两只兽爪般的小手正在抚摸着她,父亲胆怯的叫娘声,让奶奶恨爱漶灭、恩仇并泯的意识里,又溅出几束眷恋人生的火花。奶奶极力想抬起手臂,爱抚一下我父亲的脸,手臂却怎么也抬不起来了。奶奶正向上飞奔,她看到了从天国射下来的一束五彩的强光,她听到了来自天国的、用唢吶、大喇叭、小喇叭合奏出的庄严的音乐。奶奶感到

18、疲乏极了,那个滑溜溜的现在的把柄、人生世界的把柄,就要从她手里滑脱。这就是死吗?我就要死了吗?再也见不到这天,这地,这高粱,这儿子,这正在带兵打仗的情人?枪声响得那么遥远,一切都隔着一层厚重的烟雾。豆官!豆官!我的儿,你来帮娘一把,你拉住娘,娘不想死,天哪!天天赐我情人,天赐我儿子,天赐我财富,天赐我三十年红高粱般充实的生活。天,你既然给了我,就不要再收回,你宽恕了我吧,你放了我吧!天,你认为我有罪吗?你认为我跟一个麻风病人同枕,生出一窝癞皮烂肉的魔鬼,使这个美丽的世界污秽不堪是对还是错?天,什么叫贞节?什么叫正道?什么是善良?什么是邪恶?你一直没有告诉过我,我只有按着我自己的想法去办,我爱幸

19、福,我爱力量,我爱美,我的身体是我的,我为自己做主,我不怕罪,不怕罚,我不怕进你的十八层地狱。我该做的都做了,该干的都干了,我什么都不怕。但我不想死,我要活,我要多看几眼这个世界,我的天哪奶奶的真诚感动上天,她的干涸的眼睛里,又滋出了新鲜的津液,奇异的来自天国的光辉在她的眼里闪烁,奶奶又看到了父亲金黄的脸蛋和酷似爷爷的那两只眼睛。奶奶嘴唇激动,叫一声豆官,父亲兴奋地大叫:“娘,你好了!你不要死,我已经把你的血堵住了,它已经不流了!我就去叫爹,叫他来看看你,娘,你可不能死,你等着我爹!”父亲跑走了。父亲的脚步声变成了轻柔的低语,变成了方才听到过的来自天国的音乐。奶奶听到了宇宙的声音,那声音来自一

20、株株红高粱。奶奶注视着红高粱,在她朦胧的眼睛里,高粱们奇谲瑰丽,奇形怪状,它们呻吟着,扭曲着,呼号着,缠绕着,时而像魔鬼,时而像亲人,它们在奶奶眼里盘结成蛇样的一团,又忽喇喇地伸展开来,奶奶无法说出它们的光彩了。它们红红绿绿,白白黑黑,蓝蓝绿绿,它们哈哈大笑,它们嚎啕大哭,哭出的眼泪像雨点一样打在奶奶心中那一片苍凉的沙滩上。高粱缝隙里,镶着一块块的蓝天,天是那么高又是那么低。奶奶觉得天与地、与人、与高粱交织在一起,一切都在一个硕大无朋的罩子里罩着。天上的白云擦着高粱滑动,也擦着奶奶的脸。白云坚硬的边角擦得奶奶的脸綷縩作响。白云的阴影和白云一前一后相跟着,闲散地转动。一群雪白的野鸽子,从高空中扑

21、下来,落在了高粱梢头。鸽子们的咕咕鸣叫,唤醒了奶奶,奶奶非常真切地看清了鸽子的模样。鸽子也用高粱米粒那么大的、通红的小眼珠来看奶奶。奶奶真诚地对着鸽子微笑,鸽子用宽大的笑容回报着奶奶弥留之际对生命的留恋和热爱。奶奶高喊:我的亲人,我舍不得离开你们!鸽子们啄下一串串的高粱米粒,回答着奶奶无声的呼唤。鸽子一边啄,一边吞咽高粱,它们的胸前渐渐隆起来,它们的羽毛在紧张的啄食中奓起。那扇状的尾羽,像风雨中幡动着的花絮。我家的房檐下,曾经养过一大群鸽子。秋天,奶奶在院子里摆一个盛满清水的大木盆,鸽子从田野里飞回来,整齐地蹲在盆沿上,面对清水中自己的倒影把膆子里的高粱吐噜吐噜吐出来。鸽子们大摇大摆地在院子里

22、走着。鸽子!和平的沈甸甸的高粱头颅上,站着一群被战争的狂风暴雨赶出家园的鸽子,它们注视着奶奶,像对奶奶进行沈痛的哀悼。奶奶的眼睛又朦胧起来,鸽子们扑楞楞一起飞起,合着一首相当熟悉的歌曲的节拍,在海一样的蓝天里翱翔,鸽翅与空气相接,发出飕飕的风响。奶奶飘然而起,跟着鸽子,划动着新生的羽翼,轻盈地旋转。黑土在身下,高粱在身下。奶奶眷恋地看着破破烂烂的村庄,弯弯曲曲的河流,交叉纵横的道路;看着被灼热的枪弹划破的混沌的空间和在死与生的十字路口犹豫不决的芸芸众生。奶奶最后一次嗅着高粱酒的味道,嗅着腥甜的热血味道,奶奶的脑海里忽然闪过了一个从未见过的场面:在几万发子弹的钻击下,几百个衣衫褴褛的乡亲,手舞足

23、蹈躺在高粱地里最后一丝与人世间的联系即将挣断,所有的忧虑、痛苦、紧张、沮丧都落在了高粱地里,都冰雹般打在高粱梢头,在黑土上扎根开花,结出酸涩的果实,让下一代又一代承受。奶奶完成了自己的解放,她跟着鸽子飞着,她的缩得只如一拳头那么大的思维空间里,盛着满溢的快乐、宁静、温暖、舒适、和谐。奶奶心满意足,她虔诚地说:“天哪!我的天”(选自莫言红高粱第八章)(1) 下列各项对文段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小说以“我奶奶”的主观视角展开叙述,营造了奶奶临终前释放感觉的特殊氛围,将时间与空间、现实与幻想有机地糅合在一起,准确地写出了“我奶奶”对生命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B

24、. 奶奶的活法悖逆了传统的道德,她的自由充满着对封建礼教的亵渎,而这种亵渎正是一个在道德规范压力下生长多年的中国民族生命意识的自觉反抗。C . 作者的语言新鲜饱满,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通感、呼告,节奏和谐,色彩鲜明,用词汪洋恣睢,形式不断出新,读者获得了一种丰富形象可感的美。D . “高粱们奇谲瑰丽,奇形怪状,它们呻吟着,扭曲着,呼号着,缠绕着”这句话用拟人的手法歌颂了红高粱顽强的生命力。(2) 红高粱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 (3) 莫言说:“一个文学家的天才和灵气,集中表现在他的想象力上。”他为此而努力,使作品充盈着奇妙新颖的想象。试结合上文进行分析。 三、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

25、)7. (11分) (2017高二上南充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田弘正,本名兴。少习儒书,颇通兵法,善骑射,勇而有礼。当季安之世,为衙内兵马使。季安惟务侈靡,不恤军务,屡行杀罚;弘正每从容规讽,军中甚赖之。季安以人情归附,乃出为临清镇将,欲捃摭其过害之。弘正假以风痹请告 , 灸灼满身,季安谓其无能为。及季安病笃,其子怀谏幼騃,乃召弘正署其旧职。弘正乐闻前代忠孝立功之事,视事之隙,与宾佐讲论古今言行可否。魏州自承嗣已来,馆宇服玩有逾常制者,悉命彻毁之,以正厅大侈不居,乃视事于采访使厅。宾僚参佐,请之于朝。颇好儒书,尤能史书,左传、国史,知其大略。自弘正归国,幽、恒、郓、蔡有齿寒之惧

26、,屡遣客间说,多方诱阻,而弘正终始不移其操。元和十年,朝廷用兵讨吴元济,弘正遣子布率兵三千进讨,屡战有功。李师道以弘正效忠,又胁其后,不敢显助元济,故绝其掎角之援,王师得致讨焉。十五年十月,镇州王承宗卒,穆宗以弘正为镇州大都督府长史。弘正以新与镇人战伐,有父兄之怨,乃以魏兵二千为卫从。十一月二十六日,至镇州,时赐镇州三军赏钱一百万贯,不时至,军众喧腾以为言。弘正亲自抚喻,人情稍安。仍表请留魏兵为纪纲之仆,以持众心,其粮赐请给于有司。时度支使崔倰不知大体,固阻其请,凡四上表不报。明年七月,归卒于魏州,是月二十八日夜军乱,弘正并家属等并遇害。穆宗闻之震悼,册赠太尉,赗赙加等。弘正孝友慈惠,骨肉之恩

27、甚厚。兄弟子侄在两都者数十人,竞为崇饰,日费约二十万,魏、镇州之财,皆辇属于道。(选自旧唐书田弘正传)(1)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不恤军务恤:顾及B . 屡遣客间说间:参与C . 皆辇属于道属:接连D . 弘正假以风痹请告告:告假(2) 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署”表示授予官职,“兼”、“领”均表示兼任官职,“行”、“守”均表示代理官职,“权”则表示暂代官职。B . “表”即“奏表”,是古代臣子呈给帝王的一种文书,常含表志陈情、诉说心曲之意,如出师表陈情表。C . “视事”指官吏到职办公,“下车”指官吏初到任,“乞骸骨”指

28、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致政”、“致仕”则指退休。D .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与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合称为“春秋三传”。(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田弘正忠于职守,深受拥戴。见季安追求奢侈,不理军务,多施杀罚,他时常婉言劝谏,军中将卒十分信赖他。B . 田弘正遵从规制,坚守臣节。在魏州,他拆毁超逾规制的馆宇服玩,不用过于豪华的正厅,请朝廷任命宾僚参佐。C . 田弘正忠于朝廷,不改节操。归顺朝廷后,面临危险的幽、恒、郓、蔡等州长官派人劝诱阻挠,他仍心向朝廷。D . 田弘正御下不严,被害致死。由于朝廷赏钱未按时送到,其随从魏州士兵夜里叛乱,

29、他及其家属等一起遇害。(4)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季安以人情归附,乃出为临清镇将,欲捃摭其过害之。仍表请留魏兵为纪纲之仆,以持众心,其粮赐请给于有司。四、 诗歌鉴赏 (共1题;共10分)8. (10分) (2016高三上海南月考)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文后各题。再过金陵【唐】包佶玉树歌终王气收,雁行高送石城秋。江山不管兴亡事,一任斜阳伴客愁。金 陵 怀 古【唐】刘禹锡潮满冶城渚,日斜征虏亭。蔡洲新草绿,幕府旧烟青。兴废由人事,山川空地形。后庭花一曲,幽怨不堪听。【注】此诗写于安史之乱后。石城:指南京,又称为石头城。冶城:东吴当年冶铸之地,位于金陵府冶西北。征虏亭:东晋征虏将军谢石的哥哥谢万曾送客于此亭。(1) 这两首诗都描写了金陵城,请结合诗句分析两首诗景物描写的不同之处。(2) 两首诗各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请作简要分析。五、 默写 (共1题;共6分)9. (6分) (2019南宁模拟)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部分。 (1) 白居易琵琶行中,在琵琶女演奏结束后,通过对江面上的环境描写,来衬托琵琶女演奏技艺高超的两句是:“_,_。” (2) 苏轼赤壁赋中,用“_,_”两句描写诗人任凭小船像一片苇叶般,越过那茫茫的江面。 (3)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以春花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