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河北省高二上学期语文第三次月考试卷A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 (共1题;共6分)1. (6分) (2017高三上桓台月考)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文后各题。齐白石授徒时有一句名言:“学我者生,似我者死。”李苦禅谨记老师的这句话,因此他学的是老师独到的艺术匠心,而不是简单地描摩老师的艺术样式。在绘画(题材体裁)上,齐白石一生“为万虫写照、百鸟传神”,“万虫”“百鸟”寄托了齐白石对自然生活的思念。而李苦禅则有意避开老师常画的风物,更强调对象的象征意义,(赋予付与)对象某些人格内涵。如综合了鹰、鹫等多种猛禽特点的“雄鹰”形象,是阳刚的化身;风中伫立的劲竹是刚正不阿的人格写照;“雪侮霜欺
2、芳益烈的白梅则表现了竖贞不屈的品格在艺术修养方面,齐白石是诗、书、画、印四全,自谓“印第一,诗第二,书第三,画第四”;李苦禅未着意印学,诗不及齐,书法过之,较之老师又增武术戏曲之功。李苦禅认为:“齐老师治印是以金石艺术融入大写意,我把要这功夫尽用在读碑贴和欣赏铜器图文和砖石刻画的拓片上体会它的金石味道,融进自己的书画里,习得齐派治印的真精神。”此外,李苦禅对易经很感兴趣,他在绘画中追求一种“禅境”,齐白石赞扬他“能将有法为无法”。齐白石爱画暮鸦归林,从鸟的朝飞暮还中(领悟领略)人生的真谛:李苦禅每临自然生机景象,往往喃喃念叨陶渊明的诗句“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1) 文中划线的字的注音和划
3、线词语的文字,都正确的一项是( )A . 授徒伫(ch)立B . 描摩劲(jng)竹C . 念叨着(zhu)意D . 碑贴拓(t)片(2) 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题材付与领悟B . 体裁付与领略C . 题材赋予领悟D . 体裁赋予领略(3) 文中画线处的标点,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 . B . C . D . 二、 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7分)2. (6分) (2017沈阳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内核中国传统节日起源于农耕时代,形式多样,内涵丰富,涵盖了文学、历史、哲学、天文等方面的内容,表达了中华民族的价值和思想、道
4、德和伦理、行为与规范、审美与情趣,凝聚着千百年来人们对幸福生活的积极向往和执著追求。传统节日的产生根植于农业社会文化土壤中,往往具有农耕生活的色彩,体现了中国人对自然的认识和尊重,蕴含着厚重的历史与人文情怀,成为涵养中华文明、凝聚社会共识、培育民族精神、留住乡土情怀的共同心理纽带和精神支柱。它经过千百年的淬炼和代代相传,已牢牢根植于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与文化情怀之中,成为复兴、传承优秀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近些年来,每当西方的圣诞节、情人节、万圣节到来时,部分中国人尤其是年轻人都表现出了极大的参与热情。相比之下,中国的传统节日似乎要过得冷清、随意得多,越来越淡的年味成为人们普遍的感受,甚至连其中的
5、感情投入也越来越少了,一些深层次的文化内涵渐渐被人们遗忘。究其原因,正是在于我们对传统节日的重视不足,认识不够系统,对节日的文化内涵挖掘不够,对节日文化的载体建设相对缺乏,对节日的仪式感体会不深,从而导致传统节日在仪式感、载体、符号等方面缺乏时代感,不能满足人们在审美、娱乐等方面的精神需求,与现代人的生活方式结合不够,降低了传统节日在人们生活中的价值感和存在感。今天,在物质生活已经比较富足的情况下,人们更加注重在感情上相互倾诉、回应彼此的心理和精神需求,追求节日所带来的幸福感、愉悦感。一些喜欢过西方节日的人,往往只是想在欢快、温馨的气氛中表达自己美好的情感。这就启示我们,要充分挖掘传统节日文化
6、内涵中的“情感”元素,让人们在节日的氛围里心存敬畏、体验传统、享受亲情、告慰祖先,在感受舒心与祥和的同时,寄托对来年的美好希望与祝福。另外,时代在发展,人们的精神、思想也在变化。所以,我们要重视对传统节日文化内涵和精神内核的挖掘、整理,让传统节日逐渐融进现代社会的审美需求,使之符合现代社会的价值标准。反之,节日就成为没有意义的空洞符号,不可能行之久远、世代相传。文化符号与载体是节日内涵的重要内容,文化是依靠具体载体来传承的,文化载体让文化变得生动可感,能够给予人们视觉、听觉、触觉的多元享受。如春节流行的对联、年画、窗花,端午节的包粽子、赛龙船,都是传统节日符号、载体与仪式感的体现。这些节日载体
7、不仅内涵丰富、形式多样,而且展示过程也轻松活泼、贴近自然,使人们在其中体会亲情,感受欢娱,传递温暖。中国是礼仪之邦,仪式表达着中国人对事物重要性、价值性的认同,没有仪式感的节日难以让人们对节日产生心理上的认同和依从,而仪式本身又是让人参与进来的重要方式。一系列依次展开的程序,代表着节日文化内涵的逐层展示,也是让心灵参与其中审美的过程。在这样一套看似繁琐的仪式里,人们的情感得到表达和宣泄,节日的文化内涵和意义也得到彰显和传承。仪式让传统节日变得庄重,富有意义,为生活增添了趣味和价值。通过举办仪式,人们可以领略到人生的美好、自然的瑰丽,人性的善良,感受到对生命的虔诚和更高层次的精神享受。当传统节日
8、丧失了仪式感,节日应有的庄重感、吸引力、投入性、参与性也就消失了。因此,我们要有仪式感地过好传统节日。对传统节日文化内涵的挖掘,以及对文化符号、载体、仪式的重视,离不开国家宏观层面的正确引导,也需要社会各类主体的共同参与。(选自2017年3月人民论坛,作者范如国,有删改)(1) 下列关于“中国传统节日”的相关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 中国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涵丰富,涵盖了文学、历史、哲学、天文等方面的内容,已牢牢根植于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与文化情怀之中。B . 中国传统节日表达了中华民族的价值和思想、道德和伦理、行为与规范、审美与情趣,凝聚着千百年来人们对幸福生活的积极向往和执著
9、追求。C . 中国传统节日起源于农耕时代,根植于农业社会文化土壤中,必然具有农耕生活的色彩,继承和发扬传统节日有助于留住乡土情怀。D . 中国传统节日经过千百年的淬炼和代代相传,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复兴、传承优秀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2) 下列不属于“中国传统节日过得冷清、随意”原因的一项是( )A . 近些年来,部分中国人尤其是年轻人对圣诞节、情人节、万圣节等西方节日表现出了极大的参与热情。B . 我们不够重视中国传统节日,也不能系统地认识、不能深入挖掘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不能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C . 在一定程度上抛弃了生动的节日符号,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载体的建设
10、不到位,更不必说举行节日仪式。D . 中国传统节日与现代人的生活方式结合不够,人们不能充分感受到传统节日在生活中的价值和存在。(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 作者围绕中国传统节日,分别从传统节日的起源、形成、内涵、意义,国人对其的淡化,如何继承和发扬三大方面阐释了如何过好传统节日的论点。B . 建设节日文化载体能给人们带来情感上的冲击,使人感受到欢娱,体会到亲情;举办隆重的节日仪式,可让人领略到美好,体会到善良。C . 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传统节日已经失去了应有的内涵,成为没有意义的空洞符号,更无法与现代社会的价值标准相符。D . 元宵节的逛灯会、猜灯谜,重阳节的
11、爬山、赏菊、登高望远,母亲节的献花,七夕节的乞巧等,都属于中国传统节日的符号或载体。3. (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以下小题。周汝昌:一卷红楼触百思王景山伴随周汝昌成长的年月不是军阀混战,就是外寇入侵。生于乱世又为一介村童,周汝昌竟有着与生俱来的强烈求知欲和过目不忘的聪慧。他从小就醉心文学艺术,凡能偶然入目的片言只字,他都如获至宝绝不放过。对得到的任何一本书更是精读细敲如嘬骨髓,写读后感、找错字蝇头小字将书眉空白处填个严严实实。就在他踌躇满志准备进大学深造时,抗战爆发了,学业再次搁浅。1947年,他才又经过复试继续回燕大西语系完成学业。毕业时,他的论文英译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著作文赋令中外教
12、授举座皆惊。似文赋这等涵盖广博且文字艰深的骈体文,即便翻译成白话文也不易,何况是译成英文。这年正值燕大开办中文系研究院,周汝昌在教授们的举荐下应考,成为被研究院录取的第一名研究生。此后,他又把二十四诗品译成英文介绍到欧洲,也把英国诗人雪莱的西风颂以离骚的文体翻译成中文。自谦不是书法家的周汝昌,幼少时即醉心欧楷笔法,20岁后又致力于唐人写经,深研兰亭后,得右军真脉,遂平生作书多行草,其“横逸飞动、笔笔不苟、使转敷畅、作草如真”的周体法书,在众多书家中以势明法合意美之笔、英风俊骨之墨神采焕然。他曾多次慨叹,自己用于研究兰亭序和书法的工夫一点儿不比红楼梦少,研究成果受到启功、徐邦达、王学仲三大鉴定书
13、家的肯定。本已在书法、翻译等领域颇有建树的周汝昌,怎么又步入了“研红”道路?原来,周汝昌少年时就常听母亲讲红楼梦的故事,后来又从母亲手里看到古本石头记。然而促其真正步入“研红”之路的一个重要因素,当数胡适先生的影响。1947年,时在燕京大学读书的周汝昌收到一直进行红楼梦版本研究的四兄周祜昌自天津寄来的一函,说他新近看到亚东版红楼梦卷首有胡适之的一篇考证文章,其中有敦诚与敦敏皆系曹雪芹生前挚友的新论说,他嘱周汝昌查证。周汝昌遍查燕大图书馆,终于在敦敏诗集中发现了那首咏芹诗。兴奋之下,周汝昌将这一发现撰写成文,并在天津民国日报副刊发表。看到文章的胡适之当即复信周汝昌,自此,胡、周书信往来切磋讨论红
14、楼梦,成为现代红学史上的一段佳话。1953年9月,已在四川大学外文系任教的周汝昌出版了第一本个人专著红楼梦新证。这部洋洋洒洒40万言的红学著作,将红楼梦实证研究体系化、专门化,被誉为“红学史上一部划时代的著作”,周汝昌也由此奠定了在现代红学史上的地位。自此,周汝昌一路研红至今已整63载,出版涉及红学研究各个层面的专著47部。然而,周汝昌是在怎样一种身体状况下完成那一部接一部的鸿篇巨著呢?恐怕就鲜有人知了。从青年时双耳就逐渐失聪的他,戴着助听器还得别人在耳边高声吐字,左眼因视网膜脱落1975年就已失明,右眼则需靠两个高倍放大镜重叠一起方能看书写字,所以他已无法将字写在稿纸的方格内,而是在比一般标
15、准稿纸大一倍的“稿纸”背面任意书写,那似红枣般大的字如牛耕田般不停歇地在圆桌上诞生。没过几年,手稿上的字已经大过核桃,而且常常串行重叠,只有多年做助手的女儿伦玲认得,将其在电脑上敲出存储。至近3年来,周汝昌右目仅存的那一丝视力也不复存在,盲写都成困难的他,继而改成了口述,女儿伦玲一个人忙不过来,独子建临提前退休加入进来协助姐姐专事录音记录一身布衣的周汝昌,一生淡泊名利,唯对中华文化、对学术真理,坚守不渝,穷追不弃。“我喜欢国货,喜欢民族节序风俗。我喜欢民族建筑、民族音乐对这些方面,也许有些人看我很保守、落后,甚至冥顽不化。不了解这一切,很难理解我为何后来走上了红学道路,为何又如此地执著痴迷,甘
16、受百般挫辱,而无悔意,也不怨尤。”周汝昌在其自传体色彩的著作天地人我中这样写道。“聪明灵秀切吾师,一卷红楼触百思。此是中华真命脉,神明文哲史兼诗。”周汝昌作的这首诗,道出了他一生与红楼梦之缘。(节选自光明日报,略有删改)【注】周汝昌,1918年4月14日生于天津,别号触味道人,我国著名红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诗人、书法家,新中国红学研究第一人,享誉海内外的考证派主力和集大成者,堪为当代“红学泰斗”,平生有七十多部学术著作问世。(1) 周汝昌步入“研红”道路,有哪些方面的原因?请简要分析。(2) 周汝昌在学术研究领域取得了哪些成就?请概括说明。(3) 周汝昌被称为“新中国红学研究第一人”、当代“
17、红学泰斗”。为什么他能在红学研究上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4. (9分) (2019高二上广州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是我国第一个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五年规划,是统筹谋划和科学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行动纲领。规划全面落实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系统解决乡村振兴“人、地、钱”难题。经济研究员马晓河说,解决“人”的问题,关键要推动两类人在城乡之间双向流动。一类是农业转移人口。让有意愿、有能力的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落户。另一类是乡村人才。既在“育”上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也在“引”上鼓励社会人才投身乡
18、村建设。规划的重中之重是壮大乡村产业,促进农民增收。农业部长韩长赋强调,要按照农业高质量发展要求,继续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乡村旅游、休闲康养、电子商务等新产业新业态,真正让农业就地增值、农民就近增收。(摘自新华社乡村振兴战略首个五年规划出台:系统解决“人、地、钱”难题2018年9月27日)材料二:农业部长韩长赋6月21日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复同意,自2018年起,将每年农历秋分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韩部长在新闻发布会上就“中国农民丰收节”有关问题回答记者提问。记者:我国目前已有很多节日,为什么还要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韩长赋:“中国农
19、民丰收节”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一有利于进一步彰显“三农”工作的重要地位,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二有利于提升农民的荣誉感、幸福感、获得感。通过举办特色活动,丰富农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展示新时代新农民的精神风貌。三有利于传承弘扬中华农耕文明和文化传统,让人们以节为媒,释放情感、传承文化、寻找归属。记者:这个节日对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有哪些重要意义?韩长赋:“中国农民丰收节”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设立,首先,可以激发农民投身乡村振兴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第二,可以营造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良好氛围,有助于把各方面的力量、资源动员和聚集起来,有助于促进乡村实现全面振兴。第三,可以
20、满足农民美好生活的需要。乡村振兴,生活富裕是根本。生活富裕不仅表现在物质层面,也体现在精神层面。办这个节也是农民美好生活的体现。记者:有没有计划组织一些庆祝活动?韩长赋:农业部会牵头组成一个中国农民丰收节组织指导委员会,进行顶层设计,但更多的是要发挥地方的创造性。(摘自中国政府网新闻办就“中国农民丰收节”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2018年6月21日)材料三:9月17日,在阿里巴巴集团举办的“首届丰收购物节”上,农民裴耀军通过网络直播平台宣传推介阳曲小米,制造了当日销售额最高、成交量最大的单子。“我们线上销售突破70万元,线下销售突破30万元。丰收节真的让农产品在价值上实现了丰收!”裴耀军向记者感慨道
21、。事实上,无论是阿里巴巴的“首届丰收购物节”、京东的“庆丰收购物节”,还是网易严选的“丰收美食节”、苏宁超市的“丰收大吉”主题活动,来自全国各地的特色农产品,在各大互联网电商平台上被全国消费者争相抢购,一次次刷新农产品销售纪录。“电商是农村地区农产品实现价值的一个最好方式。”农业部司长唐珂说。线上销售创意不断,线下销售形式多样。中国农产品市场协会组织北京、河南、青海等地的大型批发市场,充分发挥市场的流通主渠道优势,策划14场“庆丰收大促销”系列活动,带动特色农产品销售。阿里巴巴副总裁王建勋认为,今年的丰收购物节是一个很好的农产品销售的模式。不过,要彻底解决农产品销售的一些难题,物流是一个重点要
22、解决的难题,需要电商企业加大投入力度,做好基础设施建设。“虽然网上销售很热闹,但对于一些农产品来说,线下销售仍然是主要方式。”河南商丘农批市场总经理陈继亭说。“贫困地区不要坐等批发商对接采购,自己要主动联系推销展销活动,把优质农产品销售出去。”(摘自打造农产品销售的“丰收节”2018年9月26日农业日报)材料四:农业院校如何定位自身在精准扶贫中的作用?6年来,华中农大在参与定点扶贫的过程中,探索出具有特色的“志愿服务+精准扶贫”模式。“网络阡陌”支教团成员赵芸逸告诉记者:“学生志愿者通过支教接力,搭建学校+地方+企业爱心桥,建立一对一学生资助体系,专职培训全县校长和骨干教师,为彻底拔除穷根夯实
23、根基。”除了实施基础教育领域的“甘露”工程,华中农大还实施“活泉”工程,打造“专家团队+学生志愿者+产业基地”的产业扶贫模式,为当地培养农业科技人才。教师志愿服务队走进田间地头,开展集中培训、现场示范讲解,培训管理干部、技术人员近400人次,培训特色产业人才、专业合作社带头人11695人次。学校以设计包装、LOGO、宣传页、淘宝网店等方式,为当地产业提升文化品牌形象。三里乡马坡茶有设计和包装后,单品价格增长20%,春季两个月完成了过去一年的销量。“教育扶贫夯实乡村振兴根基,产业扶贫促进乡村经济发展,而文化扶贫能够提升乡村品牌价值。”华中农大校长邓秀新说。(摘自华中农业大学:教育扶贫送“甘露”引
24、“活泉”2018年9月28日中国教育报)(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 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作为落实振兴目标的行动纲领,重点是壮大乡村产业,促进农民增收,关键是解决“人”的难题。B .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设立的“中国农民丰收节”,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丰富农民生活,传承农耕文化有重要作用。C . 农业日报在报道首个农民丰收购物节的成功时,既有对电商销售方式的肯定,又有对传统销售方式被取代的反思。D . 华中农大的“甘露”工程,不仅解决了人才问题,还提升产业文化品牌形象,为当地经济发展带来实质性帮助。(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四则材
25、料都围绕农村振兴问题。材料一,二可以体现农村工作在中国政府工作中的重要地位。材料三,四都提供了促进农产品品牌价值提升的有效方式。B . 丰收节让老百姓实实在在感受到了电商销售才是实现农产品价值的最好方式。只要解决物流的基础建设问题,就能彻底解决农产品的销售问题。C . 乡村振兴需要动员各方面力量,聚合各种资源,充分发挥社会各界的主导作用,推进广大农民发展新产业新业态,就地增收,脱困致富。D . 对于解决“人”的难题,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和乡村人才之间的双向流动是关键。华中农大在培育乡村人才方面做出了成功的尝试。(3) 9月26日的经济日报称“保持好农民丰收节的温度,是实现乡村振兴的现实需要”,如何
26、保持农民丰收节的温度?请结合四则材料简要分析。 三、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5. (11分) (2019高三上通州期中)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亡国之主,必自骄,必自智,必轻物。自骄则简士,自智则专独,轻物则无备。无备召祸,专独位危,简士壅塞。欲无壅塞,必礼士;欲位无危,必得众;欲无召祸,必完备。三者,人 君之大经也。齐宣王为大室,大益百亩,堂上三百户。以齐之大,具之三年而未能成。群臣莫敢谏王。 春居问于宣王曰:“荆王释先王之礼乐,而乐为轻,敢问荆国为有主乎?”王曰:“为无主。” “贤臣以千数而莫敢谏 , 敢问荆国为有臣乎?”王曰:“为无臣。”“今王为大室,其大益百亩,堂 上三
27、百户。以齐国之大,具之三年而弗能成。群臣莫敢谏,敢问王为有臣乎? ”王曰:“为无臣。”春居曰:“臣请辟矣!”趋而出。王曰:“春子!春子!反!何谏寡人之晩也?寡人请今 止之。”遽召掌书曰:“书之!寡人不肖,而好为大室。春子止寡人。”箴谏不可不熟。莫敢谏 若,非弗欲也。春居之所以欲之与人同,其所以入之与人异。宣王微春居,几为天下笑矣。 由是论之,失国之主,多如宣王,然患在乎无春居。故忠臣之谏者,亦从入之,不可不慎,此得 失之本也。赵简子沉鸾徼于河,曰:“吾尝好声色矣,而鸾徼致之;吾尝好宫室台榭矣,而鸾徼为之; 吾尝好良马善御矣,而鸾徼来之。今吾好士六年矣,而鸾徼未尝进一人也。是长吾过而绌 善也。”
28、故若简子者,能厚以礼督责于其臣矣。以礼督责于其臣,则人主可与为善,而不可与 为非;可与为直,而不可与为枉。此三代之盛教。(吕氏春秋骄恣)(注)简:怠慢。春居:齐宣王臣。辟:同“避”。鸾徼:赵简子臣。绌:减损。三代:指夏 商周。(1)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轻物则无备备:储备B . 而乐为轻轻:轻快C . 箴谏不可不熟熟:深思熟虑D . 而鸾徼致之致:招致(2) 下列对文中画线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 欲无壅塞,必礼士 想要不闭塞,必须礼贤下士。B . 贤臣以千数而莫敢谏 即使有一千名大臣进谏,也没有人能劝阻楚王。C . 何谏寡人之晩也 为什么
29、这么晚才劝阻我呢?D . 可与为直,而不可与为枉 可以跟他一起做正确的事,不可以跟他一起做错误的事。(3) 请把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宣王微春居,几为天下笑矣。此三代之盛教。(4) 请根据要求作答。 这篇短文的标题是“骄恣”,请用现代汉语的短语形式概括君王骄恣的三种危害。分别用一个恰当的熟语或成语来评价齐宣王、赵简子对待骄恣的态度。四、 诗歌鉴赏 (共1题;共8分)6. (8分) (2017高三上南通开学考)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惜余春贺铸急雨收春,斜风约水,浮红涨绿鱼文起。年年游子惜余春,春归不解招游子。留恨城隅,关情纸尾,阑干长对西曛*倚。鸳鸯俱是白头时,江南渭北三千里。【注】西曛:斜阳。(1) 从全词看,词人的情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2) 后人评价“春归不解招游子”有“无理之趣”,请对此作简要分析。 (3) 简要赏析“鸳鸯俱是白头时,江南渭北三千里”这两句的表达效果。 五、 情景默写 (共1题;共1分)7. (1分) (2019高三上扬州月考)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 _;,子无良媒 (诗经卫风氓) (2) _;,纫秋兰以为佩。(屈原离骚) (3) _,此亦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37 选择性必修1 第七单元 第31讲 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及基本方式
- 06 必修1 第二单元 第6讲 水进出细胞的原理
- 劝学教学课件大学
- 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设立及运营管理合同
- 建筑材料供应履约保证金协议
- 教育培训机构部分股权收购转让协议范本
- 蔡欢离婚后子女监护权及探望权协议
- 采棉机作业与棉籽回收合同协议书
- 商标翻译教学课件
- 教学课件动画
- (高清版)AQ 1044-2007 矿井密闭防灭火技术规范
- DL∕T 1901-2018 水电站大坝运行安全应急预案编制导则
- DL∕T 1076-2017 火力发电厂化学调试导则
- DB6101-T 3186-2024 物业服务评价技术规范
- 抖音红娘话术
- 创设生活化教学与情境模拟
- 砂石料供应、运输、售后服务方案
- 2023年安徽省公务员《申论》试题及答案解析(C卷)
- 血糖监测小讲课ppt
- 《科研论文的写作》课件
- 2024届江苏省南京市燕子矶中学化学高一第二学期期末联考试题含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