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十二五环境保护规划_第1页
陕西省十二五环境保护规划_第2页
陕西省十二五环境保护规划_第3页
陕西省十二五环境保护规划_第4页
陕西省十二五环境保护规划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陕西省“十二五”环境保护规划 二一一年六月 目 录 一、科学分析形势,把握发展机遇一、科学分析形势,把握发展机遇.1 (一)主要工作成效 .1 (二)主要问题 .4 (三)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6 二、坚持环境优先,确立奋斗目标二、坚持环境优先,确立奋斗目标.9 (一)指导思想 .9 (二)基本原则 .10 (三)规划目标 .11 三、推进主要污染物减排,促进经济发展转型三、推进主要污染物减排,促进经济发展转型.15 (一)突出环境优先战略,促进发展方式转变.15 (二)以化学需氧量和氨氮为重点,削减水污染物排放量.17 (三)以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为重点,削减大气污染物排放量.18 四、改善环境

2、质量,推进环保惠民四、改善环境质量,推进环保惠民.19 (一)继续推进重点流域综合治理,促进水环境质量持续好转.19 (二)实施多种污染物综合控制,改善大气和声环境质量.21 (三)启动土壤污染防治,改善土壤环境质量.22 (四)强化生态保护和监管,维护生态安全.23 五、强化风险防控,保障环境安全五、强化风险防控,保障环境安全.25 (一)夯实环境风险管理基础,建立全防全控保障体系.25 (二)提升核与辐射监管水平,确保核与辐射环境安全.25 (三)加强重金属污染防治,遏制污染事件高发态势.26 (四)提高固体废物处置水平,防控危险废物环境风险.29 六六、坚坚持持分分类类指指导导,实实现现

3、协协调调发发展展 .30 (一)推进分区分类指导战略,促进三大区域协调发展.30 (二)统筹城乡环境保护,改善农村环境质量.31 (三)构建数字环保,提升环境监管能力.33 七七、落落实实八八项项举举措措,实实施施六六大大工工程程 .35 (一)水环境质量改善工程 .35 (二)大气环境质量改善工程.37 (三)农村与生态环境保护工程 .38 (四)重金属及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工程 .39 (五)环保监管能力建设工程 .41 (六)全民环保素质提升工程 .42 八、构建长效机制,保障规划实施八、构建长效机制,保障规划实施.44 (一)落实环境保护责任 .44 (二)完善综合决策机制 .45 (三)

4、健全环境保护法规制度 .45 (四)加强环境监管能力 .46 (五)建立资金投入保障机制 .46 (六)创新环境经济政策 .47 (七)加强环保科技研究 .47 (八)加大环境宣传力度 .48 (九)加强各部门环境保护力度 .48 “十二五”期间,是陕西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期,也 是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协调共赢的关键时期。制订和实施陕 西省“十二五”环境保护规划,对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绿 色生态陕西,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科学分析形势,把握发展机遇一、科学分析形势,把握发展机遇 (一)(一)主要工作成效主要工作成效 “十一五”时期,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

5、环保工作,把环境保护 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抓手,坚持在发展中解决环境问 题,通过解决环境问题促进科学发展的总体思路,以完成污染减排 刚性指标为要务,加强了“一山两水三大板块”的环境治理。围绕蓝 天、碧水、生态良好和环境安全四大目标,实施了城市环境保护、 工业污染源治理、生态环境保护、水环境保护、环保能力建设五大 工程。在全省 GDP 年均增长 14.9%、城镇化率五年提高 9.3 个百分 点的情况下,全省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提前完成,环境质量明显改 善, “十一五”环保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基本完成。 专栏 1:陕西省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序 号 指标名称2005年2

6、010年 2010年规 划目标 2010年比 2005年增 减情况 1 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万吨) 35.04 30.7731.5-12.18% 2 二氧化硫排放总量(万吨) 92.2 78.7781.1-15.55% 3 渭河综合污染指数 4.441.74-60.8% 4 10个设区市空气污染综合指数 2.371.97-16.9% 5 10个设区市27个集中式饮用水 源地常规水质监测项目达标率 (%) 100100100 6 自然保护区面积占全省国土面 积比例(%) 4.895.525-60.63 7 生态示范县(区)数量2个国家级 新建4个国 家级;25个 省级 新建3-5个 国家级 2个

7、国家级; 25个省级 过去五年,是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最快的五年,也是环境保护事 业工作力度最大、发展最快、效果最好的五年。全省 GDP 总量和环 境竞争力排名均居全国第 17 位,初步实现了经济社会和环境保护 工作协调发展。省委、省政府坚持把环境保护作为一把手工程和惠 民工程,着力解决了一批影响可持续发展和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 环境问题。各级环保部门化压力为动力,化挑战为机遇,工作精彩 纷呈,亮点频现。污染减排走在了全国前列,局部环境质量得到了 明显改善。环保工作理念、方法、体制、机制不断创新,充分发挥了 对经济转型的调控作用。率先开展的渭河上下游水污染补偿及二 氧化硫排污权交易试点,引起了国内广

8、泛关注。 2010 年陕西蓝皮 书显示,公众对环境保护的满意度在所有参与评价的社会经济发 展类指标中为最高。 “十一五”期间,我省环境保护从认识到实践都 发生了质的变化,环保事业业已进入了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战场、大 舞台,跨入了全国先进行列。 专栏 2 陕西省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任务完成情况 主要主要污污染物减排超染物减排超额额完成完成计计划。划。截至 2010 年底,全省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相对 2005 年分别削减 15.55%和 12.18%,超额完成“十一五”减排任务 29.6%和 21.8%。完成率 分列全国第 11 位和第 10 位,在西部均列第 1 位。 环环保惠民工程不断保惠民

9、工程不断显显效。效。截止 2010 年底,10 个设区城市 27 个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 质常规监测项目达标率四年来均为 100%。空气污染综合指数由 2005 年的 2.37 下降到 2010 年的 1.97。各设区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均在 300 天以上,超额完成 280-300 天的 目标任务。交通噪声基本达标,区域环境噪声较 2005 年有所降低。酸雨发生区域缩小, 发生频率较 2005 年同比下降 8.9 个百分点。渭河综合污染指数比 2005 年下降 60.8%,干 流出省断面化学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浓度达到类水质标准。汉、丹江出境水质持续保 持在、类标准内。 影响影响经济经济社会社

10、会发发展的区域性突出展的区域性突出环环境境问题问题有效解决。有效解决。通过贯彻实施陕西省秦岭生 态环境保护条例、 陕西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纲要和集中整治,加大了秦岭生态保护力度, 有效制止了“三乱三不到位”问题,生态功能得到修复,环境得到改善。针对渭河干流水体 黑臭和丧失生态功能问题,采取“关、建、治、管”四大举措,从 2008 年起,渭河干流出陕 断面高锰酸盐指数浓度连续两年以 15%的速度下降,2009 年实现了出境断面水质类目 标,基本解决了黑臭现象。陕南通过狠抓黄姜皂素、采矿冶炼企业专项整治和畜禽养殖业 污染治理,黄姜资源利用率提高到 90%以上,废水产生量减少了一半,确保了汉江、丹江 出

11、境水质稳定达标。陕北通过持续抓煤炭开采的污染整治,推广循环经济和多联产技术, 关小建大、淘劣扶优等举措,有效解决了发展中的环境问题,探索了资源富集区发展与环 保的新途径、新路子。针对铜川川口地区小水泥企业粉尘污染严重的问题,通过省市统筹、 关小上大、调整结构等措施,使昔日卫星上看不到的城市重现蓝天。 城城镇镇治治污设污设施建施建设计设计划提前划提前实现实现。 。到 2010 年底,全省污水处理厂由 2005 年的 8 座 增加到 73 座,污水处理率由 2005 年的 10%提高到 60%以上;全省累计建成和在建的无 害化垃圾填埋场 90 个,垃圾无害化处置率由 2005 年的 40%上升到

12、69%;完成现役火电 机组脱硫设施建设 26 台(套),全省火电脱硫机组占总装机容量的 91.8%,是 2005 年的 17.4 倍, 环环境境监监管能力得到提升,初步建成了核与管能力得到提升,初步建成了核与辐辐射安全射安全监监管架构管架构。全省累计建成 16 个水 质自动监测站、37 个空气自动监测点、88 个辐射环境质量常规监测点、3 个辐射环境预 警站(点)及省市县三级污染源在线监控平台 42 个。为 398 个重点污染源安装了在线监 测设备,与环保部监控中心稳定联网 270 家。基本建成了城市放射性废源(废物)库,安全 收贮了 4860 枚废旧放射源和 4845.4 公斤放射性废物。初

13、步构建了集辐射项目审批、辐 射安全行政许可、辐射环境监测、辐射安全监督检查、辐射事故应急处置以及放射性废物 管理为一体的“全过程”监督管理体制机制。初步构建了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环境质量 自动监测系统、环境执法系统、环境信息系统和应急指挥系统框架,数字环保监管能力大 大提升。 农农村村环环保工作保工作稳稳健起步健起步。2008 年以来,全省支持 151 个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36 个畜禽养殖项目污染整治,97 个生态示范创建“以奖代补项目”,直接受惠群众 134.3 万 余人。实施了“十百千”生态创建活动,累计建成生态示范县(区)31 个,生态乡镇 76 个, 生态村 253 个。全省自然保

14、护区达到 55 个,总面积 113.6 万公顷,占全省国土面积的 5.52%,较 2005 年增加了 0.63。 环环保法制、宣保法制、宣传传、科技事、科技事业业健康健康发发展。展。五年来,省人大颁布地方法规 9 部,省政府出 台了一批规范性文件,颁布地方环境标准 17 项,环保法制建设不断完善;环保宣传教育 精彩纷呈。每年在中、省各大媒体刊播环保新闻达千余条,拍摄了全国首部环保题材电 影绿水,组织开展了“六五”世界环境日和“陕西十佳环境执法卫士”、 “十大环保新闻”等 一系列内容丰富、效果明显的环境宣传活动,全民环保意识明显提高。环保科技创新步伐 明显加快。完成了陕西省环境承载力与环境保护战

15、略研究等 4 项基础性研究项目,承 担了国家“重大水专项”研究任务。开展环境科研攻关 163 项,获科技部和环保部奖励 9 项,获省级科技进步奖 102 项。环保科技创新体系、环境标准体系和技术管理体系基本建 立。 (二)(二)主要主要问题问题 “十一五”期间,我省环保工作虽然成效显著,但横向比较还 存在较大差距。全省经济高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 然突出,环境保护仍处在保护与破坏、改善与恶化相持阶段。主要 表现在:就认识而言,个别地方还不能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正确 处理环境保护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就发展模式而言,经济结构 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压力依然巨大,资源环境硬约束问题依然

16、突出。就环境竞争力而言,环境管理竞争力、环境协调竞争力、环 境影响竞争力与生态环境竞争力、资源环境竞争力不相匹配。就环 境形势而言,是局部有所改善,总体尚未根本遏制,形势依然严峻, 压力继续加大。污染物排放总量居高不下与人民群众对环境质量 改善的期望矛盾突出,农村环境问题日益凸显,环境安全隐患面广 量大,环保监管能力依然薄弱。 专栏 3 陕西省环境保护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 环环境境质质量改善量改善难难度大。度大。截止 2010 年,全省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排污强度高出全国平 均水平 10%,9 个地表水国控断面中有 4 个为劣 V 类水质。渭河流域化学需氧量、氨氮 排放量超环境容量 2 倍以上,水资

17、源利用率已接近 70%,排污总量居高不下与环境容量 严重不足的矛盾依然存在。渭河干流仍有 9 个劣 V 类水质断面(含入黄断面),氨氮平均 浓度超 V 类水质标准 1 倍以上,成为主要污染因子。区域细颗粒污染、光化学烟雾污染、 阴霾天气污染等复合型大气污染问题日益显现,环境质量改善的压力越来越大。 污污染防治形染防治形势势依然依然严严峻。峻。全省尚有 41 个市(县)污水处理厂、45 个垃圾填埋场未建 成。已建成的环保基础设施运行效率不佳,再生水回用率不足 10%。工业固体废弃物产 生量较 2005 年增长了 20.9%,综合利用率仅为 54.0%。危险废物产生量较 2005 年增长 2.3

18、倍,但省危废中心仍未达到运行要求,汉中危废处置中心未完全建成,部分地市医废 处置中心仍未正式投运。 农农村村环环境境问题问题日益凸日益凸显显。 。据第一次全省污染源普查公报显示:全省农业污染源排放 的化学需氧量、氨氮,分别占总量的 26.52%、15.79%;农村污染负荷占全省整个污染负 荷的比重达到 33,部分地区达到 70以上,并且有加重的态势。污染因子复杂多样, 对食品安全和群众身体健康构成威胁。农村污水、垃圾处置滞后,畜禽养殖业污染突出, 农村饮水不安全问题日益凸显。 重金属重金属污污染染问题问题比比较较突出。突出。我省有色金属资源丰富,全省涉重金属企业 179 家,其 中 102 家

19、存在不同程度的环境污染隐患。一些企业周边的地表水和土壤受到污染,尤其 是铅、汞、铬、镉、砷冶炼造成的累积性重金属污染在局地十分突出,群众反映强烈,成 为投诉、上访和媒体关注的焦点。 环环境安全境安全隐隐患面广量大。患面广量大。我省已进入污染事故多发期和环境问题凸显期,环境信访 和群体性事件以每年 30%以上的速度上升。全省有 20 个水源地保护区内存在工矿企业、 加油站等多种污染源,有 68 个县(区)只有单一水源。 环环境境监监管能力建管能力建设设依然滞后。依然滞后。市县环保部门大都没有专门的辐射监管机构、应急监 管机构和固废管理机构,日益繁重的监管任务与专业技术人员缺乏、监测能力不足之间

20、的矛盾突出,一些工作仅仅处于刚刚起步和被动应付阶段。现有的部门业务用房缺、设 备配置差、人员编制少、综合素质低、经费落实难、标准化达标建设严重滞后,影响了对 突发环境事件的及时妥善处置。农村与重点工业园区环保监管不力,工作责任难以落实。 (三)(三)面面临临的机遇和的机遇和挑挑战战 “十二五”是陕西站在新起点,迈向中等发达省份的机遇期,也 是发展方式的战略转型期。全省经济社会保持较快发展的基本面 不会改变,城镇化和工业化加速推进的势头不会减慢。以煤为主的 能源结构和产业偏重化结构的趋势还将维持较长一段时期,这一 期间将是我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矛盾凸显期、交错期。预计 到 2015 年,全省

21、 GDP 总量将达到 2.0 万亿元以上,城镇化率将由 46.5%提高到 57%。新增煤炭消费量 0.9 亿吨,其中新增电煤消费 0.38 亿吨。GDP 总量和煤炭消费量的大幅增长,必将对主要污染 物的控制和环境质量改善带来巨大压力。 一是一是污污染减排染减排压压力巨大。力巨大。 “十二五”国家将污染减排指标由“十一 五”的两项增加为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氨氮四项,并 把环境质量纳入衡量减排成效的考核内容。按现在的资源消耗、污 染控制水平和经济社会发展速度预测,到 2015 年全省化学需氧量、 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氨氮排放较 2010 年分别新增 56.24 万吨(其 中农业新增 3

22、9.29 万吨)、23.57 万吨、20.23 万吨和 3.21 万吨(其中 农业新增 1 万吨)。减排空间缩小,减排种类增多而形成的压力巨 大,形势更加严峻。 二是重点区域二是重点区域环环境境质质量改善量改善难难度加大度加大。关中地区环境纳污能 力和资源供给能力双超载,属超负荷发展。陕北地区环境纳污能力、 生态资源、水资源呈超载状况,特别是煤炭资源开采累积的生态环 境破坏问题明显加剧。陕南地区虽然环境承载力较强,但区域敏感, 发展空间受到诸多限制,矿产资源开采造成的区域污染、重金属污 染和生态破坏日趋加重。尾矿库泄露、交通运输事故等引发的环境 污染已成为重大的环境隐患。 三是复合型三是复合型

23、环环境境问题问题凸凸显显。 。我省的环境污染问题是渐进累积 的,具有明显的压缩型、复合型特点。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和新农 村建设进程加快,污染物介质已从大气和水为主向大气、水和土壤 三种污染介质共存转变;污染物来源已由单纯的工业点源向工业、 农村、生活、机动车污染并存转变。污染类型已从常规污染物向常 规污染和新型污染物复合型转变。污染范围从以城市和局部地区 为主向涵盖区域、流域转变。 四是核与四是核与辐辐射射监监管任管任务务日益繁重。日益繁重。 “十二五”期间,我省核燃料 生产企业规模扩大,铀矿企业也在加大负荷生产。核技术利用单位 数以每年约 20%的速度增长,辐射装置的最大装源量将居西北首 位

24、,核与辐射监管任务将会更加繁重。 专栏 4 陕西省“十二五”污染减排压力预测 单位:万吨 指标 2010 年预 计排放量 2015 年预 计控制量 其中:静态 削减量 新增量合计削减总量 COD83.3176.986.3356.2462.57 氨氮6.015.420.593.213.8 二氧化硫89.2482.197.0523.5730.62 氮氧化物67.861.016.7920.2327.02 新时期加快发展环保事业也面临着许多有利条件。 一是十七届五中全会确定的主一是十七届五中全会确定的主题题和主和主线线把把环环保工作保工作摆摆在了更在了更 为为重要的地位。重要的地位。 “十二五”时期,

25、党中央、国务院把建设资源节约型、 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着力点,把提 高生态文明水平作为两型社会建设的目标。省委把生态环境保护 上大台阶作为“十二五”时期陕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 都为环境保护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 二是中央新一二是中央新一轮轮西部大开西部大开发战发战略略实实施的施的历历史机遇。史机遇。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若干意见,加强西部地区 生态环境建设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覆盖面大、含金量高、操作 性强,这为高起点开展环境保护工作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三是国家三是国家级规级规划划实实施的施的战战略机遇。略机遇。2009 年通过的关中-

26、天水 经济区规划拟将关中打造成全国内陆型经济开放开发的战略高地, 要求区域发展要更加注重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更加注重经济结 构调整。拟启动实施的鄂尔多斯盆地能源开发规划,标志着陕北 成为国家能源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将加强对陕北生态 建设和区域水资源的统一配置,必将促进我省能源资源的科学合 理开发,地方经济和资源、环境的持续协调发展。陕南是国家南水 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涵养地,随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全面启动, 陕南生态环境保护必将纳入国家生态安全战略。这些国家级重大 战略规划的实施,标志着陕西的发展和环境安全已经上升到国家 发展战略的层面,必将带动我省环境保护工作的历史性转变。 四是全省四

27、是全省经济综经济综合合实实力增力增长长, ,为环为环境保境保护护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工作奠定了良好的 物物质质基基础础。 。经过西部大开发十年的发展,全省经济社会跃上了一个 新台阶。GDP 从 1999 年的 1592 亿元增加到 2010 年的 10021 亿元, 人均 GDP 跨入 4000 美元大关,支持发展和改善民生的能力显著 增强。采取更加严格的环境保护措施,开展更大规模的生态环境保 护和建设,具备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和物质条件。 二、二、坚持环境优先,确立奋斗目标坚持环境优先,确立奋斗目标 (一)指(一)指导导思想思想 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坚持 “环境优先、环保

28、惠民战略,以削减污染物总量、改善环境质量、提 高管理水平、防范环境风险为着力点,以重点流域、区域环境综合 整治为突破口,充分发挥环境保护引领、支持清洁发展的功能和作 用, “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着力破解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 环境瓶颈,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初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的环保长效机制和统一高效协调的环境管理体制,为推进全面 建设小康社会提供环境保障。 (二)基本原(二)基本原则则 环境优先,统筹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将民生问题摆上更加 突出的战略位置,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环境权益。正确处理环境保护 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关系,在发展中落实保护,在保护中促进 发展。环保惠民,保

29、障安全。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坚持环境保护与发展综合决策,坚持 全过程预防,从源头预防污染和生态破坏。坚持不欠新账,多还旧 账,加快解决历史遗留的环境问题。 创新机制,强化监管。坚持因地制宜,在不同地区和行业实 施有差别的环境政策。落实政府责任,加强部门协作,鼓励全社会 参与环境保护。完善环保法规,健全统一、协调、高效的环境监管 体制。 分类指导,整体推进。全面推进解决全局性、普遍性的环境 问题。集中力量、分类指导,解决重点地区、重点流域、重点行业的 突出问题、难点问题。 科技创新、环境友好。坚持科技创新,破解技术瓶颈,提高 污染防治的科技支撑能力和水平。积极探索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 好型企业的

30、新路子,实现清洁生产,文明生产和环境友好。 (三)(三)规规划目划目标标 妥善处理环保与发展、稳定、民生的关系,兼顾环境效益和经 济效益的内在统一。推动节约发展,清洁发展,绿色发展,可持续 发展,提升环境竞争力,实现“四个确保”。即:确保主要污染物总量 控制目标实现,确保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确保环境安全,确保生态 环境保护上大台阶。 主要控制指标是: ( (1) )总总量控制量控制 到 2015 年,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分别较 2010 年静态削减 7.6%和 7.9%;氨氮、氮氧化物分别较 2010 年静态削减 9.8%和 9.9%。 ( (2) )环环境境质质量量 水环境 10 个设区市 2

31、7 个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全指标考核达 标率达到 90%以上; 107 个县(市、区)及 30 个重点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常规水 质考核指标达标率达到 100%。 汉江出省水质持续稳定达到类标准,丹江出省水质持 续稳定达到类标准; 渭河干流宝鸡段达到类水质标准;西安、咸阳段消灭劣类; 入黄断面化学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达到类标准,氨氮浓度达到 类标准。渭河主要支流入渭断面水质稳定达到类标准; 嘉陵江、无定河、延河水质达到地表水功能区划标准。 环境空气(以现有的评价体系考核) 关中、陕北设区市及杨凌示范区全年二级和优于二级空 气天数达 300 天以上,陕南设区市全年二级和优于二级空气天数 达 32

32、0 天以上。 80%的设区市及杨凌示范区市区空气质量年均浓度达到 国家二级标准。 声环境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交通干线噪声、功能区噪声平均值在“十 一五”末基础上有所降低。 生态和农村环保 受保护国土面积较 2010 年有所增加,推进秦岭国家级生 态功能区保护建设;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规范化建设比例达到 50%以上; 推进农村清洁家园、清洁田园、清洁水源建设。建成 4000 个农村环保综合整治示范村,受益人口达 600 万人。 核与辐射安全 确保全省核与辐射环境质量状况良好,防止重大核与辐射污 染事故发生。 ( (3) )污污染防治染防治 全省城镇污水处理率平均达到 75%以上,设市城市污水处 理

33、率达到 85%,县城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 80%,30 个重点城镇污 水处理率达到 50%以上。其中,西安市城区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 90%以上;污水处理厂排水水质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 标准(GB18918-2002)表一一级 A 标准;污水处理厂负荷率达 80%以 上,污泥处理处置率达 50%以上(稳定化处置后填埋)。其中,西安 城市污泥处理处置率达 80%以上。 关中、陕北设区市再生水利用率达 20%以上,县(市、区) 达 10%以上;陕南设区市达 10%以上。 全面建成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设施,确保危险废 物和医疗废物基本实现安全处置; 107 个县(市、区)和 30 个重点镇

34、均建成生活垃圾无害化处 理设施;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 60%以上,安全处置率 达到 90%以上; ( (4) )环环境境监监管能力建管能力建设设 省、市、县三级环境监察机构全部达到标准化建设要求; 省、市、重点县环境监测机构全部达到标准化建设要求; 省、市两级辐射监察、监测机构,宣教管理机构及信息管理 机构全部达到标准化建设要求; 建立重点镇和工业园区环境监察机构;建立健全省、市、县 三级环境应急管理机构;建立健全设区市及试点县固废管理机构; 完善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网络、污染源在线监控网络及应急 响应网络。 专栏 5:陕西省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主要规划对象明细 序号规划对象名称 1

35、 10个设区市27个集 中式饮用水源地 西安:黑河水源地、灞河、沣河、渭滨自来水厂 宝鸡:冯家山水库、嘉清水源地 咸阳:咸阳市15号水厂 铜川:柳湾水源地、桃曲坡水源地、柳湾井水源地、 西河水源地 渭南:沋河水库、东厂水源地、西厂水源地 延安:王瑶水库 榆林:红石峡水库、榆阳泉、普惠泉 汉中:一水厂、二水厂 安康:马岭坡水源地 商洛:城东水源地、城西水源地 2 渭河干流国控断面潼关吊桥、耿镇桥、天江人渡、卧龙寺桥、咸阳铁桥 3 渭河主要支流 金陵河、灞河、黑河、沣河、皂河、涝河、临河、沋河、 漆水河、北洛河、泾河 4 设市城市十个设区市、杨凌示范区及三个县级市 5 重点县级环境监测 站 扶风、

36、陇县、千阳、麟游、太白、彬县、旬邑、泾阳、 永寿、长武、淳化、武功、白水、安塞、延长、洛川、 延川、甘泉、米脂、佳县、吴堡、清涧、子洲、横山、 镇巴、宁强、留坝、佛坪、白河、旬阳、丹凤、商南、 山阳、镇安、柞水 6 固废管理机构建设 试点县 雁塔、渭城、渭滨、眉县、耀州、潼关、略阳、勉县、 宁强、汉阴、旬阳、商州、商南、宝塔、延川、志丹、 洛川、吴起、神木、靖边 7 30个重点示范镇 西安:蓝田县汤峪镇、户县草堂镇、周至县哑柏镇、 长安区滦镇街办、阎良区关山镇、临潼区零口街办 宝鸡:扶风县法门镇、岐山县蔡家坡镇、眉县汤峪镇、 凤翔县柳林镇 咸阳:长武县亭口镇、兴平市西吴镇、礼泉县烟霞镇、 彬县

37、新民镇 渭南:富平县庄里镇、华县瓜坡镇、韩城市龙门镇、 蒲城县孙镇 铜川:王益区黄堡镇 延安:子长县杨家园则镇、黄陵县店头镇、延川县永 坪镇、宝塔区河庄坪镇、洛川县交口河镇 榆林:神木县锦界镇、靖边县东坑镇 汉中:城固县崔家山镇 安康:汉滨区恒口镇 商洛:商州区沙河子镇 杨凌示范区:杨陵区五泉镇 三、三、推进主要污染物减排,促进经济发展转型推进主要污染物减排,促进经济发展转型 深入推进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主要污染 物减排,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一)突出(一)突出环环境境优优先先战战略,促略,促进发进发展方式展方式转变转变 坚坚持全持全过过程控制,推程控制,推动动清清洁洁生

38、生产产、循、循环发环发展、展、绿绿色色发发展。展。全面 推行清洁生产,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实现由末端治 理向污染预防和生产全过程控制的转变。做好清洁生产示范推广 和强制性审核及评估验收工作,通过全过程控制减少污染排放。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构建区域、园区、企业,大、中、小不同层次的 循环经济体系,形成互利共生关系。积极创建生态工业园区,对 新建工业园区用生态经济理念进行项目设计、建设和运营,推动现 有工业园区的生态化改造,使园区成为绿色明珠。 强强化化结结构减排,努力减少构减排,努力减少污污染物排放新增量。染物排放新增量。继续淘汰落后产 能,关闭除利用煤矸石的循环硫化床锅炉外的所有

39、10 万千瓦以下 小火电机组、水泥机立窑、落后石灰窑和不符合产业政策的小皂 素、小氮肥企业。提高并严格执行造纸、纺织印染、化工、冶金、建 材、有色、农副产品加工、黄姜皂素等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标准、污 染物排放标准,倒逼重点行业提升产业技术水平,减少污染物新增 量。建立退出企业补偿机制,淘汰治理无望的污染企业,大幅降低 污染负荷。 突出科技减排,提升突出科技减排,提升环环保科技保科技对污对污染控制的染控制的贡贡献率。献率。围绕区域 突出环境问题,实施关键技术和设备研发集成;围绕重点行业污染 治理,推广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污染预防和过程控制等先进 成熟技术;围绕区域资源环境优势,优先研发集成推广

40、高效绿色适 用技术,推动生产绿色产品;围绕环保管理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努 力在环保标准体系建设、环境政策与法规研究等领域开展环境综 合管理技术研究。有序开展臭氧、细颗粒物(PM2.5)等污染物监测, 并参与空气环境质量评价。开展有机污染物等复合污染问题研究, 建立光化学烟雾污染预警系统。适时启动城市光污染、热污染等新 型环境污染防治工作。通过抓环保科技创新和技术集成,推动污 染治理和转型升级。 完善管理减排,建立完善管理减排,建立长长效机制。效机制。建立和完善先进的监测预警、 执法监督和环境管理支撑三大体系。提高环境准入门槛,强化“规 划环评”、 “区域限批”、 “行业限批”政策措施和“等量淘汰

41、(置换)”或 “减量淘汰(置换)”制度。完善资源开发和生态环境补偿机制,积极 探索环境有偿使用制度改革。完善渭河上下游污染补偿办法,将试 点范围由市推广到县(市、区),将氨氮纳入试点因子。扩大二氧化 硫排污权交易试点范围,逐步将氮氧化物、二氧化碳纳入其中。探 索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场,运用市场手段推进环境保护。制定和完善 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税费政策和金融政策,引导企业自觉加大污染 治理力度,用经济杠杆优化产业结构,推动污染减排。将“保运行” 作为管理减排的重点来抓。狠抓已建成的城镇污水处理厂、火电厂 脱硫和企业治污设施的日常有效运行。狠抓污染源在线监控设施 正常稳定运行和国控、省控污染源的人工监督性

42、监测。要以设区市 为单位,组织城镇污水处理厂、电厂等重点污染源向社会公告污染 物排放情况,污染治理设施的投运率、处理率、运行率,接受社会 监督。 (二)以化学需氧量和氨氮(二)以化学需氧量和氨氮为为重点,削减水重点,削减水污污染物排放量染物排放量 深化工深化工业业水水污污染物减排。染物减排。对符合产业政策的典型涉水工业行 业,如化工、饮料制造、造纸、食品制造、农副食品加工、黄姜皂素 等,开展清洁生产工艺改造、污水处理技术提升、排放标准及技术 政策制定等全过程污染控制,实现节水减排,提升行业污染防治水 平。重视工业园区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建设和运营管理,通过先进水 污染治理技术的应用,提升园区污染治

43、理水平。化工、饮料制造、 造纸、食品制造、农副食品加工、黄姜皂素等工业行业的主要水污 染物排放总量削减比例不低于 10。 全力提升城全力提升城镇污镇污水水处处理水平。理水平。加大转移支付和生态补偿力度, 全力推进汉丹江流域县城污水处理厂建设和运行。全面启动并完 成 30 个重点镇污水处理厂建设和运行。加快关中、陕北现有污水 处理厂扩能改造与管网建设,完善除磷脱氮工艺。统筹考虑供水、 用水、节水与再生水利用,提高污水再生利用率。大力推动污泥无 害化处理和污水再生利用。改进运营管理机制,完善和落实污水处 理收费、付费政策,加强运营监管,提高污水处理厂的处理效率和 运行效率,充分发挥减排效益。 推推

44、动动畜禽养殖和集中式屠宰畜禽养殖和集中式屠宰污污染减排。染减排。调整优化养殖场布局, 合理确定养殖规模。大力推广生态环保养殖模式、养殖场沼气和生 物发酵零排放养殖技术,实现畜禽养殖废弃物无害化和资源化。全 面推进畜禽养殖业和集中式屠宰业污染治理,全省规模化养殖、养 殖小区和集中式屠宰厂都要建设配套的污染防治与畜禽粪便综合 利用工程,并保证污染物削减率不低于 70%。 ( (三三) )以以二二氧氧化化硫硫和和氮氮氧氧化化物物为为重重点点, ,削削减减大大气气污污染染物物排排放放量量 继续继续推推进进火火电电行行业污业污染减排。染减排。新建燃煤机组全部配套建设脱 硫脱硝设施,脱硫效率达 95以上,

45、脱硝效率达 80以上。取消现 有规模以上火电机组烟气脱硫设施烟气旁路,抓好脱硫设施的达 标稳定运行,综合脱硫效率要达到 90%。根据实际情况,对现役机 组采用低氮燃烧技术改造或建设烟气脱硝设施,确保氮氧化物排 放达标。 加快非加快非电电行行业污业污染减排。染减排。推进煤炭洗选加工水平,促进传统能 源清洁高效利用。促进发展非化石能源,逐步降低煤炭在一次能源 消费中的比例。全力推进气化陕西工程,发展热电联产和集中供热 工程,并同步建设脱硫、脱硝设施。石油炼化设备、有色冶炼设备、 炼焦炉等安装烟气脱硫设施。钢铁行业建设烧结机烟气脱硫脱硝 设施,水泥行业新型干法窑开展降氮脱硝建设。35 蒸吨以上的现

46、有燃煤锅炉实施烟气脱硫,新建 35 蒸吨以上燃煤锅炉同步建设脱 硫脱硝设施。循环流化床锅炉脱硫设施安装在线监控设备,提高综 合脱硫效率。 高度重高度重视视机机动车污动车污染控制。染控制。规范在用机动车环保年检工作,实 施机动车环保定期检验和标志管理。严格执行老旧机动车强制淘 汰制度,全面推广“黄绿标”制度,加速淘汰“黄标车”。严格实施国 家第阶段机动车排放标准,全面提升车用燃油品质,鼓励使用甲 醇汽油等新型清洁燃料。优化城市交通,大力推进绿色交通体系建 设,倡导绿色出行,降低机动车污染物排放。 四、改善环境质量,推进环保惠民 坚持以人为本,环保惠民。重点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 问题,切实改

47、善环境质量。 ( (一一) )继继续续推推进进重重点点流流域域综综合合治治理理, ,促促进进水水环环境境质质量量持持续续好好转转 优优先保先保护饮护饮用水源地水用水源地水质质。 。把保障人民群众的饮水安全作为 水环境保护的头等大事,采取最严格的措施保护饮用水源。完成城 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定工作,禁止一、二级水源保护区内 一切排污行为和对水源地有影响的旅游、畜禽、水产养殖等活动。 制定并实施超标和环境风险大的饮用水水源地综合整治方案,确 保水源地水质达标。开展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全指标监测分 析,提高饮用水源监测能力。健全饮用水水源环境评估、水质监测 信息定期发布等制度。加强饮用水水源

48、地环境风险防范和应急预 警,督促建设城市备用水源地。 提升渭河流域水提升渭河流域水污污染染综综合治理水平。合治理水平。深入实施渭河流域重点 治理规划,实施“源头控制、岸上治理、河道修复”综合治理工程, 控制排污总量,削减排放强度,切实改善水体质量,让渭河休养生 息,打造生态渭河。到“十二五”末,渭河出省断面水质以化学需氧 量、高锰酸盐指数浓度计达到 IV 类标准,氨氮浓度达到类标准 要求。按照“一河一策”思路,重点抓好典型支流的综合治理,争取 两年内所有入渭支流水质基本达到水环境功能区的要求,使渭河 成为关中城市群的“城中河”。加快实施渭河流域重点治理规划、 陕西省渭河流域综合治理五年规划(2008-2012 年)、 陕西省渭河 全线治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