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秦皇岛市卢龙县2020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_第1页
河北省秦皇岛市卢龙县2020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_第2页
河北省秦皇岛市卢龙县2020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_第3页
河北省秦皇岛市卢龙县2020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_第4页
河北省秦皇岛市卢龙县2020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20学年河北省秦皇岛市卢龙县七年级(下)期中历史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把答案写在第3页答题区域内)1国家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公元6世纪80年代,中国重归统一时的皇帝是()A隋文帝B唐太宗C武则天D唐玄宗2隋朝开凿大运河的目的不包括()A巩固对全国的统治B加强南北经济和文化联系C加强南北交通D消灭南方的陈3隋朝末年,家住涿郡的一位商人要沿着新开通的大运河乘船去洛阳,他必须经过()A永济渠B江南河C通济渠D邗沟4“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这两句诗中作者的兴奋与感

2、慨,与下列哪一制度的推行直接相关()A分封制B行省制C科举制D三省六部制5唐朝的社会习俗从饮食、服饰到音乐舞蹈都体现出以下什么样的特点()A胡汉交融、中西贯通B封闭保守、闭关锁国C完全模仿北方少数名族D完全模仿周边国家6文物具有多元的证史价值。下列图片既能证明唐朝陶瓷工艺水平,又能反映当时社会风气的是()A 人面鱼纹盆B 兵马俑C 骑驼乐舞俑D 渔樵耕读碗7日本多次派遣唐使来中国的根本目的是()A观光旅游B建立外交关系C学习唐朝先进的经济文化D想征服中国8在众多唐代诗人中,诗作既豪迈飘逸又清新瑰丽,被称为“诗仙”的是()A李白B杜甫C白居易D王维9“安史之乱”爆发于哪个皇帝在位期间()A唐高祖

3、B唐太宗C武则天D唐玄宗10下列属于农民起义领袖的是()A安禄山B史思明C郭子仪D黄巢11与“陈桥兵变”相关的历史人物是()A宋太祖B宋太宗C宋真宗D宋神宗12下列与科举有关的措施出现在宋朝的是()A创立考试办法选拔官员B开创进士科C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D增加科举考试科目13在郾城大战中大败金军,被秦桧以所谓“谋反”罪杀害的南宋抗金名将是()A文天祥B戚继光C林则徐D岳飞141115年,阿骨打称帝,建立金政权。阿骨打属于下列哪一个少数民族()A契丹族B党项族C蒙古族D女真族15历史发展一般都具有阶段性特征。辽、宋、西夏、金时期最显著的阶段特征是()A统一国家建立B繁荣与开放的社会C民

4、族政权并立D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16在宋代跃居粮食产量首位的作物的是()A小麦B水稻C粟D棉花17“China”这个名词是源于我国宋代()的辉煌发展。A陶瓷制造业B采煤业C冶铁业D青铜冶铸业181087年,北宋政府在泉州设立的海外贸易管理机构是()A市舶司B瓦舍C司农司D宣政院19东京梦华录记载,东京城州桥夜市每天热闹非凡,买卖交易直到凌晨。夏天卖的饮食品种繁多,有沙塘冰雪冷元子、生淹水木瓜等。材料反映了宋代()A统一国家建立B江南地区开发C商品经济繁荣D民族政权并立20如图为我国古代的“瓦子”,取“来时瓦舍,去时瓦解”之意。它的出现反映了()A隋唐科举制的发展B唐朝民族关系和谐C宋代市民文化生

5、活的丰富D元朝对外贸易繁荣21被誉为“一代天骄”的成吉思汗,其历史功绩是()A统一蒙古B建立元朝C设立行省D定都大都22近期,央视科教频道推出一档大型文化类益智竞赛节目中国诗词大会,打造了一场全民参与的“诗词文化盛宴”。小明也自拟了一道题目:“豪放风格;抗金斗争;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符合上述条件的词人是()A苏轼B李清照C岳飞D辛弃疾23有关“河南江北行省”的文献资料最早可能出现在()A秦朝B汉朝C唐朝D元朝24元朝是我国古代戏剧发展的黄金时期,名家辈出,关汉卿就是其中的一位。他和白朴、马致远、郑光祖一起,被人们称作“元曲四大家”。关汉卿的代表作是()A窦娥冤B西厢记C牡丹亭D桃花扇

6、25以下哪一项发明为新大陆的发现和环球航行提供了重要条件。()A造纸术B指南针C火药D印刷术二、融入情景,探究问题:(共4小题,50分)26(12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材料二: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材料三: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回答问题:(1)以上材料与哪位皇帝有关?材料一说明他认识到什么问题?(2)材料二反映了唐朝什么样的民族政策?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唐朝又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3)材料三中,被这位皇帝比喻为“明的失”的一面镜子的人臣是谁?(4)历史上这位皇帝的统治被称为什么?从他的统治

7、思想中我们能得到什么启示?27(14分)对外交往促进了社会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汉朝有这样一条路,沿着这条路,东方的丝织品及冶铁等技术相继传至欧洲,西方的汗血马、音乐等也纷纷东来。(1)请你写出材料一中的“这条路”的名称。材料二:如图。(2)请分别写出材料二中图一和图二人物的主要贡献。材料三:海上丝綢之路最早可追溯至汉代。唐中后期,路上丝绸之路因战乱受阻,加之同时期中国经济重心已向南方转移,而海路又远比陆路运量大、成本低、安全度高,海路便取代陆路成为中外贸易的主通渠道。海上丝绸之路在宋朝达到空前繁盛,明朝海禁后衰落。摘编自海上丝绸之路(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

8、,分析“海上丝绸之路在宋朝达到空前繁盛”的原因。(4)综合分析以上三则材料,你认为应如何推动中华文明的发展和繁荣。28(14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外甥是先皇帝舅宿亲,又蒙降金城公主,遂和同为一家。天下百姓,普皆安乐。一一尺带珠丹致唐朝皇帝的上书材料二:宋军坚守辽军背后的城镇,又在澶州城下射杀辽将萧挞览(一作凛)。辽害怕腹背受敌,提出和议后与辽订立和约,规定宋每年送给辽岁币银10万两、绢20万匹;双方停战,约为兄弟之国。材料三:宋向金称臣,金册封宋康王为皇帝;东以淮河中流为界,西以大散关为界,南属宋,北属金,割唐州、邓州,以及商州、秦州的大半予金;宋每年向金纳贡银二十五

9、万两、绢二十五万匹,从绍兴十二年开始,每年春季送至泗州交纳。(1)材料一反映了唐朝与哪个民族的友好关系?唐朝与这个民族“和同为一家”有何历史意义?(2)材料二中的“和议”指的是什么事件?这一事件给双方带来了怎样的影响?(3)根据材料三盟约指出,宋金议和划定的分界线是什么?该盟约签订后,形成了怎样的政治局面?(4)民族融合是我国古代民族关系的发展趋势。上述三则材料反映了促成这种趋势的主要方式有哪些?29(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两宋时期,在气候温和、资源丰富的南方,形成了闻名天下的“粮仓”。材料二:汉朝以后长江流域开发进程加快,至南朝后期,赣江一带已开发成重要的稻米产地。从东晋、

10、南北朝到隋、唐、宋时期的几百年间,北方战乱频繁,人口大量南徙(迁移),使南方人口明显大增,移民纷纷向丘陵山区开荒种地,从而促进了长江流域山区的开发。材料三:朝廷在故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江苏)中又为东南根柢。语曰:“苏湖熟,天下足。”材料四:商品经济发展较快,商品流通中需要更多的货币,商人之间的大额交易,为了避免铸币搬运的麻烦,需要另一种货币方便流通于是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1)根据材料一、二的描述,分析南方形成天下闻名的“粮仓”的主要原因有哪些?(2)材料三中的“苏湖熟,天下足”谚语的出现说明了我国经济重心发生了怎样的转移?(3)材料四中的“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什么?它最

11、早出现在哪个朝代?出现在什么地方?2020学年河北省秦皇岛市卢龙县七年级(下)期中历史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把答案写在第3页答题区域内)1国家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公元6世纪80年代,中国重归统一时的皇帝是()A隋文帝B唐太宗C武则天D唐玄宗【分析】本题考查的是隋朝建立的知识点。【解答】581年,隋文帝杨坚建立了隋朝。581年属于公元6世纪80年代。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隋朝建立的有关知识的记忆能力。2隋朝开凿大运河的目的不包括()A巩固对全国的统治B加强南北经济和文化联

12、系C加强南北交通D消灭南方的陈【分析】本题以隋朝开凿大运河的目的为切入点,考查隋朝大运河【解答】隋灭南方的陈是在589年,隋炀帝开凿大运河是在605年,因此消灭南方的陈不是隋朝开凿大运河的目的。故选:D。【点评】本题以隋朝大运河为背景,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能力3隋朝末年,家住涿郡的一位商人要沿着新开通的大运河乘船去洛阳,他必须经过()A永济渠B江南河C通济渠D邗沟【分析】本题考查的是隋朝大运河的知识点。【解答】隋朝大运河分为四段,从涿郡到洛阳的一段被称为永济渠。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隋朝大运河的有关知识的记忆能力。4“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

13、天下知。”这两句诗中作者的兴奋与感慨,与下列哪一制度的推行直接相关()A分封制B行省制C科举制D三省六部制【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科举制。【解答】“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这两句诗反映的是科举制度根据所学可知,科举制不重家世门第,一律取决于考试成绩,使大批拥有真才实学的读书人可以凭读书进入各级政府任职。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注意扎实掌握科举制的主要史实。5唐朝的社会习俗从饮食、服饰到音乐舞蹈都体现出以下什么样的特点()A胡汉交融、中西贯通B封闭保守、闭关锁国C完全模仿北方少数名族D完全模仿周边国家【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唐朝习俗风尚【解答】唐朝时期

14、民族关系融洽,对外交往频繁,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和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的交流。因此盛唐时期的习俗风尚和思想文化都体现出胡汉交融,中西贯通的特点。故选:A。【点评】解答本题需要灵活运用唐朝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对习俗风尚的影响6文物具有多元的证史价值。下列图片既能证明唐朝陶瓷工艺水平,又能反映当时社会风气的是()A 人面鱼纹盆B 兵马俑C 骑驼乐舞俑D 渔樵耕读碗【分析】本题以文物具有多元的证史价值为切入点,考查的是盛唐的社会气象。【解答】解本题考查唐朝的社会风貌。人面鱼纹彩陶盆出土于半坡遗址,属于新石器时代前期的文物,与唐朝无关。兵马俑是秦朝的文物,与唐朝无关。骆驼载乐俑为唐朝的文物,属于唐三彩制

15、品。唐三彩是中国古代陶瓷烧制工艺的珍品,体现了陶瓷工艺在唐朝的一次新发展;而该俑骆驼的主体造型、人物演奏西域乐器的形象,又生动地反映了唐朝胡部新声、胡汉文化交融的特色。渔樵耕读碗是清代的青花瓷制品,与唐朝无关。所以C选项符合题意。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盛唐社会气象的相关知识点。7日本多次派遣唐使来中国的根本目的是()A观光旅游B建立外交关系C学习唐朝先进的经济文化D想征服中国【分析】本题以日本多次派遣唐使来中国的根本目的为切入点,考查唐朝的对外交往。【解答】日本遣唐使把唐朝的典章制度、天文历法、书法艺术、建筑技术以及生活习俗等带回日本,对日本的生

16、产、生活与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因此唐朝时,日本遣唐使来中国的主要目的是学习中国先进的文化。故选:C。【点评】本题以唐朝的对外交往为背景,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能力。8在众多唐代诗人中,诗作既豪迈飘逸又清新瑰丽,被称为“诗仙”的是()A李白B杜甫C白居易D王维【分析】本题考查李白。属于基础知识,重点记忆即可。【解答】李白是唐朝浪漫主义诗人,生活在盛唐时期,他的诗气势磅礴,豪迈奔放,感情热烈,想象丰富,语言清新明快,意境奇妙,语言轻快,富有浪漫主义情怀,人们称他为“诗仙”。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唐代诗歌成就。9“安史之乱”爆发于哪个皇帝在位期

17、间()A唐高祖B唐太宗C武则天D唐玄宗【分析】本题以“安史之乱”为切入点,考查的是爆发安史之乱时期的皇帝。【解答】唐玄宗末年安禄山和史思明发动的历史8年之久的叛乱。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战乱使中原地区经济遭到了严重破坏,藩镇割据的局面形成,边疆不断告急,唐朝国力大为削弱。故“安史之乱”爆发于唐玄宗。故选:D。【点评】注意准确识记安史之乱的影响。10下列属于农民起义领袖的是()A安禄山B史思明C郭子仪D黄巢【分析】本题考查黄巢起义,知道黄巢是唐末农民起义的领导人。【解答】黄巢起义是875年至884年发生在唐朝末期的一次志在推翻唐王朝的农民起义。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

18、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识记唐末农民起义。11与“陈桥兵变”相关的历史人物是()A宋太祖B宋太宗C宋真宗D宋神宗【分析】本题考查陈桥兵变的相关知识。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黄袍加身,建立宋朝。【解答】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黄袍加身,建立宋朝,取代后周,以开封为东京,作为都城,史称北宋,赵匡胤就是宋太祖。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的能力,注意掌握宋朝建立的相关知识。12下列与科举有关的措施出现在宋朝的是()A创立考试办法选拔官员B开创进士科C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D增加科举考试科目【分析】本题以与科举有关的措施出现在宋朝为切入点,考查科

19、举制。【解答】宋朝政府实行“重文轻武”政策,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AB发生在隋朝,D发生在唐朝。故选:C。【点评】本题以科举制为背景,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能力。13在郾城大战中大败金军,被秦桧以所谓“谋反”罪杀害的南宋抗金名将是()A文天祥B戚继光C林则徐D岳飞【分析】本题考查南宋抗金名将岳飞的相关知识【解答】南宋时期,抗金名将岳飞率领南宋军民英勇抗击金军,曾经在郾城大败金军骑兵主力,收复许多失地,但最终被秦桧以所谓“谋反”罪杀害。岳飞死后,人们将岳飞埋葬于西子湖畔,人们并在坟前塑造了秦桧等人的铜像。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历史基础知识的能力难度较小141115年,阿骨

20、打称帝,建立金政权。阿骨打属于下列哪一个少数民族()A契丹族B党项族C蒙古族D女真族【分析】本题考查阿骨打建立金,知道阿骨打是女真首领。【解答】1115年女真首领阿骨打称帝,建立金,定都会宁。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阿骨打建立金,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15历史发展一般都具有阶段性特征。辽、宋、西夏、金时期最显著的阶段特征是()A统一国家建立B繁荣与开放的社会C民族政权并立D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分析】本题考查辽、宋、西夏、金时期的阶段特征。【解答】辽、宋、西夏、金时期最显著的阶段特征是民族政权并立,辽与北宋澶渊之盟后,出现辽、北宋、西夏三个主要政权并立的局面,后来,

21、辽和北宋先后被东北女真族建立的金政权灭亡,金与南宋议和,出现了金、南宋和西夏并立的局面。故选:C。【点评】掌握封建社会各个时期包括的朝代及特点。16在宋代跃居粮食产量首位的作物的是()A小麦B水稻C粟D棉花【分析】本题以水稻为切入点,主要考查在宋代跃居粮食产量首位的作物。【解答】为提高粮食产量,宋朝时从越南引进了优良品种占城稻,很快在江南地区推广。水稻居宋朝粮食产量首位,主要产地在南方。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宋代南方经济的发展的相关史实。17“China”这个名词是源于我国宋代()的辉煌发展。A陶瓷制造业B采煤业C冶铁业D青铜冶铸业【分析】本

22、题以“China”这个名词是源于我国宋代为切入点,主要考查陶瓷制造业。【解答】宋代是我国制瓷业的辉煌时代,北宋兴起的景德镇,后来发展成著名的瓷都。“China”这个名词是源于我国宋代陶瓷制造业的辉煌发展。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宋代南方经济的发展的相关史实。181087年,北宋政府在泉州设立的海外贸易管理机构是()A市舶司B瓦舍C司农司D宣政院【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宋朝的海外贸易。【解答】根据所学可知,宋朝政府重视海外贸易,在泉州等主要港口设立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是市舶司。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注意扎实掌握宋代海外贸易的主要史实。19东

23、京梦华录记载,东京城州桥夜市每天热闹非凡,买卖交易直到凌晨。夏天卖的饮食品种繁多,有沙塘冰雪冷元子、生淹水木瓜等。材料反映了宋代()A统一国家建立B江南地区开发C商品经济繁荣D民族政权并立【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宋朝时期社会风貌的内容。【解答】由东京梦华录的记载可知,该材料描述的是北宋东京城夜市繁华的状况,夜市的繁华反映了当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商品经济的繁荣。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和史料的分析能力。注意抓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联系所学作答。20如图为我国古代的“瓦子”,取“来时瓦舍,去时瓦解”之意。它的出现反映了()A隋唐科举制的发展B唐朝民族关系和谐C宋代市民文化

24、生活的丰富D元朝对外贸易繁荣【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瓦子。“瓦子”是城市中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解答】随着城市的繁荣,宋代的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北宋都城东京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瓦子”。题干中“瓦子”的出现反映了宋代市民文化生活的丰富。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宋代的社会生活的相关史实。21被誉为“一代天骄”的成吉思汗,其历史功绩是()A统一蒙古B建立元朝C设立行省D定都大都【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成吉思汗解答本题需要准确识记成吉思汗铁木真的主要历史贡献是统一蒙古并建立蒙古政权【解答】铁木真完成蒙古统一大业,结束了蒙古草原长

25、期混战的局面,1206年,蒙古贵族在斡难河源召开大会,推举铁木真为蒙古族的最高首领,尊称为“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建立蒙古政权,这是他的主要历史功绩。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注意掌握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和忽必烈建立元朝22近期,央视科教频道推出一档大型文化类益智竞赛节目中国诗词大会,打造了一场全民参与的“诗词文化盛宴”。小明也自拟了一道题目:“豪放风格;抗金斗争;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符合上述条件的词人是()A苏轼B李清照C岳飞D辛弃疾【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宋词。【解答】词是宋代文学的主要表现形式,宋代出现很多著名的词人,题目中“豪放风

26、格;抗金斗争;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是说的南宋词人辛弃疾。故选:D。【点评】准确把握宋代的著名词人。23有关“河南江北行省”的文献资料最早可能出现在()A秦朝B汉朝C唐朝D元朝【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元朝巩固统一的认识【解答】注意抓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河南江北行省”,联系所学可知,元朝实行行省制度,以加强对广大地区的管辖。我国省级行政区划的设立,始于元朝。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注意扎实掌握元朝巩固统一的主要史实24元朝是我国古代戏剧发展的黄金时期,名家辈出,关汉卿就是其中的一位。他和白朴、马致远、郑光祖一起,被人们称作“元曲四大家”。关汉卿的代表作是()A窦娥冤B西厢记C牡丹亭D

27、桃花扇【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元曲的知识点,应把握关汉卿的代表作。【解答】依据题干信息“关汉卿的代表作”,结合所学知识:关汉卿是元朝著名的戏剧家,其代表作是悲剧窦娥冤。故选:A。【点评】解答本题要熟记关汉卿的代表作窦娥冤的有关知识。25以下哪一项发明为新大陆的发现和环球航行提供了重要条件。()A造纸术B指南针C火药D印刷术【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指南针的发明和外传的有关内容,要在掌握课本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得出结论。【解答】指南针是我国人民的伟大发明。南宋时广泛应用于航海,还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这为欧洲航海家进行环球航行和发现美洲大陆提供了重要条件。A.C.D选项与航海无关。

28、故选:B。【点评】本题注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本题的关键点是分析题干,注意准确识记指南针的发明和外传的相关知识点。二、融入情景,探究问题:(共4小题,50分)26(12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材料二: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材料三: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回答问题:(1)以上材料与哪位皇帝有关?材料一说明他认识到什么问题?(2)材料二反映了唐朝什么样的民族政策?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唐朝又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3)材料三中,被这位皇帝比喻为“明的失”的一面镜子的人臣是谁?(4)历史上这位皇帝的统治

29、被称为什么?从他的统治思想中我们能得到什么启示?【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贞观之治的有关内容,要在掌握课本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对材料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得出结论。【解答】(1)分析材料可知,都是唐太宗的言论。唐太宗从农民战争中认识到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明白统治者不可过分压榨农民。他任用贤才,虚心纳谏,戒奢从简,合并州县,改革吏治,轻徭薄赋,发展生产。他还常用“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来告诫后人不可轻视人民的力量。唐太宗说“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说明他重视人民的力量。(2)“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这是唐太宗针对少数民族与汉族关系作出的评价,他不同意“贵中华,贱夷狄

30、”这种观点,认为汉族与少数民族没有区别,体现了唐太宗开明、开放的民族政策,唐太宗也因此被少数民族人民尊称为“天可汗”。依据课本知识可知,鉴真东渡日本不仅把律宗传到日本,而且把佛寺建筑、雕塑、绘画等艺术也传到了日本,为传播唐文化做出了重大贡献,反映了唐朝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3)由材料“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可知材料三反映的唐太宗重用贤才,重视纳谏。被这位皇帝比喻为“明的失”的一面镜子的人臣是魏征,魏征前后向唐太宗进谏二百多次,是最著名的谏臣。(4)依据所学,唐太宗统治时期,政局稳定,政治清明,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因唐太宗的年号贞观,因此被誉为“贞观之治”。启示类问题,符

31、合题意即可。如要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不断自我完善;要处理好民族关系;要治理好国家就必须爱惜百姓。故答案为:(1)唐太宗,认识到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2)开明,开放;对外开放。(3)魏征。(4)贞观之治;要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不断自我完善;要处理好民族关系;要治理好国家就必须爱惜百姓。【点评】本题注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本题的关键点是分析材料,注意准确识记贞观之治的相关知识点。27(14分)对外交往促进了社会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汉朝有这样一条路,沿着这条路,东方的丝织品及冶铁等技术相继传至欧洲,西方的汗血马、音乐等也纷纷东来。(1)请你写出材料一中的“这条路”的名

32、称。材料二:如图。(2)请分别写出材料二中图一和图二人物的主要贡献。材料三:海上丝綢之路最早可追溯至汉代。唐中后期,路上丝绸之路因战乱受阻,加之同时期中国经济重心已向南方转移,而海路又远比陆路运量大、成本低、安全度高,海路便取代陆路成为中外贸易的主通渠道。海上丝绸之路在宋朝达到空前繁盛,明朝海禁后衰落。摘编自海上丝绸之路(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海上丝绸之路在宋朝达到空前繁盛”的原因。(4)综合分析以上三则材料,你认为应如何推动中华文明的发展和繁荣。【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史上的对外交往。重点掌握丝绸之路、鉴真和玄奘的主要贡献、“海上丝绸之路在宋朝达到空前繁盛”的原因的相关史实

33、。【解答】(1)根据材料一“汉朝有这样一条路,沿着这条路,东方的丝织品及冶铁等技术相继传至欧洲,西方的汗血马、音乐等也纷纷东来。”可知,这是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丝绸之路”作为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通道,汉朝商人、西域使者等人把中国的丝绸等丝织品从长安通过河西走廊,运往西亚,再转运到欧洲,又把西域各国的奇珍异宝输入中国内地。丝绸之路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2)观察材料二中图一和图二人物可知,材料二中图一人物是鉴真,图二人物是玄奘。鉴真东渡日本,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玄奘西行天竺取经,为中国佛教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3)据材料三信息“唐中后期,路上丝绸之路因战乱受阻,加之同时

34、期中国经济重心已向南方转移,而海路又远比陆路运量大、成本低、安全度高,海路便取代陆路成为中外贸易的主通渠道。海上丝绸之路在宋朝达到空前繁盛”及所学知识可知,宋朝时期,陆上丝绸之路因战乱受阻,经济重心南移;海路运量大、成本低、安全度高;政府鼓励海外贸易;造船业发达,航海技术高超;指南针应用于航海等,所以“海上丝绸之路在宋朝达到空前繁盛”。(4)本题是开放型题目,考查的是学生开放性思维的能力。只要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如:综合分析以上三则材料可知,在推动中华文明的发展和繁荣方面,应尊重各国文化的独特性,传承民族文化;坚持对外开放,吸收不同文明成果,弘扬和传播中华文化等。故答案为:(1)丝绸之路。

35、(2)图一人物贡献:鉴真东渡日本,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图二人物贡献:玄奘西行天竺取经,为中国佛教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3)繁盛的原因:陆上丝绸之路因战乱受阻,经济重心南移;海路运量大、成本低、安全度高;政府鼓励海外贸易;造船业发达,航海技术高超;指南针应用于航海;地理知识的进步等等。(答出任意一点即可)(4)尊重各国文化的独特性,传承民族文化;坚持对外开放,吸收不同文明成果,弘扬和传播中华文化等。【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丝绸之路、鉴真和玄奘的主要贡献、“海上丝绸之路在宋朝达到空前繁盛”的原因的相关史实。28(14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

36、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外甥是先皇帝舅宿亲,又蒙降金城公主,遂和同为一家。天下百姓,普皆安乐。一一尺带珠丹致唐朝皇帝的上书材料二:宋军坚守辽军背后的城镇,又在澶州城下射杀辽将萧挞览(一作凛)。辽害怕腹背受敌,提出和议后与辽订立和约,规定宋每年送给辽岁币银10万两、绢20万匹;双方停战,约为兄弟之国。材料三:宋向金称臣,金册封宋康王为皇帝;东以淮河中流为界,西以大散关为界,南属宋,北属金,割唐州、邓州,以及商州、秦州的大半予金;宋每年向金纳贡银二十五万两、绢二十五万匹,从绍兴十二年开始,每年春季送至泗州交纳。(1)材料一反映了唐朝与哪个民族的友好关系?唐朝与这个民族“和同为一家”有何历史意义?(

37、2)材料二中的“和议”指的是什么事件?这一事件给双方带来了怎样的影响?(3)根据材料三盟约指出,宋金议和划定的分界线是什么?该盟约签订后,形成了怎样的政治局面?(4)民族融合是我国古代民族关系的发展趋势。上述三则材料反映了促成这种趋势的主要方式有哪些?【分析】本题以尺带珠丹致唐朝皇帝的上书、与辽订立和约、宋向金称臣的材料为切入点,考查的是唐朝的民族关系,宋、辽、西夏的并立与和战的相关知识点。【解答】(1)材料“外甥是先皇帝舅宿亲”是吐蕃赞普尺带珠丹写给唐朝皇帝信中的话,唐朝政府将金城公主嫁给尺带珠丹,吐蕃是今天藏族的祖先。材料中的“和同为一家”是形容唐朝与藏族的友好关系。依据所学可知,唐朝和这个民族“和同为一家”,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奠定了汉藏密切交往的基础。(2)据材料二“宋军坚守辽军背后的城镇,又在澶州城下射杀辽将萧挞览(一作凛)。辽害怕腹背受敌,提出和议。后与辽订立和约,规定宋每年送给辽岁币银10万两、绢20万匹;双方停战,约为兄弟之国”可知,材料三中的“和议”指的是澶渊之盟,宋真宗时期,辽军与宋军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