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课件模板-041(共65)_第1页
传染病课件模板-041(共65)_第2页
传染病课件模板-041(共65)_第3页
传染病课件模板-041(共65)_第4页
传染病课件模板-041(共65)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传染病 课件模板-41,传染病:鉴别诊断,鉴别诊断:,(一)咽白喉应和产生咽部渗出物的其他感染相临别,如急性扁桃体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鹅口疮、腺病毒感染等。 (二)喉白喉应与急性喉炎、气管异物等相鉴别。 (三)鼻咽喉应与鼻内异物、鼻中隔溃疡等相鉴别。,传染病:治疗,治疗:,(一)一般治疗 白喉患者一律卧床休息,轻症者2周,重症者4周。有心肌炎则需延长到6周以上。中毒症状严重者,应给予恰当的对症处理。如烦躁时可给镇静剂、高热时可给激素类药物,并补充大量的维生素B、C。 (二)病原治疗 1.抗毒素治疗 抗毒素为治疗白喉的特效药,它只能中和血循环中的游离毒素,不能中和已进入细胞的毒素。,传染病

2、:治疗,治疗:,故应早期注射足量白喉抗毒素。 剂量:根据中毒症状轻重、假膜范围的大小、部位及治疗早晚而定,与年龄大小无关,一次足量。一般按剂量表: 白喉抗毒素用量表 临床类型用量(U)注射途径前鼻扁桃体咽喉混合晚期100002000015000250002000040000200004000040000500004000060000肌肉肌内或静脉肌内或静脉肌内或静脉静脉静脉 重型病例酌情加大剂量 用法:注射前必须先作皮肤试验。,传染病:治疗,治疗:,皮试阴性者应一次足量给予。目前国内外均认为静脉注射优于肌肉注射(静脉注射后病人血清中抗毒素水平很快即可达到最高浓度,30分钟后即可出现在唾液中,从

3、而可中和咽部毒素并可减少毒素的吸收量)。取10倍稀释白喉抗毒素0.1ml,注于患者前臂内侧皮内,如为阳性需用脱敏法注射;如阴性可将10000U的抗毒素溶于5%的葡萄糖100ml中静脉点滴,速度要慢。,传染病:治疗,治疗:,病情危急时,可在用抗毒素前静脉滴注氢化考地松2550mg,能预防过敏反应。 脱敏法:每20分钟注射抗毒素一次,每次注射后观察反应,如有全身性反应,下次注射须延至30分钟后,剂量不变。在注射抗毒素前,必须准备好肾上腺素、氢化考地松等抢救药品。 第一针第二针第三针第四针第五针1:20稀释血清0.05ml1:10稀释血清0.05ml不稀释血清0.1ml不稀释血清0.5ml不稀释血清

4、皮下注射皮下注射皮下注射皮下或肌肉注射余量血清肌注或静滴 效果观察 通常在应用白喉抗毒素后12小时,假膜停止蔓延,边缘退缩、变厚、脱落、热度下降,病情好转。,传染病:治疗,治疗:,经24小时假膜仍有发展,应重复注射1次抗毒素,采用全量或半量。 血清反应的处理 (1)过敏性休克 属第I型变态反应,注射后立即发生,应立即静脉注射0.1%肾上腺素0.51ml,继以皮下注射1ml,同时肌注抗组胺类药物。有严重心肌炎者不宜用肾上腺素,可用氢化考地松或地塞米松静脉注射。,传染病:治疗,治疗:,(2)血清病 属第型变态反应,多见于注射后710天。临床表现有发热、皮疹、血管神经性水肿、淋巴结肿大和关节疼痛等。

5、可给予扑尔敏、赛庚啶、非那根、肾上腺皮质激素等。 2。抗生素 青霉素为首选药物,它能杀灭白喉杆菌并可控制继发感染。青霉素4080万,肌肉注射,每日2次,疗程57天,青霉素过敏者可用红霉素,剂量2550mg/kg/日,分4次口服。,传染病:治疗,治疗:,(三)中医中药 辨证施治以养阴清肺汤为主(生地、玄参、白芍、丹皮、川贝母、甘草等);抗白喉合剂用地黄、玄参、黄芩、连翘、麦冬、土牛膝根等,水煎服。 (四)对症治疗 烦躁不安者可给适量安定、鲁米那。中毒症状严重者可给予肾上腺皮质激素。对、度喉梗阻者要密切观察病情,做好气管切开准备。,传染病:治疗,治疗:,气管切开者要保持呼吸道通畅。 (五)并发症的

6、治疗 1。心肌炎 应绝对卧床休息6周以上。静脉注射葡萄糖加能量合剂和维生素C,肌注B族维生素。严重者可服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有心力衰竭时要慎用毒毛旋花子甙K,如出现室性心动过速可给利多卡因(12mg,静注)或用普鲁卡因酰胺(0.51.0溶于200ml葡萄糖液中)静滴。,传染病:治疗,治疗:,心律恢复后可停用或改为口服。 2。神经麻痹无特殊治疗方法。可予针刺及大剂量维生素B1、B12注射。软腭及咽麻痹者给予鼻饲,呼吸肌麻痹可用人工呼吸器。,传染病:预防,预防:,(一)控制传染源 1。早期发现 及时隔离治疗病人,直至连续2次咽拭子白喉杆菌培养阴性,可解除隔离。如无培养条件,起病后隔离2周。 2。对密

7、切接触者 观察7天。对没有接受白喉类毒素全程免疫的幼儿,最好给予白喉类毒素与抗毒毒同时注射。 3。带菌者 予青霉素或红霉素治疗57天,细菌培养3次阴性始能解除隔离。,传染病:预防,预防:,如用药无效者可考虑扁桃体摘除。 (二)切断传播途径呼吸道隔离,病人接触过的物品及分泌物,必须煮沸或加倍量的10%漂白粉乳剂或5%石炭酸溶液浸泡1小时。 (三)提高机体免疫力 对学龄前儿童应预防接种百、白、破三联疫苗,可产生良好免疫力。6月龄的幼儿即可开始免疫,皮下注射3次(0.5、1.0、1.0ml),每次间隔46周,1年后和入学前各加强注射1次。,传染病:预防,预防:,7岁以上儿童首次免疫注射,应以白喉和破

8、伤风类毒素开始。对白喉易感者或体弱多病者可用抗毒素作被动免疫,成人10002000肌注,儿童1000,有效期仅23周。,传染病:第十一节 百日咳,第十一节 百日咳:,百日咳(pertussis,whooping cough)是由百日咳杆菌所致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婴幼儿多见。临床上以阵发性痉挛性咳嗽、鸡鸣样吸气吼声为特征。病程可长达23月,故名百日咳。,传染病:病原学,病原学:,百日咳杆菌属鲍特杆菌属(Bordetella),长约1.01.5m,宽为0.30.5m。革兰染色阴性,两端着色较深。有荚膜,无鞭毛。初分离的菌菌落表面光滑,称为光滑型(I相),毒力及抗原性均强,该菌对营养要求较高,若营养

9、条件不好或多次传代培养则变异为过渡型(、相)或粗糙型(相),细菌形态不一,毒力和抗原性丢失,百日咳杆菌抗原性有四类:凝集性抗原,包括不耐热的K抗原、胞壁上蛋白及耐热的脂多糖;胞壁上蛋白成分包含组织胺过敏因子、淋巴细胞促进因子及胰岛激活蛋白;血凝活性抗原;保护性抗原,此抗原与淋巴促进因子抗原有关。,传染病:病原学,病原学:,其中内毒素为主要致病因子。根据本菌耐热的K抗原(荚膜成分)的不同,可将其分为14个血清型,目前流行的主要是1、2型,1、2、3型和1、3型。本菌对外界抵抗力弱,5530分钟,一般消毒剂、紫外线照射或干燥数小时均可将之杀灭。 副百日咳杆菌也属鲍特杆菌属,其形态与百日咳相似,亦可

10、引起百日咳症状,但两者间无交叉免疫。,传染病:病原学,病原学:,腺病毒及副流感病毒也能出现类似百日咳样临床表现。,传染病:流行病学,流行病学:,(一)传染源 患者是本病唯一的传染源。自潜伏期末至病后6周均有传染性,以发病第一周卡他期传染性最强。 (二)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飞沫传播。 (三)易感者 人群普遍易感,但幼儿发病率最高。母体无足够的保护性抗体传给胎儿,故6个月以下婴幼儿发病较多。病后可获持久免疫力,第二次发病者罕见。,传染病:流行病学,流行病学:,本病发生于各世界各地,多见于温带及寒带。一般散在发病。,传染病:发病原理和病理变化,发病原理和病理变化:,本菌自呼吸道侵入,依菌毛血凝抗原附着

11、于纤毛上皮并在局部繁殖,引起局部炎症及纤毛麻痹,呼吸道中粘液排出障碍,堆积潴留,堆积物不断刺激神经末梢导致痉挛性咳嗽,咳毕因出现深长吸气,急速的气流通过痉挛、狭窄的声门,发出高声调的吼声,即鸡鸣声,直至分泌物排出,剧咳方止。长期咳嗽,在咳嗽中枢形成兴奋灶,以致在恢复期或病愈后短期内,受到一些非特异性刺激和其他感染可诱发百日咳样咳嗽。,传染病:发病原理和病理变化,发病原理和病理变化:,病理变化可见呼吸道上皮细胞坏死、脱落。支气管甚至肺泡周围间质有炎性细胞浸润。分泌物阻塞气管可出现肺不张、支气管扩张等。并发脑炎者脑组织可有充血、水肿、出血及神经细胞变性。,传染病:临床表现,临床表现:,潜伏期220

12、天,一般为710天。典型经过分为三期: (一)卡他期(前驱期) 自起病至痉咳出现,约710天。初起类似一般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包括低热、咳嗽、流涕,喷嚏等。34日后其他症状好转而咳嗽加重。此期传染性最强,治疗效果也最好。 (二)痉咳期咳嗽由单声咳变为阵咳,连续十余声至数十声短促的咳嗽,继而一次深长的吸气,因声门仍处收缩状态,故发出鸡鸣样吼声,以后又是一连串阵咳,如此反复,直至咳出粘稠痰液或吐出胃内容物为止。,传染病:临床表现,临床表现:,每次阵咳发作可持续数分钟,每日可达十数次至数十次,日轻夜重。阵咳时患儿往往面红耳赤,涕泪交流、面唇发绀,大小便失禁。少数病人痉咳频繁可出现眼睑浮肿、眼结膜及鼻粘

13、膜出血,舌外伸被下门齿损伤舌系带而形成溃疡。成人及年长儿童可无典型痉咳。婴儿由于声门狭小,痉咳时可发生呼吸暂停,并可因脑缺氧而抽搐,甚至死亡。,传染病:临床表现,临床表现:,此期短则12周。长者可达2月。 (三)恢复期 阵发性痉咳逐渐减少至停止,鸡鸣样吼声消失。此期一般为23周。若有并发症可长达数月。,传染病:并发症,并发症:,(一)呼吸系统并发症 肺炎最为常见,多为继发感染所致。痉咳可减轻,患儿出现高热、气促、紫绀及肺部罗音。其他还可出现肺不张、肺气肿和支气管扩张等。原有肺结核患者再患本病可促使结核病变活动。 (二)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 百日咳脑病是本病最严重的并发症。发病率约23%。严重痉咳

14、引起脑缺氧、水肿、血管痉挛或出血。,传染病:并发症,并发症:,表现为惊厥或反复抽搐、高热、昏迷。恢复后可留有偏瘫等神经系统后遗症。 (三)其他 如结膜下出血、脐疝、腹股沟和脱肛等。,传染病:诊断,诊断:,(一)流行病学 对仅有卡他症状而无特征性临床表现者应注意询问接触史。 (二)临床表现 具有痉挛性咳嗽者,诊断多无困难。非典型病人可结合实验室检查做出判断。 (三)实验室检查 1。血象白细胞计数及淋巴细胞分类自发病第一周末开始升高,痉挛期增高最为明显,白细胞总数可达2040109/L或更高,由于淋巴细胞促进因子的作用,淋巴细胞分类一般为6095%。,传染病:诊断,诊断:,2。细菌学检查 (1)咳喋法 用BG(Bordet-Gegou)培养基平碟,置患者口部前510cm,连咳数声后,孵育34日。第一周阳性率可达5998%,痉咳期常低于50%,第四周以后仅为2%。 (二)鼻咽试培养法在阵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