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尚贤》课件_第1页
2020年《尚贤》课件_第2页
2020年《尚贤》课件_第3页
2020年《尚贤》课件_第4页
2020年《尚贤》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先说一个故事:管仲和鲍叔牙是一对好朋友,他们分别辅佐齐襄公的两个弟弟公子纠和公子小白。为避国难,他们逃出齐国分别到了鲁国和莒国,后齐国内乱,国君被杀,伺机而动的两公子俱连夜回国。鲁国发兵送公子纠回国,并派管仲带兵堵截公子小白,管仲一箭射中小白带钩,小白倒地装死,兼程赶回齐国,成为国君,是为齐桓公。而鲁国于是慢慢地送公子纠回国,过了六天才到.后来,鲍叔牙给鲁侯写了一封信,信中写道,公子纠为齐君兄弟,齐君不忍杀他,请鲁国自己杀他,公子纠老师管仲是齐君的仇人,请把管仲送到齐国,剁成肉泥。鲁人害怕遵照执行,齐桓公要杀管仲,鲍叔牙劝说,臣幸运地跟从君上,君上成了国君,如果只想治理好齐国,有我和高奚就够了

2、,如果君上想成就霸业,那么非管仲不可。管仲到哪个国家,哪个国家就强盛,不可以失去他。桓公听从他的建议,假装杀仇人,把管仲接到齐国。桓公和管仲谈论霸王之术,大喜过望,以其为大夫,委以政事。管仲进行改革,一时齐国大治。,但是在古代,象齐桓公这样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并不多,而且,统治者常拥有世袭特权,他们常依据自己的喜好来提拔或罢免官员,出身社会下层的人即使是德才兼备,也往往受到压制,在这种背景下,墨子大胆的提出为政者要尚贤事能、礼贤下士。这在当时产生了重要影响,至今仍有现实意义,墨子,尚 贤,1掌握文中的出现的常用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能翻译课文。 2理解墨子“尚贤事能”的思想并思考其对现实的指导意义

3、。 3学习墨子散文从不同方面层层推进进行说理的方法。 4学习本文用事例和比喻说理的方法。,题 解 尚,崇尚 尚贤,崇尚贤才,“辟”通“避”,回避,“萌”通“氓”,民 ,百姓,“谨”通 “仅”,只 ,仅仅,“罔”通“网”,,用绳线等结成的捕捉鸟用的器具,“尚”通“倘”,倘若,“施”通“惕”,警惕,“章”通“彰”,明显,显著,手工业作坊,延伸、扩张,店铺、市场,崇尚,通“倘”,假如。,尚且、况且,自负、骄傲,还,仍然,效法,祖父,出行时祭路神,治理不好,接近,减轻,减少,指在高位者,表凭借或依据,用来的,任用,从根本上,在上面,使降职,使增多,使富有,使尊贵,美好的事,丑恶的事,夫尚贤者,政之本也

4、_ 此固国家之珍而社稷之佐也_ 是其故何也?_ 今者王公大人为政于国家者_,判断句,判断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5文言句式,1、子墨子言曰:“今者王公大人为政于国家者,皆欲国家之富,人民之众,刑政之治。然而不得富而得贫,不得众而得寡,不得治而得乱,则是本失其所欲,得其所恶。是其故何也?”子墨子言曰:“是在王公大人为政于国家者,不能以尚贤事能为政也。是故国有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贤良之士寡,则国家之治薄。故大人之务,将在于众贤而已。”,先生墨子说:现在王公大人治理国家,都希望国家富强,人民众多,刑罚政治治理得好,然而国家没有得到富有却得到了贫穷,人民没有得到众多却得到了减少,刑罚政治没有

5、得到治理却得到了混乱,那么这是从根本上(或者说完全)失去了他们想要的,而得到了他们讨厌的。这是什么原因呢?”先生墨子说:“这原因在于王公大人等治理国家的人,不能通过崇尚、任用才德兼备的人来治理政事。因此,国家才德兼备的士众多,那么国家就会治理得好;才德兼备的士少,那么国家就治理不好。所以在高位的人的紧要的事情,必定在于使有才有德的人众多。”,理清思路,1、“王公大人本失其所欲” 的原因是什么? 不能尚贤任能,2、墨子指出王公大人的要务是什么? 众贤,3、尚贤任能、众贤的目的是什么? 国家富、人民众、刑政治,段:论证“尚贤”的重要性。,尚贤内容要点,2、曰:“然则众贤之术,将奈何哉?”,承上启下

6、,过渡段。,翻译:既然这样,那么使有才有德的人众多的方法,将是什么呢?”,3、子墨子言曰:“譬若欲众其国之善射御之士者,必将富之、贵之、敬之、誉之,然后国之善射御之士,将可得而众也。况又有贤良之士,厚乎德行,辩乎言谈,博乎道术者乎!此固国家之珍而社稷之佐也,亦必且富之、贵之、敬之、誉之、然后国之良士,亦将可得而众也。”,先生墨子说:“譬如,那些想要使自己的国家里善于射箭驾车的士众多的人,必然要使他们富有使他们尊贵、尊敬他们称赞他们,这之后国家善于射箭驾车的士就可以变得众多了。何况德才兼备的士又道德品行纯厚、言谈方面很有口才、在治理国家的方法方面知道得很多呢!这种人本来就是国家的宝物(本来就是国

7、家难得的人才)、社稷的好帮手,也必定要使他们富有使他们尊贵、尊敬他们称赞他们,这之后国家优秀的士也就可以变得众多了。,众贤之术在哪里呢?,“富之贵之 敬之誉之。”可以使“国之良士”“得而众也”,本段论述“众贤之术”时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明确:文章在论述使“贤良之士”增多时,运用“善射御之士”进行类比,采用了类比论证的方法。国家想要让善射御的人增多就必须“富之贵之、敬之誉之”,同样的道理,国家要想使“国之良士”增多,也要“富之贵之、敬之誉之。”,本段中提到的“善射御之士”是“国之良士”吗? 明确:墨子认为“善射御之士”不是“国之良士”。因为“国之良士”要“厚乎德行、辩乎言谈、博乎道术”,就是说

8、那些道德品行纯厚,有口才,在治国方面有特长的人才才是“国家之珍而社稷之佐”。而“善射御之士”不具备这样的特点,只是墨子拿来论证的一个事例而已。,段:众贤之的:国家富、人民众、刑政治 :众贤之术:富之贵之 敬之誉之,尚贤内容要点,4、是故古者圣王之为政也,言曰:“不义不富,不义不贵,不义不亲,不义不近。”是以国之富贵人闻之,皆退而谋曰:“始我所恃者,富贵也。今上举义不辟贫贱(2),然则我不可不为义。”亲者闻之,亦退而谋曰:“始我所恃者,亲也。今上举义不辟疏,然则我不可不为义。”,因此古代圣王治理国家的时候,说道:“不义就不让他富有,不义就不让他尊贵,不义就不让他亲密,不义就不让他接近。”因此国家

9、富贵(即财物多、地位高)的人听说了这事,都回到家中盘算合计说:“起初我仗恃的是富贵,现在君王举用有义的人,不避贫穷低贱的人,既然这样那么我就不能不行义。”跟君王关系亲密的人听说了这事,也回到家中盘算合计说:“起初我仗恃的是跟君王关系亲密,现在君王举用有义的人,不避无亲密关系的人,既然这样那么我就不能不行义。,近者闻之,亦退而谋曰:“始我所恃者,近也。今上举义不辟远,然则我不可不为义。”远者闻之,亦退而谋曰:“我始以远为无恃,今上举义不辟远,然则我不可不为义。”逮至远鄙郊外之臣、门庭庶子(3)、国中之众、四鄙之萌(氓)人闻之(4),皆竞为义。是其故何也?,在前后左右侍奉君王的人听说了这事,也回到

10、家中盘算合计说:起初我仗恃的是在前后左右侍奉君王,现在君王举用有义的人,不避开疏远的人,既然这样那么我就不能不行义。关系疏远、不在君王身边的人听说了这事,也回到家中盘算合计说:我起初以为跟君王关系疏远、不在君王身边就没什么依靠了,现在君王举用有义的人,不避疏远的人,既然这样那么我就不能不行义。直到边邑远郊的臣子、宿卫宫中的公族及卿大夫子弟、都城中的百姓、四方边远地区的农民听说了君王举用有义的人,都争先恐后地行义。这是什么缘故呢?,曰:上之所以使下者,一物也;下之所以事上者,一术也。譬之富者,有高墙深宫,墙立既,谨(仅)上为凿一门。有盗人入,阖其自入而求之,盗其无自出。是其故何也?则上得要也。,

11、这是因为:君王所用来驱使臣下的,是一件事(即尚贤事能,“不义不富,不义不贵,不义不亲,不义不近”);臣下所用来侍奉君王的,是一种方法(即行义)。譬如富人有高大的墙深邃的屋子,屋子的墙壁已经筑好了,只在上面给它凿开一个门。有盗贼进去偷东西,只要关上他通行的惟一的门来捉他,他就无从逃走了。(富贵者、亲者、近者、远者等都竞相行义)这是什么缘故呢?就是因为君王把握了治理政事的要领。,段:众贤之的:国家富、人民众、刑政治 :众(尊)贤之术:富之贵之 敬之誉之 段:举贤之要: 亲疏远近-皆可为义 臣庶众萌-皆竞为义,尚贤内容要点,5、故古者圣王之为政,列德而尚贤。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

12、予之禄,任之以事,断予之令。曰:爵位不高,则民弗敬;蓄禄不厚,则民不信;政令不断,则民不畏。举三者授之贤者,非为贤赐也,欲其事之成。,“所以古时候圣王治理国家,给有德之人安排职位而崇尚有才德的人。即使是从事农业生产的人或者在各种手工业作坊做工的人,有才能就选用他,给他高的爵位(或给他高的官位),给他多多的俸禄,让他承担职事,给他决断政令的权力。还这样说:爵位如果不高,那么百姓对他就不敬重;俸禄如果不丰厚,那么百姓对他就不信任;在政令方面没有决断的权力,那么百姓对他就不畏惧。拿高爵、厚禄以及决定权三者给予有才有德的人,不是因为他们有才德而加以赏赐,而是希望他们做的事情取得成功。,故当是时,以德就

13、列,以官服事,以劳殿赏,量功而分禄。故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举公义,辟私怨,此若言之谓也。 故古者尧举舜于服泽之阳,授之政,天下平。禹举益于阴方之中,授之政,九州成。,所以在这时,按德行高下走向相应的位次,按官职从事相应的职事,按功劳确定赏赐,按业绩分给俸禄。所以做官的不会永远尊贵,而做百姓的不会永远低贱。有才能就选用他,没有才能就降他的官职。举荐人员依照公义,避免私怨(的干扰),上面这些就是这句话所说的意思。所以古时候尧从服泽之阳举用了舜,授予他政事,结果天下太平;禹从阴方之中举用了益,授予他政事,结果九州的洪水被平定了;,汤举伊尹于庖厨之中,授之政,其谋得。文王举闳夭

14、(hng yo)、泰颠于罝(j)罔(网)之中,授之政,西土服。故当是时,虽在于厚禄尊位之臣,莫不敬惧而施(惕);虽在农与工肆之人,莫不竞劝而尚德。,汤从厨房里面举用了伊尹,授予他政事,结果他的计谋都很成功;周文王从渔猎者中举用了闳夭、泰颠,授予他们政事,结果西面的国家都顺服了。所以在这些时候,即使是拥有优厚俸禄和高贵地位的大臣,也没有谁不恭敬害怕和警惕的;即使是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或者在各种手工业作坊做工的人,也没有谁不争相努力而尊崇道德的。,故士者,所以为辅相承嗣也。故得士则谋不困,体不劳,名立而功成,美章而恶不生,则由得士也。,所以,士是用来作辅佐和接班人的。所以得到了士,那么智谋方面就不会

15、困穷,身体方面就不会劳苦,名声树立而功业成就,美好的显著而丑恶的不产生,这些都是由于得到士啊。”,本段为什么引用尧举舜、禹举益、汤举伊尹、文王举闳夭、泰颠的事例? 明确:文章为了更进一步说明“列德而尚贤”而采用了引证法,通过列举尧举舜、禹举益、汤举伊尹、文王举闳夭、泰颠等事例,用事实来证明“尚贤”的重要性。,古代圣明的君主是怎么做的?,列德而尚贤 有能则举之 举公义,辟私怨,举三者授之贤者,非为贤赐也,欲其事之 成。,爵位不高, 则民弗敬; 蓄禄不厚, 则民不信; 政令不断, 则民不畏。,尚贤内容要点,尚贤之效:,段:以古代圣王为例,阐述了“尚贤事能”的原则和方法。,6、是故子墨子言曰:“得意

16、,贤士不可不举;不得意,贤士不可不举。尚(倘)欲祖述尧舜禹汤之道,将不可以不尚贤。夫尚贤者,政之本也。”,因此先生墨子说:“称心如意,不可以不举用德才兼备的士;不称心如意,也不可以不举用德才兼备的士。倘若想要遵循尧舜禹汤等前代圣王的学说或行为,必不可以不崇尚德才兼备的士。崇尚有才有德的士,是国家政治的根本。”,段:尚贤政本:推出结论。,尚贤内容要点,尚贤的具体内涵,反对任人唯亲。 不分贵贱、不论亲疏,唯才是举,任人唯贤。 让底层百姓和富贵子弟有同等机会参政。,37,墨子的文章逻辑严密,结构严谨。可以说我国古代严格意义上的议论文就是从墨子开始的。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夫尚贤者 ,政之本也。

17、” 如何展开论证的?,段:众贤之的:国家富、人民众、刑政治 :众(尊)贤之术:富之贵之 敬之誉之 段:举贤之要:亲疏远近-皆可为义 臣庶众萌-皆竞为义 段:尚贤政本:推出结论。,举三者授之贤者,非为贤赐也,欲其事之 成。,爵位不高, 则民弗敬; 蓄禄不厚, 则民不信; 政令不断, 则民不畏。,尚贤内容要点,因果推论,段:尚贤的方法及效果:,附:板书设计 (1段):“大人之务,将在于 众贤而已。” (反面论证) (2段)承上启下 (3段)“富之贵之,敬之誉之” (尚贤事能) 可使贤士“得而众” (正面论证) (4段):进一步举先王之例阐述 尚贤事能的社会意义。 (5段):阐述尚贤事能的 原则方法

18、。(事例论证) (6段):推出结论:夫尚贤者,政之本也,中心论点 : 夫尚贤者,政之本也,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论证思路结构,尚贤写作思路: 一(1)段: 反面论证“尚贤”的重要性。 二(23):正面论证“众贤”的方法。 三(45):举例阐述尚贤原则及社会意义。 四(6)段: 结论:尚贤,政之本也。,2020/6/22,41,论证方法:正反对比论证法; 因果推论法; 事例论证法。,墨子指出“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断予之令”,这体现了墨子什么样的思想? 提示 在古代,统治阶级是看不起农民与手工业者的,那些出身下层的人即使德才兼备,也往往受到压制。墨子的尚贤思想有突破性的意义。他大胆地提出:“官无常

19、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这种思想,超越了统治者世代承袭地位和财富的政治状态,为出身社会下层的人才进入管理阶层开启了诱人的前景,突破了任人唯亲的弊政,这正是墨子思想的精华所在。,在所谓的“上”和“下”上,墨子和孔子的观点有何不同? 提示 墨子主张官员队伍要有一定的流动性,要能上能下,做到择优汰劣。这种思想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孔子则认为“上智下愚不移”。意思是说统治者是智慧的,百姓是愚昧的,这种状况是雷打不动的,具有很浓的等级观念和愚民思想,应该批判。,主旨归纳 本课选文具体阐述了墨子的“夫尚贤者,政之本也”的主张。墨子在选文中采用层层推进说理的方法,从不同的方面充分证明了自己

20、的观点。他从现实入手并以古代圣王为例,从正反两个方面充分证明了“尚贤事能”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从而从理论上阐述了为什么要“尚贤事能”。不仅如此,他还从实践上加以指导,他仍以古代圣王为例,具体阐述了“尚贤事能”的原则和方法。,其中,他大胆提出的“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的“尚贤事能”原则,超越了统治者世代承袭地位和财富的政治形态,为出身社会下层的人才进入管理阶层开启了诱人的前景,高举起了以公义为标准选拔官员的大旗,向任人唯亲的弊政发起攻击。这正是墨子尚贤思想的精华所在。,墨子论辩的特色:一是言之有据,常从古圣先贤的事迹中找证据;二是立足现实,正确分析当前国家和人民的情况;三是

21、实用性强,“发以为刑政,观其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其言行总是最先考虑人民的利益。,1、只要朝着一个方向奋斗,一切都会变得得心应手。20.6.166.16.202010:0010:00:23Jun-2010:00 2、心不清则无以见道,志不确则无以定功。二二年六月十六日2020年6月16日星期二 3、有勇气承担命运这才是英雄好汉。10:006.16.202010:006.16.202010:0010:00:236.16.202010:006.16.2020 4、与肝胆人共事,无字句处读书。6.16.20206.16.202010:0010:0010:00:2310:00:23 5、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使人精确。Tuesday, June 16, 2020June 20Tuesday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