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文言文词类活用归纳总结 (3)_第1页
高中文言文词类活用归纳总结 (3)_第2页
高中文言文词类活用归纳总结 (3)_第3页
高中文言文词类活用归纳总结 (3)_第4页
高中文言文词类活用归纳总结 (3)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高中文言文词类活用归纳总结一.使动用法所谓使动用法,是指“动词具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使动用法中的谓语动词本来就是动词,有的是由形容词、名词变来的。由于原来的词类不同,活用作使动的时候,它们所表示的语法意义也不完全相同。”一动词的使动用法所谓动词的使动用法,顾名思义,就是“主语所代表的人物并不实行这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而是宾语所代表的事物实行这个动作。”在古代汉语中,不及物动词常有使动用法。不及物动词本来不带宾语,用于使动时,后面就带有宾语。课本中共有这些句子: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第一册勾践灭吴)退,使撤退。噽闻古之伐国者,服之而已。(第一册勾践灭吴)服,使臣服。夫

2、差与之成而去之。(第一册勾践灭吴)去,使回去。焉用亡郑以陪邻?(第一册烛之武退师)亡,使灭亡。夫如是则修文德以来之。(第一册季氏将伐颛臾)来,使来。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第二册过秦论)亡,使灭亡。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第四册滕王阁序)屈,使委屈;窜,使逃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第三册六国论)却,使退却。近以钟罄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第三册石钟山记)鸣,使鸣叫。以五年为期,必复之,全之。(第三册病梅馆记)复,使恢复;全,使保全。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昂其值,居为奇货。(第四册促织)昂,使高。宁许以负秦曲。(第六册廉颇蔺相如传)负,

3、使承担。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第六册廉颇蔺相如传)归,使回去。鸣鼓而聚之,击木而招之。(第二册种树郭橐驼传)鸣,使鸣。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第二册鸿门宴)从,使跟从。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第五册齐桓晋文之事)朝,使朝见。项伯杀人,臣活之。(第二册鸿门宴)活,使活下来。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第三册伶官传序)兴,使兴盛;亡,使灭亡。(一),名词的使动用法,所谓名词的使动用法,就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成为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课本中有这些句子: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第四册滕王阁序)下,使放下来。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第二册鸿门宴)王,使做大

4、王。三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二),所谓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就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的性质或状态”。课本中有这些句子:其达士,洁其居,美其服,饱其食,而磨厉之于义。(第一册勾践灭吴)洁,使洁净;美,使美丽;饱,使温饱。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第二册过秦论)弱,使削弱。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第二册过秦论)弱,使变弱。欲居之以为利,而高其值,亦无售者。(第四册促织)高,使高。抑王兴甲兵,危士臣,构怨于诸侯。(第五册齐桓晋文之事)危,使危险。臣请完璧归赵。(第六册廉颇蔺相如传)完,使完整无缺。今媪尊长安君之位。(第一册触龙说赵太后)尊,使尊贵。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第二册谏太

5、宗十思书)安,使安居。想馋邪则思正身以黜恶。(第二册谏太宗十思书)正,使正。昔者夫差耻吾君于诸侯之国。(第一册勾践灭吴)耻,使受耻辱。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其次不辱理色(第六册报任安书)辱,使受辱。然居吾乡,则长人者好烦其令。(第二册种树郭橐驼传)烦,使繁琐。二.意动用法所谓意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认为宾语怎样”的意思。这种意动用法只限于形容词和名词的活用,动词本身没有意动用法。(一)名词的意动用法名词用作意动,是把它后面的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看作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课本中有这些句子: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第二册师说)师,以为老师。侣鱼虾而友麋鹿。(第四册前赤壁

6、赋)侣,以为伴侣;友,以为朋友。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第二册师说)师,以为老师。(二)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形容词用作意动,是主观上认为后面宾语具有这个形容词的性质或状态。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第一册邹忌讽齐王纳柬)美,认为美丽。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第一册秋水)少,认为少;轻,认为轻。成以其小,劣之。(第四册促织)劣,认为劣小。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第二册师说)耻,以为耻。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第二册师说)耻,以为耻。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第二册师说)耻,以为耻。且庸人尚羞之,况于

7、将相乎?(第二册廉颇蔺相如传)羞,以为羞耻。使动用法是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意动用法则是认为宾语怎么样,是主观的看法,客观不一定必然如此。(三).名词用如动词名词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实际上也都属于名词做动词,除这两种用法外,名词在其他情况下还可以作谓语动词。课本中有这些句子:请勾践女女于王,大夫女女于大夫,士女女于士。(第一册勾践灭吴)女,嫁女。非其夫人之所织不衣。(第一册勾践灭吴)衣,穿衣。今夫差衣水犀甲者亿有三千。(第一册勾践灭吴)衣,穿。晋军函陵,秦军氾南。(第一册烛之武退师)军,驻扎。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第一册烛之武退师)鄙,把当作边邑。秦伯说,与郑人盟。(第一册烛之武退师)盟,结

8、盟。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齐兵乃出。(第一册触龙说赵太后)质,做人质。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寡人之于国也衣,穿。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第一册寡人之于国也)衣,穿;王,称王。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第一册劝学)水,游泳。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第四册滕王阁序)襟,连带。与其身也,则耻师焉。(第二册师说)师,学习。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第二册师说)师,学习。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第三册六国论)礼,礼遇。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屠慧褒始舍其址。(第三册游褒禅山记)舍,盖屋。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阳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

9、之者。(第三册游褒禅山记)名,命名。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第三册游褒禅山记)名,说出。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第三册石钟山记)名,命名。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第三册项脊轩志)乳,哺乳。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第三册登泰山记)烛,照。23.此文人画士,心之其意,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第三册病梅馆记)绳,衡量。24.德何如则可以王?(第五册齐桓晋文之事)王,称王。25.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第五册齐桓晋文之事)衣,穿。26.魏其,大将也,衣赭色,关三木。(第六册报任安书)衣,穿。27.秦王度之,终不可强

10、夺,遂许斋戒五日,舍相如广成传舍。(第六册廉颇蔺相如传)舍,安排住宿。28.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第六册廉颇蔺相如传)衣,穿。29.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第六册廉颇蔺相如传)嘻,发出嘻的声音。30.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第六册廉颇蔺相如传)刃,杀。31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第六册屈原列传)祖,效法。32.仗至百,两股间脓血流离。(第四册促织)仗,用杖打。33.买五人之脰而函之。(第三册五人墓碑记)函,用盒子装。34.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第一册子路曾西冉有公西华侍坐)端,穿着礼服;章甫,戴着礼帽。35.甚至爪其肤以验其生枯。(第二册种树郭橐驼传)爪,用

11、手抓破。36.范增数目项王。(第二册鸿门宴)目,看。37.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第三册伶官传序)函,用盒子装。38.楚人一炬,可怜焦土。(第二册阿房宫赋)焦土,成为焦土。39.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第四册前赤壁赋)下,攻下;东,向东。三.名词用作状语现代汉语中一般只有时间名词做状语,普通名词做状语的很少。但古代汉语中不但时间名词作状语,普通名词也可做状语。普通名词做状语可以分为四种情况(一)表示方位或处所: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第六册廉颇蔺相如传)前,上前。四方之士来者,必庙礼之。(第一册勾践灭吴)庙,在庙堂上。是故败吴于囿,又败之没,又郊败之。(第一册勾践灭吴)郊,在

12、郊外。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第一册劝学)上,向上;下,向下。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臾之地,北收要害之都。(第二册过秦论)南,向南;西,向西;东,向东;北,向北。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汶水东流。(第三册登泰山记)西,向西;东,向东。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第六册廉颇蔺相如传)廷,在朝廷上。夺晋鄙军,北救赵而西却秦。(第六册信陵军窃符救赵)北,向北;西,向西。仓皇东出。(第三册伶官传序)东,向东。骊山北构而西折。(第二册阿房宫赋)北,向北;西,向西。平原君乃置酒,前为鲁连寿。(第六册信陵君窃符救赵)前,上前。(二)

13、表示工具或依据: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第二册过秦论)席,用席子。市中游侠儿的佳者笼养之。(第四册促织)笼,用笼子。日将暮,取儿藁葬。(第四册促织)藁,用稻草。故令人持璧,间至赵矣。(第六册廉颇蔺相如传)间,从小路。(三)表示比喻: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第二册过秦论)云,像云一样。雄洲雾列,俊采星驰。(第四册滕王阁序)雾,像雾一样;星,像星一样。常以身翼蔽沛公。(第六册鸿门宴)翼,像翅膀一样。(四)表示对人的态度 人皆得以隶使之。(第三册五人墓碑记)隶,像奴隶一样。普通名词作状语和一般主谓结构形式完全一致,但意思完全不同。判断一个名词是做状语还是主语,一般来说

14、要看这个名词前是否还另有主语,若另有主语那么这个名词就做状语,否则就是主语。四.形容词活用(一)做动词。 形容词可做谓语,但是不能带宾语。当形容词后面带宾语时,它活用为动词。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第二册师说)好,喜欢。方是时也,予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第三册游褒禅山记)明,照明。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第五册齐桓晋文之事)老,尊敬;幼,爱护。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第六册廉颇蔺相如传)严,尊重。且公子纵轻胜,弃之降秦,终不怜公子姊也。(第六册信陵君窃符救赵)轻,轻视。使上官大夫短屈平于顷襄王。(第六册屈原列传)短,揭短。然居吾乡,则长人者好烦其令。(第

15、二册种树郭橐驼传)好,喜欢。形容词作如动词:形容词后有名词,它不构成修饰关系,而构成了动宾关系,这个形容词作如动词。1、乃以朱其眉,以相识别,由是号曰赤眉。(用红色染)2、溪谷少人民,雪落何霏霏。(少有,少见)形容词前有“所”字,这个形容词用如动词。1、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称颂作漂亮的人)2、吏之所卑,法之所尊也。(卑视的那些人,尊重的那些人。)(三)形容词活用动词,如果在形容词后边能译成时态助词“了、着、过”,或趋向动词“起来、上去、下去”等,这个形容词用如动词。苟富贵,无相忘。(富有尊显起来了(二) .形容词做名词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供其乏困。(第一册烛之武退师)乏困,缺少

16、的东西。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第五册齐桓晋文之事)明,视力。为甘肥不足于口与?轻暖不足于体与?(第五册齐桓晋文之事)甘肥,甘美的食物;轻,轻快的衣服。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第二册师说)惑,困惑。六,动词活用名词动词在句子中具有明显表示人或事物的意义,它一般处在主语或宾语的位置,有时前面有“其”“之”留待作遗施。遗施,遗施之物,纪念品(孔雀东南飞)往往有得。得,心得。(游褒禅山记)则其志又加少矣。志,到的人于是余有叹焉。叹,感慨。七,副词用作动词极视听之娱。极,穷尽,尽情享受。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乎游之乐也。极,尽情享受八,数次的活用高中语文文言文 通假字总汇必修一烛之武退秦师1、今

17、老矣,无能为也已 (通“矣”,语气词,了) 2、共其乏困 (通“供”,供给) 3、夫晋,何厌之有 (通“餍”,满足) 4、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通“缺”,侵损,削减) 5、秦伯说,与郑人盟 (通“悦”,高兴) 6、失其所与,不知 (通“智”,明智) 荆轲刺秦王7、秦王必说见臣 说,通“悦”,yu,高兴。 8、使工以药淬火 (淬,通“焠”,cu,淬火,烧刃使红,渍于水中。)9、日以尽矣 以,通“已”,已经。 10、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陵,通“凌”,凌辱。 11、今日往而不反者 反,通“返”。 12、请辞决矣 决,通“诀”,诀别。 13、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振,通“震”,震慑。 14、故振慑 同上

18、。 15、设九宾 宾,通“傧”,傧相 (bn xing)迎宾赞礼的人。傧,旧读bn。16、图穷而匕首见 见,通“现”。 17、秦王还柱而走 还,通“环”,绕。 18、秦王方还柱走 同上19、荆轲奉樊於期头函 奉,通“捧”。 20、秦武阳奉地图匣 同上。 21、 轲既取图奉之 同上。 22、以其所奉药囊提轲 同上。23、卒起不意 卒,通“猝”,c,仓促,突然。24、卒惶急无以击轲 同上。 25、卒惶急不知所为 同上。 鸿门宴26、距关 距,通“拒”,把守。 27、毋内诸侯 内,通“纳”,接纳,使进来。28、张良出,要项伯 要,通“邀”,邀请。 29、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倍,通“背”,违背,背叛。

19、 30、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蚤,通“早”。 31、令将军与臣有郤 郤,通“隙”,嫌怨,隔阂。 32、因击沛公于坐 坐,通“座”,座位。 33、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不,通“否”,如果不这样。必修二诗经两首34、匪来贸丝。 (匪,通“非”,不是。) 35、于嗟鸠兮。 (于,通“吁”,叹词。) 36、犹可说也。 (说,通“脱”,解脱。) 37、隰则有泮。 (泮,通“畔”,边、岸。)38、岁亦莫止。 (莫,通“暮”) 39、彼尔维何。 (尔,通“ ”,花盛开的样子。)离骚40、偭秦规矩而改错。 (错,通“措”,措施。) 41、忳郁邑余侘傺兮。 (郁邑,通“郁悒”,忧愁。)42、何方圜之能周兮。

20、(圜,通“圆”) 43、延伫乎吾将反。 (反,通“返”) 44、进不入以离尤兮。 (离,通“罹”,遭受) 孔雀东南飞(并序)玉台新咏45、终老不复取 娶,迎接女子过门成亲。46、箱帘六七十 奁,梳妆匣子。 47、虽与府吏要 邀,邀请。48、蒲苇纫如丝 韧,柔软而结实。 49、摧藏马悲哀 脏,脏腑。 50、府吏见丁宁 叮咛。 兰亭集序51、悟言一室之内 (通“晤”) 52、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 (趣同“趋”,取) 53、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 (由同“犹”) 赤 壁 赋54、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通“凭”,乘) 56、举酒属客 (通“嘱”,劝人饮酒) 57、举匏樽以相属 (通“嘱”,劝人饮酒) 5

21、9、山川相缪,郁乎苍苍 (通“缭”:连结,盘绕。)游褒禅山记62、长乐王回深父 父,通“甫”,名字下加的美称。必修三琵琶行(并序)63、钿头银篦击节碎: “篦”通“鎞”,钗子。 64、曲终收拨当心画 划。用拨子拨。 寡人之子国也65、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无,通“毋”,不要。 66、直不百步耳。 (直,通“只”) 67、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颁,通“斑”,花白 68、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涂,通“途”,道路。 劝学69、虽有槁暴 (有,通“又”,再。暴,通“曝”,晒。) 70、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知,通“智”,才智。) 71、君子生非异也 (生,通“性”,资质,禀赋。) 72、輮以为轮 (通“煣”

22、,用火烘木使弯曲) 过秦论73、合从缔交 从,通“纵”。合从,六国联合共同对付秦国的策略。74、秦有余力而制其弊 弊,通“敝”,困顿,失败。 75、陈利兵而谁何 何,通“呵”,呵问 76、始皇既没 没,通“殁”,死。 77、而倔起阡陌之中 倔,通“崛”,崛起,兴起。 78、赢粮而景从 景,通“影”,影子。 师说79、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受,通“授”,传授) 80、或师焉,或不焉 (不,通“否”)必修四念奴娇-赤壁怀古81、一尊还酹江月。 (尊,通“樽”。) 廉颇蔺相如列传82、肉袒伏斧质。 (质,通“ ”,铁砧。) 83、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可予不 (不,通“否”) 84、臣愿奉璧往使 (奉,通“捧”) 85、拜送书于庭 (庭,通“廷”) 86、召有司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