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市高三下学期语文第三次适应性考试试卷(II)卷_第1页
太原市高三下学期语文第三次适应性考试试卷(II)卷_第2页
太原市高三下学期语文第三次适应性考试试卷(II)卷_第3页
太原市高三下学期语文第三次适应性考试试卷(II)卷_第4页
太原市高三下学期语文第三次适应性考试试卷(II)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太原市高三下学期语文第三次适应性考试试卷(II)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 (共3题;共7分)1. (3分) (2017大庆模拟) 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的使用不正确的两项是( )A . 11月20日下午3时许,广东惠州南山学校二年级的36名学生进行了一场别出心裁的期中考试。学生必须顶碗达到10秒钟、站姿“站如松”才合格。B . 季老的话让读者感觉到他文章的语言没有八十岁的老态龙钟 , 反而多了一些活泼与生动。C . 他博观约取,师心自用 , 在原有对汉隶、明清行草等书法精深研习的基础上,形成了一种符合个人气质的艺术形态。D . 2016年9月,中国政府再次公布了“中国制造202

2、5”规划,中国智能制造正迎来一个非常重要的发展时期,对于制造业来说,可谓机不可失,时不我待。E . 面对身处舆论漩涡中打假专业户方舟子,公共媒体不为已甚 , 但别有用心的人惟恐天下不乱,必置之死地而后快。2. (2分)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 虽然有国家资源做支撑,但困难重重,国有企业能取得这样的成绩,确实可说堪称不易。B . 熟悉他的人都知道,生活中的他不像在银幕上那样,是个性格开朗外向、不拘小节的人。C . 一段时间以来,汉字书写大赛、非遗保护等文化现象引人注目,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已越来越为国人所认知。D . 在舌尖上的中国这部风靡海内外的纪录片中,用镜头展示烹饪技术,用美

3、味包裹乡愁,给观众带来了心灵的震撼。3. (2分) (2016高三上天河期中)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中国人吃早饭的习惯,始于两千多年前的汉代。此后,华夏大部分地区,大都实行早午晚三餐制,利于生活也利于生产。 , , , , , , 一样样精致的茶点,被一双双灵巧的手赋予生命。一日之计在于晨,在“民以食为天”的传统中国,早餐早已成为一种特有的文化载体了。在广州,早餐享受的就是过程,师傅为准备一份点心可能需要忙碌整整3个小时现代城市里,早餐的首要需求就是简单快捷天津人最懂得这一点不是所有早餐都以快取胜尽管一日三餐,几乎成为人类共同的饮食制度,同样的饭食在中国,

4、却变幻出不同的生活节奏,塑造出各异的人生感受煎饼果子,外柔内脆,鲜香兼备,享受它只需要两分钟A . B . C . D . 二、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24分)4. (6分) (2019高三上四川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戏剧和小说一样,在当代人的探索和实验中,出现过淡化情节、不要故事的倾向,但在外国文学史和戏剧史上似乎很难找到没有故事和情节的伟大小说或经典戏剧。英国小说家佛斯特曾强调“小说是说故事”。王国维曾断言:“戏曲者,谓以歌舞演故事也。”高尔基说:“对戏剧的基本要求是:戏剧应该是现实的、有情节的、充满着行动的。”小说、戏剧同为叙述艺术,都是讲故事的艺术。戏剧是由演员扮演

5、人物在舞台上面对观众表演故事。小说和戏剧的不同在于,小说是讲故事,戏剧是演故事。而戏剧对于剧作家而言,还是讲故事,只是和小说家讲述的方式不同而已。因此,当代剧作家沈虹光坚持:“戏剧需要讲故事。”中外戏剧史上的经典戏剧所讲述的故事人们耳熟能详,俄狄浦斯王哈姆莱特罗密欧与朱丽叶窦娥冤赵氏孤儿梁山伯与祝英台暗恋桃花源无不情节精彩,故事感人。雷雨的经典首先就体现在它戏剧故事的经典性上,虽然仅有精彩的故事情节并不足以使一出戏剧成为一部经典,但精彩的故事情节却是一部伟大的戏剧不可缺少的要素,是其成功的基础和具有顽强舞台生命力的前提。早在两千多年前,亚里士多德在诗学里第一次对悲剧进行理论阐释和总结时,曾把情

6、节列为悲剧艺术的“六个成分”的首位,指出“情节乃悲剧的基础,又似悲剧的灵魂。”亚里士多德是在考察了古希腊戏剧创作实践的基础上作出这样的判断的。他举例说:“情节的安排,务求人们只听故事的发展,不必看表演,也能因那些事情的结果而惊心动魄,发生怜悯之情;任何人听见俄狄浦斯王的情节,都会这样受感动。”亚里士多德谈的是悲剧,但适合于不同体裁的戏剧,如喜剧和正剧。亚里士多德在诗学里以将近三分之一的篇幅重点讨论的“情节”指的是经过布局安排的故事情节,实际包含了我们今天所说的戏剧故事和戏剧结构。故事情节之于戏剧之所以重要,原因之一,是故事情节乃是剧作家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深入思考、有所发现、有所感悟,进而呈现

7、于戏剧中的现实的或历史的人物状态。戏剧是生活的反映,戏剧中的故事情节就是生活的缩影、人生的写照。精妙的戏剧故事往往具有原创性,改编自历史或民间传说的戏剧经典往往能脱胎换骨、推陈出新,其故事情节能体现出创作者新的思考和发现,显示出创作者的智慧。原因之二,故事情节是作为叙事艺术的戏剧得以立于舞台之上的基本骨架,没有精彩故事情节的戏剧犹如身体羸弱的病人,既不能以健康的形象给人留下美好的印象,也不能有饱满旺盛的生命活力。原因之三,故事情节既是剧作家反映生活、思考人生、拷问人性、探寻心灵的载体,更是戏剧吸引观众走进剧场、进而拨动观众的心弦,使之感动、沉思、悲伤、喜悦、激动、奋进的媒介。一出没有精彩故事情

8、节的戏剧既难以集中再现人生的多变与精彩、人性的微妙与复杂,也难以将观众吸引进剧场并让观众在剧场屏息静气观赏至剧终。(选自兰州大学学报2016 年 03 期)(1) 下列关于“情节”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当代人在戏剧和小说的创作过程中,进行过淡化情节、不要故事的探索和实验,但这不符合文学史和戏剧史的基本规律。B . 小说和戏剧都是讲故事的艺术,离不开情节,中外戏剧史上的经典作品,每一部都达到了情节精彩、故事感人的程度。C . 亚里士多德说“情节乃悲剧的基础,又似悲剧的灵魂”,把情节安排在悲剧艺术“六个成分”的首位,这表明了情节的重要性。D . 诗学用了不短的篇幅讨论“情节”并得出

9、一些结论,虽然其讨论的对象是悲剧,但其结论的适用性却不局限于悲剧。(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开头一段列举了大量的实例来论证“戏剧也需要讲故事”的观点。B . 文章列举雷雨的例子来说明一部戏剧之所以称为经典,精彩的故事情节是前提。C . 文章第四段侧重说理,深入分析了故事情节之于戏剧之所以重要的原因。D . 文章综合运用举例论证、引用论证、对比论证、道理论证等多种方法,论证严密。(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故事情节在经过布局安排之后,能够包含我们今天所说的戏剧故事和戏剧结构,这是今人研究诗学所得出的结论。B . 故事情节是

10、剧作家在戏剧中所呈现的现实的或历史的人生状态,蕴含着剧作家的思考和发现,折射着他们的创作智慧。C . 故事情节对戏剧这一舞台艺术来说,具有基本骨架的重要意义,否则将难以给人留下美好的印象,也会缺乏生命活力。D . 故事情节是一种载体的媒介,剧作家借助它反映生活、思考人生、拷问人性、探寻心灵,观众则被它引发多种情感体验。5. (18分) (2016高一上六安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题目。一个时代的斯文梅贻琦谈起清华,人们自然会想起大师云集和英才辈出,自由思想和独立精神,这是百年清华留给中华民族的文化财富。在创造和积累这笔财富的众多杰出清华人中,梅贻琦先生堪称贡献最大。在成千上万人的心目中

11、(尤其是清华校友),梅贻琦就是清华,清华就是梅贻琦。梅贻琦先生所处的时代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为艰难的阶段,早期军阀割据,内乱不已;中期日寇进犯,民族危亡;后期国共对峙,战火纷飞。就是在这样一个环境中,梅贻琦先生却做出在今看来堪称奇迹的教育成就来,他的纯粹、执著、坚定、智慧,奠定了清华校格-自由思想和独立精神。1944年,国民党政府当局曾暗示西南联大解聘闻一多等数名进步教授,梅贻琦根本不予理睬。虽然梅对闻的一些做法并不认同,但在国民党当局尤其是最高层面前,却表现出不同常人的爱才惜才之大胸怀。在蒋介石约见与他谈大学复校问题时,梅梅贻琦主动提到清华教授中有少数言论行动实有不当,但多数同人深不以为然,将来

12、由同人自相规劝纠正,谅不致有多大影响。此数人之如此或尚有一原因,即其家属众多或时有病人,生活特困难,又不欲效他人所为在外兼事,于是愁闷积于胸中,一旦发泄火气更大。梅先生这一番入情入理的分析,蒋介石频频点头说。随后,梅贻琦向蒋提出提高教授待遇,改善生活水平的建议。原本要追究进步教授的质疑,却变成为教授争取待遇的由头,这让人不得不佩服梅先生的处事智慧。西南联大是一所大师云集、人才辈出的世界级学府。梅贻琦治校期间,用人不拘一格,唯贤是举。著名翻译家许渊冲先生回忆,他刚入学那年,学校来了三位年轻老师,钱钟书、华罗庚,许宝騄。都是28岁,都是正教授。许宝騄考取了赴英留学,并于1938年哲学博士学位;学贯

13、中西的钱钟书并没有在海外取得博士头衔;数学天才华罗庚以初中学历迈进清华,先当助教,后被清华送往英国留学。这种不唯学历,不唯资历,只凭真才实学,照样可以当教授的用人理念,在梅先生看来是正常不过的事。梅校长曾经谦虚地说,他的工作只是帮人搬搬凳子而已。清华或者西南联大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成为世界一流大学,与梅校长不惜代价诚聘国内外一流的师资是分不开的。1935年底,日寇压境,华北危急,以抗日救亡为主题的“一二九”运动大幕。学生运动引起了当局的紧张,他们想方设法阻挠运动,迫害学生。一天,冀察政委会委员长宋哲元派了军队到清华清查,一时学生情绪激愤,护校的组织应运而生,俨然以清华园为堡垒,大有长久对抗的意思

14、。想不到当天晚上,竟有一师军力的步队,荷枪实弹,并附有大刀队,进入校园,同学中负责人早已溜了。梅校长便去各宿舍遍找同学不着,最后还是去新体育馆中,找到近千避难的同学。当时同学们手拉着手,以示团结,但是敌不过大刀的威力,还是分散了个别地接受“访问”。结果二十名左右的同学被捕了,大都是无辜的。随后,梅校长以极沉痛的心情而低沉幽默的口气告诫同学:“青年人做事要有正确的判断和考虑,徒凭血气之勇,是不能担当大任的。你们领头的人不听学校的劝告,出了事情可以规避,我做校长的不能退避的。你们还逞强称英雄的话,我很难了。不过今后如果你们能信任学校的措施与领导,我当然负责保释所有被捕的同学,维护学术上的独立。梅贻

15、琦生性不爱说话,被称为“寡言君子”。他的座右铭之一是:“为政不在多言,顾力行何如耳”。 他平时少讲话甚或不讲话,但却绝不是无话可讲,更不是思想贫乏的表现,而是“嘴里不说,骨子里自有分寸”。梅贻琦讲话,往往“妙语如虹”,甚多魅力和哲理。“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便其一例。所以陈寅恪先生说:“假使一个政府的法令,可以和梅先生说话那样严谨,那样少,那个政府就是最理想的”。梅贻琦的寡言还表现在他为人低调和处事不张扬上。无论他主持学校或台湾“教育部”时,公文函札都是他亲自审阅,常通篇改写,尤其是出任“教育部长”后,每日带重要公文晚间批阅,常到深夜。(摘编自黄延复、钟秀斌梅贻琦:一个时代的

16、斯文)【注】西南联大:中国抗日战争期间设于昆明的一所综合性大学。由国立北京大学、国立清华大学、私立南开大学临时组成。相关链接:梅贻琦(18891962),字月涵,为梅曾臣长子。自1914年由美国吴士脱大学学成归国,即到清华担任教学和教务长等多种职务。1931年,梅贻琦出任清华校长,自此后一直到他在台湾去世,一直服务于清华,因此被誉为清华的“终身校长”。梅贻琦领导的清华为世界贡献了李政道、杨振宇、李远哲三名诺贝尔奖获得者,为新中国培养了14位“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据统计,19551980年遴选出的中国科学院470多位学部委员中,有41%是梅贻琦时代的清华校友。(1)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

17、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 . 材料中“一个时代”暗示了梅贻琦所处的特殊的历史时期,“斯文”既暗示了传主梅贻琦一校之长的特殊身份,又表现了传主的性格特征和处事风范。B . 当一师的部队进入校园时学生跑到体育馆中避难,虽然梅贻琦对学生胆小怕事的做法不满,但还是承诺尽力保释一些被捕的学生,以维护清华学术上的独立。C . 梅贻琦认为学生没有坏的,他还认为校长不应该自视过高,应该摆正自己的位置,做一个踏踏实实为教师服务的人,梅贻琦的这些做法深得陈寅恪先生的赞赏。D . 梅贻琦生性不爱说话,被称为“寡言君子”,一是表现在他平日少讲话或不讲话,二是表现在他为人低调,处事不张扬上。E . 梅贻琦堪称教育

18、大师,其作为“一个时代”的大学校长的风采和思想,不仅在当时有着积极的影响,而且在现在依然有很强的现实意义。(2) 梅贻琦是如何应对国民党政府当局追究进步教授的质疑的?请简要分析。 (3) 梅贻琦的“办学理念”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说明。 (4) 作为清华大学的校长,梅贻琦深受国人的尊敬,有“梅贻琦就是清华,清华就是梅贻琦”之说,其中必有原因。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理解。 三、 名著导读 (共1题;共10分)6. (10分) (2017高三上江苏开学考) 回答下面经典著作中的问题 (1) 红楼梦中有一位被作者刻画得栩栩如生的小人物村妪刘姥姥,书中写到她三次进荣国府,作者为什么不惜笔墨刻画这样一个与

19、周围环境、人物极不协调的刘姥姥? (2) 在子夜中,冯云卿为了挽回败局而施用“美人计”,把唯一的女儿冯眉卿送给了赵伯韬,只为了打探消息。那么,冯眉卿为什么会答应她父亲的“美人计”? 四、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7. (11分) (2017高三上兰州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赵师旦字潜叔,枢密副使稹之从子。美容仪,身长六尺。少年颇涉书史,尤刻意刑名之学。用稹荫 , 试将作监主簿,累迁宁海军节度推官。知江山县,断治出己,吏不能得民一钱,弃物道上,人无敢取。以荐者改大理寺丞、知彭城县,迁太子右赞善大夫,移知康州。侬智高破邕州,顺流东下,师旦使人觇贼,还报曰:“诸州守皆弃城走矣!

20、”师旦叱曰:“汝亦欲吾走矣。”乃大索,得谍者三人,斩以徇。而贼已薄城下,师旦止有兵三百,开门迎战,杀数十人。会暮,贼稍却,师旦语其妻,取州印佩之,使负其子以匿 , 曰:“明日贼必大至,吾知不敌,然不可以去,尔留,死无益也。”遂与监押马贵部士卒固守州城。召贵食,贵不能食,师旦独饱如平时;至夜,贵卧不安席,师旦即卧内大鼾。迟明,贼攻城愈急,左右请少避,师旦曰:“战死与戮死何如?”众皆曰:“愿为国家死。”至城破无一人逃者。矢尽,与贵俱还,据堂而坐。智高麾兵鼓噪争入,胁师旦,师旦大骂曰:“饿獠,朝廷负若何事,乃敢反邪!天子发一校兵,汝无遗类矣。”智高怒,并贵害之。贼既去州人为立庙事平赠光禄少卿赐其母王

21、长安县太君冠帔录其子弟并从子三人。师旦遇害时,年四十二。柩过江山,江山之人迎师旦丧,哭祭于路,络绎数百里不绝。同时有王从政者,以东头供奉官、阁门祗候,与侬智高战于太平场,被执,骂贼不已,至以沸汤沃之,终不屈而死。赠信州刺史,录其孙二人。(节选自宋史忠义一)(1) 下列对文中划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 贼既去州人为立庙事平赠光禄少卿赐其母王长安县太君冠帔录其子弟并从子三人。B . 贼既去州人为立庙事平赠光禄少卿赐其母王长安县太君冠帔录其子弟并从子三人。C . 贼既去州人为立庙事平赠光禄少卿赐其母王长安县太君冠帔录其子弟并从子三人。D . 贼既去州人为立庙事平赠光禄少卿赐其母王长安县

22、太君冠帔录其子弟并从子三人。(2) 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从子指同曾祖父不共父的平辈兄弟从祖兄弟、从父兄弟的孩子,称为从子。这里指的赵师旦是赵稹的侄儿。B . 荫是恩荫之意。封建时代子孙因先世有功劳而得到封赏或免罪。这里指赵师旦因赵稹的恩荫而得以任官。C . 大理寺是古代负责审判复核案件的官署名。因地方官员的司法权力过大,可自行勾决死刑犯人,造成不少冤假错案。为了使刑狱汇总,始置大理寺,作为复审机关。D . 赠本义是把东西无代价地送给别人。后来古代皇帝为已死的官员及其亲属加封也叫赠,文中就是此义。(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3、 )A . 赵师旦年少之时,尤其钻研刑名方面的学问,并因叔父赵稹的恩荫,试任将作监主簿,多次升迁为宁海军节度推官。B . 等到邕州被侬智高率兵攻破,城中守兵没有一个人逃走。守兵弹尽箭竭,赵师旦与监押马贵一起回到府衙,据厅堂而坐。C . 敌贼已经逼近邕州城下,赵师旦仅仅有士兵三百人,打开城门迎战敌贼,歼灭敌贼几十个人。D . 赵师旦与侬智高作战被抓住,责骂贼敌不已,最终不屈而死,被朝廷追赠为信州刺史,朝廷录用了他的两个孙子为官吏。(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会暮,贼稍却,师旦语其妻,取州印佩之,使负其子以匿。迟明,贼攻城愈急,左右请少避,师旦曰:“战死与戮死何如?”五、 诗歌鉴赏 (共1题;共10分)8. (10分) (2016高一上定兴期中) 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江上【北宋】董颖万顷沧江万顷秋,镜天飞雪一双鸥。摩挲数尺沙边柳,待汝成阴系钓钩。(1) 诗歌的一,二句,诗人通过哪些意象,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 “待汝成阴系钓舟”这一句表达了诗人什么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六、 默写 (共1题;共6分)9. (6分) (2018高三上兴宁期中)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 锦瑟一诗中回环曲折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