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萨市高一上学期语文第一次质量检测试卷C卷_第1页
拉萨市高一上学期语文第一次质量检测试卷C卷_第2页
拉萨市高一上学期语文第一次质量检测试卷C卷_第3页
拉萨市高一上学期语文第一次质量检测试卷C卷_第4页
拉萨市高一上学期语文第一次质量检测试卷C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拉萨市高一上学期语文第一次质量检测试卷C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 (共10题;共20分)1. (2分)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 箴言大杂烩深居简出珠光宝气视若草介B . 销赃路由器与日剧增出奇制胜牙牙学语C . 装订流线型照本宣科 徇私枉法要言不烦D . 坐镇天然气金榜提名积重难返 势不两立2. (2分)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熟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 现在,有些刚工作的年轻人总是这山望着那山高 , 动不动就跳槽,却不想趁着年轻多储备些知识技能。B . 盘点一下娱乐圈女明星们的发家轨迹后人们会发现,为了吸引观众的眼球,她们有的重包装,有的玩“自曝”,

2、手段不同,各有千秋。C . 领导干部应具备不以人废言的品格,唯有如此,一个集体才能充满生机和活力,不断地走向前进。D . 在中国人的眼里,君子和小人是泾渭分明、判若云泥的两类人。“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等话语,经常出现在各类道德文章之中。3. (2分) 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 金秋十月,常德市有关部门针对广大橘农柑橘销售难的现象采取了减免市场设施占用费、扩大柑橘宣传力度、组织客源、减少申报环节等帮助橘农们打开销路。B . 亚太经合组织第十七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新加坡召开,本次会议同期举办“未来之声”活动,将邀请约百名来自各经济体的学生代表和指导老师来

3、参加了活动。C . 最近,东北林业大学作出决定,号召全校师生向在危险关头舍己救人而身负重伤的大二学生刘家霖同学学习,并授予刘家霖“三好学生”“优秀团员”等荣誉称号。D .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科技创新要“以民为本”,这就需要我们的科技工作者改善“公益类科技就是低端技术”的偏见,从制度上着手大力打造“民生科技”。4. (2分)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 . 日本共同社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一年来,在重大议题方面,中国坚持发展中国家的立场,“为穷国、弱国呼吁,在危机应对中凸显顾全大局的姿态,为它赢得敬意。”B . 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明显特点是:生活方式的创新和生活内涵的变

4、化,决定着产业和产品的创新方向,反过来,这些新产业和新产品又成为提高生活品质的支撑。C . 被誉为“一部包罗万象的英国文化史”的牛津英国文学百科全书近日被我国引进,它集词典、史书和文论于一体,可同时用于翻查检索、阅读欣赏和学术研究等。D . 美国前总统肯尼迪曾说过这样一句警世的话:“评价一个国家的品格,不仅要看它培养了什么样的人民?还要看它的人民选择对什么样的人致敬?对什么样的人追怀?”5. (2分) 下列对课文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韩愈是唐朝古文运动的领袖人物。祭十二郎文把抒情与叙事结合在一起,联系家庭、身世和生活琐事,反复抒写他对亡侄的无限哀痛之情,被誉为祭文中的千年绝

5、调。B . 种树郭橐驼传一文巧妙地给郭橐驼立传,通过橐驼介绍养树的经验,再 “移之官理”,揭露了统治者的苛政繁令对百姓的骚扰侵害,提出让百姓安居乐业的主张。C . 后赤壁赋中化鹤的描写是虚幻的构思,反映出作者欲超尘出世、摆脱尘世烦恼的幻想,表明作者内心面对前途、理想、抱负的迷茫,希望在儒家思想中寻求解脱。D . 秋声赋写秋以立意新颖著称,欧阳修选择了新的角度入手,虽然承袭了写秋天肃杀萧条的传统,但却烘托出人事忧劳更甚于秋的肃杀这一主题。6. (2分) 下而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能够表现李密“孝敬祖母”的一项是( )祖母刘愍臣孤弱,躬亲抚养臣侍汤药,未曾废离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但以刘日薄西山,

6、气息奄奄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A . B . C . D . 7. (2分) 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语的意义跟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 . 形容枯槁B . 简练以为揣摩C . 山东之国D . 嫂蛇行匍匐8. (2分) (2019高一上哈尔滨期中) 下列选项中,加下划线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因击沛公于坐得复见将军于此燕王拜送于庭B .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愿足下更虑之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C . 吾其还也而右手揕其胸会其怒,不敢献D . 敢以之烦执事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9. (2分) 下列词语中加线字的解释有错

7、误的一组是( )A . 始速祸焉(招致)思厥(他们)先祖父暴(暴露)霜露B . 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几乎)尽之际终继五国迁(改变)灭存亡之理(命运)C . 抑(或者)本其成败之迹原(推其根本)庄宗之所以得天下D . 吾遗恨(仇恨)也及凯旋而纳(收藏)之举(全部)以予人10. (2分) 下面一段文字顺序已被打乱,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默契”的形成和发展是谅解、定势、求美、求新等心理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谅解和求美是“默契”的基础。所以“默契”具有稳定性;任何艺术的创作与欣赏之间都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关系。同时,因为有心理定势在起作用,所以“默契”又不是凝固不变,而是变动发展的。又

8、由于创作欣赏双方都要求出新,这种关系在艺术形式上的深刻表现之一,就是创作者与欣赏者之间存在着心照不宣的“默契”。A . B . C . D . 二、 语言表达 (共1题;共5分)11. (5分) 根据语境,在下面省略号补写回答的话,要求:语言表达鲜明、得体。贾平凹是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老家是河北石家庄的穆涛举了一个例子:“一次我和平凹坐火车同行,当车过陕西秦岭时,我顺口和他开玩笑说,你们陕西人真谦虚,那么大一个山,怎么叫个岭?话音刚落,他就立即反唇?”三、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29分)12. (16分) (2017高三上武威期末)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王烈:甘做乡野一画贤罗

9、先哲王烈学画之初,就对兰竹情有独钟。四十余年来,他对宋代文同至清郑燮、蒲华等一百五十余位兰竹大家的作品,逐一反复研究,探索其神韵,得其精髓,力创新意,建造着属于自己的艺术殿堂。20世纪70年代中期,一个偶然的机会,王烈得知山东艺术学院院长于希宁教授家中有一部日文版的支那书画大成兰竹集。这部书在山东已是孤本,于先生视为家宝,从不外借。一个深秋飘雨的季节,王烈从淄博赴济南于先生家登门求借。他首先做了自我介绍,又当场作画。于先生被王烈的真诚和执著所感动,破例将画集借给王烈,但与其约法三章:一是只能自己看;二是必须亲自送还,不准邮寄,不准托人捎送;三是限期七天。王烈抱起画集,如获至宝地急速赶回淄博。他

10、买了几大包饼干,提了几暖瓶开水,把自己反锁在屋里。整整五天六夜,他未走出房门,一遍又一遍地反复看,又临摹了二百八十六张兰竹画。第七天中午,王烈赶往济南,推开于先生的家门。当于老得知他在五六天内竟然临摹了那么多兰竹画时,惊讶得半天说不出话来。王烈异常疲惫地赶回淄博,回到宿舍怎么也脱不下鞋子脚背肿得撑破了皮,小腿肿得像牛腿。正是凭着这种执著精神,他的绘画技法越来越精。“师从古人,师从造化,师从我心”是王烈从事国画创作以来坚定不移的信念。20世纪70年代初到80年代中期,王烈九下江南写生。其间,同去的画友都忙里偷闲逛城市,买东西,他则一头扎进竹林里,细细观察体会,找素材、写生,一画就是几个小时。风雨

11、雾露、春夏秋冬,不同时间不同环境不同季节竹子的变化,历历在目,颇有心得。每次从江南返回淄博后,几百张写生素材摆满了床上地下,王烈一张一张地回想着翠竹的长势与变化。一时兴起,挥毫即作,江南幽篁,亭亭立于纸上。每一张画中,都融入了他的心血和才智,韵味无穷。在传承与变革的问题上,王烈经过多年的思索,有了自己独特的见解,并且坚定不移地实践着。一是探索画竹的构图,大胆创新,不拘泥于古人,亦不蹈今人,精、简、奇、崛;二是在题款上,善于用简洁的文字,通俗易懂的词语,使题款与画作和谐一体,珠联璧合。东营市作家协会主席在一篇散文里写道:“王烈先生的兰竹,按其功力来说,已经可以进入大师之境界,但先生的闲云野鹤孤傲

12、不群却影响了作品的传播。”“闲云野鹤,孤傲不群”。王烈的身上始终保持着传统文化人的这种品格。20世纪80年代中期,已届不惑之年的王烈,远离闹市,在颜山城南山顶一间小屋里住了下来那原是看林人的山房,这座小山房,不足二十平方米,四周无路,全是碎石,路滑难行。他在这里一住就是三年。除非有紧急的事情他才下山到单位去,平常就在此专心致志地创作,生活非常艰苦,他却十分舒心。1993年内退后,王烈毅然离开城市,回到老家利津县台子庄的老宅子里。干干净净的农家院落,低矮的院墙,简陋的木门,门上方镶着“兰竹苑”的牌匾,院里栽种着翠竹和兰草,满院滴翠。屋前有供来访朋友喝茶、聊天、下棋用的石桌石鼓。堂屋门口贴着他书写

13、的一副对联,上联是:泥舍久居心自乐,下联为:篱院长守身更舒。横批:老屋隐士。有媒体记者采访他,问他为何避居乡间,王烈坦诚地说:“我作为一个画家,在什么情况下才觉得遗憾和愧疚?决不是因为没有得到地位、金钱和荣誉,而是作品缺少激情和灵感,没有把内在的感情倾泻出来。艺术需要孤独,艺术家需要静心。”王烈对自己的绘画要求非常严格。每次画好一幅画,总是要挂在画室的墙上自己先看。看上几天后觉得不足,心中萌生出新的章法和构思,就铺纸挥墨另画。就这样,一而再,再而三,每作一幅画他都认为不完美。“画,愈画愈难。”这是王烈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他时常对人们说:“我画画永远从零开始,永远在起跑线上。”王烈在艺术创造上

14、一贯主张求真,鄙视哗众取宠,不愿包装与炒作,始终以一种平和的心态进行国画艺术的探索。不逐名利,务实自励,默默耕耘。“退掉官方协会茧,甘做乡野一画贤。写兰写竹写自我,自由自在天地间。”(选自名人传记,有删改)(1) 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 . 传记开头,详细记述了王烈向于希宁教授真诚求借孤本的情形,突出了王烈对绘画艺术的真诚热爱和执着追求。B . 在传承与变革的问题上,王烈认为艺术家应更多地师从古人,但不能拘泥于古人,更不必借鉴今人。C . 王烈远离闹市、避居乡间的主要原因是要避开官场俗务,获得自由的创作空间,找到创作激情和灵感。D . “画,愈画愈难”在文中的

15、意思是当画艺达到极高境界后,再想有所突破、提升十分困难。E . 王烈认为画家不应因为没有得到地位、金钱和荣誉而遗憾和愧疚,而应因作品缺少激情和灵感而感到遗憾和愧疚。(2) 王烈“师从古人,师从造化,师从我心”的具体表现分别有哪些? (3) 文章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表现王烈的形象?结合文本任选两种手法加以分析。 (4) 王烈身上始终保持着“闲云野鹤,孤傲不群”的传统文化人的品格,对这种文化品格你有怎样的认识?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13. (13分) (2020高三上西安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况钟,字伯律,靖安人。初以吏事尚书吕震,奇其才,荐授仪制司主事。迁郎中。宣德五年,帝

16、以郡守多不称职,会苏州等九府缺,皆雄剧地,命部、院臣举其属之廉能者补之。钟用尚书蹇义、胡濙等荐,擢知苏州,赐敕以遣之。苏州赋役繁重,豪猾舞文为奸利,最号难治。钟乘传至府,初视事,群吏环立请判牒。钟佯不省,左右顾问,惟吏所欲行止。吏大喜,谓太守暗,易欺。越三日,召诘之曰:“前某事宜行,若止我;某事宜止,若强我行。若辈舞文久,罪当死。”立捶杀数人,尽斥属僚之贪虐庸懦者。一府大震,皆奉法。钟乃蠲烦苛,立条教,事不便民者,立上书言之。当是时,屡诏减苏、松重赋。钟与巡抚周忱悉心计画,奏免七十余万石。凡忱所行善政,钟皆协办成之。所积济农仓粟岁数十万石,振荒之外,以代民间杂办及逋租。其为政,纤悉周密。尝置二

17、薄识民善恶,以行劝惩。又置通关勘合薄,防出纳奸伪。置纲运薄,防运夫侵盗。置馆夫薄,防非理需求。兴利除害,不遗余力。锄豪强,植良善,民奉之若神。先是中使织造采办及购花木禽鸟者踵至郡佐以下动遭笞缚而卫所将卒时凌虐小民钟在敛迹不敢肆。虽上官及他省过其地者,咸心惮之。钟虽起刀笔,然重学校,礼文儒,单门寒士多见振赡。有邹亮者,献诗于钟。钟欲荐之,或为匿名书毁亮。钟曰:“是欲我速成亮名耳。”立奏之朝,召授吏、刑二部司务。初,钟为吏时,吴江平思忠亦以吏起家 , 为吏部司务,遇钟有恩。至是钟数延见,执礼甚恭,且令二子给侍,曰:“非无仆隶,欲籍是报公耳。”思忠家素贫,未尝缘故谊有所干,人两贤之。钟尝丁母忧 ,

18、郡民诣阙乞留。诏起复。正统六年,秩满当迁,部民二万余人,走诉巡按御史张文昌,乞再任。诏进正三品俸,仍视府事,明年十二月卒于官。吏民聚哭,为立祠。钟刚正廉洁,孜孜爱民,前后守苏者莫能及。选自明史卷一六一(1) 下列对文中划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先是/中使织造采办/及购花木禽鸟者踵至/郡佐以下/动遭笞缚/而卫所将卒时/凌虐小民/钟在/敛迹不敢肆B . 先是/中使织造采办及购花木禽鸟者踵至/郡佐以下/动遭笞缚/而卫所将卒/时凌虐小民/钟在/敛迹不敢肆C . 先是/中使织造采办及购花木禽鸟者/踵至郡佐以下/动遭笞缚/而卫所将卒时/凌虐小民/钟在/敛迹不敢肆D . 先是/中使织造采办/

19、及购花木禽鸟者/踵至郡佐以下/动遭笞缚/而卫所将卒/时凌虐小民/钟在/敛迹不敢肆(2) 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郎中”,古代官名。战国时为国君侍卫,隋唐以后为尚书省六部二十四司诸曹司的长官。现在则泛称中医医生。B . “传”,可指驿站所备的车;“乘传”,主要指乘坐驿车,也指奉命出使,也可指古代驿站用四匹下等马拉的车子等。C . “起家”,意思是从家中征召出来,授以官职。官吏到职办公则叫“视事”,官吏交还官职退休叫“致仕”。D . “丁母忧”,又称“丁母艰”“丁外艰”,是指遭逢母亲的丧事回乡守丧。守丧有一定的时间规定,这在古代是一种孝顺行为。(3) 下

20、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况钟用智慧整顿吏治。他到苏州一上任,就采取欲擒故纵的策略,严惩那些豪强猾吏,痛斥贪赃枉法和昏庸无能者,使得全府上下震动,全都奉法行事。B . 况钟办事周密,执政为民。他曾经设置了簿册识民善恶,防范各种奸盗事情发生,下大力气惩恶扬善,深受老百姓欢迎,老百姓把他当作神明看待,C . 况钟是个知恩图报的人。司务邹亮给他献诗,吴江人平思忠对他有恩,况钟就上奏朝廷推荐任用,并多次拜见平思忠,礼节恭敬,表达自己的谢意。D . 况钟深受苏州百姓爱戴。他几次因故卸任或离任,都被百姓请求继续留任,无论是前任还是后任,在廉洁奉公、勤政爱民方面,没有能比得

21、上况钟的。(4) 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所积济农仓粟岁数十万石,振荒之外,以代民间杂办及逋租。思忠家素贫,未尝缘故谊有所干,人两贤之。四、 诗歌鉴赏 (共1题;共6分)14. (6分) (2017高一上哈尔滨期中)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对雪杜甫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瓢弃樽无绿,炉存火似红。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注】此诗写于“安史之乱”期间,长安失陷时,诗人逃到半路被叛军抓住,解送回长安。原指晋人殷浩忧愁无聊,用手在空中划字。(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 诗人用“多”写“安史之乱”带来的悲惨景象;用“独”写老翁一家只剩一人的情境,抒发了诗人的悲凉之情。B . “瓢弃樽无绿”一句写出了诗人在苦寒中找不到一滴酒的窘态,表现了诗人困居长安生活的艰苦。C . “炉存火似红”中的“红”字写出了炉火熊熊燃烧的情景,火光照亮室内,写出了诗人对温暖的渴望。D . 第四联,诗人以殷浩自比,因忧愁无聊,用手在空中写着字,以此表达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对离散的亲人深切牵挂而又无从着力的苦恼心情。E . 诗歌塑造了因国家动乱而滞留京城的一位贫寒交困、牵挂亲人、愁苦无奈、忧伤国事而又壮志难酬的诗人形象。(2) 诗歌的第二联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五、 句子默写 (共1题;共5分)15. (5分) (2016高一上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