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B卷_第1页
南京市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B卷_第2页
南京市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B卷_第3页
南京市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B卷_第4页
南京市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B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南京市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B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 (共7题;共18分)1. (2分) (2015高一上镇江期中) 对下列各句中划线的“之”字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古之学者必有师不知东方之既白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人非生而知之者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作师说以贻之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非圣人之言不视A . /B . /C . /D . /2. (2分) 下列句子中与其他三句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A .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B . 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C . 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D . 彼且奚适也?3. (2分) (2019高二上西

2、城期中)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的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 . 吾妻之美我者单于壮其节B . 秦师遂东张良西向侍C . 吾得兄事之其一人夜亡D . 于是梁王虚上位劳师以袭远4. (2分) 下列各项中不全含有通假字的是( )A . 自余为僇人浩浩乎如冯虚御风B .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C . 余嘉其能行古道山川相缪,郁乎苍苍;D .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5. (2分) (2017高一上吴中期中)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然后:这样以后B . 游于是乎始于是:从此C . 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未始

3、:未开始D . 尺寸千里,攒蹙累积累积:叠加6. (2分) (2020高一上长春期末) 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庐冢”,古时为了表示孝顺父母或尊敬师长,在他们死后的服丧期,为守护坟墓而盖的屋舍。B . “华山之阳”,即华山的南面。古代有山的南面、水的北面谓之阳的说法。C . 古代农历的一些日期是根据月亮的情况来称呼的。既望,本文指过了十五之后的日子。D . “萧君圭君玉”,君圭是名,君玉是字。古代男子20岁举行加冠礼时取字,以表示对本人尊重或供朋友称呼。7. (6分) (2019高二上成都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宋人的“意”如何呢?大概看来它几乎

4、是晋人之韵的重现。苏轼一生屡遭磨难而不改旷达之性,一直以佛老思想为其儒家思想之外的另一精神支柱。对于书法,苏轼主张“书初无意佳乃佳尔”,黄庭坚不吝以“天然自工”来赞美。以其作品黄州寒食帖来说,写得_,一气呵成。其中字体大小的变换、力度轻重的控制与节奏的缓急等,都是_,毫无做作之态。然而即使这件_的作品,其韵味也与兰亭集序不大一样。首先是强烈的个性。全篇几乎都用外露的侧锋笔法,而字的大小、力度和行笔的节奏也起伏剧烈;如前赤壁赋,其字形多欹侧,笔法既继承王羲之等前人笔意,又自由不拘,( ),尽显其书法个性,即“端庄杂流丽,刚健含婀娜”。兰亭集序则多以中锋行笔,优雅从容,在笔法与结构等要素的和谐中透

5、出淡淡的韵味。其次是浓烈的情感抒发。这不仅诗的内容中鲜明可感,而且在其笔法的变换、其字势的倾侧乃至不惜失衡、其章法的多处促迫安排中也每每可见;而兰亭集序则不仅全篇内容显得_,只在篇末一点淡淡的忧伤,而且在书写的过程中,也以轻松的方式保持着字形和章法各方面的流畅,不令其产生突兀的阻滞。因此,前者表现出较为浓郁的“意”,后者则显得“无为而治”。概括来说,晋人的“韵”主要关注的是书法的客体汉字,而宋人的“意”,更多关注的是书法主体的审美情操与艺术功力。(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 行云流水信马由缰相得益彰悠然自得B . 行云流水信手拈来浑然天成悠然自得C . 天衣

6、无缝信手拈来相得益彰泰然自若D . 天衣无缝信马由缰浑然天成泰然自若(2)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因此通篇作品既端整沉着,又颇具跌宕摇曳之姿B . 进而通篇作品既端整沉着,又颇具跌宕摇曳之姿C . 因此通篇作品既颇具跌宕摇曳之姿,又端整沉着D . 进而通篇作品既颇具跌宕摇曳之姿,又端整沉着(3)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不仅诗的笔法的变换,而且在内容中鲜明可感,其字势的倾侧乃至不惜失衡、其章法的多处促迫安排中也每每可见B . 这不仅在诗的笔法的变换,而且在内容中鲜明可感,其字势的倾侧乃至不惜失衡、其章法的多处促迫安排中也

7、每每可见C . 不仅诗的内容中鲜明可感,而且在其笔法的变换、其字势的倾侧乃至不惜失衡、其章法的多处促迫安排中也每每可见D . 这不仅在诗的内容中鲜明可感,而且在其笔法的变换、其字势的倾侧乃至不惜失衡、其章法的多处促迫安排中也每每可见二、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18分)8. (6分) (2017高一下广东月考)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建安风骨,作为中国古典诗学的重要范畴之一,不仅指代汉魏之际雄健深沉、慷慨悲凉的文学风格,也一直是南朝以讫宋明批评家品评文学的主要标准。千年以来,这枚鲜活而真实的文化种子,历经流变,由狭入广,自道德而审美,深刻地影响了中国人的族群认同与生活想象,成为了解我们文化特性的一

8、个不可或缺的符号,折射出时代迁移与诗学理念的复杂关系。自汉末延至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漫长的阵痛时期。社会的动荡和分裂,政权的瓦解和崩溃,以及儒学衰微和玄风炽盛,共同构成了士人人格裂变与心灵超越的主要原因。人才选拔的标准在悄然发生变化,“德”不再是唯一的尺度,而“才”或与才华相伴的性灵之美得到重视。这显然就是“风骨”脱颖而出的时代背景。“风”,指风姿、风韵和风神,用于品鉴人物的姿态和气质;“骨”,指骨相,用于赞赏人物的体格和形象。而这种评判风骨的视角与标准一旦形成,迅速影响到魏晋时代的审美自觉,并对绘画、书法以及文学的鉴赏与创作产生深远影响。对“建安风骨”进行理论总结并提炼其美学精神的,

9、首推南朝齐梁时代文学理论家刘勰。众所周知,文心雕龙的基本立场是从儒学古文派的视角审视文学的起源与创作。由此出发,刘勰首先将“风骨”概念从带有玄学色彩的人物品藻功能拓展至“明道”“宗经”的文学批评尺度。他继承曹丕所揭橥的“文以气为主”的理念,既强调作家的生命体悟对创作的关键作用,又鲜明地突出文学与时代的内在关系。刘勰以“慷慨以任气,磊落以使才”来概括建安文学的美学特征,在时代的大脉动中突出生命的悲剧意识,进而推送出“建安风骨”这个中国诗歌美学的批评典范。唐王李世民在平定隋末社会大动乱之后即位,逐渐建立起一个统一、稳定和强大的新王朝。毫无疑问,帝国的繁盛对诗歌创作与品评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刚健、雄

10、壮而又辞采华茂的诗风成为诗人自觉的追求。在“建安风骨”流变史上,唐代两个标志性人物是初唐的陈子昂与盛唐的殷璠。陈子昂最早标举“汉魏风骨”的旗帜,将“兴寄”与“风骨”联系起来,张扬“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有金石声”的美学,达到与“建安作者相视而笑”的境界。这使得他在继承建安诗歌慷慨苍凉的风格之外,又富于壮大高昂、寥廓雄浑的气概。盛唐诗人对传统进行了创造性转化,以“盛唐风骨”或“盛唐气象”替换了“建安风骨”,使刘勰“风骨”说焕发了生机。这种流变既呈现为从文、辞到兴象、境界的迁移,又体现为自道德而审美的流转,折射出时局变迁对诗学风格的深刻影响。“建安风骨”的流变史,一方面恰切地说明了时局变迁

11、与文学格局、气度之间的内在关联,另一方面也提醒我们应该更客观地看待文学与政治的关系这个古老命题。对政治的参与和理解,深化了诗人的生命体悟;文学的温情与浪漫,又赋予政治一种别样的情致。当“建安文学”走出建安,当“建安风骨”不再只是某一个时代的符号,而成为整个民族对“壮美”与“崇高”的生活想象时,我们才更为深沉地洞察了“文变染乎世情”的深意。(选自王洪琛“建安风骨”之流变,光明日报2016年08月26日)(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建安风骨既指汉魏时期雄健深沉、慷慨悲凉的文学风格,也是指从南朝到宋明时期批评家品评文学的主要标准。B . 建安风骨历经流变,深刻地影响了

12、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与生活想象,成为了解中国文化特性的一个重要的符号。C . 不再以“德”为唯一尺度,还开始重视“才”或与才华相伴的性灵之美,这种人才选拔标准的变化,正是建安风骨形成的时代背景。D . 刘勰对“建安风骨”进行了理论总结和美学精神的提炼,他将建安文学的美学特征概括为“慷慨以任气,磊落以使才”。(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 从汉末到魏晋南北朝,由于社会的动荡和分裂、政权的瓦解和崩溃、儒学衰微和玄风炽盛等原因,造成了士人人格裂变与心灵的超越。B . 评判风骨的视角与标准形成后,很快地影响到魏晋时代的审美自觉,也深远地影响到绘画、书法以及文学的鉴赏与创作等方

13、面。C . 刘勰从文心雕龙的基本立场出发,将“风骨”概念从带有玄学色彩的人物品藻功能拓展至“明道”“宗经”的文学批评尺度。D . 既强调作家的生命体悟对创作的关键作用,又鲜明地突出文学与时代的内在关系,正是曹丕“文以气为主”理念与刘勰“风骨”说的本质区别。(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统一,稳定和强大的唐朝对诗歌创作与品评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此后,历朝历代的诗人都追求刚健、雄壮而又辞采华茂的诗风。B . 刘勰的“风骨”说能够焕发出新的生机,得益于盛唐诗人对传统进行创造性转化,并用“盛唐风骨”或“盛唐气象”替换了“建安风骨”。C . 从“建安风骨”的流变史中,可以清楚

14、地了解时代变迁与文学格局、气度之间的内在关系,也提醒人们更客观地看待文学与政治的关系。D . 当“建安文学”走出建安时代,当“建安风骨”成为整个民族对壮美与崇高的生活想象时,人们才能更深切地理解“文变染乎世情”的深意。9. (12分) (2019高三上海安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望星空聂鑫森只要是老天不下雨不落雪,每晚八点,满头华发的耿星河,就必须到楼顶的露台去眺望星空。他家住在这栋20层楼的顶层,只有顶层才有一个宽大的露台,只有宽大的露台才好安置一台体量不小的远程望远镜,只有远程望远镜才能让他看清那些动和不动的星。耿星河供职的单位在大西北,代号为“望星空”。60岁本该退休,他和领

15、导软磨硬缠桩,又干了五年。朔地雪冷风寒,过早地染白了他的头发,刻皱了他的脸。领导和同事祝贺他:“你和嫂子牛郎织女了几十年,也该去朝夕相守了。”他忽然老泪纵横,说:“牛郎织女都老了,聚与别都习惯了。哎,离开望星空我就再也回不来了。”“望星空”是不为外人所知的卫星测控中心,从卫星升空直到他完成使命,全方位时它进行跟踪、侧量、控制,以及运行中的故障诊断与维修。他们自称牧星人,浩渺的天宇是牧场,大小星系是河流、溪涧,卫星是天马神骥。儿子耿小星是本地一家私营企业的董事长,在父亲告老还乡之前,特意为父母在同一社区置办了这套顶层的房子,置办了一架远程望远镜放在露台。“爹,你回到老家,想念老同事了,可以夜夜眺

16、望星空。”耿星河说:“知父莫如子,好!”耿星河出生在一个秋夜,正星斗满天,当语文老师的父亲浮想联翩,从古诗“耿耿星河欲曙天”中拈出三个字组成儿子的姓名。姓名似乎成了一个先兆,耿星河读小学、中学时,对天文星象兴趣盎然,是业余天文小组的铁杆成员。耿星河大学读的是宇航动力专业,毕业后因成绩优异分配到卫星测控中心。几十年飞快地过去了,他和妻子芦管一直是两地分居,如银河两岸凝目相望的牛郎织女,只有探亲时才能团聚。领导多次征求他的意见,要把远在老家的妻子调来,他都婉谢了。他知道妻子离不开那所聋哑学校,离不开一拨接一拨的聋哑孩子。作为一名模范教师,她的口语和手语出类拔萃,为不少残疾的孩子找到了光明,到了“望

17、星空”来她会无用武之地。耿星河揖别“望星空”时,不禁想起宋词里的两个句子“去也终须去,往也如何往”,心头涌出淡淡的悲凉。他交接了全部资料、图纸、手稿,征得领导同意,只带走了他在内部出版的一本书卫星机动轨道的测算与修正,那里面密布着令外人感到乏味的数据,而在他眼力却如至交好友。他在一种复杂的心情中回到故乡,回到妻子和儿子身边。每晚十时,芦管会准时来到露台,和耿星河并排坐在一把长靠椅上。“星河,歇歇吧,我想听你讲牧星人的故事。”“谢谢你。这顶层住房多好,山月临窗近,天河入户低。”“唐代沈佺期夜宿七盘岭中的句子。好记性!”“夫人在古诗词造诣上远胜于我。白天无星可看,承你指点,我专读古人写有关日、月星

18、、风、云的诗。”“聊解思念之情。”“是啊!”“我现在对宇航方面的知识特别感兴趣,因为我的先生是个牧星人。”耿星河双眼蓦地发亮,说:“谢谢。我来讲一件难忘的事,十多年前的秋风黄瑟时,我国一颗遥感卫星突发故障,在太空中急速翻滚,星上的能源完全消失,只有阳光照射到太阳能帆板时,才有几秒钟信号反债。”“这可怎么办呀?”“如果不抓住每次几秒钟的卫星加电时间,注入控制指令,价值十几亿的卫星将成为毫无用处的太空垃圾。”“哦!”“经过持续的仿真分析,我们终于掌握了规律,准确预测出卫星最大的供电时间段,于是,我们指令望远号测量船在南半球上捕获卫星,注入遥控指令,让卫星恢复正常运行。你猜,这次太空费了多长时间?”

19、“猜不着啊!”“69个日夜!”芦管像小孩一样鼓起掌来,大声说:“太奇妙了!”耿星河无端地叹了口气。“星河,是不是你觉得你像那颗能量消失的遥感卫星,整天闲着,慌慌的?”“是呀,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你还不能称老,还可以做很多有意思的事。”芦管的嘴角忽然露出笑意,说:“你知道吗?这里的一座青少年宇航科普馆即将建成,有展览、讲座、仿真操作等项目,正招聘义务辅导老师。我报了名,有聋哑学生来参观,我可以给他们讲解。你想去吗?”“想,培养未来的牧星人,好事。”“我已经替你报了名。”“真的吗?”“真的。”耿星河禁不住仰天大笑,说:“我太开心了!多谢夫人给我补充电源,你也是了不起的牧星人啊!”夜

20、渐深,满天星光灿烂。(摘选自百花园2018年第10期)(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小说开篇简洁明了,既交代了小说的主人公耿星河,又用“必须到楼顶的露台去眺望星空”巧妙点题,充满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B . 小说在人物对话中多次引用诸如“山月临窗近,天河人户低”等诗句,既点明了人物的知识分子身份,也使得小说充满了浓郁的文学色彩。C . 儿子耿小星特意置办了一套顶层的房子并在露台上安置了一架远程望远镜,小说中的这一情节安排,表现了儿子的孝心,推动了情节发展。D . 少说中耿星河向妻子讲述的用69个日夜营救一颗遥感卫星的故事,在增强文章的趣味性的

21、同时,还突出了我国航天科技领先世界的主题。(2) 耿星河的个性具有哪些特征?请结合小说作概括分析。 (3) 小说以“夜渐深,满天星光灿烂”结尾有何妙处?请作简要分析。 三、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10. (11分) (2019高三上扬州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金部郎中赠兵部侍郎阎公神道碑铭并序欧阳修阎氏世家于郓。其先曰太原王宝,以武显于梁、晋之间,实佐庄宗,战河上,取常山,功书史官,爵有王土。郓之诸阎,皆王后也。周广顺二年,以郓州之钜野、郓城为济州,阎氏今为济州钜野人也。公生汉、晋之间,遭世多虞,虽出将家而不喜战斗,独好学,通三礼,颇习子、史,为文辞。是时钜野大贼有

22、众千余人,以公乡里儒者,掠致贼中,问以谋略。公毅然未尝有所言。而为人状貌奇伟,举止严重,有威仪,贼皆惮之,莫敢害。贼平,公还乡里,以三礼教授弟子。大宋受命,天下将平,公乃出。以三礼举中建隆某年某科,历汉州之金堂、虢州之湖城二县尉,迁濮州濮阳令,皆有吏绩。太宗皇帝遣使者行视天下,使者还,言公可用。召见奏事,语音鬯然,殿中皆耸动。太宗奇之,拜太子洗马,知岳州。吴越忠懿王再朝京师,籍其所有浙东、西之地,纳之有司。天子以为新附之邦,乃以禁兵千人属公安抚其人,遂知苏州。五代之际,江海之间分为五,大者窃名号,其次擅征伐,故皆峻刑法,急聚敛,以制命于其民。越虽名为臣属之邦,然阂于江淮,与中国不相及者久矣。公

23、以齐鲁之人,悉能知越风俗而揉以善政,或摩以渐,或革以宜,推凡上之所欲施,宽凡民之所不堪,恩涵泽濡,民以苏息。政成召还,以国子博士知济州,又知晋州。真宗即位,问公何在?左右具言所以然,即时召之。已在道,拜金部郎中、知青州。其后,郓州守臣某临遣,对殿上。真宗问郓去青远近,守臣对若干。真宗曰:“为吾告之,将召也。”已而见召,行至钜野,遇疾。使者临问慰赐,满百日,赐告下济州,伺疾少间,趋就道。已而疾病,以某年某月某日薨于济州,享年七十有七。赠兵部侍郎,葬于钜野大徐村。呜呼!士患不逢时;时逢矣,患人主之不知;知矣而不及用者,命也。惟公履道纯正,生于多艰,而卒遇太平,以奋其身,又遭人主之知,尝用矣,而不暇

24、于大用以殁。殁而无章焉,则其遂不见于后世乎!(选自欧阳修集)(1) 下列加下划线的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遭世多虞虞:忧患B . 籍其所有浙东、西之地籍:登记C . 以禁兵千人属公安抚其人属:交付D . 悉能知越风俗而揉以善政悉:了解(2) 下列有关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阎公的祖上是依靠武艺显名于唐末乱世的,后来依靠战功获得爵位。阎公出生武将世家,却凭借学识参加科举考试走上仕途。B . 在治理吴越之地的过程中,阎公了解越地风俗,顺应民心,以施恩感化为主,使百姓能够休养生息,取得很好的效果。C . 宋真宗即位后,向侍从询问阎公,后来又几次召见,在阎公生

25、病时还派遣使者前去慰问,都体现了宋初的统治者对人才的重视。D . 欧阳修感慨:阎公出生乱世,后来虽然遇上太平盛世,但是无人赏识,没有受到重用就离世,死后也不被后世所知。(3)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是时钜野大贼有众千余人,以公乡里儒者,掠致贼中,问以谋略。越虽名为臣属之邦,然阂于江淮,与中国不相及者久矣。(4) 根据文章第三段内容,概括吴越之地难以治理的原因。 四、 诗歌鉴赏 (共1题;共7分)11. (7分) (2017高一上南宁期末)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寒食王禹偁今年寒食在商山,山里风光亦可怜。稚子就花拈蛱蝶,人家依树系秋千。郊原晓绿初经雨,巷陌春阴乍禁烟。副使官闲莫惆怅,酒钱

26、犹有撰碑钱。【注】淳化二年,王禹偁因抗疏获罪,被贬为商州团练副使。撰碑钱:替别人写墓志铭所得的稿费。(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 首句开门见山,直扣题目,点明节令和地点,含有“今年与往年不同”之意。B . “亦可怜”三字表现了诗人对偏远山区人民窘困生活环境的同情。C . “稚子就花拈蛱蝶”的“就”字写出小孩子为捉蝴蝶而慢慢靠近的动作,“拈”字传神地写出了小孩子捉蝴蝶时动作的轻、慢。D . 颔联和颈联分写人的行为和自然风光,动静结合的描写形象地表现了乡村的淳朴恬淡之美。E . 这首诗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稚子捕蝶、人家秋千、郊原新绿,巷陌春阴都是山中寒食特有的景色。(2) 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五、 情景默写 (共1题;共3分)12. (3分) (2016青羊模拟)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杜牧阿房宫赋中“_ , _”两句,说的是阿房宫突出的钉子,比谷仓里的稻米还多。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感叹当年的流风余韵已被岁月洗涤净尽的两句是:“_ , _”。子夏在论语子张中指出要得到“仁”,应该广泛学习而且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求教并且多考虑当前的事情的两句是:“_ , _”。六、 语言表达 (共1题;共1分)13. (1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