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原文注释翻译PPT课件_第1页
《孟子》原文注释翻译PPT课件_第2页
《孟子》原文注释翻译PPT课件_第3页
《孟子》原文注释翻译PPT课件_第4页
《孟子》原文注释翻译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第一课:求仁自可得,恻 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故曰:“求则得之,舍则失之。” 注释: 恻: c 恻 隐之心:同情心 铄:shu 强加,熏染,.,2,译文:孟子说:“同情心就是仁;羞耻心就是义;恭敬心就是礼;是非心就是智。(可见)仁、义、礼、智不是由外界强加给我的,是我本来就具有的,只是不去思考这些罢了。所以说,探求就能得到它们,放弃就会失掉它们。” 链接: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3,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名轲,字子舆(y) 。战国时期邹国人,鲁国庆父后裔。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战国

2、时期儒家代表人物。著有孟子一书。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孟子一书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再传弟子共同编写而成,记录了孟子的语言、政治观点(仁政、王霸之辨、民本、格君心之非,民贵君轻)和政治行动,属儒家经典著作。其学说出发点为性善论,提出“仁政”、“王道”,主张德治。 孟子有七篇十四卷传世:梁惠王上、下;公孙丑上、下;滕文公上、下;离娄上、下;万章上、下;告子上、下;尽心上、下。,.,4,告子曰:“人性之无分于善不善也,犹水之无分于东西也。” 孟子曰:“水信无分于东西,无分于上下乎?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

3、,水无有不下。今夫水,搏而跃之,可使过颡 ;激而行之,可使在山。是岂水之性哉?其势则然也。” 注释: 信:确实 搏:拍打 颡:sng 额头,.,5,译文:告子说:“人性本来就不分善与不善,就像水流本来不分向东向西一样。” 孟子说:“水流确实是本来不分向东向西的,难道也不分向上向下吗?人性的善,就好比水朝下流一样。人性没有不善的,水没有不向下流的。水,拍打一下叫它飞溅起来,也能使它高过人的额头;阻挡住它叫它倒流,可以使它流到山上。这难道是水的本性吗?是形势导致这样的。,.,6,第二课:良知、良能,孟子曰:“人之所不学 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孩提之童无不爱其亲者,及其长也无不知

4、敬其兄也。亲亲,仁也;敬长,义也;无他,达之天下也。” 注释:亲:父母。 及:等到。 长:长大。 亲:爱。 长:兄长。 达:通达。,.,7,译文: 孟子说:“人不经学习就能做的,那是良能;不经思考就能知道的,那是良知。孩童没有不知道爱自己父母的;等到长大了没有不知道要敬重自己兄长的。爱父母就是仁,敬兄长就是义,这没有别的原因,只因为(仁和义)是通行于天下的。”,.,8,思则得之,公都子问曰:“钧是人也,或为大人,或为小人,何也?”孟子曰:“从其大体,为大人。从其小体,为小人。”曰:“钧是人也,或从其大体,或从其小体,何也?”曰:“耳目之官,不思而蔽于物,物交物,则引之而已矣。心之官则思,思则得

5、之,不思则不得也。此天之所与我者,先立乎其大者 ,则其小者不能夺也。此为大人而已矣。 注释: 钧:钧通均 同样。 从:随 蔽:蒙蔽。 此:这 与 :赋予 大者:主要,.,9,译文:公都子问道:“同样是人,有的成为君子,有的成为小人,为什么?” 孟子说:“顺从大体的人成为君子,顺从小体的人成为小人。” 公都子说: “同样是人,有的顺从大体,有的顺从小体,为什么?” 孟子说: “耳朵、眼睛的官能是不会思考的,所以容易被外物蒙蔽,它们与外在事物相接触时即被诱惑。心的官能是思考,思考便有所得,不思考便无所得。这是上天赋予我们的,先确立主要的东西,次要的东西就无法与它争夺了。之所以成为君子仅此而已。”,

6、.,10,第三课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故天将降大任 于是人也,必先苦 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 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注释: 降大任:使其担任大事。 于:给 是:这 苦:使受苦 空乏:使穷困缺乏 拂:拂逆不顺 曾通增,.,11,译文:所以,上天要把重大的责任给这个人,一定要先使他的心志困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的体肤饿瘦,使他身受贫困之苦,所行不顺, 做事时拂逆扰乱他的所作所为. 以此使他的内心警觉,使他的性格坚定,增加他所缺少的才能.,.,12,穷达不失志,尊德乐义,则可以嚣嚣矣。故士穷不失义,达不离道。穷不失义,故士得己焉;达不离道,故民不失望焉。古之人

7、,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注释: 嚣嚣:悠然自得的样子。达:显达。 得己:已得,自得。 泽:福泽,恩泽。 见:通现,.,13,译文:崇尚德,爱好义,就能悠然自得无所求。所以士人穷困时不失掉义,得志时不背离道。穷困时不失掉义,所以士人能保持自己的操守;得志时不背离道,所以不会使百姓失望。古代的人,得志时,施给人民恩泽;不得志时,修养品德立身在世。穷困时,独自保持自己的善性,得志时还要使天下的人保持善性。,.,14,第四课,我亦欲正人心,息邪说,距诐行,放淫辞,以承三圣者。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 。 译文: 距:通拒 反对。 诐行:b 偏颇的行为。 放淫辞:

8、驳斥荒诞的言论。 三圣:大禹 周公 孔子。,.,15,译文:我也要端正人心,消灭邪说,反对偏颇的行为,驳斥荒诞的言论,以继承(大禹、周公、孔子)三位圣人的事业,这难道是喜好辩论的吗?我是不得已才这么做的。,.,16,四过不足为,从流下而忘反谓之流,从流上而忘反谓之连,从兽无厌谓之荒,乐酒无厌谓之亡。先王无流连之乐、荒亡之行。 注释: 反:通返 返回。从:顺从。 从兽:沉迷打猎。 厌:满足。 酒:喝酒。,.,17,译文:顺流而下地玩乐而忘了返回叫做流;逆流而上地玩乐忘了返回叫做连;沉迷于打猎不知疲倦叫做荒;不知节制地喝酒叫做亡。先王既无流连之乐,也无 荒亡之行。,.,18,第五课 风过草必偃,上

9、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君子之德,风也;小人之德,草也。草尚之风,必偃。 注释: 好:ho 爱好。 甚:更加。 尚:通“上” 。 偃:伏倒,.,19,译文:在上位的人爱好什么,下面的人 就更加爱好什么。君子的德行好比是风,百姓的德行好比是草,风吹过草的上面,草一定会顺风倒伏。,.,20,仁者能正君,惟大人为能格君心之非。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一正君而国定矣。 注释: 大人:极有品德的人。 格: 纠正。 非:错误。 一:一旦。,.,21,译文:只有极有德行的人才能纠正君主思想上的错误,君主仁德,没有人不仁德;君主行义,没有人不义;君主端正,没有人不端正。一旦君主自身端正了,国

10、家也就安定了。,.,22,第六课 祸福源于己,今国家闲暇,及是时,般乐怠敖, 是自求祸也。祸福无不自己求之者。诗云:“永言配命,自求多福。”太甲曰:“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此之谓也。 注释: 般(pn):大也。 敖:通遨 出游。 永:长。 违:躲避。 活:逃走。,.,23,译文:如今国家太平安乐,在这样的时候,如果只顾享乐,游玩不止,这等于为自己寻求祸害。灾难和祸害都是自己招来的。诗经说:“永远配合天命而行,自然求得多福。”太甲说:“天降祸灾还可以躲避,自己作孽就没了活路。”说的就是这个道理。,.,24,爱心人人有,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

11、,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 。 注释: 不忍人之心:仁心 行:施行。 运之掌上:极其容易。,.,25,译文:每个人都有仁爱之心。先王有仁爱之心,这才有仁爱百姓的政治。用仁爱之心,施行仁爱的政治,那么治理天下就会像在手掌中转动它那么容易。,.,26,第七课 智者避危墙,是故知命者不立乎岩墙之下。尽其道而死者,正命也;桎梏死者,非正命也。 注释: 是故:因此。 岩墙:马上要倾毁的墙。 桎(zh)梏(g):拘禁犯人 的刑具。,.,27,译文:因此懂得命运的人不会站在马上就要倾毁的墙下,尽力行道而死的,是正常的命运;犯罪受刑而死的,不是正常而死的。,.,28,自毁人毁之,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

12、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太甲曰: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此之谓也。 注释: 自侮:自取侮辱。 自伐:自找讨伐。,.,29,译文:一个人一定是先有自取侮辱的行为,然后别人才会侮辱他;一个家一定是先有自取毁灭的因素,之后别人才毁灭它;一个国家一定是先有自取讨伐的原因,之后别人才会讨伐它。太甲说:上天降灾,还可以躲避,自己作孽,逃也逃不掉。说的就是这个意思。”,.,30,第八课 秽人人恶之,孟子曰:“西子蒙不洁,则人皆掩鼻而过之。虽有恶人,齐戒沐浴,则可以祀上帝。” 注释: 西子:西施。 恶人:貌丑之人。 齐:通 斋 祀:祭祀。,.,31,译文:孟子说:“西施如果弄得满

13、身污秽,那么,人们经过她身边的时候都会捂着鼻子。即使有的人面目丑陋,只要真心斋戒沐浴,那么他也可以祭祀上天。”,.,32,爱人人爱之,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注释:恒:常。,.,33,译文:君子之所以不同于一般人,是因为他的居心不同。君子把仁保存在心里,把礼保存在心里。仁爱的人爱别人,有礼的人尊敬别人。爱别人的人,人们总是爱他;尊敬别人的人,别人就一直尊敬他。,.,34,第九课 君子能改过,且古之君子,过则改之;今之君子,过则顺之。古之君子,其过也, 如日月之食,民皆见之;及其更也,民皆仰之。今之君子,岂

14、徒顺之, 又从为之辞。 注释: 君子:指在高位者。 过:错误。 更:改正。,.,35,译文:古代的君子,有了过错就改正过来;现在的君子,犯了过错就将错就错。古代的君子,他的过错就像日食月食一样,人民都能看到;等他改正过来,百姓都仰望着他。现在的君子,不只是得过且过,而且还为自己的错误寻找借口。,.,36,知错近于勇,他日,见于王曰:“王之为都者,臣知五人焉。知其罪者,惟孔距心。”为王诵之。王曰:“此则寡人之罪也。” 注释: 为都:治理都邑。 诵:复述。,.,37,译文 另一天,孟子去朝见齐王,说:“大王您治理都邑的长官我认识五位,能够认识自己罪责的,只有孔距心一人。”他为齐王复述了一篇和孔距心

15、谈话的内容。齐王说:“这也是我的罪过啊。”,.,38,第十课 非义宜速已,戴盈之曰:“什一,去关市之征,今兹未能。请轻之,以待来年,然后已 ,何如?”孟子曰:“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曰: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 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 注释什一:古代十分去一的税法。去:废除。 已:停止。 日:每天。攘(rng)偷。 或:有人。 是:这。 损:减少。,.,39,译文:戴盈之说:“恢复十分之一的税法,废除关市的征税,今年还实行不了,请让我减轻一些,等到明年的时候再废止(当前的征税方式),怎么样啊?”孟子说:“如果有个人每天都偷邻居家的鸡,有人对他说:

16、这不是君子的行为。他则说:请让我先减少偷的数量,每月只偷一只,等到明年,再停止吧。-假如知道这种做法是不合乎道义的,就应该赶快停止,为什么还要等到明年呢?”,.,40,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41,孟子回答道:“大王喜欢打仗,请让我拿打仗作比喻。咚咚地擂起战鼓,刀刃剑锋相碰,(就有士兵)丢盔弃甲,拖着兵器逃跑。有的逃了一百步停下来,有的逃了五十步住了脚。(如果)凭着自己只逃了五十步就嘲笑那些逃了一百步的人,那怎么样?” 惠王说:“不可以,只不过后面的逃不到

17、一百步罢了,这同样是逃跑呀?”,.,42,第十一课 此谓大丈夫,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注释: 淫:使迷乱。 移:使改变。 屈:使 屈服。 谓:称做。,.,43,译文:富贵不能使他迷乱,贫贱不能使他改变,威武不能使他屈服,这样的人就可以称之为大丈夫。,.,44,取义宁舍生,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注释: 欲:想要。 得兼:同时得到。,.,45,鱼是我想的得到的,熊掌也是我想得到的,(如果)这两者不能够同时得到,那么(我)就舍弃鱼而选择熊掌。生命是我所想保有的,道义也

18、是我想要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够同时得到的话,那么就舍弃生命而选择道义。,.,46,第十二课 矢志不可移,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注释: 居天下之广居:比喻以仁居心。 立天下之正位:比喻以礼立身。 行天下之大道:比喻以义行事。,.,47,译文: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里,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上,走在天下最光明的大道(义)上。能够实现理想时,便与老百姓一同前进;不能实现理想时,便独自坚守自己的原则。,.,48,仁义不可弃,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旷安宅而弗居,舍正路而不由,哀哉! 注释: 安宅:可安居的住宅。 旷:空,此处

19、指闲置不用。 弗:不。 由:经由。 正路:正大的道路,指义。,.,49,译文:仁,是人们最安适的住所,义是人们最正大的道路。空着安适的住所不住,舍弃最正确的道路不走,可悲啊,.,50,第十三课 志为气之帅,告子曰:“不得于言,勿求于心;不得于心,勿求于气。”不得于心,勿求于气,可;不得于言,勿求于心,不可。夫志、气之帅也;气,体之充 也。夫志至焉,气次焉。故曰:“持其志,无暴其气。” 注释: 心:思想。 气:意气。 夫f 至:到。 暴:乱。,.,51,译文:告子说:“假如不能在言语上取得胜利,就不要求助于思想;假如不能在思想上取得胜利,就不要求助于意气。”不能在思想上得到胜利,就不要求助于意气

20、,可以;不能在言语上取得胜利,就不去求助于思想,不可以。因为意志是意气感情的统帅,意气感情充贯人体,意志到哪里,意气感情也就在哪里表现出来。所以说:“坚定自己的意志,不要滥用自己的意气感情”,.,52,气融义与道,“敢问何谓浩然之气?”曰:“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 注释: 浩然:盛大充盈的样子。 直:正道。 馁:空虚无力。 慊:满足。,.,53,译文:公孙丑问:“请问什么是浩然之气?”孟子说:“这就难以说得明白了,浩然之气的特点是:最伟大,最刚强,用正义去培养它,一点不加伤

21、害,就会充满上下四方,无所不在。那种气,必须和义与道配合;缺乏它,就没有力量了。浩然之气是由正义的积累而产生的,不是由一次突然的正义行为所取得的。自己的行为有愧于心,那气就空虚无力了。”,.,54,第十四课 登岱小天下,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太山而小天下,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观水有术,必观其澜。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焉。流水之为物也,不盈科不行;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达。 注释: 小:以为小。 太山:既泰山。澜:水中大波。 容光:可以容受光线的小缝隙。 科:坎,洼坑。 成章:纹理成就斐然可观。 达:通达。,.,55,译文:孔子登上了东山后看鲁国,就觉得鲁国变小了,登上了泰山看天

22、下,就觉得天下变小了,观看过大海波澜壮阔的人,就觉得其他的水难以称得上是水了,在圣人门下接受启迪的人,就觉得其他的议论不足观了。观赏水有一定的方法,一定要观赏它的壮阔波澜。日月都有光,细小的缝隙必定都照到。流水这东西的特性,不流满洼坑就不再向前流;君子有志于道,不到文理成就斐然可观的境界就不可能通达。”,.,56,一暴十寒,孟子曰:“无或乎王之不智也。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p)之,十日寒之,未能生者也。吾见亦罕矣,吾退而寒之者至矣,吾如有萌焉,何哉?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则不得也。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

23、,思援弓缴(zhu)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57,译文:孟子说:“不要诧异大王的不明智。即使有一种天下最容易生长的植物,晒它一天,又冻它十天,没有能够生长的。我和大王相见的时候本来就很少。我退出去后,那些对大王谄媚迷惑的人来到大王的周为了,我如果使他有一点善端萌生出来,有能怎样呢?比如下棋这种技能,是微不足道的技艺; 如果不专心致志地学习,也是学不会的。弈秋是全国最擅长弈棋的人,让弈秋同时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话;另一个虽然也在听,但心里面却老是觉得有天鹅要飞来,一心想着如何张弓搭箭去射击它。这个人虽然与专心致志的那个人一起学习,却比

24、不上那个人。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那个人吗?回答很明确:当然不是。”,.,58,第十五课 介然用之而成路,孟子谓高子(1)曰:“山径之蹊(2)间,介然(3)用之而成路;为间(4)不用,则茅塞之矣。今茅塞子之心矣。” 注释:(1)高子:齐国人,孟子的学生。 (2)径:山路。溪(x):人行处。山径之蹊泛指很窄的山间小路。 (3)介然:本指意志专一而不旁骛,这里是经常不断的意思。 (4)为间(jin):即“有间”,短时,为时不久。,.,59,译文:孟子对高子说:“山上的小道,经常行走就成为路;隔一段时间不行走,就会生出茅草堵塞道路了。现在茅草堵塞了你的心。”,.,60,乐取于人以为善,孟子曰:“子路,人

25、告之以有过,则喜。禹闻善言,则拜。大舜有大焉:善与人同,舍己从人,乐取于人以为善;自耕稼、陶、渔以至为帝,无非取于人者。取诸人以为善,是与人为善者也。故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61,译文:孟子说:“子路,别人指出他的过错,他就高兴。禹,听到善言,就拜谢。伟大的舜又超过了他们,好品德愿和别人共有,抛弃缺点,学人长处,乐于吸取别人的优点来修养自己的品德。舜从当农夫、陶工、渔夫,直到成为天子,没有哪一点长处不是从别人那里学来的。吸取众人的长处来修养自己的品德,这又有助于别人培养品德。所以,君子没有比帮助别人培养好品德更好的了。”,.,62,第十六课 君子有三乐,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 。父

26、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注释: 王(wng)天下:称王。 不与(y)存焉:不包括在内。 故: 事故,指灾患病丧。 怍:(zu,):惭愧。,.,63,译文:孟子说:“君子有三种乐趣,称王天下不在其中。父母健在, 兄弟没有灾难,这是第一乐;上无愧于天,下无愧于人,是第二乐;得到天下优秀的人才而教导,这是第三种快乐。,.,64,教人要大度,孟子曰:中也养不中,才也养不才:故人乐有贤父兄也。如中也弃不中,才也弃不才;则贤不肖之相去,其间不能以寸 。 注释: 中:具有中正之道的人,品质好的人。 养:教导培养。 不肖:不贤。 不能以寸:不能用

27、寸来衡量,形容差别很大。,.,65,译文:孟子说:“品德好的人教育品德不好的人,有才能的人教育那些没有才能的人,所以人们都喜欢有贤良的父兄。如果品质好的人鄙弃品质不好的人,有才能的人鄙弃没有才能的人,那么好与不好的人之间的距离就不能用寸来计量了。”,.,66,第十七课 君子之所以教者五,孟子曰:“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有如时雨化之者,有成德者, 有达财者,有答问者,有私淑艾者。此五者,君子之所以教也。” 注释: 时雨 :及时之雨。 达:通达。 财:通“材”。 淑:拾取。 艾(yi):同“刈”,取。,.,67,译文:孟子说:“君子用以教育人的方式有五种:有像及时雨一样滋润化 育的;有成全品德的;有培

28、养才能的;有解答疑问的;有以学识风范感化他人以让他人学习的。这五种,就是君子教育人的 方式。”,.,68,善能服天下,以善服人者,未有能服人者也;以善养人,然后能服天下。 注释: 服:使心服。 养:教育感化。,.,69,译文:单凭善就想使人心服,是不能使人心服的;用善来教育感化人,然后才能使天下人心服。,.,70,第十八课:人当有五论,人之有道也,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圣人有忧之,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注释: 道:存在规则。 逸居:居住得安逸。 有:通“又” 人伦:人际间的关系准则。,.,71,译文:人有自身的生存规则,吃得饱、穿

29、得暖、住的安逸,如果没有受到教育,则接近于禽兽了。圣人对此感到忧虑,让契担任司徒之官,用人伦之道教化人民父子之间有骨肉之亲,君臣之间有礼法之义,夫妇之间有主从之别,长幼之间有尊卑之序,朋友之间有诚信之德。,.,72,申之以孝悌,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注释:谨:严,重视。 庠(xing)序:古代学校的名称。 申:反复叮咛。 颁白:头发花白。 负:以背背物。 戴 :以头顶物。,.,73,译文:恭谨地进行学校教育,反复用孝悌的道理来开导他们,老人就不会背负、头顶东西在路上行走了,老年人能穿上保暖的衣服,吃上可口的饭菜,百姓不再饥饿不再受冻,如果这样还不能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