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联考试卷A卷_第1页
内蒙古自治区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联考试卷A卷_第2页
内蒙古自治区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联考试卷A卷_第3页
内蒙古自治区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联考试卷A卷_第4页
内蒙古自治区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联考试卷A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内蒙古自治区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联考试卷A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 (共2题;共4分)1. (2分)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 豪取七连胜,华裔新秀林书豪成了无数球迷心中新的王者。他还能“火”多久,没有人知道答案,但请相信,以林书豪的智商,加上他近乎苛刻的“自律”,他绝不会只是昙花一现。B . 作为一名领导干部,他不但认真学习了“两会”的文件,而且鞭辟入里地领会了“两会”精神,并决心以更加积极的态度投身到经济改革浪潮中去。C . 不少贫困地区尽管已经脱贫,但仍旧不愿意“摘帽子”,这与“炫贫”背后的逻辑如出一辙:把扶贫政策当成了牟利的载体,把扶贫资金当

2、成了“唐僧肉”。D . 雍正皇帝在历代满族皇帝中精明强干、伶牙俐齿,可谓首屈一指 , 然而对汉人的精明也退避三舍。2. (2分) (2018高二上安徽月考) 下列语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由于古文观止具有特色,自问世以后近三百年来,广为传布,经久不衰,今天仍不失为一部有价值的选本。B . 提供资金支持,改良贫困地区的社会文化生态,不仅有助于打破贫困地区代际固化的僵局,更有助于物质脱贫。C . 今天,全国各大报社的几十位记者来到国家图书馆,聆听讲座,度过了一个很有意义的“世界阅览日”。D . 雄安新区三县重拳出击,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一批违法企业负责人受到査封整顿、刑事拘留等惩罚。二

3、、 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51分)3. (11分) (2016高三上宁波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如果说,五四运动时期,以陈独秀为代表的新兴反传统力量,在与保守主义者的交锋中以大获全胜告终的话,那么在21世纪的今天,新兴的思潮则对传统文化有了更多的亲和态度。20世纪是中国传统文化消逝最快的一个世纪。以五四时期“打倒孔家店”为先声,作为中华文明表征的儒教文明,在整整一个世纪内受到了持久的打击。1966年展开的“破四旧”活动,将这种打击发挥到了极致。及至上世纪80年代,中国与西方的巨大现实反差,刺激了当时的知识分子群体,“西学东渐”渐成风流。在此一时期的知识分子眼中,中国之所以落后,很大

4、程度上肇因于顽固的“传统”。以儒家为代表的传统文化仍旧继续了其受批判的命运。变化发生在90年代初。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思想淡出,学术突显”,“国学热”适时产生。文化部中国文化研究所研究员刘军宁,是较早提出“儒家传统未必是中国现代化的根本障碍”的主张的人。在对日本、韩国、新加坡等他所称的“儒教自由主义社会”进行考察之后,刘军宁得出儒教可以和自由主义成功对话的结论。在他看来,破坏传统未必意味着现代化的必然实现,相反却可能导致价值体系的解体和文化认同的失落,从而损害到现代化秩序建构过程本身。进入21世纪之后,主动向传统思想伸出橄榄枝者更是络绎不绝。时常参与政策制定的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杜钢建,最近

5、提出了“儒家宪政主义”“仁义礼智信的宪政主义”的概念。而著名学者甘阳,最近也提倡文化“复古”,他认为,成功的改革必然顾及到历史文化的延续性。国家环保局环境经济政策研究中心政策室主任杨鹏,在“老子与自由主义及执政学”的研究上颇有建树,老子的理念在其参与制定环保政策时也时常发挥作用。但当与记者谈到儒学时,杨鹏却表现出一种排斥的态度,对他的朋友“新儒家”陈明和蒋庆倡导的“政治儒学”观点,他也表现出不以为然。从对传统进行重新审视的角度出发,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给中国的未来开出了不同“药方”。中国科学院国情研究中心研究员康晓光提出“文化民族主义”理论,希望能够发动一场遍及全球的中华文化复兴运动。这一运动

6、的核心目标是,把儒学重塑为与现代社会生活相适应的、遍及全球的现代宗教。刘军宁则对“五四”进行再思考,并认为当时的人们对传统存在错误认知。“他们认为可以离开传统,把传统变成一块白板,然后重新写东西。实际上这是不可能的。”他主张,中国传统虽有许多有价值的东西,但无法独立开发出一套适应现代社会的政治制度来,因此与外来文化的接轨与融合是必要的。他认为,“传统作为一种文化因素,其内容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它会不断获得新的内容。”对中国传统文化是与非的争论仍在,并且其观点的多样繁复甚至并不比近一个世纪前少,所不同的是,中国思想界有越来越多的人,从一种激烈的反传统情绪中走了出来。(1) 下列对

7、“儒家文化”在中国不同历史时期的地位及作用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 从“五四”运动开始,直至20世纪八十年代,儒家文化遭受了持久性的打击。B . 直到“五四”运动以前,儒家文化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是中华文明的表征。C . 进入21世纪,以儒家为代表的传统文化日益受重视,甚至在环保政策的制定中也时常发挥作用。D . 通过对传统进行重新审视,很多人认为儒家文化将在中国的未来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2) 下列不属于对“新兴思潮对传统文化表现出越来越多的亲和态度”进行阐述的一项是( )A . 儒教可以和自由主义成功对话,破坏传统可能最终损害到现代化秩序建构过程本身。B . 提倡文化“复古”,认为

8、成功的改革必然要顾及到历史文化的延续性。C . 对中国传统文化是与非的争论仍大有人在,其观点的多样化、繁复性甚至并不比近一个世纪前少。D . 儒家传统未必是中国现代化的根本障碍,传统文化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会不断获得新的内容。(3) 根据文本提供的信息,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从“五四”运动到改革开放初期,传统文化受到打击的主要原因是人们“反传统”的认知与需要。B . 现在人们对传统文化是与非的争论依然很多,可以用“百家争鸣”这个词语来形容。C . 文中谈到的人们给中国的未来开出的不同药方中,不同程度地体现了重塑儒学的思想和主张。D . 传统的儒家思想现在已经超出哲学范畴,进入政治领

9、域,参与到政策法令的制定中,成为了“政治儒学”。(4) 根据文意,概括中国思想界对待传统文化的三种态度。(不超过30个字)4. (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题。沼泽地日芥川龙之介一个雨天的午后,我在某画展的一个房间里发现了一幅小油画。说“发现”未免有些夸大,然而,惟独这幅画就像被遗忘了似的挂在光线最幽暗的角落里,框子也简陋不堪,所以这么说也未尝不可。记得标题是沼泽地,画家不是什么知名的人。画面上也只画着浊水、湿土以及地上丛生的草木。恐怕对一般的参观者来说,是名副其实的不屑一顾吧。而且奇怪的是,这位画家尽管画的是郁郁葱葱的草木,却丝毫没有使用绿色。芦苇、白杨和无花果树,到处涂着混浊的黄色,就

10、像潮湿的墙上一般晦暗的黄色。莫非这位画家真的把草木看成这种颜色吗?也许是出于其他偏好,故意加以夸张吧?我站在这幅画前面,一边对它玩味,一边不由得心里冒出这样的疑问。我越看越感到这幅画里蕴蓄着一股可怕的力量。尤其是前景中的泥土,画得那么精细,甚至使人联想到踏上去时脚底下的感觉。这是一片滑溜溜的淤泥,踩上去“噗哧”一声,会没脚脖子。我在这幅小油画上找到了试图敏锐地捕捉大自然的那个凄惨的艺术家的形象。正如从所有优秀的艺术品感受到的一样,那片黄色的沼泽地上的草木也使我产生了恍惚的悲壮的激情。说实在的,挂在同一会场上的大大小小、各种风格的绘画当中,没有一幅给人的印象强烈得足以和这幅相抗衡。“很欣赏它呢。

11、”有人边说边拍了一下我的肩膀。我觉得恰似心里的什么东西给甩掉了,就猛地回过头来。“怎么样,这幅画?”对方一边悠然自得地说着,一边朝着沼泽地这幅画努了努他那刚刮过的下巴。他是一家报纸的美术记者,向来以消息灵通人士自居,身材魁梧,穿着时新的淡褐色西装。这个记者以前曾经给过我一两次不愉快的印象,所以我勉强回答了他一句:“是杰作。”“杰作吗?这可有意思啦。”记者捧腹大笑。大概是被他这声音惊动了吧,左边看画的两三个人不约而同地朝这边望了望。我越发不痛快了。“真有意思。这幅画本来不是会员画的。可是因为作者本人曾反复念叨非要拿到这儿来展出不可,经他的遗族央求审查员,好不容易才得以挂在这个角落里。”“遗族?那

12、么画这幅画的人已经故去了?”“死了。其实他生前就等于是死了。”不知不觉间,好奇心战胜了我对这个记者的反感。我问道:“为什么呢?”“这个画家老早就疯了。”“画这幅画的时候也是疯着的吗?”“当然喽!要不是疯子,谁会画出这种颜色的画呢?可你还在赞赏,说它是杰作哩。这可太有趣儿啦!”记者又得意洋洋地放声大笑起来。他大概料想我会对自己的无知感到羞愧;要不就是更进一步,想使我对他鉴赏上的优越留下印象吧。然而他这两个指望都落空了。因为他的话音未落,一种近乎肃然起敬的感情,像难以描述的波澜震撼了我的整个身心。我十分郑重地重新凝视这幅沼泽地的画。我在这张小小的画布上再一次看到了为可怕的焦躁与不安所折磨的艺术家痛

13、苦的形象。“不过,听说他好像是因为不能随心所欲地作画才发疯的呢。要说可取嘛,这一点倒是可取的。”记者露出爽快的样子,几乎是高兴般地微笑着。这就是无名的艺术家我们当中的一个人,牺牲了自己的生命,从人世间换到的惟一报偿!我浑身奇怪地打着寒战,第三次观察这幅忧郁的画。画面上,在阴沉沉的天与水之间,潮湿的黄土色的芦苇、白杨和无花果树,长得那么生气蓬勃,宛如看到了大自然本身一般“是杰作。”我盯着记者的脸,斩钉截铁地重复了一遍。(摘自世界文学名著经典文库)(1) 文中说“我越看越感到这幅画里蕴蓄着一股可怕的力量”,其中蕴蓄着的“一股可怕的力量”指的是什么?(2) “记者”这一人物形象有怎样的特点?在文中起

14、什么作用?(3) 小说以“沼泽地”为题有什么用意?(4) “我”两次评价沼泽地是杰作,两次“是杰作”的含义分别是什么?结合小说内容,谈谈你认为能称得上“杰作”的艺术作品应具备怎样的特点。5. (20分) (2016吉林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顾毓琇:文理融通学术泰斗誉满中西110年前,无锡学前街一所书香老宅迎来了一个灵慧可爱的婴儿。随后的一个世纪里,这个婴儿漫步学海诗坛,研习文理珠玑,成就了与郭沫若、朱自清、 钱钟书、徐悲鸿等大家齐名的声望,而他所诞生的那所老宅,也因他的俊敏与其家族的荣耀而独得“一门五博士,毓秀称翘楚”的美誉。这美誉中的“毓秀”,正是他的名字顾毓琇。彼时,顾毓琇的

15、家族在无锡可谓书香门第,名人辈出。无锡顾氏乃东林书社领袖顾宪成之后,家中祖母为秦观后裔,母亲则是王羲之的后裔,按照陈寅恪先生的说法,这一家人“具有极优美之家风”。顾毓琇的大半生正值中国各种矛盾爆发的混乱时期,“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反帝运动”、“抗日战争”古老的中国没有片刻安宁,也无时无刻不牵动着顾毓琇的心。1929年他学成归国,在国内从事电机工程教学和教育行政工作。同时身为文人,他将满腔热情诉诸文学,创作了一部部鼓舞人心的话剧作品。“书生投笔从戎热,国土贡言献爆狂。岂为揪杆争黑白,欲凫肝胆报炎黄。”这是顾毓琇在抗日战争年代写下的诗句,言辞间充满着对侵略者的仇恨以及热忱的报国之心。在那个

16、动荡不安的年代,他写下了很多抗日诗句:“好男谁说不当兵,好女今朝亦请缨。”“不辞石柱中流砥,宁别沙坪万里征。”这些喷勃着性情与才华的诗句,无不凝固着诗人顾毓琇赤诚的爱国之心。翻开顾毓琇的作品集,一首首诗词清雅、俊逸,无不流淌着他丰富的思想情感,渲染着他多姿的精神追求。伴着诗词的唱和,音乐的世界里他亦留下了自己的足音。精通音律的顾毓琇,在我国古典音乐方面做出了极大贡献。日本音乐界对他极为称赞,称他为“中国古典音乐的泰斗”。顾毓琇对我国的音乐、尤其是古典音乐有着十分精湛的研究。上世纪四十年代,他对我国古代音乐史进行了研究和阐述,同时对国外一些著名的乐章也做了翻译和介绍。1940年,他走马上任国立音

17、乐学院的首任院长,并很快提出了以“三四八”为黄钟标准音的建议,这是很专业的一个讲法。这个建议经过当时国民政府教育部音乐教育委员会通过后得以施行。受到笃信佛教的祖母影响,他学会了在面对各种可能使人沦陷的虚荣时,心中自留一片净土,时刻保持对人生的清醒认识。而在此基础之上,他还曾撰写出版了中国禅史和日本禅史。行走世间一个世纪,顾毓琇不断拓展着生命的领域,践行着人生的修行。心与行的修行铸就着他的生命,使得他的道路越走越宽。1950年,已伴随战乱的中国度过半生的顾毓琇做出了一个选择,应母校麻省理工学院之邀担任客座教授,这一去竟开启了他长达半个世纪的海外漂泊生活。顾毓琇虽然身处国外,却一心挂念着祖国,在旅

18、居美国期间,写下了大量的怀乡思国的诗词。1957年,他在蝶恋花一词中写到“重阳更比重山远”,他只能在梦里湖山寻觅遍,足见他的爱国思乡情切。后来有人曾记载,就在他加入美国国籍以后两个月,美国前总统尼克松首次访问中国后不久,应周恩来总理的邀请,他毅然决然地冒险飞回了中国。其间辗转经过伦敦、香港,回到了阔别24年的故土。中美建立外交关系以后,他回国的次数越来越多,也为国家的建设不断献计献策。由于长时间生活在海外,顾毓琇的形象在过去的半个世纪中渐渐淡出于国人的视线,所以提到这位旷世奇才,当下的大部分年轻人可能感到陌生。然而,作为一位曾经辛勤耕耘的老师,他的学生并没有忘记他。“重教尊师新地天,艰辛攻读忆

19、华年。微分运算功无比,耄耋恢恢乡国篇。”这首满含崇敬之情的诗是顾毓琇的一位学生写给他的,这位学生就是前国家主席江泽民。2002年9月9日,顾毓琇走完了他长达一个世纪的人生。作为世纪老人,他堪称是一位文理通融、博学多才的传奇式人物。海内外媒体称誉他是“电机权威、教育专家、文坛耆宿、桂冠诗人、话剧先驱、古乐泰斗、爱国老翁”,这28个字深刻地概括了他一生的风采和传奇。(摘编自中国青年报2013年)【相关链接】顾毓琇(1902年12月24日-2002年9月9日),他是国际上公认的电机权威和自动控制理论的先驱。1927年,曾获得国际上素有电机与电子领域“诺贝尔奖”之誉的“蓝姆”金质奖章(Lammer M

20、edal)。(1)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A1929年,顾毓琇从美国学成归国以后,一面从事电机工程教学和教育行政工作,一面用文字为民族呐喊,表达自己的爱国之心。B顾毓琇一生都生活在中国的各种矛盾爆发的混乱时期,“辛亥革命”“抗日战争”等让古老的中国没有片刻安宁,而他的心也没有安宁过。C顾毓琇是明代东林书社领袖顾宪成的后代,他的祖母是秦观后人,而母亲则是王羲之的后裔,他的家庭有着令人羡慕的优美家风。D1902年12月24日,顾毓琇诞生于无锡学前街的一所书香老宅,小时候就被认为是神童,在随后的一个世纪里,他漫步学海诗坛,研习文理珠玑。E美国前总统尼克松首次访问中国以后,顾毓

21、琇终于回到了魂牵梦萦的祖国;其后,他回国的次数越来越多,为国家的建设不断献计献策。(2) 顾毓琇被称为“旷世奇才”,他的才能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3) 顾毓琇的人格魅力是他被人推崇的一个重要原因。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4) 顾毓琇的人生经历与成就给予我们什么启示?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认识。三、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6. (11分) (2017高二上山东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原涉,字巨先。祖父武帝时以豪桀自阳翟徙茂陵。涉父哀帝时为南阳太守。天下殷富大郡二千石死官赋敛送葬皆千万以上妻子通共受之以定产业。时又少行三年丧者。及涉父死,让还南阳赙送,行丧冢

22、庐三年,繇是显名京师。为大司徒史丹举能治剧,为谷口令,时年二十馀。谷口闻其名,不言而治。专以振施贫穷赴人之急为务。人尝置酒请涉,涉入里门,客有道涉所知母病避疾在里宅者,涉即往候。叩门,家哭,涉因入吊 , 问以丧事。家无所有,涉曰:“但洁埽除沐浴,待涉。”还至主人,对宾客叹息曰:“人亲卧地不收,涉何心乡此!愿彻去酒食。”宾客争问所当得,涉乃侧席而坐,削牍为疏,具记衣被棺木,下至饭含之物,分付诸客。诸客奔走市买,至日昳皆会。涉亲阅视已,谓主人:“愿受赐矣。”既共饮食,涉独不饱,乃载棺物,从宾客往至丧家,为棺敛劳俫毕葬。其周急待人如此。遣奴至市买肉,奴乘涉气与屠争言,斫伤屠者,亡。是时,茂陵守令尹公

23、新视事,涉未谒也,闻之大怒。知涉名豪,欲以示众厉俗,遣两吏胁守涉。至日中,奴不出,吏欲便杀涉去。涉迫窘不知所为。会涉所与期上冢者车数十乘到,皆诸豪也,共说尹公,尹公不听,诸豪则曰:“原巨先奴犯法不得,使肉袒自缚,诣廷门谢罪,于君威亦足矣。”尹公许之。涉如言谢,复服遣去。更始西屏将军申屠建请涉与相见,大重之。故茂陵令尹公坏涉冢舍者为建主簿。涉本不怨也。涉从建所出,尹公故遮拜涉,谓曰:“易世矣,宜勿复相怨!”涉曰:“尹君,何壹鱼肉涉也!”涉用是怒,使客刺杀主簿。涉欲亡去,申屠建内恨耻之,阳言:“吾欲与原巨先共镇三辅,岂以一吏易之哉!”宾客通言,令涉自系狱谢,建许之。宾客车数十乘共送涉至狱。建遣兵道

24、徼取涉于车上,送车分散驰,遂斩涉,悬之长安市。(节选自汉书原涉传,有删改)【注】赙(f):送财物助人办丧事。昳(di):太阳偏西。劳俫:劝勉。(1) 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 天下殷富/大郡二千石死官/赋敛送葬/皆千万以上/妻子通共/受之以定产业B . 天下殷富/大郡二千石死官/赋敛送葬/皆千万以上/妻子通共受之/以定产业C . 天下殷富/大郡二千石/死官赋敛送葬/皆千万以上/妻子通共受之/以定产业D . 天下殷富/大郡二千石/死官赋敛送葬/皆千万以上/妻子通共/受之以定产业(2) 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冢庐”指古时为了表示孝顺父母或尊

25、敬师长,在他们死后的服丧期,为守护坟墓而盖的屋舍。B . “吊”指祭奠死者或对遭到丧事的人家、团体给予慰问。C . “主簿”是古代官名,是各级主官属下掌管文书的佐吏。魏晋以前广泛存在于各级官署中,此后重要性减少。D . “长安”为古都城名,在今陕西西安一带,汉高祖七年定都于此,隋、唐、北宋等朝也于此定都。(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原涉重视传统,恪守孝道。他父亲去世,他退还了南阳郡人送的丧葬费用,依古礼为父亲守丧服孝三年,当时少有守丧三年的,因此在京师有了名气。B . 原涉有同情心,能急人之难。他听说母亲生病的那一家避居在里宅,便去看望,得知病人已去世

26、,家贫无法安葬,便让人置办丧葬用品,使丧事妥善办理。C . 原涉因家奴惹祸,招来麻烦。他的家奴买肉时与屠夫发生争吵,砍伤屠夫,致其死亡,茂陵守令尹公因此大为气愤,要拿他治罪,使他处境窘迫。D . 原涉因旧怨杀人,终遭杀身之祸。他与申屠建的主簿尹公有旧怨,一怒之下让人杀了尹公,申屠建用欺骗手段同意他自首,却派兵将他逮捕并杀害。(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是时,茂陵守令尹公新视事,涉未谒也,闻之大怒。申屠建内恨耻之,阳言:“吾欲与原巨先共镇三辅,岂以一吏易之哉!”四、 诗歌鉴赏 (共1题;共10分)7. (10分) (2019高三上淮安月考)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黄藤山

27、下闻猿韦庄黄藤山下驻归程,一夜号猿吊旅情。入耳便能生百恨,断肠何必待三声。穿云宿处人难见,望月啼时兔正明。好笑五陵年少客,壮心无事也沾缨。【注释】巴蜀三峡间有谚语“猿鸣三声泪沾裳”。(1) 简要赏析颔联“便能”“何必”两词的表达效果。 (2) 全诗抒发了诗人哪些情感?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五、 情景默写 (共1题;共5分)8. (5分) (2017高二上南江期末)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开篇以蜀地方言咏叹蜀道高险,为全诗奠定感情基调的句子是:“_,_!” (2) 白居易琵琶行中“_,_”两句,描写琵琶女已演奏完毕,但周围船上的人们鸦雀无声,借明月映照江中宁静优

28、美的环境,从侧面描写烘托琵琶声的优美动听和琵琶女演技的高超。 (3) 韩愈师说结尾阐述李蟠能行古人从师之道,说明作者写作此文原因的一句是:“_”。 六、 语言表达 (共3题;共8分)9. (2分) (2018高一上牡丹江月考)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 . 有一天,饭厅厅长要召开伙食委员会议,让我去请负责的老师来参加会议。我在办公室见到了莫老师,说:“莫老师,厅长请您去开会。”B . 记得刚上大学一年级的时候,班上有一位同学,一天下课后,他问一位年纪很大的教授:“您今年几岁了?”C . 某大学工会讨论高龄退休干部活动方案,75岁高龄的前院长刘伟说:“好吧,既然诸位如此客气,那么这件事就由足下做主了!”D . 我寒假回南方过年,返校后遇到一位同事,交谈中他知我返乡过年,于是客气地问起我父亲的情况说:“家父身体可好?”10. (3分) (2017高三上潍坊期末)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