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下学期3月质量检测语文试卷_第1页
高三下学期3月质量检测语文试卷_第2页
高三下学期3月质量检测语文试卷_第3页
高三下学期3月质量检测语文试卷_第4页
高三下学期3月质量检测语文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高三下学期3月质量检测语文试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7分)1. (6分) (2018新乡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作者是文本的初始创造者,作者按文字规则和审美要求书写的能被公众阅读、欣赏、评论的语符系统便是文学作品。在语符系统中作者对外在世界的理解、自我生活的经验皆被对象化在文学作品之中并被作品显现,这就是作者的文本意图。文学作品是文学文本的基础和载体,它在文学阅读、欣赏、评论中成为文学文本。而作为文学本文基础和载体的文学作品也就独立于作者,它在对象化作家的主观世界的同时,成为客观独立的文本,不再为作者所控制和改变。阅读是极为复杂的精神意识和语言使

2、用活动。而在阅读中,作品与读者则是一与多的关系,所以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阅读具有个体心灵选择与心灵赋予的主观自由性。读者的这种主观自由性也使对一个文学作品的每一次阅读都具有独一无二性和不可重复性。文学阅读之所以是一种文本阐释活动而不是一般的认知活动,就在于读者在阅读文本时,作者的生活经历可以被理醉为读者当下的生活意义。读者通过对文本的阅读,与作者和作者创作的生活之间不仅达成一种认知的交往,而且实现了一种意义的确认。对文本的阅读也就成为对读者自己的意义的发现,对文本的阐释也就变为对读者所居生活的评说。评者是一种特殊的读者。发现文本中的作者意图,判明读者意图的合理性,进而昭示评者的意图,

3、从而释出文学文本意义,使一个具体的文学作品成为包括过去、现在和将来全部生活意义与人生价值的文化显现,实现文学文本对现实生活的超越,这些都是评者阅读文本、阐释文本的根本目的所在。在马克思的文学评论中,人不是西方启蒙思想中观念的人,而是现实的人。在马克思所处的十九世纪的资本主义时代,现实的人是被物化奴役的个体人,也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具体人,这正是马克思高度评价十九世纪英法现实主义小说成就的根本原因。同时,一些批评与理论实践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黑格尔逻辑主义批评观的影响。评论者认为每个文学文本中的意义都潜藏着支配一切文本意义的普遍规律,而且这种普遍规律贯穿在历史过程中。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阶级性、人民性

4、等也因之成为文学评论的基本观念和普遍标准,在古代文学评论中就出现了“扬杜抑李”的现象。而二十世纪与二十一世纪之交,我国评论界又盛行以审美意义取代意识形态的批评观念,认为审美才是文学艺术的本质,出现了“贬鲁迅、赞周作人”的怪现象。综上所述,文学文本的意义是作者创作、读者阅读、评者评论三者共同建构的。曾经作为历史的作品在当下的阐释中成为现在的文本。由此,民族文学的传承、外国文文学的借鉴不仅是发现、描述、说明,而且是当下文化的增值,现代意义的深化,这样,文学活动将真正引导着人们自主地从现在走向未来。(摘编自张政文文学文本的意义之源)(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

5、学作品中作者的文本意图是作者对外在世界的理解被对象化在文学作品之中并被作品显现。B . 文学作品成为文学文本,独立于作者之外,成为客观独立的文本,此时读者的阅读完全不受作者控制和改变。C . 文学阅读不是一般的认知活动,读者对文本的阅读成为对读者自己的意义的发现,不是对作者的认知。D . 评者不能实现文学文本对现实生活的超越,其阅读文本、阐释文本的根本目的就不能全部达到。(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第一段提出了“文学作品”和“文学文本”这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使后面的论述更为清晰。B . 文章把马克思和黑格尔对待文学评论的不同态度进行对比,揭示了黑

6、格尔理论中的某些不足之处。C . 文章第二段指出阅读是极为复杂的精神意识和语言使用活动,并较为深入地阐述了阅读的复杂性。D . 文章从作者创作、读者阅读、评者评论三个角度进行论述,这三个方面在一定程度上构成递进关系,层次分明。(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读者在阅读中将自己的体验融入作品中,而不同的读者或同一读者在不同时期,因读者的自由主观性,对同一部作品也可能会有不同的解读。B . 马克思高度评价十九世纪英法现实主义小说成就,是因为这些作品所描写的人是被物化奴役的个体人,也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具体人。C . 出现“扬杜抑李”的现象,说明评论者遵循的是马克思的理论;出

7、现“贬鲁迅,赞周作人”的现象,说明评论者遵循的是黑格尔的理论。D . 如果在传承民族文学和借鉴外国文学时,在描述、说明之外,能增加当下文化的价值,深化现代意义,就可以引导人们自主地从现在走向未来。2. (12分) (2017高二下曹妃甸期中)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乡下佬的劝告答案美威廉萨洛扬有一年,我的叔父美立克从弗莱斯诺到纽约去旅行。在他上火车之前,他的叔父迦洛看望了他一次,告诉他旅行上的种种危险。“你上了火车,”那老人说道,“仔细拣定你的座位,坐下来,不要东张西望。”“唔,叔叔。”我叔父说道。“几分钟之后,火车开动了,”那老人说道,“两个穿制服的人会从夹道上走过来,向你要车票。不要

8、睬他们,他们会是骗子。”“我怎么会知道呢?”我叔父说道。“你会知道的。”老人说道,“你不再是小孩子了。”“唔,叔叔。”我叔父说道。“你旅行了不到二十英里,一个讨人喜欢的年轻人会走到你跟前来,递给你一支香烟。告诉他你不抽烟,香烟上会有麻药的。”“唔,叔叔。”我叔父说道。“在你到餐车去的路上,一个很美丽的女郎会故意和你撞个满怀,而且差不多抱住你,”老人说,“她一定极其陪小心而且动人,你自然的冲动便是要和她做朋友。抛撇了你那自然的冲动,一直进餐车去吃东西;那女人会是女冒险家。”“什么?”我叔父说道。“婊子!”老人喊道,“一直进去吃东西,点最好的食品。如果餐车人满了,那美丽的女人坐在你同桌的对面,不要

9、对着她的眼睛看。如果她讲话了,装做聋子罢。”“唔,叔叔。”我叔父说道。“装做聋子,”老人说道,“这是唯一摆脱的方法。”“摆脱什么?”我叔父说道。“摆脱全部邪恶的花把戏,”老人说道,“我旅行过的,我懂得我谈着的问题。”“唔,叔叔。”我叔父说道。“这我们不要多谈了。”老人说道。“唔,叔叔。”我叔父说道。“我们不要再讲这问题了。”老人说,“这完结了。我有着七个小孩子,我的生活一向是圆满正经的生活。我们不要再想到它罢。我有着地呀,葡萄呀,树木呀,牛羊呀,和钱呀。人是不能一切齐备的除非什么时期有一天两天是如此。”“唔,叔叔。”我叔父说道。“在你从餐车回到你的座位的路上,”老人说道,“你会经过吸烟间。你在

10、那儿会发现一批人打着纸牌,赌客们会是三个中年人,指头上套着看上去很值钱的戒指。他们会向你笑嘻嘻地点头,他们中间的一个会邀你入局。告诉他们,你不会讲英语。”“唔,叔叔。”我叔父说道。“这就好了。”老人说道。“谢谢你。”我叔父说道。“还有一件,”老人说道,“当你夜里上床的时候,把你袋子里的钱拿出来,放在你的鞋子里。把你的鞋子放在你的枕头底下,把你的头整夜搁在枕头上,不要睡熟。”“唔,叔叔。”我叔父说道。“这就好了。”老人说道。老人离开后,第二天我叔父美立克上了火车,便一直横过了美利坚旅行到纽约去。穿制服的两个人并不是骗子,带有上麻药的香烟的年轻人没有到来,美丽的年轻女人没有坐在餐车里和我叔父同桌的

11、对面,吸烟室里也没有人打纸牌,我叔父把他的钱放在他的鞋子里,把他的鞋子放在他的枕头底下,第一夜整夜没有睡熟,但是第二夜,他却放弃了全部的规矩。第二天,他自己把一支香烟递给了另一个年轻人,那年轻人接受了。在餐车里,我叔父走到一边去,和一个年轻女郎同桌坐了。他在吸烟间里发起了打扑克,还在火车开到纽约之前,我叔父认识了火车上的每个人,每个人也认识了他。有一次,当火车穿过俄亥俄州的时候,我叔父和那接过香烟的年轻人和到跋沙尔去的两个年轻女郎组成了四人合唱队。这次旅行是很愉快的旅行。当我叔父美立克从纽约回来的时候,他的老叔父迦洛又来看他了。“看光景你是一路平顺的,”他说道,“你遵守过我的教训了吗?”“唔,

12、叔叔。”我叔父说道。老人远望着天空。“有人靠我的经验得到了益处,这在我是觉得高兴的。”他说道。(选自中外微型小说,有删改)(1)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在美立克去纽约旅行前后,叔父迦洛特地来看望他,给他说了一番话,主要是体现叔父是一个非常热心的老人,也体现了他对后辈充满着关爱。B . 美立克在同叔父迦洛交谈时,态度一直恭恭敬敬,叔父每说一点,他都能积极地做出回应,表现出他很尊敬这位长辈,认为叔叔说的都是金玉良言。C . 从叔父迦洛叮嘱美立克的内容可以看出,在叔父迦洛的眼里,社会上充满了欺骗、伤害、邪恶、偷盗等害人的把戏,暗示了他们叔侄所处的社会环

13、境的黑暗。D . 小说的结尾意味深长,一方面老人因为自己的经验能够帮到别人而欣慰,另一方面老人又为自己的经验在别人身上得到了验证而感到得意。(2) 当美立克返回后,被他的叔父问及是否遵守教训,他回答“唔,叔叔”,这反映了他怎样的内心世界?请结合文本分析。(3) 小说为什么以“乡下佬的劝告”为题目?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3. (9分) (2020高一上铜陵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部分青少年好逸恶劳,劳动价值观扭曲,并存在以下现象。现象一:好逸恶劳、嫌贫爱富,不尊重劳动和普通劳动者。受社会不良风气及家庭教育的影响,一些孩子从小形成了“劳动分贵贱”的错误价值观。现在的不少孩子之

14、所以想当老板、明星及像巴菲特一样的股神等,是因为这些人“又光鲜又亮丽又多金”。“谁都渴望有一份不脏不累还挣钱多的职业。”一名中学生告诉记者。现象二:小皇帝、小公主层出不穷,“老儿童”“巨婴”越来越常见。南方某地一名小学三年级学生参加为期一周的军训,竟然7天没有洗澡、换衣服,原因竟是怕洗衣服。一位小学教师曾对100名小学生做了一项关于是否在家做家务的调查,结果显示,超过60%的学生只是偶尔做,大约5%的孩子从来不做。现象三:青少年中存在不劳而获、坐享其成的苗头。当前,大中小学生超前消费的苗头已经显现,中小学生使用奢侈品、高档化妆品的新闻频现报端,大学校园贷案例层出不穷。现象四:不思进取,青年“啃

15、老”现象日益凸显。随着城乡经济条件的改善,一些大中专毕业生不就业或慢就业的情况越来越常见。如果找不到“不苦不累,冬暖夏凉,坐办公室”的工作,有些青年宁可回家“啃老”,每天在家上网、打游戏,或者拿着父母的钱周游世界,肆意挥霍。现象五:年轻人宁送外卖不进工厂,职业教育没有吸引力。高职院校招生困难,职校毕业生不愿进工厂,青年择业观、就业观扭曲,工匠流失严重。当前,选择职业教育的学生基本上都是考不上普通高中的孩子,他们被认为是差生。以广东为例,接近50%的初中毕业生进入中职学校学习,大约30%的中职毕业生能升入高职院校,只有10%的高职毕业生能升入应用型本科院校深造。(摘编自王莹、郑天虹、蒋芳“巨婴”

16、越来越常见 部分青少年劳动价值观异化五大怪象)材料二 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加强青少年劳动教育是关乎人才培养和国家发展的战略性课题,对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国民综合素质提升及培养能担当民族大任的时代新人,都具有重大意义。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提出,把“生产劳动同智育和体育相结合,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同时,劳动本身也是一个不断发展、与时俱进的概念。劳动教育必须跟上趋势,进一步适应科技发展和产业变革,针对劳动新形势、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结合学生生活环境的变化,更新劳动教育观念,拓宽劳动实践渠道,丰富劳动教育内容,改进劳动教育形式

17、,全面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摘编自邹竑关于加强新时代青少年劳动教育的若干思考基于上海市青少年劳动教育40年的实践与研究)材料三 劳动教育必须基于成长规律,考虑阶段性发展。同样是煲汤,低年级学生学习怎么搭配食材即可,高年级学生可进一步了解食物背后的饮食文化、地域差异、历史知识等。广州市教育研究院课程教材研究室副主任邹立波认为,劳动教育应区别于学科教育,又渗透于各学科中。比如,可以和已有的社会实践活动课程结合,并在常规课上提倡多动手。还可以结合地域特色,比如各地的风俗习惯、传统工艺等。此外,城市有动植物园,农村有农耕田地,加上各类职业学校、蔬果基地等,城乡学校各有发挥空间并能相互补充。广州市

18、荔湾区龙津小学校长李红建议,劳动教育应充分调动社会资源,走出校门,打破“围墙”,“人人都是劳动教育老师”。同时,还应积极引导家长参与,除了多指导孩子做家务、营造劳动氛围外,还可以到校传授自身职业技能。(摘编自丁乐、郑天虹上得厅堂下得厨房,劳动教育为何“热”起来)(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不良社会风气对部分青少年劳动观的影响大,劳动的贵贱观使他们轻视体力劳动。B . 贪图安逸促使“巨婴”、校园贷、“啃老”等现象出现,富裕家庭子女的劳动观存在更多问题。C . 青少年的劳动教育应该考虑阶段性发展,低年级和高年级学生的学习内容应有所不同。D . 劳动教育应该让学生

19、树立正确的劳动观,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养成劳动习惯。(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材料一直面青少年存在的问题,用劳动观的异化总结其原因,这是当下重视劳动教育的现实背景。B . 材料二引用习近平和马克思的观点,阐述了劳动教育的重要意义,将其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C . 材料三具体介绍了广州地区的社会实践活动,它们能有效避免将劳动教育书本化、形式化的问题。D . 三则材料侧重点有所不同,材料一侧重社会现象,材料二侧重国家的重视,材料三侧重学校教育。(3) 请结合材料,概述重视劳动教育的意义。 二、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4. (11分) (2017

20、高二上河北开学考)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王罴,字熊罴,京兆霸城人。罴质直木强,处物平当,州闾敬惮之。魏太和中,除殿中将军,稍迁雍州别驾,清廉疾恶,励精公事。先是南岐、东益氐羌反叛,乃拜罴冠军将军,镇凉州,讨平诸贼。还,授西河内使,辞不拜。时人谓曰:“西河大邦,奉禄优厚,何为致辞?”罴曰:“京洛材木,尽出西河,朝贵营地并第宅者,皆有求假,如其私办,即力所不堪,若科发人间,又违宪法,以此致辞耳。”粱复遣曹义宗围荆州,堰水灌城,不没者数版。时既内外多虞,未遑救援,乃遗罴铁券 , 云城全当授本州刺史。城中粮尽,罴乃煮粥与将士均分食之。每出战,常不擐甲胄,屡经战阵,亦不被伤。弥历三年,义宗方退,齐

21、神武率军进潼关,人怀危惧,罴劝勱交士,众心乃安。尝修城未毕,梯在城外。神武遣韩轨、司马子如从河东宵济袭罴,罴不觉。比晓,轨众已乘梯人城。罴尚卧未起,闻阁外汹汹有声,便袒身露髻徒跣,持一白棒,大呼而 出,谓曰:“老罴当道卧,貉子那得过!”敌见,惊退。逐至东门,左右稍集,合战破之。尝有台使至,罴为设食,使乃裂去薄饼缘。罴曰耕种收获其功已深舂爨造成用力不少尔之选择当是未饥命左右撤去之使者愕然大惭。又客与罴食瓜,客削瓜皮,侵肉稍厚,罴意嫌之。及瓜皮落地,乃引手就地取而食之。客甚愧色。每至享会,自秤量酒肉,分给将士。时人尚其均平,嗤其鄙碎,罴举动率情,不为巧诈,凡所经处,虽无当时功迹,咸去乃见思。罴安于

22、贫素,不营生业,身死之日,家贫甚罄,当时伏其清洁。卒于官,赠太尉、都尉、相冀等十州刺史,谥曰忠。(节选自北史王罴列传)(1) 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罴曰/耕种收获/其功已深舂爨/造成用力不少/尔之选择/当是未饥/命左右撤去之使者/愕然大惭。B . 罴曰/耕种收获/其功已深/舂爨造成用力不少/尔之选择/当是未饥/命左右撤去之/使者愕然大惭。C . 罴曰/耕种收获/其功已深舂爨/造成用力不少尔/之选择/当是未饥/命左右撤去之/使者愕然大惭。D . 罴曰/耕种收获/其功已深/舂爨造成用力不少尔/之选择/当是未饥/命左右撤去之使者/愕然大惭。(2) 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

23、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字,古人成人后则有字,是“名”的解释和补充,和“名”相表里,所以又叫“表字”。B . 拜,指古代高级官员在任命仪式上对君王的拜谢礼,后来演化成授予官职或接受官职。C . 铁券,特指封建时代皇帝赐给功臣、重臣的允其世代享有免死罪的证件,也叫免死券。D . 谥,即谥号,指古代用一两个字对一个人的一生做一个概括性的评价,算是盖棺定论。(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王罴刚直倔强,做事平易恰当,他因公受赏,被授予西河内使,但他并没有满眼盯着优厚的俸禄,而是看到了上任后的左右为难。B . 王罴勇武过人,公平对待下属,荆州

24、城被围缺粮,他和将士共同煮粥守城,他这种性格受人推崇,但有时也被人嘲笑。C . 王罴胸怀坦荡,做事不修边幅。他曾当面训斥台使不珍惜食物,也曾亲手捡起别人削在地上的瓜皮面吃,两次使被招待的官员蒙羞。D . 王罴安于清贫,不屑置办家产。虽然多次被任命为太尉、都督和诸州刺史等职,最后死于任上,但清净的名声得到时人的认可。(4) 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如其私办,即力所不堪,若科发人间,又违宪法,以此致辞耳。罴举动率情,不为巧诈,凡所经处,虽无当时功迹,咸去乃见思。三、 诗歌鉴赏 (共1题;共8分)5. (8分) (2017吉林模拟)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初归石湖南宋范成大晓雾朝暾

25、绀碧烘,横塘西岸越城东。行人半出稻花上,宿鹭孤明菱叶中。信脚自能知旧路,惊心时复认邻翁。当时手种斜桥柳,无数鸣蜩翠扫空。【注】范成大(11261193),宋代诗人。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平江吴郡(今江苏苏州)人。淳熙年间,官至参知政事,因与孝宗意见不合,两个月即去职。晚年隐居故乡石湖。日光初出为暾,青中透红为绀。(1)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 . 首联描写了晓光晨雾与天空的碧色相互烘染,色彩艳美的景象,同时点明了时间,也交代了石湖位置之所在。B . 颔联第一句中的“半出”一词写行人在茂密深秀的水稻中露出半截身子,表现了诗人敏锐的观察力和细腻的笔触。C . 颔联第二句写一只白

26、鹭在长满菱叶的池塘里夜宿,显得有些孤单落寞,暗合诗人此时的处境与心境。D . 颈联第一句写诗人信步行走在石湖畔,因为路是旧时认识的,所以不必担心走错,照应了诗题中的“初归”二字。E . 颈联第二句写自己碰见老人,仔细辨认,吃惊的发现原来他们都是自己从前的邻居,表明诗人已与石湖阔别多年。(2) 尾联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找到两种就可以得满分)。四、 默写 (共1题;共6分)6. (6分) (2016高二上鸡泽期中)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_,_。”两句写诗人问道于行人,恨晨光微弱,不见前路,见出还家之归心似箭。 (2) 描写山光水色,被人誉为

27、“写尽九月之景”的两句是:_,_。 (3) 庄子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_,_。” 五、 选择题 (共3题;共6分)7. (2分) (2016高二上龙江期中)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这正是经验丰富的主教练在战术安排上的_之处:下半场比赛中想方设法消耗对方主力队员的体力,终于扭转劣势,赢得比赛。 经过几天的_ , 又和病人家属作了充分沟通,吴医生最终否定了治疗小组提出的保守治疗方案,决定尽快为病人进行肺部手术。 早在上个世纪末,当地决策者就_ , 提出了从单一的小农业向大农业转移的战略措施,于是一个个生态经济园区应运而生。A .

28、老谋深算深谋远虑深思熟虑B . 深思熟虑老谋深算深谋远虑C . 老谋深算深思熟虑深谋远虑D . 深谋远虑深思熟虑老谋深算8. (2分) (2017大同模拟)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 农业部部长韩长赋说,“十三五”期间,将重点从调减玉米产量、增加大豆产量和牛奶质量三个方面,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B . 随着中国经济结构性改革的稳步推进,中国的煤炭消费首次近年来出现下降,这对于治理空气污染和应对气候变化都有着里程碑式的意义。C . 她本科毕业时被保送为硕博连读研究生,并成为学校第一批联合培养生,就读于中国科学院深造,师从我国著名光学专家姜文汉院士。D . 外国专家表示,中国生

29、态文明建设扎实推进,为经济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奠定了基础,也为全球绿色发展和治理树立了典范。9. (2分)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男孩走进店内,看见 , , 。 , , , 就像早已将自己的全部无所它求地交给了这家店。脸上没有热情她独自在柜台里坐着她目光涣散却也没有不安和烦躁帽子已被油烟沤成灰色头上仍旧带着那白帽A . B . C . D . 六、 语言表达 (共2题;共8分)10. (3分) (2016新课标卷)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气候是一种复杂的自然现象,不仅决定着土壤、植被类型的形成,改变着地表形态,_。人们的生活、生产、建设无不需要考虑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