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兰州信息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信息产业是当今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是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基础,是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主导产业。近年来,随着国家信息产业政策的不断完善,我市信息产业发展迅速,但整体规模小、技术创新和市场竞争力不强等问题依然突出。为加快信息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信息产业优化升级,增强行业企业整体竞争力,促进信息技术在各行业领域的应用、渗透和整合,促进我市信息产业快速发展。因此,特制定本方案。一.目前的发展状况(一)发展现状兰州的信息产业涉及信息设备制造、信息传输服务、软件及外包服务等领域。“十一五”以来,信息产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企业数量已达到1000家,规模
2、企业超过80家。截至2010年底,主营业务收入达到60.45亿元,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的6%。(1)信息设备制造业已初具规模。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市信息产业已经形成了以电子专用设备、通信设备、仪器仪表、电子材料、发光二极管产业为主体的特色产业体系。里德、蓝飞、长风、海默、柯清等十多家重点企业。2010年工业总产值5.06亿元,销售收入2.9亿元,增加值1.1亿元,税金993万元,利润720万元,占全市信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的8.4%。(2)信息传输服务业一体化发展。通过结构优化和资源整合,通信产业的规模效应进一步显现。有三家企业,即电信、移动和中国联通,其业务涉及固定电话、网络和移动电话。截至201
3、0年底,全国固网用户146.38万人,手机号码367.32万个(其中手机270万个,电信37.32万个,联通60万个)。主营业务收入达到31.59亿元,占全市信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的52.25%。“十一五”期间,全市加大通信基础设施建设,为各种信息应用提供先进的“信息高速公路”,宽带网络基本覆盖全市。(3)软件开发和服务业快速发展。全省注册软件企业主要集中在我市,其收入占软件服务业总收入的99%以上。前十名软件企业占总收入的58.32%,产业集聚发展趋势明显。目前,我市注册资本在100万元以上的企业有412家,大部分集中在高新技术开发区,其中46家企业获得了“双软认证”,2家企业获得了CMMI国
4、际资质认证。2010年,全市软件及外包服务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23.8亿元,软件业务收入15.5亿元(其中:软件产品收入4.1亿元,系统集成及支撑服务收入9.5亿元),增加值4.7亿元,税收1亿元,利润1.7亿元,占兰州信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的39.37%,已发展成为我省软件及外包服务业的发展图1 2010年兰州信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分析(4)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十一五”以来,我市电子信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四家企业建立了国家企业(工程)技术中心,拥有500多项行业年度科研成果,新产品年销售收入达到50%以上。93%以上的企业通过了GB/T19000-ISO9000系列质量保证体系认证,
5、甘肃万伟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兰州南特数码科技有限公司等一批重点项目获得了国家、省市科技创新成果奖,其中甘肃紫光公司高等级公路联网收费系统被列为科技部国家火炬计划项目。 郑源科技公司大型国际机场物流控制与管理信息系统获省科技进步奖,储罐节能温控和无电安全检测系统获中国优秀软件称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在全国藏区推广应用了童渊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藏区安全信息识别软件,绿色真空镀膜技术、铁路计算机链信号控制系统等相关技术已经产业化。(5)企业信息化建设取得初步成效。尽管兰州企业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晚,整体发展滞后,但一些企业在规划、发展环境、主要研发领域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一些重点企业制定了较为完善的信息化规
6、划。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计算机辅助工艺设计、产品数据管理和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等信息技术在R&D得到充分应用,设计、生产设备、生产过程、企业管理和销售服务初步实现了数字化、智能化、自动化和网络化,促进了企业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部分企业的信息应用环境得到了很大改善。重点大中型企业领导普遍重视信息工作,信息应用培训基本普及,人才队伍相对专业;随着企业信息化的深入,一些企业在金融、R&D、营销和客户关系管理领域的信息化进程明显加快。(二)主要问题通过“十一五”以来的建设和发展,兰州信息产业的基础和优势进一步增强,但与国内先进城市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产业规模小
7、,龙头企业数量有待提高。近年来,兰州市信息产业虽然保持了20%以上的年均增长率,但与沿海发达城市相比仍然相对较小,在城市经济和社会中的地位有待进一步提高。目前,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仍然是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如万伟和白浩。大多数企业规模小,市场竞争力差。与国内外大公司相比,该行业在研发投入、国际化、管理水平和产品精细化水平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中小企业的专业特色和优势不明显。(2)产品结构相对单一,产业链延伸不足。目前,兰州的信息产业链不完整,孤立运行明显,外延不够,上下游产品无法相互支撑。虽然软件业发展迅速,但“小、乱、散”现象严重,水平低,缺乏核心竞争力。(3)融资困难,发展滞后。“融资难”已
8、经成为企业发展的“瓶颈”。由于支持工业发展的资本投资新机制尚未形成,银行贷款是基于真正的抵押贷款模式(4)人才结构矛盾突出,技术创新体系有待完善。产业技术带头人、创新管理人才和复合型专业技术人才严重短缺。支持R&D的风险投资机制不完善,企业在R&D的投资滞后,发展新技术、新业务、构建完善产业链促进产业发展的良性机制尚未形成,工业R&D的前瞻性不强,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5)信息化建设投资不足,出现信息孤岛效应。尽管兰州的信息化建设有一定的基础,但信息化应用水平仍然偏低,与发达地区仍有很大差距。此外,软件开发和应用滞后,制约了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和深化。(6)发展环境不完善。组
9、织不合理,行业管理不到位,促进信息产业发展的政策体系不完善。综合服务平台、电子商务安全认证体系和信用体系建设滞后,缺乏更深层次的社会服务。协会和组织的作用不明显,缺乏面向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优质高效的社会服务组织。二、指导思想、基本思路和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我们将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工业强市”战略和市委、市政府区域发展总体思路。我们将坚持“统筹规划、加强创新、应用为本、市场导向、优化布局”的原则。我们将以大力培育信息产业为契机,以优化升级产业结构为主线,以优化发展环境为抓手,以产业基地和园区建设为载体。以推进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为
10、重点,依托“数字兰州”和“数字产业”建设,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行业整体素质和运营水平,拓展信息人才,加强资源整合和关键核心技术引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电子信息产品制造、软件产业和信息服务业良性互动和均衡发展,实现我市信息产业创新、高端、规模化和集群化发展。(二)基本思路“十二五”期间,信息产业应重点关注光电子、物联网、汽车电子、电子材料、仪器仪表、太阳能光热、发光二极管、医疗电子等八大重点产业的发展方向。调整和优化信息产业结构,促进产业链延伸。同时,培育和发展软件和服务外包产业,优化和提升信息传递服务业,鼓励各种商业模式和服务形式的探索和创新,培育新兴产业,促进信息产业与其他产业的互动
11、融合发展。以应用软件开发和基础数据库建设为重点,从“虚拟城镇化”平台建设入手,以政务信息化、城市管理信息化、产业信息化、农业信息化、物流信息化、园区信息化和便民服务信息化为重点,全面推进信息化建设,推进“两个产业”融合,做大做强兰州信息产业。发展目标“十二五”期间,要抓住新一轮产业转移的大好机遇,充分发挥兰州市的比较优势,以现有企业为主体以电信运营商全业务发展和3G建设为契机,推动电信网络向IP化、宽带化、无线化、智能化发展,推动电信服务重心从传统电信服务向综合信息服务转变;通过提升信息基础设施水平,提升业务管理水平,提升信息通信服务能力,不断降低通信费用和业务成本,促进电信运营、设备制造等相
12、关产业协调发展。到2015年,该市将力争有能力将光纤连接到居民区,城市化地区的接入带宽将达到1000万至1000万,无线宽带网络将覆盖整个城市。(3)软件和外包服务依托兰州软件产业发展基础,建设兰州软件园、服务外包产业园和网络虚拟园,力争把兰州打造成“西北软件名城”。面向汽车电子、医疗电子、轨道交通、智能交通、物联网、现代物流等领域,大力发展嵌入式软件和信息服务;注重“两种文化”的融合,加快流程工业软件的研发和应用,初步实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嵌入式软件产品链,形成完整的重点行业软件产品体系;依托人才和产业优势,扶持和鼓励创意产业,发展信息服务外包产业,提升软件产业水平,充分发挥系统集成产业优势
13、,形成服务能力,全力支持兰州经济社会发展,已成为现代服务业的新亮点。到2015年,力争培育10家年营业收入超过1亿元的软件企业。(4)企业信息化积极申报和创建国家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创新试验区,实施“数字产业”五年行动计划。到2015年,全市传统行业信息技术设备将达到80%以上,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生产设备自动化和半自动化率将达到80%以上,先进控制技术在流程型生产企业中的应用率将达到80%以上,计算机辅助设计等技术在规模以上企业中的应用率将达到80%以上,重点行业80%以上的重点企业将实施企业资源计划(ERP),从而大大提高信息技术在工业企业中的应用水平。重视节能减排信息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同时,加
14、快物流产业向客户服务中心、加工维修中心、信息处理中心和金融中心的转型;建立物联网应用示范区,重点展示物联网应用技术和示范项目;以需求为导向,以应用软件开发和基础数据库建设为重点,以公共平台建设为基础,以服务群众为基础,全面推进“数字兰州”建设,实现政府各部门政务资源共享,推进“虚拟城镇化”建设。三。工业布局“十二五”期间,兰州形成了“大企业带动、小企业联盟发展、以园区为洼地、集聚产业基地、形成产业集群”的新格局。以兰州新区、高新区和经济区建设为核心,建设了五个特色明显的信息产业基地,形成了兰州信息产业发展的新格局。兰州新区依托吉利控股集团的ERP项目为主体,建设汽车电子产业基地;高新区以打造西
15、北软件名城为契机,依托兰州洪通投资公司软件园建设项目为主体,打造软件及外包服务产业基地;以创建国家信息化和工业化一体化创新为目标以创新、应用、整合为主线,整合企业资源,培育、发展和支持核心竞争力和品牌优势强的重点企业,提高市场竞争力。创建园区,促进产业集聚,逐步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鲜明特色的兰州信息产业发展体系。(一)信息设备制造业在军用电子、通信设备和微电子中间产品领域,我们将致力于提供包括产品研发、生产、集成和系统技术在内的综合服务,建设国内先进的军用电子生产基地。“十二五”期间,重点支持民用运输机导航雷达、智能毫米波汽车防撞雷达、平板裂缝阵列天线精密制造等一批军工电子项目,提升军工电子
16、产业规模。加快数字信号处理(DSP)、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嵌入式系统和实时操作系统等高端设备和系统平台的应用技术研究,形成军事电子、通信设备和微电子中间产品三大产业链。就物联网设备而言,应在传感器、控制芯片、短程无线通信、网络和协同处理、数学建模、系统集成、数据管理和挖掘、协同控制等核心技术上取得突破。推进环境监测、智能交通、物流管理等应用示范项目,创新商业模式;推动物联网传感器设备和通信设备产业化、信息传输服务业协调发展,推动物联网应用市场和产业链形成。在仪器仪表方面,我们将加大对电子元器件和仪表开发和生产的支持。重点支持一批市场畅销的真空接触器、矢量分析仪、高频功率器件等优质产品,改造低压真空器件生产线,提高电真空器件制造水平,开发高、中压真空器件。同时,面向石油、石化、化工等行业,加强特种精密仪器仪表的研发,拓展其应用领域,扩大其产业优势。在电子材料方面,大力开展高性能锂电池正极材料、绿色涂层和新型绿色涂层材料成套技术设备及系统集成的研发和产业化,为汽车工业涂层、轨道交通控制、电子信息产业、真空冶金、钢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电商选品师岗位面试问题及答案
- 电机销售员岗位面试问题及答案
- 财务风控专员岗位面试问题及答案
- 网络信息内容审核员岗位面试问题及答案
- 私域流量运营师岗位面试问题及答案
- 河北省沧州市孝子墓中学2025年高一化学第二学期期末预测试题含解析
- 云南省元江民中2025届高一下化学期末达标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5届广西梧州市岑溪市高一下化学期末统考试题含解析
- 公园流动渔具管理办法
- 春节车票报销管理办法
- 水泥场地改造方案(3篇)
- 资材部安全生产责任制
- 既有建筑节能综合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贵州省铜仁市万山区2024-2025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下学期6月期末历史试题(含答案)
- 2025年工程管理基础知识考试试卷及答案
- 矿山生态修复方案
- 2024年江西省公安厅招聘警务辅助人员考试真题
- 联想销售人员管理制度
- 贵州2023年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地理试卷真题(含答案详解)
- 乙烯 - 辛烯溶液共聚反应机理及聚合物链结构调控策略探究
- 煤矿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成果矿井自查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