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第三十章 动物多样性的进化,普通生物学 第六篇生物多样性的进化 动物多样性的进化,2, 动物:多细胞、真核生物、 无细胞壁、异养营养; 真核生物:将动物与原核生物区分 多细胞:将动物与原生生物区分 异养营养:与植物区分 无细胞壁:与植物、真菌和藻类区分,普通生物学 第六篇生物多样性的进化 动物多样性的进化,3, 动物的其他特征: 能自由运动; 或至少生活史中 有一个自由生活的阶段; 异养营养:摄食、捕食; 吞食到体内消化管后消化吸收; 复杂的胚胎发育过程。,普通生物学 第六篇生物多样性的进化 动物多样性的进化,4, 动物的分类 30多个门,70多个纲,350多个目; 已知150万种;现存种
2、更多。,5,6,中国是世界上野生动物种类最多的国家之一,仅脊椎动物就有4400多种,占世界总数的10%以上。其中,兽类近500种,鸟类1189种,爬行类320多种,两栖类210多种。,普通生物学 第六篇生物多样性的进化 动物多样性的进化,7,一、动物种系的发生 二、无脊椎动物的多样性和进化 三、脊索动物的多样性和进化,重点:无脊椎动物主要类群的进化特 征及代表种类;脊椎动物的主要特征 及各纲特征。,普通生物学 第六篇生物多样性的进化 动物多样性的进化,8,30.1 动物种系的发生,动物可能从一个共同祖先-远古的群体原生动物 进化而来: 动物的5S和18S rRNA相同; 都有相同的细胞外基质分
3、子,构成结缔组织,形成上皮细胞的基膜。,9,根据古动物化石、比较解剖学和胚胎学证据及现代分子生物学方法,描述出动物多样性进化的轮廓: (1)是否具有真正的组织是衡量动物进化水平的 第一个标准; (2)体型的对称性辐射对称和两侧对称 (3)体腔的出现增加了动物的复杂性; (4)分节的出现使真体腔动物又分出不同的类型; (5)原口与后口的区分,10,动物界主要类群:,11,动物界系统演化关系,Invertebrates,Vertebrates,脊索 动物,无脊椎动物,12,30.2 无脊椎动物多样性的进化,13,始祖原生动物,侧生动物,后生动物,辐射对称动物,两侧对称动物,后口生物,原口生物,动物
4、界中大多数门类属于无脊椎动物,都没有脊索,14, 无脊椎动物分类 30 多个类群(门); 划分依据 卵裂形式; 中胚层有无、形成方式; 体腔有无、形成方式; 对称形式; 分节情况,等;,15, 无脊椎动物主要类群、进化情况 侧生动物 海绵动物 真后生动物 两胚层、辐射动物 腔肠动物; 三胚层、两侧对称动物 无体腔动物 扁形动物,16,假体腔动物 线虫动物 真体腔动物 不分节动物 软体动物 分节动物 原口动物 环节动物 节肢动物 后口动物 棘皮动物,17,1、多孔动物海绵动物: 身体结构简单而多孔(水沟系统),海绵动物(多孔动物)为多细胞动物: 身体由皮层、胃层(领鞭毛细胞)组成; 具独特的水沟
5、系统。 最原始最低等的多细胞动物,多细胞动物进化中的一个侧枝。,多孔红海绵,18,结构与机能的原始性:具有与原生动物领鞭毛虫相同的领细胞,有人认为它是与领鞭毛虫有关的群体原生动物。 个体发育中有胚层存在,细胞不能单独存在,故为多细胞动物。 由于有水沟系统、骨针、领细胞等特殊结构,及在发育中有逆转现象,说明它又与其它多细胞动物不同,所以称为“侧生动物”。,19,海绵动物有水沟系统: 呼吸、摄食、排泄、生殖等生理机能都依靠水沟系统中的水流来实现。,领鞭毛细胞,20,无消化腔、神经系统等表明细胞的组织分化相当简单。 雌雄同体(也有异体),无性生殖或异体受精 有5000多种。,21,2、刺胞动物- 两
6、胚层辐射对称动物,多细胞动物中最原始的一类,真后生动物的开始 体型呈辐射对称或两侧辐射对称: 水螅型(圆桶型,口向上) 水母型(伞型,口向下),22,开始出现组织分化和简单的器官; 体壁:外、内胚层,中胶层 外胚层 外皮肌细胞(epitheliomuscular cell) 原始的肌肉细胞; 腺细胞(glandular cell) 黏液捕食、附着;,23, 间细胞(interstitial cell) 分化 其他皮层细胞、性细胞等; 剌细胞(cnidoblast) 刺针、细胞核、刺丝囊; 刺激 刺针 刺丝外翻 毒质 杀死捕获物; 内胚层: 内皮肌细胞; 腺细胞 消化酶。,24,25,体壁围绕身
7、体纵轴成为一个消化循环腔: 消化; 运送:消化后营养物 全身; 食物残渣 口 体外; 只有一个开口; 除细胞内消化,还具有细胞外消化;,26,27,出现感觉器官,有神经细胞和网状神经系统; 水螅型适应固着生活,水母型适应漂浮生活,身体可自由运动。 绝大多海产,少数淡水;现有11,000 多种。,28,A:襟疣海葵;B:海葵;C:鹿角珊瑚;D:海扇 E:脑珊瑚 ; F:石芝;G:软柳珊瑚.,现有11,000种: 如 珊瑚、水母、 海蜇、海葵等,29,30,3、扁形动物-三胚层无体腔 两侧对称动物, 两侧对称:适应自由生活; 3个胚层:外、内、中胚层; 无体腔:体壁、消化管紧贴; 身体出现器官系统
8、; 背腹扁平故名;,31, 两侧对称使动物运动定向,机体各部分结构和机能分化: 出现明显的前、后、左、右、背、腹之分,背部司保护,腹部司运动,神经和感官向前方集中机体的机能和效率明显提高。 因此,两侧对称体制的出现是动物由适应水中漂浮生活到底栖爬行生活的结果,也是动物进化到陆生爬行的先决条件。,32,出现中胚层的意义: 引起组织、器官、系统的分化,为动物体结构的发展和各器官生理的复杂化提供必要条件,使动物达到器官系统水平。 促进新陈代谢。中胚层形成复杂的肌肉层,增强运动机能,使动物有可能在更大范围内摄取更多食物;同时肠壁上的肌肉增强消化能力。 新陈代谢加强,产生的代谢废物增多,促进排泄系统的形
9、成,开始有了原始的排泄系统原肾管系统。 运动机能提高,促进神经系统和感觉系统的进一步发展,成为较集中的梯形神经系统。 中胚层所形成的实质组织有储存养料和水分的功能,可以抵抗饥饿和干旱(适应性增强)。,33, 体壁(body wall) 皮肌囊(dermomuscular sac) 外胚层(表皮)+ 中胚层(肌肉) 包裹全身; 功能:保护、运动; 具不完全消化系统:有口、咽、肠、无肛门 自由生活:分支,涡虫; 外寄生:简单,不分支;吸虫 内寄生:退化消失,绦虫。,34, 呼吸:自由生活:水生,体表,渗透获氧; 寄生:厌氧呼吸; 排泄系统:原肾型 Pronephridium type 外胚层 内陷
10、 排泄管 体两侧; 排泄管:多分支 网状; 原始的中枢神经系统 脑(神经节); 3对神经索 梯形:2条腹神经索、横神经;,35, 感觉器官:多种 眼点(光)、耳突(化学)等; 生活方式: 大多寄生生活; 自由生活:广布海、淡水;少数土壤 12,000种,我国近1000种; 常见种类 自由生活:涡虫; 寄生:日本血吸虫、猪带绦虫,等,36,涡虫基本结构(消化、神经、生殖),37,4、线虫动物-三胚层假体腔 完整消化管的动物,假体腔:肠道与体壁之间有了空腔,体壁有中胚层形成的肌肉层,肠壁无中胚层形成的肌肉层,运动加强,运输、流动循环功能出现,有肛门的完全消化管。 无循环系统和呼吸器官。 蛔虫、蛲虫
11、、钩虫、旋毛虫等,38,外胚层,内胚层,中胚层,外胚层,中胚层,内胚层,假体腔,39,5、软体动物-模式相同变化众多 的真体腔动物,软体动物是动物界第二大门,共约13万种,5个纲。大多数软体动物具有贝壳,俗称“贝类”。,40,1. 两侧对称(螺类不对称); 2. 三个胚层; 3. 不发达的真体腔、循环系统、呼吸器官; 4. 后肾型排泄系统; 5. 壳:石灰质、外套膜分泌 多数:1个(螺类);2个( 蚌类); 少数:多个(石鳖);无壳(蚰蜒); 头足类:内壳;,41,6. 体分4部:头、足、内脏团、外套膜 生活方式 各部分很大变化 (1)头部 主要感官:眼、触角; 发达程度 发达:感官发达 自由
12、、活动类群;蜗牛、乌贼等; 不发达、退化消失 底栖、附着类群, 石鳖、角贝、河蚌等。,42,(2)足 块状:较活跃;螺类、石鳖; 斧状:不活跃;河蚌,很多双壳类; 柱状:不活跃;角贝; 腕:活跃;头足纲 足 头部 分裂 若干条腕; 乌贼(10腕)、章鱼(8腕); 退化消失:固着(牡蛎);,43,(3)内脏团(visceral mass) 足背面;消化、生殖等内脏器官; (4)外套膜(mantle) 体背侧皮肤 伸展而成; 包裹:内脏团、鳃,甚至足; 外套腔(mantle cavity) 外套膜 / 内脏团、鳃、足之间; 外套膜 分泌 贝壳、珍珠。,44,7. 消化系统 口、口腔、胃、肠、肛门;
13、 肛门:外套腔出水口附近 食性复杂 肉食性; 植食性(藻、植物) 滤食性; 沉积取食; 8. 呼吸器官 外套膜、鳃(外套腔突起), “肺”(外套膜,蜗牛);,45,9. 真体腔:不发达(头足类例外); 10. 循环系统 开管式:心耳 心室 动脉 血窦(组织间隙) 静脉 心耳 闭管式:头足类 适应快速游泳(捕食、避敌);,46,11. 后肾型排泄器官 中胚层、外胚层共同形成; 2个开口 肾口(内肾孔) 围心腔(体腔); 肾孔(外肾孔) 外套腔; 12. 中枢神经系统 2条神经索 连接4对神经节:脑、足、侧、脏;,47,13. 头部感官:触角、眼; 14. 发育 间接发育 海产种类, 幼虫发育期,
14、变态; 直接发育 陆生种类, 无变态;,48,49,主要纲的分类鉴别特征比较 体制 贝壳 头部 足 鳃 代表动物 多板纲 两侧对称 8片 不明显 柱状 6数十对 各种石鳖 腹足纲 不对称 1个 明显 块状 1对 田螺、鲍 鱼、宝贝 掘足纲 两侧对称 1个 不明显 柱状 无 角贝 瓣鳃纲 两侧对称 2片 退化 斧状 2对 珠蚌、扇 贝、蛏、牡蛎 头足纲 两侧对称 发达 腕状 有壳亚纲 1 无吸盘 2对 鹦鹉螺 无壳亚纲 无或有内壳 有吸盘 1 对 乌贼、章 鱼、长蛸,50,51,52,鹦鹉螺,大红蜗牛,欧洲横纹乌贼,章鱼,53,两侧对称,三胚层;身体开始分节; 具发达的真体腔; 具有疣足和刚毛,
15、肌肉发达; 出现原始闭管式循环系统,但无心脏; 具有后肾管型排泄系统; 具有链索状神经系统.,6、环节动物-身体同律分节的动物,54,身体沿纵轴分成许多相似的体节,称为分节现象。 同律分节:除头外,每节外形、内脏相同 。 身体分节的意义: 体节的出现使动物运动更加灵活,且不同部位的体节进一步出现功能上的分工,对动物进化形成头、胸、腹和有关节的附肢等十分必要。,55,56,真体腔形成的意义: 消化管有了肌肉,增强蠕动,提高消化机能,同时也为肠的进一步分化提供了条件; 对循环系统、排泄和生殖等系统的器官的形成及功能也有很大影响。,57,闭管式循环系统:血液始终在血管和微血管中流动,不流经组织间隙。
16、主要血管包括背血管(dorsal vessel)与腹血管(ventral vessel),这些血管实际是真体腔形成时残留的囊胚腔的遗迹。 闭管式循环系统有了动脉、静脉及毛细血管的分化,比开放式循环能更迅速及有效地完成营养物质及代谢产物的输送。,58,59,后肾排泄系统 原始的种类仍然保留原肾形态 多数环节动物的排泄系统为后肾 两端开口的管状结构,一端为开口在体腔内的肾口或内肾口(表面有鞭毛的喇叭形),一端开口于下节体壁。,60,由脑(即一对咽上神经节),一对咽下神经节,连接脑和咽下神经节的围咽神经环,以及腹神经索构成。腹神经索在每个体节有一对神经节,成为纵贯全身的链状神经系统。 具简单的反射弧
17、(reflex arc),包括: 感觉神经元(sensory neuron) 联络神经元(association neuron) 运动神经元(motor neuron)。,链状神经系统:,61,62,分布在海洋、淡水和陆地,约有9000种,分为多毛纲、寡毛纲、蛭纲三个纲。有自由生活也有寄生种类。 多毛纲(Polychaeta) 寡毛纲(Oligochaeta) 蛭纲(Hirudinea),63,64,65,寡毛纲:环毛蚓(蚯蚓),66,67,7、节肢动物门-身体分节、附肢也分节,68, 唯一无脊椎动物 真正适应 陆生生活; 翅:飞翔;,69,1. 特征 (1)异律分节; (2)节肢:关节 与身
18、体之间、 自身分节; (3)外骨骼:几丁质、蜕皮; (4)混合体腔、开管式循环 血腔;,70,71,(5)呼吸:鳃、书鳃 书肺、气管;,(6)排泄:后肾管,水生 马氏管,陆生,书鳃,书肺,气管,马氏管,72,(7)变态:不完全、完全 不完全变态:无蛹期、翅芽外生 渐变态:卵、若虫、成虫; 若虫:蝗蝻, 成虫:蝗虫; 生活环境、 习性、形态 完全相同;,73,74,75, 半变态:卵、稚虫、成虫; 成虫:蜻蜓, 稚虫:水虿; 生活环境、 习性不同; 形态不太相似。,76,77, 完全变态:有蛹期、翅芽内生 成虫:蝇、蚊、蚕蛾、蛾蝶, 幼虫:蛆、孑孓、蚕、毛虫; 生活环境、习性、形态完全不同;,7
19、8,79,80,81,节肢动物 种类多,数量大,分布最广 根据异律分节、附肢、呼吸和排泄器官的情况, 现存的节肢动物分为 6个纲,82,昆虫纲: 体部: 头、胸、腹部; 头部:摄食、感觉、神经中心 触角1对; 口器:咀嚼、刺吸、虹吸、 舔吸、嚼吸式,等;,83, 胸部:连接、支持、运动中心 3节; 足:3 对; 翅:2 对(0,1); 腹部:营养、代谢、生殖,84,昆虫纲约100万种,如蝗虫、蜜蜂、苍蝇、蚊子等,全在陆地生活,85,甲壳纲:13对附肢,两对触角,35,000多种,如虾、蟹,螯 蟹,步 足 (4对),86,蛛形纲:4对步足,无触角,约60,000种,如蜘蛛、蝎子,狼 蛛,87,多
20、足纲,约10,500种,如蜈蚣、马陆,蜈 蚣,88,三叶虫,三叶虫(Trilobita)属节肢动物门,自成一纲。因其上下左右分三个象叶的部分,故名。这种动物足很多,足的摇摆控制虫体在水中的运动。三叶虫长到一定时会蜕皮,一生中要蜕多次皮才能完全成熟。当它们遇到敌害时,会将身体蜷成一团。,89,节肢动物种类多,“我的血液是蓝色的”!,蜘蛛、虾、蟹、蝎子等,90,91,92,8、棘皮动物-具有内骨骼和水管系统,棘皮动物属后口动物,体型为辐射对称(多为五辐射对称),具内骨骼,体腔发达,体腔的一部分形成独有的水管系统,另一部分形成围血系统。 6000 多种;化石2 万多种; 全部海生,如 海星、海胆、海
21、参、海盘车等。,93, 后口动物 原口动物:绝大多数无脊椎动物; 胚孔(原肠孔、原口) 成体的口; 后口动物:棘皮、脊索动物等; 胚孔(原肠孔、原口) 成体肛门;,94, 五辐射对称体制 次生性辐射对称 幼虫期:两侧对称; 成体:五辐对称; 底栖、固着生活 次生性辐射对称; 腔肠动物:原始的辐射对称;,95,海星,海参,96,二、脊索动物(Chordates) 多样性的进化,97,1脊索动物的特征与分类 2无上下颌是低等脊索动物的特征 3脊椎动物 (1)圆口纲 (2)鱼类-有颌适应水生生活 (3)两栖动物-从水生向陆生转变 (4)爬行动物-适应陆地生活的变温动物 (5)鸟类-适应飞翔的恒温动物
22、类 (6)哺乳动物-高等脊椎动物,98,1脊索动物的特征与分类 脊索动物属于脊索动物门,是动物界中最高等的一个门,形态结构复杂,生活方式多样; 三大主要特征:具有脊索、背神经管和鳃裂。 已知的脊索动物约有70,000余种,分别属于三个亚门:原索动物(尾索动物亚门、头索动物亚门)和脊椎动物(脊椎动物亚门)。,99,(1)脊索:位于身体背部,消化道和神经管之间,是一条支持身体纵轴,柔软具弹性的结缔组织组成的棒状结构,外被脊索鞘。 (2)背神经管:脊索动物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呈管状,位于身体的背中线上,脊索(或脊柱)就在它的下面。高等种类中分化为脑和脊髓两部分。 (3)鳃裂:位于消化道前端的两侧壁上,
23、左右成对的裂孔直接或间接与外界相通,又称咽鳃裂。是一种呼吸器官。 (4)次要特征:尾在肛门之后、闭管式循环系统、心脏位于身体腹面。,100,脊索动物门分类概况,依据形态结构、生活习性和胚胎发育等特点,一般将脊索动物门分为尾索动物、头索动物和脊椎动物三个亚门: 1尾索动物亚门 脊索和背神经管只存在于幼体, 脊索仅存尾部。成体包围在被囊中,一般为雌雄同体,异体受精。代表动物如海鞘,海鞘的发育过程中出现逆行变态。 2头索动物亚门 脊索、背神经管和咽鳃裂这三个基本特征终生保留,脊索前端超出神经管之前。代表动物是文昌鱼。 3脊椎动物亚门 脊索只在胚胎发育中出现,随即为脊柱所代替。依据外形及内部特征可分为
24、6个纲:圆口纲、鱼纲、两栖纲、爬行纲、鸟纲、哺乳纲。,101,几个常见的名称,1无头类 指脊索动物中脑和感觉器官还没有分化出来,没有明显的头部的类群。 2有头类 有明显头部的脊索动物,即脊椎动物。 3无颌类 没有颌的脊椎动物,现存的类群只有圆口类。 4颌口类 有颌的脊椎动物,包括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 5无羊膜类 在胚胎发育中不具羊膜的脊椎动物,包括圆口类、鱼类和两栖类。 6羊膜类 在胚胎发育中具有羊膜的脊椎动物,包括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102,103,尾索动物亚门(Subphylum Urochordata) * 主要特点:幼体自由生活,尾部有脊索和背神经管,故名。成体退化
25、或消失;体表被有被囊。 * 41000多种;体长 30cm; 重要类群:尾海鞘纲、海鞘纲、樽海鞘纲等。,104,头索动物亚门(Subphylum Cephalochordata) 主要特点:脊索和背神经管纵贯于全身的背部,并终生保留;鳃裂众多。 仅头索纲一个类群, 25种;热、亚热带浅海。,* 无头类:头索动物体呈鱼形,体节分明,表皮只有一层细胞,头部不明显(脑和感觉器官还没有分化出来),故称无头类。,105,头索动物:脊索几所纵贯全身并伸到身体最前端。,文昌鱼,106,2无上下颌是低等脊索动物的特征,尾索动物和头索动物无真正的头和脑,称无头类。 圆口纲:脊椎动物中最低等、最原始的类群,没有上
26、下颌,又称无颌类。,107,硬骨质的脊柱取代柔弱的脊索 神经管分化为脑、脊髓。 (除圆口类外)具有上、下颌 。,3、脊椎动物,108,脑、眼等感觉器官和口等全部集中在头部,呼吸器官进一步发展成完善的鳃(水生)或肺(陆生),有成对运动附肢,出现心肌发达的心脏,完善的循环系统:1房1室2房2室,肾脏和生殖系统等在结构上也进一步完善。,109,分类: 圆口纲 软骨鱼纲 硬骨鱼纲 两栖纲 爬行纲 鸟纲 哺乳纲 脊椎动物从水生到陆地生活的演化过程。,脊椎动物,110,(1)圆口纲(Cyclostomata) 最低等、原始的脊椎动物; 七鳃鳗、盲鳗两大类 海水、淡水; 口吸盘:圆形,故名; 发达的角质齿
27、吸附寄主体表、或钻入体内; 寄生、半寄生;,111, 形态:鱼形,比鱼类原始 无可咬合的上下颌 不能主动捕食; 有奇鳍,无偶鳍; 背神经管 分化 简单的脑、脊髓; 脑 分化 大、间、中、小和延脑; 心脏 分化 一心房一心室、静脉窦; 头部:不完整的头骨; 集中的感官:嗅、视、听;,112, 脊索: 终生存在; 脊椎骨:雏形脊索背面 每体节 2 对,弧形小软骨片; 进化中特殊地位:脊索、脊椎动物 成体、七鳃鳗幼体 许多原始特征:似文昌鱼; 具备脊椎动物的基本特征;,113,圆口纲,日本七鳃鳗,A sea lamprey,114,(2) 有颌、适应水生生活 鱼类(fishes) 软骨鱼纲(Chon
28、drichthyes); 硬骨鱼纲(Osteichthyes); 22000多种种类最多的脊椎动物; 体型、行为、栖息地、适应性 高度适应水生生活 极其丰富的多样性;,115, 主动摄食 能咬合的上下颌; 真正的牙齿; 偶鳍:成对的附肢; 体形: 头、躯干、尾;流线型 鳞、黏液 阻力 鳔、脂肪 调节相对密度(比重) 浮力,116, 推进力 躯干分节肌节 波浪式收缩传递; 尾部的摆动 推进力; 骨骼:软骨、硬骨 脊柱 取代脊索 支持; 消化道 分化 食管、胃、肠; 消化腺:发达;肝、胰;肝胰脏; 鳃呼吸:毛细血管丰富。 心脏:一心房一心室。 变温动物;,117,软骨鱼类,软骨鱼类,内骨骼全为软骨
29、的海生鱼类。体被盾鳞,鳍后端附生皮质鳍条,歪型尾,无鳔。绝大多数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海洋。 软骨鱼包括两个亚纲,鲨、鳐和银鲛是这一纲的代表动物 。,Cartilaginous fishes,118,硬骨鱼类,硬骨鱼类,骨骼大多由硬骨构成;体被骨鳞或硬鳞,有些种类的鳞片次生性退化;头部后缘有外鳃孔;通常有鳔。,119,硬骨鱼的种类极多,占现生鱼类总数的90%以上,超过其它各纲脊椎动物总数的总和。,120,鱼类是终生生活在水中的脊椎动物。现在世界上约有22,000种,我国约有2900种,其中淡水鱼约800种,常见的有几十种,草、青、鲢、鳙被叫做“四大家鱼”。我国海洋鱼类约1900种,常见的有200多
30、种。,中华鲟是地球上存活的最古老的脊椎动物之一,距今已有1.4亿年的历史,有“国宝活化石”之称。,121,(3)从水生向陆生转变 两栖动物(Amphibians) 两栖纲(Amphibia) 水生 陆生:一个重要类群; 外部形态、内部结构 初步完成水栖 陆生转变 各器官系统 基本具备陆生脊椎动物的结构;,122, 仍不能完全脱离水环境而生存 种类少: 4300种。 水、陆环境的巨大差异 水的获得、保持; 氧气含量; 温差变化; 浮力等; 两栖类许多特征 兼顾适应水、陆环境(见下),123, 皮肤 薄,大量黏液腺 体表湿润; 表皮 轻微角质化 能在水环境中生活; 一定程度上又能适应潮湿陆生环境;
31、,124, 多种呼吸方式同时存在:肺、鳃、皮肤 皮肤、内部组织之间 大量淋巴间隙、皮下血管; 幼体:鳃呼吸; 成体:肺呼吸为主,皮肤呼吸为辅; 皮肤湿润 失水; 不完全双循环:心房不完全分隔;,125, 变温动物:不完全双循环 多氧血、缺氧血部分混合 新陈代谢率低; 脊柱:适应陆上运动 初步分化 4部分: 颈、躯干、荐、尾椎; 典型陆生脊椎动物的五指(趾)型四肢 适应陆上运动; 神经系统:进化水平低;,126, 感官: 多种、适应陆生; 但幼体、某些成体 仍保留结构、功能似鱼类的侧线; 排泄器官:对陆生适应不完善 水中活动时:大量外界水 体内; 肾小球泌尿功能很强 排出多余水分 陆上时:肾小管
32、重吸收水分能力差 泌尿、失水 不能长时间离开水,127, 繁殖 受精、受精卵发育:体外、水中; 幼体 变态 成体 幼体(蝌蚪):水生、结构似鱼类 单循环、鳃、尾、无四肢等; 成体初步适应陆生 不完全双循环、四肢、肺呼吸为主,128,129,头螈长60cm,中国大鲵(娃娃鱼),中国小鲵,130,(4)适应陆生、变温 爬行动物(Reptiles) 爬行纲(Reptilia)6300多种 真正适应陆地生活的类群; 原始两栖类:水生 陆生演化过程中 形态、结构 完善、复杂化 适应陆地多种环境(中生代); 羊膜卵:陆上繁殖 完全摆脱水的束缚; 仍为变温动物;,131,羊膜卵的结构,132,1. 羊膜卵(
33、amniotic egg) 陆上繁殖,不依赖水环境; 卵壳: 坚硬、石灰质; 或:柔韧、纤维质; 微孔:与外界气体交换; 卵膜:薄、致密; 壳、膜的作用: 保水; 保护:机械损伤、微生物;,133, 卵黄囊:卵黄,胚胎发育的营养; 绒毛膜、羊膜(amnion) 胚胎周围 褶皱 环绕胚胎 2层膜的囊; 绒毛膜(chorion):外层; 羊膜(amnion):内层 羊膜腔(amniotic cavity); 羊水:水环境;,134, 尿囊(allantois) 产生:原肠后部 突起; 功能: 贮存胚胎发育代谢废物; 尿囊膜:毛细血管丰富, 氧气、二氧化碳交换; 2. 皮肤:无呼吸功能、保水 缺少腺
34、体 干燥; 表皮 高度角质化 鳞片、骨片;,135,3. 骨骼系统 加强 脊柱 进一步分化 5部分 颈、胸、腰、荐、尾椎; 颈椎 多 颈部增长 头部灵活 胸廓:胸椎、肋骨、胸骨; 保护内脏、肺呼吸 典型的五趾(指)型四肢、爪 陆生; 荐椎 承重能力 陆地运动能力,136,4. 不完全双循环 心室分隔程度 血液混合程度 鳄类:心室分隔完全; 5. 排泄物 尿酸:几乎不溶于水 保水;,137,心室出现不完全分隔,138,139,早期爬行动物,进入中生代,由于森林茂盛,植食性爬行动物得以迅速繁衍和进化,同时也产生出一些肉食爬行动物种类。整个中生代是爬行动物时代,有时人们也称之为“恐龙时代”。,140
35、,鳄目,大型爬行动物,体表被有鳞片,四肢强壮有力,大多生活于非洲、大洋洲、亚洲南部及热带美洲等温暖地区。 我国特产扬子鳄,是小型鳄鱼之一,全部野生个数不足500尾,141,(5)适应飞翔、恒温鸟类(birds) 鸟纲(Aves); 9700 种 脊椎动物中种类仅次于鱼类; 恒温动物 适应各种环境; 特征:适高度应空中、飞翔生活 1. 流线型; 2. 颈椎:多(8-25) 颈部长 头灵活;,142,3. 皮肤 缺少腺体 干燥 无呼吸功能 保水; 薄、皮下结缔组织丰富 疏松 活动性强 飞翔运动; 4. 前肢 翼 飞翔; 5. 大型、羊膜卵 陆上繁殖;,143,6. 完全双循环 心脏:完全分隔的2心
36、房、2心室; 恒温、体温高(4042); 适应各种地区、气候、季节。 7. 羽 最明显特征:区别于其他脊椎动物; 起源:爬行动物角质鳞片 羽;,144,8. 呼吸系统 肺: 管道系统:多级分支、复杂网状 毛细血管:丰富、密布微气管周围; 气体交换面积:大,人肺的10倍; 气囊: 冷却系统; 比重 浮力 飞翔; 辅助呼吸:高效,双重呼吸系统 吸、呼气:新鲜空气 肺 气体交换 飞翔高耗氧量;,145,9. 消化系统 角质喙: 上下颌 前伸 + 角质鞘; 牙齿 退化 消失; 消化道 嗉囊:食管膨大;储存、软化食物; 腺胃:消化液; 肌胃(砂囊):肌肉壁厚;角质膜; 砂石 机械消化能力很强 消化速度快;,146,10. 排泄:保水 排泄器官:重吸收水分能力强; 排泄物:尿酸 泄殖腔 粪便; 11. 感官 视力:敏锐; 听力:良好; 嗅觉:差(食腐鸟类中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电动汽车电池热管理关键技术突破与创新应用分析报告
- 2024年“消费者心理学及行为学”知识考试题库与答案
- 工业互联网平台边缘计算硬件架构优化与工业设备远程控制报告
- 2025年土壤污染修复技术环保法规政策分析报告
- 2023沪教牛津版七年级下学期英语练习-Unit 4素养综合检测
- 2023高中数学必考知识点复习梳理
- 二零二五年度房改房二手房买卖保险附加服务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房屋拆除与临时安置协议书
- 2025版节能建筑改造工程设计与施工监理合同标的节能管理
- 二零二五年度农村住房抵押贷款合同范本
- 监狱综合管理系统可行性分析报告
- 新版器械GCP培训课件
- 中试车间基础管理规范与操作手册
- 洗煤厂设备管理
- 所有分类恶性心律失常的识别与护理
- 隔膜工艺流程
- 2022水利工程施工资料管理规程
- 履带吊起重吊装方案
- 心肌酶谱5项临床意义
- 《智慧政务架构》课件
- 2025年眼科医院近视干预计划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